养生 > 养生常识 > 养生知识春捂秋冻 > 导航 > 养生知识春捂秋冻

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营养师告诉你

养生知识春捂秋冻。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更好的养生常识方法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营养师告诉你”,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秋天的到来,听很多的老人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春捂秋冻”,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春天就要多穿衣服,秋天就要少穿衣服,现在正值是秋天的时候,难道在冷的时候我们也要冻着吗?

春捂秋冻真的是有道理的吗?

秋天跟酷热的夏天以及寒冷的冬天,都是不一样的, 虽然秋天在早晨跟晚上的时候寒冷,但在中午太阳光比较充足的时候,人们还是可以穿夏天的衣服,即使是在有一点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它有一个自己调节温度的系统,也可以适应这种环境。

虽说如此,可在秋天养生非常重要,在这样温度适中的季节当中,更容易让一些病菌或者是病原体入侵,对于免疫力比较弱的人群,就真的不是一件好事了。因此,对于秋冻这个说法,不适合于任何人,更不适合于中老年人,在感觉冷热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添加减少衣服。

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呢?

秋冻是不建议大家去做的,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一步,是要有正确的运动方式,不要盲目去做。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一件事,做得不对同样会对健康不利,做运动也是一样的。在温差比较大的早晨,这时候跟夏天不一样,秋天的早晨会更偏凉些。

如果此时穿的比较少,或者是在运动过后不有及时擦干汗水,迎面吹来的凉风就容易对机体造成伤害。刺激血管、对于血压高的人群,更易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出于多方面考虑,更建议大家在快中午的时候,或者是在下午的时候运动,更适合人们在户外活动。

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二步,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不建议乱贴秋膘,更建议大家去食用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符合天气特点的食物,如秋天高发感冒,就不妨在平时的时候喝些生姜泡水、枸杞泡水、黄芪泡水等等。

再比如秋天高发心血管疾病,就不妨吃些核桃、深海鱼、鸡蛋,喝牛奶、豆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建议大家养生的第三步,有个好的睡眠质量。秋天中老年人在睡觉的时候,要注意保暖措施,天冷的时候及时添加被褥,避免着凉出现多种不适感。

对于容易失眠的人群,一方面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别让不良的情绪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甚至是你晚上的睡眠。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食疗上入手,如食用桂圆、牛奶、鸡蛋、枸杞等等,每天适量的食用对睡眠是很有帮助的。

各位朋友,你秋天会冻着吗?都习惯做哪些养生的事情呢?不妨在下方评论中留言,分享你的养生经验。

扩展阅读

可以春捂但不能秋冻?那些年你听过的养生俗语,也不是全都正确!


天气越来越冷,进入深秋,很多年轻人还一直穿得很单薄,还总用“春捂秋冻”来搪塞;小朋友睡觉磨牙,老人们说“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认为这和寄生虫有关...... 那么我们常常听过的这些说法,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小编特地邀请几位知名大咖,为大家解惑!

有温度限制

春捂秋冻

百病难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樊新荣:春捂秋冻,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要“适度”。

所谓春捂秋冻,是指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谨防春秋温差大,突然地增减衣物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春秋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

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

标准温度

如果春天到了15℃以上,维持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脱掉冬天衣服,换上春季的衣服。

秋天呢,如果气温降到15℃以下,两周以上,我们就可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另外,对于老年人、小孩、体质虚弱者只能春捂、不宜秋冻;对于患冠心病的人来说,遇冷后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就可能会突发心梗等疾病,这是大忌。另外,像糖尿病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都是不能冻的。

毒不过鸡内脏

十年鸡头赛砒霜

民间素有“十年鸡头赛砒霜”的说法,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鸡在啄食过程中,会不断将有害金属存于脑组织,鸡龄越大,储存量越多,毒性越强。

对此,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金劲松表示,这种说法没有什么依据。

事实上,鸡吃的食物中可能会含有一些重金属,鸡啄食后食物通过食道进入体内,肝脏才是解毒器官,肾脏属于排毒器官,相对于鸡头,重金属在这两个器官里的残留量更多。

而且现在大规模养鸡场里的鸡饲养周期很短,即使是农村散养的土鸡养到5年以上的也很少,所以实在不必担心有“十年鸡头”的存在。

但是,虽然鸡头并不“毒”,但胆固醇含量较高,也不能多吃。

二者无关

夜里磨牙

肚里虫爬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睡熟后磨牙的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心惊胆战。而老人们常说:“夜里磨牙,肚里虫爬”,认为这和寄生虫有关。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金劲松说:引起磨牙的因素有很多。第一是心理因素,磨牙是紧张、焦虑等情绪的一种释放方式;第二是中枢神经因素;第三是外界刺激因素,比如大量酗酒、吸烟、饮用咖啡等;第四是疾病因素,例如帕金森、抑郁症等。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结论证明磨牙和肠道寄生虫有关,所以如果有磨牙情况的发生就去乱食打虫、驱虫药物是非常不靠谱的。

没那么严重

喝茶不洗杯

阎王把命催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的一教授表示,茶垢是由于茶叶中的部分叶绿素、茶多酚、蛋白质等发生络合反应而形成的。铅和汞含量甚微,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致癌就更不可能。

但长年不清洗茶垢容易滋生霉菌,建议用食用盐或牙膏涂抹后用牙刷用力地刷洗茶杯,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你真以为春捂秋冻能养生?实话实讲:身体这4处一定不能冻


秋风一吹,秋雨一落,这温度就算是降下来了。终于告别热辣辣湿哒哒的夏天,进入秋高气爽的季节后,很多人本着“春捂秋冻”的老话,也不敢随意加衣,还是一身夏装出门。

可是,初秋季节有一个明显特点,那就是昼夜温差大。虽然白天温度高,可是早晚的凉意还是很浓的。虽说要“秋冻”,但那只是相对而言,是提醒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不要着急裹得太严实。可是老人、幼童以及身体虚弱的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肯定不能跟年轻人那样冻。

但不管壮年还是老年,下面这4个部位,都建议大家别总冻着。要是现在护不好,那可会是给以后留下病根的。

冻着脑袋——头痛、心脑血管病

虽然头是“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它似乎不怕冷。然而和身体其他部位相比,头部是最不善于保存热量的,受寒以后要消耗大量阳气,不利于养生。而且,手部受凉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导致头痛或偏头痛。

如果是高血压、高血糖等代谢病患者,在寒凉的天气中总是让头部着凉,有可能因为皮肤、皮下组织的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再加上血流速度变慢,就更容易出现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可怕的疾病。

冻着脖子——颈椎、肩周疾病

脖子那里有很多血管和重要的穴位,如果不注意保暖,不仅更容易诱发颈椎疼、肩周炎等病症,而且还会往上影响到脑供血,往下引发肺部疾病。

冻着肚脐——肠胃病

在中医范畴里,肚脐被称为神阙穴,这是一个相当重要但也相当脆弱的部位。如果这里温暖了,就可以鼓舞一身阳气。而这里受凉了,就很容易腹泻、脾胃虚寒。很多人可能都有所体会,一旦肚子着凉,就特别容易闹肚子。

冻着脚踝——关节病、妇科病

不仅仅是秋季,很多女性冬天也要光着的脚踝露在外面。为什么?时髦呗。上身裹得像北极熊,脚上也穿了厚厚的靴子,唯独把脚踝露出来冻着。不管你觉得这样的装束有多美,都不建议你这样做,否则,你很容易得妇科病。别觉得脚踝那里没什么肌肉也没什么器官组织就不重要,连接脚部的所有血管,可都是要经过脚踝的。你只保护了脚和下腹部,不管脚踝,照样会受寒,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甚至盆腔炎、不孕不育等妇科疾病。

而且,脚踝周围的组织比较少,血液供应量也比较少,血液循环本身就比较差,皮下脂肪也比较薄,保暖性是很差的。如果你不好好保护它,还很容易出现踝关节炎。

营养师告诉你如何吃健康减肥,助你一臂之力


还在跟减肥作斗争吗?减肥实在很难,尤其是减肥的过程中,饮食上需要如何调整呢?下面小编就来大家大家,让你健康减肥,助你减肥成功?

1.酸碱平衡

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奶类、鸡蛋例外),富含动物蛋白质、脂肪和嘌呤等,如果餐餐都只吃大鱼大肉,不吃蔬菜,容易导致膳食结构的酸碱失衡。在节日期间,应多吃含碱量高的蔬菜和水果,如海带,冬瓜、丝瓜、茄子、青菜、莴笋、生菜、芹菜、胡萝卜、萝卜、柚子、西瓜、苹果等。

长胖易减肥却很难,营养师告诉你如何吃,助你一臂之力

2.营养烹调

北方人的饮食本来就口重,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油盐的摄入量更多,而钾是钠的克星,它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豆类等。摒弃传统的油煎炸、红烧、油焖,多水煮、蒸、汆、烩、滑溜、凉拌等清淡烹调。少选味精、鸡精和食盐,多选富营养的调味品,如葱姜蒜、柠檬汁、番茄汁、花椒、大料、肉桂、香叶、桂皮、茴香等。

3.细中有粗

荤菜不含膳食纤维,而畜禽水产等也都是精细的少渣食品,吃多了会造成便秘,粪便等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肠黏膜对毒素的吸收,还容易诱发结肠癌。而富膳食纤维食物则属于多渣食品,对于长年吃细食的人来说,充分利用节假日多安排些粗食,也可好好的调理一下身体。如五谷焖饭,蒸薯类,红枣豆糕,西芹百合、山药木耳等。

4.零食有度

零食作为一日三餐之外的食物,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应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及正餐的摄入情况选择适合个人的零食,并且也要有数量的控制。节日期间的三餐很容易热量超标,因此,多选择水果、蔬菜、酸牛奶和少量坚果作为零食食用,如每次100g水果、100g酸奶或15g果仁,以补充三餐的不足。

5.饮品有择

开怀畅饮是中国人过大年的一大习俗,高度数酒少选择,多选择干红、干白、果酒、黄酒等低度酒,对一般健康人每日酒精的摄入量25g为宜。如果喝酒,忌空腹喝酒,喝酒前喝点牛奶、吃点馒头等,喝酒过程中多喝白开水,禁喝碳酸饮料,多吃蔬菜、豆制品。

各种预包装饮料少选择,因其含糖量较高。可适量喝豆浆、山楂水、大麦茶或绿茶等,既可供给营养,又可调理胃肠道。

怎样吃药膳减肥

红烧冬瓜

【原料】冬瓜500克,面酱、酱油、清汤、湿淀粉、葱美末,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长胖易减肥却很难,营养师告诉你如何吃,助你一臂之力

【制作】将冬瓜去皮洗净,切成3厘米长、2厘米宽、1厘米厚的片块。炒勺内加适量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时,加葱姜末、面酱炒散,然后加入冬瓜、酱油、清汤,用小火烧至冬瓜软烂时,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盛盘即可。

山楂海带丝

【原料】水发海带300克,鲜山楂100克,白砂糖30克,葱、姜、料酒各适量。

【制作】海带洗净,放锅中,加葱姜、料酒、清水,先用旺火烧开,再用小火炖烂,捞出切成细丝,山楂去核,也切成丝。然后,海带丝加白糖拦均匀,装入盘内,撒上山楂丝,再撒上一层白糖即可。

茯苓豆腐

【原料】豆腐500克,茯蓊粉30克,松仁40克,胡萝卜、香菇、鸡蛋清、精盐、料酒、清汤、演粉各适量。

【制作】豆腐挤压除水,胡萝卜切成菱形薄片,鸡蛋清打至泡沫状。将豆腐切成小方块,撒上茯苓粉、精盐,然后将豆腐块摆平, 抹上鸡蛋清、摆上香菇、胡萝卜、松仁,入蒸锅内用旺火蒸10分钟,取出。将清汤、精盐、料酒倒入锅内烧开,加淀粉勾芡,烧在豆腐上即成。

“秋冻养生”适合你吗?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下,对身体健康有好处。“春捂秋冻”健康的养生经验,适合你吗?

“秋天的一半是夏天,气温刚转凉,要少穿衣服,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晓梅说,8月初立秋,仍是三伏天,暑热盛行,秋阳炽烈灼人堪称秋老虎,这时岂能穿厚衣服?9月下旬,天气凉爽,早晚温差加大,进入10月深秋的寒露和霜降,气温下降。所以在秋季要穿适合气温的衣服,适当秋冻,衣服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气温下降,增强身体防寒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胡世平认为,不管是“春捂”还是“秋冻”,目的都是顾护阳气,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然而,现代人容易体质偏寒,表现是脾胃虚阳气弱的症状,大多都不适合“秋冻”。

“秋冻”只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老人、小孩及体质虚弱的人千万别尝试“秋冻”。因为这类人阳气本来就不足,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于固护阳气。胡世平指出,以下五类人不能“秋冻”:

1.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哮喘、支气管炎病人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比较差,受到寒冷刺激后,易加重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2.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寒冷容易导致人体的血管紧张,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症状,甚至还会使血管脆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危及生命。

3.有胃病的。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冷空气侵犯胃肠,导致并发症。如果防护不当,就会使旧病复发。溃疡病人受寒冷的刺激后,还会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4.有老寒腿的。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即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寒时老寒腿会使疼痛加重,应该注意腿部保暖。

5.体寒女性。虚寒体质的女性,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朋友,秋季一定要注意自己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甚至疾病的侵扰。

6.有糖尿病的。寒冷时肌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

胡世平认为,“秋冻”可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地过渡到秋凉,但是“秋冻”也不是随便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群、不同身体部位、不同的地域都有所不同。

1.时机:夏末秋初最适宜

初秋是秋冻的好时机。晚秋再“秋冻”,不仅对健康无益,还会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秋冻的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体质好的儿童也可以秋冻,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

2.温度:温度太低别冻了

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减少穿衣适当“冻”一下,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但接近初冬时,气温降到15℃以下,要穿上秋冬衣服了。

3.部位:头颈腹腿冻不得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如颈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脚部。头不能冻。头部受冻,被寒气入侵体内阳气走散,从而引发其他基础性病症。脚不能冻。脚冷,则冷全身。肌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腹部不能冻。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女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脖子不能冻。脖子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4.地域:南北有别要区别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张晓梅强调,如果老人和儿童,或者体质较弱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者,体质本来就弱,最好还是根据气温和身体感觉及时增加衣物。对体格健康的人群,过度“秋冻”也不可取。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是最好的做法。

胡世平建议,“秋冻”还应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新陈代谢越旺盛,耐寒能力就越强。锻炼也要注意一个“冻”字,切勿搞得大汗淋漓,让寒气入侵人体,当周身微热,出汗即可停止。(记者 王君平)

汤就应该如此煲,高级营养师告诉你煲汤如何科学、养生式煲汤


饭前一碗汤,身体最健康,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吧。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如何科学煲汤。

1.选料要得当

用于制汤的原料,一般为动物性原料,如鸡、鸭、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但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质、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它们是汤中鲜味的主要来源。

2.食品要新鲜

这里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不超过3~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3.炊具要选择

制鲜汤以陈年瓦罐煨的效果最佳。瓦罐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其通气性、吸附性好,还具有传热均匀、散热缓慢等特点。煨制鲜汤时,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食物的相互渗透,这种相互渗透的时间维持得越长,鲜香成分溢出得越多,煨出的汤的滋味就越鲜醇,所煨食品的质地就越酥烂。

4.火候要适当

煨汤的要诀是:旺火烧沸,小火慢煨。这样才能使食品内的蛋白质浸出物等鲜香物质尽可能地溶解出来,以便达到鲜醇味美的目的。只有文火才能使浸出物溶解得更多,汤才能清澈,又浓醇。

5.配水要合理

水既是鲜香食品的溶剂,又是食品传热的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用水量一般是煨汤的主要食品重量的3倍,同时应使食品与冷水共同受热,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要中途加冷水,以使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缓慢地溢出,最终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

6.搭配要适宜

许多食物之间已有固定的搭配模式,使营养素起到互补作用,即餐桌上的“黄金搭配”。例如,海带炖肉汤,酸性食品肉与碱性食品海带起“组合效应”,为了使汤的口味比较纯正,一般不用很多品种的动物食品同煨。

7.操作要精细

注意调味用料的投放顺序。特别注意熬汤时不宜先放盐,因盐具有渗透作用,会使原料中水分排出,蛋白质凝固,鲜味不足。一般地说,60℃~80℃的温度易使部分维生素被破坏,而煲汤使食物温度长时间维持在85℃~100℃。因此,若在汤中加蔬菜应随放随吃,以减少维生素C的破坏。汤中适量放入味精、香油、胡椒、姜、葱、蒜等调味品,使其别具特色,但注意用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汤的原味。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片面地认为鱼、鸡等原料熬的“精汤”最营养。实验证明,无论你熬多久,仍有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只喝汤,不吃“肉渣”是不科学的。

看完这些,你学会了吗?过几天小编会介绍各类煲汤,让你成为煲汤高手。如果你觉得不错,给小编一个关注+留言+点赞+转发+收藏。

放下你的裤脚 春季养生宜捂不宜冻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有个穿衣服的习惯,看起来特别时尚:上边穿得很厚实,下边穿得短透露,尤其是脚脖子,经常是露在外面。有时候明明是长裤,还要卷起裤管,露出一截脚踝。其实这样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很大影响的,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姑娘们放下你们的裤脚

很多姑娘们认为露脚踝是一种时尚,既能显腿长,又能有骨感。再加上许多明星常常如此打扮,露脚踝变成了时尚的标志!甚至有些男子也卷起了裤腿!但医生说了,你这样漂亮是漂亮,但是健康方面不可取。年轻时不注意,老的时候毛病就都出来了。

脚踝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由于脚踝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较差,如果你过早把脚踝露出来的话,有可能导致脚踝的踝关节疼痛、甚至是腿寒。因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脏器或者是关节都非常重要,如果你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这样长期以往,就会造成关节损害、关节炎,如果你是关节受寒,整个腿部都会比较受冷。俗话说寒从脚底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遵循下春捂秋冻,根据气温适当地加减衣服,不要太早把脚踝和颈肩部露出来,以免造成关节受损或者是感冒。

春捂秋冻到底咋回事?

现实中大家对于春捂秋冻是否能增强抵抗力的说法,看法并不一致。其实,春天慢慢地减衣服,是不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秋天慢慢地增加衣服,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所以我们说,春捂秋冻能提高人的抵抗力,这个是真的。

春天的气温变化很大,乍冷乍热,所以倒春寒的天气还是非常多的。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过早地、过快地脱了衣服,就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得一些传染病,还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所以我们提倡春天要适当地要捂一点。那么秋冻,秋天是由热转冷,寒冷的空气刺激,增强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

春捂应该怎么捂?

春捂一般以15℃为准。如果春天到了15℃以上,维持两周的时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脱掉冬天衣服,换上春季的衣服。

除了从温度上来判断,在春秋换季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穿衣原则呢?穿衣服要尽量做到上薄下厚,就是底下,足部、腿部要保暖。肚脐不能露,脚、关节这些都是不能露的!春秋换季时候,穿衣服应该一层层地递减或递增。在昼夜温差超过8-10摄氏度的时候,也要适当增减衣物。而且,有一类人群,只适合春捂,并不适合 秋冻.比如说,老年人、小孩,体质虚弱的人,包括像冠心病的病人,你要是给他冻,血管收缩以后,供血就会减少,就可能会突发心梗等疾病,这是大忌。另外,像糖尿病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都是不能冻的。

虽然春捂秋冻确实可以增强抵抗力,但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判断。专家还告诉我们,想要提高抵抗力,更重要的还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营养师告诉你》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知识春捂秋冻”专题供您欣赏!

老话说“春捂秋冻”,秋天养生到底要怎么做?营养师告诉你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