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期间勿忘养生,这套养生公式送给您!
节日话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积极而有效的养生常识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节日期间勿忘养生,这套养生公式送给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每当人发生什么惊喜或惊吓的事儿,很多人都习惯感叹一句,“我的心肝脾肺肾呀”,但却没多少人知道你的心肝脾肺肾该如何保养。今天一起看看专家们总结的养生密码,希望你“不虚此读”。
防癌密码
1 10 12 21 40
1:每周吃红肉别超1斤
研究显示,红肉,尤其是加工肉类,是结肠、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果过多摄取,危险系数更高。因此注意不能超量。
这里的1斤指的是摄入的熟肉的重量,即500g煮熟的红肉相当于700-750g生肉。爱吃肉的人,可以通过选择吃家禽肉和鱼肉来代替。
10:每天吃够10个拳头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指出,调整饮食结构可减少三成癌症,预防癌症主要是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归纳了10个拳头原则。
12:每天吃够12种食物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每天进食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这样或能降低患癌风险。新版的膳食指南建议了每天吃12种食物以上。
12种食物听着好像很多,其实如果合理分配到一日三餐中,也没多少:
早餐:4~5种食物;午餐:5~6种食物;晚餐:4~5种食物;零食:1~2种食物。20:指喝酒要适量,男性每天喝酒量最好别超过20克,女性最好少于10克,而且是喝酒精含量不超过15%的低度酒。
40:40岁以上人群,患癌风险明显加大,需要更加重视癌症的定期筛查。40岁以上、有吸烟史、工矿职工、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属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肺癌筛查。50岁以后,有结直肠息肉、腹泻、便血病史的人,最好做肠镜筛查或CT检查;男性还应该增加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
护心密码
0 5 30 140 90 80
对一般人而言,如果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表明心脏的老化已开始。年老并不意味着心脏老,关键在于预防是否到位。
0 :吸烟为0,戒烟可降低36%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吃他汀类药物才29%,吃阿司匹林才15%,算下来,戒烟防病治病最划算。
5:总胆固醇控制在5mmol/L以下
30:每天走路30分钟(健康人快走、冠心病患者以不发作心绞痛为准)
140/90: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80/90: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就有患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危险。
腹部肥胖带来的问题就是内脏脂肪含量很高,更容易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如果每个人通过锻炼,腰围减少5厘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下降好几倍!
护血管密码
3 15 40 6000
3: 喝好三杯水,喝水记住早晚一杯水,深夜补口水。
睡前半小时喝杯温开水,对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很有帮助。
清晨起床后喝杯温开水,可减轻心血管负担。
半夜起床也可喝口温开水。心肌梗死多发生于午夜两点左右,这个时间补水也很重要。
15:大笑15秒可保护心血管,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看搞笑喜剧时,血管会扩张有弹性。发自内心的开怀大笑,并持续时间15秒以上,可以带动大脑产生内啡肽,扩张血管,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
40:年过40查颈动脉。脖子上的皮肤最细嫩,脖子处的血管也最“敏感”。颈部动脉就像一个窗口,能够一眼看出全身的健康状况。人过四十,每年可以花几分钟做个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警效果。
6000:每天走6000步,行走时每一步都肌肉用力的结果,人体动脉血管都是深藏于肌肉的深处,肌肉有节奏的运动,就等于自动保护血管弹性的一种措施。
护胃密码
5 6 36 40
5:五大行为最伤胃,吃的太麻太辣太烫;吃饭没准点;暴饮暴食;饮酒无度,爱烟成魔;爱咖啡也更爱浓茶。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盐的推荐量为小于6克。盐太多会降低胃中保护性黏液的黏度,使它对胃壁的保护作用下降,食物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更容易作用于胃壁,致使胃病发生。
36:最好能坚持每口饭菜嚼36次,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等。当然,如果是鸡蛋羹等食物不需要这么多下。如果做不到36次,那也要记住细嚼慢咽。
10/40:人们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应在10℃~40℃左右,一般能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温度太高则容易烫伤胃粘膜,使胃粘膜保护作用降低。
护肺密码
3 4 7 100
3 :每周三次及以上的晨跑,每天在20分钟到半个小时左右就好。
4:4种“气” 最伤肺,吸烟的毒气,烹饪的油烟气,装修的甲醛气,生气时发脾气,要减少这四种气。
7:7种护肺食物要常吃,梨、杏仁、冬瓜、山药、荸荠,银耳,川贝。
100:时常刺激按摩双手,对健康大有裨益,尤其能够起到养肺功效。做法:两只手十指张开,掌心相对拍打手心100次。以掌心微微发红发热的程度为宜,拍完搓一搓双手。
健康状态公式
HS = f (E)+ ACHS + B + LS
1976年,美国学者布鲁姆(Blum)提出一个决定个体或人群健康状态的公式:HS = f (E)+ ACHS + B + LS
HS:健康状态
f :是一个“函数”
E:环境
ACHS: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B代表: 生物学因素
LS代表: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环境、生物学因素、保健设施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其中生活习惯占主导地位。我们该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呢?
1.平衡饮食 平衡饮食,不仅要求三餐营养合理,同时还须杜绝不吃早餐的坏习惯。饮食提倡绿色食品,这并不是指素食食品,而是指适合身体生理代谢需要的规律性健康饮食。
2.适量运动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适当合理的健身活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灵活性,使心肺功能得到增强,可预防和推迟退行性病变,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3.戒烟限酒 烟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吸烟能造成慢性疾病和消耗生命,吸烟是慢性自杀,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天敌。酒少量饮用可以,过量就不宜,主要会损坏肝脏,因为全部的酒精都要通过肝脏解毒,易损伤肝细胞。
4.心理健康 情绪对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消极情绪可以引起人体各系统失调,导致失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食欲减退、尿急、腹泻、月经失调、乳汁减少等。为保证机体健康,就必须保持愉快的心情,高兴对待每一件事,微笑对待每一天。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善于调控自我情绪,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有利于保持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提高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延伸阅读
夏至养生勿忘健脾如何饮食保清凉
夏至到了,意味着炎炎夏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前后雨水较多,其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湿热”和“暑热”。人们常常感觉食欲不振、胸脘痞闷、口苦粘腻、神疲乏力、头昏脑涨、心悸短气、小便短赤等,中医认为,此为暑热伤脾所致。因此,夏至养生勿忘健脾。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季节,但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注意清心解暑、健脾养胃,早、晚宜喝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夏天人们都习惯喝绿豆汤,由于绿豆性寒,寒湿类体质的人不宜多吃。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等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体质虚寒的人宜少吃香蕉、雪梨、西瓜、柿子等寒凉类水果,最好不要冷冻后吃;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的人则要少吃菠萝、荔枝、榴莲、龙眼等温性水果。
一、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简单易学的“防暑汤”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二、多吃粥
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夏至养生勿忘健脾 如何饮食保清凉
三、多饮茶
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四、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夏至养生勿忘健脾 如何饮食保清凉
五、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清暑解渴的瓜类之首。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明日立冬,这份养生攻略送给你
明日(11月7日)19时31分,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立冬。在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其实,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的习俗
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南方热补
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因为天气逐渐的寒冷,人们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而肉类是富含蛋白质的,所以认为吃肉是最好的选择。
秋收冬种
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 工作。
立冬游泳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立冬养生攻略
1、起居重防寒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是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
2、运动易舒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
3、饮食营养均衡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等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图文综合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霜降到!补冬不如补霜降,一份“霜降养生说明书”送给您!
今天是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而逐渐萧瑟,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的养生很重要,俗话说,“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
霜降时节的养生要点是什么?
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赶紧来看看这份“霜降养生说明书”↓
护好身体三个部位
1护膝暖足
霜降时节,渐入冬寒,人体关节部位最怕受凉,容易出现腰腿痛等疾病。此时穿衣不宜露膝,同时要注意护足,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以免足部受凉。
2护养脾胃
霜降时天气明显转凉,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是消化道溃疡的高发期。要尽量少喝咖啡和浓茶,按时吃饭,少吃辛辣食品。
同时要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利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高等症状。
3注意润肺
霜降乃暮秋时节,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燥邪最易犯肺伤津,是慢性支气管炎复发或加重时期。如果调养不当,会出现咽干、咳嗽、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等“秋燥综合征”。
秋季肺气旺,故既是“伤肺”之日,又是“养肺”之时,进补应以养阴补气、润肺生津为宜,注意少食凉食,饮食宜清淡、爽口,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霜降调养法
常揉迎香穴
每天搓揉迎香穴,就是鼻翼两侧,鼻翼外缘中点旁。这个穴位对消除鼻塞的作用很明显,秋天气候变化快,觉得呼吸不畅的时候赶紧揉一揉这个穴位。另外,经常念念呬(“嘶”音)字,也有助预防呼吸道疾病。
常吃润肺果
中医认为“肺喜润恶燥”,所以深秋的干燥气候最易伤肺,霜降前后有几种润肺水果也是要经常吃的,如银杏的果实白果,可以拿来做菜吃,白果炒芹菜等,另外,梨、萝卜也是很好的润肺食物。
预防老寒腿
霜降后应注意双腿和关节的保健,预防“老寒腿”,中药对“老寒腿”亦有良好疗效。防治老寒腿,不妨经常按摩大腿外侧。沿着两腿外侧上下按压揉动,按到脚的时候搓搓足底。这样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也就有劲了,老寒腿自然会减轻。
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之酒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养生常识的呢?急您所急,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国传统节日与养生之酒”,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无酒不成席”。中秋佳节将至,酒又将成为宴席的主角。酒能在席间助兴,亦能在生活中养生。
经过研究发现,传统节日里,人们饮用的酒大多为养生之酒。那么,节日养生酒的源流及原理,究竟是什么呢?
民间有句话“秋天进补,春天打虎”,意思是秋天补充养分,冬天养精蓄锐,来年春天身体便能爆发更大的能量。金秋时节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便是中秋节,此时传统习俗饮用哪类养生之酒呢?
中秋节-桂花酒
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中秋,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从古至今,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古人中秋节一般喜欢饮桂花酒。中医认为,桂花香甜醇厚,散寒平肝、开胃醒神、健脾补虚,适合秋季饮用。
根据《楚辞》记载的“奠桂酒兮椒浆”,我国至少在2000多前便已开始酿造“桂花酒”。另据清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也就是说,清代时中秋节开始以饮桂花酒为习俗。
酒不全是单一原材料酿造,有时也会将多种粮食或药材混合在一起蒸煮酿造。根据原料的不同,酒的养生功效不尽相同,有些酒需要在不同时令节日品饮。自古以来,除了中秋节,其他几个重要节日,也都对应着不同的养生酒。
春节-屠苏酒
农月正月初一日,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要饮屠苏酒。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在“屠苏”房里酿造的酒就叫屠苏酒,相传由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研制而成。屠苏酒有白术、桂枝等中药成份,有祛毒避瘟作用,在春节期间饮用,可保身体安康。
关于屠苏酒的起源及养生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广韵》亦云:‘屠苏酒,元旦饮之,可除瘟气。”
清明节-清明酒
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清明饮酒习俗相传始于春秋时晋国,而有明确记录的则是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
人们在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一是借酒精的麻醉作用来平缓悲伤的情绪,二是因为与寒食节相近,清明节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
数千年以来,南方有些地区的百姓在清明节时都会饮用特色酒——清明酒,此酒因在清明节期间酿造而得名。清明酒采用优质糯米酿造,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端午节-菖蒲酒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蚊虫猖獗,易生疫病。古人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在端午节饮雄黄酒、菖蒲酒等习俗,其中至今广泛饮用的,主要为菖蒲酒。
中医认为,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
重阳节-菊花酒
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节日虽然起源于汉朝,但饮菊花酒之习俗则是从宋代开始的。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自此,人们逢重九就要赏菊、饮菊花酒,延续至今。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记载,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制菊花酒。
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
腊八节-腊八酒
农历腊月初八日,人们常食腊八粥,却鲜少有人提到腊八酒。其实,自古以来,我国很多地区都有饮腊八酒之习俗。腊八酒是在腊八节的前一个星期,以黄米发酵、蒸制而成。中医认为,黄米具有益阴、利肺、利大肠之功效,可治阳盛阴虚,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疗冻疮、疥疮、毒肿等症。
要提醒大家的是,养生酒虽好,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饮用,并且控制饮酒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中的宝藏也是琳琅满目,只要认真加以发掘,其大量知识仍可继续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做出贡献。
如何养肝护肝白领养生勿忘养肝
白领一族整天对着电脑。常常会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浑身疲倦,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等症状。这都与肝密切相关。专家建议,白领养生,千万不要忘记养肝。
中医理论对血的阐述“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皮受血而能润,骨受血而能固。如果因某种原因血液运行发生了障碍,肢体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便会麻木不仁,四肢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手足不温;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就会干枯。”可见血对人体上多么的重要。
中医学又指出“久视伤肝,久坐伤骨”,经常看电脑、读书的人就具备了久视和久坐这两个条件。“肝藏血,主情志的疏泄”,肝就象人体的一个血库,如果伤及肝脏,则血库里的血就不够充足,相继就会出现眼睛干涩,酸痛,流眼泪,近视,模糊,小腿抽筋,腰膝酸软,手无力,手指不灵活,皮肤出现斑点,情绪不稳定,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症状。
“肾主骨、生髓、通脑。”如果伤及肾脏,就会出现手脚凉,颈椎、腰椎、关节痛、记忆力减退、尿频、大便不正常、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中医讲“胆有多清,脑有多清。”而电脑族往往晚上过12点才睡,所以头脑不清醒,也会影响工作质量,长此以往,将会出现头昏、头涨、头痛的现象,尤其是太阳穴及头两侧,有的则为偏头痛。
中医讲“肝在面色表现为青色。”“肝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人卧则血归肝。”而23点-3点是人体的胆和肝脏腑最旺盛的阶段,此时,是肝发挥其藏血、解毒作用的最佳阶段,肝胆在睡眠状态下将血液进行解毒后输送到人体,而电脑族熬夜过12点,血液不能归于肝胆,就没有经过解毒而重新输送到全身,使毒素回流。因此,第二天,人的脸色会有灰青色出现。
养肝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早睡觉,在23点之前必须睡。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4、不要长时间的在电视、电脑前工作。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谚语,送给所有朋友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大家详细解读~
秋
收
1
lt;秋天宜收不宜散gt;
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2
lt;春夏养阳,秋冬养阴gt;
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延长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很有必要。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秋
食
3
lt;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gt;
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建议一年四季都吃。
4
lt;秋瓜坏肚gt;
秋天西瓜、甜瓜等阴寒性质的瓜类水果要少吃(老人、小孩及胃肠功能不好的尤其要注意),只要不过量,不会损害健康。
5
lt;秋不食gt;
姜是长寿食物,一年四季都要不离姜,但夏季更要多吃。秋季将姜、葱、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不大。
秋
补
6
lt;秋贴肉膘gt;
立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其中首选吃肉。张湖德认为,此时不宜以羊肉、牛肉、狗肉等肉类进补,但兔肉、鹅肉、鱼类(除鱿鱼外,因为鱿鱼胆固醇含量高)都比较推荐。
除了肉类,建议多喝薏米粥、白扁豆粥、山药粥等。
7
lt;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gt;
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8
lt;四季脾旺不受邪gt;
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不妨多吃点绿豆、扁豆、薏米等。
推荐“强肺健脾”药膳方:百合、山药、莲米、薏仁各 30 克,麦冬、大枣各 10 克,冰糖少许,可煎服少量频饮,也可作熬粥用,老幼皆宜。
秋
炼
9
lt;秋日登高望远gt;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秋
冻
10
lt;春捂秋冻,不生杂病gt;
秋冻应遵循“昼薄夜厚”的原则。气温明显下降后,最好在起床时就添加衣物;气温回升时,减衣服更须在早上起床时进行。
患胃肠病、关节病、老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外周动脉供血障碍及没有稳定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等,最好不“秋冻”。这一人群晨起后,不宜单衣做室外运动;晚上,窗户不宜全开,尤其住高层者;最好穿棉袜入睡。
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现在开始给鞋子垫上棉垫,穿上棉秋裤,南方老人也可以垫上棉鞋垫。
10
lt;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gt;
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11
lt;秋风起兮百病生gt;
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秋
燥
13
lt;燥邪伤人,耗人津液gt;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秋燥有分别,中秋节前属温燥,中秋节后为凉燥。建议温燥时饮用桑杏汤,凉燥服用杏苏散。
【桑杏汤】桑叶、象贝、香豉、栀皮、梨皮各 3 克,杏仁 4.5 克,沙参 6 克,或只用桑叶 7 片和杏仁(干杏仁)6~8 粒,水煎服。
【杏苏散】苏叶、橘皮、桔梗、枳壳各 6 克,杏仁、半夏、茯苓、前胡各 9 克,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水煎服。
编者注:到中药房买,路边的没有经过炮制,有毒。
秋
乏
14
lt;春困秋乏夏打盹gt;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几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大家都记住了吗?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节日期间勿忘养生,这套养生公式送给您!》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节日话养生”专题供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