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静功与动功有什么区别
养生气功静功方法。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气功静功与动功有什么区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静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保持不动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看不动,精神也很宁静,但人体内的脏腑机能在定向性的意念活动影响下,都在不停地调整运动,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内神静。
动功是指练功时,躯体在空间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的一类功法。虽从外形上看不断地动,但精神活动却保持相对宁静,即所谓动中有静、外动而内静、形动而神静。
静功可按不同流派和练功目的分为许多种,如医家吐呐功法、道教周天功法、佛教禅定功法、儒家静坐功法等;亦可按练功姿势分为卧式静功、坐式静功、站式静功。
动功按不同练功姿势可以分为卧式动功、坐式动功、站式动功、行走式动功等。还可按有无规定套路分为套路动功和非套路动功两大类。
所谓套路动功,是指动作具有规范化的要求,从起功到收功的整个过程都有规定的程序。一招一式,一节一段,都必须按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做。非套路动功则没有规范化的动作程序要求和节段招式,练功时可凭当时的感觉和心意来相对随意地运动。非套路动功还可进一步分为散手功和诱发功。
散手功:是指在纯熟地掌握套路动功的基础上,练功时完全打乱原套路的节段程序,并在招式上也不象套路动功那么典型,仅保留原招式的某些风格,具有既取消了原套路和招式,又内含与原套路和招式似与不似的韵味特点。
诱发功:也被一些人称为自发功、引动功、静动功等,是完全不受套路和招式限制,凭借入静状态时体内出现的感觉随意运动的一类功法。
虽然可将气功功法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不同类别,但两类功法也有很多共性。如在练功手段上,均要求调息、调身、调心;在练功姿势上,均要求放松、自然,而且两类功法中的动静都是相对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当然,静功与动功在目的性、作用用途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也各有所主。例如静功虽然对形体也有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宁静心神,培育真气来调整脏腑气机,使整体功能活动协调平衡,来达到健身治病的功效;动功虽然也要求精神宁静,但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运动,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通利血脉,舒筋壮骨,使形体更健壮。
不论是学习静功,还是学习动功,都要求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因而,入静的快慢及入静程度的深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练功效果的大小。有些人常常不易入静,可以先通过练习动功,使注意力能容易地集中到不断变换的动作所要求的意念中,然后再转练静功,就比较容易达到入静的目的。
yS630.Com相关推荐
气功与太极拳有什么区别?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攻击和防守。
太极拳和气功二者相同之处主要是: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减少了技击作用,而更加突出了太极拳锻炼的健身价值和传统艺术表演价值。太极拳名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观点。因此,从太极拳也具有健身作用这方面来讲,和气功有着相同之处。
其次,从太极拳的产生来讲,它不仅综合吸收了武术多家拳法的长处,而且吸收了古代导引、吐呐等养生功法的精华,使气功锻炼的一些要领、方法成为太极拳基本功当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第三,从气功锻炼的要求来讲,太极拳锻炼也讲究意念的引导,要求心静、体松,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从这一角度讲,也可将太极拳列为气功功法之一。
第四,从理论上来讲,它们各自都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作指导,并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来解释各自锻炼中出现的现象。
虽然气功与太极拳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不同,导致它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形成和发展上来讲,太极拳是为了在战场上拼杀、取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不断的技击实践当中逐步发展起来;而气功主要是在医疗实践上为实现健身养生需要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其次,从锻炼的方法和要领上来讲,气功主要是通过身体放松、精神放松而达到入静的气功态,从而实现健身的目的,调神是其核心内容;太极拳则从身体动作入手,经过由松入柔、积柔成刚的过程而锻炼出一种柔性的、连续不断的、具有穿透性的缠丝劲。
第三,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和作用上来讲,太极拳是通过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不断练习,最终达到意、气、力完美结合的境界,从而做到在技击当中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气功的最终目的是医疗作用,是通过气功练习之后,强健身体,延年益寿
总之,气功与太极拳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气功成为太极拳基本功练习的重要内容,而太极拳的一些方法要领也成为气功界人士缔创太极气功的借鉴内容。
绞股蓝功与作效用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这样往往很多人忙碌工作忽略了自身的保养,加之有的时候需要频繁的喝酒应酬也容易导致身体出现三高问题,这样对健康的威胁是特别大的,平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好饮食才能对疾病进行控制,绞股蓝就是很多三高人群经常食用的一种中药材,它泡水喝非常的简单还能更好的调理身体,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绞股蓝功与作效用
绞股蓝功与作效用
1).提高免疫力
双向调节免疫系统
绞股蓝能够提高巨噬能力,明显增高白细胞数,同时增加白细胞自身的吞噬功能,促进体内白介素的分泌,增加血清免疫蛋白的产生。
2).调节内分泌
降血糖
绞股蓝可以保护肾上腺和胸腺及内分泌器官,使之不随年龄的增长而萎缩,维持内分泌系统的正常机能。正是由于绞股蓝的这种功效,所以它具有降血糖和改善糖代谢作用,是糖尿病人理想的药品和保健品。
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1、降血脂
绞股蓝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保护血管内壁,阻止脂质在血管壁沉积,抗动脉硬化的作用。绞股蓝可以调节氧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废物——脂肪酸,达到降血脂的目的。绞股蓝茶一般在饮用三天左右即可有一种很长时间没有吃油腻,见肉眼馋的感觉。
2、降血压
绞股蓝具有明显降低血粘稠度、调整血压功能、同时能防止微血栓形成并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力,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科学实验证:绞股蓝能降低脑血管及冠状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脏耗氧,绞股蓝的这一作用及效果超过人参皂甙。
绞股蓝的显著特点还在于,绞股蓝在降压的同时,并不影响脑血管血流量,因此绞股蓝对高血压、心血管痉挛性疾病及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十分有益。在绞股蓝茶饮用一到二个月的时间以后,可以逐步减少甚至于不再使用降压药,而能保持血压稳定、正常。
上面就是对绞股蓝功与作效用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绞股蓝不仅能够起到降血压和降血脂的作用,而且还有很好的消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经常的进行食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每天最好控制到2到3克,不要食用过量。
卧式保健功
卧式保健功本功法又名运八脉,是民间长期流传的一种养生保健功法,经周稔丰整理推广。其特点是卧式练功,动作由远心部位渐向心脏方向运动,运动量由小到大,尤适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修练方法]手足抓地取仰卧位,两手先握,再松手伸掌;两足趾亦可同时屈伸,踝关节应随之屈伸,也可先手后足。每次练习十几次。上肢拧转仰卧位,双臂放松,向外向内尽量拧转十几次,动作要富于弹性。
下肢拧转仰卧位,双腿放松,向外向内尽力拧转十几次。屈膝震腿仰卧,双膝微屈,然后自然松落,与床轻轻震荡,十几次。抬臀提肛仰卧位,双腿屈膝,臀部抬高,肛门内收并深吸气,然后,臀部自然震落于床,全身放松并深呼气。如此反复十几次,脱肛、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等、痔、小便失控、月经过多等病症宜多练。
子宫后屈者宜轻轻放臀,不震荡。 金鱼摆动仰卧,双小臂交叉枕于脑下,腰身左右摆动,腰痛和有便秘者宜多练习。揉腹仰卧,双腿屈膝或自然伸直,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擦,左右掌各摩擦三十六次。
便秘者宜取屈膝,自右向上,再向左、向下方向深揉。搓腰左侧卧位,以右手搓右腰眼及尾骨;右侧卧位,以左手搓左腰眼及尾骨。各搓三十六次。也可俯卧位,两手交替或同时搓腰眼及尾骨。
[修练要领]八组动作均应自肢体远端向心性进行,每组动作宜默数次数,以便掌握运动量和集中思想。
[适应范围]心脏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腰痛、便秘、子宫脱垂等疾病。[注意事项]练功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运动量。八组动作可以全练,也可以选择。
禹功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禹功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处方】黑牵牛头末120克 茴香30克(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行气消肿,逐水通便。治阳水、阳黄,便秘脉实,元气未虚者。
【用法用量】以生姜汁调3~6克,临卧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陈皮 半夏(姜制)赤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炒)木通各3克 条芩2.4克 升麻0.9克 甘草0.9克 山栀子(炒)3克
【功能主治】治膀胱有热,小便不通,诸法不能奏效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不拘时服。得解而止。
【备注】原书云:此方服后,“妙在探吐,譬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不沥,拔之则水通流泄矣。”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上面介绍了禹功散的做法,不同的养生方剂带给我们的功效与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饮用一些方剂还是有好处的。
自我按摩养生功
1、揉按膻中穴
动作:两手重叠,内外劳宫相对,男子左手在下,女子右手在下,手内劳宫对准膻中穴,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换方向揉按,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下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上向右揉按,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
心脏病加按摩内关穴、神门穴。
支气管哮喘加按摩太渊、丰隆、天突、内关、定喘、关元、足三里穴等。
功用:胸为宗气聚会之处,膻中穴为气之会穴。本式能顺气宽胸,有益于心胸。定喘穴是治疗哮喘的经验穴;天突对解除痰鸣有良好的作用,配合气会膻中和心包经络穴内关能顺气降逆,宽胸止喘;肺经原穴太渊是治疗肺疾的要穴;胃经络穴丰隆是祛痰湿的经验效穴;关元、足三里兼补脾肾,是治本之法。配合按摩内关,心经之输、原穴神门,对预防与治疗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
2、揉按脘部
动作:两手重叠,与上式同。手掌按压在中脘穴上,手指按压在建里与下脘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可连续做八至六十四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
根据经验,一手扶头顶,手内劳宫对准百会穴,一手扶脘部,做旋转揉按,随与迎揉按次数相等,对胃神经官能症,胃寒等病效果良好。
胃病加按摩足三里,若肝气犯胃加按摩太冲、阴陵泉、期门等。
功用:中焦是沟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本式可开中焦之气,以使上下气机流通。下脘穴是沟通上下之报导和开中焦气的要穴,所以要施治此穴。中脘为胃之募穴,是治疗胃病的要穴,配合按摩胃经的此穴,又配胃之下合穴足三里,效果更佳。属于肝气犯胃加按摩肝之原穴太冲,胆之 会穴阳陵泉,肝之募穴期门,三穴相配具有舒肝理气的作用。
3、揉按关元穴
动作:两手重叠与上式相同,手掌与手指分别按拄气海、关元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再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
功用:关元为小肠经之募穴,手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又是全身强壮穴之一。气海为生气之海,清气由此上升,为丹田呼吸之中枢,如果气凝聚于中焦不能下降,下焦气机虽通,其气也不能上接,继下脘,中脘疏通后乘其下降之际,再揉按此穴,才能使气机通畅。气海穴不宜按摩次数太多,防止气脱。体虚者,经常按摩气海、关元、足三里穴,具有较好的作用。
4、揉按肝区
动作:两手重叠,方法与上式相同。手掌按压在肝区上,吸气时,两手由右往上向左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左往下向右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呼吸动作,方法同上。
根据经验,肝炎患者,经常按摩腕骨穴(泻)、至阳(泻)、肝俞(泻)、太冲(泻)、足三里(补)五穴,每次平揉压放各六十四次。如胃肠消化不好加按摩中脘穴,手足发烧者加按摩内关(补)与三阴交(补)。按摩次序由上而下进行。
功用:肝之募穴期门,脾之募穴章门,二穴合治肝脾疾病。本式能疏肝解郁,治疗肝炎、胁肋痛、消化不良、脾肿大、呃逆等症。
按摩小肠经之腕骨穴及督脉之至阳穴,能清小肠之热,兼有退黄之效。按摩肝俞与肝经原穴太冲,可疏肝解郁。按摩胃经之下合穴足三里能健脾利湿,兼利大小便,增进食欲,促进机能的恢复。
5、揉按肾俞穴
动作:两手轻握拳,以拇指或食指背根关节突出部位按压在肾俞穴上,吸气时,两手由内往下向外揉按,呼气时,两手由外往上向内揉按。一吸一呼,为一圈,即为一次,至少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还可以按相反方向揉按,方法与次数同上。最后,做三次压放吸呼动作,方法同上。如坐骨神经痛、胃肠虚寒症等,在做完肾俞按摩后加搓腰动作。即:吸气时,两手掌从会阳穴沿膀胱经向上搓至肾俞穴,呼气时,两手掌向下搓,一上一下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三十二次。最后,两手心对准肾俞穴,做三次压放呼吸动作。
功用:本式能补肾纳气,是治疗肾炎等泌尿及生殖系统疾患的辅助功法。无病常做此式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6、搓涌泉
动作:先用左手拇、食、中指将左脚趾向上搬翘,用右手掌后侧小鱼际穴部位前后推搓涌泉穴,吸气时,手向后搓,呼气时,手向前搓,一吸一呼为一次,少则八次,多则六十四次。然后换左手搓右涌泉穴,方法及次数同左脚。本式以坐式为主。
功血的偏方
功血是一种功能性失调的子宫出血,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的女性都会受到这个问题困扰,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月经失调,子宫不规律的出血,其实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妇科疾病们当然需要我们重视积极的治疗,它会影响到子宫和卵巢的健康,那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现象的偏方。
偏方验方一:乌贼炖鸡
【原料】取乌贼骨30克,当归30克,鸡肉100克,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把鸡肉切丁,当归切片,乌贼骨打碎,装入陶罐内加清水500毫升,精盐适量,上蒸笼蒸熟,每日1次。一般3~5次可见效。
【功效】乌贼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当归和鸡肉都是补血佳品,对血虚型“功血”颇具疗效。适用于血虚型。
偏方验方二:玉米须炖瘦肉
【原料】取玉米须30克,瘦肉120克,精盐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将瘦肉切块,与玉米须一同放入陶罐内,加水500毫升,上蒸笼加盖清蒸至肉熟,加精盐、味精,趁热服用。
【功效】玉米须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民间常用其治疗“红崩”,瘦肉能补血,两者配合,治血热型“功血”,疗效显著。适用于血热型。
验方偏方三:益母草炒荠菜
【原料】取鲜益母草30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
【做法】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每日2次,服至血止。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瘀血型“功血”特别有效。适用于瘀血型。
功血会影响到女性的生殖健康,而且要是这种疾病不能够及时的治疗,那么还会容易引发更多的疾病,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所以说面对功血的时候,即便是没有非常明显严重的现象,也需要积极的检查治疗,避免病情的严重。
针灸治疗“功血”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