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可以养肺
太极拳养生。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运动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太极拳可以养肺》,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读】太极拳是一种损害很少、不受时间、年龄、空间等因素的限制的健身运动。专家表示太极拳可以养肺,在练功姿势方面,坐、卧、站等姿势均可,但以坐为佳,停面就为你介绍太极拳可以养肺。
太极拳可以养肺
肺气的充脚,使全身的气机运行流畅,整体功能增加。肺又主皮毛,气血的充脚使人白里透红,气色决佳。练习太极拳可养肺,使肺气充盈。
闭目静心,双手在脐稍上复叠,因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停络大肠故也。掌心向上。将肺内浊气吐出,深吸连续,同时两手上举齐嘴,也是一升一落。
太极拳可以养肺
两手翻转,手心向停,开始唤吸,然后两手向停向里推压入于气管,行至左右支气管处将两手分开,各自运化一侧肺脏。因肺较大,宜多运化,而且不能有失漏,以是要将肺的上停界在意识中辨认模糊,便使有手所不能来处,也因意有所存而得以运化。肺最高点为肺尖,上界于锁骨内侧端以上,停界于肋膈角。在运化的同时,料想两肺的大小、外形,肺区呈一片银白之色。
太极拳可以养肺
另外,练习时还要注复体会运化时肺部的温凉感觉和气动效应。
相关阅读
太极拳自学教程 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锤炼运动,打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增强体质。但是,太极拳要练得好才能发扬出最大的健身成效。那么,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呢?下面,小编为你简单分析。
太极拳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锤炼,方能成功。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第一,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显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很多学者对之进行探索,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制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探索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泛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阳具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泛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成效。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海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
学者练拳务不可自专自用,以一己之念而致固塞不通,每以十年苦功而不见进步,甚或成病,颇为可惜!概练太极拳若专求力必凝滞不灵;专求繁重必失之园活;若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虚必神意涣散,轻浮无根。此皆为太极拳之大病,学者切记!要而言之,练拳时须身体和顺,舒展园活,而尤须神气圆满无亏。心神为君,气为统领,在心意的指导下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贯身,以至于节节贯穿,不疾不徐,不刚不柔,不轻不重;于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无形中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练至功形圆满,凝神于地户则繁重如山,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注神于气海测得其中和之道,可应万物。
原始太极拳
原始太极拳源自于黄帝轩辕氏,历史悠久,不过,对于原始太极拳的练习技巧却十分的讲究,其中包含的知识很多,对于一些比较喜欢练习太极拳的朋友而言,一定要在此时对于原始太极拳相关的知识做一些认识。才是比较合理的。
原始太极拳其实在我们进行练习的时候,都是包含了一些动、静、快、慢这四个主要的部分构成的。新拳谱在进行编排的时候,删去了一些看起来有重复的动作,进行次序布置的时候,也是做出了一些十分有必要的调整,将它们做成了动、静、快这三个部分。
动部原有十三个动作组成,称前十三式。整理时删去了几个技击动作,增加了几个养生动作,成为系统完整的养生功法之一,取名“九转还阳功法”,仍有十三组动作。快部是一套技击性很强的功法,练起来不但速度快,而且是纯刚,也有十三组动作组成,称后十三式。慢部老拳谱上只有一组动作,叫做“仙人跨鹤拜四方”。这次整理时,把它作为静部的收势。
动部:又名十三式,练时以意运气,使周身百颏皆通。(二)静部:是技击的主要部分。(三)快部:也称后十三式,共十二套动作。练时发劲要猛、暴、脆、快、硬。(四)慢部:也称拜四方,要求以形挂意,以意行气,以气试力。达到意气相聚,运功发力的意到、气到、力到的内三合。
原始太极拳的特点分三个方面:(一)在劲力上要求刚柔相济。主张只柔不刚则不坚,只刚不柔则不圆,刚柔相济才完全。(二)在拳速上要求快慢相兼。主张只快不慢则不轻,只慢不快则不精,快慢合方为灵。进而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弱,快而不乱,慢而不滞。(三)技击上主张引进落空,以静制动。但更强调看其神,观手足,乘虚而入,见隙发招。
对于原始太极拳的知识,我们一定要清楚的予以了解才可以,因为这种原始太极拳道法高深,且讲究比较多,在我们练习的时候,只有注意到其中的一些动静结合的理论,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希望能够给爱好者们练习原始太极拳带来帮助。
入门太极拳如何练 太极拳练习推荐
开始学太极拳时,不要追求太多招式跟着比划完了事,要前了解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的精髓,解开初步动作的入步门坎,一个起势动作也要做到全身布满足气,也就是全身用意不用力的状态。
太极拳的每个动作姿势是好记的,动作记住后,主假如太极拳的状态要有,比如很一样的“站立”,也要前松静,不要有压力感,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必定要要把整个身体调整好。
每个“站立”的姿势,也就是立品中立,放松而不停垮,因为受地球引力的影响,我们的身体会自然停垮的,踮腔熊熔松开的时候,就像一把伞一样的把自己撑开,全身的每一个关节都好像很自然地摆放平稳的,一点也不用力撅掏浑锌。用心体会“起势”这个动作。
竖立时身体的要求,腰以上的脊椎要向上垂直拉,腰以停的脊椎要向停垂直拉,这样使身体形成一个上停对称平稳的状态,开始摆不好这个姿势,适当地用点力也是可以的,为以后能随意动作打好基础。
竖立停蹲时头部不要乱动,“顶头悬”也就是让轶葜钥汜自己感觉始终顶着一个东西的,腰部以停的脊椎柱全度让它成一条直线,全度做的垂直地面。脊柱拉直,肩膀全度停沉,锁骨往两边拉。这个动作就叫“翻胯”芟坳葩津,初学不好调整,多练习。
对于初学者,太极拳的每个动作要求反复练习,要求有动作的意力来摆好每一个姿势,每个部位的用力,都是有技巧的,不要冲动地拉和翻。初学者有可能不太习性,也许会有疼痛的感觉,只要不伤着就是可以的。
太极拳健身
每日在什么时候练拳合适
练拳最好在每日拂晓或傍晚。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的、身体的、预备。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假如不感到过度疲惫,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惫。不过,在早晚练拳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阳光,不能获得在阳光下运动的好处。假如在上述时间不可能进行炼,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拟定锻炼计划。在工间休息时间也可练太极拳,这对脑力活动者来说,不但活动了身体,也易化解脑力疲惫,益于工作。同样,体力劳动者在工间活动身体,也有助于疲惫的消失,促进身体的全面进展。
三班倒的工人将时间安排好坚持练拳,同样可以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上早班时,练拳可在清晨,运动量可大些;也可在下午或晚上,但不宜太晚,以免大脑皮层过于兴奋,影响睡觉。上中班时最好在上午8点半以后,以平平运动量为宜。上夜班时刻在下午4点左右练习,运动量可小些。总之,练拳时间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假如没有完整的时间,甚至可以化整为零,分几次练习,同样有用。
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
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清幽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防止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空气越新鲜越好。空气污浊,多含二氧化碳、烟灰、尘埃、细菌等物,吸入肺内是不利健康的。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环境清幽轻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绪镇静。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为初学者最轻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假如没有清幽处就闹中取静进行锻炼,时间长了也可以适应。另外,集体练习,也可配音乐,能使动作整洁,节奏分明,也有助于初学。有人说雾天练习太极拳对健康不理。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空气中的水蒸气迁冷而凝聚成小水珠,浮游在接近地面的空间,形成了雾。假如在空气新鲜而有雾的地区练拳,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不良影响。在烟尘和废气较多的地方。本来就不宜练拳。废气多的地区有雾时空气更坏,因为雾会使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和稀释,所以雾天练拳要避开空气污染的地段。 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能否练拳?
一般健康妇女在月经期坚持适当的太极拳活动,不仅无碍正常的行经,而且有益于盆腔血液循环的改善,减轻盆腔充血,缩短经期,并能调整大脑的兴奋和抑制机能,因而能减轻月经期腰酸背痛、腹胀、小腹下坠或精神不好等不适感觉。运动量宜根据自己的情况稍减或不变。妊娠期做些少量柔和的太极拳活动是可以的。但有些式子(如下式、金鸡独立、海底针、左右分腿、蹬脚等)在妊娠晚期可略去不做:做一些运手、左右揽雀尾、野马分鬃等单式练习是有益的。日光照射能促进皮肤里的化学物质脱氢胆固醇变成丁种维生素,有助于调节钙、磷矿物质的汲取和利用。妊娠期对钙、磷得需要量大,如能在室外阳光下散散步或练习这几个单式,对母亲及胎儿钙、磷的补充是有好处的。同时,适当的活动还能减少产前的浮肿、便秘等现象,有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但是妊娠期的锻炼要慎重,尤其是快分娩前更要注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哺乳期也可在阳光下坚持适当的太极拳练习,对产后的体力恢复和乳汁中钙、磷含量的增多有一定的作用。产褥期可暂停太极拳练习,应在医生指导下做产褥期医疗体操。
太极拳为何能治病
太极拳是一种徐缓运动,速度缓慢,动作柔和,从而使人体的微循环得以扩张。微循环的特点是剧烈运动会使血液运行走捷径,得不到充分的物质和能量的相易,而太极拳缓柔的特点则使血液能够流向各处,从而得到物质和能量的相易,改善身体内部的循环。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使一些不通之处畅通,这样慢性病症状就得到缓解或消除。同时太极拳运动能强身健体,能预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极拳运动有治病的效果。
太极拳的自然深呼吸对身体有好处
实践证实,练太极拳能使呼吸自然、细长、慢均。这种有节奏的呼吸可使横膈肌和胸腹运动增强,相对有用地加大了肺部气体的相易容量,使新陈代谢加快、加强。大家都知道肠胃蠕动加强能够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对防治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慢性疾病效果良好,膈肌活动范围增大,使胸部呼吸肌和横膈肌力量增强,可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改善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膈肌活动范围的增大,还能对内脏起到一种自然的按摩作用。所以,太极拳中自然的深呼吸法对防治一些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及消化系统疾病都有较好的作用。经常抽烟、饮酒对练武有很大的影响
吸烟、饮酒对身体有害,已为大量科学研究及现实所证实,因为,长此以往,会损坏人身体的各个器官而导致身体素养下降。练武所需要的正是身体内部各器官机能的良好及身体素养,显然经常抽烟、饮酒,对练武有极为不良的影响。练太极拳收势后应注重的问题
收势后应注重以下几点:
1、收势完毕后,应缓慢散步,在此过程中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迈一步,同时意守丹田,气定神舒。
2、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难免要出汗,此时不可走向风口,应避风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后,再回住处。练完拳后要保持精神愉快,心情愉快。
太极拳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太极拳千变万化,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聪明,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珍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依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准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天地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准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续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操纵身体平稳;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稳;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连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固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相伴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连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平均,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为所欲为,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太极拳与太极文化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令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舒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手和脚并不是一个整体运动,而太极拳也如此动作,无异于练太极操。体操是体操,太极拳是太极拳,同是肢体在动,但其质量和效益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太极拳降生至今从唐代李道子的太极拳理论《授秘歌》运算,也有千余年的进展史。太极文化也随着中华文明的进展从山野农村走向京都,进而越过长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吴图南先生说得好,他说:(太极文化)科学化,群起探索,互相探讨。成为真善美的体育活动,推而广之。渐及于全世界,全人群,岂不伟欤!这就显示了太极文化的魅力。
文化太极决不是干巴巴练一套拳架子。太极拳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太极内涵诸如阴阳变化,行动轻巧,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虚实变换,用意不用力,妙手空空等等。太极文化的内涵靠学练者对太极拳的熟悉和理解去悟,悟得是自己的功夫。怎么去悟呢?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修炼者的着熟很重要。先贤也提倡悟,从哪方面去悟呢?我在多年的太极拳修炼中,体验出从探索拳理、心态调整、太极拳思维等三个方面去悟,是进入太极拳内功的准确通途。
第一条途径:探索拳理
陈鑫、宋书铭两位先贤,是清末民初跨朝代的太极大师、太极拳理论家。他们的拳论字字珠玑,烩炙人口,像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果能粘连黏随字,得其怀中不支离。轻巧活泼求懂劲,阴阳既济无滞病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万象包罗易理中(宋书铭)。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引一进,奇正相生柔中富刚,人所难防。每日细玩太极图,一开一合在吾身。返真归朴后,就是活神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秀岩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间之神,尽显大雅风规。(陈鑫)
探索拳理是每位深研家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陈鑫大师在学拳须知中,提到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就轻易了。足见学拳明理多么重要。
第二条途径:心态调整
学练太极拳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想经络想血道,想这想那什么拳也练不好。请重温金庸先生关于习练太极拳的心法。金庸先生在(吴公澡《太极拳讲义》)的跋中写道: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恐怕还是说得浅了,最高境地的太极拳,甚至不求进展头脑中的智,而是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地,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敌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地,甚至于,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地的念头去练拳,也就不能达到这个境地吧。
没有平和宁静的心态练好太极拳是困难的,这是太极文化的特性。
第三条途径:建立太极拳的思维方式
练太极拳要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常人的思维,以常人的观念很难领会到太极拳的特性,通俗说,要逆向思维,才能练好太极拳。
太极拳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人类有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因为人类的主观、主动随时表露出来,这种主观和主动是人类习性性的生活规律。人类活动跟太极拳活动是不相容的。要习练太极拳,人类要舍弃人类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服从于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和运行轨迹,不能主观主动。练拳应用减法练拳,应被动练拳。减法被动练拳并不复杂,操作并不麻烦。练拳中,手的动作越少、越小,方可体验到太极拳的真谛。因为太极拳有太极不用手,手到不要走;太极无手之说。
主动、主观永久练不好太极拳。减法被动习练太极拳是太极文化之特性。
名拳大观-太极拳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拳,以是太极之理立论的一种拳术。古代方士以双鱼形太极图表示太极之理。初传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的太极拳便依此图说亮拳理,规范拳技。
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了万物,万物中都包含了此理。在太极拳中,表现为动静、刚柔、黑幕、开合等对立统一的状况。 太极拳讲究通过静中求动,达来静中有动。便身体处于相对静止,要求意气周流,呈外静内动之象。具体表现于练拳的准备势和收势。还讲究通过动中求静,达来动中有静。便肢体运转时,内意要专著守一,内气要平缓如一,显现相对的内静。
目前,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赵堡六种流派。初时,陈家沟的陈王庭创立了太极拳,遂世代相传。杨露禅为学来陈家太极拳,屈身为陈家奴仆,从墙壁的裂口偷看陈长兴练拳,并偷偷修炼起来。后来陈长兴被他所感动,正规收他为徒。
杨露禅习得陈家太极拳后,进行了改良,并回家乡河北进行推广,于是形成了杨家太极拳法。
太极拳动作徐缓愉快,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如大海,滔滔而不决。太极拳又很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本身的精神力,这也就表现了其内家功夫的特点。
太极拳养生 潮人必学的太极拳招式
太极拳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有用方法之一。太极拳真的对许多的老年人和身体素养比较差的人,比较好的,长期练习太极拳还能强身健体,希望大家多多的进行太极拳练习,这样你的身体会越来越好的呢。其实此项运动老少皆宜,要学会也不难,今天就教大家练习时尚潮人必学的太极拳招式,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太极站桩
双手自然抱住肚脐下三寸小腹丹田,用意念想着丹田,入静,吐故纳新。
2、太极推手
身体稳如泰山,动作变化自如,操纵对方的四肢,来留去送,收放自如。
3、太极独立
增强大脑神经的操纵力,强化四肢肌肉,呼吸自然,心如止水。
4、太极跌叉
双腿打开与身体呈90,立身中正,增强下肢的韧带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5、太极控腿
操纵身体平稳,使四肢操纵自如,收放自如。
建议你,可以天天晚上回家练习一组姿势,早上提前10分钟起床重复一下。练习要螳臂当车,不要刻意去强调体式的标准度,要以身体舒适,略微有一些紧张为度。
练习太极的时候,需要穿着很舒适的衣服,要注重的是,不能让很大的衣服阻碍了你的练习,对于一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最好是跟专业的师傅学习一段时间。
练习太极拳有捷径可寻吗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练习太极拳,到底是方法更重要,还是苦练更重要,这是许多人在思索的问题,古语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需要勤学苦练,那么是否只是一味的苦练而不讲究方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文章吧。
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健身和以柔克刚的实战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同时,太极拳难练也是被大家所公认的。过去有十年太极不出门的说法,说明太极拳比较吃功夫,比较难练,出功夫时间比较长。不少人知难而退,挑选了柔道、跆拳道等见效快的健身方法。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学习太极拳有没有快速的方法?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有,必须下苦功。功夫、功夫需要下功夫,没有捷径可寻。
那么学习太极拳到底有没有速成的方法呢?回答是有的。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我依据多年练太极拳的经验和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所得出来的结论。但是我必须声明,我所讲的捷径是相对的,是比较传统的学习方法而言的。习练者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才能掌握太极拳的技法。下面我们通过分析来说明我的观点。
中国古代时候的太极拳肯定是原汁原味的,现在的人只是照着古人,来学习太极拳,以至于强身健体,所以是很好的运动。
过去中国武术一般是秘不传人的,师傅不轻易教人,太极拳也不例外。即便师傅同意教你,也是很保守,一点一点地教,最后师傅还要留一手。很少有人能够学全,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师傅的真传。只有被师傅精心挑选的徒弟才能传承师傅衣钵。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延长或者说是白费了学习的时间。
太极拳养生 杨氏太极拳42式详解
杨式太极拳又称作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知名的流派,据传是由杨露禅所建立,停面是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精辟的记录了杨氏太极拳的奥妙之处,一起来看看吧。
杨式太极拳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气贴背行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左像箭来右似弓,体正松腰勾屈停,翻掌前推转腰行。
4、拿手
胸部被击用拿手,截合断封妙无穷,上拿虚步相一致,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左采右掤两臂分,沉气落胯腰拔起,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拗步推掌沉腕肘,搂推弓步相一致,头领身正左右行。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翻拳按掌劲宜整,手眼身步要和谐,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手随腰动劲不断,劲从根起形于梢,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拳之后立掌拦,拦掌过后捶急进,上停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停穿手十字封,后坐分掌闭于胸,两臂推按腹前停,跟步助劲显奇功。
杨式太极拳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开吸合呼法自然,沉肩坠肘掌相对,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足横开体微转,两掌侧分一条鞭,沉肩坠肘虎口对,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足掩掌接抱球,迈步跟足连摆手,捶居肘停前劈掌,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足把体转,搂按举掌转体间,上足跟步掌前推,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跟步转体掌平摆,弓步上架前推掌,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足
转体穿掌两臂展,两掌交叉抱胸前,分撑两掌勾足蹬,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开步叠掌外分展,外旋两臂合拳肘,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翻掌托于膝上方,上步弓腿前穿靠,左右式子紧接上。
杨式太极拳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势如行云圆连绵。腰领手转目随视,步子横行轻巧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双掌左摆握成拳,拿膝架拳打虎式,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足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曲屈,劲力通顺达足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落足上步分两掌,复心前移成弓步,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足
转体叉掌抱胸前,左上摆踢臂分展,单腿支撑微曲屈,劲力通顺达足尖。
24、转身拍足
扣步落足随势转,两掌交叉抱胸前,右足绷平向上踢,右掌拍击右足面。
25、进步栽捶
落足转体右掌翻,进步搂手要当先,复心前移成弓步,前停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两臂叉抱右足跟,右足上成侧弓步,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停势
复心偏移左腿弓,左勾侧举停屈腕,不平仆步成停势,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落勾挑掌似斜行,拿膝上挑同侧掌,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右掌停按左穿掌,横掌停按胸前护,穿掌取喉人难防。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拿,身正派立似如松,右掌翻转向上托,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停落右足体右转,右捋摆掌劲不断,左前上成半马步,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绕上右足体左转,
右掌侧托拿左掌,撤步平捋一周圈。
34、息步擒打
复心右移体右转,右肘上撑右拳穿,回身盖步停屈蹲,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停势
收足拿掌向右摆,左足侧出体右转,右腿全蹲成仆步,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复心前移左腿弓,左掌前挑与肩平,右腿前上成虚步,两拳叉架成七星。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收足挎虎连又圆,左腿前举立站稳,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足转体掌平摆,空掌平抹势不断,左转身体右摆足,两掌依次拍足面。
39、曲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复心前移似挽弓,右拿左拂随转体,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足抱球体自然,迈步分掌臂捧圆,捋掌搭手前挤出,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足转,两掌外分似挑担,合抱胸前十字手,收足竖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渐渐停落腿外边,左足收至右足旁,收式并立品自然。
太极拳养生 武当太极拳九式招式详解
练习太极拳有助我们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是很中老年人都喜欢的健身运动,武当太极九式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招式,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停详解武当太极拳九式吧。
一、狮子摇头滚珠丹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晃脑滚圆球。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晃脑滚圆球。上停前后左右转,六合天地掌中揉。上停前后左右转,六合天地掌中(柔)
二、长蛇串珠扭腰丹
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长蛇串珠扭腰功,屈开伸合身体轻,尾能护头目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尾能(获头目获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前蹿后跃无休息,圆机活法是真诠。(前钻后跳)无休息,圆机(灵活)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
猿猴舒手往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猿猴舒手往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远近高低随意与,筋长力大快逍遥。远近高低随意与,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
豹虎爬山用力求,雄威来处起神风。豹虎爬山用力求,雄威来处起神风。周身布满英雄气,洗心革面力无穷。周身布满英雄气,(换骨脱胎)力无穷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
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闲逛运蹉磨。鹤舞松荫体(态)和,轻(刷)闲逛运蹉磨。拿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拿膝抖(翅)心神静,(胎仙)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闲逛聚精丹
熊罴闲逛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熊罴闲逛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底炼得精气满,一轮亮月照天地。海底(聚)得精(神)满,一轮亮月照天地。
八、金蟾看月炼气丹
金蟾看月爱光亮,一息相通倍有情。金蟾看月爱光亮,(气)息相通倍有情。气候圆时吞入腹,亮珠一粒落黄庭。(亮月)圆时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落飞腾飘渺间。蟠龙戏珠起云端,升落飞腾飘渺间。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太极拳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28式手法
太极拳的手法多种多样,而太极拳的起源更是众说纷纷,下面为大家介绍下武当太极拳28式手法,大家可以根据说明以及动作要领学习下。
第一式:预备式
姿势:面南竖立,自然中正,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头正派,项松竖,头顶虚灵,仿佛上顶有线悬梁之意;下颔微收,齿轻合,唇轻闭,内舌轻触上腭;两臂坠肘下垂,沉肩松胸,气含小腹,肘不贴肋,手心向里,中指肚轻贴腿侧(裤缝);松胯,两膝微弯,分脚,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十趾随意动而抓地;呼吸顺遂平畅,意守丹田。
要点:头顶悬意不可缺,长腰松胯,护肋,胸间不凹不凸背要圆,十趾抓地空涌泉穴。
说明:
1、此预备式乃无极式,其基本要领均体现太极拳贯串始终的各项要求,故在行拳过程中均应一贯持守这些法则;
2、此无极式暂未分阴阳虚实,但重在呼吸自然,意守丹田,虽静犹动,势如张弓待发之动意,守我之静,待人之动;
3、思想集中而虚静无物,神气抱一而达无形无象之感,然意存丹田而待动,保持一种平和静气,安祥随和,全神贯注而内敛一种神气之韵。
动作:双手托天
气沉丹田
1.双手捧天
两臂分别从两侧,意动、手动、腕、肘整体一起向上缓慢抬起,沿斜前方起手(与身体成180度) 起手与肩平,沉肩坠肘,撘腕,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捧天之精华之气,又转腕向内,手向上抬至头顶百会穴。此时是吸气和意念吸收地之灵气之势和灵气向上运行之中,手指领意,劳宫吸天之精华,手臂从裤缝侧上行时,捧天之精华之气,当到达头顶时,又转腕向内,掌心遂变朝下,十指相对,意念天地之精灵汇聚百会穴。
2.气沉丹田
接上动作(在十指相对掌心朝下时),沿体前前臂以抱球状下行,做不明显呼气,意念百会真气下行人中穴,达鹊桥,沿任脉、经天突、璇玑、华盖、膻中、中脘、神阙,聚回丹田。双手亦同达下腹,后分别沿带脉斜下胯边,回至无极式。
要点:
1、这是一个深呼吸过程,意念周天循环,呼吸要彻底,手意牵引要协调,吸尽天地灵气,真气存聚丹田。
2、这也是开始进入功态的一个起势,保持全身放松,心情平和愉快动作慢,匀称一致,呼吸在自然之原则下,由师傅和自己的熟练程度而掌握方式。
说明:掌经云:先在心,后在身。修道即修心,故首先要心无杂念,开始练此功也须遵循有为地存想内观之法。此运行大周天之功是,先扣脚十趾而提涌泉吸地之灵气,实质一是稳定脚根,二是活动经脉,沿阴跷上行缩阴提肛,过三关到达百会。此时两手劳宫及天门九宫打开吸收天之精华而聚汇百会,再由百会沿任脉下到丹田,此中真气保存,鼓腹蓄气,废秽之气随放松之体散发体外。
这一过程意念可强可弱,不可过僵过执,动作要慢,意念、动作、呼吸三合一,要协调。所以预备式的气概就影响和决定整个行拳的效果,需下功夫练习。
第二式:起式
动作:1、提手上绷 2、虚步下切
1.提手上绷
两臂分别内动,向上搠起,手心由相对变为向下,上棚同时胯膝下坐,成马步,气在丹田,慢慢屈膝成115℃屈膝度根据架式高、中、低而定,通常以中架为例,以下均同中架)。搠至臂与肩平,要意达指梢而微微坐腕,手变勾手。
2.虚步下切
接上动做,重心在左脚,坐胯右脚变虚,脚尖着地,同时右勾手顺左手腕下切,在转移重心到右边,同时左手顺右手完下切至右边,45度角至膝下足三里侧,屈臂沉肘格架在与肩平。
要点:
1.遵循拳经一动无有不动原则,全身首先在放松的前提下,用意不用力地开始柔和运转,轻灵与沉着俱在,变换虚实,注重上下,一动就开始体现阴阳。
2.行拳中腰身、手、腕、肘、胯、膝均活而不僵,活而不乱,松而不懈,刚而不僵,以意引动有规则转折,身体似屈非屈,似直非直,动作到位,意气也一定到位。
3.一般按呼吸自然原则,多以起时吸, 沉时呼,即上吸下呼,但均不明显用口鼻,行拳保持匀、细,因其动作缓慢而又深长,所以一般开始学拳架动作,不必过分注重呼吸方式。时时注重气沉丹田而意于腰腹,活于胯部。
用法:
因为太极拳因人而动,因敌而变,所以在一个招法中可因对方的用力和攻击方式而采取几种不同的攻防方式,故此,在介绍其用法时,一般只突出一例,其余稍加说明或省略。
太极拳起势在用法上,须符合贵化不贵抗,后发先至的思想,化中有打,打中有化。
双搠撑掌主要是应付对方双风贯耳或双按推掌。对方欲出双拳击打头部,我则坐身,使对方落空,同时出双掌对对方胸前的空处推掌。如果对方双按掌来,我搠撑相接,粘上而随力化走,根据对方变招而再出招还击。多数方式以脚下虚实变换,手法一防一攻而立判胜负。 虚步下切中含有几种变化方式,据敌而用,而用时之势,已不再像虚步下切之定势了。
第三式:退步崩式
动作:1、丁步抱球 2、转身架掌
1.抱球独立
接上式。重心移至右脚,右手与左手由勾手变掌成包球式,脚成丁字步,右45度角。身体保持正中,背直不屈,两掌心相对,右腿微屈。
2.转身崩式
接上动。由腰转带动左腿向后(东北),脚跟先着地,成左弓步;左手随身体由下朝上划弧崩起,掌心朝里,右掌由眼下经胸前向左腋下推出,横掌于丹田处,掌心向下定型时,手、脚、身、步一起到位。
要点:
1.正如介绍武当三丰太极拳特点时说过:此拳步法灵活,仅从开始几动中可以看出步、腿的灵活度,同时要求步、身、手,齐到合一。
2.动作连贯性不可分割、断劲,在定型时,微有内劲到达之意,非单操练时,不得用力或发力。
3.此拳架攻防意义很强,虽练时不专注攻防作用,但要明细其用法。此转身上步、上搠下打之法,动作显明,同时可变作左揽雀尾式的用法,惟方向相反,用法不另叙。
第四式:揽雀尾式
动作:1.回身抽掌
接上式。由腰身带动右手,由横掌前按变内旋成仰掌,往右回分,左手外旋变压掌和外切掌;左脚回扣(即以脚跟为轴,脚尖向内转30度),身体变成右靠弓进步。
2.虚步拧转
上动不停。重心移至左腿,右肘下沉,右手外翻,带前臂滚旋,右脚变虚;左手由胯下翻掌向左前方到左侧上方,至左侧时,脚下左脚变实,承担重心;左右手掌心相对成抱球式。
3.上步靠掤 上动不停。左脚落地着实,右脚急上步于右侧,向斜前方45度出步,身、肩、膝同到;右手由胸前划内旋弧至裆前,左手随按劲沉肘,转回头前掌心朝面。
4.撩肘掤 右手由裆前朝外,由下至上,再由肩、肘、手节节贯穿,划弧上掤至右侧 前方。左手在后,掌心与右手相对。
5.马虚搬
右手向右前方掤至与肩高,膝与肘相合,手尖与脚尖相对时不再往前。接着右手开始由内向外翻掌,左手由外向内翻掌,重心移至左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向左边捋过,右脚变虚,右掌心向卞,左掌心向上。
6.上步挤
上动不停。左手从左脚后收再向右肘处,掌心朝上捅出;同时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跟左手一起上步,先脚跟落地,承担重心;右手从左手至左肘下抽回,再沉左肘滑滚向左手,掌心向外。
7.落步按
当左右两手交叉会于右膝时,两手随臂转翻掌,并搂过右膝,收回腰问后从腋下推按出去;同时当手搂过膝盖时,右脚提起,蹬脚后落地,肘到脚到手到,成马步双按掌式。
要点:
1、此式分解动作多,较为复杂,也是独特分别于其它拳架的标志。实际运用要注重手、身、脚、意、气、力齐至;
2、此式劲力明显,靠、掤和落步双按是典型的力点(力点是实际用法上的技击发力处),要注重体会;
3、式中连绵性强,不能脱节,要一环套一环,在推手和技击中配合得好,很具威力,但主要不能散、乱;
4、此中步伐变化多而快,步幅大小可根据自己架式变换,虚实一定要分清,
实腿承受重力要沉裆,敛臀,保持腰胯的灵活。
说明:从上一式转身掤掌(有人称黑虎掏心)后,回身时若后手被人拿住,则左手从右手上削砍而出,击打对方腰肋。当对方右边拳击来,我用右前臂接粘,沉肘松肩而翻掌粘拿,同时坐胯转上左步右手。左手乃虚招,能实则打,不实则回护头脸,左手从外用掌砍对方胯,若对方招架,顺右脚上步对方裆中,左手护脸头,右侧身膝顶背靠;若不成出右手从下打上,再不成便掤住对方。
掤住对方后,用前臂或手掌鱼际等感觉粘上后,顺对方之`捋化,左手封对方中节或另一手,同时进步,插裆和套步,顺力将对方按出或推出。
第五式:顺拉单鞭
动作:
1. 接上按式。左手朝上微翻掌,向左随身体带回,右手在距左手尺余,掌心向上,托时之意,随身向左移,重心在左脚,左脚以后跟为轴随手臂向外转,右脚后跟不动,前脚掌回扣,与手臂同向,成丁字步。
当转至左侧丁字步后,右手由仰掌旋臂成向外、向下的抓掌,左掌变托掌,向右以右脚为重心拧带;脚法与前相反,即以右脚跟为轴向右侧随身、手臂移45度,左脚以同样方式回扣45度。
2.左脚收回,随身起立,左手护右肘,右手从斜前方突出;然后右手翻掌勾手,指尖向下,左手由护右腕;重心在右脚,左腿随机提起蹬出。
3.重心仍在右脚,右勾手不动,气下沉,左脚、左手由腰带动一起向左前方挥迈而出,变成左弓箭步。
要点:
在左右平带过程中,拧劲等暗劲是要害,要求也很严格。像两掌二方向相对,意为把持手和肘,时时可采撂制住对方,往返之变是根据对方力的变化而变化,折叠过程中的身、腰、脚均要一致变化,体现整体性,才能制敌。即为变化无方之意,根据对方空处、破绽处而击,上架十字手,下出进腿,落步而顺掌到,动作是圆而连贯,有一定的有用价值。
用法:单鞭之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动作是一个技击用法的母式,这一母式本身可以发劲击人外,还可演化出多种招式。就是若对方朝我中上部一拳击来,我一手粘拳头、一手托臂肘,运用听劲掌握对方力向,既可采撂拿脉、反骨,也可把架肘靠而放出对方。
2、若对方力大,肯定会抵抗我之力,我则顺其力变成拧捋而击空胁。
3、若对方中胁击不成,则上击咽喉,架肘击裆腿,乘机进步而放发。要害是手脚进肘,身腰要捅跟而上,有一种捅挤之势。
第六式提手上式(或回身提手)
动作:
1.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尖回扣,右腿受重力,左脚和左手同动,左手向下、向怀内划弧同时右手带回与左手放至腰间;左脚经右脚边向正前迈定于正前方成丁字步。
2.身体重心移在左脚,右脚右手同动,右手由下向上与右脚一起侧身向正前方,随身屈膝坐身,在正前方右手经膝前插掌向右脚尖,随之由腰带胯、带腿随动右手变勾手,与右脚一起随身上提,上达与肩平,成勾提手式。左手立掌于右手肘关节处。
3.重心在左面,腰身带动右胯,腿与手、臂一起下落成高弓步,左手随身化收回腰间,右手随落而按切在裆前,掌心向下,形成弓步切按掌式。
要点:
1、经云:粘即是走,走即是粘。单鞭之后的左手对来敌之变,就是粘化之法,粘后护面,侧身上法,护身打下,随化随进,其妙法也。
2、提手之式,即右手勾与右脚尖,有一根线带着之意,连呼吸一起同动,落步按封时,呼气。
3、身法要协调,稳固,沉肩松肘,意在腰际,带动全身。
用法:左手对敌之攻势,先粘化,或格粘或化拿,随后护面进身,偷步旋转步法,委身击敌下部,若不中,可随之蹬裆,踢腿,落步按封。主要应付来势汹涌之拳脚,沉气按切。
第七式 :白鹤亮翅
动作:
1.上步搓掌
接上式。右手和右脚同时由右向左再向身前划弧形上步,右脚跟先着地,掌心随动而滚翻向上,左手从胸前经右肘处往下搓推而出,掌心向下,左脚同时上步,脚尖着地,形成右实左虚步。
2.分掌抖翅
重心后沉,气沉丹田,双掌随呼吸拉丝式分开,右手向右上扬至头右侧,与太阳穴同高,左手下至左大腿四周。
要点:
1、上步搓掌式先右手粘擦,左手臂有挤靠之势,然后有搓掌拉丝之意。
2、分掌抖翅首先要有头手向上之气概,由腰意发动,略带抖意展翅,拉丝有展翅舒伸、身肢拔长的感觉。
3、沉气落尘胯身,但上头要有精神提起朝上之意,下体稳重,两臂成弧形,松肩沉肘,身体中正。
说明:
1、如在上式中切掌之后,马上粘上对方手臂,趁对方收回之际,跟上对方缠臂或拿臂(这也是粘),或进裆击擦对方中下部.随即左手身上进靠击。
2、如果对方左手招架,则我左手向上分开,趁机再击。
3、如果对方拿我右手,我则用左手搓拿拧劲之法解之。
第八式 搂膝拗步
动作:
1. 接上动。右手向头前拂面而下,左手向外、向上划弧至头侧,同时身体下沉,重心不变。
说明:这是一个过渡动作,但有用价值颇高。当白鹤亮翅之势时,自己中胸空虚,对方会趁虚而入,我则随急而用手警面而下,俗称猫洗脸,把对方击至我面前的掌脚轻拂过去并粘上之后,随机变出下一招式的击法。
2.腰身慢起,重心不变在右脚;同时手臂弧形同动,左脚虚点地,左手抱于前胸,右手在上呈抱球状。
3.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迈出;左手同时翻掌,拂过右腿膝盖处,置于膝左侧;左脚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移而左脚踏实,承受重力,成左弓步;右手随身体重心前移和腰身左转而手指在前,经右肩前呈弧形推出。
要点:
1、两手的弧形拂划必须随腰身同动,腰、胯的转折要稳,重心要分明和稳固。
2、动作过程中,眼神要看着主要手的中指头肚(和定势后的前手或高手),或透过中指肚的一两米远处。
3、过渡动作也要圆满、柔和、顺畅,不可滞顿,动作中神意要饱满。
4、搂膝之手臂呈弧形,不要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先是五指头朝前,有牵引之意,呈水波或弧形推出,到定势,即与左弓步脚尖相对时,微微坐腕,有神达力吐之意。
5、此势慢动练神意,有用时要快速运用。
说明:趁猫洗脸之势,一手粘搂对方后,另一手推击而出,出手成掌,着人成捶,要注重过程中虚实和换步进裆。
第九式手挥琵琶(怀抱琵琶)
动作:上动不停。重心渐移至左腿,右掌坐腕后随身往前,与左手同时收回护在小腹与裆之前;而右腿随跟而上,至左脚边落地,承受重心;左手由下向后、向上、再向前,即外旋至前,与左脚同时。左脚提起向前距原地一小步落下,脚尖着地,成左虚右实步,两掌掌心相对,目视左掌中指肚。
要点:
1、由搂膝拗步变到手挥琵琶,要自然顺和,随身而上动,有一种上手必进身的气概,即右掌下化后撤带护,是以腰身为轴,腰与跟步同时。
2、左手圆弧之形是由身、肩、臂、肘、手贯穿的,左臂不可直,手要直展。
第十式:小擒拿手
动作:
两手掌心向内,成张口式(两手之间距离约一小臂长);身体左转,重心在左脚;身体左转,同时扣手成擒拿式;两手收回腹间,同时右腿提起,屈右膝提脚伸直撂蹬出。
要点:
1、翻腕变掌是化解和擒拿法,要懂得其用意;
2、连贯配合的转向收掌和出膝蹬腿要气沉丹田,运转灵活,头正、身直、脚稳。
用法:敌拳若击我掌,我掌旋化翻拿后随其力收回,转身上击;若近用右膝,运用长蹬腿,若对方侧脚而来亦一样化打,右腿可破敌膝或击裆、胸。
第十一式要步亮拿
动作:
1.接上式。坐左腿胯,收回右脚,右脚斜插左脚之后,身体慢慢右转下坐成倒插步;两手分别从两边右手向上,左手朝下划弧。
2.虚步下切,身体徐徐慢起,重心转换左腿,两手分别继续内外旋,上下互照。
说明:
1、转腰坐身是回化防守之势,本只有招势之功没有明显攻击之势,但由此势可变化出多种击技法,是典型的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招式,突出武当拳贵化不贵抗的道家哲学思想。
2、这些过渡化,防之势在内气锻炼上,结合身体起伏,腰身转折,对气血锻炼是颇有裨益。
第十二式:披身打虎式
动作:
1.左打虎。上动作略停,腰胯带动左腿,稍伸直后,向左转折45度落地,渐承受重心,变至左弓步;左手随左腿转时,搂拂过左腿面划弧至头前成拳,右手也同转而由上至下弧形击捶,放置丹田,拳眼向内,左拳面朝外,右拳面向内
2、右披身。腰身右后转 (以后跟为轴,左脚内扣);右手向右划弧,渐成右弓步,左手同时下划弧变掌,右肩、手臂靠出。
3.右打虎。腰身继续右转45度,左手与左脚由外向身内划弧,左脚落地于右脚斜步尺许;左手在上平肩,左脚承担重心,右脚提起,向右前方划弧迈出尺许,左右手同时划弧翻掌变拳,成右弓步,右拳在头前,拳面朝外,左拳拂于丹田,拳眼朝内。
说明:
1、行拳要匀和,左右脚落地变换重心时要操纵稳重心,负重腿微屈膝,虚腿落地缓和轻慢,体现轻灵又沉着的特色;
2、两手过渡到打虎式时,弧形要划得圆,不得呆滞;
3、右披身势中变步上势要圆顺自然,手经过膝前要有搂膝之势;
4、圆臂屈肘,沉肩平气。
用法:此式重在下降、中间粘带、击腰上打头,身、手脚要配合,中实之后要打击猛烈,力达拳面。
第十三式.搂膝拗步
动作:
重心在右腿,左脚提起收至右腿处,再向左前方呈45度迈出;左手同时翻掌,拂过右腿膝盖处,置于膝左侧;左脚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移而左脚踏实,承受重力,成左弓步;右手随身体重心前移和腰身左转而手指在前,经右肩前呈弧形推出。
要点:
1、两手的弧形拂划必须随腰身同动,腰、胯的转折要稳,重心要分明和稳固。
2、动作过程中,眼神要看着主要手的中指头肚(和定势后的前手或高手),或透过中指肚的一两米远处。
3、过渡动作也要圆满、柔和、顺畅,不可滞顿,动作中神意要饱满。
4、搂膝之手臂呈弧形,不要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先是五指头朝前,有牵引之意,呈水波或弧形推出,到定势,即与左弓步脚尖相对时,微微坐腕,有神达力吐之意。
5、此势慢动练神意,有用时要快速运用。
用法说明:趁猫洗脸之势,一手粘搂对方后,另一手推击而出,出手成掌,着人成捶,要注重过程中虚实和换步进裆。
第十四式:野马分鬃
动作:
1.右分鬃。左搂膝拗步之后,身体稍右转,左脚以后跟为轴内扣转45~60度,随后左腿承受重心,右手与右脚在腰身带领下。右手划弧,由右下向左上回到身前下部,右脚落于左脚边,虚尖点地;左手在转身同时由下而上划弧,两掌成抱球状;动作不停,腰身带右胯、右脚朝右前方迈出一步,尺半许,右手同时向外,由下至上翻臂划弧,左手与右手相交,由上至下带弧而行,成右弓半马步。
2.左分鬃。坐左胯承受重心,前按左手掌再向左后方分出;右脚变虚,同时脚尖外撇30~45度,后再承受重心,腰微右转,右胯收住,左腿提起,虚点地于右脚侧,右掌内旋、下沉,平肩,左掌随转体由下至上与右掌在胸前交叉后,置身前下部与右掌呈抱球状,随后,左脚渐缓向前偏左迈出,具体幅度随腰身而定,腰身向左转,脚尖与膝盖尖方向一致,与右脚尖基本平行,形成左弓腿,同时,左掌随转体向前由下至上。翻臂转腕划弧形撂出。
3. 右分鬃,与左分鬃相同,方向相反,只须重复。
要点:
1、此式虽在方式幅度上有定位,但没有一定准确的度数,动用时主要与腰胯定位,后膝脚后一致,才能保证身稳平顺;
2、动作中开合有序,上下相随,采撂交错,要做到连贯和顺,圆转平稳;
3、每一手动作均是圆弧型运动,并且伴随着转臂翻腕之内外旋,中间交叉有采意(为合),分开即撂意;
4、后腿的提起和迈步,全凭前腿胯根处微外旋内收,下沉坐实,做到身正、肩平、肘不夹肋和气落腰围,小腹与后腿自觉松净,起步自如,迈步轻灵。
用法:若对方双手向我左前按推,我即用被按之手臂向回一松,随马上对方左右腕粘住,用手拥其腕部,上步抄其身后,用肘腕部贴其腕下向外撂出,挤或靠发出。
第十五式:顺拉单鞭
接上式,左手向右前方按出向左后分,右手随之由仰掌变卧掌经左肘关节向下划弧以右膝前平带,接着左手放至右手腕处经腹前从右膝处隔拔出,同时重心转至右腿,蹬出左腿。
收回左腿向右前方落地承受重心,收回右腿向右侧方上步落地承受重心,收回左脚。
重心仍在右脚,右手由掌变成勾手,左手掌不变护住右手腕;气下沉,左脚、左手由腰带动一起向左前方挥迈而出,变成左弓箭步。
要点:
在左右平带转换过程中,拧劲、靠劲等暗劲、分虚实是要害,要求也很严格。
用法:与第五式相同
第十六式:玉女穿梭
动作:
1、西南角,身体重心在左,左脚往内扣45~60度,腰身随之右转90度;同时右勾手,随转拳变掌,向下划弧经腹前至前右侧,左掌随身右转时,下收划弧至左侧胯边,重心已渐移至右腿成抱球式;随之身体继续右转,左脚上步,左脚经右脚前向西南方向划弧,与地面划90度后落下;左手由下向上划弧掤出,随左脚落定承担重心后,右手同时下沉,从右臂下按推。
2.东南角,身体后坐,重心由左变右,同时左臂下沉,左手由内向下、向外划弧捌出,右手意先左坐腕后右回分,两掌心相对,相距抱球约一尺,随后腰胯回向左腿,重心移左,虚起右脚,左右手揉球翻掌,即由上向下划立圆,由采变撂后,随右脚向右后侧划弧至东南方落定,同时,右掌由下至上掤出,左掌由上至下推按而出。
3.东北角,接上式。身体后坐,腰身微向左转,虚起右 脚,同时收回左右手于腰间;随后提起右脚向左侧90度上步,右手与腰身一起向侧前(东北方向)迈出尺半许,随后落定承重,并以右脚跟为轴,身体右转,左脚随右转上步,在右脚前尺许落定;同时,左掌由下至上划弧掤出,右掌翻掌从肩平处往左臂下划弧推出。
4.西北角,此式与2动作相同;方向不同。
要点:
1、玉女穿梭是打四斜角方向,能典型体现采撂肘靠特色,旋转灵活,角度大,开合和揉搓中神意要充分转折,注重内气潜能;
2、身体保持正派,姿势平稳,动作沉稳活松、轻灵,连贯相随,一挥而就,手脚协调,忌忽高忽低,俯仰断停等;
3.臂腕转折和揉搓(采撂)之时,掤劲不可丢;
4.推按之手直中有曲,弓步方向,回脚内扣,虚实变换都要标准到位。
用法:
玉女穿梭周行四隅,封打四角,连续不断,纤巧灵动,有如织锦穿梭,故称玉女穿梭。因其忽隐忽现,随动而击,将拿人击人和发人之法融贯其中,通常以我之手臂托架或粘或拿对方之手臂,另一手同时向对方肋间进击,即上封下击,步法灵活,身法到位,一击而中。另外此架式全身活动,腰意带动,可使胸背腰脊以及各关节在圆弧运动中得到锻炼,结合内丹之呼吸吐纳,有助腹腔脏腑器官得到运动,有助内功提高。
第十七式:顺拉单鞭
练法、要求、用法同十五式。
第十八式:单鞭下势
1、接单鞭势,腰身右转,右勾手变掌,
2、重心不变,腰身松转,左脚内扣45度,左手拉向右手处贴腕,身下坐成仆步。左手随下势由上而下划弧经右膝而行至左膝,左手下穿至左脚背。
第十九式:上步七星
动作:
重心在左脚,右脚与右手同动。右手自腰间出拳与腰平,左手在右肘下,右脚前踢蹬直,坐身保持平稳,头正,眼看右拳上方|。
要点:
1、身体不要摇晃,上体保持正派,松腰胯,活臂腿,重心在左腿。
2、两臂均呈弧形(无论走行或定势),
3、左腿屈膝独立,须沉肩坠肘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肘与膝合,向前的方向一致,完全体现太极拳整体性及基本要求。
用法:
此式上步七星以防御为主,变着中含有进击和闪化招势。 七星是指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这七个部位(这里是外七星),在作用上,利用这些部位配合上步和整体运功,可以顶、打、撞、击、靠、蹬、踢等多种方法,若对方用右掌抓住我左腕,我虽臂略沉化,而身即趋前而起,另一右手架、拥、解、拿,变拳出击其胸,右脚踢彼下部。
第二十式: 退步跨虎
动作:
接上式。重心和左腿不动,转腰带右腿撤回原来地方,右手随身走放在腰间,左手在面前搁挡与眼平,后再内旋向上击出,在太阳穴处,拳眼朝内,右手从胸前按压与丹田处。
用法:此式退中有进,化中有打,若对方双手按来或双封或双抓我手腕,我即撤步旋转解化两臂,以粘随折叠之劲引其落空,左手化开对方拳或腿,右手前上击打对方头部。
第二十一式:双旋摆莲
动作:
1、接上式。腰身右转,重心渐移置右脚,同时,左拳在面前搁挡,右拳收于腰间。
2、当重心移至右脚后,以右脚跟为轴,提起左脚,在腰与胯带领下,左脚由左向右随转内摆,转体共360。转,左腿动作结束后,接着右腿由左向右外摆180 度,脚高在两肩之间,同时两手掌自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成弧形出去和收架,左手在先,右手在后,拍击脚面时身体由左向右转。
要点:
1、动作l为退步跨虎后变着双摆莲的一个衔接过程,暗含化势,右采左封,需做得松活,也为转体摆腿做准备;
2、左腿起脚前是虚步势,右腿要保持重心稳固,膝屈裆圆,胯松腰活,腰隙间顺势动而内随,气息调节,劲贯四梢;
3、两肩肘松柔屈臂旋摆,划弧运动,身腰带摆而圆转合体,自然架起弧形,手掌拍击脚面,顺势活泼;
4、整个旋体动作,皆以腰胯为动源:臂领腿促,上下协调,重心分明,身体平衡稳定;
5、右脚摆莲是横劲腰意带动的重要性,要认真体会,主要踢腿时高度不过头。
用法:
若对方双手又进我正中,我两掌分化、托对方来势,以采合劲,撂分力打击对方,若有人从右来,我即旋转两臂连封带打,左脚用旋风势向敌中下另有从前来或右来,两掌顺捋 对方手臂,急起右脚(主要对准对方中肋间)。
第二十二式:弯弓射虎
动作:接上式。左腿渐下蹲,右脚落地于原处,体向左后坐,右臂随着外拉,变拳拉到胸前,左手从右臂上方与右臂相反方向拉,两臂之间拉成弓形即可。
要点:
1、两手趋右摆腿落下,拍击脚面后,随腰身左转而右架左推,要立身中正,动作协调,劲整而手脚齐到;
2、右肘不可上抬,肩部下沉松活:
3、右接前式腿法,动作要连贯,不可有停顿。
用法:
若连击之中对方又一记打来,我遂用右手粘住其腕同时左掌拂其右肘,或提托推发,或肘腋下击,或右架下,打肋部。
第二十三式:单凤朝阳
动作:
向左转身,两手在腰间,右手出拳与太阳穴平,左手在右手肘变掌,重心在右脚,左脚虚点成丁字步。
第二十四式:独立搁挡:
动作:
接以上动作,后退左脚转换重心至左脚,右膝提起,同时右手下搁至右膝外侧左手护住面部。
要点:
1.虚步式上实(拳)下虚,脚要保持松活;
2.身体转折,两手中一化压,一旋出打要协调一致,由腰身带动而行,切忌分散。
用法:若对方出胸一拳,我用一手由上压下,或由里往外拨,然后另一手同上,打对方头部(太阳穴),提膝保护自己。
第二十五:进步搬拦捶式
动作:
1.上动不停。腰向右转靠;右手与左手相搓划圆后成十字相交手,前迈右腿重心转移右腿,左手由里向外画圆冲拳变手臂掤,右手相反由里向外画圆冲拳,然后两手相交与一点成十字手形,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左腿随身体的右转而上步。成左弓步。
要点:
1、此势在进中上步,进中护化而击,重心变换虚实灵活,做到迈步如猫行,速度均匀,呼吸顺畅,上下相合,脚手齐动,身正、步稳。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折,搬拦时不可抬肘,右拳出去呈螺旋式,定式为平拳,虎口转身内,拳自然握实,意达所致,不可强力。
用法:若对手从右侧击我,我用右臂从左下向上俯腕缠粘,变拳击打,或由左向右转腰身带臂粘化,并以翻腕捶来打,对方左手随之击来,我则用左手拂之于切,右拳旋腕化空手击打,并同时进身上步,搬化,拦拂击捶,上步进身同时进行,是颇具威力的太极五捶之一。
第二十六式:如封似闭
动作:
1、接上式,平拳渐变掌,重心稍向后坐,两手心相搓。相反方向拉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呈抱球式。与肩平。
2、在腰意带动下,抱球式之双掌慢慢合拢转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随着旋转手心向前推按而出,两掌成相对竖掌,手不超过左膝。
要点:
1、此为典型暗劲训练式子,开合搓揉的要求要神意,气一致 。
2、注重重心随身子的细微变化,身正松肩坠肘,弧臂要符。
3.这是 欲开先合,欲合先开的有开有合的训练,注重分法、开合、明暗等劲。
4、右拳回收由拳旋缠变掌之势要认真体会。 用法:
如果右手被对方所拿(或粘上对手),左手用搓拧(或采拿)解脱,并封住前胸,守护门户,还可兼做按式劲力。
第二十七式:十字手
动作:
1.侧架十字
接上式。腰身左转,重心渐至左脚,右手随身转之时,向前推过右手,并随左手向上掤。
2.十字分披
上动不停。腰身右转回至马步中裆,十字架手在面前,左右手各自分两前侧划圆弧而下,至膝前,掌心朝上十指相对。
第二十八式:抱虎归山(收式)
动作:
接上式,收回左脚,身体竖立,然后气沉丹田。完成天地合一之结束式。
要点:
1、整套太极拳行架结束时,仍要心平气和,松活自然,节节放松。
2、气归丹田, 头顶是意,中正不偏,两臂两手自然下垂,由动势回归到静势,气息神意渐至收敛。
太极拳养生 详解武当太极拳十三式招式
太极拳千变万化,在中国关于太极拳的派别更是数不胜数,武当13式太极拳更是综合了内外功法,外有太极十三势,内有武当内家拳,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武当太极拳十三式。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聪明,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特殊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晶体,东方文化之珍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依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武当13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准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天地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准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续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操纵身体平稳;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稳;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连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固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相伴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连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平均,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为所欲为,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