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传统的习俗要吃什么?
腊八节养生。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腊八节传统的习俗要吃什么?,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腊八节除了要喝腊八粥以外,还有其他的习俗。
吃冰
腊八的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把冰敲碎了拿来吃。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如果腊八节这天吃了冰,往后的一年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的风味特产。每年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花都要晒制豆腐。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盐水,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这种自然晒制而成的豆腐就被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把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密封的罐子里,往里面倒入适量的米醋,腊八这天封上,放到一个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地,蒜瓣就会变绿,最后变得像翡翠一样通体碧绿,新年除夕夜,吃饺子的时候拿出来享用,碧玉般的蒜瓣配上深红的米醋,不仅十分的好看,而且爽口味美。
Ys630.com相关知识
腊八节 盘点全国各地过腊八节习俗
本文导读:今天是每年的腊八节,腊八节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那么全国各地的习俗是一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盘点全国各地过腊八节习俗。
据史籍记载,腊八是儒、佛两家的节日。据《礼记》记载,天子有八位大腊神,从伊耆氏开始实行腊祭。腊的本意是索求,一年十二个月,岁终聚合各种物品来祭祀腊神。腊祭的主要对象是祭祀最先种植谷物的啬神和主管谷物的司啬,以此报答他们对谷物丰收的庇护。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是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 嘉平 ,商代为 清祀 ,周代为 大蜡 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那么,我们就看看全国各地过腊八节都有什么讲究吧!
天津人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人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 五味 和 八味 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今天腊八节 看看各地腊八粥的做法
本文导读:今天正是腊八节,腊八节少不了腊八粥,但是这腊八粥的做法有很多,每个地方加的料都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看各地腊八粥的做法。
今天是12月初八,正是腊八,腊八吃什么?腊八当然是吃腊八粥啦,各地腊八节这天都吃腊八粥,但是这腊八粥却大有不同,食材、煮法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腊八粥的介绍及各地腊八粥的做法。
腊八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 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
腊八粥各地食俗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 年味 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 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 乳糜 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 八日,寺院谓之 腊八 。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 腊八粥 。 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 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 《永乐大典》记述 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 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 腊八粥又叫 七宝粥 , 五味粥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 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颇有京城特色。
各地腊八粥的做法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人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天津人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人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 五味 和 八味 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宁夏人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 麦穗子 ,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 雀儿头 ,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 素腊八 ,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 扁豆粥泡散 。
青海人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河南人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人
在山东 孔府食制 中,规定 腊八粥 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 粥果 ,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 食疗 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节当然要吃腊八粥,出门在外的也许你已经忘了这个节日,也吃不到妈妈做的腊八粥,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腊八粥,感受一下儿时的记忆,腊八粥的做法多样,你想加什么就加什么,动起来为自己做碗腊八粥吧。
腊八节 哪些人不宜吃腊八粥
虽腊八粥具有食疗作用,但不同体质的人要根据自身体质来吃。腊八粥虽是食疗佳品,但有九类人群要少吃或者干脆不吃腊八粥:
糖尿病患者:腊八粥的原料多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淀粉转化为糖后引起血糖升高,因此糖尿病人不宜食用。如果非要食用的话,要换选燕麦和荞麦作主料,不要放糖,控制食用量,半小碗左右即止。
食道返流症患者:食道返流俗称烧心病,经常出现泛酸、烧心症状,而高淀粉、高蛋白质的腊八粥最易引起胃酸返流,加重症状。此外,胃溃疡等胃酸分泌过多者也同样不宜。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包括经常腹胀、胃痛以及消化功能不好的人,腊八粥中的淀粉、高蛋白质易导致腹胀、疼痛。
脾胃虚寒者:粥中的豆类易引发腹泻。
感冒发烧者:腊八粥不易消化,感冒期间不宜食用。
急性胰腺炎患者:腊八粥中的高蛋白可加重病情。
脑血管病患者:腊八粥中的高淀粉、高蛋白,易引发出血性脑血管病。
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可在腊八粥里加点白萝卜、芹菜。
失眠: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可在腊八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可以养心安神。
端午节传统习俗吃什么好?
【吃黄鳝】我国江汉平原每逢端午节时,还必食黄鳝。黄鳝又名鳝鱼、长鱼等。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吃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吃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清明节 传统的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节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节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节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寒食节 寒食节的八大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著,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早在南北朝《荆楚岁时记》就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载,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据各地史籍记载:插柳于坟、折柳枝标于户、插于檐插柳寝灶间、亦戴之头或系衣带、瓶贮献于佛神、门皆插柳,故民间有清明(寒食)不戴柳,红颜成白首之说。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7、寒食蹴球:盛行于唐,宋《文献通考》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工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州府元龟》载: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二月寒食节帝御麒殿之东亭,观武臣及勋戚子弟会球,兼赐宰臣宴馔。宋代也有《太祖蹴鞠图》。
8、寒食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据查,仅《全唐诗》就有唐玄宗、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成为我国诗歌艺术中一枝奇葩。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24节气之夏至习俗吃什么?
夏至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饺子夏至面。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
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此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24节气之小寒要吃什么好?
按照我国的民间传统,小寒一过,我国就将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四九天,不过寒冷的天气人的胃口总是不错,因为总觉得吃饱了才能抵御寒冷的天气。
可胃口好了,难免会加重我们的肠胃负担,怎么办呢,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得的东西山楂。山楂,又叫山里红、酸楂等等,那它和我们的消化问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据专家介绍,山楂里含氨基酸,维生素,还有微量元素,有人统计100克山楂就含有维生素C89克,相当于胡萝卜里的八九倍,另外山楂里还含有纤维素,它可以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山楂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的活性和脂肪酶的活性,所以它能促进蛋白脂肪的分解,有利于食积,帮助消化。
而且专家说山楂对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如果你觉得把山楂当水果吃有些单调,那么你也可以把它做成菜比如山楂肉干等。而且山楂与月季花红糖煮水,可以治疗因为受凉引起的痛经。
山楂加上益母草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山楂加上丹参代茶饮可以缓慢的缓解高血压,高血脂,胸闷等等这些不适的症状,山楂加上麦冬加上荷叶,经常用它来泡水含漱,漱嘴,对于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的口干舌燥,有滋阴清热解毒的作用。
不过,专家建议最好不要空腹吃山楂,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吃山楂。酸楂吃多了有活血破气的不良作用,所以病后体虚还有孕妇不要多吃这个。
需要注意的是山楂不能跟人参,还有维生素K,碳酸氢钠一些碱性的东西同用,动物内脏里头,特别像肝脏里头含有铁含有锌,这些化学物质在酸楂的酸性当中也容易起反应,影响吸收,所以酸楂跟动物的肝脏最好不要同煮。
过了腊八就是年~教你做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开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被认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食材
腊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产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样东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萝卜、青菜,为不可少的三宝。此外,还有花生(或黄豆)、莲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头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红枣、素豆饼,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腊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为:
蓬来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萝卜、花生(黄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条占百分之五,白果、莲子、芋头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所谓“五味调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热,再放米炒过,随后将炒过的米放进热水锅里煮,就可将花生等材料放进去。整锅腊八粥有黄亮的油条、白色的豆腐、红色的胡萝卜、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鲜明。
煮粥之前,有几样东西要先处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烂,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机打碎,再放油炒过,很快就会熟。第三、莲子、白果要煮烂。第四、芋头要炸过。第五、青菜只要放叶子,不要放茎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条也不能太碎。
稀饭不能太稠,要能有一点点稀稀的粥汁。起锅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钟闷一下,再开小火滚一下,让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可放胡椒粉提味。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 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做法一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特点】:甜爽可口,营养丰富。
【厨师一点通】:此粥凉食、热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 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热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 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根据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制作方法】
1、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时后最好!腊八粥简单又营养,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做法四
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腊八粥的好处
养生之道
国人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腊八粥不仅是习俗和美食,更是养生佳品。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类是“腊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黄豆、赤小豆。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赤小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之功,对于脾虚腹泻以及水肿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可小看“腊八粥”中果仁的食疗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核桃仁具有补肾纳气、益智健脑、强筋壮骨的作用,还能够增进食欲、乌须生发,核桃仁中所含的维生素E更是医药学界公认的抗衰老药物。
如果在“腊八粥”内再加羊肉、狗肉、鸡肉等,就更使腊八粥营养滋补价值倍增。对于高血压患者,不妨在粥里加点白萝卜、芹菜,对于经常失眠的患者,如果在粥里加点龙眼肉、酸枣仁将会起到很好的养心安神的作用,何首乌、枸杞子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对血脂也有辅助的调节作用,是老年人的食疗佳品。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大枣也是一种益气养血、健脾的食疗佳品,对脾胃虚弱、血虚萎黄和肺虚咳嗽等症有一定疗效。
高血压:薏米预防高血压
肾亏:栗子能补肾益气
糖尿病:燕麦降低胆固醇浓度
心血管病:黄豆降低血中胆固醇
粥油:美眉多喝粥油美容
准妈妈:香软腊八粥最适合
老年人:可多放点大豆
清明节习俗之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
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多人,牲畜50余头,船20多艘,车、轿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赵之珩表示,由于全国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因而踏青节也就有先有后。农历二月二为福建一带的踏青节,三月三为陕西一带的踏青节。北京、东北由于春来得特别迟,到了五月初五才开始踏青。由于踏青是一项有意义的习俗,因此代代流传。
重阳节 重阳节有哪些饮食习俗
本文导读:重阳节又称老人节,那么重阳节有哪些习俗呢?重阳节的饮食习俗是什么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饮食习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 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 六 定为阴数,把 九 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 避灾 ,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饮菊花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 夕餐秋菊之落英 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 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 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 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荆楚岁时记》载称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 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 的功效。
古时的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 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 杜康先师之神位 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 竞造酒,日重阳酒 。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 点灯 、 吃糕 代替 登高 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做法:
原料:三只鸡蛋、白沙糖(或红糖粉)约80~100克、自发粉/牛奶约大年半夜碗、三粒红枣、食用花生油(最好用猪油) 制造方法:先把鸡蛋、糖和牛奶放在一碗上打到起大泡;然后再渐渐加进自发粉轻轻搅拌平均成糊浆便可(切勿太过搅拌,以避免起筋),以后让糊浆静止30分钟。其间可以预备一锅水,水开后,把糊浆倒进事前备好的铁盒(或糕盆等器皿)里,在上面加上红枣,放进锅中蒸上20-30分钟就好了。
重阳节菜谱推荐:一:油酱毛蟹
材料:河蟹500克,姜未5克,白糖15克,酱油15克,干面粉25克,味精1.5克,葱花2.5克,黄酒15克,猪油60克,水淀粉10克。
烹制:1.将河蟹的泥沙洗净,斩往尖爪后,蟹肚朝上齐正中地斩成两段,挖往蟹腮。蟹肚被斩剖处,蘸上干面粉; 2.将锅烧热,用油滑锅后,放油40克,烧至油五成热时,将蟹(蘸面粉的一面朝下)放进锅中煎至呈黄色后,翻个身再煎,使蟹四面受热平均,煎至蟹壳发红时,加葱姜、黄酒、酱油、白糖、清水,烧8分钟阁下至蟹肉全部熟透后,加味精,收浓汤汁,再加水淀粉,翻几下身,淋上熟猪油,出锅即成。
烹制:花生、陈皮洗净,稍浸泡;猪脚刮净毛,洗净,斩件。然后与生姜一路放进瓦煲内,加进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成文火煲约3个小时,调进适当食盐与少量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花生、猪脚可捞起拌进酱油(油食品)佐餐用。此汤健筋骨、益气血、润肌肤。汤中花生性平味甘,进脾、胃、肺经,有补脾益气、养血润燥的感化;陈皮补气健脾,滋而不腻;猪脚性平味甘、咸,进脾、胃、肾经,能强健腰腿、补血(补血食品)润燥、填肾益精。因此此汤既实用于登山郊游的健筋骨,又合适于初金风抽丰燥的润肌肤,还能合适于秋凉时节的温补气血。同时广东平易近间还用于妇女产后(产后食品)阴血不足之乳汁缺乏等。
盗汗要吃什么
二、盗汗是什么原因三、盗汗如何调理
盗汗要吃什么
1、盗汗要吃什么
出汗过多的人群,在饮食上应适量增加高热量的食物,增加糖类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弥补体内蛋白质和烫发的过度消耗,并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元素。 气虚盗汗的人群宜多吃蜂蜜,山药,百合,大枣,荞麦,小麦,栗子,黄山,鲫鱼,鲈鱼等补气周表的食物; 阴虚盗汗的人群宜多吃甲鱼,黑豆,白木耳,桑葚,鸽子肉,鸭肉等滋阴补肾的食物。
2、盗汗吃什么食疗方好
2.1、枸杞麦冬蛋丁
鸡蛋5个,枸杞、花生米、瘦猪肉各30克,麦冬10克,精盐、湿淀粉、花生油各适量。鸡蛋打入碗内,隔水蒸熟,冷却后切成粒状。麦冬洗净,放沸水中煮熟,切成碎末,猪瘦肉切丁,锅置火上,放花生油,下猪肉丁炒熟,倒进蛋粒、枸杞、麦冬碎末,炒匀,放精盐,然后湿淀粉勾芡,盛出,将煮熟的花生米铺在上面。
作用:每天2次,佐餐食用,可滋补肝肾,肝肾阴虚疗效更显着。
2.2、百合莲子汤
适量的百合、莲子,用清水浸泡好,再一起放到锅里,加适量的清水煮沸,加入冰糖至溶化。
作用: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滋阴排毒,改善阴虚盗汗。
2.3、龙眼人参饮
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大约1个小时,分2次吃完,每天一次。
作用:适宜于气虚盗汗者,改善多种不适症状。
3、盗汗吃什么药好
3.1、五砂散
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着的疗效。
3.2、玉屏风散加减
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3.3、当归六黄汤加减
当归12克,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熟地黄各6克,黄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疗阴虚火旺、盗汗面赤、心烦尿赤、舌红。若阴虚火旺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泻其火而不伤其阴。适用结核病。
盗汗是什么原因
1、绝经期
绝经期的女性因为身体激素的剧烈变化,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会出现超过平时的大量出汗,面色肤色发红,尤其夜间。大约有2/3的绝经期女性会出现盗汗。
2、感染
有一些感染会导致夜间出汗,最常见也最为人知的是结核感染。盗汗是结核感染的特征之一。但其他一些感染也会导致盗汗。比如心内膜炎(心内膜,心瓣的感染),骨髓炎(骨头的感染),或者身体内部的脓肿,也会导致盗汗出现。艾滋病毒感染的人也可能出现盗汗。
3、药物作用
如果是在吃某些药物期间,一些药物会导致过量的出汗,表现为盗汗。最常见的有抗抑郁剂。几乎所有的抗抑郁剂盗汗都是副作用之一。大约有8%到22%的服药患者出现盗汗。
4、低血糖
很多时候,夜间低血糖也会出现盗汗。比如糖尿病的病人睡前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之后,睡眠中出现低血糖,也会大汗淋漓。
盗汗如何调理
从中医观点来看,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现象,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此外,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建议由医生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盗汗分为两种,一种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另一种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
临床也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鉴别时更需详审,所以又细分为:阴虚盗汗、阳虚盗汗、气虚盗汗、血瘀盗汗、血虚盗汗、湿阻盗汗、外感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