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进补的误区和注意事项
养生进补注意事项。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人参进补的误区和注意事项”,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被国人誉为进补佳品,应用广泛。目前,人们对人参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儿童和青年人不用吃人参
儿童能不能吃人参,要因人而宜。体质好、发育健全的儿童,是不用吃人参的。但体质弱、发育存在一定问题的,可以吃人参,但要严格控制用量。
南方地区,秋冬季之时,大人往往主动给孩子服用人参汤之类,起到了抗潮湿、抗寒冷的作用,效果不错。
我国古代中医认为,小儿龟背、鸡胸、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系因虚弱所致,可服用人参改善现状。
在韩国,孩子出生两三个月,便喂食人参蜜,只要不超量,效果令人满意,也没有副作用。甚至有的韩国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喂食人参。
青年人吃人参和老年人吃人参目的有所差别,青年人吃人参为了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充沛,更有活力;老年人吃人参主要是治病为重,滋补为辅。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年轻的运动员,大多服用人参,以提高运动成绩。
误区二:中国人参不如高丽参和西洋参
中国人参主产区在长白山西坡及余脉,高丽人参主要产区在长白山以东和以南余脉,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不大。我国专家曾用中国红参和韩国高丽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红参各项指标含量大多高于和接近高丽参。
有人认为西洋参价格比中国人参高,效果会更好,事实并非如此。韩国一家人参科研机构研究各种参的有效成分如下:日本人参19种,西洋参28种,中国人参30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中国人参有效成分达56种。
误区三:吃人参上火
吃人参上火是公认的一种说法和看法。实际上,这种观点极其偏颇,是对人参的最大曲解和误解。许多人吃人参上火,主要原因之一是过量了。
韩国大印韩医大学的韩商植教授,于2002年5月至11月,对160名韩国人和160名中国人进行吃人参临床试验,方法是每人每天吃3克人参,一共服用4个月。4个月后进行检测,这些人没有出现上火的现象。
但人参的药力大,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不能超量服用,否则适得其反,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症状。那吃人参每日定量多少适合呢?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园参和野山参不一样,体弱的和体强的不一样,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滋补和治病不一样,轻症和重症不一样,只吃一次和天天吃不一样。
纯野山参的用量,比园参要少许多。成人每日用干野山参不能超过0.3克,如常吃野山参,则要更少,一般0.1克即可。
误区四: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流行一种滋补方法,即入冬时用人参炖鸡汤喝,认为这是最佳的滋补方法。近些年来,专家研究认为,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六种人不宜喝鸡汤。
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可泡水喝、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均能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误区五:夏天不能吃人参
有人说,夏天不能吃人参,否则上火,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专家们的回答是,夏天也是可以吃人参的,但是在服用人参的种类和数量上,与冬季服人参略有区别。
人参有以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参须、人参粉以及人参皂苷片为代表的人参制品。夏天可吃的人参种类很多,如鲜人参、生晒参、参须、人参粉、人参皂苷片等。红参也是可以吃的,但要控制数量。例如:冬季吃红参的量是5克以内,夏天则控制在3克以内。
这一点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不同疾病等灵活掌握。比如,南方人经常吃人参,只要不超量,一般不会上火;而东北人常吃人参,即便是与南方人相同的量,也会有一部分人会上火。具体讲,南方人每人每次服1.5克人参的话,东北人每人每次服1克即可。每天可服两次,冬季服三次。如果用人参泡水喝,每天可多喝几次,但夏天每人每日不超过3克,冬天每人每日不超过5克。
扩展阅读
儿童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性早熟、矮小症、出鼻血、内火重花了很多冤枉钱,白费了许多力气,却未能达到预想效果。如今,中老年人冬令进补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眼下讲究键康、要吃要补的还不止中老年,很多青少年和儿童也不甘落后,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买不同类型的补品,补钙、补脑、补眼,各种保健品层出不穷,生怕孩子缺少营养元素,影响生长发育。
每日三餐营养合理搭配
每日三餐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是最重要的。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因此,冬天可以多食用红枣、莲子、糯米、山药、龙眼肉和藕等;鸡、鸭、鱼、肉、蛋和奶等都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适当食用可以增加热量;还有香菇、木耳(黑、白)、鸽子、黄鳝、大豆和板栗等。同时,做到荤素搭配,千万不要忘记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维生素、纤维素和粮食、淀粉之类的食品。用红枣、太子参和桂圆汤等来调补是最适合孩子的。
专家提醒,儿童进补要适当,最好多咨询医生。如果方法和用量不适当,反而会造成胸闷和性早熟等不良反应。
儿童产妇进补不能瞎来
一些家长爱给小孩过多地吃高蛋白食品,而不知道小儿消化系统因处于未发育成熟期,营养过多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某些病端;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对鱼、虾、蟹等有过敏性反应,可导致这类过敏性疾病反复难愈;身体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反复出现病症的患儿,调补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对症施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我行我素,自选补品,否则容易出现进补偏差,反而事与愿违;而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如果一味蛮补、偏补,很容易造成烦躁、便秘、抵抗力下降等症状。
专家还提醒,孕产妇从孕期起,就不能滥用补品、保健品,不然可能殃及胎儿,甚至导致流产、早产,而儿童滥用某些补药会造成性早熟。
先天不足可适当进补
有三类孩子的确需要考虑在冬天适当进补。第一类是先天不足、身体发育缓慢的孩子;第二类是平时一贯体弱多病,容易发生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和肺炎的孩子。对这两类孩子进补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发病,还能增加抵抗力。但是在进补之前必须先服开路药,并且治好疾病。只有等到没有疾病,而且能够正常饮食,才可以进补;而第三类是脾胃虚弱、消化道功能差、食欲不振、容易腹泻的孩子,这类小孩应让医生先了解孩子体质以后再开始进补。
另外,体弱的幼儿应该使用清膏进补。补药不可太滋腻,否则容易难消化、难吸收;如果用重药滋补,还会影响小儿自身内脏。而身体发育完好、没有疾病的孩子是不需要用药物进补的。
一般而言,在秋冬季节,家长只需要注意孩子的保暖,并及时添加衣被。而且衣被也要适当,过厚、过暖的服装都容易出汗,出现毛孔扩张。再加上外界气候忽冷忽热,出汗后脱衣更容易着凉,引起呼吸道疾病。
秋季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
下面为大家介绍了秋季进补八大禁忌,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忌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殊不知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都是进补的佳品。
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忌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孕妇注意事项 孕妇的饮食误区
准妈妈每天的饮食不光要提供自己的营养,还要给宝宝提供营养。但如何吃才更合理更健康呢?下面提出的孕妇饮食误区,准妈妈们一定要多注意哦。
误区一:营养多总比少强。
很多准妈妈在孕期只想着如何补充更多的营养,殊不知营养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肥胖,不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危险,还可能导致巨大儿出生,增加难产,容易出现产伤;而且巨大儿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钙、红细胞增多症等,同时也是成年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的潜在因素。
误区二:孕期补钙,多多益善。
准妈妈都知道钙的重要性,所以大多数孕妇孕期都补钙,但是有些准妈妈体内并不缺钙也盲目进补,这样就适得其反了。超量补钙,会增加肾结石的危险,还可能对其他因素诱发的癌症有促进作用。故正常孕妇应尽量从膳食中获取钙,缺钙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制剂。
误区三:维生素补充要早,多点没关系。
孕早期是胎儿器官发育最为活跃的阶锻,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对胎儿危害非常大,维生素A在早期摄入过量有致畸作用,维生素C超大量可导致流产。所以,应从孕中期开始补充维生素制剂,提倡优先选择食物补充。
误区四:主食没营养尽量少吃。
主食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维持血糖。准妈妈和宝宝脑细胞的代谢和胎盘也都要靠消耗血糖来得到能量。主食吃得过少,易发生低血糖,产生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的酮体。
误区五:体重增加没关系,产后再减肥。
这种想法非常错误,孕妇的体重是孕期判断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孕妇吃得过多,热量超标,营养失衡,导致妈妈肥胖,胎儿过大,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和胎儿过大,妊娠糖尿病可导致严重的母婴合并症和并发症。
保健按摩也进补 按摩的注意事项
导读:按摩看似只是通过简单的按、揉等动作来达到强身的目的,其实它可没你想得那么简单!按摩时的手法、呼吸节奏、时间等都至关重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按摩时要注意些啥~
按摩手法
保健按摩也进补 按摩的注意事项
按摩补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及调补脏腑的功能。
【注意事项】
1.辩证施补
按摩补益方法甚多,其目的不外乎在于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及调补脏腑的功能。在使用按摩补益时,要辨证施补,分清阴虚还是阳虚,气在还是血虚,要辨清病在哪个脏腑。肾虚者则采用益肾固本的方法,脾胃虚弱则采用健脾和胃之法。
此外,不同的季节也要有所侧重。春天的按摩补益.则要采用疏肝利胆,养血柔肝之法;而秋天的按摩补益,则要用补益肺气,滋阴润燥之法。在辨证施补时,要把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有选择性的进行。
2.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
集中注意力,调匀呼吸是按摩补益施术者和使用按摩方法实施自我补益者必须注意做到的。在自我按摩补益时,只有在注意力集中、呼吸均匀的情况下才能细心体会到机体在实行了自我按摩后的反应、变化,从而及时调整按摩手法、力度、频率等等,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给他人使用按摩的方法进行补益时,施术者更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了解被按摩者的感受及机体的反应、以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手法。不可边按摩边聊天说笑.也不可按按停停,或随意中断治疗.去干别的事,而要精力集中,连续完成预定的全部程序,以确保按摩补益的效果。
3.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在养生保健方面,无论是运动养生,还是饮食养生都有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按摩补益亦是如此,也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或一曝十寒,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例如摩腹,如果从来没有做过按摩的人,一开始要认真地摩一二百遍还是很累的。因此,开始时用力可小一些,摩的次数少一些,以后再逐渐增加。另外,按摩一段时间后,补益的效果可能不明显,或开始效果明显,以后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有的人就丧失信心,这是不可取的。
其实按摩补益与饮食补益等其他补益方法一样,有的能立竿见影,有的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按摩补益健身,则更需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有的甚至要终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4.时间适当,早晚尤佳
按摩补益,具有简便、有效的特点,如能选择适当的时间,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按摩补益,无论是自我按摩,还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按摩,一般均宜安排在早晚进行,效果尤佳。
一是一般白天要工作,时间较紧,而早晚,尤其是晚上时间相对宽裕,有利于集中精力静下心来实施按摩。二是因为历代养生家认为,早晨是阳气生发之时,此时实施自我按摩可以外引阳气,振奋精神。晚上按摩则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睡眠,提高睡眠的质量。
5.因人而异,适度进行
在实施按摩补益时,要按照轻、缓为补的总原则,并要根据自身或被按摩者的体质等情况,确定按摩的手法、力度和持续时间。
如对年老体弱、久病体质较差者,按摩时手法要轻,同时用增加按摩次数和延长按摩时间的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身材高大、肥胖者,手法则要重,用适当加重手法的办法,以防力度过小收不到效果。
6.使用介质,防止损伤
按摩补益时,对一般人而言,由于手法较轻,不会引起局部皮肤损伤。但对于皮肤干燥的人、老年人和皮肤娇嫩的婴幼儿,则要使用麻油、按摩膏等介质,以防损伤局部皮肤。
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二、哪些人不能艾灸三、哪些人适合艾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1、艾灸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艾灸绝不是一夕一朝的事情,必须要坚持下来才有效果,而且艾灸的时候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艾灸还要注意穴位,必须要根据处方找准自己的穴位,同时保持体位舒适、自然。
如果伤口已经化脓,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艾灸期间,注意不要过于饥饿或者暴饮暴食、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同时每天保持适量的运动,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养生还有治疗的效果。
少数人由于体质还有自己所患疾病不同,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开始施灸可能引起皮肤潮红、灸泡、灸疮、 口渴、发热、疲倦、口干、全身不适等反应,一般不需顾忌,继续施灸即能消失。
2、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温通经脉、驱散寒邪。
艾灸疗法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具有祛风寒、化瘀滞、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
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艾灸疗法所用的药艾,具有芳香走窜的特性,燃烧时所散发出的温热与特殊气味,能够快速的开通人体的经络,加速人体的气血循环。
温补益气,回阳固脱。
艾灸疗法补益强身,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艾灸疗法具有特殊的纯阳之性,能使人阳气足,精血充沛,固体强身,增强人体消化、循环、排泄、生殖泌尿系统机能的作用。
3、艾灸的坏处有哪些
3.1、艾灸是非常的有讲究的,自己在家里艾灸的时候,不注意火候或者艾灸的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皮肤发红,严重的还会因为高温引起皮肤长水泡、化脓。
3.2、身体的穴位是跟五脏相通的,所以不是每个穴位都可以随便艾灸的,灸错了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特别是孕妇,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导致流产,所以孕妇在艾灸的时候要特别的注意。
3.3、有些人刚开始艾灸的时候会出现失眠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推延是会消失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哪些人不能艾灸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哪些人适合艾灸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痰湿体质(形体臃肿、大腹便便、头昏懒言,嗜睡乏力,身粘肢重,无名包块、水肿、湿疹、大便粘滞等)。
3、虚性体质:虚性疾病中的气虚、阳虚、血虚、阴阳两虚、真寒假热、浮阳外越等均宜灸之(略而言之,除了阴虚,其他的虚都适合)。
4、因寒所致的各类疾病(感冒风寒、风湿骨痛,腰冷膝凉,饮食生冷腹痛,寒性痛经……)。
总之,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长生鹤艾条认为只要是寒性、虚性体质,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刷牙的时间和注意事项
大家要知道生活当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刷牙或许很多的朋友,并不了解,刷牙的时间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如何让自己拥有一口,健康而又美丽的牙齿也取决于自己的刷牙时间,那么具体是什么时间?可以的一些注意事项呢?
我们每天都在刷牙,但是,由于我国口腔健康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不正确的刷牙方法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还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有些人刷牙象拉锯,也就是横着刷。这种刷牙方法有害无益,日久天长会在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医学术语叫楔状缺损。有这种楔状缺损的人,轻者吃冷、热、酸、甜食物时会引起牙齿酸痛,重者会造成牙髓炎。在医院里,我们常常在检查时见到因刷牙方法不正确引起的疾病,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正确刷牙的方法有许多种,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一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刷牙方法:
水平颤动法:也叫Bass刷牙法。水平颤动法用短颤的横刷动作最能洁净菌斑,故又称为沟内刷牙法。置刷毛毛尖与牙齿?牙龈面成45°角而轻度加压,刷毛顶端部分进入龈沟,而部分在沟外,然后作前后向颤动6~8次,颤动时刷毛移动仅为1mm。刷上下前牙的舌腭面时,如牙弓狭窄,可将牙刷头竖起作短横刷颤动。同时还应拉刷后牙咬牙合面,清洁牙合面的窝沟点隙。
旋转刷牙法:也叫Roll刷牙或竖刷法。刷毛与牙面成45°刷毛头指向牙龈,和牙龈轻轻接触,然后向牙冠方向转动,速度不要太快,这样重复8?10次,逐渐在每个牙齿的唇(颊)面和舌面移动。在刷咬合面时,刷毛置于咬合面上前后移动。这种方法有按摩牙龈、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上皮角化的作用,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的防御能力。
生理刷牙法:刷毛与牙冠接触,刷毛头指向牙冠,沿牙面向牙龈轻拂刷。依次刷净每个牙齿的每个牙面。此法既能清洁牙面,又能按摩牙龈。
牙刷的选择:应选用保健牙刷,特点为刷毛柔软,刷面平坦刷头不大,刷毛尖端磨圆,既能有效地消除牙菌斑,而又不损伤牙齿和牙龈。牙刷柄和刷毛最好呈垂直或几近垂直状较好。刷毛的尖端要呈浑圆形状,以免伤害牙龈。要选择二到三排刷毛的牙刷,并且牙刷毛间隔要相同,其长度约为十六分之七寸长。
你上我们聊天的刷牙的时间,生活当中朋友们,要选择一些正确的方法进行刷牙,特别是刷牙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在三到五分钟以上,刷牙的牙齿和用具都要选择。
婴儿补钙 婴幼儿补钙的饮食误区和注意事项
婴儿补钙和幼儿补钙最佳的方法就是通过饮食,不过家长在通过饮食为婴幼儿补钙时也要注意误区哦。
一、婴幼儿补钙的饮食误区
1、吃牛肉有利于骨骼。不少人认为欧美人骨骼强壮是因为爱吃牛肉。事实上,很多吃牛肉甚多的人,正是钙缺乏相当严重的人。这是因为牛肉本身含钙量极低——所有的肉都是这样。同时,肉里面含有大量的“成酸性元素”,主要是磷、硫和氯,它们让血液趋向酸性,身体不得不用食物和骨骼中的钙离子来中和成酸性元素,因而增加体内钙元素的流失,减少钙的吸收。所以,缺钙的中老年人应当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量,不论是红肉还是白肉。
2、吃蔬菜与骨骼健康无关。不少人偏爱动物食品,却很少注意补充蔬菜。他们以为蔬菜里面只有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与骨骼健康无关。实际上,蔬菜不仅含有大量的钾、镁元素,可帮助维持酸碱平衡,减少钙的流失,本身还含有不少钙。绿叶蔬菜大多是钙的中等来源,如小油菜、小白菜、芥兰、芹菜等,都是不可忽视的补钙蔬菜。
3、水果代餐有利于骨骼健康。很多减肥女性认为,只要吃水果就可以得到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经常用水果代替一餐饭。实际上,水果是一种有益酸碱平衡的食品,却不是钙的好来源,而且严重缺乏蛋白质。骨骼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钙,也需要胶原蛋白作为钙沉积的骨架。如果用水果代替三餐,则蛋白质和钙摄入量都严重不足,只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4、喝饮料与补钙无关。饮料中大多含有磷酸盐,而磷酸盐会严重地妨碍钙的吸收,促进钙的流失。可乐是其中害处最大者——因为其中含有磷酸。把人的牙齿和骨头泡在可乐当中,它们就会慢慢地溶化!其中的精制糖也不利于钙吸收。所以,凡是需要补钙的人,都要严格控制甜饮料的数量。茶水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其中含磷量低,还有促进骨骼牙齿坚固的氟元素,因而喝茶对骨骼健康是有益无害的。
5、喝了骨头汤就不会再缺钙。骨头里面的钙决不会轻易溶出来。有实验证明,在高压锅蒸煮两小时之后,骨髓里面的脂肪纷纷浮出水面,但汤里面的钙仍是微乎其微。要想用骨头汤补钙,只有一个方法:加上半碗醋,再慢慢地炖上一两小时。醋可以有效地帮助骨钙溶出。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一定不要用高压锅,最好用砂锅来炖,避免在骨头汤中溶出过多的铝。
6、喝牛奶对补钙没有帮助。虽然有人宣称,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质,会让体质偏酸而促进钙的流失,但这话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3%而已,水分含量却高达87%。每250克牛奶中含有250毫克以上的钙,有丰富的钾和镁,还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乳糖和必需氨基酸。牛奶与肉不同,并非成酸性食品,而是弱成碱性食品。所以,牛奶并不会让人体液偏酸,也就不会促进钙的流失。综合评价,牛奶仍是最佳的补钙食品。
7、用内酯豆腐来补钙、相信豆浆是高钙食品。豆腐是植物食品中最好的补钙食品。大豆本身含有不少钙,凝固豆腐的时候还要加入含钙的凝固剂,所以不喝牛奶的人大都会有意识地多吃豆腐。然而,内酯豆腐却不是钙的好来源,因为其中没有添加含钙凝固剂,而是使用葡萄糖酸内酯作为凝固剂的。同时,内酯豆腐水分太多,蛋白质和钙含量都很低。除了内酯豆腐,“日本豆腐”也不可用于补钙。
从钙含量上来说,豆浆远远比不上牛奶。这是因为,大豆钙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加10杯水磨成豆浆之后,含量就稀释得很低了。喝一杯豆浆,不过是吃几十粒豆子而已,其中的钙很少。
在为婴幼儿补钙时,有很多注意事项是不能忽视的哦。
二、婴幼儿补钙注意事项
1、补钙必须要加维生素D。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是打开钙代谢大门的金钥匙,儿童每天需要4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就可以了。其实维生素D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建议家长适当的带孩子晒太阳;或者选用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钙制剂。
2、不要服用含磷的钙补充剂。制造骨骼的主要元素是钙和磷,二者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体摄入的钙和磷必须符合一定的比例,如果磷的摄入量过多,就会结成不溶于水的磷酸钙排出体外。必然导致钙的流失。而中国人因为食物和水源的问题,磷的摄入量已大大超标。尤其是婴幼儿时期,磷超标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中国营养专家呼吁:千万不要给婴幼儿服用含磷的钙补充剂!
3、镁影响钙的吸收。钙和镁都是二价离子,在人体内的吸收会产生竞争作用。对于婴幼儿来说,体内的镁含量通过食物可以达到新陈代谢的需要,不需要额外补充,而镁过量不仅能够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还会引起运动机能障碍,建议不要盲目补充含镁的钙剂。
4、食物要少盐,有利于钙的吸收。近期有关研究发现:钙与钠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过程中发生竞争,钠摄入量高时,人体就会减少对钙的吸收。国际卫生组织建议中国人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在6g以下,婴幼儿越少越好。因此建议喜吃咸食的家庭严格控制孩子饮食中食盐的摄入,保证孩子体内钙的吸收利用。
5、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对钙的影响。中国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豆类、未发酵面粉中含有植酸;一些蔬菜(菠菜、竹笋、毛豆、茭白、洋葱等)中含草酸,能与钙结合成不溶解的物质而影响钙的吸收。补钙时要适当注意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