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 导航 >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2021-06-09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导读】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让你知道很多,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教你治百病。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一、灯草炙

灯草火灸,是用灯芯茶油,点燃后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烧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施灸方法:首先选好穴位,并作记号。局部消毒后,取灯芯草3-4cm长一根,将一端浸于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纸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烫伤皮肤)。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将蘸油的一端点燃,待火略变大时,即迅速烧灼穴位,一触及皮便立即离开,此时常有啪的声响,火即灭。灸处多有粒状伤痕,应注意清洁,防止感染。一般两天内即可自行愈合,如下愈者,局部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药膏即可。

适应症及取穴

1.婴儿腹泻:长强穴。

2.小儿吐泻腹痛:神阙(以盐填满,在盐上灸之),于背脊对肚脐两旁各5分处,大敦、脐周、长强、内关。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3.小儿惊风:百会、印堂、人中、承浆、脐周、神阙(隔姜灸)、曲池、合谷、少商、中冲。

4. 小儿夜哭:百会、印堂、哑门、喉下、脐周、合谷、太阳、风池、心俞、风府、神门、中冲。

5. 小儿生倒竹,于根、尾及分叉处灸之。

6. 扁桃腺炎:角孙、力高。

7. 流行性腮腺炎:角录穴。

8.鼻衄:少商穴。

9.发热:少商、中冲、十宣、大椎、合谷、曲池。

10.惊阙: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印堂、大椎、风池。伴有昏迷加十宣。

11.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2. 心悸:内关、膻中、神门、间使、足三里。

13. 昏厥:人中、少商、中冲、内关。

14.全身水肿:内关、脾俞、肾俞、期门、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章门、阳陵泉、腹溜、内关、照海、公孙。

15.头面虚肿:上星、人中、合谷。

16.腹水:支沟、膈俞、肾俞、中脘、期门、水分、天枢、气海、章门、腹溜、三里、内关、公孙。

17.四肢浮肿:曲池、内关、合谷、水分、期门、章门、足三里、腹溜、内迁、陷谷。

18.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9. 哮喘:定喘、肺俞、膏盲、天突、中府、俞府、膻中、三里、丰隆。

20. 呼吸困难:天突、膻中、内关、列缺。

21.头痛:百会、风池、太阳、合谷。

22.偏头痛:攒竹、头维、率谷、风池、百会、列缺、公孙及手背、与食指次节关的中点。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23.前额头痛:上星、头维、印堂、攒竹、合谷。

24.枕后头痛:攒竹、头维、风池、后顶、后溪、天柱及手背、与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

25.巅顶头痛:攒竹、头维、百会、四神聪、上星、至阴、太冲及手背、与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

26.眩晕:攒竹、上星、百会、风池、内关。

27.咳血、吐血:百劳、大杼、风门、上星、膏盲、肝俞、列缺、至阴。

28.呕吐:鸠尾、手足心或天突、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内关、支沟、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绝骨。

29.吐酸:风市、大杼、上脘。

30.呃逆:内关、中脘、天突、人中、少商。

31.胃脘痛:大陵、内关、足三里、大都、公孙及拇趾节背侧关节处。

32.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脘、建里、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33.胃下垂:百会、中脘、合谷、足三里、梁丘、气海及胃上穴。

34.慢性胃炎:中脘、下脘、期门、气海、天枢、合谷、足三里。

35.遗精,白浊:膏盲、心俞、肾俞、气海、天枢。

36.中风不省人事:风门、合谷、内关、申脉。

37.半身不遂: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阳溪、脘骨、合谷、环跳、风市、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申脉。

38.痢疾:腹痛、天枢、气海、外陵、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庭。里急后重加阳陵泉。

39.泄泻腹痛:中脘、天枢、气海、石门、关元、足三里、大肠俞、三阴交、公孙。

40.便秘:神门、大肠俞、足三里、里内庭。

41.急性肾炎:三焦俞、肾俞、阴陵泉。

42.慢性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腹结、水道。

43.肾盂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会阴。

44.隆闭:关元、中极、水道、合谷、关冲、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45.脱肛:百会、天枢、内关、命门、承山、长强。

46.风气:太阳、眼小角、地仓、合谷、内关、曲池、鱼三里、长强、肩胛上、肩胛下,人中,承浆。

47.月经不调:照海、天枢、气海、中极、带脉、肾俞、足三里、行间、三阴交。腹痛加天枢。

48.闭经:关元、带脉、太冲、三阴交、隐白、水泉、合谷。

49.崩漏:百劳、鸠尾、曲池、合谷、子宫、血海。或隐白、三阴交、足三里、曲骨、急脉、梁丘、阳陵泉、中极、关元、气海或大敦穴。

50.白带:曲骨、天枢、三阴交、大中极。

51.胎盘或死胎不下:中极、内关、三阴交、至阴、照海、合谷。

52.产后风:乳根、上人丹田、曲池、三里、关元、关元旁、照海。

53.乳痛肿痛:肩井,鱼际、少泽、临泣、合谷、太溪。

54.外阴瘙痒:下关元、中极、曲骨、会阴、血海。

55. 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三阴交。

56. 皮肤瘙痒:至阳、屋翳。上身加手三里,下身加血海,皮疹瘙痒加局部。

57. 头痛:角孙。

58. 急性结膜炎:耳垂或太阳穴。

59. 麦粒肿:背部皮疹。

二、药条灸

将动、植物药焙干,研粉,先取一半药粉加水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再加入另一半药粉调成膏状,待温度适宜时,用手工搓成艾条大小的药条,晒干备用。

施灸方法:本疗法采用温和灸法,将药条的一端置火上烤热后,直接灸于患病局部的皮肤或特定的穴位上,至病人感到有灼热感时提起,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发热、潮红为度,每天施灸1-2次。用于寒湿引起的疾病,如非炎症性肿块,顽癣及皮肤瘙痒,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一般5-7天可以痊愈。

三、骨 灸

是以药用动物的骨头烤热后,快速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穴位的皮肤上。本疗法多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

四、药棍灸(又叫神火疗法、火功疗法)

瑶话叫人苗.

药棍:是用某种植物药如吹风藤,铭吻藤,毛杜仲藤,牛耳枫枝叶等的根或茎枝,砍25厘米长左右,晒干后浸泡入特制的药液中49天,取出阴干备用。

施灸方法:把药棍的一端置于炉火,或酒精灯,或蜡烛火上燃烤,吹息明火,留下暗火,用3-5层纸包上暗火,隔纸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的皮肤穴位上。至病变局部有灼热感时离开,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有舒适感为止。

适应症:本疗法常用于治头痛,风湿痛,骨质增生,乳腺小叶增生,肩周炎,落枕,四肢麻痹、瘫痪,腹痛,健鞘囊肿,脂肪瘤,感冒发痧,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药泡脚巧治百病


中药泡脚巧治百病

1、中药泡脚

根据中医理论,利用内病外治、舒筋活血的原理,使用中草药熬制热汤,用以泡脚是中国民间传统疗法,只是受地域、文化等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像中医针灸那样普遍使用。

泡脚疗法具有“简、验、便、廉”的特点,即方法简单、效果灵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同时还具有药源广泛、安全可靠的特点。

中药泡脚疗法方法简单、效果灵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药源广泛、安全可靠的特点。足浴起源远古时代,是药浴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一样,源远流长。足浴又称泡脚,属于中医内病外治的范畴。

2、中药泡脚的好处

2.1、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个好处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现在冬季,最适合不过了,老人们更是要在睡前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御寒,还有改善睡眠。

2.2、刺激足部穴位,配合按摩可以护理人体器官

在中医学中,人体足部上有几十个穴位,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只要我们保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而且在泡脚的时候都做相应的按摩,那么我们就可以保持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

2.3、泡脚增强抵抗力

泡脚的养生作用非常好,早上泡脚可以安神,使得你整天神清气爽;中午泡脚可以消除上午工作该来的疲劳;晚上9点泡脚可以补肾;睡前半个钟泡脚,可以改善睡眠。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好,抵抗力也有所上升。

2.4、中药泡脚调理疾病

简单的热水泡脚对疾病可以进行调理,不过要添加入合适的中药才能得到很好的和治疗。因为用热水进行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这样热水中的热力作用就会促进脚部吸收水中的中药成分,只要我们针对需要治疗的疾病配好药方,就可以达到治病的作用了。中药泡脚的注意事项

中药泡脚小贴士

平日每星期可足浴2~3次,但若天气寒冷或用以治病,不妨每晚睡前足浴,以温暖双脚。不过,中药足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采用中药浴足治疗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特别是老人,应先以手试试水温。

浴足次数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每副药可使用2~3天,每次使用前将药液加温即可。

饭前、饭后或过饥、过饱均不宜中药浴足。

浴足时密切观察,如皮肤不适,出现过敏症状,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和出血病的人不适合中药浴足,应先咨询中医师的意见。

对于潮红渗出性皮肤病者,应禁用药浴疗法。

3、泡脚时间的要求

3.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

3.2、每天什么时间泡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3.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六、泡脚与按摩的关系:传统的泡脚不包括按摩,现在有了新变化,有些厂家已生产出泡脚与按摩同时进行的泡脚盆,如没买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这样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传统中医火灸疗法


火疗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是世界医学中的奇葩,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荐。如《灵枢官能》就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扁鹊心法》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火疗的独特作用,现代不仅已为大量的临床所证实,而且得以进一步发扬。同时,对火疗作用机理也进行了较为广泛和系统的探讨。

行经火疗是在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基础上,结合西方先进的手法;采用生物技术、纳米科技、经皮给药、靶向给药原理合成的名贵中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保健健身项目。传统火灸疗法的适应症在300种以上,行经火疗科技从中挑选了一些疗效显着、针对性强、操作简便的几种进行开发研究,主要适应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关节炎、胃痛、腹痛、月经不调、痛经;因肾亏引起的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盗汗等;行经火疗科技较传统方法其特点是:针对性更强、过程更轻松、疗效更为显着、渗透性更强、无任何毒副作用。因此,行经火疗成立一来,倍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

火疗养生是通过全身燃烧大火的形式来达到减肥、局部塑身、身体五行疗养、强健体内器脏、祛病强身的一种新方法。它按摩师通过点、推、揉、旋、拉等技术动作并加以药敷火疗,使体内血液加速循环,增加机体代谢,让脂肪有效转化、分解,增强体内器脏的作用。该项目包括养肾火疗、健胃火疗、卵巢保养火疗、开背火疗、手足火疗等项目。

火疗养生的功效:减肥,驱寒,化解疲劳,对缓解腰部酸胀、肩椎炎、脊椎炎、头昏、脑胀、失眠、肾亏、肾虚、胃寒、胃胀、排毒养颜、风湿疼痛、痛经、宫冷、宫寒等症状非常有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人类面对21世纪疾病谱的改变,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迅速增多,自我防病保健意识的增强,寻求一种效果可靠,过程轻松,应用安全,方法简便的防治之法正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九种水果入药巧治百病


香蕉

皮、果均可入药。性味甘,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便,凉血安胎等。可用于暑热疖肿、热结便秘等。

①痈肿疖肿:香蕉皮30克、鲜蒲公英30克,捣烂外敷患处。

②大便干结:空腹吃香蕉1-2根,然后饮用淡盐水,有助润肠通便。

③高血压:香蕉皮30克、橘络5克,泡茶频服。

甘蔗

性味甘,凉。入肺、胃经。功效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小便短赤、便秘及肺燥咳嗽等。

①热病伤津:甘蔗去皮榨汁。雪梨50克,洗净去皮核取汁,两汁相合,加凉开水适量饮服。

②胃热呕吐:甘蔗汁半杯,生姜汁3-5滴和匀,每日饮用。

③醉酒:服用甘蔗汁。

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经。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可用于热病津伤口渴、热痰咳嗽、便秘等症。

①热病津伤口渴:鲜梨洗净,去核,捣烂取汁,慢慢含咽。

②支气管炎(津伤肺燥型):梨60克、川贝母5克,加水少量,炖服。每日一次。

③肺热咳嗽有痰:鲜梨100克、鲜白萝卜100克,洗净榨汁,将两汁搅匀服用,每日2次。

性味甘,酸,温。入肝、大肠经。生津、润肠、活血、消积、降压。未成熟的桃干果称为碧桃干,可用来止汗、止痛;桃核去皮就是中药桃仁,可活血化淤、润肠通便。

①肠燥便秘:食新鲜桃子150克,每日一次。或用桃仁12克,水煎,加蜜调服。

②盗汗、虚汗:碧桃干10克,水煎服用,每晚服一次,一般1-3次即可止汗。

③血淤闭经:桃仁9克、红花9克、当归18克,水煎饮服。

④高血压:每天早晚各吃一次鲜桃,每次1-2个。

猕猴桃

猕猴桃品种有40多个,以中华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为佳。猕猴桃性味甘、酸,寒。入脾、胃经。功效清热止渴,消痈通淋。可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妇人乳痈、脱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等症。

①热病伤津:新鲜猕猴桃适量服用。

②湿热带下:猕猴桃根30-60克,椿根皮15克,加水煎,日服2次。

葡萄

葡萄的果、根、茎、叶均可入药。性味酸、甘,寒,入肺、肾、脾经。功效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补血安胎。可用于津伤口渴,心烦、尿赤、胃纳不佳、血虚心悸等症。

①胃热津伤:食用新鲜葡萄。

②关节扭伤:鲜葡萄根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荸荠

荸荠洗净去皮蒂即可药用。性味甘,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止渴,利湿化痰,降血压。可用于热病伤津、口渴食少、便赤便秘、肺热咳嗽等症,另外对湿热黄疸、肾炎水肿、部分眼疾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①热病伤津:鲜荸荠150克、雪梨100克、甘蔗一段(50厘米),洗净取汁饮服。

②肺热咳痰:鲜荸荠60克、海蜇皮30克,加水少量,炖服。

③湿热尿少:荸荠30克、车前草20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

④视力减退:荸荠100克、羊肝100克、加入少许调料和适量的水,炖服。

⑤咽喉肿痛:荸荠搅汁饮用,每次120克。

橄榄

性味甘、酸,平。入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消积。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咽痛、咳嗽有痰。

①咽痛(慢性咽炎):用橄榄放在嘴中,咀嚼后慢慢含咽。

②食积不化:橄榄15克、神曲12克,煎汤饮用。

③醉酒:鲜橄榄适量,生吃或煮茶喝。

④过敏性皮炎:鲜橄榄捣烂绞汁搽患处(有化脓溃烂的可用渣敷之),每日数次。或鲜橄榄叶适量,洗净煎汤洗患处。

枇杷

其果实和叶均可入药,枇杷性味苦,平。入脾、肺、肝经。功效化痰止咳,和胃降逆。可用于咳嗽痰黏,不易咯出,以及胃热口渴、呕秽等。

①肺热咳嗽:枇杷叶12克,鲜芦根25克,煎汤饮服。

②慢性支气管炎:枇杷叶100克、红糖250克,将枇杷叶洗净煎汤,一、二煎药汁相混浓缩,加糖收膏。每次一匙,一日三次。

③胃热口渴:枇杷叶15克,石斛15克,煎汤饮服。

拍手治百病


中医的经络穴位理论,很是神奇却又实用。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富,不光有手三阳经及其穴位、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坏和分布,还有十四经的关联,还是众多经外奇穴的所在,刺激手部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的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生理状态,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拍手就是这样一种刺激性的活动。

一、拍手疗法:

感冒的人,拍手20分钟,感冒就会减轻;喝醉酒的人,拍手拍到流汗,酒醉就渐消;心脏无力、心律不齐的人,拍手两三个月,症状会有所改善;高血压的人拍手,血压会下降;糖尿病的人拍手,血糖指数会逐渐正常;痛风、头晕、头痛、鼻子过敏的人,拍手会让疾病逐渐痊愈;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火气大的人,拍手会慢慢改善症状……

拍手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因为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的循环,并且还能将人体内的阴寒污秽之气从手指的尖端排出。"拍手疗法"可辅助治疗各种急慢性病。

一般最常见的急性病有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拍手疗法"最奇妙之处在于,自觉快要发烧,额头开始有点发热时,赶快用力不停地拍手,就可以缓解发烧症状。当然必须用力拍才有效,不要怕痛,越痛效果越好,小孩若自己不拍,大人可以拉着小孩的手拍,宁可让小孩拍得痛哭起来,也不要让小孩打针。"拍手疗法"可以提升免疫力,对于容易感冒的人非常有效。平常多练拍手可以减少感冒次数,万一感冒了,赶快加紧拍手,也可使感冒的各种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加速痊愈。

癌细胞是一种厌氧细胞,它们不需氧气即可生存繁殖。"拍手疗法"可以补充人体内的氧气,故可以保护体内的正常细胞,以抑制癌细胞的复制。癌症到了末期,身体非常虚弱,看到食物根本不想吃,即使勉强吃也是一点味道都没有;另外,癌症患者内心非常害怕恐惧,精神濒于崩溃。"拍手疗法"是一种非常阳刚的方法,可以提振体内阳刚之气,打开胃口,使人有信心,有活力,因此"拍手疗法"可以抗癌。当然抗癌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有没有好好配合食物疗法及中药疗法。"拍手疗法"能改善全身关节酸痛、冬天手脚冰冷、头晕头痛、肝病、胃病、老人脑力退化健忘、近视远视、老花眼等各种慢性病。拍手治百病,只是使身心上一切疾病获得改善、减轻痛苦。

1)实心掌练法:

将十指张开,两手的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击,用最大的力量来拍手(发出的声响最响)。优点是打击面最完全,刺激量最大,所以治病强身的效果最好;其缺点是,练习时所发出的噪音令人难以消受,只适合于空旷之处练习。

2)空心掌拍手疗法

将手掌弓起,拍手时手指仍应张开,拍下去时,能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但第二指节、第三指节以及掌心部分却拍不到,这种拍手疗法因为缩小了打击面,所以效果会差一些,但只要拍打久一点,不会无效。

3)局部拍手疗法

即以右手的四指与左手的四指互拍,以右手掌的右侧拍左手掌的右侧,以右手掌的左侧拍左手掌的左侧;以右手掌的上部拍左手掌的下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上部,以右手掌的下部拍左手掌的掌心,以左手掌的下部拍右手掌的掌心。

肚脐疗法治百病


肚脐虽然是一个没有太大功能的部位,但是在中医中,却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肚脐疗法,来医治人体所存在的各种疾病,比如说肚脐拔火罐,能治疗腹泻、风寒感冒、顽固性荨麻疹等疾病,灸脐法能缓解呃逆、反胃、呕吐等症状,敷脐法能解决发烧、失眠、高血压等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神奇的肚脐疗法。

1、拔罐法

肚脐拔火罐能回阳固脱,治疗长年不愈的腹泻;能扶正祛邪,治疗风寒型感冒;活血祛风,以治疗顽固性荨麻疹;调和中下焦,疏通胃肠气机,治疗肚脐周围痛及腹痛。拔罐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拔罐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寒湿型体质患者容易出现水泡,所以每次以10~15分钟为宜。

2、灸脐法

重灸神阙,有起死回生的效果。一般用艾灸或隔姜、隔附子饼灸10~30分钟,能温中散寒、温补下焦,治疗虚寒腹痛,脾胃虚寒引起的呃逆、反胃、呕吐及脾肾阳虚导致的腹泻、水肿等。

3、敷脐法

神阙与任、督、冲、带脉相通,因此用药敷肚脐能通过全身各经脉发挥作用。贴敷肚脐的药物多为辛香药物,可以迅速渗透,到达组织及微循环,获得调和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敷黄连粉、牛黄粉能退烧;敷珍珠粉、丹参粉治失眠;敷砂仁、枳实能治疗消化不良;用吴茱萸、川芎各半研粉敷脐能降血压。

4、滴脐法

是将药物化为水液,滴于脐中,与敷脐异曲同工。有人称用藿香正气水滴脐治疗中暑,这是一个误区。藿香正气类药物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可用于夏季肠胃型感冒和部分中暑患者,但不适合所有中暑的病人。

肚脐疗法很好但也有禁忌,除了禁止针刺以免发生感染外,书僮提醒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脐部有损伤、炎症者及孕妇禁用;第二,刚吃完饭或空腹不宜灸脐;第三,艾灸不可离脐部太近,否则易烫伤;第四,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体质施治。

中药泡脚巧治百病怎么做?


利用中药来进行泡脚,其实好处是有很多的,因为中药的作用可以通过皮肤对足部的血液进行循环,那么自身的身体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中药泡脚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盲目的搭配中药来进行泡脚。如果在中药泡脚的时候再加上足部的按摩,效果会更加好。

泡脚的好处有哪些 中药泡脚小贴士

促进血液循环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个好处相信大家都知道,特别是现在冬季,最适合不过了,老人们更是要在睡前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御寒,还有改善睡眠。

刺激足部穴位,配合按摩可以护理人体器官

在中医学中,人体足部上有几十个穴位,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身体器官,只要我们保持每天用热水泡脚,而且在泡脚的时候都做相应的按摩,那么我们就可以保持着身体各器官的健康。

泡脚增强抵抗力

泡脚的养生作用非常好,早上泡脚可以安神,使得你整天神清气爽;中午泡脚可以消除上午工作该来的疲劳;晚上9点泡脚可以补肾;睡前半个钟泡脚,可以改善睡眠。这样就可以把我们的身体状态调整到最好,抵抗力也有所上升。

中药泡脚调理疾病

简单的热水泡脚对疾病可以进行调理,不过要添加入合适的中药才能得到很好的和治疗。因为用热水进行泡脚可以刺激脚部穴位,这样热水中的热力作用就会促进脚部吸收水中的中药成分,只要我们针对需要治疗的疾病配好药方,就可以达到治病的作用了。中药泡脚的注意事项

平日每星期可足浴2~3次,但若天气寒冷或用以治病,不妨每晚睡前足浴,以温暖双脚。不过,中药足浴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中药浴足治疗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特别是老人,应先以手试试水温。

(2)浴足次数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以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

(3)每副药可使用2~3天,每次使用前将药液加温即可。

家庭按摩治百病


中医按摩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期,就有推拿按摩的医学实践活动,譬如,劳作的人们,不慎遇到损伤,就会本能地按摩疼痛之处,结果呢,疼痛消除或有减轻。在经络、穴位理论的指导下,中医通过按摩和推拿,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这里,我们说一说,在家庭条件下,通过按摩治病和养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能使人精力充沛,并且能缓解一些女性常见的小毛病。最重要的是,在涌泉穴上下点功夫,可以实现我们变成健康美人的梦想。

一、涌泉穴是健康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当第2,3足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涌泉”源于《灵枢·本输篇》“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在《灵枢·根结篇》中是这样描述的:“少阴根干涌泉,结于廉泉。”意思是说,人体的少阴经脉,从涌泉穴到廉泉穴为止。

经常按摩涌泉穴能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对很多妇科和生殖系统的小毛病有改善作用。

女人爱美,可以常常按揉“涌泉”。只要经常刺激脚底“涌泉”,对防止皱纹早生及面部美容也有独特的作用。有关专家研究发现,经常通过对涌泉穴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即能够使皮肤白嫩。

二、 具体的功效对应按摩方法如下:

1、缓解失眠:夜间属阴,肾主一身正气,失眠的病人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肾阴不足,刺激涌泉穴能补肾气缓解失眠。将吴茱萸磨成粉,用蜂蜜调和,睡前贴敷于涌泉穴能缓解失眠。

2、补肾气:用手掌使劲搓涌泉穴,把脚底板搓热,可以起到补肾气的作用,不要用手指使劲按涌泉穴。

3、降血糖:涌泉穴位于脚掌三分之二处,有补肾、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涌泉”保健法

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让人肾精充足、精力充沛,而且百病不生。

三、按摩涌泉法:

①我国清代第一部外治专著《急救广生集》就专门讲了擦涌泉的方法:每晚睡觉之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以擦上千下,没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每晚做一次,可以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②用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压足心涌泉穴,按下片刻后再提起,一按一放,反复进行,力度应该以自身能耐受为度。

③在手法上,除了点按之外,还可以用拇指指腹从足跟推向足尖,这个方法称之为“推涌泉,每天推100~500次不等,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

艾灸疗法治百病介绍


艾灸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治疗手段,并且也属于中医疗法的一种。因其安全,天然,副作用少而被广大朋友所喜爱。但是,在经过艾灸治疗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艾灸疗法治百病是真的么?这对于初次进行艾灸的朋友来说都是未解之谜。今天就为大家简单介绍艾灸。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是一种用艾绒制成的艾炷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燃烧之,使其发生特有之气味与温热之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以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之抵抗力而收到治病防病、保健强身之功效。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内病外治方法,又因施灸的材料不同,故又有纯艾灸疗法与莲花香灸疗法之分,统称为灸疗, 是一种值得研究和大力推广的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外治医疗方法。  

自我疗法

灸疗治胃病

取穴:中腕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

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    

方法:选准穴位后,点燃药用艾条,在中脘穴、一侧足三里穴上各悬灸10分钟,以穴位上皮肤潮红色为度。胃痛可立即缓解。使用时要注意力集中,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可灼伤皮肤。

说明: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能使胃痉挛趋于弛缓,胃

蠕动强者趋于减弱;又能使胃蠕动弱者立即增强,胃不蠕动者开始蠕动。因此,除胃溃疡出血、穿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措施或外科治疗外,其他不论什么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等,若以胃脘疼痛为主者,用本法灸疗,均能立时止痛。 注:急性胃痛灸至阳穴.效果很好 见效快!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艾灸疗法治百病的相关小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果还有别的需要,大家也可以自行去网上或者书店搜索资料。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专业的医生咨询相关的问题。建议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木瓜药膳可治百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木瓜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黄酮类、果胶、皂苷、木瓜蛋白酶、木瓜碱、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等成分。其中木瓜蛋白酶能帮助蛋白质消化,木瓜碱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强烈抗癌活性及抗淋巴性白血病肿瘤的细胞活性。木瓜所含的许多其他成分还能调节植物神经,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防治非典型肺炎及艾滋病等。

现将民间用木瓜治病疗疾的验方及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木瓜粥用木瓜30克,桑枝15克,加水煎煮后去渣留汁,将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放入药汁中,熬至米烂粥熟,加红糖适量,稍煮溶化即可。每日早晚服食,连服数日,可治小腿抽筋、脚气水肿。

木瓜汤取番木瓜100克切片,蜂蜜300毫升,生姜2克,加水适量共煮沸,改用文火再煮10分钟。吃瓜喝汤,主治银屑病。

木瓜羹用番木瓜100克,银耳15克,北杏10克,银杏12克,冰糖适量,共入锅炖煲,20分钟后即可食用。能养阴润肺、滋润皮肤、延缓衰老,还可治疗燥热咳嗽、干咳无痰、痰中带血等症。

木瓜奶将一大片木瓜切成若干小片,再备半杯牛奶,共放入果汁(如柠檬汁)中,然后再掺入少量白开水、蜂蜜,搅拌均匀后即成木瓜奶。常服可美嫩容颜、消食减肥。

木瓜蜜用宣木瓜4个,蒸熟去皮捣烂成泥,兑入白沙蜜1 000克,和匀后装入瓷罐内备用。随时可开水冲服,每次1~2匙,每日3次,可治关节痛。

木瓜茶选用圆形未熟的雌果为佳,开水冲泡,频频代茶饮用。有解口渴、助消化之作用。

木瓜汁选用番木瓜榨汁,外用搽涂患处。可治湿疹、癣疥等皮肤病。

木瓜膏以木瓜为主药,配伍乳香、没药等,蒸熟制成膏,加入生地黄汁,用酒送服。可治项强筋急,不能转侧之症。

艾灸疗法治百病不是传说


中医艾灸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疾病,比如说中风、胃痛、痛经等等,艾灸疗法治百病不是传说,下面就列举一些艾灸的作用以及关于艾灸的禁忌性方面的问题。

艾灸的作用机理,是通过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

(一) 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 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 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 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 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

此外,与隔姜灸疗法大同小异的尚有隔蒜灸、铺灸(以蒜泥铺于穴位上) 、隔盐灸、附子灸、、隔葱灸、花椒灸、黄土灸、黄蜡灸、硫黄灸、药锭炎、药捻灸等等,主治病证亦相差无几。

艾灸疗法治百病:

【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椎间盘膨出,咳喘,面瘫,痛经,少年近视等症。

【养生】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灸及虚寒证患者首选的自我养生方法。

【祛病】

1、感冒

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穴灸5~7壮,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或足三里,有预防作用。

2、咳嗽

艾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3、哮喘

灸法可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

4、中风

灸法可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可用艾灸,各3壮。预防中风,用艾炷瘢痕灸,取足三里或绝骨;或用艾条温和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胃痛

灸法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门、胃俞、脾俞、商丘等。每日用温针法,或轻刺激,针后再配合药艾条灸。

6、腹痛

灸法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

7、腰痛

灸治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

8、痛经

灸治可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谬、水道、三阴交、地机等。艾条灸,每穴10~20分钟。

9、泄泻

灸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10、阳痿

灸治可温补肾阳。取任脉、督脉和太阳经穴,如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然谷等。

11、颈椎

综合征灸治可祛风散寒,活血祛瘀。多取督脉及病变局部腧穴,如阿是穴、大椎、风池、肩髃、尺泽、大杼、后溪等。

12、坐骨神经痛

灸治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痔疮

灸治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十四椎下旁开1寸一多灸)、承山等。

14、瘰疬

灸治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取病变局部和少阳、阳明经腧穴,如阿是穴、肘尖、天井、足临泣、手三里、天牖、百劳等。以上各穴轮流施灸,每穴57壮,用小艾炷直接灸。瘰疬局部可用隔蒜灸。

15、湿疹

灸治可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可用艾卷温和灸。

16、痹证

灸治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7、胎位不正

灸治本病以舒气导滞为主。取足太阳经和手足太阴经腧穴,如至阴、三阴交、合谷。用艾卷温和灸双侧至阴,艾火距穴位约半寸,以不产生灼痛为度,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

18、小儿遗尿症

灸治可温肾固摄,补中益气。取任脉、足太阳经、足三阴经穴。如大敦、阴陵泉、横骨、三阴交、膀胱俞、气海、肾俞、命门、关元、中极等。

19、小儿营养不良

灸治可消食导滞,健脾和胃或益气养血。取足阳明经、足太阴经、任脉及俞穴、募穴,如章门、囟会、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商丘、长强等。

20、牙痛

艾灸治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较显。

艾灸虽好,同时也有一定的禁忌性。

禁忌一: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脸部、颈部、手臂等,都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禁忌二: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等也不要灸。

禁忌三: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禁忌四: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

禁忌五: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同时要注意穴位的准确性,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禁忌六: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禁忌七: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所以在冬季要保暖,以免治了旧病又添新病。

禁忌八: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禁忌九: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禁忌十: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所以说中医艾灸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要注意一些禁忌性,比如过敏等情况。更多有关艾灸方面的学问,请关注刮痧拔罐频道。

中医火灸疗法巧治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