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大全 > 吃粗粮养生吗 > 导航 > 贫血会引起失眠吗

贫血会引起失眠吗

2020-01-23

长期吃粗粮粥据说会引起高血糖,是真的吗?

吃粗粮养生吗。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怎么才能作好日常养生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长期吃粗粮粥据说会引起高血糖,是真的吗?”,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主应该还是做了功课的,不少朋友认为粗粮杂粮那绝对是稳定血糖的利器,吃了对控糖有利,但实际上粗杂粮吃多了可对血糖并没有好处,它们毕竟都属于淀粉较高的食物,淀粉最终会转化为葡萄糖,照样对血糖不利,所以粗杂粮可不是随意吃的,它们要吃对地方,还应当要控量。另外,“粥”也不是适合糖友食用的食物,粥给人一种清淡刮油的印象,不过粥是用主食类食物长时间熬制,其中的淀粉因为长时间熬煮、微晶结构被破坏,糊化程度提高,淀粉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升糖速度较快,很容易影响血糖,一般不推荐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喝粥,建议吃干饭,而且最好“粗细搭配”。

但是虽然高血糖、高血脂和饮食密切相关,不过它们并不是诱发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唯一因素,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遗传因素等也决定了是否会患上高血糖、高血脂。或许有些人爱吃甜食,经常吃也没吃出个什么问题,但有些人还算在意自己的饮食,可偏偏就患上三高。所以,即便是长期早晨喝粗粮粥的话也不一定会诱发糖尿病或高血脂症,只能说可能会提高高血糖、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当然,这和每个人的情况也有联系,例如一些体力劳动较大的人群,喝了粥直接开始搬砖,他们消耗糖分迅速,血糖平稳速度也更快,他们也不是喝了粥就诱发高血糖的一类人。

吃粗杂粮我们应当选择更合理的方式,例如把它们混合“细粮”一同食用,但不要长时间蒸煮。粗杂粮虽然富含碳水化合物,不过比起经过精细加工的细粮来说,它们保留了更丰富的矿物质、麦麸成分,膳食纤维含量更丰富。膳食纤维无法直接被消化吸收,它们能拖延食物的消化速度,延缓糖分的吸收速度,有助平稳餐后血糖,虽然它们也不属于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但比起细粮来要好不少,例如山药的升糖指数在50~60,白米饭,白馒头的升糖指数能高达80~90。粗粮杂粮的摄入量也应当控制,粗粮杂粮混合谷物每餐推荐1~2小捧,可增加一个拳头大小的薯类食物搭配。

如果想要预防高血糖也并非选择无糖或低糖食物就完事了,含糖食物可适当食用,不必刻意避免,但一定注意控量,每日精制糖(直接加入食物中的糖,如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摄入量推荐25g以内,上限不超过50g,另外还应当注意避免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食物,它们容易引起肥胖,而肥胖同样是三高的治病因素之一,肥胖增加胰岛素抵抗,同样可引起高血糖或糖尿病;最后还应当坚持适当锻炼,久坐久躺、懒惰都是诱发三高疾病的因素,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来说更应当注意。

扩展阅读

听说螺蛳粉吃了能降血糖,这是真的吗?有何依据?


显然是谣言,可能是一些螺蛳粉店铺的宣传说法,吃螺蛳粉无法降血糖,而且螺蛳粉的主角是米粉,米粉主要是用大米做成的美食,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没准还是升高血糖的。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著名小吃,其中除了有特殊的螺丝坐镇,还有酸菜、辣椒油、腐竹、木耳等等配料,材料丰富,味道特殊,有酸、辣、甜、鲜的特点,有不少朋友喜欢吃螺蛳粉,但也有不少人觉得味道难以接受。

粉面食物的营养不均衡问题

虽然螺蛳粉风味独特,但也不宜多吃,特别对于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来说,类似米粉、面条、炒饭等以“主食为主”的风味小吃,最好不要过多食用,毕竟其中的食材主要富含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最终会转化为葡萄糖;米粉、面条等小吃建议粉面1~2两左右就好,但肉菜需要占比至少50%的分量。很多粉面都是粉面为主,酱料为辅,而肉菜、蛋类、鱼虾,可真是屈指可数,不仅对糖友,对其他人来说这样的食物作为某一顿的正餐完全是不合格的,因为营养成分不均衡,若长期如此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

螺蛳不宜过多食用

螺蛳粉中的螺丝倒是一种还不错的食物,螺蛳是一种河鲜,爱吃河鲜的朋友一定很爱吃螺蛳,螺蛳本身肉味鲜美,嫩滑,其中也含有不少有益成分,如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成分,热量不高,蛋白质占比不低,适当食用是不错的选择。不过一定注意螺蛳也不宜过多食用,其中的寄生虫较多,最好是仔细清洗料理,但螺蛳粉一般是店铺店面售卖,其中的卫生清洁咱们就难以保证了,为了食品安全,最好不要多吃;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螺蛳是一种“寒重”的食物,如果胃肠虚寒,脾胃不佳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引起腹泻、肠胃不适。螺蛳本身也并没有降糖的效果,它顶多是低糖的动物性食物,对血糖影响较小,如果有宣传螺蛳能降糖,那一定是谣言。

螺蛳粉调料较重,不宜多吃

螺蛳粉中一般辣椒油多,味道重,油料多,不适合糖友过多食用。虽然高油高脂食物不会直接影响血糖,不过如果长期摄入高油高脂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肥胖,肥胖是三高之源,肥胖患者细胞大,细胞更多,而每个细胞都需要胰岛素分泌,因此会大量增加胰岛素负荷,长期下去会损伤胰岛细胞,增加胰岛素抵抗,如此一来血糖也更加难以控制。糖友日常的饮食首先是低糖,另外也最好是清淡饮食,不要频繁高油、过辣等。

吃猪油真的只有坏处吗?有什么好处吗?


现在很多少有朋友愿意用猪油作为日常食用油了,已经到了“谈猪油色变”的时代,猪油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油脂,总被贴上“高胆固醇”、“高脂高热”、“心脑血管疾病”的标签,其实我们并不用过度地警惕猪油或其他动物脂肪,只要适当地吃,它们并不会对人们造成太大威胁,而且它们也有自身的优势。

现代人为什么反感动物油脂,更偏爱植物油?

其实这可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例如想要更快速烹饪、更美味、存放时间更久,更便利的食品,一切从简生活,也正是这样的苛求,诞生出了“加工类食品”,油炸食品、甜点、比如零食、薯片、罐头肉,这些食物的确做到了美味便利,存放时间加长的特色,不过它们让食物在加工中损失了更多营养,且添加了更多油脂、饱和脂肪,还产生了反式脂肪酸,日常的食物热量大大增加,威胁健康的成分频频出现,加上生活越来越便利,人们的运动量大幅降低,消耗热量越来越少,导致更多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的爆发。

然后要解释一下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中普遍饱和脂肪酸占比更高,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更高,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无害的,不过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饱腹感,储存能量,对于能量丰盈的现代饮食来说,好像需求量较低;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利用率更大,比如其中的n3脂肪酸是合成视网膜、大脑皮层的组成部分,n6是合成皮脂腺的重要成分,n3或n6还有助提高好胆固醇的含量的效果,有助改善高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n3还能降低细胞炎症,有抗癌效果。看看,相对于饱和脂肪来说,不饱和脂肪酸是不是在你心里感觉地位更重了?这自然也成了植物油盛行的社会。

猪油真的那么孬吗?

很多朋友认为猪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而正如前文所说,饱和脂肪酸可能对人体的作用更小,而随着现代生活摄入能量更高,这些饱和脂肪酸更可能成为我们难以利用的成分堆积为脂肪,诱发肥胖,从而引起更多心脑血管疾病,但也不要光看到猪油饱和脂肪酸高的一面,其实猪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加起来可是超过50%的占比,而饱和脂肪酸占总体的32%左右,其实想想好像还能接受。

猪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比较高,这和橄榄油其实有相同的特质,单不饱和脂肪酸稳定性较强,不宜受热氧化或氢化,可保留更多有效成分,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其实料理时对健康是更有益的,而且它们的摄入同样的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维护我们血管的健康。

(图片来源:生酮实验室)

另外,解释一下胆固醇。猪油中的确有胆固醇,植物油里面胆固醇没有,但是,一定要知道,胆固醇并不是一点不吃才是好,它不是个坏东西,而且对人体来说,胆固醇丰富(不算过量)是很必要的。2005年就有研究发现,胆固醇正常的水平有助降低痴呆风险;总胆固醇过低,可能增加抑郁症风险,甚至有研究发现,胆固醇的正常水平可降低死亡风险。

而且健康食物中胆固醇的摄入,并不会对总胆固醇有太大影响,因为外源性摄入的胆固醇仅仅占总胆固醇20%左右,而我们自身合成分泌的占80%以上,除非是天天吃油炸食物,膨化零食,摄入更多反式脂肪酸,当然这些食物中也有胆固醇,长期不健康饮食,久坐久躺等综合原因导致了高胆固醇血症。猪油是健康食物吗?至少人家没有有害成分含量,也没找谁惹谁,为什么就是不健康食物了?

(图片来源:瘦龙健康)

猪油还曾被评为10大最营养食物之一(BBC2018年2月报道)

猪油本身真的是被黑了好多年,其实我个人觉得它是一种不错的油脂,人家又有饱和脂肪,能增加大脑满足感,提高食物芳香,增加食欲,又含有不少不饱和脂肪酸,同样有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啊,只是饱和脂肪酸相对于植物油稍微高了一点而已。我们不过量摄入的话,对人体没有任何威胁,哪怕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猪油中的维生素D还相当丰富,很少有食物能补充更多维生素D,而它和预防骨质酥松有很大联系。

粗粮吃了对身体好,能控血糖,不过它是多多益善的食物吗?


粗粮并不是多多益善的食物,适当粗粮的摄入才是最有利改善三高的方式,否则可能反倒影响人体的健康。

  • 首先我们应该弄明白,为什么说粗粮可以“预防三高”?
  • ①粗粮不经过精细加工,富含膳食纤维

    粗粮中最值得一提的成分就是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的成分,它最终会随食物残渣一同被排出体外,不过正因为它的不好消化,所以能拖延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如能让淀粉缓慢分解,让葡萄糖更慢进入血液,起到平稳餐后血糖的效果;同时,它们能抑制部分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对控糖、控脂都有帮助。

    相比起我们平时吃得更多的“细粮”,如白米饭、馒头、饺子包子等,这些食物运用加工精细的材料做成,食物消化速度快,对餐后血糖威胁也更大,更容易造成肥胖、高血糖等问题。

    ②粗粮包含更丰富的营养成分

    由于粗粮不经过精细加工,所以保留的天然营养成分也更多,不仅是膳食纤维,多种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也有所保留,如果适当吃点粗粮,能让我们摄入更丰富的有益成分。

    ③粗粮中的有益成分有助预防三高

    部分粗粮中还含有一些针对血脂、血压的成分,例如燕麦、荞麦、青稞等糙米类食物中富含β-葡聚糖成分,它们在很多研究中的确能起到调理血脂、血压的效果,并且还有助胰岛素分泌,对控制血糖也有效果,β-葡聚糖常被用作糖尿病患者的保健品添加成分。

  • 粗粮多吃有什么坏处?
  • ①抑制部分营养成分吸收

    不过,虽然膳食纤维好处多多,但也有阻碍营养成分吸收的效果,如果过量膳食纤维的摄入可能会抑制更多人体所必须成分的摄入,例如铁、锌、钙等成分。

    ②对消化能力较弱的群体可能会有所威胁

    对于消化能力弱的群体,如中老年朋友,牙口不好,有肠胃疾病的朋友来说,膳食纤维是一种更质硬,更劳损肠胃消化功能的成分,它们可能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对粘膜有所刺激,如此一来反而更加重了胃肠不适,对于吸收能力差的人群来说,更是抑制了更多有益成分吸收,可造成营养不良。

    如对于本来就瘦弱的人群来说,吸收更多营养和能量反而是更好的,所以这类人群不适合过多吃粗粮;如对于本来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也不用刻意抑制营养和能量的吸收,他们也不用摄入过量粗粮,适当添加即可。

    ③饱腹感强,可引起营养摄入不均衡

    膳食纤维难以被消化,能拖延食物消化速度,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如果过量的摄入粗粮杂粮,则我们的饱腹感强而对其他食物失去兴趣,如此一来可能出现营养摄入不均衡的情况,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粗粮的主要成分),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摄入量的不足。

  • 怎么吃粗粮才是科学的?
  • ①粗粮混合细粮一同食用

    粗粮适合混合细粮一同食用,细粮吃起来口感好,味道香,能提高人们的食欲,如果光是啃粗粮,估计人们对进餐的兴趣也会少一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情况来添加粗粮,如老人、孩子可以少一些,细粮、粗粮比例在4:1左右就好;普通成年人我们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细粮、粗粮比例3:1,2:1都行,体弱的朋友如果爱吃粗粮也可以在4:1左右。

    ②注意粗粮的摄入量

    膳食指南推荐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在250~400g,其中要包含50~150g的粗粮、全谷物类食物,所以这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粗粮的摄入量,粗粮并不是多吃多好的食物,平摊下来,我们一餐也只需要添加20~50g粗粮就足够了。

    常常吃白水煮菜能够降血糖吗?


    白水煮菜虽对血糖影响小,但不能调控血糖

    白水煮菜可能是每个糖友都认为吃了对血糖有益的食物,毕竟它什么都不加,就是蔬菜,低脂低热,低油低盐,含糖量极低,吃了对血糖的影响很小。不过,白水煮菜并不会富裕蔬菜什么神奇效果,让它能够调控我们的血糖,最多吃了它们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威胁,对于糖友来说是最可放心的食物。不过,糖友并不能每餐每顿仅仅依靠于白水煮菜,油腻荤腥,油盐酱醋丝毫不沾,这对身体健康可并无好处。

    “优质碳水化合物”糖友不必刻意避免

    糖友都担心自己如果吃了高油高脂,含糖量丰富的食物会对血糖不利,什么东西都不敢吃,不敢多吃。凡是确都应适可而止,但并不是完全戒掉,只要油脂、酱醋适当摄入对血糖影响不会太大,若糖友正常服药、注射胰岛素,主食类食物也不必避开,相反,它们也是我们身体能源的来源,营养成分的来源,如果缺乏它们的话可能我们的健康会更糟糕。

    糖友的饮食中,最需要避免的是“富含精制糖”的食物,可以理解为认为添加的白砂糖、葡萄糖等成分,但天然食物中自带的糖分其实可属“优质碳水化合物”,例如果蔬中、谷物类、薯类食物中,这些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还需要接触消化酶,需要一定时间,加上植物性食物中自带膳食纤维不低,它们能延缓食物消化速度,帮助拖延糖分吸收速度,稳定血糖,所以不需要刻意避免,只要控制摄入量就行。很多糖友人为自己只能吃蔬菜,不敢吃味道更甜的水果,其实选择总含糖量低,升糖指数慢的水果食用并无大碍,例如苹果、梨、桃、猕猴桃、樱桃、草莓、柚子等,水果还富含水分,有助降低升糖负荷,不会对血糖有大幅影响。

    谷物类、薯类食物以“粗细搭配”、“控量食用”就好,如细粮搭配粗粮、杂豆,还可以搭配坚果食用,补充流失的膳食纤维,能降低升糖速度,不至让血糖飙升,薯类食物自带丰富膳食纤维,只要适当食用是糖藕很好的主食代替选择。

    何为清淡饮食?

    对于糖友来说,除了避免高糖,富含精制糖的食物,还应当避免高油高脂食物的过多摄入,高油高脂可引起肥胖、超重、高血脂等问题,会增加胰岛素负荷,提高胰岛素抵抗,同样对控制血糖不利,所以推荐糖友“清淡饮食”。但很多糖友曲解了其中意义,认为清淡就是要不盐不油,只挑蔬菜来吃,其实“清淡”2字更应该重在“烹饪方式”上。

    例如少用油炸、烧烤、红油火锅等油脂超标、还会生成对身体有害成分的方式来料理,多清炒、凉拌、蒸、煮、炖,酱料适当添加,不要过度就好,油盐酱醋适量,盐吃得过少缺乏钠离子,反倒让体内离子平衡失调,肌肉、心率无力,并不利于健康;油脂类过少会影响体内脂质代谢和组织合成,如细胞膜、视网膜、大脑皮层等组织可都是离不开油脂的啊。肉类、鱼虾、蛋奶也同样应当重视,食材要多样化,营养均衡,并不是光吃水煮菜才是控糖控脂正确的选择,这样同时拖垮身体,让我们更不健康。

    日常应当坚持适当的锻炼,锻炼有助调节血糖,提高血液循环,提高体质,也能预防肥胖,对于预防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都是有帮助的。

    南瓜、南瓜子能降血压是真的吗?说法有依据吗?


    没有资料证明南瓜和南瓜子有降压效果。

    但南瓜属于一种高钾食物,钾元素和钠离子相互制约,被称为“钾钠泵”,钾元素控制细胞和血管内渗透压,钠元素控制细胞、血管外渗透压。若高血压患者摄入过多重口味食物,钠离子摄入过多的情况下,可能会造成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还会升高血管外渗透压,挤压血管,让高血压进一步严重,钾离子则可结合钠离子排出体外,稳定血压,所以高钾食物是十分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的。而且南瓜热量适宜,营养也比较丰富,除了含糖量高一些,高血压患者如果愿意适当食用也并不是一个不好的选择。

    不过这也并非南瓜一种蔬菜有这样的效果,诸多的果蔬其实钾元素含量都不低,所以高血压患者日常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对调节血压是十分有好处的。果蔬中同样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抗氧化成分,膳食纤维有助延缓食物消化速度,平稳血糖,有助抑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对于控糖控脂都有益,而高血压患者普遍也存在血脂或血糖不好的情况,若血糖血脂控脂较差,血液中的葡萄糖、甘油三酯等成分也可能诱发粥样硬化、血栓、阻塞血管流畅,加重高血压。抗氧化成分有助延缓血管衰老,保持血管弹性,对预防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有益,膳食指南也提到,每日充足的果蔬摄入能更好地预防肥胖、三高问题,推荐每日蔬菜的摄入量不低于500g,水果含糖量偏高,所以不宜多吃,但也可保证每日200~350g的摄入量。

    南瓜子呢?南瓜子其实也是高钾食物,对降压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另外,南瓜子属于坚果类食物的一种,特点是富含丰富的油脂,大部分属“不饱和脂肪酸”,南瓜子中含有一定量的ω3脂肪酸,丰富的ω6脂肪酸,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仅是视网膜、大脑皮层、皮脂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还有助调节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有助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加速胆固醇运输,对预防高血脂有益,若能够更好预防高血脂的发生保护血管,这对降低血液粘稠度有益,对于预防高血压也是有帮助的。

    虽然南瓜或南瓜子对降压有辅助效果,但毕竟取决于食疗,不可能立竿见影,它们可能只是很微弱的辅助功能,不能把它们作为主要降压的食物来对待。南瓜和南瓜子中的营养成分都十分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成分,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族十分丰富。南瓜、南瓜子中的铬元素、锌元素等丰富,也有助胰岛素正常分泌,总之它们对辅助调节三高有益。不过因为南瓜是含糖量较高的食物,也不推荐多吃,最好作为主食,一次可摄入50g左右,南瓜子作为坚果类食物,每日最好控制在10g左右。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瓜子吗?会影响血糖吗?


    糖友是可以吃瓜子的,包括其他坚果类食物,都可以吃。但要注意坚果类食物都是高油高脂高热的,一次性不推荐多吃。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的坚果摄入量在10g左右为宜,10g的分量并不算多,大概是一小捧,可折算成一小把瓜子,13颗花生、10颗腰果,8~9颗巴旦木,实在弄不清,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现在很流行的“每日坚果”中坚果的分量,每日坚果一包是25g,其中有果干蜜饯约10~13g,剩下的坚果差不多就是10g左右的分量了。

    很多糖友会问,既然瓜子或者其他坚果油脂和热量高,那吃了不会影响咱们的血糖吗?其实油脂并不会直接对血糖造成威胁,而对血糖直接有威胁的是碳水化合物,糖类,坚果中其实也含有不低的碳水化合物,不过其膳食纤维尤其丰富,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如果摄入适宜的话,对血糖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当然,反过来,过多摄入坚果,不仅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会大大增加,葡萄糖分解较多,对血糖影响较大,而且油脂摄入也会过多,热量、油脂的过多很可能引起肥胖,还可能为高血脂等问题奠定基础,肥胖、高血脂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增加意味着胰岛素的迟缓、不敏感,对血糖控制能力差,这就会加重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因为我们的细胞都需求胰岛素分泌,肥胖人群细胞量多、体积大,胰岛素的作用会有更大负荷,可损伤胰岛细胞)。

    那么既然瓜子、其他坚果类食物可能影响血糖,那少吃点难道就对糖尿病有好处了?

    可能还真是这样!坚果类食物虽然是出了名高脂高热,但它们的营养价值真的不低,多种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含量,都要比普通食物高出好几倍,对于补充身体有益成分,它们绝对是第一线食物。我们重点来说它的油脂吧,其实坚果中大部分油脂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重要意义,例如它们是视网膜、皮脂腺、细胞膜等组成部分,而且适当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数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数量,对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对抗高血脂有利;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系列还有助降低细胞炎症,有潜在抗癌效果。

    不饱和脂肪酸和我们平时心里所厌恶的“饱和脂肪”,例如从肥肉中摄入的脂肪,还有加工类食品中有害的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大有不同,它对人体有着更重要的功效,能够帮助糖友预防并发症的发作。有不少研究也发现,不饱和脂肪酸还有抵抗抑郁的效果,对于对自己病情比较悲观的糖友来说,适当吃点坚果或许能让心情更平静,有所好转。总之,坚果适当食用对糖友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坚果多选择加工程度较轻的坚果,不要选择一看就加工过度的,比如蟹黄瓜子、蜂蜜核桃、鱼皮花生等等类似的,这些坚果这可能会添加更多蔗糖、食盐等成分,吃了反倒对血糖不利。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睡眠时有哪些异常?出现什么症状需要注意?


    糖尿病或高血糖患者在睡觉时会有这样一些异常,如果日常经常出现这样的异常的话,多半是血糖控制不稳定,高血糖或糖尿病,最好是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容易打鼾,而且口中出现烂苹果气味

    多出现在二型糖尿病患者上,二型糖尿病患者和肥胖密切相关,由于肥胖而咽喉壁肥厚、软腭塌陷、悬垂体较大,咽喉腔相对显得狭小,在睡觉的时候咽肌松弛,舌头后坠,会让呼吸道受阻,从而引起呼吸不畅产生鼾声。

    血糖紊乱的人群通常呼吸也会出现烂苹果气味,因为体内的酮体累积过多,由于胰岛素抵抗较强,或者胰岛细胞损害较大,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发挥功能(胰岛素的效果是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供能,不仅能降低血液葡萄糖浓度,又可以让细胞获得能量),所以细胞无法获得充足能量,则身体增加脂肪消耗来供能,脂肪产生的能量是“酮体”,但酮体有一股特殊的烂苹果气味,若血液中酮体过多,则呼吸也伴随烂苹果气味,这也说明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发挥不了作用,必须采取措施。

    睡眠后觉得胸闷心悸,易被惊醒

    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刺激交感神经,出现紧张、多汗、呼吸加快、容易被惊醒等状况。糖友比普通人容易低血糖,很多糖友因为降糖药摄入量和胰岛素注射量没有控制好半夜因低血糖而惊醒。一定注意不要擅自更改胰岛素注射量、降糖药量,尤其是重视睡前血糖监测,注意酒后、运动后、餐后血糖。

    起夜次数多,常被尿憋醒

    如果血液中糖分浓度较高,糖分过多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溶质性利尿”,也叫作“高渗透性利尿”,这就会增加糖尿病、高血糖患者夜间起夜次数,容易被尿憋醒,因为尿液中血糖浓度高,导致原尿中的糖浓度也较高,肾小球没有办法把所有糖分重吸收进入血液,就会导致尿液中渗透压增加,水分会被渗透吸入,从而导致了糖友总是频繁厕所,晚上也经常起夜。也注意是否为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则也可能造成夜尿多。

    冬日睡后皮肤干燥瘙痒

    糖友血糖过高,糖分无法被身体利用代谢,皮肤很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的情况。高血糖也会增加糖友神经损伤,汗液排出少,皮肤汗水量减少,皮肤干燥,瘙痒更严重。特别是冬季本来就干燥的季节,糖友更容易发生皮肤瘙痒,特别是晚上睡眠代谢降低,汗液排出进一步减少,皮肤则更容易出现瘙痒症状。


    糖尿病重在预防,日常最好清淡饮食为主,避免过多高油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凡是七分饱就足够了,不要暴饮暴食,看见美味就收不住手;多自己做饭吃,减少在外就餐、点外卖的频率;日常戒烟控酒,烟酒是诱发三高疾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保持适当锻炼,不久坐久躺,不要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检测血常规,维持合理体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长期吃粗粮粥据说会引起高血糖,是真的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