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
老人如何养生骨头的。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不同人群的养生呢?以下是养路上网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现实生活中瘫痪的老人很多,他们无法自己照顾自己,需要家人协助护理,那么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呢?下面为您介绍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看看吧。
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
1、在搀扶老人坐上轮椅前,首先要先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活动能力,并与老人沟通,告知将转动身体,这样老人才会积极配合。
2、在展开轮椅后,先用手压一压坐垫是否柔软舒适、干燥清爽。
3、家属和护理员要将老人的身体放稳,让其背部靠着轮椅后背,坐好后再行进。
4、老人每次乘坐轮椅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30分钟左右,亲属或护理员要协助老人站立,或是适当变换一下坐姿,避免臀部长时间受压造成压疮。
5、很多人在搀扶老人的过程中都不注意细节,在搀扶老人或抱起老人坐到轮椅上时,要谨记让老人平稳放好双手,并系好安全带,以防老人就势滑倒。
6、在老人坐上轮椅之前,一定要先将脚踏掰起,等到老人坐稳后,才能将脚踏放置于老人脚下。
7、很多人不注意安全带的放置,如为老人解开安全带后,就随意地放置在座椅前、坐垫上,这样非常容易造成坐坏安全扣、安全扣夹到轮里的情况。每次解开安全带之后,一定要注意将其顺势放在椅背后方。
8、一些家属在经过有门槛、异物以及障碍物的时候,喜欢直接用力向前推进,这样很容易造成老人不适、震荡以及受到惊吓。实际上,轮椅的座位下方有一根杠杆,遇到障碍物的时候,只需用右脚踩住杠杆位置,前轮就可以轻轻翘起,待前轮过后再轻推后轮,就可以平稳过去了。
9、下坡时应采用倒车推行的方法,先将轮椅前轮调转方向,护理人员站在后方,以八字步平稳站好,再慢慢后退。
10、架脚布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在老人下轮椅前,将其拆卸,放置在椅背后的袋子里。
11、天气转凉以后,推轮椅外出,要随时注意观察老人的身体,可用薄毛毯放在老人腿上保暖。
12、老人如有下肢浮肿、溃疡或关节疼痛,可将脚踏板抬起,垫以软枕。
13、对无法自理的老人,双手尽量不要放置在扶手上,避免出现双手下滑,卡到轮子的情况,可以将其自然放置于身前。
如何帮助老人坐轮椅?
1、上车。
1)将展开的车平放在地上。
2)扳动驻立刹车,刹住左右后轮。
3)把脚踏板收起,移近轮椅,扶住左右扶手,慢慢做到坐垫上。
4)人坐上轮椅之后,展开脚踏板,放脚到脚踏板上,系好安全带。
5)松开驻立刹车即可推行。
2、行驶。
1)在行驶过程中,如遇障碍物,护理人员需双手握住把手套同时用脚踩脚踏套,使前轮抬起越过障碍物,后轮碰到障碍物时,双手紧握把手套,向上提起后轮,即可越过障碍物。
2)行驶过程中,如遇大的障碍物或台阶,需要两人紧握轮椅两侧大架,将轮椅平抬越过障碍物。
3)下坡时须倒行,用双手握住手推圈,以力大小控制下坡速度,坡度过陡时需要有护理人员控制,护理人员应该倒行缓慢下坡,上坡即为正常推行。
3、下车。
1)刹住驻立刹车。
2)翻起脚踏板。
3)双脚踩稳地面。
4)松开安全带。
5)手握扶手或由护理人员搀扶站离轮椅。
4、脚踏板高度的调节。
1)脚踏管上共有4个调节孔位,每节高度为75px,可根据乘坐者的身高及腿长调节至合适高度,脚踏板高度离地面不少于125px。
2)用附件内六角扳手松开并取出脚踏板上的固定螺栓。
3)调节脚踏板到适当高度的孔位,穿上螺栓锁紧。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选择康爱多,物美价廉,质量优质,方便又快捷。
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扩展阅读
老人轮椅要怎样选购
老人轮椅要怎样选购?轮椅是老年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舒适的轮椅更利于老年人养生,那么老人轮椅要怎样选购呢?下面为您介绍老人轮椅的选购技巧。
1、购买轮椅不是价格越高越贵越好,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如果选择轮椅不当,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等。
2、老年人坐上轮椅后,双大腿与扶手之间应有2.5-4厘米的间隙。
①如果过宽,双臂推动轮椅时伸展过大,易疲劳,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无法通过较窄的过道。老年人坐轮椅休息时,双手也不能舒适地放在扶手上。
②如果座椅过窄,则会磨损老年人臀部及大腿外侧皮肤,老年人上、下轮椅时也不方便。
3、通常情况下,靠背的上缘应在腋下10厘米左右,约手指宽。
①靠背越低,身体的上部及双臂活动范围越大,功能活动越方便,但支持面小,影响躯体的平稳。因此,只有平衡性好、活动障碍较轻的老年人才选择低靠背的轮椅。
②靠背越高、支撑面大,会影响身体活动,所以要因人而异,调整高度。
4、正确的座位长度是老年人坐下之后,坐垫的前缘离膝后6.5厘米,约4指宽。
①如座位过长会顶住膝后,压迫血管与神经组织,并且会磨损皮肤。
②如果座位过短,则会使臀部承受的压力增大,引起不适、疼痛、软组织受损及压疮。
5、为了使老年人坐轮椅时感觉舒适和防止褥疮,轮椅的椅座上应放坐垫,坐垫可分散臀部压力。常见的坐垫有泡沫橡胶和充气垫。
6、在双臂内收情况下,前臂放置在扶手背上,肘关节屈曲约90度为正常。
①如扶手过高,双肩易疲劳,推动轮环容易造成上臂皮肤擦伤。
②扶手过低时,驱动轮椅易致上臂前倾,造成躯体从轮椅上倾出。如果长期处在前倾的体位操作轮椅,可能导致脊柱变形、胸部受压,造成呼吸困难。
7、座位与脚踏板的高度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如果座位高,脚踏板相对就低,反之脚踏板就高。一般情况下,老年人坐在轮椅中双下肢放于脚踏板上,此时大腿下部前1/3处高于前缘约4厘米。
①如果座位过高或者脚踏板过低,会造成双下肢失去支撑而悬空,身体不能维持平衡。
②如果座位过低或者脚踏板过高,会使臀部承受全部重力,造成老年人不适,久坐会使臀部软组织受损,同时操作轮椅时也会十分吃力。
8、无论哪种轮椅,都应保证乘者的舒适及安全。乘坐轮椅者承受的压力主要部位是坐骨结节、大腿及窝窝部、肩胛区。因此,在选择轮椅时要注意这些部分的尺寸是否合适,避免皮肤磨损、擦伤及压迫产生压疮。
9、轮胎选择:
①实心轮胎,优点是在地毯上推轮椅时,较容易走动,而且保养简单,不易破损。缺点是在凹凸不平的道路上推动时有较大的震动。
②充气轮胎,优点是对于凹凸不平的路面有避震作用,使用者坐得舒适,上人行道时,也比较容易。缺点是需定期充气,轮胎容易破损,在地毯上推动轮椅时较为吃力。
10、为了满足特殊患者的需要而设计,如增加手柄摩擦面、扶手安装臂托,或是方便患者吃饭、写字的轮椅桌等。
11、对于高位脊髓损伤(颈5以上)患者来说,由于手不能运动,因而需选择高靠背、有胸部固定带的轮椅。这种轮椅由家属来推动,患者不能自行控制轮椅。因此,轮椅刹车闸一定要可靠、结实,以防止无人在旁时滑动、溜坡等而出现危险。另外,扶手要以宽大、柔软、能固定双手为好,配有防压疮垫,双足踏板要够长,防止双足碰伤。
12、颈6~胸1脊髓损伤的患者,可自己操作轮椅,应在有条件时配质量好、较轻巧的轮椅。双手下垂时,应与大轮轴心在一条垂线上,这样驱动时有摩擦力,并应配半指手套,防止手磨破。前轮一定要灵活,同样,足踏板要足够长。另外,足踏板应能向两侧分开,以便用滑板移向床边时,较为方便。如果患者体弱、年迈或体重大,用双手驱动轮椅困难时,亦可配备电动轮椅。
13、对于中低脊髓损伤患者,或者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无脊髓损伤者),如果使用双下肢支具和拐可以站立移动,以少坐轮椅为佳,应多多加强这方面训练,防止下肢骨质疏松。但是,参加路途较远的活动,仍需坐轮椅,否则体能消耗太大。
老人轮椅要怎样选购,以上就是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老人用什么轮椅好 老人选轮椅需注意6点
对于瘫痪、中风、截肢者和体弱的老年人来说,轮椅是帮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回归社会的重要工具。因此老人在选择轮椅的时候需要慎重,那么老人用什么轮椅好呢?哪些老人需要坐轮椅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用什么轮椅好?
选择合适的轮椅才能对老人有好处,因此老人在选择轮椅的时候需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脚踏板高度
脚踏板距地面至少5厘米。如果是可以上下调节的脚踏板,可将脚踏板调节到老人坐好后,使大腿前端底部的4厘米不接触座垫为宜。
2、扶手高度
扶手的高度以老人坐好后,肘关节屈曲90度,再向上加2.5厘米为宜。
扶手过高,双肩易疲劳,推动轮椅时容易造成上臂皮肤擦伤。扶手过低,推动轮椅易导致上臂前倾,造成躯体从轮椅中倾出。长期处于前倾的体位操作轮椅,可能导致脊柱变形、胸部受压,造成呼吸困难。
3、坐垫
为了使老年人坐轮椅时感觉舒适和防止褥疮,轮椅椅座上最好放上坐垫,坐垫可以分散臀部的压力。常见的坐垫有泡沫橡胶和充气垫。另外,要多注意坐垫的透气性,并且多多清洗,才能有效防止褥疮。
4、宽度
坐轮椅就像穿衣服,一定要确定合身的尺寸,尺寸合适可使各部位受力均匀,不但舒适,还能预防不良后果,如继发性损伤。
老人坐在轮椅上,臀部两侧与轮椅两内面之间应各有2.5到4厘米的间隙。过宽老人需要伸长手去推轮椅,不利于老人使用且身体不能保持平衡,无法通过较窄的通道。老人休息时,双手也不能舒适的放在扶手上。过窄则会磨损老人臀部及大腿外侧的皮肤,且不利于老人上下轮椅。
5、高度
一般选择靠背上缘与老人腋下相差约10厘米为宜,但应依据老人躯干功能状态而定。靠背越高,老人坐时越稳定;靠背越低躯干及双上肢的活动越方便。因此,只有平衡力好、活动障碍较轻的老人才可以选择低靠背的轮椅。反之,靠背越高、支撑面大,会影响身体活动。
6、功能
轮椅通常有普通轮椅、高靠背轮椅、护理轮椅、电动轮椅、竞赛用运动轮椅等功能分类,因此首先要视老人残疾的性质和程度、全身机能状况、使用的场所等,选定辅助功能。
高靠背轮椅一般用于有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维持90度坐姿的老人。待体位性低血压情况缓解后,应尽早更换为普通轮椅,以便老人自行驱动轮椅。
上肢功能正常的老人,可选用普通轮椅中有充气轮胎轮椅。
上肢手功能差,不能驱动普通轮椅者,可选用装有摩擦阻力手轮的轮椅或电动轮椅;若老人手功能差且伴有精神障碍,可选用轻便的护理轮椅,由别人帮助推动。
哪些老年人需要坐轮椅?
1、头脑清楚,手比较灵敏地老人,可以考虑用电动轮椅,这样最方便出行。
2、因糖尿病血液循环不好或须长时间久坐轮椅地老人,褥疮风险较高,需要在座椅上加一块气垫或乳胶垫,分散压力,以免久坐疼痛或有闷热感。
3、不只没有行动能力地人要坐轮椅,有些脑中风患者站立虽无问题,但平衡功能受损,抬起脚走路易跌倒,为避免跌倒骨折、头部外伤等伤害,建议也要坐轮椅。
4、有些老人家虽能行走,却因关节疼痛、偏瘫走不远,或是身体耗弱,走起路来费力地程度有如健康人做运动,气喘嘘嘘,这时候千万不要不服老,不肯坐轮椅。
5、老人家反应不若年轻人灵敏,加上手部操控能力也较弱,专家建议,最好用手动轮椅,不建议使用电动轮椅。若老人家已无法站立,最好选择可拆式扶手轮椅,照顾者不必再抱起老人家,可以从轮椅侧面移动,减轻负担。
如何护理胃癌老人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1。
胃癌的病因与食物中亚硝胺有关,某些癌前病变如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均有恶变可能,近年发现胃幽门螺旋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对疾病的发展及以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依据:抑郁、沮丧、伤感、失助。
2.营养失调与下列因素有关:1)胃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2)肿瘤生长消耗大量能量;3)禁食;4)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依据: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胃癌的医护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发现病人的情绪变化,护士要注意根据病人的需要程度和接受能力提供信息;要尽可能采用非技术性语言使病人能听得懂,帮助分析治疗中的有利条件和进步、使病人看到希望,消除病人的顾虑和消极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营养护理:胃癌病人要加强营养护理,纠正负氮平衡,提高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的效果。能进食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食物应新鲜易消化。对于不能进食或禁食病人,应从静脉补给足够能量、氨基酸类、电解质和维生素,必要时可实施全胃肠外营养(TpN)。对化疗的病人应适当减少脂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和水果,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股骨骨折老人如何护理
1、股骨骨折老人如何护理
由于病人多为老年人,故应注意观察病人全身情况,预防由于长期卧床而发生的合并症,如肺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以及髋内翻畸形等。
在牵引期间,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足下垂情况,并注意膝关节外侧有无受压。预防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差,活动少,容易发生褥疮,尤其在病人使用便盆时,如果身体抬的不够高,便盆在臀下抽出、推入时,很可能蹭破皮肤,可进一步发展成为褥疮。所以家人应耐心地向病人讲清道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病人配合的方法是用两手拉住牵引架上的拉手,同时用健侧腿蹬在床面上,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来,这样可促进病人除患肢以外的全身活动锻炼,增进血液循环及呼吸量。并因体位由平卧到坐起,有利于尿沉渣的排出。
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加强受压部位的按摩。对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应在其臀部垫气圈,或垫泡沫塑料垫。鼓励病人咳嗽,有痰尽量咳出来。
2、股骨骨折老人要避免盲目锻炼
如果患者在治疗后迫不及待,过早负重行走,可能导致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影响愈合。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不负重的功能练习,循序渐进。
3、股骨骨折老人均衡饮食控制体重
股骨颈骨折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长期缺乏锻炼、营养不良以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为使病情尽快康复,应均衡营养,常喝牛奶、豆浆,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饮酒以及含酒精的饮料,同时,还要选择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避免体重增加,减轻骨骼负重。
4、股骨骨折老人要定期检查愈合情况
建议每3个月拍一次X线片;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做磁共振或ECT检查,以较早判断愈合,可使用腋下双拐辅助步行,分担身体重量。
老年人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
1、牵引复位:适用于经济能力差、身体状况不好、年龄特别大、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
2、牵引复位多针内固定:适用于65岁以下的股骨颈骨折,虽然有20%—40%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但仍有机会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如有多种并发症,生活活动能力较差。
4、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龄在65岁—75岁之间,健康状况良好,预计生存期10年以上的患者。
骨折后用哪些方法复位
手术复位:手术复位又称切开复位,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达解剖复位,缺点是增加了局部损伤,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有潜在感染的危险,适用于开放性骨折、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以及手法复愤失败的骨折。
持续牵引复位:持续牵引复位既能达到复位作用,又有外固定作用。牵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两种。皮肤牵引简称皮牵引,利用胶布粘贴于骨折远段的皮肤上。此种牵引简单、方便,缺点是对胶布过敏者在贴胶布处出现水疮,因此对胶布过敏者不宜使用;骨牵引是利用钢针贯穿于骨干内的牵引,此种牵引力大是其最大优点。缺点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可致骨髓腔感染。
牵引重量:上臂骨折骨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1/15—1/20、股骨骨折为1/7—1/10、小腿为1/10—1/15、颅骨牵引为l/6—1/10.
老人腰骨折如何护理
导读:骨折是几乎每个年纪的人都有可能会遭遇的事情,老年人出现的概率性更大,那么老人腰骨折如何护理呢?吃什么有助于骨折快速康复呢?下面为您介绍。
1、要求病人平卧于平板床上,尽量不要搬动,即使有需要也要使其腰部保持平直,以防压缩腰椎伤到脊髓,引起截瘫。
2、由于卧床时间长,必须每天2次背部及尾骨擦敷,以免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
3、四肢每天适当活动活动,柔柔腹部及胸部。
4、恢复期间配合服用接骨续筋、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专业的药治疗。
5、最好的姿势是仰卧于硬板床上,初期最好不要活动下肢,避免牵拉到腰部。初期,原则上不做能引起腰椎活动的动作,尤其腰椎旋转动作。2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第3个月可以下地稍许活动,但仍以卧床休息为主,3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6、饮食方面注意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应多吃些能转化为有机质骨胶的食品,如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食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加强营养对骨折的愈合有一定的帮助。
7、平时注意抬高患肢,卧床休息,患肢低下放置个枕头,高于心脏方便血液的回流,利于骨痂形成。
8、不要用患肢下床负重活动,可以在床上活动患肢的各个关节及脚趾弯曲锻炼,以免引起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
9、患者由于突发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加之缺乏对伤病的了解,易出现焦虑、忧郁、悲观、消极情绪,丧失治疗信心。要及时与其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家属工作,与家属共同安慰病人,解除其顾虑,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疾病的机制,介绍治疗方法、时间、效果、治疗费用等,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0、病人平卧硬板床以骨折处为中心,腰背部垫一5cm高软枕,在家属协助下进行挺胸功能锻炼,臀部、肩部不离开床面,使脊柱、胸腰段离床面约3~4cm,受伤当天就可开始,3~4次/天,每次20遍左右,垫枕与锻炼初期,可能会出现腰背疼痛轻度加重和不适感,可根据其承受度不断调整运动量,随症状缓解可逐渐加大锻炼量,垫枕高度逐渐增高可达10~15cm。
11、伤后1周可采用5点支撑法练习。病人仰卧,用头部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12、伤后2~3周可采用3点支撑法练习。病人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
13、伤后3~4周可采用4点支撑法练习。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
14、伤后5~6周可采用飞燕式练习。俯卧位,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软枕,头部与肩部尽量后伸,在上肢、头与背部尽量后伸的同时,下肢伸值后伸全身反弓,仅腹部着床,呈一弧形。
15、常规给予降钙素、钙剂、维生素D,伤后初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加用止血消肿镇痛剂,饮食上要注意进食牛奶、豆类、鱼、海带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及粗纤维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促进钙质吸收。
16、老年人用药不宜过猛,可考虑用适量潘泻叶泡服或中成药麻仁丸等,大便通后要立即停止通便药,可食用白米粥调理肠胃。
17、每天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避免腹胀加重。用掌根部按顺结肠方向由右下腹向上、向左、再向下按推,反复多次。腹胀严重可行腹部热敷,持续肛管肛门排气,必要时灌肠。必要时给服清宁丸、通便口服液、番泻叶代茶饮等,用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情况。
18、老年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支肺心病等合并症,同时要监测病人血糖、血压等,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
19、如果骨折经过X线检查,证明已愈合的,去掉石膏或夹板后,可用温水清洗后涂以冷霜,以保护皮肤。如发现下肤有肿胀,则睡眠时要抬高患肤,以帮助血流回流,减轻水肿。
20、适当户外活动,以散步和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为主,多晒太阳。
21、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如浴室要用防滑垫,雨雪天不外出。避免乘颠簸的汽车,避免搬抬重物,避免长时间弯腰做家务。
老人腰骨折如何护理,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如何正确护理骨折后的老人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常由骨质疏松引起,平地滑倒、从床上跌下、下肢突然扭转等均可引起骨折。由于老年人骨折愈合速度缓慢,而长期卧床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所以家属应该了解如何正确护理骨折后的老人。
牵引后要让伤肢外展30—40度
体质较差、不能耐受手术的老人和高龄老人,如果无移位骨折,可以不做手术而做皮牵引,牵引4周后就能尝试拄双拐下地。对于这类老人,家属最好让他们睡硬板床,牵引时帮老人保持伤肢外展30—40度,足部保持中立位。同时,家属要时常查看牵引胶布及绷带是否脱落,老人皮肤有无破溃,伤肢供血是否良好。
此外,家属可以协助老人进行恢复锻炼。例如,牵引早期协助老人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足趾、踝、膝关节伸屈,“秋千”拉手锻炼等;中期指导老人做引体向上,髋、膝、踝关节间协同运动;4—6周牵引拆除后,让老人拄双拐做患肢行走训练,以后逐渐换单拐行走。
做人工假体置换术的老人少翘“二郎腿”
对于移位性骨折的老人来说,如果身体状况较好,可以做人工假体置换术,骨折不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高龄患者可做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这类老人来说,家属要特别注意他们的体位摆放。例如,术后患髋要保持外展30度中立位,髋关节在坐位中最易脱位,坐位时髋关节曲屈别超过80度等。
术后7天家属可让老人开始尝试由卧到坐,坐到站,站到行走的练习;10天可让老人借双拐扶助上下楼梯。家属要叮嘱老人经常做股四头肌舒缩,足踝背伸展运动,“秋千”拉手锻炼,患髋关节伸展、外展,直腿抬高,单腿平衡训练等,以提高抗阻强度和肌肉耐力。穿软胶底的鞋,不坐矮椅,少翘“二郎腿”,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身体前倾取物等。
给老人多吃高钙的食物
骨折后,老人需要补充钙质,家属可以给老人添加牛奶、虾米、鱼、骨头汤、芝麻等含钙较多的食物,让他们多晒太阳,合成更多的维生素D,协助钙质吸收。还要让老人多吃新鲜果蔬,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
老人有可能长期卧床,家属还得帮助老人预防并发症。每天给老人轻拍背部,自下而上,让他们深呼吸并咳出痰液,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病率。每两小时帮助老人更换体位一次,夜间3—4小时一次,用50%酒精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改善局部循环,可以预防褥疮。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导读: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据研究发现,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家人细心护理,可以帮助老人尽快恢复,那么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呢?下面为您介绍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看看吧。
为什么夏季老人容易中风?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来说,这会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几率。
合理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降低血液黏稠度,就能很有效预防中风。补水是关键。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对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病的老年朋友输向大脑的血液不能完全输送,增加中风的风险。不贪凉,不贪享乐,不要过度贪凉。老年人的体质决定了自身血管大多有硬化的表现,忽冷忽热的易使其发生意外。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
1、多喝开水,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让血液流动畅通,减低黏度。正常人每天至少1000毫升,而有脑中风的患者,喝水多过1000毫升效果更好。
2、缓慢运动,不能大量运动。夏天天气热,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加大了运动量,就会造成脑部突然供血不足。
3、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4、脑中风飞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生气,要将人间的矛盾看的开,不要为了子女的事而生气,自然就能减少脑中风的危险。
5、生活要有规律,一定不要暴饮暴食,过于疲劳,最好是规律生活,每天生活变动不要太大。
6、注意日常生活中饮食上的调整。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不能过度食用油腻食物。可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风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肥甘、厚腻及辛辣、过咸、过甜等食物,并保持二便通畅。
7、中风患者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亲属要经常疏导患者,使之心情舒畅,消除顾虑,保持情绪稳定,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8、当病情稳定时,可尽早进行患肢的功能训练,防止瘫痪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9、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肢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立即送往医院,及时处理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0、要经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侧长期受压。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
11、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抹,破溃或严重溃烂者,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促使伤面早日愈合。
12、对于尿潴留患者,用热敷或诱导办法,让患者自行排尿。效果不佳时可行导尿术,要注意严格无菌消毒。
引起脑中风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脑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2、过度的肥胖也可以导致朋友们产生脑中风情况,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
3、由于血液病患上脑中风,像是血小板的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脑血管病。少数发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也是发病原因。
4、出现各种的外伤、或是中毒、脑瘤、脑肿瘤放射治疗以后等,均是可以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
另外,气温变化,环境、情绪的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也是脑中风的原因。吸烟以及过度的饮酒者脑中风发病率也会大大增加。
5、因为心脏病的缘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风湿性、血压高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以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6、一些炎症也是可以侵犯到脑膜、脑血管,或单独侵犯了脑血管也是引起脑动脉炎,如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炎症和风湿病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病。
7、颅内的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夏季老人中风如何护理,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内容,供参考。
失禁老人的护理方法
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失禁老人的护理问题就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习一些失禁老人的护理方法就可以省去请看护的钱,还可以更加细致用心地孝敬父母。那么老人失禁的原因是什么,失禁老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老人失禁的原因
1、先天性疾病
高位锁肛、发育不全婴儿,因先天性肛门括约肌不全而引起肛门失禁。
2、神经障碍
排便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反射活动,这些神经发生了功能障碍或损伤,会引起排便失禁。如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若胸、腰、骶椎断压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而引起大便失禁。此外,直肠靠近肛门处粘膜切除后、直肠壁内感受神经缺损、智力发育不全等均可造成大便失禁。
3、肌肉功能障碍
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来维持的。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都会引起肛门失禁。若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也会引起肛门失禁。肛门肌肉或骨盆底肌肉功能失常,如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压力下降等。
4、某些疾病
老年人或患有某些疾病也可引起肌肉萎缩性肛门失禁。老年人直肠感觉功能不全,导致有粪便而不自知,排便不自知等。
肛门直肠脓肿、直肠受压、直肠缺血、粪块长时间的嵌塞、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或切除括约肌也可引起肛门失禁。
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也可引起大面积瘢痕的肛门失禁。
久泻、肛管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腹泻、滥用泻药等也可导致粪便性状异常。
5、其他因素
与便失禁相关的因素还有年龄、性别、认知水平、意识状态、行动能力、长期住院、经常腹泻、肛门及骨盆底部肌肉损伤等。
失禁老人的护理方法
失禁引起的肛周病变是困扰老年患者的主要问题,如何进行肛周皮肤护理尤为重要。通过护理减少大便对肛周皮肤的刺激,促进已发生皮损的皮肤尽快恢复。失禁的老年人,可以通过正确使用各种护理用具来减少粪便对肛周的剌激。
目前护理用具很多,常用的有一次性尿垫、卫生棉条、肛门控制塞、气囊肛管、一次性气囊导管、引流袋等。护理大小便失禁的老年人应注意:
1、每次便后用温水彻底清洗被大便污染的皮肤,先用柔软的湿纸巾擦拭,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后用吹风机吹干,将溃疡粉等药物涂于患处,保持干燥、清洁。
2、已经发生肛周病变的老年人,常规方法为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涂抹护肤粉或护肤软膏,局部烤灯照射,同时注意避免感染,如合并感染可涂抹红霉素软膏。
3、使用柔软透气性好的尿布垫或一次性尿布铺在老人臀下,一经污染要立即更换,有条件时可让老人卧于有孔的病床上,以减少床褥污染。要随时更换污染的衣物和被单。
4、保持肛门周围皮肤清洁,一但发现有粪便污染,用柔软卫生纸擦净后再用温水清洗局部皮肤,用毛巾擦干,并涂油膏于肛门周围皮肤,防止发生皮疹或压疮。
5、购买老年人尿不湿。老年人的东西最好是物美价廉,各品牌相差不多,主要看价格,你可以接受就好。一次购买数量大一些,这样节省运费也使用方便。医院也可以开尿不湿,如果你可以报销的话,可以试一试。医疗器械商店或者药店也有,但是价格贵一些。因为是快速消费品所以价格还是需要考虑的。
6、购买老年人的坐便盆,就是一个椅子中间有洞底下有一个可以拆卸的便器的这种坐便。放在老人床头免去他走到卫生间的距离,做到一有上厕所的想法,第一时间就可以用上。
7、自制或者购买医用护垫,就是带塑料片的垫子,放在床上,避免夜间老人失禁污染床铺。
8、合理控制老人饮水和食量。老人一般都肾虚,不要大量喝水对肾也不是很好。老年人食量尽量控制,一定要吃的少而精。因为老人脏腑机能都会有些退化或者下降,因此不可能和年轻的时候一样的饮食,多保持脏腑休息
9、要协助老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无论是有尿与否,每隔2小时都要去卫生间排尿一次或为老人送一次便器,以训练排尿功能。排尿后用手按压下腹部,以排空膀胱残余尿。坚持一段时间后,再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使老人逐渐恢复至正常状态。
10、在训练排尿功能的同时,要鼓励老人多喝水,以便有足够的尿量,刺激排尿反射的恢复。液体的摄入一般应在白天供给15002000毫升为宜,夜间应限制液体的入量,以免夜间尿量增多,影响老人睡眠。
11、夜间可为老人使用尿壶,集尿器接取尿液,女性老人可用女式尿壶紧贴外阴部,接取尿液。男性老人可用阴茎套连接集尿袋接取尿液,但此法不宜长期使用。长期尿失禁的老人,必要时可留置导尿管。
12、尿失禁会因尿液的刺激,导致臀部及会阴部皮肤发生皮疹,炎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护理员要为老人及时更换潮湿的尿垫和衣裤并用清洁的温水洗净会阴和臀部,用柔软的毛巾擦干。
13、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要选择合适的尿垫,尿垫应选用吸湿性强,通气性良好,柔软的棉织品。一次性纸尿垫吸水性强,对皮肤刺激性小,但纸制品通气性较差不适宜长期使用。
14、失禁老人容易产生困窘,恐惧,自卑,自我厌恶等不良情绪反应,个别老人因此而不愿与外人交往,变得呆滞。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关心老人,用适合老人身心状况的护理方法,帮助老人摆脱困境。
15、搓脚心。热水泡脚后,干毛巾擦干。以手心搓脚心300下,或以脚心微热汗出为度。
16、摩腰眼。睡前将双手搓热,捂住两侧腰部(与肚脐相对的地方),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6圈。
17、熨小腹。平卧位或半平卧位,双手相叠,揉小腹,不拘多少。或以热毛巾熨小腹后再揉。注意熨小腹时湿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结束后要及时穿好衣服,避免着凉。
家有失禁老人,很多人难免觉得护理麻烦,但父母是我们的最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照顾他们使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一些失禁老人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可以帮你省不少事。
痴呆老人的情感护理
△焦虑---痴呆病人易出现失落和不安全感,症状有坐立不安、反复挑选衣服、不停地搓手、到处吼叫或来回走动、甚至拒绝进食与治疗等。对策:给病人足够的照明,保证居室安静,安排有趣的活动,放一段轻松的音乐。
△抑郁---具体表现为呆滞、退缩、食欲减退、心烦、睡眠障碍、疲倦等。对策: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不强迫病人做不情愿的事,鼓励参加运动,散步为宜。
△激越---情感不稳定,常为小事发火,逃避、顽固、不合作。对策:分析产生激越的具体原因,安慰病人,避免刺激性语言,鼓励规律性的锻炼,以达到放松的目的。
△欣快---常表现出满足感,易怀旧,自得其乐,话语增多,面部表情给人以幼稚、愚蠢的感觉。对策:尊重病人,增加活动,如下棋、读报、打太极拳等。
△淡漠---表现为退缩、孤独、回避与人交往,对环境缺乏兴趣。对策:增加照明度,室内摆放病人喜欢的物品,如日历、时钟、照片、收音机等,向病人说一些关爱的语言,建立信赖的关系,鼓励病人所做的事情。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坐轮椅的老人如何护理》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如何养生骨头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