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血

2019-11-06

针灸时也会晕灸 晕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泥灸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针灸时也会晕灸 晕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文导读:针灸时也会有晕灸现象,这些现象和人们晕针是差不多的,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下关于晕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有些人打针会晕针,同样,有些人针灸时也会晕灸,那么,什么是晕灸、晕灸时有什么表现、该如何预防治疗?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灸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而且较之针刺疗法也更为安全。我国晋唐时期曾一度风行灸疗,当时的一些著名医家都极力推崇灸法,有的甚至抑针扬灸。实际上,灸法如应用不当,亦可发生意外事故。这是由于古代缺乏消毒概念和条件,加上缺少有效的抗炎措施,容易发生感染和招致严重后果。晕灸,在古人的临床实践中十分多见,现代,灸法意外较为常见的除晕灸、感染外,尚有过敏、中毒等。下面来看看晕灸的症状及处理办法:

晕灸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1、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 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 。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3、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素问 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4、处理方法


(1)轻度晕灸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晕灸的一些相关知识,患者有晕灸的表现时就要及时处理,防止出现其他情况。

yS630.Com相关推荐

晕灸


晕灸是不多见的一种针灸不良反应。多为轻症,但也有症候较严重者。应引起注意。其临床表现,预防及处理之法大致与晕针类似。

关于晕灸的机理,曾有人将其与休克混为一谈。其实,晕灸与晕针一样都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它是由于强烈的刺灸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

1.原因

关于晕灸的原因,《标幽赋》曾云: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其常见者有下列几种。

(1)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饥饿、疲劳,特别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不少无明显原因的晕灸者,往往可从体质中找到原因。

(2)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灸。所谓过强,因各人情况不一,很难度量比较。在刺激的种类上,以艾灸多见。

(3)体位原因 一般来说,正坐位或直立施灸时易发生晕灸。

(4)环境原因: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灸,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

2. 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以下三期。

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眼花,耳鸣,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

晕灸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针后数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灸,应特别注意。

3. 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4.处理方法

(1)轻度晕灸 应迅速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灸 即停灸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据我们多年体会,此类患者在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如必要时,配合施行人工呼吸,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

晕灸的预防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曾用不少篇幅提及晕针的预防: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有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素问刺禁论》)。其实同样适于晕灸。现代主要从心理和生理上进行预防。

(1)心理预防

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灸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语言诱导:施灸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灸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灸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灸刺。

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2)生理预防

饥饿患者,灸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或晕灸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施灸过程中,一旦患者有先兆晕灸症状,应立即处理。灸疗结束后,最好能嘱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灸。

线香灸 针灸大全


线香灸

概 述

线香灸法又称柱香灸法是以线香作为灸具的一种灸法。线香用于针灸最早为日本针灸学者赤羽幸兵卫,他

采用线香点燃后烘烤两侧十二经井穴或背腧穴,测定其对热感的灵敏度,并比较左右的差别,来分折各经的虚

实和不平衡现象。这实际上是一种经络诊断方法。线香灸法可以看作是此法的一种发展。

操作方法

线香灸法的灸具多采用市售的线香,其操作方法则可分二种,略述如下。

1.悬灸法:本法主要用于耳穴,亦可用于体穴,取市售之线香一根,点燃一端后,按艾卷温和灸或雀啄灸

样操作,至穴区局部出现红晕,为1壮。每穴1 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为一疗程。

2.烫灸法:本法多用于体穴及阿是穴。点燃线香,在距穴区或病灶部位的皮肤约0.3~0.5cm处进行灸烫,

一边灸烫,一边吹风,疾火灸烫至灸烫点皮肤发红焦黄或起小水泡为止。灸烫过程中因疼痛不能耐受时可稍停

后再灸。一般一次灸烫1~2点,3~5 日烫灸1次,5~7次为一疗程。

子晕


【概述】妊娠中、晚期出现头目晕眩,或伴浮肿,血压升高,称为子晕。往往是子痛的先兆阶段。如果子烦与子晕同时出现,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但尚未发展到子痛阶段。

【病因病理】

1.阴虚肝旺素体阴虚阳亢,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更感不足,肝阳更亢,扰于清窍而致。

2.脾虚肝旺脾虚运化失司,水湿停聚;又因脾虚血少,肝失濡养而致肝阳上亢,发为子晕。

3.肝郁痰滞平素抑郁挟痰湿,孕后气机升降受阻,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而为子晕。

【诊断要点】

1.根据妊娠中、晚期出现以眩晕为主的证候,伴高血压或轻度、中度水肿进行诊断。

2.与原发性高血压、子烦等进行鉴别。

【辩证分型】

1.阴虚肝旺妊娠中晚时期头晕目眩,心悸潮热,血压升高。舌红或绛,脉弦或弦细滑。

2.脾虚肝旺妊娠中晚期头昏头重如眩晕状,面肢浮肿,纳少便溏,胸胁胀痛,血压升高。苔厚腻,脉弦滑。

3.肝郁痰滞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胸闷心烦,胁胀泛恶,浮肿嗜卧。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分型治疗】

1.阴虚肝旺治法:育阴潜阳止晕。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

大白芍12克阿胶9克(烊冲)炙龟版12克(先煎)麦冬12克熟地10克钩藤10克石决明12克(先煎)夏枯草9克加减:便秘者,加火麻仁9克、柏子仁10克;浮肿者,加泽泻12克、猪苓10克或茯苓皮10克。

2.脾虚肝旺治法:健脾潜阳止晕。

方药:白术散加减。

制半夏9克炒白术12克明天麻9克陈皮6克茯苓10克白蒺藜10克石决明12克(先煎)蔓荆子9克泽泻10克加减:腹胀者,加大腹皮10克;头胀头晕严重者,加生龙齿15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3.肝郁痰滞治法:理气化痰止晕。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法半夏10克炒白术10克明天麻10克陈皮5克茯苓10克蔓荆子9克郁金9克菊花6克夏枯草9克陈胆星9克竹茹9克加减:痰郁化热者,加黄芩9克、黄连3克;下腹痛者,加当归9克、白芍10克、炙甘草5克。

【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阴虚肝旺者。

2.羚羊角粉每日2~3次,每次0.3克,吞服。用于肝阳头痛较剧者。

3.天麻片每日3次,每次5~6片,吞服。用于脾虚肝旺或肝郁痰滞者。

4.藿香正气片每日2次,每次4~5片,吞服。

【简便方】

1.明天麻30克、老鸭1只,共煮。当菜肴吃。用于轻度子晕,血压稍高者。

2.钩藤15克、胡芦瓢30克、白术10克,共煎,分2次服。用于子晕伴浮肿者。如有蛋白尿则加黄芪15克同煎。

注意事项

1.发现子晕要测血压,检查尿常规或肾功能,认真治疗,防止向先兆子病发展,可予中药、西药同时治疗。

2.休息静卧对治疗子晕有重要帮助,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或过度兴奋或抑郁不乐等情绪变化。

脑袋不清醒感觉晕晕的?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人都有加班熬夜的习惯,导致一觉醒来出现脑袋不清楚,晕乎乎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半是由于脑供血不足或者疲劳过度引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多休息,改善失眠,饮食清淡,一般来说是可以慢慢恢复的,如果实在不放心可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头晕的病因病理

1.情志内伤素体阳盛,加之恼怒过度,肝阳上亢,阳升风动,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暗耗,肝阳上亢,阳升风动,上扰清空,发为眩晕。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清窍失养而作眩晕;或嗜酒肥甘,饥饱劳倦,伤于脾胃,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引起眩晕。3.外伤、手术头部外伤或手术后,气滞血瘀,痹阻清窍,发为眩晕。4.体虚、久病、失血、劳倦过度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不充,或者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虚,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而发生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劳倦过度,气血衰少,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走路时头晕是怎么回事

头晕或眩晕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可能有脑血管痉挛,由于紧张压力等因素造成的,需要放松训练指导意见:最好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中药方剂有效.结合针灸理疗效果好,特别是头针治疗有特效.头晕有贫血,血压低或高,脑内疾病,体质虚,颈椎病等原因,颈椎病变压迫血管,会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会出现头疼头晕甚至恶心呕吐的症状。指导意见:这些你不一定都检查过了,建议查一下血压,血常规,脑CT,拍X光的颈椎片,然后根据提示再找内科医生给个治疗方案,一时的控制也可先用西比宁服用试试。头晕可能是感冒,颈椎病,贫血,美尼尔氏综合征,心律失常,休息的时间和质量不好,都是可能导致的,需要找到原因,针对性的治疗才行.另外注意腔隙性脑梗塞,高血压,都有可能的啊.检查清楚再说.头晕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发热性疾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颅脑外伤综合症、神经症等。此外,还见于贫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压、药物中毒、尿毒症、哮喘等。抑郁症早期也常有头晕。一走路就头晕也不是小事,千万别不当回事,够可怕吧,这么一分析,走路头晕真不能忽视。不确定是怎么回事千万不能妄下判断,耽误的不仅是病情,没准是性命。凡事要谨慎,不能马虎,尤其是自身健康,你不注意谁能替能难受吗?有了病痛,只能自己承受,谁也不能替你疼。

晕动症时如何护理


晕动症一般发生在乘车、坐船或乘飞机时,发作者常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或呕吐不止等现象,俗称晕车。发生此症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耳前庭器官过分敏感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缘故。

预防和护理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外出施行前的晚上应注意休息,睡眠要充足;进易消化、清淡饮食,既不要吃得过饱,又不能空腹,更不要喝酒。

如以往有晕车(船)史,临行前半小时可服晕海宁或苯海拉明或安定1-2片;也可用伤湿止痛贴肚脐开用老姜片含口中。

尽可能坐在靠窗口通风较好、离司机较远的位置,以减轻困车、船颠簸或溴到汽油、柴油味而发病。途中要眼观远方或闭目养神,不要观看车、船外面快速移动的树木、电线杆或起伏的波涛。

分散注意力,如与同伴谈笑、下象棋、打扑克,不要老是担心自己会晕车、晕船。尽量避开不良环境的恶性刺激,远离其他患晕动症者。

发生晕动症时,应仰卧不动,保持安静,可按压合谷(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中点)、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正中约两横指、两筋之间);冷湿毛巾敷前额,或涂清凉油、风油精,也可选服藿香正气水、人丹、克痢痧胶囊或阿托品、灭吐灵、扑尔敏等药,对制止晕动症有较好效果。

针灸时必知的刺灸禁穴


时至今日,人体解剖学已对人体各部详加洞察,前人所述的刺灸禁穴,通过实践,并非皆然,故不可泥于古人。

一、禁刺穴

凡腧穴近于脏腑,或在大的血脉之上或附近,或居于特殊位置,皆属古人认为不可刺者,而定为禁刺腧穴。如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青灵、乳中、人迎、缺盆、肩井、冲阳、云门、极泉、天池等。

考禁刺穴的实质,基本属于行刺的深浅问题。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过之即是指刺之过深。可见古人亦认识到禁刺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故举凡禁刺穴,除居特殊部位的神阙、乳中不宜针外,其它腧穴皆可进针,但务取毛刺、浮刺、沿皮刺等到浅刺法,切勿超过生理限度。

二、禁灸穴

凡接近五官、前后二阴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如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素髎、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巨髎、禾髎、地仓、少府、足通谷、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睛明、颧髎、下关、天牖、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髀关、申脉、委中、承扶等。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近代针灸临床认为,除了睛明、素髎、人迎、委中等不宜灸外,余穴均可适当采用灸治法。

躺着不晕起来走路就晕


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人出现躺着觉得不晕,起来走路的话就会感觉很晕,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可能是因为平时没有合理膳食导致营养不良出现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这种情况应该避免吃一些辛辣和冷的食物,避免熬夜玩手机,注意休息,合理膳食,改善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

头晕的原因比较多,如果躺着不晕站起晕的话,有可能是短暂的脑部缺血供氧不足的表现,如果只是暂时性的话,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你平时注意休息,动作不要太过于快速,如果经常这样的话,你最好是去医院做个脑部ct和颅内多普勒彩超,检查一下脑血流和脑血管的情况,平时放松心情,不要生气,激动和紧张,多注意休息,也要经常测量一下血压看看。

头晕原因很多,但是大多数见于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前庭系统疾病。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之类的原因。建议就诊于医院的神经内科,做一次神经系统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平卧位和站立位的血压。必要时可以做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以及前庭系统的检查。医生综合所有的情况才能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断。

建议按时吃饭,按时做些运动,如果情况没有改善立即去医院就医,根据医嘱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饮食建议多吃光果蔬菜和鱼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像这情况考虑很有可能是贫血或者低血压有关系的。指导意见:建议进一步检查看看,一般测测血压,看看血常规.常见于脑供血不足引起的.可以口服西比灵,养血清脑颗粒等.平时必须保证安静的环境和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脑和精神紧张,勿食油炸、辛辣食物,平时多注意点卫生的。

针灸时也会晕灸 晕灸的表现及处理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