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 导航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春雨水)

二十四节气养生法。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春雨水)》,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立春助阳生发
(公历2月3-5日)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陟负冰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字具有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正式进入春季,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昼时间变长了,天气也开始暖和了。
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习俗。据文献记载,在周朝,立春这一天,周天子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东方的八里之郊去迎接春神祭芒神。后来演变成了官员之间的互拜。而打春,则是鞭打春牛,意为鼓励农耕。咬春主要是嚼萝卜吃春饼。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俗话说:打春冻人不冻水,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人体腠理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力减弱,应要注意保暖。《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
初春时节气温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冬日的寒气并未完全消散,倒春寒时常来袭,此时的人体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发散,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人体则表现出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所以立春后,我们应该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体内的阳气进行发散,防止内热的产生。
什么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发散体内的阳气呢?适当地吃一些能补阳气的食物如葱、蒜等生发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气的疏泄。除此之外,春季最常见的生发性食物莫过于芽菜和韭菜了。
芽菜在古代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乏对芽菜的赞美。唐朝苏颂写道: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茹。赞美香椿的甘甜可口。苏东坡的诗句春社姜芽肥胜肉,说的是春天的姜芽肥硕鲜嫩,可与肉媲美。
立春吃芽菜有什么功效呢?《黄帝内经》中讲,春三月,此谓发陈。发是发散的意思,陈,就是陈旧的意思,《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不叫发新而叫做发陈,是因为这些植物的嫩芽具有将植物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所以如果人体的阳气发散不出来,可借助这些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
当然,芽菜虽好,但它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有些人喜欢在芽菜里面放点醋或拿它和肉一起炒,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立春吃芽菜切记两条规则:一是少放醋或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不放肉。
不放醋是因为酸味的东西有抑制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宣泄生发,因此不仅仅是醋,所有带有酸味的东西,比如果汁等都应该少喝。
而不放肉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滋补了一个冬天的肉,到了春天还接着吃就过了。二是很多动物都是在春天产仔、哺育,为顺应天地之生气,不应杀生。
因此春天芽菜的正确吃法,以凉拌、煮汤最佳,这些吃法最能体现它幼嫩、爽口的特点。绿豆芽和黄豆芽性寒凉,在做芽菜的时候,可适量放一些辛辣、芳香、发散的调料如姜丝,以中和其寒性。而绿豆芽寒性更重,易伤胃气,所以,脾胃虚寒和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不要多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芽菜都适合生食凉拌,凉拌豆类芽菜应先煮熟后再凉拌,而香椿芽最好先用沸水焯烫5分钟左右再凉拌,而且香椿为发物,过多地食用容易诱使痼疾复发,所以慢性疾病患者应该尽量少食或不食。
除芽菜外,也可多吃些韭菜。说起韭菜,早在西周时代就被当作蔬菜食用了。《诗经尔雅》中将它等同于稻米、羔羊,韭菜不仅叶嫩可食,韭菜苔也是风味独特,韭菜花更是脆嫩可口的上等菜,被称为是菜中珍品。六朝时代,文惠太子问周颐怡什么菜最好吃,周颐怡的回答是春初早韭。而清乾隆皇帝则在春季时节,总会吩咐御厨把韭菜包肉饺作为御膳食用,可见其对于韭菜的钟爱。
韭菜和芽菜样,也属于生发性食物,其实,立春之后的韭菜也属于芽菜的一种,最为鲜美可口。《本草纲目》对于韭菜的记载是,春香、夏辣、秋苦、冬甜。因此,早春时节的韭菜最鲜嫩可口。
我们知道,韭菜有养肝功效,这是因为韭菜是辛温补阳之品。辛温就是说韭菜具有发汗解表,让毛孔恢复正常功能的功效。而补阳,则是因为韭菜被誉为补阳草,所以韭菜同时还具有补足肝阳的功能。
关于韭菜的科学吃法有多种,也可用韭菜煮猪血。猪血是养血的,两者配合食用,补血效果更佳。韭菜炒鸡蛋也是补肝肾、益气血的补阳美食。而韭菜与猪肝共炒,气血不足、面色苍白、健忘、失眠的患者应该多吃。
不过,韭菜虽好,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来选择食用。易上火的人不宜多食或常吃,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人同样不宜食用。特别需注意的是,韭菜属于发物,体内阴虚有热和患有眼病、疮疡的人会加重病情,最好不要吃。
当然,除了韭菜,我们还可以多吃芥菜、鸡肝、鸭血、红枣等温性食物。在五色饮食中,青色主肝,多吃一些菠菜、芹菜等绿色蔬菜,能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由于酸味入肝,会导致肝功能偏亢,损伤脾胃,所以酸性食物应该少吃。春季,我们也不能吃油腻和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此外,养阳忌静宜动,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锻炼,打打球、踢踢毽子、练练气功等,不仅能怡情养性,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阳气疏散,减少疾病的发生。但要避免运动量过大,以致大汗淋漓。中医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之说,流汗太多会损耗心血和阳气,而且容易诱发感冒,影响健康。
总之,立春之后的养生应顺应阳气生发的天地之气,帮助人体阳气发散,才能为健康加分。
头痛发热伤于风,按摩食疗得健康
风,是天地之气,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最常见,它是春天的主气。自然界万物的萌生都离不开春风的吹拂。我国古代诗人自然也少不了对春风的描画。如唐代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唐代杜甫的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宋代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代袁枚的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等。
尽管风是春绿的信使,但《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但春天阳气生发,皮肤的毛孔逐渐张开,肌肤腠理变得疏松,人体内的正气抵御外部袭击的能力变弱,风邪容易钻空子。而且风邪极少单独存在,它总是与其他邪气并道而行。与寒同行称为风寒,与热同行称为风热,与湿同行称为风湿,如常见的风寒外感、风湿痹痛等。立春时节,寒气逼人,故多以风寒存在。所以,民间又有着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人身体的上部最先受到损害。这是因为风是阳邪,它有生发、向上的特性,当风邪侵入体内后,最先受到损害的是人的头部等部位,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尤其是出汗后,又吹冷风,风邪更会趁机而入,感冒自然不可避免。同时,因为风邪善行而数变,既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肆意游走,又能上窜抵达头顶,来去迅速,变化多端,会出现游走性关节炎疼痛、皮肤风疹等病征。而且春伤于风,夏必飧泄,所以,春风并非只送暖,千万不要太春风得意!

扩展阅读

二十四节气话养生:立春、雨水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是春天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在这春回大地之际,养生要护肝养阳、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食物。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和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饮食方面要护阳气。我国很多地方有立春吃春饼、萝卜的习俗,春饼里的韭菜是上佳的护阳食物,而豆芽有滋润作用,都是春天里比较适宜的食物。立春时节应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胡椒、香菜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
立春后昼夜温差较大,由于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特点适应性较差,加上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但天气乍暖还寒,而且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很容易受风寒。因此立春后是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所以要注意保暖防病。
雨水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天气逐渐回暖,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肝气也开始生发,阳气开始浮动,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应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因此,此时养生最关键的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饮食方面,春季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的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等。另外,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生活方面要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


二、冬至养生吃什么蔬菜三、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

二十四节气冬至养生

1、冬至节气养生之饮食调理

冬季人体偏寒固然是需要进补,并且是进补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是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冬令时节饮食调理,个人是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养生的效果。另外在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不宜吃过于辛辣刺激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辛辣刺激的食物易生内火;牛、羊、狗等家畜类的食物易造成饮食不化,聚湿生痰,所以最好是少吃为妙。在这里更多的是建议多吃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2、冬至节气养生之热水泡脚

俗话说“寒从脚底,病从心生”,由此可见,脚不仅是人体重要器官,还连结着心脏等重要部位,所以冬季保护好自己双脚能够有效的避免各种疾病的危害。所以在这里建议,各位朋友每天晚上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特别是那些总是会出现冻疮的朋友,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预防冻疮还更加有效。

3、冬至节气养生之定时起居

冬至之后,白天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再起床,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立马起床,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都可以,不用非要早起运动。

4、冬至节气养生之多做运动

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冬至养生吃什么蔬菜

1、大白菜:众所周知,大白菜是富含维生素C和维E的食物,对护肤养颜极有帮助。大白菜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粗纤维,不仅具有润肠排毒的效果,同时还能刺激肠胃的蠕动,对消化和利便很有帮助。

2、淮山:淮山可强筋骨、润皮毛。淮山是一种效果极好的药食两用食材,可为人体提供足量的黏液蛋白,从而达到健脾养胃以及益肺止咳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淮山是助湿的食材,湿气旺盛的人不宜单独服用,一般人均可食之。

3、大葱:一般来说葱绿的部位通常要比葱白部分的营养价值更高,不过从通阳和食疗养生方面来看,葱白部分的功效反而更大。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感冒的经典食疗中很多都配入了葱白,如最常见的葱鼓汤的主要成分就是葱白,这是因为葱白具有很好的解毒功效,除了能防止感冒,还能有效缓解阴寒引起的腹痛以及头痛鼻塞的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肠胃病的朋友不宜多食。

冬至节气养生的食谱

1、羊肉炖萝卜。原料:白萝卜、红萝卜各2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红萝卜、白萝卜去皮洗净切块,羊肉洗净切块,并于沸水中焯去血水备用。沙锅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放入羊肉、生姜、料酒,小火炖至六成熟,加入萝卜,焖至羊肉烂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2、参归羊肉汤。原料:党参15克,枸杞子15克,当归10克,羊肉15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

做法:将羊肉洗净,斩成小块。其余用料洗净,生姜拍烂,备用。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小火煮3小时,加精盐调即成。

功效:健脾补肝肾。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当初他们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气候中,同一时间太阳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们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观察竹竿影子的长短变化,取中午竹竿影子短的那一天为夏至,取竹竿影子长的那一天为冬至,逐渐他们又发现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长短相等的时候,便又定为春分秋分,由于二分二至相隔的时间太长,无法满足生产上的需要,又陆续制定了其它的节气,秦代时已制定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处暑、白露、霜降,到了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全部确定并和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相同。

根据中医理论,24节气中的每一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养生重点。

大寒是一年中的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小寒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壮热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终引来无穷后患。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

大雪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里十一月是指农历),这是古人对大雪的解释。大雪节气常在十二月七日前后到来,此时我国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北方则呈现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有句农谚:大雪冬至雪花飞,搞好副业多积肥,人们盼着在大雪节气中看到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可见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的吉祥与否。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说到进补,很多人只是狭义地去理解,认为所谓的补就是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其实,这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谈到养生,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何为养?何为生?所谓的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所谓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温寒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在运用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两点:

1.养宜适度: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2.养勿过偏: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补太过则会出现营养过剩,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若药补太过则会发生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新陈代谢产生失调而事与愿违。

所以,在进行调养时应采取动静结合、劳逸结合、补泻结合、形神供养的方法,力求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

 小雪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孟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养生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太阳黄经为60度。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的《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物候专著,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后,三后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 (意思是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二十四番的花信风是:小寒三候梅山仙(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三候瑞兰矾(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帆);立春三候春桃望(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雨水三候菜杏李(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三候桃棣微(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三候海梨兰(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三候桐麦柳(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谷雨三候丹糜栋(一候牡丹花、二候酴糜花、三候栋花)。从中我们可知在一年的花信风中,梅花最先见,栋花最后开。经过二十四番花信风后,以立夏为起点的夏季便来临了。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在民间有许多反映物候的谚语,如: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在此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开始茂盛、丰腴,春作物也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南方地区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2度以上,处处呈现的是夏日夏景。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中仍然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中医学还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但不否定外界致病因素在特殊情况下的主导作用。因此,治未病应该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由于小满节气是皮肤病的高发期,按未病先防的养生观,我们重点讲讲风疹 的防治。《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古代医家对此病早已有所认识。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

1、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抗抑郁

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综观中西医学的观点,为避免冬季给抑郁症朋友带来的不利因素,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精神的调养。清代医学家吴尚说过:“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在小雪节气里,要保持愉悦心态,可以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学会调养自己。

此外,小雪时节,要常食菠菜、猕猴桃、橘子、黄豆和深绿色的蔬菜,因为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叶酸,可以帮助抵抗抑郁。

2、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要早睡晚起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应该早睡晚起,最好不要迟于22点休息。如果超过1点还不休息,人的免疫力容易下降,加之小雪节气后气温下降明显,太晚休息更易生病。

每晚用热水泡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或者抽空做做暖脚操,增加腰腿部力量,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并就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3、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运动时间

冬季运动最好选择在中午较暖和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反易受凉,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不宜出汗过多。根据中医学“天人合一”以及“五行学说”,肾主骨生髓,而寒易伤肾,故冬季易出现骨关节疾病,运动同时应注意对骨关节的保护。

4、二十四节气之小雪养生注意饮食

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有健脑活血功效的食物。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还要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养生食疗

桂参粥

原料:人参3克(或党参15-20克),桂枝10克,大枣10-15枚,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人参(或党参)、桂枝、大枣共以水煎取浓汁,去渣后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温补心脾。

应用:心脾阳气亏虚所致的心悸怔忡、形寒怕冷、手足不温、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脘腹满闷、便溏泻泄、小便不利等。

山药桂圆粥

原料:淮山药5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15-20克,五味子3-5克,粳米30-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五味子煎水,去渣取药汁与淮山、桂圆肉、荔枝肉、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晨、晚上临睡前温热服食。

功效:滋补心肾、安神固涩。

应用:心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低热、心悸心烦、失眠多梦、消渴多尿、遗精早泄、头晕耳鸣等。

注意:平素形寒怕冷之阳虚体质者,不宜服。

小雪节气有哪些习俗

腌制腊肉

俗话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节气过后,气温会急剧下降,天气也会越来越干燥,此时正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吃糍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糍粑,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糍粑是用熟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或者芦竹捣成泥状制作而成,一般此类型的食物都可以叫做糍粑。南方各族小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晒鱼干

晒鱼干,晒鱼干是小雪节气的习俗,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台湾俗谚:十月豆,肥到不见头,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鱼”。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立春雨水)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