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 慢慢“冻”起来
秋季养生小常识大全猪皮冻。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很多人只是听说但并未真正力行,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四季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秋季养生 慢慢“冻”起来》,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叶雪菲
春捂秋冻”是一句经典的养生名言,单就“秋冻”而言,广义上来说是适合所有人群的,但是不同人群应该有不同的“秋冻”方法。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梁兴伦表示,“秋冻”要循序渐进,人与自然其实是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的,人自身有很大的调节能力。不要一感觉到凉意或者气候变冷就添加衣服,要在降温后适应一段时间,等再一次降温时再适当添加,以形成抵御寒冷的自我屏障。并在平时,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饮水,配合健康的饮食来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对于患有老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外周动脉供血障碍以及没有稳定控制的高血压病患者等,“秋冻”要避免因为不适度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对于这一人群,晨起后,空气尚未温暖,不宜单衣做室外运动,可在家中、庭院、小区避风处适当活动筋骨;晚上,窗户不宜全开,尤其住高层者;睡觉仍要注意脚的保暖,一定要盖好脚和下肢及腹部,最好穿棉袜入睡,防止寒从脚入。
延伸阅读
秋季宜冻
秋季中穿衣服基本与春季相似,这是因为温度的高低以及早晚的温差变化均和春季雷同。所不同者春季宜“捂”,即以保暖为要而秋季宜“冻”,即需适当地受凉,这是大家熟知的“春捂秋冻”的传统观念。
之所以要冻者,是锻炼人的耐寒能力,以迎接冬寒的到来。
但这是对正常的健康者而言的,以下的6种人便不宜秋冻。这6种人分别是:心血管病患者,有溃疡病者,脑血管病患者,呼吸系统病者(如老慢支、哮喘),关节病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身体虚弱的老人和孩子。
这主要是因为受寒冷刺激后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的畅通与此同时也能影响气管的收缩,甚至引起支气管的痉挛,导致呼吸不畅,痰涎易于堵塞支气管。关节部分肌肉少、皮层薄,寒冷刺激后,使关节局部血流失于通畅,滑膜亦因此而凝滞,使骨关节发生疼痛。
服装的选择选择以棉织品为上乘。内衣可穿毛线衣,外出时防天气变化可外穿毛织品的风衣。服装不宜似夏季那样宽大,宜稍稍紧身为度。
秋季不可盲目“冻”
“春捂秋冻”是长辈们经常念叨的话,虽然它仅仅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但是它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我们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热就脱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秋季“不冷”,一觉得冷就加衣服,也同样不适应室内的温度;而且秋季刚开始转冷,冬季的气温会更低,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
那么,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春捂秋冻”有什么好处呢?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风肃杀,天气渐凉,这时加强防寒锻炼,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其中为常见的为呼吸道疾病。此外,冬天往往诱发支气管炎、慢性气管炎、风湿病等,秋天接受秋冻锻炼,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疾病的发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特别对儿童而言,秋冻不仅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其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流向四肢骨骼的血液也随之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
秋季挨冻能养生 这些人不适合秋冻
现在秋季已经到来了,在这时候的天气就变得越来越寒冷了,所以我们在秋季的时候就要注意学会养生的方法才行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了,不少人在秋季的时候都会选择挨冻来进行养生了,这的确是有一定作用的了,但是也要注意,不适每个人都适合的,一起看看吧。
阳虚体质:阳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怕冷,有些人是全身怕冷,有些人是手脚冰凉,还有人是一吃了生、凉的食物就容易拉肚子。这类人群阳气本来就不足,不可能体内有很多的淤热,因此在秋季的时候就非常的不适合去进行秋冻了哦,这样做是会导致阳虚的问题更加严重的了,所以在这时候多穿些衣服反倒有益于固护阳气。
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对于这类人群来说,由于本身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就比较差,在受到寒冷刺激后,气管、支气管会发生痉挛,加重原有咳嗽、喘息等症状,影响生活,而且还会导致这样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了,所以这是我们大家需要避免的了。像哮喘病人,对气温、湿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哮喘。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如果想要让我们人体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会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所以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了哦。
糖尿病人:寒冷时机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这些激素也能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所以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朋友们来说,在这时候也是不适合去秋冻的哦。另外,长期或间断的高血糖,很容易使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如果盲目秋冻就很容易感冒。而如果糖友感冒了,就很容易影响到血糖的稳定,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并发症。
上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了秋季的时候进行养生需要注意的情况了,可以发现我们在秋季的时候进行秋冻养生法,本身是有好处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了,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上面介绍的人群不适合哦,大家需要注意才行。
浅谈“秋冻”养生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秋天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悬殊。这时候,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从事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从而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冻。不过,不同的人群、人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都冻。
老人、婴幼儿秋冻要当心
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严重时还会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甚至还会导致血管破裂发生中风,引起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凡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在深秋季节不但不应该冻,相反还应该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旧病复发影响身体健康。那些身体调节功能较差的年老体衰者、正在生长发育的婴幼儿及长期病号均不宜秋冻,此外有支气管病、哮喘病、冠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因为一旦着凉、感冒,就很容易旧病复发或使病情加重。
儿童秋冻适宜
秋天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好时段,通过对外界气温突然变化的逐渐适应,可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自身抗病能力不断增强,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强秋冻锻炼,还能提高肌肉和关节活动的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如果刚冷一点,就给孩子穿很多衣服,孩子活泼好动,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时,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但是家长也应该注意,不要为使孩子得到御寒锻炼而着凉生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使其逐渐适应。
秋季保健 头宜冻脚要暖
民间养生有句俗语:“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意思是说,头部适宜保持相对低温,足部应该注意保温,否则容易生病。
实际上,与此相似的说法早有记载。例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说:“人头边勿安火炉,日久引火气头重目赤……”《脉法》中也说到“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寒头暖足,既是古代中医学的治病准则,也是的重要方法。
头为诸阳之会,适当寒冷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及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健作用。倘若头部温度太高,不但对健康不利,甚至可导致疾病。另外,寒从脚起。由于脚接触地面,离心脏最远,热量到达较慢,是阴气聚集之处,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足部保暖相当重要。
虽然现在天气渐渐转凉,但对脑力工作者来说,工作久了仍易出现烦躁、头晕、思维困顿等症状,此时如果用冷毛巾敷头面,或用冷水洗洗头发,能使头脑迅速清醒,胸中烦闷也会消散。坚持用冷毛巾敷头面,每天数次,每次3至5分钟,一方面能提高思维敏捷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
秋天的夜晚气温偏低,暖脚的好处在于驱寒、强身、帮助睡眠,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暖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温水泡脚。水温以不烫为宜,待水温降低后,持续加热水保证水温。每天1至2次,每次20分钟左右即可。无论何种方式,都以自身能够承受为准,不可过于强求。
另外要提醒的是,保持头部凉爽要适度,如在寒冷的冬天仍需要戴帽,千万不可走极端。 (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