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冬季晚上几点睡养生 > 导航 > 冬季晚上几点睡养生

冬季晚上怎么睡?三要三忌!

冬季晚上几点睡养生。

大笑养心,抑郁“伤”心。注重养生,先要养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冬季晚上怎么睡?三要三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人的一生中,有超过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正常良好的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不良、不足,翌日会使人头昏脑涨、全身无力。由此可见,睡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要想晚间获得良好的睡眠,冬季养生之睡前“三要三忌”非常重要。

三要:

一要睡前散步。《紫岩隐书·养生》有论:“入睡时行,绕室千步,始就枕……盖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求静。”

二要睡前足浴。睡前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可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于入睡。

三要睡前刷牙。《金丹全书》云:“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漱,此善于养齿者。”口中清洁,利于睡眠。

三忌:

一忌饱食,晚餐七八成饱即可。睡前不要吃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二忌娱乐过度。睡前不宜看场面激烈的影视剧和球赛,勿谈怀旧伤感或令人恐惧的事情。

三忌多饮浓茶与咖啡。以免因尿频或精神兴奋影响睡眠。

此外,要注意夜间环境舒适,卧室整洁,空气流通,以有助于睡眠和健康。

出“点”汗 冬季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护“点”脚 冬季健脚即健身。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调“点”神 冬天寒冷,易使人情绪低落。最好方法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早“点”睡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此,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利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通“点”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要严重,应注意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多“点”水 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仍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饮“点”茶 茶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绿茶还能防癌抗癌,对人体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的人更应常饮茶。

喝“点”粥 冬季养生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还可常食安神养心的桂圆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润肺生津的银耳粥、清火明目的菊花粥、和胃理肠的鲫鱼粥等。

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选用红枣炖牛肉、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整脾胃功能。

相关推荐

冬季葡萄酒养生三宜三忌


养生导读:寒风凛冽的冬季虽然寒气逼人,但在结束了一整天忙碌的工作后,与家人围坐在温暖的餐桌旁,喝上几杯葡萄酒,不仅可以舒经活络、抵御寒冷,还可以舒缓心情、怡情养生。但是,冬季饮用葡萄酒其实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下面看看冬季饮酒的三宜三忌七雷区吧!

一、冬季饮用葡萄酒三宜。

1、酒款:宜选择干红或加强葡萄酒。

冬天选择葡萄酒,最适宜的酒种莫过于干红或者加强葡萄酒了。一方面,从口感来说,这些种类的葡萄酒较之干白来说更为浓郁饱满,所含营养物质也更为丰富,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冬季所需热量。另一方面,从侍酒温度来说,干红较之干白一般也较高,故而更适宜冬季饮用。此外,从配餐方面来看,冬季人们的饮食多以牛羊肉等红肉及浓郁风格的餐食为主,这些食物搭配干红可谓是不二选择。



2、侍酒温度:宜稍高于夏季酒温。

酷爱葡萄美酒的朋友们都知道,葡萄酒在夏季的最适宜酒温为814摄氏度,而寒冷的冬季如果也按此温度来侍酒的话,葡萄酒恐怕会成为许多爱好者的伤胃凶器。所以,冬季饮酒时,可以将侍酒温度稍微调高一些,以避免过低的酒温对胃肠道造成不适。其实,德国、法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很流行将葡萄酒在冬季加热来饮用。

3、酒量:宜适量饮酒。

冬季的低温寒冷本就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再加上冬季里节日繁多,令人们在觥筹交错的酒局后,往往成为了医院病床上的不速之客。所以,冬日里饮酒更应注意适量,一般来说,每天0.4-0.5升葡萄酒就可为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了。




2、猛吃火锅、大肆喝酒。

冬季天寒地冻,不少人喜欢诸如火锅、白酒等重口味的美食,认为多多食用可以抵御寒冷、暖和身体,殊不知,如果猛吃火锅再加大肆饮酒,很容易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刺激肠胃系统,导致胃溃疡等疾病的突发。尤其是一些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的上班族,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本就伤胃,如果再贪食重口味的火锅与烈酒,那被胃肠道疾病缠上的几率就更大了。所以,为了胃健康,还是以清淡柔软的饮食为主。

秋季健身三防两忌


循序渐进,切忌过猛。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锻炼好,抵抗力才能增强,其实不然,运动跟吃饭睡觉一样,都是适度才好。运动量过大或过小都对健康没有好的影响,只有适当的运动才能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锻炼前要三防,锻炼中有两忌,即忌运动过猛,忌路边晨练。

不运动身体容易变胖,体内各个器官的机能都会下降,直接引起身体的抵抗力和应激能力降低,导致各种疾病;运动过度则会大量消耗体力而得不到恢复,日子久了反而积劳成疾。

秋季锻炼和其他季节锻炼一样,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相反,如果锻炼后十分疲劳,休息后仍然身体不适、头痛、头昏、胸闷、心悸、食量减少,那么您的运动量可能过大了,下一次运动时一定要减少运动量。秋冬季健身运动应遵循渐次递增的原则,切忌即兴加量练习或一暴十寒的锻炼方式。负荷量的递增要因人而异,如初练慢跑时可尝试由3分钟增至5分钟或10分钟。这样循序渐进可逐步提升自己的身体状态。

晨跑锻炼,路边不宜。很多人喜欢的慢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最适合中青年人,慢跑能增强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增强心肌功能,所以慢跑是一个很好的健身方法。

秋天在林阴大道上慢跑,呼吸清新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但是现在在城市中,车水马龙的马路越来越多,不少人为了省事,就在马路边慢跑来锻炼,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因为秋季气候干燥,灰土容易飞扬起来,使空气受到污染。在马路边跑步,肺活量增加,会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所以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进行,而不宜在马路边慢跑。

其实,不仅锻炼前要三防、锻炼时有两忌,而且锻炼后还有一宜,那就是宜补水,防秋燥。

从潮湿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一下子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降低不少,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

再加上运动时丧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后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是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如果运动量较大,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条件的可以喝一些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防止肌肉出现痉挛。如进行长跑锻炼,还要饮用适量的糖开水,以防低血糖,出现头晕、出虚汗、四肢乏力等不良生理反应。

但运动后补水要适量,不能喝得太多,因为运动后猛喝会带走大量的电解质,部分流出体外,对身体不好。

冬季健身三搓


搓手

冬季天气寒冷,经常搓擦双手好处有二:搓手可防止生冻疮。有些妇女儿童的血液循环欠佳,一旦气温在10℃以下而又缺乏运动或有效的保暖措施时,就容易在手指、手背、足部、耳廓、面颊等处出现冻疮。经常搓搓手,一方面可以借助磨擦生热来增加局部的温度,另一方面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冻伤和冻疮。防治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经常搓手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双手拇指的根部在医学上称之为“大鱼际”,是治疗呼吸道病症的有效部位,该处脉穴丰富,刺激它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强化面部“三角部位”和咽、鼻、喉及上呼吸道抵御感冒病毒侵袭的免疫能力。

搓脸

搓脸不但能舒展面神经和表情肌,更重要的是可防治面神经炎、视力减退和鼻炎,并预防感冒。面部神经很丰富,但比较脆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神经炎,出现口角歪斜,下睑外翻,甚至进食时漏汤漏饭。因此面部神经必须细心呵护,除增强体质,不让风寒趁虚侵袭外,经常搓脸是一项很有效的保养措施。因为搓脸使面部血液循环加快,表情肌和面神经都得到了活动和滋养。与此同时,眼周的血液循环也会加快,不仅缓解视力疲劳,也会使视神经的活力增强,而减缓眼睛的退行性病变。搓脸时使鼻腔得以按摩,促进鼻腔的血液循环,防止鼻腔过于干燥,因此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炎。

搓脚

每天坚持搓脚心,持之以恒,能起到补脑益肾、益智安神、活血通络的疗效,可以防治健忘、失眠、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腹胀、便秘和心、肝、脾、胆等脏器病症,同时可预防感冒。

干搓:左手握住左脚背前部,用右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达到脚心发热;再用右手握右脚,用左手沿脚心上下搓100次,搓的力度大小要以自己舒适为宜。

湿搓:把脚放在温水盆中,泡到脚发红,再按第一种办法搓。

酒搓:倒半两左右白酒于杯中,按第一种办法操作,只是搓脚的手蘸一点白酒,酒搓干了再蘸一下,按第一种办法两脚心各搓100次。

冬季饮食三加一


冬季寒冷,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中医家依据《摄生消息论》关于“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的论述,提出冬季饮食“三加一”。其内容是指冬季饮食的三大原则:保温、御寒和防燥,一附加是指进补。

“保温”,就是通过饮食以保持体温,即增加热能的供给,饮食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据营养学研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类中,以牛肉、羊肉和兔肉为最好,因为这些肉含动物脂肪较少。

“御寒”,就是通过饮食以抵御寒冷。据医学研究,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饮食中在注重供给热量的同时,应留意矿物质的补充。国人饮食,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不偏食,能泛尝豆、肉、蛋、乳等食物,是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钠、铁等元素的需求的。特别怕冷的人,可以多补充些根块和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藕、莴笋、薯类等,因为这类蔬菜矿物质含量都较高,老年人为防骨质疏松,还可适当吃些豆类、花生、牛乳、虾皮、牡蛎、蛤蜊和橙子等含钙较多的食物。

“防燥”,就是通过饮食以防备干燥。冬季干燥,容易出现诸如皮肤干燥、皲裂和口角炎、唇炎等症,因此,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在谷物和蔬菜中含量不多,多存在于动物肝、蛋、乳、豆类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三加一”的“一”是附加,指进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至开始是进补的最好时机。这里之所以把“进补”作为“附加”,是因为进补必须以“虚”为前提:虚则补之,不虚不补,更不能多补、滥补。

进补必须合理。“虚则补之”,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气虚者,头晕目眩,疲倦乏力,少气懒言,体弱自汗,可补以人参健脾丸、益中补气丸,或食些人参、山药、苡仁之类;血虚者,面色无华,手足麻木,心悸怔忡,视物昏花,可补以十全大补丸、归脾丸,或食些红枣、桂圆、阿胶、枸杞子之类;阴虚者,五心烦热,心烦失眠,盗汗遗精,口燥咽干,可补以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或食些银耳、燕窝、百合、黄芪等;阳虚者,面色苍白,形寒肢冷,阳痿早泄,腰膝冷痛,可补以金匮肾气丸、鹿茸片,或食些牛肉、羊肉、肉桂、麦乳精等。

三月三为什么要放风筝


导读:三月三为什么要放风筝?江南三月三有放风筝的习俗,除了锻炼身体外,还有其他寓意,那么三月三为什么要放风筝呢?小编为您介绍三月三放风筝的来历。

三月三为什么要放风筝?

三月初三,江南一带有放风筝的习俗。大家纷纷走出户外放飞筝,既陶冶情操又锻炼了身体。三月三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闷了一冬天后,这天应该去郊外活动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放松心情。

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风筝的习俗。沪谚二月二,搓麻线,三月三,放风筝,又如,杨柳青,放风筝。人们在放风筝时,时而牵线奔跑,时而仰首远望,不但有春天的喜悦和情趣,而且还能强身健体。民间还有说将风筝送上天空,将线剪断,任其飘逝,将把一年的病痛和烦恼一同带走。

三月三为什么要放风筝?三月三上巳或清明节期间赛纸鸢、放风筝民俗,起源于民间断鹞放灾信仰。初时,人们将所有的灾病写在纸鸢上,待风筝高飞之际,剪断风筝线,当纸鸢随风飘逝之时,也象征着所有的灾病都随风筝一一消逝。

藏族老人放风筝,至今还在风筝和线的接头处,插上一柱香,风筝飞到一定高度时,香火将线烧断,风筝便随风飘去,飘得越远,说明自己越健康长寿。另一方面,农家更希望那些在田亩上空的纸鹞能驱走畦间的恶鸟、害虫,以祈得一年五谷丰登。

放风筝有利于身心健康!《燕京岁时记》云:放风筝,最能清目。《续博物志》又云:放风筝时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泄内热。

放风筝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放风筝时有跑有停,有进有退,躯干、四肢动作协调、连贯、自然,几乎全身的骨骼和肌肉都要参与活动。尤其是在宽敞开阔的场地放风筝,这是最好的空气浴,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也是最好的日光浴。

放风筝时人的呼吸或急或缓,心率快慢有度,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延缓器官老化。经常放风筝,可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能防治颈椎病,其他一些老年性疾病也会由此大为减少。

对于时下青少年沉湎网络、缺少运动、体质偏弱的普遍现象,春天外出放风筝无疑是一项集休闲、娱乐、有益身心于一体的健康户外运动。

哪些地方是适合放风筝的地带?

对放风筝地点的选择,大家都有一些了解,在这里,也给大家做了一个总结:首先我们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因为空旷的地方,利于更好地、自由地放风筝,避免因为放风筝起跑阶段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导致碰撞或者风筝被挂。

其次是要选择没有电线、树等障碍的地方。因为放风筝最忌讳在有电线、大树、铁路沿线、房子等障碍物附近,因为在这些地方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风筝挂在障碍物上,严重时候会出现触电等人身安全事故。

另外,还应该选择人少、风筝少的地方,因为人多不利于起跑,风筝多会出现风筝线缠绕等情况。

特别要注意了,不要在机场附近放风筝。《民用机场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规定: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放飞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或其他升空物体;由民用机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放风筝要特别注意风筝线。

人们在享受放风筝的快乐的同时,要注意预防安全隐患。那么放风筝还要注意什么呢?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放风筝要注意什么?

入春是最适宜放风筝的季节,但专家提醒,风筝线普遍拉力大、切割性强,操作时应提高警惕,避免意外伤人。那么放风筝要注意什么呢?

1、选择相对温和的天气。避免阴天,扬沙等极端天气。

2、风筝的选择。选择骨架牢靠,线绳结实的风筝。

3、穿着相对宽松的运动装。

4、放风筝时,如风力过大,要注意缓慢放线,以免放线过快划伤手,或线轴高速旋转打伤手指,以及放线过快导致对风筝失去控制。

5、收线时要抓牢线轴,以防脱手,打伤手指。放大风筝时,最好戴上手套。遇到大风或则风筝被缠,及时放手。放飞大风筝,应选择滑轮式线圈,不要使用需要手工绕线的线板,以免风筝线缠绕手指受伤。

6、如风筝脱手飞走,尽量不要追赶,以免发生其他伤害,并注意其飞行路线,及时告知他人躲避,以防止手柄误伤他人。与其他放风筝的人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风筝线缠绕,失去控制。风筝线绷断,应把线整理带走,否则可能伤及路人。

7、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每隔30~40分钟就要轻轻低头活动活动颈部,然后再坐下休息5~10分钟,以放松颈部,缓解颈部疲劳。

8、儿童放风筝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小型风筝,大人也要在一旁看护,防止出现风大拖拉伤及孩童等危险。

9、要提醒旁观人群,别站在风筝底下,最好在放风筝人的身后去看,以便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闪躲。

10、捡风筝时不要去捋放飞线,如果突然起风,软线有可能瞬间变成钢丝。

放风筝时要小心风筝线

放风筝时需要适度的风,3级左右比较适宜,较大的风力容易将风筝折断。同时专家提醒大家,放风筝的时候千万要避开机场、电线杆、火车道、马路等。如果风筝线因某种原因断掉的话,要将断线全部回收,否则断线很可能会成为路人行走或是骑车时的伤人利器。

风筝线的确有一定的危险性。现在的风筝线主要由鱼线或者玻璃纤维丝构成,非常坚韧,在高空飞行中,不小心碰到,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每年三四月份,都会接到一些因为被风筝割伤的病例。但都是一些轻微的割伤。因此,在路过或者是放风筝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被紧绷的风筝线割伤。如果遇到被类似风筝线割伤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救治。

冬季晚上怎么睡?三要三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