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s630.com -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是我国的一大瑰宝。在众多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医以其独特的精髓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在提高,大多数人开始追求养生,尤以中医养生为主。那么,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又是什么,我们需要逐一的了解,才能在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
1.顺应自然
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中,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灵枢·邪客》称之为“人与天地相应”。在自然界的变化中,存在着以四时、朔望、昼夜为标志的年月日周期性节律变化,并由此产生了气候变化和物候变化所呈现的生长化收藏规律等。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近乎同步的生理节律和适应外界变化并做出自我调适的能力。因此,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各种生理功能便可循其常性,节律有序而稳定,机体则处于阴阳和谐的健康状态;若违逆自然,则各种生理功能节律紊乱,适应外界变化和防御抗邪能力减弱,而易罹患疾病。诚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以,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养生顺应自然,旨在要求人们在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主动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顺应其变化,使人体生理活动与自然变化节律同步,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以避邪防病,保健延衰。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根据四季变化以调养形神的原则与方法,并强调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2.形神共养
形,指形体,即脏腑身形;神,指以五神、五志为特征的心理活动。形神共养,是以形神统一的生命观为其理论基础。一方面,形体为生命的基础,形具而神生,五脏及其所藏的精气是产生“五神”活动的物质基础。《灵枢·天年》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至理》以堤和水、烛和火的关系比喻人体形与神关系时说:“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身劳则神散,气竭而命终。”强调神依赖于形。另一方面,神乃形之主,为生命的主宰。人体脏腑的功能活动、气血津液的运行,都受神的主宰和影响。张介宾《类经·摄生类》说:“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强调神可以反馈地作用于精和气,影响甚至调控整个生命过程。对于形神的辩证关系,明末医家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曾精辟地归纳说:“以先天生成之本体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正由于形神统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中医养生强调形神共养,养形以全神,调神以全形,最终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目的,正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道论》所言:“全生之术,形气贵乎安,安则有伦而不乱;精神贵乎保,保则有要而不耗。故保而养之,初不离于形气精神。”
中医养生有着十分神奇的效果,其独特的魅力也是其它养生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实则是中医养生的精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养生。所以,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养生效果,学习一些基础的中医养生原则是十分的必要的。
小编推荐
养生之道老人日常养生基本原则
每个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度过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老人的平安健康就是子女们的福气,那么人到老年之后又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养生原则又是什么呢?
老人养生原则
1、精神:宁静为本,保精养神
冬季主蛰伏闭藏,所以冬季养生的核心就是“伏藏”二字。
为了保证人体阴阳精气之伏藏,就需要保持精神的安宁和情绪的稳定,以保护人体的精气和精神。冬季之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易引起人的悲伤之感。
所以,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刺激,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和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使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并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让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2、饮食:多温少寒,补肾助阳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3大类。
冬季气候寒冷,为了御寒保暖,人们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
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狗肉、肉桂、辣椒、花椒等。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具有补肾助阳作用的饮食,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减肥小妙招白领减肥早餐的基本原则
减肥现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减肥属于以减少人体过度的脂肪、体重为目的的行为方式。是指某类体重超标的肥胖人群用各种方法如:跳舞、瑜伽等,变回曲线体型。减肥也有基本原则,一起来看吧!
1、起床后先喝水再早餐最健康
起床后先喝杯清水然后再吃早餐比较好。专家指出,在夜间的睡眠中,人体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惟独消化器官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肠道中的食物,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此外,经过一夜睡眠,人体从尿、皮肤、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后体内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因此,人们不必急于吃早餐,而应先饮一杯温开水,既可以纠正生理性缺水,对器官也有洗涤作用,有助于改善器官功能。
2、起床半小时后再吃早餐
有人起得早早餐吃得也早,其实这样并不好,早餐最好在起床半小时后吃。专家指出,一旦吃早餐太早,势必会干扰胃肠的休息,使消化(消化食品)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扰乱肠胃的蠕动节奏。所以在起床后20至30分钟再吃早餐最合适,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另外,早餐与中餐最好间隔4至5小时。如果早餐过早,那么数量应该相应增加或者将午餐相应提前。
3、早餐应像正餐一样吃至少有三类食物
早晨时间匆忙,很多人早餐多是“对付”。事实上,早餐应像正餐一样吃。专家指出,早餐应提供一天能量的40%,午餐提供一天能量的40%,晚餐提供一天能量的20%。按照最次的标准来说,早餐最少也要占到一天能量的20%,其余两餐各占一天能量的40%。受时间限制,早餐很难像正餐一样充分准备,但至少要讲究食物搭配,要有提供蛋白质和脂肪的主食,要有利于消化的液态食品(如牛奶、豆浆)。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合理的早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要占一天总能量的60%左右,蛋白质供能占10%至14%,脂肪供能占25%至30%。
4、早餐营养要均衡
OL们因为一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早餐应该丰富一些,饮食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一般主食加奶或豆浆即可,这样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增加一天的减肥战斗力。
慢火炖煮营养吸收好 冬季饮食3个基本原则
食物与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健康的基石。美国著名营养学家黛比?斯坦博克认为,人体会以特殊方式应对季节变化,跟着季节适当做点饮食改变有助健康。那在冬日时节,我们应该怎么吃呢?
四季饮食原则
无论春夏秋冬,饮食都应该遵偱一些基本原则。首先,食物的品种应尽可能多样化,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过多和不足都将造成不良后果。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素,既要有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乳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多饮水。其次,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低糖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人均食用油脂不超过25克或30克,每日食盐不超过6克,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每日食用盐5克就够了。第三,进食要定时定量,二三分饥七八分饱。第四,天天运动,吃动两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冬季可以这么吃
1、慢火炖煮吸收好。随着气温下降,适当吃点慢火炖煮的菜肴,如排骨炖藕、萝卜炖牛腩,不仅能让全身都暖起来,还能增加人体对植物营养素的吸收量。
2、饭里加豆暖全身。多吃豆类有一定的暖身作用。由于其中富含矿物质、抗氧化物质等营养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不妨在蒸米饭、熬粥时加把红豆、绿豆等。
3、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柚子、橘子、酸橙等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对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很有帮助。此外,柚子富含番茄红素,有助于防止细胞受损。
冬天是进补的季节,接下来,再和大家推荐一款健脾益气的美味食谱,特别适合气血不足需要调理的人群食用。
推荐食谱:鲜人参杞枣炖乌鸡
【食材】鲜人参3条、枸杞10g、红枣8粒、乌鸡半只、瘦肉100g、生姜适量(3~4人量)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汆水去掉血污,然后与洗净的肉片、鲜人参、枸杞、红枣、姜片一同放入瓦煲,加入清水2L,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继续煲1小时,最后调味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
【适宜人群】体质虚弱,尤其气血不足需要调理的人群。
中医药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
养生是生活当中常常被谈论的话题,中医药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极为常见的一个话题,很多的疾病也是通过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当然有很多注重养生的朋友们也会选择中医的方法来进行养生,中医可以说是在我们国家认可度最高的,那么中医药与养生的原则是什么呢?你对这个问题又了解多少呢!
为了便于掌握,中医养生学的理论,有必要予以总结和归纳,提出若干基本原则,用以指导养生实践。事实上,千百年来所产生的诸多形式的养生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些基本原则。
协调脏腑
五脏间的协调,即是通过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生克制化的关系来实现的。有生有制,则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以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以“藏”、“泻”有序为其特点。五脏是以化生和贮藏精、神、气、血、津液为主要生理功能;六腑是以受盛和传化水谷、排泄糟粕为其生理功能。藏、泻得宜,机体才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故障,都会影响整体生命活动而发生疾病。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经络通畅,气血才能川流不息地营运于全身。只有经络通畅,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从而养助腑、生气血、布津液.传糟粕、御精神,以确保生命活动顺利进行,新陈代谢旺盛。所以说,经络以通为用,经络通畅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经络阻滞,则影响脏腑协调,气血运行也受到阻碍。因此,《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所以,畅通经络往往作为一条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清静养神
在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因而,养神就显得尤为重要。《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所谓“静以养之”,主要是指静神不思、养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过而言。《素问·痹论》中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也是这个意思。静则百虑不思,神不过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气的潜腔内守。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往往容易耗伤,会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强调了清静养神的意义。
节欲葆精
由于精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体健康而无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养精则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内经》明确指出:“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义,于此可见。
调息养气
养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保养元气,一是调畅气机。元气充足,则生命有活力,气机通畅,则机体健康。
保养正气,首先是顺四时、慎起居,如果人体能顺应四时变化,则可使阳气得到保护,不致耗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四时养生、起居保健诸法,均以保养元气为主。
保养正气,多以培补后天,固护先天为基点,饮食营养以培补后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养气。而节欲固精,避免劳伤,则是固护先天元气的方法措施。
看了上述文章的相关介绍,中医药与养生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原则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希望人们都能够掌握,只有掌握了中医药与养生之间存在的联系,我们才能够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更好的养生,才能够更好的保健自己的身体。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专题供您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