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急救流程

2019-10-24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简单易操作的养生运动。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保健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心肺复苏操作流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心肺复苏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发现有人员无自主呼吸和生命体征的时候,应该当机立断的及时为患者做心肺复苏,不能耽搁时间,可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且心肺复苏的手法要正确、规范,一直做到救护人员的到达。

心肺复苏一般分为七个步骤,第一步首先要评估现场的环境是否安全,待确保环境安全后在进行第二步。第二步要观察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态,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叫患者,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可通过患者的胸廓起伏的情况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

第三部是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在医院里面就无需拨打,只需大声呼救即可。第四部是采取急救措施,将患者采取仰卧位,跪在患者的一侧。第五步是采取胸外按压,双手叠加,两臂垂直的放在患者的两乳头连线中点的下方,然后按压胸部,按压的深度应该为胸壁的三分之一,按压的频率应该为每分钟一百到一百二十次。

第五步是开放气道,将患者的下颌部往上提,使耳垂、下颌角的连线和地面处于垂直状态。第七部是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该和胸部按压同时进行,频率为做三十次的胸外按压,再做两次的人工呼吸,这样一组动作称为一组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一定要快,尤其是之前的评估动作,因为抢救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而且心肺复苏容易消耗体力,可以两人同时操作,轮流进行。

那么,哪些病症宜看中医呢?中医专家认为,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的独特优势。

功能性疾病 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盗汗、失眠、健忘、肢麻、便秘、腹泻等症状,但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时宜看中医。

病毒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没多大效果,而采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显。

对西药过敏的人所患的疾病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密切相关,所以有药食同源一说。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所患的疾病,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大病初愈 大病一场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体虚症状。此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

此外,对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疑难杂症、儿科疾病、妇科疾病、精神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医药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从字面上了解到它是一种视力的恢复训练,具有提高和修复眼视力的作用,它的训练步骤一般分为六个。首先是手法按摩,闭上眼睛,用双手将眼睛覆盖住,使眼睛充满温暖,大概需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将手拿掉,可以感到眼睛非常的舒适。每天可以做四五次,也可以用温热的毛巾覆盖在脸上,也起到相同的功效。

第二个步骤是用尺子训练眼睛,近视患者先选用短的尺子,之后尺子的长度在慢慢提高,远视而相反,先用长尺,再过渡到短尺。将尺子的边缘部位放在两只眼睛的中间,使刻度和眼睛处于垂直的状态,之后再眺望远方,使视觉上产生两条尺子影像,之后将视线收回,重复以上的动作三到五分钟。

第三是训练眨眼,十秒中内眨眼三四次,保持这个频率,眨眼四五十次左右既可,一天可以做三四次。第四是呼吸训练,当身体处于集中状态的时候,人们可能会忘记呼吸,处于屏气状态,注意及时恢复到正常的呼吸状态。

第五是做眼睛的移位运动,选用两个物体,一个眼睛看的清晰,一个看的不清晰,来回看这两个事物,使眼睛的视线在看的清楚和不清楚之间来回的切换,这是眼睛移位运动的训练。之后是视觉记忆恢复的训练,它是一种心理暗示方法,促使视力的恢复。

yS630.Com相关推荐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心跳骤然停止的时候,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通过操作心肺复苏术可以使心脏恢复心跳和呼吸,可以救治到生命,而终止心肺复苏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当人体的心跳和脉动都停止,或者是患者的皮肤以及面部的气色开始慢慢变成灰白色,这样的情况下需要终止心肺复苏。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1)颈动脉搏动:当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若中止按压搏动

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心肺复苏终止抢救标准介绍:

现场CpR应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不可轻易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如符合下列条件者,现场抢救人员方可考虑终止复苏:

(1)患者呼吸已有效恢复。

(2)无心搏和自主呼吸,CpR在常温下持续30min以上,EMS人员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3)有EMS人员接手承担复苏或其他人员接替抢救的指标。

大多数心跳停止的患者,其心脏会在某个时间点,出现心室纤维颤动。心室纤维颤动有一些进程,倘若去颤术能在患者倒下之五分钟内实行,则整体急救将有最大的成功率。正因为大部份的突发状况并不允许五分钟内保证一定有医护人员到达患者身边,因此,要达到最大的生存率,只能仰赖一般大众对心肺复苏术的熟稔,社区内随手可得的自动体外去颤器。

在机场、客机、赌场及医院里,已经证明了结合上述二者可得到特别高的救活率。心肺复苏术不管是在电击前或电击后,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当心室纤维颤动造成的急性心跳停止发生,若心肺复苏术能在第一时间施行,则患者的生存机会将提高二至三倍,在此情况下,心肺复苏术必须一直持续到自动体外去颤器或手动去颤器的到来。

倘若患者历经了五分钟左右的心室纤维颤动而没有接受任何处置,则先行短暂的心肺复苏术(将血液推到大脑及心脏)再实行去颤的手段,已知可比直接施行去颤术,得到更好的成果。而电击完后立即再行心肺复苏术(不要浪费时间检查患者),也是一样重要的,因大部分的患者在电击后都呈现心跳停止或无脉搏电流活动,而心肺复苏可能将上述情形转换成灌流性心律。

并非所有的死亡都是来自急性心搏停止及心室纤维颤动。有未知比例的患者,其猝倒的病因是窒息,比如溺水或药物中毒。而在儿童,窒息则是占最大部份急性心跳停止的病因(在成人,最大的病因为心室纤维颤动),约5至15%才是来自心室纤维颤动。在动物的实验上,证实了在窒息时,最好的急救成果,来自于压胸及换气,然而,即使没有人工呼吸,光是胸部按压,也比什么都不做,还来得成效高。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胸骨下陷至少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身体的每个部位都需要靠它来控制。如果心脏发生病变,就很容易造成心脏复苏胸骨下陷。心肺部位也会出现问题,心事颤动心是静只都是经常出现的症状,而且胸骨下陷的距离是由心脏的健康与否来决定的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解决,否则会出现心肌梗塞等疾病。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输血操作流程


输血是一种在如今的临床医学中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如果伤者或者是患者严重缺血的话,就需要通过输血进行治疗。当然,输血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那么,输血的操作流程是什么呢?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当班护士协助医师向病人解释,做好输血前的“九项”①检查工作;

(2)将血交叉申请单与贴好标签的试管携至病人床边核对“4项”②内容后,采血标本5~6ml;

(3)将“4单”③及血标本一起送到血库与血库人员核对、双签名;

(4)交叉配血完成后,由当班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九项”、双签名后领回血液;

(5)输血时,两名医护人中携带病历到病人床边核对“九项”④后,方能输血。调整滴数10~15滴min,并向病人或家属交待输血注意事项;

(6)填写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输血时间、血型、与谁核对等)并签名;

(7)观察约10min后根据病情调整滴数;

(8)随时观察输血反应及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师处理,并做好记录;

(9)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查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双层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等)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签名;

(10)将贮存血袋的污物袋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同送到血库(夜班护士次日下班后将血袋送到血库),核对、双签名;

(11)血袋在血库封存1天后,临床未反馈输血异常情况,送焚化炉清点后焚烧,并双签名。

备注:①输血前的九项检查内容:ALT、HBsAg、抗HBs抗体、HBeAg、抗HBe抗体、抗HBc抗体、HCV、HIV12、梅毒;

②核对4项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

③四单内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型检查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受血者输血前全套检查申请单》;

④查对九项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配血报告、血液)

雾化操作流程


雾化的操作流程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大部分的雾化治疗都是需要使用到雾化治疗机的,这是现在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方法的,基本上都是使用在治疗支气管炎和一些慢性的肺部疾病之中,那么很多的患者只要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雾化治疗以后都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特别舒服的,有改善的效果。

雾化治疗机:对于过敏皮肤的治疗,在皮肤科、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时会用到。

需要做雾化的情况:

支气管炎可以用雾化吸入治疗,具体用的药物需要医生根据病情确定。如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加用糜蛋白酶、沐舒坦、生理盐水。为了防止对蛋白酶过敏并减轻急性炎性反应,一般还加入地塞米松。抗生素的局部应用很少。

需要使用医用的雾化器雾化上述药物。它比家用的雾化器喷出的雾滴更小,易于进入小的气道而发挥作用。

如果是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最好不要使用,但具体情况要医生来定。

超声雾化作用目前有两种理论解释:微激波理论和表面张力波理论。微激波理论认为,在液体介质中的空化作用产生的微激波是产生超声雾化现象的原因,空化气泡在崩溃时所释放的能量除了以热能和光能的形式传播之外,还有一部分以微激波的形式向外辐射,当微激波能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引起超声雾化现象。

而表面张力理论认为,雾化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液体表面波的不稳定引起的。具体地说,就是当超声波在液体表面传播时形成表面张力波,液体介质质点在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做周期运动,质点的振幅随声强的增强而增大,当振幅达到临界值时,质点脱离波峰从而形成雾滴,这种理论认为雾滴产生于表面张力波的波峰处,且雾滴的大小与波成正比例关系。实践表明,液体介质自身的一些理化性质,如表面张力、密度、粘度、蒸汽压等,也会影响雾化效果和气溶胶粒径。

心肺复苏手法是什么呢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总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尤其是遇到身边人出现了心脏骤停的情况,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救治,而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心脏复苏术,一旦就是的进行救治可以为生命争分夺秒,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正确的手法。那么,心肺复苏手法是什么呢?

第一,心肺复苏手法是什么呢?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第二,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手法是什么呢?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心肺复苏的定义是什么?


心肺复苏的定义是指在病人出现没有呼吸或者是没有心跳的时候一种紧急的救治方法,通过按压病人的胸腔来恢复患者的心跳,必要时也需要做人工呼吸,如果病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可能就会容易导致出现生命危险,而做心肺复苏也需要掌握好手法和步骤,帮助病人恢复呼吸以及心跳。

心肺复苏的定义是什么?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人们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复苏的知识并接受过此方面的训练后才可以为他人实施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心脏按压 + 后续的专业用药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在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要用呼吸膜防止患者体内细菌传播,在没有呼吸膜保护的情况下急救员可以不进行人工呼吸。

若伤员口中有异物,应使伤员面朝一侧(左右皆可),将异物取出。若异物过多,可进行口对鼻人工呼吸。即用口包住伤员鼻子,进行人工呼吸。

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如果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按压伤员胸骨下1/2处。

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急救员应跪在伤员躯干的一侧,两腿稍微分开,重心前移,之后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左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掌跟放在胸骨下1/2,再将左手放在右手上,十指交错,握紧右手。按压时不可屈肘。按压力量经手跟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病人胸骨下1/2处,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应大于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不低于100次。

一人心肺复苏方法: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30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复苏方法:当有两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首先两个人应呈对称位置,以便于互相交换。此时,一个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人做人工呼吸。两人可以数着1、2、3进行配合,每按压心脏30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2次。)

此外在进行心肺复苏前应先将伤员恢复仰卧姿势,恢复时应注意保护伤员的脊柱。先将伤员的两腿按仰卧姿势放好,再用一手托住伤员颈部,另一只手翻动伤员躯干。

若伤员患有心脏疾病(非心血管疾病),不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