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陈旧性的脑梗死
什么是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积极而有效的不同人群的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什么是陈旧性的脑梗死”,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什么是陈旧性脑梗死
性脑梗塞表示患病时间已经非常久,脑组织已经发生了坏死和缺氧以及缺血的相关症状。陈旧性脑梗塞的患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四十五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原因还是高血压和冠心病引起的,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陈旧有些病人会发生口眼歪斜并且半身不遂的症状,像流口水以及手抖这些都开始不受自己控制,另外,经常头晕恶心也是常见症状。患有陈旧性脑梗塞的朋友最好进行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规划,只有控制并且减轻体重,才能很好的预防冠心病和高血压。
2、陈旧性的脑梗死有什么症状
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3、陈旧性的脑梗死做什么检查
3.1、脑脊液检查
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3.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3.3、脑CT扫描
脑梗死的脑CT扫描的主要表现为: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观察到。
陈旧性的脑梗死如何治疗
1、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6h以内静脉用尿激酶100万--150万单位,有条件用尿激酶动脉溶栓。静脉内注射rt-pA(0.9mg/kg,最大剂量90mg)是目前唯一经FDA认证用于3小时内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
2、脱水剂治疗急性脑梗塞:对较大面积的脑梗塞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4次,有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该药作用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无反跳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一旦急性脑梗塞诊断成立,若不能进行溶栓治疗,应在48小时内给与阿斯匹林治疗,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后,加用阿斯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常用药物及用法见TIA。
4、外科治疗急性脑梗塞:如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开颅减压术等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有一定疗效。大面积脑梗塞和小脑梗塞而有脑疝征象者,宜行开颅减压治疗。
陈旧性的脑梗死如何预防
老年人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塞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遵医嘱控制,定期体检。老年人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塞注意饮食调理,多食蔬菜、水果、纤维素丰富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钠食物摄入。
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老年人在生活中预防脑梗塞要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脑梗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ys630.COm精选阅读
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
1、腔隙性脑梗死的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一般是一侧脸,腿,手臂麻木,四肢麻木,没有力气,偏盲和失语等症状,如果是患者的麻木不仅仅是伤及一侧的面部以及侧手臂的远端,特别是手部的患者,就是会出现手足综合征,受累的地方会有冷,热,痛,僵硬等等感觉有异常,这些都是属于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表现,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比较晕倒,甚至是危机生命。
2、脑血栓和脑梗塞怎么区分
脑血栓和脑梗塞是两种不一样的疾病,虽然都是脑部血管疾病,脑血栓轻微的患者会出现一侧的肢体不灵活,反应迟钝,失语,手脚不灵活,严重的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症状甚至是死亡。但是因为发生的部位不同,脑血栓的症状自然也就不一样。脑梗塞是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对应部位组织的坏死,而且伴有局部的出血,发病机制就是血栓或者是梗塞。
3、腔隙性脑梗塞的检查
MRI是诊断腔隙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检查手段CT可见内囊基底节区皮质下白质单个或多数圆形卵圆形或长方形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无占位效应增强可出现轻度斑片状强化;CT检查最好在发病日内进行以除外小量出血MRI可显示脑干腔隙病灶呈T低信号T高信号MRI脑横断面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可准确定位病灶CT和MRI也可能未发现病变但可排除其他原因导致卒中因受累动脉很小脑血管造影正常因此无须做此项检查CSF检查正常脑电图也无阳性发现
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腔隙性脑梗塞应该注意些什么
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脑梗塞是脑梗死吗
1、脑梗塞是脑梗死吗
不是,还是有区别的。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导致脑动脉管腔狭窄的情况,一些导致局部血栓的因素往往会导致该症状的加重,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动脉完全闭塞的情况,久之会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症状,并且患者会出现相应的症状。脑梗死是脑卒中的表现,主要的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血流不畅,导致局部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局部坏死的情况。
两者的脑血管堵塞程度不同,脑梗死是脑部某处的血管已经完全堵死了,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容易引发脑卒中,甚至已经发病。而脑梗塞是脑部血管堵塞较为严重,但是并没有全堵,依然留有少量空隙。
两者的发病机理不同,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死而导致脑部组织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的细胞坏死,是不可逆的。而脑梗塞则是细胞缺血缺氧,但没有完全坏死,通过后期的治疗适合以逐渐恢复的。
治疗方式不同对于脑梗死的患者,极容易引发半身不遂的并发症,治疗方法只能是对症治疗。而对于脑梗塞的患者,虽然也会出现肢体不协调等病症,但是治疗方法还是溶血栓,清血脂,营养神经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细胞的功能逐渐恢复。
2、脑梗塞的病因
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心腔内血栓脱落的栓子。
3、脑梗塞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脑梗塞饮食禁忌
1、在日常饮食方面是要多加注意的,尤其是处于恢复期更是有很好禁忌要注意的,脑梗塞患者日常有哪些饮食禁忌?脑梗塞患者平时要注意少吃动物脂肪或者是动物内脏,就比如肥肉、肥肠等食物都是不适合脑梗塞患者日常食用的,患者一定要尽量避免。
2、平时还应注意不要吃过咸的食物,这类食物摄入以后很容易会引发高血压,进一步会导致脑梗塞复发,因此,家属们在照顾脑梗塞患者的日常饮食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以清淡为主,多给患者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这对于患者身体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3、应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切不可吃的过饱,可以让患者少食多餐,这样更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另外,家属们还要注意不要给患者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是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的,对此患者朋友们也要特别注意。
脑梗塞怎么护理比较好
首先,作为脑梗后遗症的家属还是保姆,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悉心照顾病人,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及时为他们量血压,及时让他们吃药,但是也不能一次吃太多的降压药,防止吃的降压药过多,血压降得太迅速,太急,病人不能承受。
还有患者自身应该注意一些事项,出现了脑梗塞后遗症后,身体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身体变得不太灵活,患者不太愿意活动。所以病人应当加大活动量,尽量少呆在屋里,积极参加锻炼,坚持每天都去运动。
最后就是患者在平时注意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饮食。由于病人得了病后很容易着急上火,所以要放开心胸,要抱着油瓶子倒了不去扶的心态,任何事情都不着急上火。还有就是要尽量少吃一些大油大肉,多吃清淡的食品。
脑梗死失语能治好吗
1、脑梗死失语能治好吗
脑梗死失语治疗只能改善作用,因为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凝固形成血块,堵塞了脑的血管,导致局部脑组织没有血液供应,进而发生坏死,所以又形象的称之为脑梗死。想要真正治愈脑梗死,改善症状,远离复发,我们必须掌握脑梗死的防治重点。
2、引起脑梗死的病因有哪些
2.1、血管病变是可以引起脑梗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患者之前由于外伤、毒素、肿瘤以及血管畸形等因素导致患者的血管壁发生了病变,这个时候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血液的循环,逐渐的也就会导致血液供血不足了,这个时候也就可以直接导致脑梗死这种疾病发生了。
2.2、血液发生了病变是可以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如患者之前患有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症以及白血病等,这些疾病都可以导致患者的血液发生粘稠,而当患者的血液发生了粘稠之后就会影响到患者的血液循环,这样也就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发生,严重的话也就会导致脑梗死发生了。
3、脑梗死的症状有哪些
3.1、很多脑梗塞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体征,比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以及偏盲等,同样是常见的脑梗塞的初期症状。如果是主半球发生脑梗塞,患者会出现运动性失语或者感觉性失语。有小部分患者会发生眩晕、呕吐、眼震以及共济失调等脑梗塞的症状。
3.2、脑梗塞的症状发病急骤,多数患者病前没有任何前驱症状,很多脑梗塞的症状在发病后的几秒或几分钟内就可发展至最高峰。只有少数患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脑梗塞的初期症状为且大约有50%的患者发病时出现意识障碍,但是其持续时间不长。
生活中如何预防脑梗死
1、重视中风的先兆。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突然感到眩晕,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症状,这就是预防脑梗塞的方法。
2、预防脑梗塞要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这也是预防脑梗塞的方法。
5、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瘀滞时,易形成脑梗塞。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原则
1、三高食物: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在长期大量的进食后,可以导致血液的血脂增高,影响脑梗塞的治疗,这是脑梗塞患者一定不能吃的。
2、辛辣食物:少吃辣椒,不吃麻辣烫,麻辣锅等辛辣食物,这些不仅仅直接刺激脑袋的血管,引发脑出血外,一般辛辣的时候还伴有高盐分,高血压病症恶化。
3、捆绑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削减总的脂肪量,削减动物脂肪,烹调时不必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捆绑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恰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4、恰当增加蛋白质:因为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恰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供给,可多食鱼类,分外是海鱼,每日要吃必定量的豆成品,如豆腐,豆干,对下降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脑梗死病人能吃荔枝干吗
1、脑梗死病人能吃荔枝干吗
荔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吃荔枝可以补充身体缺乏的物质。干荔枝的性味与功用:性味:味甘、酸,性温。功用:益心肾、养肝血。荔枝干营养丰富,民间历来认为是补品,能补血滋脾;脑梗死病人能吃荔枝干,但干荔枝对脑梗没有任何治疗作用。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脑梗需要科学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同时,对脑梗死患者心理和社会上的辅助治疗也有助于降低残疾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重返社会。
2、脑梗死病人适宜吃的水果
草莓。草莓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C,草莓含多种有机酸,矿物质,因此具有补虚补血,清肺化痰,健胃降脂,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贫血,体虚,便秘也有相当的疗效作用。富含维生素c是人体内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能促进细胞的形成,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苹果。脑梗塞的患者应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苹果、糙米、全谷类及豆类,可对于身体的排便、预防便秘、稳定血糖及降低血胆固醇。
猕猴桃。猕猴桃具有滋补强身、清热利水、生津润燥等的作用,外皮含有丰富果胶,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可以积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对脑梗塞患者有预防再发和降低脑更风险的作用,对改善预后起促进疗效。猕猴桃质软,也特别适合咀嚼功能不太好的老人、小孩吃,易消化。
木瓜。木瓜其性温味酸,平肝和胃,舒筋络;活筋骨,降血压,木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非常高,还有可溶性钙,对于脑梗塞患者都是很有缓解的效果。木瓜所含的蛋白分解酵素,有助分解蛋白质和淀粉质,对消化系统大有裨益。坚持食用木瓜有助于脑梗塞病人调理肠胃,助消化,增加食欲,延缓衰老。
3、脑梗死病人食疗方
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用治脑梗塞后遗症。
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脑梗塞后遗症以及产后脑梗塞、四肢麻木等。
蚯蚓散: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服2粒。适用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脑梗死病人的饮食原则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克以上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
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蹄;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把食盐量降至每天6克左右。
脑梗死的预防方法
1、多动手
我们的手指跟大脑皮层关系密切,手的运动可对大脑皮层运动区产生良性刺激,使大脑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变得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手指运动不但对预防脑梗塞、老年痴呆大有裨益,而且对脑梗塞患者的恢复也有帮助。所以,远离脑梗塞平时要多运动手指,可做一些手指活动操。经常活动手指,还可以提高睡眠质量,改善抑郁情绪,让心情变得开朗。
2、多动腿
除了手指外,腿的运动也不可少,平时要坚持适度的有氧锻炼,如慢跑、跳健身舞、骑车、爬楼梯等,运动时两条腿的交替运动,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的节律变得十分和谐,同时运动又增强了心肺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供给大脑充足的血液和氧。
高血压老人,预防脑梗死3招
重庆包读者来信问道:“我婆婆今年74岁,前几天因为突然跌倒送入医院。在医院确诊我婆婆有大小约0.7毫米的脑梗死。经过医生的处理,我婆婆现已出院。她患有高血压十几年了,如今的血压约为150/80毫米汞柱。我想请问专家,我们在家里应该如何护理她,才能防止脑梗死的再度复发呢?请看专家的回答――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俗称脑梗塞,指脑组织因为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坏死,包括脑血栓形成或者脑栓塞两种情况。在老人中比较常见。
脑血栓形成俗称脑血栓,主要由脑动脉硬化的斑块形成。如果这些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就会在破裂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血栓将脑血管腔闭塞后,这些血管所供血区的脑组织就会发生坏死,这就造成了脑梗死。
脑栓塞是指心脏内血栓或主动脉硬化破裂斑块的脱落后,顺着血流“跑到”脑血管内,堵塞脑血流导致脑梗死。
易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年龄越大,出现脑梗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遗传因素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容易导致脑梗死的因素。除此之外,尚有一些危险因素是可以改变和处理的,比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这4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脑梗死。另外,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也是脑血管潜在的“健康杀手”。
高血压患者如何避免脑梗死再发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情况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高血压不但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还加快硬化病变的进展和斑块破裂发生的可能性,而且与脑梗死的再发有关。因此,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在预防脑梗死再发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控制血压
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必须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并终身用药维持。
如果合并糖尿病,血压的控制还要更加严格,应将血压长期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在发生脑梗死后,仍应按要求将血压严格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良好的血压控制能明显降低再发生脑梗死甚至脑血管病人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减少因心脑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的可能。
2.改善生活方式
容易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大都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因此要预防脑梗死再发,首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起居,合理膳食。
戒烟,少量饮酒。
调节血脂,控制糖尿病等疾病。
特别提醒:动脉硬化病变发生在儿童期,是数十年的病变过程。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应该贯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始终,从儿童抓起,才会终身受益。
3.药物预防
一旦发生了脑梗死,就意味着终身使用抗血栓药物。
阿司匹林能明显降低再发生脑梗死。
氯吡格雷也能降低再发脑梗死的可能,单用效果好于阿司匹林,且不存在和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反应。
近来有研究证实,已经发生中风的病人,即使血压不高,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即药名的后2字为“普利”的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能够明显减少再发生中风的可能性,具体药物品种应向当地医生咨询和开处方。
特别注意:使用抗血栓药物也必须同时控制血压,在血压控制不好的情况下使用抗血栓药物,会导致脑出血的风险增加。
脑梗死诊治的3个误区
输液防止脑梗死 除急性期应用有可能改善症状外,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输液能防止再发脑梗死。
用血流变检查诊断或预测血栓或者指导用药 血流变或者血粘度不能诊断或者预测血栓(所谓的中风预报),更不能以血流变结果指导是否用药或者使用哪种药物。
降压药物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可能 血压正常或者稍低时不会增加发生脑梗死的可能;但如果降压过快或者过度猛烈,不但脑梗死有可能会增加,其它血管也会出问题。
心肌梗死是哪个位置
1、心肌梗死是哪个位置
心肌梗死的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由于左冠状动脉比右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常见,所以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左心室。其中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约占全部心肌梗死的50%,该区正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供血区;约25%的心肌梗死发生在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及右心室,此乃右冠状动脉供血区;此外见于左心室侧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供血区域。
2、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胸痛和不适、虚弱、发汗、晕眩、呕吐、心跳不稳定,有时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昏迷。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病人一般将它描写为积压、紧束的感觉。有时下颌、颈部、臂膀、背部和腹部也会随之疼痛,尤其左臂或颈部容易疼痛。心肌梗死造成的胸痛往往长于30分钟。约四分之一的心肌梗死没有任何症状,尤其老年和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会是这样无症状的。他们往往会感到虚脱、昏厥或无力。约一半的心肌梗死病人在发病前就有前兆症状如心绞痛。
3、心肌梗死患者适合吃的食物
3.1、心肌梗死初期病急性期,饮食宜以流质为主,进少量清汤、牛奶、捅子水类食物,病情好转,逐步改为半流质,宜少量多餐。
3.2、心肌梗死宜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绿叶蔬菜、酸味水果(青菜、萝卜、梨、枣、狮猴桃、山檀、柑梅、草萄、杏等)。B6的食物维生素:酵母、糙米、瘦肉、鱼、蛋、牛奶、豆类、花生等;富含镁:花生、核桃、肉、海产品;富含碘的食物:海鱼、海虾、海蛮、海带、紫菜等;富含锌的食物:谷类、豆类、坚果、海味、茶叶等;富含铬和锰的食物:粗制红糖、糙米、小麦、黄豆、白萝卜、白萝卜、茄子、大白菜、扁豆等。这些食品有减轻动脉硬化的作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选用。
心肌梗死的原因
1、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过劳,都可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再充分扩张,因而造成心肌缺血。另外,剧烈的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心肌梗死。冬春寒冷季节是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时间段,冠心病患者在此期间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
3、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预防
1、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是发生心梗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一年做一次预测性检查,但对于已经发生过心梗的病人,为预防再次心梗的发生,可能半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要做一次检查,将危险降到最低点。
2、为了预防血栓形成,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调节生活方式外,很关键的是进行抗栓治疗,心脏梗塞病人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0.05~0.3g/d或双嘧达莫50mg 3次/d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被认为有预防心肌梗死复发的作用。
3、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心肌梗死做什么检查
1、心肌梗死做什么检查
1.1、心电图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
1.2、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或I)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可于发病3~6小时开始增高,CK-MB于3~4d恢复正常,肌钙蛋白于11~14天恢复正常。GOT和LDH诊断特异性差,目前已很少应用。
1.3、检测心肌坏死血清生物标志物
采用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快速诊断试剂,可作为心肌梗死突发时的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2、心肌梗死的原因
2.1、过度疲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2、情绪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2.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3、心肌梗死带来的危害
3.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乳头肌主要为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而收缩无力或断裂,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区有响亮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并易引起心力衰竭。
3.2、心脏破裂为早期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在发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因产生心包积血和急性心包堵塞而猝死。偶为心室间隔破裂穿孔,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而迅速死亡。
哪些人群易患心肌梗死
1、40岁以上人群
40岁后心肌病发病率升高,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或者是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更容易患缺血性心肌病。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
3、高血脂患者
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心肌病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4、糖尿病患者
心肌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心肌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5、肥胖症
已明确为心肌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肌病的死亡率。
6、吸烟
吸烟是心肌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一个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
心肌梗死的症状表现
1、疼痛
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患者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2、全身症状
主要是发热,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c上下,很少超过39°C,持续1周左右。发热持续超过l周或消退后重新出现,或高热超过39℃,应怀疑并寻找有无并发感染。
3、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在心肌梗死中占重要地位。60岁以下者约有30%出现。当剧烈胸痛时常伴有反复发作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胃肠道症状可能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某些患者还有顽固性呃逆,以下壁心肌梗死多见。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什么是陈旧性的脑梗死》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什么是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