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着凉易落枕 中医推荐针灸穴位治疗
冬季穴位养生。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冬季着凉易落枕 中医推荐针灸穴位治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冬季天气寒冷时,人体颈部肌肉的组织活性会下降,易致肌肉痉挛,再加上有些人睡觉姿势不正确等等因素,都会导致落枕。那么冬季落枕怎么办?落枕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中医给大家支支招,针灸治疗冬季落枕效果不错,一起来试试吧。
冬季是落枕的多发季节,寒冷的天气会降低颈部肌肉组织活性,很容易导致肌肉痉挛,加之睡眠时睡姿不当,枕头不合适等因素,反复落枕就发生了。一觉醒来全身酸痛不说,身体还像个机器人般不能行动自如。中医专家介绍说:落枕归属于中医落枕风、失枕范畴。除了在痛处推拿按摩外,其实可以巧妙利用两个穴位来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一:颈百劳穴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约患者3横指宽),再向左右旁开1寸(约患者1拇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颈部僵硬、咳嗽、气喘、颈淋巴结肿块等。
推拿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直按(与皮肤垂直))30秒后放开,重复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医针灸治疗落枕的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外劳宫穴和颈百劳穴。除了可以对这两个穴位施针外,直接按摩推拿也同样起到治疗落枕的功效。
二:外劳宫(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间,约掌指关节后0.5寸(约患者1小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压30秒后放开,重复按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Ys630.com相关知识
如何快速治疗落枕 针灸穴位治疗落枕超有效
如何快速治疗落枕?夏季来了,不少人又开始通宵睡觉都开着空调和电扇了,这样非常容易引起落枕。每当清晨一觉醒来发现浑身酸痛,跟个机器人似的,心情顿时不好。那么落枕了该怎么办呢?快速治疗落枕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中医针灸穴位法治疗落枕,下面就更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落枕怎么办
一:颈百劳穴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约患者3横指宽),再向左右旁开1寸(约患者1拇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颈部僵硬、咳嗽、气喘、颈淋巴结肿块等。
推拿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直按(与皮肤垂直))30秒后放开,重复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医针灸治疗落枕的常用的两个穴位是外劳宫穴和颈百劳穴。除了可以对这两个穴位施针外,直接按摩推拿也同样起到治疗落枕的功效。
二:外劳宫(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间,约掌指关节后0.5寸(约患者1小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压30秒后放开,重复按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
(一)治疗落枕的方法
(1)局部热敷,用热毛巾敷患处,一天多敷几次,效果较好
(2)按摩、推拿局部痛点,同时配合慢慢活动
(3)贴伤湿止痛膏,必要时针炙,效果都比较好。
(二)穴位按摩
讲到落枕治疗之法,各书不一,归纳起来是按摩天牖、风池、哑门、天柱、肩中俞、肩并、秉风,或乳突、发后、手三里等,经我实践,肿下是最佳穴位,用指压法指压,手到病除,如再配以上述穴位,疗效更为理想,遇到有人落枕,多次使用此法,效果亦佳。
(三)防治脖子痛的简易保健操
①将左手或右手中、食、无名指并拢,在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5分钟左右,可左右手交替进行
②用小鱼际由肩颈部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轻快迅速击打两分钟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风池穴、肩井穴1-2分钟
④以拇指或食指点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5分处),待有酸张感觉时再持续2-3分钟
⑤最后进行头颈部前屈、后仰、左右侧偏及旋转等活动,此动作应缓慢进行,切不可用力过猛,预防落枕,主要注意睡眠姿势和枕头不宜过高。
中医针灸如何治疗“落枕”
导语:医生提醒,别以为落枕都是小毛病,它可能是颈椎病的信号。尤其经常性的落枕,更应小心。颈肌慢性劳损或患有颈椎病会引起反复落枕。
夏日里,常有人一觉醒来发现落枕了,对此,多数人贴块膏药,或推拿按摩一下,不会特别在意。
落枕夏季易多发
近日,从市区的几家医院了解到,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颈背痛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其中发生落枕前来就医的年轻人特别多。
在附一医康复理疗科针灸室记者就见到了多名落枕患者。
31岁的叶先生是个上班族,平时工作大部分时间要面对电脑。上周一早上醒来,刚要洗脸时,突然就脖子僵硬住了,颈部一条筋吊住了一般,头歪向一侧,动弹就痛。
叶先生原以为贴贴膏药,做做推拿,过几天就没事了,没想到痛了近一个星期也不见好。这不,一早就赶到医院,让中医针灸科医生好好给看看。
最近这类患者还是挺多的,患者往往都是一睡醒来,脖子僵硬,头部活动受限。有的连手都抬不起来。针灸科谢文霞主任医师介绍说,虽然看似是落枕引起了不适,其中有不少患者其实患有颈椎病。
谢医生表示,因为落枕是急性起病,仅为单纯性肌肉痉挛,本身有自愈的趋向。所以,只要及时采取治疗,症状可以很快消失,一般应在两三天内逐渐恢复。如果症状剧烈、持续较久的话,为排除脊椎方面的问题,最好及早就医,不要擅自选用消炎止痛药而延误治疗。
夏天里为什么落枕的人增多?谢医生认为,一是吹空调,易导致颈部着凉。二是与睡眠姿势有关。酷暑期间,不少年轻人睡眠时间少、睡眠姿势不良以及枕头高低软硬不当,皆会对颈椎有所影响。三是长时期保持一个姿势,使颈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颈部肌肉、关节和韧带较长时间地受到过度牵拉,造成急慢性软组织损伤。从事伏案工作,以及长时间泡在电脑前的年轻人,都是易落枕者。
反复落枕是颈椎病的一种信号,落枕说明颈椎周围的韧带已松弛,失去了维护颈椎关节稳定性的功能,称为颈椎失稳,椎关节已有发生错位的可能。继椎关节失稳、错位之后,可累及椎间盘,使之亦发生失代偿,骨质增生加速,就发展成为颈椎病。这就是青壮年时期过早发生颈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被忽视的颈背痛
落枕往往是突发性的,其实,在生活中,有的人平时也常常会觉得脖子酸酸的、肩膀重重的。但很少有人把这种颈背痛当作一种病来对待。
初期一般不引起注意,到后来症状严重时才求医治疗。谢医生告诉记者,临床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病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现有颈、肩、背麻木、胀痛及沉重感,活动欠灵活,休息后减轻,劳累时加重,少数还与气候冷热变化有关。但来医院看的患者,往往这些症状都比较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这类患者大多是颈肩肌劳损、背肌劳损、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等引起。从病理上看,他们的情况和老年人常见的颈椎病相似,但是还没发展到那么严重的地步。一般颈椎X 线片无骨关节异常发现。
当然,有部分患者则是颈椎病引起,医生提醒,现在因电脑的普及,患颈椎病年轻人的比率在不断上升。尤其像上面的例子,经常性的颈背痛、落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议最好去医院做一下CT检查。毕竟年纪轻轻就患颈椎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针灸治疗落枕效果很好,针后可配合按摩及热敷。谢医生表示,一般落枕在针灸1-2次后会逐渐恢复。同时,还要注意睡眠时枕头高低适度,并避免受凉。
对于颈肩肌劳损、背肌劳损、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等引起的疼痛,针灸同样擅长解决以上的问题。目前,采取针灸治疗颈椎病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对于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对于缓解颈项痛、肩背痛、上肢痛、头晕头痛等,效果尤为明显。
如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加牵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会引起头晕、偏正头痛、枕部疼痛、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等。针灸不仅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还可较快地改善以上症状;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谢医生认为可以采用腹针治疗,会有不错的疗效。
这些类型的疾病都可以试试针灸治疗,不过,关键靠患者平时保养。谢医生给出了日常生活的指导:1、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枕头与肩同高。2、保持正确坐姿。少低头、慢转头、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3、注意颈背部保暖,避免劳损及寒冷刺激。4、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5、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等。
针灸治疗落枕
落枕是在睡眠后发生的一侧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患部酸楚疼痛,重者可向同侧肩背及上臂扩散。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辨证治疗:
主穴:落枕穴、阿是穴
1.太阳经病变
【诊断要点】颈项强直,痛连项背,头部俯仰受限,不能左右回顾,项背部压痛明显。
【处方】后溪、昆仑、天柱、大杼
2.少阳经病变
【诊断要点】颈项强直,痛连肩臂,颈部不能侧弯和左右转动,颈侧部压痛明显。
【处方】悬钟、外关、风池、翳风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颈、颈椎、肩、神门、压痛点
皮肤针:取穴:风府、哑门、风池、天柱、肩井、肩外俞。方法:自上而下,自内向外进行叩刺,以皮肤潮红为度,然后拔以火罐。
中医推荐针灸治疗便秘好吗
很多人到医院做便秘疾病治疗的时候很多医生都会推荐大家选择中医方面的针灸方法来治疗这样便秘的现象,但是很多对这个中医针灸不了解的人就无法正确的判断选择中医针灸的方式来治疗疾病是否会得到好的效果,这个让很多人非常的难堪,也非常的理解,不知道一个便秘到底能不能选择中医治疗好,那么中医土建针灸治疗便秘好吗?
针灸治疗多取大肠俞、募穴及三焦、肾经穴为主。主穴如支沟、天枢、照海、大肠俞、左水道。热盛,加曲池、合谷;气滞,加中脘、太冲;气血两亏,加脾俞、胃俞、足三里;下焦虚寒者灸神阙,气海。实秘用泻法,以清热润肠,疏肝理气;虚秘用补法,以补益气血,润肠通便;寒秘加灸以温下焦通便秘。
天枢为大肠募穴,大肠俞为大肠背俞穴,募俞相配,以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便秘可通。
支沟为三焦经火穴,可宣泄三焦之火以通便;照海穴滋肾水以增液润肠。《玉龙歌》曰:“大便闭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
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以泄热通便;中脘疏通三焦,太冲疏肝理气以通肠腑;补脾俞、胃俞、足三里,扶助中气,脾胃气旺,则能生化气血,为虚秘治本之法;灸神阙、气海,温下焦理气滞以通便;左水道是治疗便秘的经验穴(水道穴位于肚脐以下大约3寸,关元穴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左侧名左水道,右侧名右水道)。
选择中医方面的针灸来治疗便秘的话是可以的,安全还有效,大家如果便秘严重的话就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试试,但是如果便秘不是很严重,只是饮食不当引起的,那么建议大家先从日常的生活护理和饮食规律来改善,让大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样对便秘治疗才更加的有保障。
中医穴位针灸方法
当我们身体还有一些疾病的时候,我的身体其他方面感到十分难受,我们一般就会进行一些中医穴位针灸,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我们的疼痛,也能让我们更加迅速的好起来,中医穴位针灸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的,当我们需要进行中医穴位针灸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穴位针灸。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中医穴位针灸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说明中医穴位针灸具有一定的优点,当我们患上劲椎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医穴位针灸来进行治疗,但是中医穴位针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调养身体,避免因为一些疾病让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什么穴位能治疗落枕
二、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三、经常落枕是什么原因
什么穴位能治疗落枕
1、按摩承山穴治疗落枕
承山穴在小腿中间,小腿两侧腹肌的下方,你伸小腿时稍微用力,就出现小腿腹肌,就在腹肌的交角处,还不明白,自己百度看下图,一般来说有一侧的穴位是比较痛的,就重点点比较痛的一边 ,一般指压到15到20分钟,压的同时轻轻转动你的颈部,幅度由小到大。
2、按摩合谷穴治疗落枕
用大拇指掐痛侧的合谷穴到酸痛,同时也要缓慢活动颈部2分钟,对于轻微患者是很有效果的,合谷穴位于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
3、按摩手三里治疗落枕
落枕的人痛侧的手三里部位的肌肉会发硬!并且很敏感,轻轻揉拨都很酸痛,永大拇指揉拨痛侧手三里 1到2分钟 手三里位于手肘横纹处下2寸(稍外侧) 2寸也就是你的三个手指合并的宽度。
4、按摩落枕穴治疗落枕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
1、拔罐疗法:首先在颈、肩、背部找出两三个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三棱针划痕,然后拔火罐,待出血少许即起罐。
2、耳穴压豆疗法:取耳穴颈、神门穴及耳部敏感点,把绿豆压在选定的穴位上,用0.8x0.8厘米伤湿止痛膏粘贴固定。每日按压3次,每次2分钟。
3、运动疗法;坐在椅子上,胸部挺起,头先向下低,以下颌骨挨着胸部为止,然后向上仰头,眼睛看向天花板。停留3秒钟后再低头,如此反复20次。
4、抚摸疗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一侧。先用双手从患者头顶分别向左右抚摸,到耳尖为止,再用双手从两鬓角向后抚摸,到耳尖为止,然后用双手从两耳尖开始,沿着耳前向颌骨方向抚摸,最后用双手从太阳穴开始,沿耳尖、耳后、颈部方向抚摸,到冈上肌为止。抚摸时手法要轻柔,遇到痛点时,轻柔按压10余下,以增强效果。
经常落枕是什么原因
1、冷空气的刺激:也就是风寒。睡觉的时候觉得房间有点闷热,想开一点窗户,风吹进来了,而开窗的地方正好对着你脖子的哪个位置,吹了一夜的凉风,第二天起来就有可能发生了问题。
2、脊椎椎体的影响。睡觉的姿势,收冷风的影响,长期弯曲睡觉的姿势,造成脊椎椎体不好,也就是说脊柱弯曲,久而久之,我们睡觉的姿势,再加上颈椎的不好,也很容易落枕。现在很流行低头族,成天低着头刷刷刷,手机上微博,玩微信等。有的还是很在意,到医院去检查,照个X光片,发现骨头没有什么问题就以为脊椎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长期低着头,你两侧项韧带肌腱其实已经劳损和钙化了,X光片看到的是整个一个骨骼的问题,是不易查出肌腱和韧带的异常,由于长期的劳损,会影响骨骼的平衡。 适当的注意哦。
3、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对,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这些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穴位针灸法
夏季三伏天高热,阳气旺盛,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应用芳香化湿、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内服,较易祛除脾胃阴寒之邪,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及转归十分有利。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用"老十针"方。取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双)、内关、足三里(双)穴。中脘、下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穴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泣。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针刺法2:
用"新十针"方。取中脘、内关(双)、足三里(双)、天枢(双)、公孙(双)、气海血。中脘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沉重,胃部有收缩感。内关直刺0.5-1.5寸,深刺可透外关穴,使患者感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指端发散;或向上斜刺1-2寸,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腋胸等,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捻转补泻法。足三里穴直刺1-2寸,使患者感酸胀麻电感向下扩散至足背,有时可向上扩散至膝,用平补平泻法或提插补泻法。气海、天枢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小腹或阴部传导。公孙穴直刺0.5-0.8寸,施捻转补法,使患者局部有沉胀痛感。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祛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本方能加强脾的助运化功能,促进胃的腐熟水谷作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针刺法3:
取足三里、内关、中脘、阴陵泉、脾俞穴。足三里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下方,右手持针略向上斜刺1.5-2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关穴针刺时左手按于穴位远端,右手持针向肘关节方向斜刺0.5-1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中脘穴直刺1.5-2寸,施小幅度提插捻转泻法或刮针法,使患者感局部沉胀,胃有收缩感;阴陵泉穴直刺1.5-2寸,施提插捻转泻法,使患者感局部酸沉及触电感;脾俞穴向脊炷斜刺0.8-1.2寸,使患者感局部沉胀。可在背部脾俞、胃俞穴或腹部"三脘"处针刺加艾炷灸,结束后加拔火罐。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各型胃炎疼痛。
针刺法4:
主穴取中脘、胃俞、巨阙、足三里、公孙、内关穴;配穴取脾俞、丰隆、章门、期门、阳陵泉穴。实热证宜针刺为主,虚寒证则以灸法为主,针刺为辅。中脘穴直刺3寸,施呼吸捻转补泻法:公孙穴进针l寸,内关穴1.5寸,期门、章门穴针尖向正中线方向斜刺5分,勿刺入胸腔,捻入捻出。胃俞、脾俞穴针刺向脊椎方向,进针l寸,施捻转提插法。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理气止痛、健牌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二)电针法
电针法1:
取足三里、三阴交、内关、中脘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足三里穴用5寸毫针直刺0.8-1.2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三阴交1.5寸毫针向上斜刺,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向上传导;内关穴用1.5寸毫针向心斜刺0.5-0.8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胃部传导,中脘穴用2寸毫针直刺1.0-1.5寸发施提插捻转补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疼痛,胃部有收缩感。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电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
此方炷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电针法2:
取脾俞、胃俞、内关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脾俞、胃俞穴用1.5寸毫针向脊炷斜刺0.8-1.2寸,内关穴用1.5寸毫针向心斜刺0.5-0.8寸,施提插捻转补法,使针感沿前臂向胃部传导;各穴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患者能耐受为度,留20分钟,每天l次,7次为l个疗程,间隔3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健牌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三)艾灸法
艾灸法1:
取穴分2组,第1组为中脘、内关、梁门、气海、足三里穴,第2组为胃俞、脾俞、肾俞、公孙、内关穴。将艾条点燃,插入灸器之顶孔中,对准选定之穴位,用橡皮带固定左右底袢,使器身与皮肤垂直。调节温度高低,以温热略烫但患者能耐受为宜z;温度平和无效,太高会烫伤皮肤。对胸腹及四肢诸穴,可以嘱患者自行调节。施灸的时间从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l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2:
腹部取上脘、中脘、下脘、梁门穴;背腰部取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选大号温灸盒,点燃1-3段、长6-7厘米的艾条后放置于盒内的铁纱上面,对准穴位或施灸部位,盖好盖子施灸,每次可灸15-30分钟,同时针刺章门、足三里穴。若在施灸过程中,盒内温度过高,患者不能耐受时,应及时将盖子部分打开(热气向上,下面的温度即可下降)。若温度还高,可将盖子拿下。盖盖子时,注意不能全部盖严,要留有一定的缝隙,使空气流通,让艾条充分燃烧。施灸的时间从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l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牌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3:
取穴分2组,第1组为中脘、梁门、气海、足三里穴,第2组为胃俞、脾俞、肾俞、公孙、内关穴。用"白芥子饼"灸。取白芥子研为细末,再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或部位上,将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足三里穴9壮,脾俞、胃俞穴各7壮,中腕穴7壮,梁门穴7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l次,7天为l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和胃、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炎。
艾灸法4:
取中脘、梁门、脾俞、内关、足三里、关元穴。用"隔姜灸"法,灸脾俞穴时患者取俯卧位;灸足三里、关元、内关、梁门、中脘穴时患者取卧位。将鲜姜切成0.3-0.4厘米厚的姜片,上用针扎几个小孔,再将姜放在选好的穴位上,上面放置1.5厘米x2厘米艾炷,用线香点燃,当患者感到灼热时,可将姜片连同艾炷向上稍稍提起,或将艾炷立即去掉,再更换新艾炷继续灸之。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穴灸3-9壮,换艾炷不换姜片。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牌胃虚寒型胃炎。
(四)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牌脾、胃、口、皮质下、交感、神门。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次。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x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寒邪犯胃型胃炎。
耳穴法2:
取耳穴肝、胃、交感、艇中、脾。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用镊子持皮内针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人,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将中药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x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泻热和胃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蕴热型胃炎。
(五)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10毫升,取脾俞、中脘、三焦俞、内关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人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次注射另一侧,6次为1个疗程。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注射法2: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旅"10毫升,取脾俞、内关、公孙、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2.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次注射另一侧,6次为1个疗程。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穴位注射法3: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10毫升,取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穴,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使患者感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5毫升。隔天l次,每次注射一侧,下方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六)穴位埋线法取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足三里穴。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1厘米,分离肌层,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时,施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视病情及体质埋入适当的肠线(羊肠线置75%酒精中漫泡l小时),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埋毕,冲洗消毒,缝合l针,盖无菌纱布,7天拆线。勿损伤较粗血管和神经,6周内禁用抗炎止痛药。此法用于治疗慢性胃炎。
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针灸在中医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而针灸在中医上的效果也是很突出,很好,也是从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实行的这个针灸,有很多地方和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这个针剂来治疗改善的,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针灸来减肥,但是针灸治病的效果却是相当的不错,选择针剂来治病还得对号入座,那么针灸穴位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26、减轻妊娠痛苦: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
27、解宿醉:耳垂上解酒穴 或 肝俞穴。
28、告别“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
29、肾阳虚与阴虚治疗: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
30、防早泄: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
31、脚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
32、按摩辅助治疗痔疮:百会穴、会阴穴、孔最穴。
33、腰肌劳损:太溪穴、昆仑穴。
34、减轻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
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
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
37、腹胀腹痛: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
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39、改善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
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
41、降低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
42、改善肩周炎:巨骨穴、肩髃穴、肩贞穴。
43.、牙痛改善穴位: 下关穴 。
44、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
45、头维穴: 治疗脸部皮肤僵硬和疼痛。
46、发际点: 压按3次可除去睡意,10次用手掌劈压脖子缓解疲劳。
47、阳白穴:治疗三叉神经和缓解眼部疲劳有效。
48、印堂穴: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
49、攒竹穴: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
如果自己选择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的话,那么治病的效果是相当的不错,而选择这个针灸拉治病的话还得根据自己的疾病症状来选择,对号入座的来治疗疾病效果才会更加,但是要注意了,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针灸的话必须要到专业和正规的医院纠正,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落枕针灸哪里
落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热敷,按摩还有针灸。针灸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自己切不可在家针灸,因为我们不动穴位,一旦扎错了地方,后果将很严重,要想采用针灸治疗,一定要让医生帮助我们,其中像外关穴和内关穴对治疗落枕有很好的作用,下面介绍下针灸时候用到的穴位。
落枕应该算的上是咱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很多人应该都有落枕的经历。那么落枕怎么办才好呢?落枕了什么办法最有效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通过针灸方法来治疗落枕,感兴趣的朋友们赶快来了解下吧。
通过针灸的方法来缓解落枕症状
1、指针
(一)取穴
主穴:主要有外关穴和内关穴还有一个是阿是穴。
配穴:风池、肩井、肩贞、养老、天柱、风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风池至肩井穴之中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配穴。先轻拍或指按疼痛处即阿是穴1分钟。术者以拇指掐压患者内关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关穴,每次2~3分钟,用力由轻而重,使压力从内关透达外关,患者可有酸、麻、胀、热感,或有此类得气感上传的感觉。
在掐压的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左右来回旋转自己的颈部。
配穴,单手拿风池穴20次,双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压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钟。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2、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颈、神门。
(二)治法
双侧主穴均用。取绿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伤湿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块中,粘贴于所选耳穴,将边缘压紧。
之后,按压该耳穴0.5~1分钟,手法由轻到重,至有热胀及疼感为佳,并嘱患活动颈部2~3分钟。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次,贴至痊愈后去掉。
3、针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头向前倾。取准穴后,针尖偏向患侧进针深度约0.5~1寸,使针感向患侧颈、肩部传导,得气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侧肩井穴,让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动颈部。
同时,另一手捻针3~4分钟。如效果不显著,取艾条长约5cm,插于针柄上点燃,至灸完后起针,穴区加拔罐10~15分钟。每日1次。
中医教您治疗落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下面就让中医教您治疗落枕:
1.一般落枕经1~2次治疗即可治愈。但部分患者实际上是在颈部长期病变的基础上发病,如颈部肌肉长期劳损或颈椎有退行性病变等,在一定条件下诱发本病,即使通过治疗使紊乱的关节复位,但颈部软组织的充血、水肿、增厚等炎性变化也会继续造成颈部不适,需要2周甚至1个月以上的治疗、休息才能痊愈。
2.扳法是治疗外伤型落枕的有效方法,只在颈椎棘突有偏歪时使用。操作时用力要求稳而有突发性,以听到有弹响声为佳,但切不可强求有弹响声,要适可而止,不能粗暴用力。行扳法前要明确诊断,排除骨折、脱位或肿瘤等疾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按摩治疗落枕: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4 热敷治疗落枕: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5 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6 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7 .颈项部保暖,避风寒,以免影响疗效。
8.不宜睡高枕,枕头要富有弹性,高度以侧卧位时头部与身体能平直为佳。
中医讲述穴位按摩可治落枕
【导读】中医讲述穴位按摩可治落枕:中医治疗疾病的功效已经受到国内甚至国际上的广泛认可。我国传统的中医推拿按摩法可以对疾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与预防的功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落枕的情况。患者往往都不敢动脖子,有的时候还会感觉到酸痛。中医穴位按摩就可治落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中医讲述穴位按摩可治落枕都有什么吧。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中医讲述穴位按摩可治落枕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注意】应注意鉴别落枕与早期颈椎病,后者最好到医院治疗。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落枕的方法您学会了吗?如果您在日后的生活中在遇到落枕的情况,是不是就可以轻松应对了呢?赶紧学会这招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落枕的方法吧。按摩一下,脖子立马会感觉轻松极了。
中医针灸治疗脑瘫穴位有哪几个
朋友家的孩子最近被诊断为脑瘫,中医针灸治疗脑瘫穴位有哪几个啊,孩子的各个方面都要比正常的孩子发育的要缓慢,到现在讲话还是不太清楚,走路掌握不好平衡,动作不协调,总是要向前倾倒。思维就总是那么大,孩子长多大都不能自理。要有人照顾,听人说中医的针灸治疗脑瘫效果好些,穴位都在哪里啊,这就介绍给大家。
儿脑瘫为脑性瘫痪的简称,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致使精血不足,脑髓失充,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养,形成亏损之证。脑为元神之府,导致智力低下,反应迟钝,语言不清,咀嚼无力,时流涎水,四肢无力,手软不能握持,足软不能站立。或感受热毒,损伤脑络,后期耗气伤阴,脑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养,导致本病。
针灸治疗取穴:头穴选用2条头穴线,顶颞前斜线(前顶至悬厘)和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 体穴:拟手足阳明、少阳经穴为主。上肢取患侧极泉、曲池、合谷、后溪、外关。下肢取患侧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绝骨、太冲。 针灸手法:均为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头部行针捻转手法每分钟200次,每次持续5分钟。 推拿治疗:取穴基本同针灸治疗。头部推拿用一指禅推法施于双侧两条治疗穴线上,约10分钟,再用内功推拿手法拿五经(督脉、双侧膀胱经、双侧胆经)5次,拿风池、肩井穴各20次。 上肢推拿,用一指禅推法于肩贞、肩前,再用法施于肩关节周围,约5分钟,然后施法于手三阳经,约3分钟,拿极泉、曲池、外关、合谷,捻五指,被动活动肩、肘、指各关节,拍打手三阳经。 下肢推拿沿足三阳经施一指禅推法及法,约10分钟,点按环跳、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被动活动髋、膝、踝、趾关节约10分钟。拍打足三阳经。 每次治疗先针灸后推拿,2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以上的介绍就是我听说的一些中医针灸治疗脑瘫穴位在哪的内容,有个脑瘫的孩子是一辈子的事,做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负责,最好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做些检查,孩子一切正常就好,有什么缺陷,不要舍不得,要趁早解决掉。要不孩子生下来都招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