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差穴——头痛、鼻炎治疗的要穴
春季养生穴。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养生不再是一个玄而又玄的学问,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曲差穴——头痛、鼻炎治疗的要穴”,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准确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处。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神庭旁1.5寸,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头维(胃经)连线的中1/3与内1/3的连接点取穴。
【主治疾病】
曲差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等。
曲差穴主治头、目、鼻部等疾患:如偏正头风、巅顶痛、目眩、鼻塞、鼽衄、噼、心中烦满、热病汗不出、喘息不利、头部疮疖等。
现代又多用曲差穴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鼻息肉等。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癫痫,三叉神经痛;
五官科系统疾病:鼻炎,鼻窦炎,眼睑痉挛,结膜炎。
【穴位配伍】
曲差穴配合谷穴治头痛、鼻塞。
曲差穴配百会穴、太冲穴,有平肝熄风镇痛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眩。
【艾灸方法】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条温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近视、鼻炎等。
扩展阅读
按揉鼻炎穴可以治疗鼻炎
导读:按揉鼻炎穴可以治疗鼻炎。鼻炎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按揉鼻炎穴可以治疗鼻炎。那么鼻炎穴在哪里?一起来看看吧。
鼻炎穴怎么找
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歌诀
鼻炎穴位颧下缘,交叉下颌面神经,进针方向透鼻翼,三叉鼻炎与面瘫,面肌痉挛后遗症,感冒过敏下颌炎。
取穴方法
交叉取穴。
穴位解剖
在颧骨下缘的中点,布有面横动静脉,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和面神经颧支,下颌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深层为下颌神经。
功用
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抗过敏。
主治
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穴位配伍
1、鼻通组穴:鼻通(经验穴)、合谷、迎香、命门、上星、肾俞。
2、下迎香组穴:下迎香(经验穴)、巨醪、足三里、印堂、百会、脾俞。
3、通天组穴:通天、禾醪、曲池、肺俞、风门、素醪、大椎。
操作方法
针刺法:以针刺面神经颧支或下颌神经耳颞神经支出现的针感为宜。无痛快速进针手法。待针体达到要求深度时,不提插不捻转自行将针退出。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以上就是鼻炎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迎香穴治疗鼻炎效果好吗?
治疗鼻炎可以用中医按摩穴位,特别是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好,按摩迎香穴能够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按摩时需要用大拇指,可以按摩鼻部,背部,按摩力度也要掌握。
1、揉捏鼻部
用手指在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反复揉捏鼻部5分钟,然后轻轻点按迎香和上迎香各1分钟,每天用手指推迎香穴36—100下。
2、推按经穴
依序拇指交替推印堂 (两眉中间)50次,用手的大鱼际从前额分别推抹到两侧太阳穴1分钟,按揉手太阴肺经的中府、尺泽、合谷各1分钟,最后按揉风池1分钟。
3、揉擦背部
用手掌在上背来回摩擦按揉,感觉到皮肤透热时为度。
4、提拿肩颈
用手掌抓捏颈后正中的督脉经穴,以及背部后正中线两侧的经穴,自上而下,反复4-6次。再从颈部向两侧肩部做提拿动作。重占提揉肩井穴,做3分钟,按揉肺俞穴1分钟。
5、按揉脚下
按揉脚下的肺、气管、支气管、呼吸道、肾上腺和脾反射区。如有健康疑问,可到全球医院网公众号(webQQYY)咨询。
攒竹穴:补血养气,治疗头痛
攒竹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一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一般。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疾病〗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别名〗
眉本,眉头,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穴,员柱,矢光,眉柱,始元,小竹,眉中。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其气血温度比睛明穴的要高,但比头面其它经脉穴位中的气血温度要低。
〖运行规律〗
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太溪穴:治疗头痛目眩,咽喉肿痛!
【定位】
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释义】
中冲。中,与外相对,指中冲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由此冲出体表。本穴物质为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
【操作要点】
直刺0.5-1.0寸。
【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养生保健】
盘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的太溪穴,按压时先按顺时针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左侧的太溪穴。
每次按揉5分钟左右,每天2次。可缓解咽喉肿痛、干燥,以及手脚怕冷、发凉等。
按摩十个穴“排气”治疗头痛
一、偏头痛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二、前额和眉棱骨痛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三、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四、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五、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六、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七、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八、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九、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十、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鼻炎、鼻塞的克星——迎香穴!
有的人因感冒没能及时治疗,最后引发了鼻炎。以后每次感冒,都是鼻塞不通,甚至呼吸困难。大部分时间,鼻子都闻不到气味。而且按摩迎香穴的方法,对很多呼吸道疾患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且十分简便,现与大家分享。
迎香穴位置:
在鼻孔两旁大约五分(约是拇指的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找,也就是在鼻翼外缘中点5-8毫米处,左右各一,按下去有酸胀感的地方就是迎香穴。
按摩方法:
按摩方法一: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按摩方法二:方法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三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部延顺时针方向按摩36圈,每天3次,天天坚持。
按摩方法三: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连做8次,多可64次,如伤风感冒、鼻流清涕或鼻塞不通,尽可多做。
按摩方法四:用食指指尖点压按摩迎香穴,以左右方向刺激比较有效,1次约1分钟,按摩后喝1杯热开水。
有些人点按迎香穴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你的病症比较厉害,或者鼻子里边的通路还没有打开。建议鼻炎比较厉害的朋友,在点按迎香穴之前,先把双手搓热,然后搓揉鼻翼,激活它,再用上面的方法按揉迎香穴。无论是感冒引起的鼻塞,还是过敏性鼻炎,点按迎香穴都会有效,它被称为“鼻炎的克星”。
治疗头痛眩晕 巧妙保健百会穴
穴位名称:百会穴
具体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取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保健功效: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所以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针刺和按摩百会穴能改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低血压、失眠、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适合人群:中风、头痛、眩晕、低血压、脱发、耳鸣、失眠、鼻炎患者等
保健方法:
头痛、眩晕(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每次100下;(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3)按压法: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良好。
低血压可用艾条悬雀啄灸。点燃的艾条一端与百会穴之间并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上述二法每次约灸15~20分钟。或用手掌按摩头顶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脱发可以采用点揉法。点住百会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揉5下之后沿着头部正中线再往上,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
失眠每天临睡前按摩百会穴。每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过敏性鼻炎拍打法。拍打时,以能忍受的范围为限。早上起床出门前,可先拍打一阵子;到了工作场所或学校,只要有空,也可再多拍打几下,让鼻子舒服些。更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不适症状。
阳池穴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
阳池穴简介
阳池穴(SJ4)属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原穴。阳池穴准确位置位于人体手腕关节背面,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简单来说就是腕背横纹中点就是阳池穴的具体位置。经常按摩阳池穴能够治疗女性手脚冰凉、头痛、耳聋等疾病,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阳池穴的准确位置
1.微屈指,沿手背部第4、5掌指关节向上至腕背侧横纹处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酸胀感。
2.微屈指,位于手背腕横纹的中点,左右各一。手背朝上握拳,在腕关节的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有一个凹陷处,即阳池穴。
3.在人的手背手腕上,位置正好在手背间骨的集合部位。寻找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
阳池穴作用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刺激阳池穴,要慢慢地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还用不着别人帮忙。手脚发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坚持刺激阳池穴,便可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
按阳池穴方法
刺法:直刺0.3~0.5寸。
灸法:间接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不宜疤痕灸。
按摩法:一手握住腕关节,以拇指按压凹陷点。
按摩阳池穴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另外经常按揉阳池穴,能够防治“鼠标手”。
按摩腕骨穴缓解治疗头痛、糖尿病!
腕骨。腕,穴所在部位为手腕部也。骨,水也。腕骨名意指小肠经经气行在此冷降为地部水液。本穴物质为后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的水液,故名腕骨。
【定位】
在手掌尺侧,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取穴方法】
坐位。微握拳,掌心向胸,由后溪穴向腕部推可摸到两块骨头(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在两骨结合部、掌背面交界处可触及一凹陷处即为此穴。
【主治】
指挛腕痛、头项强痛;目翳;黄疸;热病、疟疾。
【养生保健】
用拇指指腹按揉腕骨穴穴位,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可缓解治疗头痛、项强等。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天气炎热,贪凉的市民喜欢吹空调、吃冷饮,很容易发生腹痛腹泻等病症。适当按压足三里穴,可有效缓解腹部不适,是一个好办法。中医专家表示,腹部的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也是缓解胃肠不适的重要穴位。身体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使劲地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此外,中医专家表示,用手掌顺时针缓慢按摩腹部,也可达到舒缓腹部疼痛的效果。
长期腹痛腹泻怎么办?
慢性腹泻,长期腹痛是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据估计,这种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50%.这种病人的肠道并无结构上的缺陷,仅是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的现象,所以过去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结肠敏感或粘液结肠炎等。由于这种病没有炎症,而且功能紊乱不只限于结肠,所以近年来被称之为肠道易激综合征。
一般认为其发病与严重的焦虑、恐惧(如恐癌)、心情抑郁、过度愤慨等精神刺激有关。当这些精神因素影响植物神经正常功能时,即可导致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和失调而发病。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外感寒湿,过度疲劳,可诱发或加重这种病。某些肠道感染(如菌痢)、上呼吸道感染、肠寄生虫病等,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也可遗留下肠道易激综合征。腹痛是这种病最突出的症状。部位多在下腹部,特别是左下腹,少数在脐旁。疼痛的特点是吃生冷后发作或加重,排便、排气或腹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由于结肠痉挛,病人常有便秘,粪呈羊粪便或栗子状,常感腹胀不适,屁多。腹泻也是常见症状,粪便多为半液状或湖状,有的带有大量白色或透明的粘液,伴有里急后量,鸡鸣泻或餐后泻。便秘和腹泻可交替进行。全身症状有腹胀,厌食,嗳气,心悸,乏力,多汗,潮热,头痛,胸闷,失眠等。
肠道易激综合征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首先要排除恐癌等思想顾虑,提高治疗信心。生活应当规律,睡眠要充分,应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和调整神经及内脏功能。腹泻发作期饮食以少渣、易用消化的粥、面等为宜,少食姜、蒜、大葱、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调味品,忌食冷饮冷食、生冷蔬菜和水果,戒除烟、酒。对于以便秘为主的可服普鲁苯辛或阿托品;腹泻可服复方苯乙哌啶;焦虑和肠痉挛时,可选用普鲁苯辛或阿托品;焦虑失眠者可服安定、利眠宁等。艾炙天枢、关元、足三里或腹部自我按摩、热敷,有减轻肠痉挛、止泻、通便的良好作用。中医药治疗肝胃不和,常用加味逍遥丸,脾胃虚弱常用参苓白术散。经过合理安排生活和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或缓解。不过,这种病易于在精神紧张,不定时复发,所以应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急性腹泻的急救处理
病人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不成形或带脓血样者都称为腹泻。腹泻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常因食物不洁、食物腐败变质所致,并伴有腹泻、腹痛等症状。
〈急性腹泻的病因〉
1.细菌或病毒感染,多见于细菌性痢疾和肠炎、伤寒、急性胃肠炎、流行性感冒及消化不良等。
2.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3.中毒性腹泻如误服砷、汞、毒蕈等有毒物质等。
〈家庭应急处理〉
1.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稀软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充分地补给水分,最好在温热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饮用,也可饮用各种果汁饮料,不可饮用牛奶或汽水等。
2.非感染性腹泻,可用复方苯乙哌啶、黄连素、痢特灵等;感染性腹泻应服用抗生素治疗。
3.腹泻若伴有呕吐或腹泻严重者,应送医院治疗。
家庭急救要注意九大禁忌!
家庭是一个温暖的港湾,可随时也会有各种小的意外情况发生,如何准确判断并在第一时间内实施急救,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一、急性腹痛忌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应尽快去医院查诊。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二、腹部受伤内脏脱出后忌立即复位:脱出的内脏须经医生彻底消毒处理后再复位。防止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三、使用止血带结扎忌时间过长:止血带应每隔1小时放松1刻钟,并作好记录,防止因结扎肢体过长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
四、昏迷病人忌仰卧:应使其侧卧,防止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更不能给昏迷病人进食、进水。
五、心源性哮喘病人忌平卧:因为平卧会增加肺脏瘀血及心脏负担,使气喘加重,危及生命。应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六、脑出血病人忌随意搬动:如有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昏迷或患过脑出血的瘫痪者,很可能有脑出血,随意搬动会使出血更加严重,应平卧,抬高头部,即刻送医院。
七、小而深的伤口忌马虎包扎:若被锐器刺伤后马虎包扎,会使伤口缺氧,导致破伤风杆菌等厌氧菌生长,应清创消毒后再包扎,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八、腹泻病人忌乱服止泻药:在未消炎之前乱用止泻药,会使毒素难以排出,肠道炎症加剧。应在使用消炎药痢特灵、黄连素、氟哌酸之后再用止泻药,如易蒙停等。
九、触电者忌徒手拉救:发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刻切断电源,并马上用干木棍、竹竽等绝缘体排开电线。
跑步腹痛的原因及防治
清晨,跑步运动不分男女老少,河边、公园、大街皆可见到。但是也经常有跑步中或跑步后发生腹痛而就医的实例。中小学生上体育课时,因腹痛而中止运动者更为常见。医生们总结了因跑步引起腹痛的病因。
右上腹痛 这多半是因平时缺乏锻炼而致。缺乏锻炼的人运动时比训练有素的运动员需氧量多,因此呼吸急促。正常情况下吸气时胸腔的负压升高,有利于肝静脉等处的血液回流。当呼吸急促时胸腔负压变小,肝脏血液回流受阻,以致肝脏瘀血,引起肝区痛疼。
胃肠痉挛 空腹跑步或餐后跑步,运动前吃得过饱或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过多),均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痉挛产生腹痛;运动前食入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豆、薯、牛奶、面食等,由于产气过多,引起腹胀,加之剧烈运动,腹压升高,腹膜受到牵拉引起腹痛。此外,腹部着冷或宿便、蛔虫刺激等,均可引起肠痉挛而产生腹痛。
腹直肌痉挛 夏季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大量排汗,机体失盐失水,未能及时补充而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加之疲劳,易导致腹直肌痉挛。
腹部慢性疾病 慢性肝炎、胆囊炎、胃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等患者,剧烈运动时由于病变部位受到牵扯、震动等刺激,发生疼痛;疼痛一般在病变部位。另外,运动时骨骼肌的血供增加,增加的血量主要是从内脏器官抽调来的,因此支配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血液供应不足,于是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性收缩而致腹痛。
饭后跑步或剧烈运动 运动吞咽了大量的空气,使胃更加扩张,容易产生胃食道逆流,出现嗳气、打嗝、心口烧灼或反胃,发生上腹胀痛。
防治措施:
1.跑步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跑步时要由慢逐渐变快。跑前宜少量进食或饮水,饭后不宜立即跑步或运动。
2.出现跑步性腹痛时,一般只需减慢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疼痛可减轻以致消失。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如果疼痛仍未减轻就应停止运动,可口服止痛解痉药,如阿托品片、颠茄片、元胡止痛片等;或针刺或用手指点揉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位,均能缓解疼痛。
经常性腹痛腹泻不可忽视
炎症性肠病,对于我国大多百姓而言非常陌生,甚至闻所未闻。然而,记者日前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新近设立的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了解到,随着饮食结构、环境因素等的改变,炎症性肠病这一欧美常见病,近年在我国的发病明显上升,但由于百姓乃至一些非专科医生对此病的知晓度很低,常常导致患者漏诊和误诊,在治疗上走很多弯路。
欧美常见病在我国悄然上升
25岁的小林半年前出现腹痛、腹泻和黏液便,他以为是一般的肠炎,也没在意。随着疾病的发展,症状明显加重,常常排黏性脓血便并伴低烧、乏力、贫血等,到医院经肠镜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沙卫红介绍,炎症性肠病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该病在欧美国家很常见,美国有140万炎症性肠病患者,每年有3万多新发病例。近些年,这一欧美常见病在我国呈现明显增长趋势。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去年就接诊400多个炎症性肠病患者。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还不十分明确,可能跟人们的生活习惯、感染、遗传、免疫过度应答有关。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岑荣英认为,过度食用冰箱食物、饮食习惯不良、先天免疫失调等都可能导致炎症性肠病。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肠道微生物感染诱发免疫系统出现紊乱所致。免疫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系统,可保护人体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侵害。但如果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其攻击的对象就不是入侵身体的外来物质,而是患者自己的肠道组织,从而引起炎症性肠病。
除了消化道的症状外,炎症性肠病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问题,如关节炎、反复发生的口腔溃疡、发热、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
经常腹痛、腹泻别大意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范围多自直肠、乙状结肠开始,可逆行向上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肠道糜烂、腹泻、腹痛、排黏液便或脓血便;克罗恩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主要累及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也可累及空肠、全结肠甚至是口腔、食管、胃等整个消化道,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由于很多疾病都会出现腹痛、腹泻的肠道表现,且炎症性肠炎过去在国内并不常见,因此,该病常被误诊为功能性胃肠病、结肠慢性炎症等,直到症状反复加重或有明显并发症时才意识到诊断有误。
沙卫红提醒,炎症性肠病容易频繁复发,难以治愈,少数患者甚至会因消化道严重受损而出现癌前病变。越早治疗,越有利于控制病情。如患者持续出现腹泻,特别是有黏性脓血便时,应到医院消化科就诊,通过常规的大便、生化免疫、胃肠镜和X线钡剂灌肠等检查,可作出诊断。尤其是胃肠镜检查,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些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需加做肿瘤指标、小肠镜及全腹CT检查。另外,要排除肠结核的可能。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坚持规范治疗防恶变
炎症性肠病可增加大肠发生癌变的危险性。国外的一项统计显示,左半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的2.8倍,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是正常人的15倍,而幼年起病的全结肠炎患者的癌变率甚至是非患者的162倍。岑荣英指出:也就是说,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越小、病变越广、病情越重,癌变率就越高。因此,坚持长期、规范治疗,防止恶变成为关键。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消化道往往很脆弱,因此,患者应限制摄入膳食纤维和乳制品,注意补充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患者可以通过食谱日志来记录哪些食物可以缓解不适,哪些则加重症状。对于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如虾蟹等),尽量不要食用。
治疗腹痛腹泻特效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 脑户穴在哪里
导读:脑户穴在哪里?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那么脑户穴在哪里?脑户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脑户穴在哪里
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出处
《针灸甲乙经》:脑户,一名匝风,一名会额,在跳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此别脑人会。
脑户穴的准确位置图
穴名解析
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
取穴方法
正坐位或俯卧位。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取穴。
简易取法
正坐位或俯卧位。在头部,枕骨粗隆上缘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
皮肤呻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用
清头明目,镇痉安神。
主治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穴位配伍
脑户配通天、脑空,主治头重痛;脑户配胆俞、意舍、阳纲,主治目黄,肋痛,食欲不振。
操作方法
刺灸法:刺0.2-0.3寸;可灸。
临床运用
近年来临床用于功能性失语的治疗。
穴位养生
揉按脑户穴可缓解头痛,大拇指的指尖互相叠加向下,用指腹或者指尖按揉穴位,有酸痛、胀麻的感觉。分别用双手轮流按揉穴位,先左后右,每回大约按揉3至5分钟。
以上就是脑户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按这些穴位治疗8种疾病 百会穴风池穴解头痛
现代人一有头痛、胃痛这样的小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这些常见病如果情况不严重,并不一定要急于吃药,通过传统的中医穴位按摩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还能达到按到病除的功效。
百会穴、风池穴解头痛。按摩方法:按压百会穴,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按压手腕的神门穴有镇定放松的效果。按揉太阳穴,则可以缓解偏头痛的困扰。如果头痛偏在前额,试着按摩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
按压眼部四周的穴位缓解眼睛疲劳。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这样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刺激整个眼部周围肌肉,舒缓不适。但是眼压高、青光眼、高血压者或眼睛有红肿热痛时,切忌按摩穴道。
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按摩方法:刺激迎香、印堂穴可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发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如果喉咙痛或咳嗽,可按按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是治疗咽喉症状的特效穴,能缓减咽喉疼痛。
风池、天宗缓解肩颈酸痛。按摩方法:针对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都能放松颈部。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
顺时针按肚脐周围治肠胃功能失调。按摩方法: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如果胃痛时,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
按三阴交去生理期不适。按摩方法:女性经痛时可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若经期间只有单纯腹痛,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淤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等穴道。
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方法:手指指腹轻轻揉按血海,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左右来回交替按摩。
功效:血海也是管理女性月经的重要穴位,适当按摩或艾灸可舒缓小腹部冷痛、坠胀等不适。
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足三里穴,以酸胀为度。宫寒痛经可用艾条悬灸。
功效:补益气血、暖宫调经止痛,特别适合气血不足的体弱女性。
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
神门穴帮助安神。按摩方法: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就是神门穴,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
按压穴道若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压1520秒,再休息5秒,反复做1015分钟;若为解除疼痛,则要持续按压到感觉痛点有舒缓迹象。力道不要按到疼痛难受。
太冲
位置: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凹陷点处。
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再换右手拇指的指腹揉捻左太冲1分钟。
功效: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对女性月经不调也很有效,此穴按摩可舒缓女性因肝郁气滞引起的痛经,从而达到柔肝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