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五大原则 > 导航 > 中医养生的五大方法

中医祛痰五大方剂

养生五大原则。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医祛痰五大方剂,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咳嗽有痰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的时候痰多而且不容易好,很是影响生活和学习,其实中医治疗痰多的妙方很多。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治疗痰多的方剂有哪些?怎么样治疗能快速见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祛痰经典方剂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

祛痰的穴位

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按摩方法

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 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痰的病证特点: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而见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病症。

中医认识痰饮病证,除根据临床病证特点外,还常结合舌苔滑腻,脉滑或弦等全面综合分析,以进行判断。

中医有见痰休治痰之说。生痰之源有寒、热、燥、湿、风、郁、虚之别,风又有外风、内风(肝风内动)之异,虚也有心、肺、脾、肾的不同。当坚持辨证以求其本,标本同治方为上策。治痰当调气。尽管痰证的表现千奇百怪,但痰的产生与气机不调有关系。常用的化痰药物贝母。《五十二病方》中亦记载有常用的化痰药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医辨证治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1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 0克,甘草5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中医教你咳嗽痰多的有效护理办法

咳嗽同时有高热症状时,睡觉时垫一个冰枕头可缓解,也可用冷手巾敷额头,洗个冷水澡也不错;只是单纯的咳嗽严重,就要注意休息和保暖,寒冷的冬天,要带好围巾,多喝热水,不要去空间不流通或太过干燥的地方;如果咳嗽咳到呼吸困难的程度,要马上准备氧气袋给氧,否则会发生意外。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中医治疗痰多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治疗痰多的没有什么副作用,还可以按摩治疗。以上介绍的相对应的各种情况的症状都有治疗方剂,有这类症状的可以试试。

相关阅读

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 五大方法效果好


输卵管堵塞已经成为了影响女性健康的妇科疾病。导致输卵管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只有了解输卵管堵塞的症状,才能发现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那么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的方法有哪些呢?

中医治疗输卵管堵塞

一、粘连不通好比结扎

输卵管粘连堵塞有轻有重,粘连共分三度,输卵管挟部粘连为一度:输卵管与宫角结合部粘连为二度,输卵管壶部与伞口粘连为三度。

不管是双则还是单则,那个部位粘连,多数人因流产后炎症过重,淋沥不断数日,或患有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没有及时治疗。

久而久之,炎症感染了输卵管内壁溃烂,后经治疗炎症消炎,输卵管也就粘在一起了,多数人来经前几天两乳胀疼,泌乳素鬲的患者,中医称“气血不调”就会出现乳汁,月经来后症状消失,长期输卵管粘连的患者,就跟接扎一样。

并无任何症状反应,治疗经后以凉血、疏肝调气为主,经前以活血化瘀、温化为主,外用一号热敷药。

二、炎症不通多为气血不调

输卵管因炎症不通,多因气血不调,血热造成输卵管肿胀不通堵塞,多数人患有子宫肿大,慢性盆腔炎、附件炎、月经提前、或经前经后淋沥不断,严重患者一个月来两次月经、经血发黑有血块为血热,经血发黄为湿热、经血发淡泄为虚热,久而久之炎症不消,在这种病状下,就是输卵管粘连过度前期。

各别患者气血上冲,经前就会出现倒经“流鼻血”。平时小肚两侧就像针扎一样刺疼,Q输卵管造影粗细不匀,子宫增大、通液通而不畅。

在这种病态情况下容易患上宫外孕、查血、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弓形抗体、治疗经后以凉血消炎为主,并清热止血、来经以活血,化瘀清宫为主,、外用二号热敷药。

三、扭曲不通多为气血脾肾虚

输卵管扭曲不通堵塞,多因体质差、气虚、血虚、脾虚、肾虚、四虚并合症引起输卵管蠕动功能低下。卵泡游走不到宫腔内,而且卵泡发育不成熟就会消失,少数人还会出观子宫移位,子宫下垂,阴吹,排卵期出血。

性欲低下,来经少,月经不正常,严重患者由于气虚不固血,再加炎症过大就会出现月经过多,时间长了就容易患上贫血症。

在这种病态情况下,即是怀孕三个月以前胎襄就会自动停止发育。这就造成了习惯性流产,重者多达五、六胎并不希罕,另有患者怀孕后,由于反应大,炎症重,营养跟不上,到六、七个月就出现痒水少,或浑浊,胎衣溥,特别是怀的是男胎儿,胎动品数、胎衣很容易破裂,这就造成了早产的后果。

注:“因遗传基因和精子畸形造成流产和早产除外”,治疗以养血、补气、健脾、补肾、凉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达到治愈目的。

建议:四虚并合症患者,不要急于怀孕保胎,应在怀孕前先把身体调养健康,然后再怀孕,怀孕后反应刚出现,就服中药把它治下去,只要能吃能喝,药补不胜饭补,营养充足,说句大话,就是去跳舞或拉车干活问题也不大,照样生下爱子。

四、受挤压堵塞多为身体过胖

输卵管受脂肪、肌瘤、襄肿挤压堵塞,多因身体过胖,脂肪过多,气血不调,湿热相阻,肺、脾、肾功能蒸化不完全,痰浊入血脉,内分泌失调,月经少,或闭经,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肌瘤、襄肿超过4X6cm者,应手术治疗。

中医养生之针灸五大疗效


养生导读:针灸是中医独有的一种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确实很好,除此之外,针灸还有很多疗效,现在主要运用于5类病症的治疗。而这些病症里,疗效特别好的有100多种,现详解针灸的五大疗效。

一、针灸对疼痛疾病的止痛。

关于针灸对痛症的止痛,有一件70年代轰动一时的事件:当年有位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随尼克松访华,阑尾炎发作,在北京协和医院做阑尾手术,术后第二天感觉腹部胀痛难忍,医院针灸科的刘医生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通过穴位扎针及配合艾灸熏烤,最终解决了患者腹部胀痛的问题,而且再也没有复发过。

其实我国早在60年代已经在针式镇痛基础上,使针麻有了较大发展。当时最早做针麻的是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运用于扁桃腺的针麻,这次应用成功以后,国家对针麻很重视,当时在全国都开展针麻。
1、颈椎病颈痛的止痛。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主攻的就是镇痛,又以颈椎病颈痛的止痛为主。疼痛包括很多方面,从头到脚,三叉神经痛,颈痛,心绞痛等,在临床方面,还运用到急救。

2、腰背疾病方面的止痛。如坐骨神经痛,膝盖膝关节的疼痛,止痛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

3、对关节疼痛,如类风湿、痛风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通过针灸和艾灸的办法,可以快速解决疼痛问题。

4、针灸对内脏疼痛的镇痛。



二、针灸对精神和心理疾病的睡眠障碍治疗比较有效。

据统计,现在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患者日渐攀升,针灸因为其特殊的疗效,可以极大的减少药物的用量,同时减少发病率。

针灸对轻度和中度精神的抑郁比较有效,如抑郁、焦虑、心理、精神疾病的治疗等,都有一定的效果。现在省中医院的针灸科也着重在研究针灸对精神、心理类疾病的治疗。比如精神分裂这类的病,比较难治,我们针灸科还是以针灸为主,同时也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三、针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比较有用。

符教授告诉我们,神经系统类的疾病,在中医里面叫脑病。脑病包括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又分为脑出血和梗塞,而且主要是梗塞类。出血方面原因也很多,但是针灸对出血主要是对机体功能的恢复,讲的是运动,感觉,语言的调节比较有用。

四、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花粉过敏、湿疹、荨麻疹、其他过敏源过敏的疾病。

我们熟知的天灸,主要是减少感冒发作的程度和次数、预防感冒。



五、针灸对结缔组织病的治疗。

针灸治疗结缔组织病,最典型的为风湿、类风湿、痛风、红斑狼疮、银屑病、银屑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等等。

在针灸治疗这一类疾病时,有两种说法:有人说针灸就可以了,一点药都不需要服用;有一些则说针灸是不行的,全部都用药。符教授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对的,有偏见在里面。实际上这种疾病在急性期,在活动期的时候,通过针灸和药物的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


针灸不同穴位治疗不同背部疾病。

1、针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选 穴:肾俞、大肠俞、委中。

操 作:进针后施提插捻转补泻法。

​治疗神经性嗳气的五大方法


很多人都还不明白嗳气是一种什么疾病,其实嗳气在生活中的意思就是指打嗝,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消化系统疾病,按照嗳气发病原因的不同,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神经性嗳气与物理性嗳气,其中病情影响比较大的就是神经性嗳气。那么当人患上这种类型的嗳气时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五种治疗神经性嗳气的方法。

一、喝水弯腰法

喝几口温开水,慢慢咽下,并做弯腰90度的动作10—15次。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达到止嗝目的。

二、深呼吸法

如在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三、舌下放糖法

吃一匙糖,干吞(不配水),可以在数分钟后止住打嗝。糖在口腔里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神经冲动,以阻挠横膈膜的肌肉作间歇性地收缩。

四、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秒—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因为用筷子刺激上颚会诱发咽反射,能使患者突然屏气,使气道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从而干扰打嗝的神经反射活动。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五、惊吓法

趁患者不注意猛拍一下患者的后背,有时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大脑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对儿童、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综上所述,治疗神经性嗳气的方法有很多,专家表示,民间有很多偏方同样也能起到有效缓解嗳气症状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偏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希望患者最好不要直接尝试,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偏方治疗。

中医治疗咽喉炎的五大方法,你知道哪几种?


咽喉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环境的空气质量下降,越来越多人进入到咽喉炎的行列了,那么在生活中有哪些治疗咽喉炎的方法呢?

1、肺肾阴虚型:

证喉:喉咽干燥,微痛刺痒,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易干呕,咽中如有物增塞,带有吭,嗓之声,夜间尤甚。或失眠盗汗,腰膝酸软,舌质干红,苔薄脉细数。

药方:百合30克、生地20克、熟地15克、沙参15克、玄参20克、川贝6克、当归12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肝经郁热型:

症候:咽部账闷不适,异物感明显,情志不畅时重,咽部红或暗红,咽部或见细小潮红颗粒突起,伴性情急燥易怒,胸胁胀闷不舒,暖气频频,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苔黄,脉细数。

药方:丹皮12克、桅子10克、柴胡15克、白芍30克、桔梗10克、佛手15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苏梗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3、气血瘀阻型:

症候:咽部干痛刺痒,有灼热感,昼轻夜重,缠绵难愈,脉象细涩。

药方:当归25克、生地15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桔梗10克、大贝10克、郁金20克、枳壳15克、山豆根6克、干草10克,水煎服。

4、痰湿互结型:

症候:咽部有明显异物感,如痰堵塞,咽腔淡红或白,咽底颗粒增生成串珠状。半透明,上附白痰,咯痰量多,胸闷、口粘、舌淡、脉弦滑。

药方:半夏12克、厚朴12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紫苏10克、瓜萎皮12克、生姜7片、干草10克,水煎服。

5.肾阳虚损型:

症候:咽部不透,紧闷如堵,遇寒尤甚,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面色苍白,肢冷神疲,腰脊冷痛、夜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迟。

药方:制附子9克、肉桂6克、熟地20克、山药15克、半夏6克、茯苓20克、细辛3克、桂枝6克、肉苁容10克、干草10克,水煎服。

慢性咽炎的危害和影响存在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每一角落,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中医辨治亚健康五大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组介于健康与疾病边缘的临床症状。

亚健康具体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焦虑,头晕头痛,心律不齐,心慌,胸闷等。

根据每个人个体体质的不同进行辨证治疗,有助于阻断亚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中医学根据症状将亚健康状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并建议出现较重的临床症状的患者应在专家指导下使用中成药或汤剂加减进行调理。

肝郁气滞型症状为心情郁闷,或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善太息。兼见心悸不寐,上腹饱胀不适,口苦,舌淡红或暗红,脉弦或细涩。治则:疏肝理气解郁。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心脾两虚型症状为心悸,失眠,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兼见面色不华,自汗出,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则:补养心脾。方药:归脾丸加减。

脾肾阳虚型症状为神疲思睡,形寒肢冷,身倦乏力,伴见少气懒言,耳目不聪,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治则:温脾健肾。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肝肾阴虚型症状为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伴见潮热多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梦遗滑精,或带下淋漓,舌红苔少,脉细。治则:滋补肝肾。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痰湿内生型症状为胸脘痞闷,恶心纳差,身重困倦,头晕如蒙,兼见咳嗽吐痰,大便溏薄,苔白厚腻,脉濡或滑。治则:健脾祛湿。方药:香砂六君子丸加减。

中医推荐 女人的五大“养血法”


严重贫血者,还极易过早发生皱纹、白发、脱牙、步履蹒跚等早衰症状。血足,皮肤才能红润,面色才有光泽,女性若要追求面容靓丽,身材窈窕,必须重视养血,养血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神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不仅可以增进机体的免疫力,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同时还能促进身体骨骼里的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起来,使得皮肤红润,面有光泽。所以,应该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2. 睡养:保证有充足睡眠及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并做到起居有时、娱乐有度、劳逸结合。要学会科学生活,养成现代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偏食,不吃零食,戒烟限酒,不在月经期或产褥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同房等。3. 动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生育过的女性,更要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散步、打球、游泳、跳舞等,可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4. 食养:女性日常应适当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优质蛋白质、必需的微量元素 ( 铁、铜等 ) 、叶酸和维生素 B12 等营养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血、鱼、虾、蛋类、豆制品、黑木耳、黑芝麻、红枣、花生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5. 药养:贫血者应进补养血药膳。可用党参 15 克、红枣 15 枚,煎汤代茶饮 ; 也可用麦芽糖 60 克,红枣 20 枚,加水适量煮熟食用 ; 还可食用首乌 20 克,枸杞 20 克,粳米 60 克,红枣 15 枚,红糖适量煮成的仙人粥,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 贫血严重者可加服硫酸亚铁片等。此外,还应该根治出血病症。女性患有月经过多、月经失调以及肠寄生虫病、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溃疡、痔疮或反复鼻出血等疾病时,均要及早就医,尽快根治。防止过多流产,可少消耗许多血液,也是妇女保证健美身体的一项重要条件。

中医讲述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


【导读】中医讲述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冬季来袭,正好是艾灸最佳时候,它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在选择质量好的艾条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艾灸禁忌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那么就让中医讲述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吧。

艾灸的禁忌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中医讲述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中医讲述五大艾灸禁忌抢先知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不知道上面介绍的这些艾灸禁忌和注意事项是否都掌握了吗?希望大家能通过艾灸治疗轻松度过这个寒冬。

中医针灸减肥的五大常用法


针灸减肥在古籍医着上虽然并没有记载,但近来在临床上以针灸抑制食欲达到减重的效果,基本上已获得肯定,传统中医的针灸减重方式,其实是不错的减重法。针灸减肥有效吗?试试中医针灸减肥的五大最用法。

至于一般常用的针灸减肥方式,下列5种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一、耳针

耳穴:口、食道、十二指肠、饥点、内分泌、脑、胃。

操作:每次选1~2穴,以双侧耳交替方式扎针,每周耳针贴敷2~3次,10次为2个疗程,而每次疗程间隔5~7天。

二、体针〈之一〉

取穴:主穴为关元、三阴交。

配穴:依据辩证分型而取。

属脾虚湿带:内关、水分、天枢、丰隆、列缺、脾俞。

属湿热内盛:曲池、支沟、大横、四满、内庭、腹结。

属衡任失调:支沟、中注、带脉、血海、肾俞、太溪。

操作:每次主穴必取,然后依据症型酌加配穴3~4个。每次均留针半小时,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疗程间隔5天。

三、体针〈之二〉

取穴:主穴为天枢、中睆、大横。

中医祛痰五大方剂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