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术 > 导航 > 养生鲜茵汤

养生鲜茵汤

2019-10-20

茵术汤

养生术。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茵术汤”,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它的病因有很多种,但是多数的时候我们是搞不清楚的。一般这种症状我们都回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但是其实中医食疗方在治疗这类疾病方面很不错。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食疗治疗冠心病的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茵术汤。

功能主治

功能蠲浊畅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

茵陈30克、苍术15克、莪术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阳虚加附子15克;阴虚加玄参15克。

临床疗效

治疗心绞痛51例,显效13例,改善27例,基本无效11例。有效病例的疗效多出现在治疗后1个月,少数在半月或2个月。

处方来源

洪允洋等。

方名

宁心汤。wwW.ys630.cOm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处方组成

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9克、白芍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红花5克、广木香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气阴两虚型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第1煎,次日凌晨4时服第2煎。

辨证加减

阳虚型加桂枝4.5克,见有浮肿可加熟附片4.5克;阴虚型加玄参9克、麦冬9克;痰湿型去生地、当归、川芎,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泽泻9克。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85例,对心绞痛者显效为50 .6%,改善为45.7%,基本无效3.7%,总有效率为96.3%;对心电图改变者显效为37.8%,改善为24.2%。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越长其疗效越显著,在心电图方面尤为突出。

处方来源

孟百三。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冠心病的药膳食疗方有了一定的了解,药补不如食补,药膳食疗虽然需要坚持才能见效,但是它对人体的伤害是非常的小的。以上介绍的药膳食疗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相关阅读

茵枙黄颗粒


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快,各种工作或生活上的应酬应接不暇,在交杯换盏过后难免会患上各种肝胆胰腺类的疾病,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肝胆胰腺类的疾病往往都饮食不合理吃出来的疾病,对于这一类的疾病,治疗的药物也是很多,而茵枙黄颗粒也是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种药品吧。

【主要成份】茵陈(绵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金银花提取物。

【性 状】本品为黄色至棕黄色颗粒;味甜,微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有退黄疸和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用于湿热毒邪内蕴所致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规格型号】3g*10袋

【用法用量】

新生儿每次1g(1/3袋),3次/天;1月-3岁儿童每次1-2g(1/3-2/3袋),3次/天;3-5岁儿童每次2g(2/3袋)。

成份

【注意事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贮 藏】密封。

【包 装】铝塑复合袋装,3g*10袋/盒。

【药理毒理】

药效学试验显示,本品可抑制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和四氯化碳致小鼠的急性肝损伤;降低异硫氰酸致小鼠血清胆红素的升高。

治疗新生儿黄疸推荐服用茵栀黄颗粒

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患儿,在退黄时无论阳黄、急黄,还是阴黄,均可灵活应用茵陈、大黄、栀子等退黄药物,组方经验源自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基于新生儿服药特点,现多采用口服液或者颗粒剂给药。类似组方的中成药有很多品种,如茵栀黄口服制剂。

很多家长反映,宝宝在服用了含有大黄的中成药制剂后出现腹泻、纳乳差的症状,因此,对于体质较弱的早产儿、低体重的初生儿可选用不含大黄的茵栀黄颗粒。茵栀黄颗粒在茵陈蒿汤原方的基础上保留两味主药茵陈和栀子,将组方中泻下作用较强的大黄改为黄芩和金银花,缓其泻下能力,增强其清热利湿的功效。方中茵陈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疸;栀子、黄芩为臣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除烦;佐以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事项】

1、茵栀黄颗粒过敏的患者禁用。

2、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症)患儿慎用。

3、外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禁用。

加味苓桂术甘汤


药物组成 茯苓30g 泽泻20g 白术20g 炙甘草l0g 桂枝l0g 姜半夏l0g 天麻5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6日为1疗程。

适应病证 耳源性眩晕,症见眩晕伴耳聋耳鸣者。

病案举隅 王某,女,46岁,患眩晕已8年,每年发作4~6次,每次发作时间5~7天。曾经神经内科和五官科检查,诊为耳源性眩晕。此次因家中琐事致心情不畅而发作,于3天前突发眩晕,两目昏暗,头转耳鸣,不能站立,呕吐频作,经用山莨菪碱及地西泮等治疗,无明显改善,转中医治疗。询得患者平素体弱,胃脘部常有冷感,刻诊:舌质淡,苔薄微腻,脉弦细滑。即给上方服3剂。二诊时,患者已能坐起,无明显眩晕感,无呕吐,能食稀粥,唯稍感头昏乏力。原方续服3剂。三诊时,诸症消失,饮食正常。改用六君子汤服7剂。随访3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梁开荣.山西中医,1997;13(4):19

评 按 耳源性眩晕,现代医学认为系内耳膜迷路积水所玫。而中医历代医家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认识。本方乃针对脾虚运化无权、痰饮内生所致的眩晕而设。以仲景之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及小半夏汤加减以健脾化饮,加天麻以熄风。正如叶天土所言“除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临床用于耳源性眩晕辨证属脾虚饮停者当可获得稳定的疗效。

茵芋的药用价值_茵芋的副作用


茵芋的药用价值

性味:辛苦,温,有毒。《本经》:“味苦,温。”《吴普本草》:“微温,有毒。”《药性论》:“苦辛,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湿痹痛,四肢挛急,两足软弱。《本经》:“主五藏邪气,心腹寒热羸瘦如疟状,发作有时,诸关节风湿痹痛。”《别录》:“疗久风湿走四肢,脚弱。”《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软脚毒风,拘急挛痛。”《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筋骨怯弱羸颤,入药炙用。”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或入丸剂(生药一日量3~6分)。

化学成分:茎皮和根含呋喃喹啉生物碱7-异戊烯氧基-γ-崖椒碱,茵芋碱,单叶芸香品碱,吴茱萸定碱,吴茱萸素,茵芋宁碱A,B;香豆精化合物7-异戊烯氧基-8-异戊烯基香豆精,橙皮油内酯,欧芹酚甲醚,异橙皮内酯,野栓翅芹素,二氢山芹醇,伞形花内酯,橙皮内酯水合物和茵芋甙。叶含茵芋甙和茵芋碱。

茵芋的副作用

该品有毒,内服宜慎。阴虚而无风湿实邪者禁用。

茵芋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别名】莞草(《别录》)、卑共(《别录》)。

【各家论述】

《别录》曰∶茵芋生太山川谷。三月三日采叶,阴干。

弘景曰∶好者出彭城,今近道亦有。茎叶状似莽草而细软,连细茎采之。方用甚稀,惟合疗风酒。

大明曰∶出自海盐。形似石南,树生,叶浓,五、六、七月采。

颂曰∶今雍州、绛州、华州、杭州亦有之。春生苗,高三、四尺,茎赤。叶似石榴而短 浓,又似石南叶。四月开细白花,五月结实。三月、四月、七月采茎叶,日干。

时珍曰∶《千金》、《外台》诸古方,治风痫有茵芋丸;治风痹有茵芋酒;治妇 人产后中风有茵芋膏,风湿诸方多用之。茵芋、石南、莽草皆古人治风妙品,而近世罕知,亦医家疏缺也。

【配方】

1、治贼风,手足枯痹,四肢拘挛:茵芋、附子、天雄、乌头、秦艽、女萎、防风、防己、踯躅、石楠、细辛、桂心各一两。上十二味,切,以绢袋盛,清酒一斟渍之,冬七日,夏三日,春、秋五日。药成初服一合,日三,渐增之,以微痹为度。

2、治风气积滞成脚气,常觉微肿,发则或痛:茵芋叶(锉,炒)、薏苡仁各半两,郁李仁(去皮、尖,微炒)一两,牵牛子三两(生取末一两半)。上研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姜枣汤下,未利加至三十丸,日三,快利为度,白粥补。

桂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术汤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桂术汤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桂术汤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肉桂、人参、茯苓、甘草、陈皮、五味、白术(土炒)、香附(酒炒)、苍术(泔水浸)、罂粟壳、杜仲、补骨脂(盐水炒)。

【功能主治】温补固涩。主妇人产后脾胃气虚,或大肠虚寒遗粪,或白色兼沫水下者。

【各家论述】大肠虚则寒,粪白色,且水与沫兼下,其为虚寒无疑,法当温补加固涩之药。四君子加陈皮、香附则运气,加粟壳、五味则固脱;苍术、肉桂辛热以祛寒;杜仲、补骨脂辛温以补两尺。寒者温之,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土旺而遗粪之症愈矣。桂术汤补气而不补血,以气旺而血自充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白术5钱,肉桂1钱。

【功能主治】冬月伤寒,1-2日即自汗出,咽痛,吐利交作,肾经有寒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一

【处方】辣桂3两,白术2两,麻黄(去节)2两,细辛(去苗)2两,甘草(炒)2两,枳壳(制)1两半,干姜(炮)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饮气分证。气为饮隔,痞满腹鸣,骨痛冷痹。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桂(去粗皮)1两,白术3分,人参3分,附子(炮裂,去脐皮)3分,防风(去叉)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柔痉,手足厥冷,筋急,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桂心1两,白术1两,枳实(麸炒,去瓤)半两,京豉半两,干葛半两,杏仁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酒疸因下后,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韭齑状,大便正黑,皮肤不仁,其脉微而数。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丹溪心法》引作“白术汤”。

【摘录】《三因》卷十

在我们阅读完上文后可以发现桂术汤不仅仅可以增强抵抗力还是治病的良方,我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了解桂术汤的特性就能很好的利用,很容易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姜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姜术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姜术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白姜(生)白术 茯苓 半夏曲各15克 辣桂 甘草(炙)各0.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停,心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9克,姜、枣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处方】川姜(炮)1两,白术(炒)1两,茯苓1两,附子(炮,去皮脐)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和中外,退除寒湿。主阳虚里寒,外挟风冷,头痛恶风,战栗多汗;风湿相搏,身体疼痛,腰背强直,转侧不能;又疗食寒饮冷,内伤脾胃,呕逆吐痰,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二

【处方】干姜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脐皮)半两,甘草(炙)半两,防风(去叉)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时行及伤寒后虚惫,发即闭眼合面者,柔痓之候也,手足厥冷,筋脉急强,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白姜(生)半两,白术半两,茯苓半两,半夏曲半两,辣桂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虚证,停饮怔忪。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一

经过上面详细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姜术汤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时要多注意自身的锻炼,增强抵抗力,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药物也只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茵术汤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