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

舌尖上的素食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做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肱骨髁上骨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yS630.Com相关推荐

肱骨内髁骨折


【概述】

肱骨内髁骨折,好发生于儿童,较少见。波及范围包括内上髁与滑车的大部分,其损伤机理、类型与治疗方法与肱骨外髁骨折极相似。故二者形成相互对称的影像损伤。

【治疗措施】

Ⅰ骨折:用长臂后石膏托固定4周即可。伤后1周应拍X线片复查。如有移位或骨块旋转者,应采取其他措施。除去固定后再练习关节活动。

Ⅱ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按Ⅰ骨折的治疗方法处理。移位大于3~4毫米时,应行闭合复位术。将骨块向外侧推挤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肘后部石膏托应适当加宽,在肘内侧仔细塑形。在侧方移位更大时,应做切开复位内固定。

Ⅲ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取肘内侧切口,将尺神经游离后保护之。骨折面多朝向前方。清除关节内积血后,将骨折块翻转复位后由内上髁部斜向外上交叉穿入2枚细钢针,将骨折块固定。或在内上髁下横穿1枚松质骨螺丝钉固定。钢针固定者,术后用石膏托制动4周。而且螺丝钉固定者,可不用外固定。1周后即可练习关节活动,功能恢复十分迅速。

【发病机理】

间接外力占多数。摔倒后手掌撑地,外力沿前臂传导到肘部,尺骨鹰嘴关节面与滑车相撞击可导致骨折。也有屈肘位着地并伴有使肱骨下端内翻的应力使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而骨折。此外肱骨内髁骨折可能就是撕脱骨折,而内上髁骨折相似。至于尺骨鹰嘴与滑车相撞的具体方式,还可能是由于尺骨的旋转,尺骨鹰嘴半月切迹在水平方向上将肱骨内侧撞下。损伤类型与肱骨外髁相似。将骨折分为三度。

Ⅰ骨折:骨折无移位,骨折线由内上髁上方斜向外下达滑车关节。

Ⅱ骨折:骨折线与Ⅰ相似。骨折块有侧方或伴有轻度向上移位,但无旋转。

Ⅲ骨折:骨块有明显的旋转移位。最常见的是在冠状面上的旋转。有时可达180度,致使骨折面完全对向内侧。也可在矢状面上旋转,导致骨折面向后,而滑车关节向前。有时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内移位而导致肘关节半脱位。

肱骨外髁骨折


【概述】

在儿童肘部骨折中较常见。实际是外髁骨骺分离。其发生率仅次于肱骨髁上骨折。并且是关节内骨折。根据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统计,1970~1980年儿童肘部损伤共9427例,其中肱骨外髁骨折629例占总数的6.7%。男女之比为3.3∶1,左侧多于右侧。最小发病年龄为1岁,最大发病年龄统计到14岁。好发年龄为4~8岁,占总数的54%。骨折块很大的部分由软骨组成。患者年龄越小,则软骨越多,在X线片显示仅为肱骨外髁的骨骺化骨中心与干骺端骨折片,而软骨则不显影,实际骨折块相当大,几乎等于肱骨下端骨骺的一半。故在临床上对骨折块的大小要给予充分的估计。对这种骨折处理不当,常发生各种畸形与并发症,造成肘关节功能障碍。

【治疗措施】

此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又是骨骺骨折,骨折线通过骺板。复位满意与否,直接影响到关节的完整性与骺板处骨桥形成的大小和发生畸形的程度。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方法,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以免发生严重的后遗症。各型骨折的治疗方法如下。

1.骨折无移位型 屈肘90,前臂旋后位石膏固定4周。

2.侧方移位型 应进行闭合复位。肘伸直内翻位,使外侧间隙加大,前臂旋后、腕部伸直位,使伸肌群放松,用拇指将骨折块推移,如骨折块向外后方移位时,拇指将骨块向前内侧推移使之复位。X线检查证实已复位者,可用长臂后石膏托或夹板固定4~6周,固定时间依据复位后稳定情况,取伸肘或屈肘位及前臂旋后位。

此型骨折为不稳定骨折。如整复失败或复位后再移位不能复位时,应切开复位用2枚克氏针内固定。

3.旋转移位型、骨折脱位型 采用闭合复位。要结合X线片摸清骨折块的方位,使肘关节处于内翻、前臂旋后位。用手指先矫正旋转移位的骨折块,然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伴有侧方或后方肘关节脱位者,应同时复位。或先将骨折块推向肘后,再矫正旋转后推入关节内,使之复位,固定方法及时间,同侧方移位型。

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均应切开复位,矫正骨折块的旋转移位。尺可能保留骨折块上附着的软组织,以免发生缺血坏死。用2枚克氏针固定,术后用石膏托固定4~6周,拔除钢针,除去外固定,开始活动肘关节。

4.陈旧骨折 一般都不主张手术。北京积水潭医院在3个月以内,骨折有明显移位不愈合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只要术中复位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积极主动功能锻炼,绝大多数患者,仍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即使术前肘关节已僵硬,手术后也能得到部分功能改善。

5.并发症

⑴肘外翻畸形 伤后肱骨远端桡侧骨骺软骨板损伤,可导致早期闭合。致使肱骨远端发育不均衡造成肘外翻,肱骨远端呈鱼尾状畸形。外翻明显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⑵尺神经炎或麻痹 由于肘外翻畸形的牵拉,或尺骨鹰嘴对尺神经的撞击,均可导致尺神经炎,发现后应及早将尺神经前移,以免发生麻痹。

【发病机理】

伤因基本上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多由间接复合外力造成当儿童撞倒时手掌着地,前臂多处于旋前,肘关节稍屈曲位,大部分外力沿桡骨传至桡骨头,再撞击肱骨外髁骨折而发生骨折。同时多合并肘外翻应力,伸肌牵拉等因素而形成骨折,骨折线由外髁上部斜向下内达滑车桡侧部,骨块常包括桡侧干骺端骨片,肱骨小头骨骺和滑车桡侧部分,可因外力方向、前臂旋转及内收牵拉,而产生不同的类型。

一般分为3型。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病理变化分为4型。

Ⅰ型:无移位骨折型。骨膜未撕裂,X线片可见到干骺端有骨折线。

Ⅱ型:侧方移位型。骨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完全撕裂,复位后骨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移位。

Ⅲ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筋膜骨膜完全断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纵轴向外旋转移位可达90~18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的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

Ⅳ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

此型骨折并不少见。Hardacre报告46例移位型骨折,合并肘关节脱位者9例,约占20%。因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治疗较其他三型困难,预后亦较其他三型差。故北京积水潭医院将此类骨折称为骨折脱位型,以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外侧肿胀,并逐渐扩散,可以整个关节。骨折脱位型肿胀最严重。肘外侧出现瘀斑,逐渐扩散可达腕部。伤后2~3天皮肤出现水泡。肘外侧明显压痛,甚至可发生肱骨下端周围压痛。移位型骨折,可能触到骨擦音及活动骨块。可发生肘外翻畸形,肘部增宽,肘后三点关系改变,肘关节活动丧失。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旋转功能一般不受限。

X线照片显示肱骨小头的骨折线多超过化骨核的1/2,或不通过小头化骨核,而通过肱骨小头与滑车间沟的软骨在干骺端处有一骨折线。骨折块可向外侧移位。骨折脱位型X线片,正位片显示骨折块连同尺桡骨可向桡侧或尺侧移位,侧位片显示可向后侧移位,偶可见向前移位者。肱骨外髁骨折在X线片上表现为多种多样,在同一骨折类型中表现也常不一。

杨氏钩针治肱骨外上髁炎


钩针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人体腧穴或特定的部位上通过钩针的操作,并运用特殊手法,用于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诊断标准

一、肘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进展。作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动作时疼痛加重,常因疼痛而致前臂无力,休息时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二、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前臀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

适应证

肘关节外侧区域胀痛或掣痛,但以肱骨外上髁为中心。触之有锐痛或钝痛剧烈,拒按,前臂内外旋转均困难,持物乏力(疼痛),影响患臂功能。脉象多弦或弦紧,舌苔薄白或舌边有瘀点或紫暗色。

禁忌证

同时患有局部骨结核、骨肿瘤局部手术未愈者。

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钩针,自制。

二、操作步骤

1.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

2.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确定痛点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食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而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拔等手法操作。

钩拉的操作方法:钩针的针尖由上而下、由内至外作钩掩动作,但针不提出体外。

弹拨的操作方法:施术者运用腕力的抖动,着力于针尖部,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进行弹抖拨动,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

震颤的操作方法:将钩针送入一定的深度后,持针之手利用腕力,在手指的配合下,进行上下小幅度的提插,使针体呈连续颤动,从而使其周围肌肉也随之抖动,同时针感得到放散,逐渐扩大波及范围,然后再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

按摩的操作方法:钩针进入肌层后,利用针头与针体连接处的圆滑突出部位(专为深部按摩而设),在病灶处作局部或向四周作顺时针方向按摩,可呈圆圈状,亦可偏向一侧呈直线状,视病情的需要做轻重不同的按摩动作。若患处出现有组织粘连,结缔组织增生等现象时,可重用弹拨、推刮手法。

推刮的操作方法:操作时利用针头的侧面,即针头朝向左侧,使针头处于横位,将针头一侧之棱角面与骨膜或病灶面紧贴,持针的右手着力于头部,并向前推或向下刮。根据病况可反复进行,并视治疗上的需要,可侧重在推法或刮法上。一般可推刮5~9次,操作手法较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次操作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1个疗程。以2个疗程为限,为疗效观察阶段。

四、关键技术环节

要做到钩针刺法得心应手,在锻炼了指力和掌握了手法的基础上,还需掌握钩针的操作要领:定位准确、进针轻捷、双手协作、操作熟练。

五、注意事项

1.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2.熟练操作,避免疼痛。

3.注意慎刺、禁刺的部位。如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的局部就暂不适用钩针冶疗;尚未愈合的手术部位,瘢痕、恶性肿瘤部位,严重静脉曲张、血友病患者,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小儿囟门未闭合者,均禁用钩针治疗。对重要脏器、较大血管部位、妊娠期妇女当慎刺。

不良反应

在针灸临床上有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晕针、皮下血肿、局部感染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予以处理。

治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


这个肱骨外上髁炎俗称叫做网球肘。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又有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吧!

中医诊断

伤筋,辨证为瘀血阻滞型。

投以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白芍、熟地、桃仁、元胡、羌活、白芷各12克,川芎8克,甘草、红花各5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并外敷止痛膏,口服5剂而愈。

体会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或称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属中医伤筋、筋痹的范畴。目前发病机制与原因尚不清楚。

好发于30~45岁之间,女性多于男性,右肱骨外上髁炎较左肱骨外上髁炎多见。发病缓慢,疼痛性质不十分剧烈,但迁延往返,日久难愈。患肢直立提物无碍,屈肘持物时无力,严重者持筷困难,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按本病例由于外伤后撞及肘部,未及时治疗,迁延日久,瘀血阻滞经脉,不通则痛、痛则不通,加之长时间的肘关节屈伸,旋前运动,更致使筋膜损伤。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跌打损伤之症,专从血论或有瘀血停积,或为亡血过多。皮下破而内损者,多有瘀血,每致失血过多。因此,辨证为瘀血内停,阻滞经脉。

故而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元胡、羌活、白芷。方中用四物汤有活血养血作用,加桃仁、红花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元胡活血而止痛,羌活引药上行。全方共用,则瘀血消散,气血得以流通而愈。

预防

1.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论在后摆还是前挥时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性的角度。

2.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保护起来。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3.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4.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止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之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结语:以上介绍的几种能够有效帮助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偏方以及其预防方法,效果都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也想通过偏方来帮助自己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话!以上推荐的几种偏方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赶紧按照以上的偏方试一试吧!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肱骨外上髁炎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肩部疾病,而引起肱骨外上髁炎的原因也有很多种,一般情况下这是由于长期打球,或者是长期劳动就会容易导致的一种疾病,而患有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表现为关节疼痛,还会容易影响到骨膜的健康,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

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体征是什么?

肱骨外上髁炎,又名肘外侧疼痛综合症,俗称网球肘。以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如绞毛巾、扫地等)时可加重,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肱骨外上髁炎属中医学中伤筋、肘痛等范畴。

局部无红肿,关节功能不受限。肱骨外上髁有局限性压痛。仔细检查可发现敏感的压痛点。

伸肌腱牵拉试验:肘伸直,握拳、屈腕。然后将前臂旋前,能诱发肘外侧剧痛者为阳性。肱骨外伤髁炎由于有肌筋膜炎,做该试验时疼痛明显。 X射线检查:X射线摄片一般无异常表现。病程长者可见骨膜反应,在肱骨外上髁附近有钙化沉积。

受伤机制:

瞬间高强度的用力特别是该肌肉执行离心收缩时容易导致该肌肉的拉伤,例如:打网球时打反手拍的动作。长期低强度、重复性使用产生肌肉疲劳,例如:重复性的握拳动作 ( 像是搬物品、提东西、用力握笔写字、洗衣及拧干衣物 ) 或伸指动作 ( 像是打字、使用滑鼠 ) 。当肌肉过度使用则会导致肱桡关节产生些微的错位。

病症:

疼痛点:肱骨外上髁处、伸腕肌(伸腕长肌与伸腕短肌)肌腹、伸指肌。

桡侧伸腕长肌与短肌

伸指肌

疼痛机制:握拳时手肘外侧 ( 前臂上端 ) 会有疼痛、无力感 ( 握拳困难) 。

股骨髁骨折


【概述】

股骨髁骨折占全身骨折的0.4%,但其疗效却不满意。股骨髁周围有关节囊、韧带、肌肉及肌腱附着。骨折块受这些组织的牵拉,不易复位也不易维持复位。股骨髁骨折,可并发腘动脉、神经及其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在伴有相邻支持结构如侧副韧带、交叉韧带损伤时,可造成膝关节不稳定,也因股四头肌、髌上囊损伤而造成伸膝装置粘连,损害膝关节功能。骨折可造成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髌骨与股骨关节面之间,相应关节的破坏,改变了正常膝正常的解剖轴与机械轴,破坏了膝关节正常负荷与传导。股骨髁骨折易发生骨块分离而不产生塌陷,易于产生T或Y型骨折。

【治疗措施】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股骨髁骨折,抽出关节内积血,加压包扎。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4~6周后开始活动膝关节。

随着内固定器材不断改进,使比较复杂的股骨髁骨折,也能得到较为可靠的内固定,因此当前在治疗方面的总趋势,倾向于手术。

手术指征除与一般关节内、关节旁骨折所共有外,在此部位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合并韧带或半月板损伤,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骨折块游离,血液供应不良。

内固定方法如下:

(一)角钢板 钢板呈95角,可保证骨折部位稳定。

(二)钢板螺丝钉 包括专门用于股骨髁骨折的钢板螺丝钉与人工弯曲后使其与股骨髁部相适应的普通钢板。特点是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简单。但在钢板与螺丝钉的连接部位易出现松动,甚至断裂,故难于保证骨折的部位的稳定,常需与石膏外固定并用。为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已设计出新型的钢板螺丝钉。此外还有AO的T型钢板,此种钢板远端宽,并有多个螺孔,使螺丝钉能从前方或后方导入骨孔,固定股骨髁。

(三)螺丝钉、螺栓、加压螺丝钉。

(四)内固定针Steinmann针可在骨块粉碎不严重的病例应用。Eiffel Tower针可用于股骨髁骨折合并髁上骨折的病例。

【发病机理】

股骨髁骨折易发生骨块分离而不产生塌陷,这是由于三角形髌骨如同楔子指向股骨髁解剖上的弱点髁间窝,易将两髁劈开。此外股骨干有一向前弯的弧度,前面骨皮质坚固,后面的骨皮质又为股骨粗线所增强。因此骨折易发生在股骨髁附近,皮质骨移行成为松质骨薄弱部。

当胫股关节周围肌肉收缩时,股骨髁承受来自股骨髁与髌骨两面的应力。在膝关节由伸到屈时,髌股关节及胫股关节面之间的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此两种应力的合力方向指向股骨髁的后上方髌骨与股骨之间,无论是伸直位还是屈曲位,总有一部分关节面相接触。屈膝时,髌骨还伴有由前向后的运动,与损伤时膝关节经常处于屈曲状态相一致,这样在外力作用下,有利于髌骨楔形作用的发挥。因此,股骨髁易于产生T或Y型骨折。

损伤机理和类型:(一)直接外力 多见于高速撞击,外力经髌骨将应力变为造成单髁或双髁骨折的楔形力。当外力水平方向作用于髁上区时,常造成髁上骨折。

(二)间接外力 由高处坠落,在膝关节伸直位或屈曲位,不同方向的应力,可造成股股下端不同部位的骨折。

膝关节常有生理性外翻,外髁的应力比内侧集中,且外髁的结构较内侧薄弱,因此损伤常在外髁。外翻应力,可造成股骨外髁斜行骨折,有时产生内上髁撕脱骨折、内侧副韧带撕裂或胫骨平台外侧骨折。内翻应力可造成股骨内髁斜行骨折。如果发生胫骨平台骨折,则由于胫骨平台内髁的抗力较强,骨折线先出现在胫骨棘外侧,经过骨干与干骺端的薄弱区再转至内侧。根据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单髁骨折外髁、骨髁前、后、斜、中间型。②髁间骨折V型、T型、Y型。③髁上骨折 螺旋形、斜形、横形。④骨骺分离。⑤软骨及骨软骨折。

【临床表现】

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积血、肿胀、局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可出现各种畸形。有异常活动。常合并并月板或韧带损伤。应注意合并血管神经损伤。X线照片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分型。

胫骨髁骨折


【概述】

胫骨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中的0.38%。是较为常见的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胫骨髁骨折又较内髁骨折多见。胫骨髁骨折为关节内骨折,骨折波及胫骨近端关节面。严重者还可合并有半月板及关节韧带损伤。因此胫骨髁骨折,容易引起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处理这种骨折时,应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的类型以及合并损伤的情况等,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诊断】

疑有胫骨上端骨折者,必需拍摄正、侧位X线像,以了解骨折的程度与特点。显示受累的胫骨髁后方的轮廓拍摄斜位像很重要。

【治疗措施】

1.为了最大限度的恢复膝部功能,避免关节不稳定、畸形、僵硬与疼痛,应根据胫骨上端原始的骨折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应注意两原则:

⑴早期活动 可以避免关节内粘连引起的活动障碍与疼痛,更好地塑造被破坏的关节面,应尽早开始关节活动,损伤越严重,越需要早期活动关节。

⑵准确地复位与维持骨折复位的位置 可以防止关节不稳定和畸形。但并不强求解剖复位。为了既能维持复位的位置,又能早期活动,牵引是较好的方法。

2.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⑴石膏托固定 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劈裂骨折,或压缩骨折不超过1cm者。外翻伤Ⅰ、Ⅱ度,移位不大的内翻伤与垂直伤,石膏托固定3~4周,并早期开始股四头肌锻炼。有时,外翻伤Ⅲ、Ⅳ度,可先行手法或撬拔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能维持整复的位置。石膏托固定4~6周初步愈合后,去石膏托者膝关节功能锻炼,负重行走不早于8周。

⑵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是胫骨上端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对内、外翻伤,垂直伤移位较大者,以胫骨下端或跟骨牵引为宜。应将患肢置于Thomas架上,小腿置于pearson将患肢置于pearson附架与Thomas架的结合点,应与膝关节屈伸运动轴相符合,利用附架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同时根据骨折的特点,利用附架将小腿置于内翻或外翻位置。待骨折初步连接后,将滑动牵引改为固定牵引,加大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范围。6周后去牵引引,但负重应在骨折坚固的愈合后,以免发生畸形。

这种牵引加早期活动的治疗方法,使骨折愈合过程中,重行模造胫骨髁外型,在骨折愈合后的关节造影,或其他原因手术探查或关节镜观察发现,即使严重的粉碎骨折,模造成型的关节面,都出人意料的平整。

⑶手术治疗 对单髁或双髁骨折,可以用骨螺栓内固定。对较小的劈裂骨折,可用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对粉碎多块骨折,可采用多枚螺钉不同方向内固定。对压缩骨折撬拔复位,骨缺损处以松质骨或骨水泥充填。合并韧带损伤者,除处理骨折外,根据损伤情况加以修复。

对于胫骨髁骨折,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实践,保守治疗的优良率可达77%,而手术治疗的优良率仅达45%。这说明非手术治疗加上早期功能锻炼,仍是胫骨髁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只要掌握适当,可以获得很好的优良率。

但是对手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仍有它的适应证,也不能完全否定。

【发病机理】

成人胫骨上端两侧为海绵质骨,外侧边缘下面无坚强的支持,成为骨的弱点而容易发生骨折。直接与间接外力均可引起胫骨髁骨折。直接外力常见的是汽车保险杠的撞击引起。间接外力多由于高处坠落双足着地,挤压胫骨髁而引起。或内外翻应力造成合并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骨折。因内侧有对侧下肢保护,不易发生内翻应力,因而外髁骨折多于内髁骨折。

垂直压缩力常引起T形或Y形双髁骨折。扭转应力亦可胫骨髁骨折可合并韧带损伤。

当膝关节伸直位受伤,多造成整个单髁骨折,而在屈曲位受伤,则骨折多局限于胫骨髁中部或后部。膝关节屈曲小腿外旋位外翻应力致伤,可造成胫骨外髁前部骨折。反之内旋位内翻应力,可引起内髁前部骨折。

1.由于外力作用方向、大小、作用时间与患者在受伤时的姿势不同,胫骨髁骨折的分类方法甚多。一般常用的方法如下:

⑴单髁骨折 多为单纯骨外应力造成。又分为劈裂型与塌陷型。前者骨折线将一髁分离,后者主要是骨小梁骨折关节面塌陷。外翻损伤较多见,轻者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重者造成胫骨外髁骨折。有时合并腓骨上端骨折或腓总神经损伤。

⑵双髁骨折 常为垂直压力致伤。如果伴有外翻应力,则一侧损伤较重。垂直压缩骨折,骨质损伤可能较重,但常不合并韧带损伤。复位后预后较好。

⑶胫骨平台压缩及粉碎骨折 此类损伤为胫骨髁骨折中最重者。

2.北京积水潭医院根据骨折发生机理以及损伤程度将胫骨髁骨折分类如下:

⑴外翻型 外翻应力引起,最多见,约占此种骨折的70%。按损伤的程度又分为4度。

Ⅰ度: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胫骨外髁劈裂或压缩骨折,压缩关节面不超过0.5cm。

Ⅱ度:胫骨外髁外侧1/3关节面劈裂骨折向外侧移位,内侧2/3关节面被股骨外髁压缩,不超过1cm。

Ⅲ度:双髁骨折,外髁骨折情况同Ⅱ度,但压缩骨折超过1cm。常呈粉碎状甚至波及髁间棘。胫骨髁增宽超出胫骨髁,关节面完整。内髁骨折线斜向外上方通过外髁压缩骨折处。

Ⅳ度:胫骨外髁内侧2/3压缩情况同Ⅲ度。内髁关节面完整。自外髁压缩骨折处至内髁下方为一斜行骨折,短缩移位明显。胫骨外髁外1/3与胫骨保持连续(可能有裂纹骨折)。并一并向近侧移位,达股骨外髁的外侧方,呈脱位状,造成膝内翻内旋畸形。

⑵内翻型 内翻应力引起,约占此种骨折的18.2%。胫骨内髁压缩或劈裂骨折。均无严重移位。接近膝伸直位的损伤,表现为内髁整个髁的骨折。屈膝位损伤,表现为后半侧胫骨内髁的劈裂骨折。如屈膝痊,小腿内旋致伤,则表现为内髁前半侧骨折。

⑶垂直伤 垂直应力引起。伸膝位致伤者,内外髁均有压缩骨折或劈裂骨折,甚至粉碎骨折,常有胫骨棘骨折。屈膝位致伤者,则仅表现为胫骨内外髁后半侧骨折。

【临床表现】

膝关节有严重的外伤史。伤后出现膝关节疼痛及压痛,有功能障碍,不仅患侧小腿不能负重,而且不能主动伸屈活动。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内积血,并有广泛的或局限性肿胀。另外,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外髁骨折可出现膝外翻畸形。粉碎骨折,可触到骨擦音。侧副韧带部位,肿胀、压痛,说明有侧副韧带损伤,应做前后抽屉试验以除外交叉韧带的损伤。

肱骨干骨折


【概述】

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Х线片可确定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

【治疗措施】

1、无移位骨折

包括无神经损伤的闭合性横形、短斜形、粉碎形或线形无移位骨折,不需麻醉,用轻柔手法纠正成角或旋转畸形。外固定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选用:a. 轻型长臂 悬吊石膏或上臂 U 型石膏加三角巾悬吊前臂;b. 小夹板固定; c. 长臂石膏加外展支架或肩人字石膏固定; d. 单臂外固定架固定。石膏固定 6 周,照片显示有初步骨痂后去除外固定,开始练习肢体活动。外固定架固定者,可早期进行关节活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局部血肿内麻醉下,手法复位。小夹板或外固定架固定。有条件时,亦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内锁髓内钉固定。

3、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

如骨折无移位,神经多系挫伤,骨折外固定后,观察 1 ~ 3 个月,若神经无恢复,则手术探察。 骨折有明显移位者,桡神经有可能嵌入骨折端之间,不可手法复位,以免造成神经断裂。应手术探查神经,同时做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

4、开放复位内固定

适用于开放骨折伤后 8h 内、彻底清创后不易感染者;闭合骨折因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手法达不到功能复位要求或肱骨多段骨折者; 同一肢体有多处骨和关节损伤者;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或骨折明显移位合并桡神经损伤者;骨折不连接或严重畸形连接者。采用钢板螺丝钉者,术后仍需可靠的外固定;加压钢板、内锁髓内钉内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病因学】

(1)直接暴力 常发生于交通及工伤事故, 多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行骨折。

(2)间接暴力 跌倒时因手掌或肘部着地所致, 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形或螺旋形。

(3)旋转暴力 常发生于新兵投掷训练中, 好发于中下1/3处,骨折线为螺旋形。

【发病机理】

肱骨干骨折端的移位除与暴力方向及肢体重力有关外 , 更与肌肉的收缩直接有关。当骨折位于肱骨干上部、三角肌止点之上时 , 骨折近端受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向前内移位 , 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 肱骨干中部骨折 , 骨折处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 , 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 , 远端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 肱骨干下部骨折 , 两端肌肉拉力基本平衡 , 移位方向取决于外力方向、肢体所处位置及重力等。

【临床表现】

骨折局部肿胀,可有短缩、成角畸形,局部压痛剧烈,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上肢活动受限。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出现腕下垂等症状。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中药方剂


肱骨外上髁炎名称很少听到,但是它的症状我们是经常看到,该病多见于从事大量简单重复的动作,就会容易得肱骨外上髁炎,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剂有哪些吧?

方名

石氏消散膏。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主治网球肘。

处方组成

鲜泽漆草(须在清明节前收割应用)2500克,加入生菜油7500克内,熬枯去渣,加入藤黄90克、火硝30克、生麻黄180克、生半夏180克、生南星180克、甘遂180克、白芥子24Q克、大戟240克、僵蚕240克、炒黄铅粉1500克收膏(注;上方剂量为原方量,如欲小料配制,可按比例酌减)。使用时将膏推摊在布或牛皮纸上,敷贴患处。每隔3-5天更换1次。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用药1-5次不等,结果痊愈2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

处方来源

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伤科石仰山等。

方名

长春愈痛膏。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通络定痛。主治网球肘。

处方组成

乳香6克、没药6克、血竭4.5克、香白芷4.5克、参三七6克、桃仁6克、红花4.5克、广地龙6克、刘寄奴6克、丹参6克、膏药肉2斤。

先将上药共研细末,把药粉放入溶解的膏药肉2斤内,然后用绒布制成3.5厘米3.5厘米大小的膏药备用之。使用时,将烊化的膏药贴在最痛点上,每周调换1张,一般以4张为1疗程。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网球肘70例,腱鞘炎73例。结果:痊愈62例(其中网球肘30例),显效34例(其中网球肘15例),好转44例(其中网球肘22例),无效3例(其中网球肘1例)。

处方来源

上海市虹口区长春路地段医院奚福林。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方剂有了一定的了解,肱骨外上髁炎是很常见的疾病,希望大家对这一类要提高警惕,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而给大家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肱骨小头骨折


【概述】

肱骨小头位于肱骨下端前外侧。是肱骨外髁的关节内部分。是向前突出的圆而光滑的小结节。其前下部为关节面,但并不向后延伸。其外缘与肱骨外髁相接。当肘关节屈曲时,桡骨头在其前关节面上旋转。在极度屈曲时,桡骨头的边缘,恰抵在肱骨小头上方桡骨头窝内。肘关节伸直时,桡骨头则在肱骨小头下关节面旋转。整个肱骨小头均在关节内。肱骨小头骨折,是发生在冠状面上,与肱骨外髁骨折不同,较少见。约占肘部损伤的0.5~1%。好发于青少年。

【治疗措施】

1.闭合复位 原则是使肘关节前关节囊松弛,加大肘关节前外侧间隙,以利复位。部分骨折块大者,无翻转移位时,可行闭合复位。复位时应轻度屈肘以解除前关节囊对骨折块的束缚作用。但屈曲过多时,则桡骨头又可妨碍复位。利用被动肘内翻加大外侧关节间隙,用手指将骨折块向远侧推挤。复位后屈肘位固定,因有桡骨头的阻挡作用,骨折块稳定。用石膏托固定4周后,开始主动活动。

2.切开复位 完全型骨折,闭合复位不成功者,应行切开复位。肘关节外侧切口,复位后由于骨折而粗糙而接触面广泛,屈肘位骨折相当稳定。大多数不需内固定术后在屈肘位石膏固定4周。个别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有移位倾向者,可用细克氏针,由前外向后内方向交叉固定。但术后不宜做屈肘活动。直到固定3~4周,才能做关节功能练习。骨折块复位后,也可用松质骨螺丝钉,由肱骨外髁背侧固定,但钉尖须止于软骨下。由于固定牢靠,术后3~5日即可开始屈伸活动。

3.骨块切除 部分骨折骨块较小,应及时切除,有利于肘关节功能锻炼。否则将在关节内成为游离体,发生骨性关节炎。

4.陈旧骨折的处理 肱骨小头骨折后,又未经及时的治疗,可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肱骨小头在移位的位置上与肱骨下端愈合。关骨面多已退行性变。切开复位已不可能。可考虑切除阻碍关节活动的骨折块或桡骨头,同时再行肘关节松解术。肘关节功能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发病机理】

损伤机理和类型: 是剪式应力所致。即在肘关节伸直、外翻位摔倒时手着地,外力沿桡骨传导到肘部,桡骨头向上将肱骨小头撞下。同时外翻应力可引起内侧软组织损伤。根据损伤程度、骨折波及的范围,分为以下3型。

1.完全骨折(Hahn-Steinthal骨折) 即肱骨小头基底部冠状面骨折,骨折块本身包括全部肱骨小头及滑车外侧1/3或1/2。但有时只限于肱骨小头本身。

2.部分骨折(Kocher-Lorenz骨折) 骨折块仅包含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质。

3.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 致伤外力不足以引起骨折,只造成肱骨小头关节的挫伤。X线不能显示,不易确诊。在晚期手术行桡骨头切除等方法时,方可发现软骨损伤。

【临床表现】

肘关节后方肿胀在关节内,故表现不明显。但有明显的活动受限及肱骨小头部位压痛。合并内侧韧带损伤者,则有压痛与外翻活动加大的现象。

X线正侧位摄片能确诊,侧位像最明显,只拍正位像易漏诊。

肱骨髁上骨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