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松茸的禁忌

2019-10-20

虾松的鉴别

老人骨质松吃什么养生。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虾松的鉴别”,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虾松指外表多须根,结节成虾形的根茎,如甘松。为甘松的别称。

【别名】:香松、甘松香

【性味与归经】:味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止痛,开郁醒脾。外用祛湿消肿。用于中焦寒凝气滞,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

【用法与用量】:煎汤,3-6克。外用适量。气虚血弱者慎用。

【贮藏】:置干燥阴凉处。

【临床应用】:

1.甘松汤(《本草纲目》)治脚气:甘松、荷叶、蒿本格等分。煎汤外洗。方中甘松收湿拔毒,为君药。

2.(《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3.(《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

扩展阅读

云头的鉴别


指白术根茎顶端下陷的圆盘状茎基或芽痕,与下端稍粗部分表面的较大瘤状突起形成的云朵状,称云头。或因形同如意,又称如意头。

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白术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具有悠久的生产栽培和应用历史,原名术,包括苍术在内。《尔雅》等古籍中有记载。药用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载,以术等二味药煮水二斗成汤,药浴法治疗,对炙疡有治疗作用。清康熙年间由浙江于潜引入江西,十八世纪中叶传入湖南。

喜凉爽气候,怕高温高湿。据杭州药材试验场观察白术在气温30℃以下时,植株生点速度随气温升高而加快,如气温升至30℃以上时生长受到抑制,而地下部的生长以26-28℃为最适宜。白术较能耐寒,在北京能安全越冬。白术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格,但在苗期适当浇水。

如此时干旱,幼苗生长迟缓,但高温高湿季节,应注意排水,否则容易发生病害。生长后期,根状茎迅速膨大,这时需保持土壤湿润,如土壤干燥对根状茎膨大有影响。白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酸性的黏壤土、微碱性的沙质壤土都能生长,以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而不宜在低洼地、盐碱地种植。育苗地最好选用坡度小于15~20度的阴坡生荒地或撂荒地,以较瘠薄的地为好,过肥的地白术苗枝叶过于柔嫩,抗病力减弱。

白术不能连作,种过之地须隔5~10年才能再种,其前作以禾本科为佳,因禾本科作物无白绢病感染(小麦、玉米、谷子)。不能与花生、元参、白菜、烟草、油菜、附子、地黄、番茄、萝卜、白芍、地黄等作物轮作。

党参的鉴别


随着市面上党参的越来越多,也就伴随着好多劣品出现。那么如何鉴别党参的好坏呢?今天来给大家说说。

党参的鉴别

① 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cm~35cm,直径0.4cm~2cm.

② 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

③ 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④ 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

⑤ 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质部淡黄色。

⑥ 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直径可达2.5cm,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

川党参长可达45cm,有明显的纵沟,顶端有较稀的横纹,大条者亦有狮子盘头但茎痕较少;小条者根头部小于正身,称泥鳅头。质柔而实,断面裂隙较少。

均以条粗壮、质柔润、气味浓、嚼之无渣者为佳。

心材的鉴别


心材指茎木类药材中木材的中央颜色较深,质地较致密且重的部分。在生长过程中蓄积了较多的挥发油、树脂、鞣质或色素等物质。

茎单生或2-3条丛生,直立,高30-70厘米,木质化,近圆柱状或微具4棱,稍端有色无柄腺体,通常下部仅具少数叶痕,中部和上部叶近均匀排列。

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5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极狭内卷,上面深绿色,干时变为深褐色,下面淡绿色,有细小的无柄腺体,侧脉5-7对,在下面隆起,网脉两面均渐狭成钻形,内面密生无柄腺体。

花冠黄色,长8-11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宽约2.5-3.5毫米,先端微钝。

花丝下部连合成浅环并与花冠基部合生,分离部分极短,不明显;花药长7-8毫米。顶孔开裂;花粉粒具3孔沟,长球形 (16-16.5 12-13.5微米),外壁表面具细皱纹;花柱纤细,长6-8毫米。蒴果球形,白色,脆壳质,直径约7毫米,不开裂。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甘草的鉴别方法 如何鉴别甘草的好坏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甘草的功效

1、补脾益气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脾胃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脾胃保养是的重中之重。

2、清热解毒

甘草性温,用具有清热、解热毒作用治疗毒症及痛肿疔毒等病证有一定作用。

3、缓急止痛

跟其他药配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渐进性的缓解比较急重的症状。

4、调和诸药

甘有緩的作用,用甘草後,把每個藥的藥性稍稍甘緩一下,自然有點調和的意思,也有延緩並拉長其有效期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鉴别甘草的好与坏

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为0.6--3.5cm表面暗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外皮松紧不一,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

1.性,黄白色,有粉性,横断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

2.光果甘草 根茎质地坚实,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性,裂隙小,气微。味甜。

3.账果甘草 根茎及根木质粗壮,多灰棕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粉性少,味甜带苦。

4.粉甘草 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刀削及纵裂纹。

药材鉴别

粉末淡综黄色。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4微米,微弯曲。末端渐尖,具缘纹孔导管较大,草酸钙方晶呈略扁的雷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淀粉粒多为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球形,脐点点状或短缝状。

甘草的鉴别方法,,如何鉴别甘草的好坏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阳光充沛,日照长气温低的干燥气候。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

甘草的功效

1、补脾益气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充盈,而后能滋养元气”,强调了脾胃对元气的充养作用。不论是“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需要脾胃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才能盛而不衰,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由此可见脾胃保养是的重中之重。

2、清热解毒

甘草性温,用具有清热、解热毒作用治疗毒症及痛肿疔毒等病证有一定作用。

3、缓急止痛

跟其他药配伍以后可以一步一步渐进性的缓解比较急重的症状。

4、调和诸药

甘有緩的作用,用甘草後,把每個藥的藥性稍稍甘緩一下,自然有點調和的意思,也有延緩並拉長其有效期的效果。

甘草的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同用,如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此外,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鉴别甘草的好与坏

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为0.6--3.5cm表面暗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外皮松紧不一,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

1.性,黄白色,有粉性,横断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

2.光果甘草 根茎质地坚实,表面灰棕色,断面纤维性,裂隙小,气微。味甜。

3.账果甘草 根茎及根木质粗壮,多灰棕色,质坚硬,断面淡黄色,纤维性粉性少,味甜带苦。

4.粉甘草 表面淡黄色,平坦,有刀削及纵裂纹。

药材鉴别

粉末淡综黄色。纤维成束细长,直径8-14微米,微弯曲。末端渐尖,具缘纹孔导管较大,草酸钙方晶呈略扁的雷双锥形。长方形,或类方形,淀粉粒多为单粒,椭圆形,卵形。或球形,脐点点状或短缝状。

木通的鉴别法


木通是常用中药,由于来源不同,其所含化学成分各异,功能及毒性也有所不同,需认真鉴别。目前使用最广的是关木通,其次是川木通。此外,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等在部分地区作木通用。

一、原植物鉴别:

1.木通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均为正品木通。此三者均为落叶木质缠绕藤本,长3~15m。

(1)木通 主产于华东地区。掌状复叶,小叶片5,倒卵形或椭圆形,长3~6cm。

(2)三叶木通主产于浙江等地。三出复叶,小叶卵圆形或长卵形,长宽变化很大,边缘浅裂呈波状。

(3)白木通主产于四川等地。三叶木通的变种形态,但小叶全缘,质地较厚。

2.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铁线莲属绣球藤或小木通的藤茎,均为木质藤本,长6~8m,茎圆柱形,有纵条纹,小枝有棱和短绒毛。叶对生,均为三复叶。

(1)绣球藤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形,长2~7cm,宽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3浅裂,边缘有锯齿。

(2)小木通主产于陕西、甘肃、福建等地。叶皮革质 ,卵状披针形、卵形或披针形,长4~16cm,宽2~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

3.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藤茎,又名东北木通。

(1)木通马兜铃主产于东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木质藤本,茎具灰色栓皮,有纵皱纹。叶互生,叶片圆心脏形,长10~20cm,宽15~23cm,基部心形,全缘或微波状。

二、药材与饮片鉴别:

1.木通药材藤茎均为圆柱形,扭曲,表面灰色或棕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灰白色或黄白色,断面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中央髓部圆形而大。饮片为不规则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棕黄色,周边有纵纹,灰绿色或灰棕色,气微味苦。

2.川木通药材藤茎呈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沟及棱脊,外皮层有纵沟撕裂,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纹状及导管孔,髓部黄白色或黄绿色,有空隙。饮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淡黄或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布满小孔,髓部较小类白色,偶有空腔,周边棕黄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质坚硬,无臭,味淡。

3.关木通药材藤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栓皮残痕。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皮部狭窄,木部较宽,导管多数呈针孔状,或多层同心环状排列,与类白色射线相间如蛛网状,髓部小,狭条状。饮片为圆形薄片,木部宽广,有多层排列成环状小孔及放射状纹理,髓部不明显,皮部薄。体轻,质硬。气微,味苦。

皮孔样的鉴别


皮孔样指根类药材表面突起的一种疙瘩丁,称皮孔样,如白芷。

异名: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来源中国:为伞形科植物禹白芷、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或云南牛防风的根,禹白芷主产河南禹州一带。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5米。根粗大,直生,有时有数条支根。茎粗大,近于圆柱形,基部粗约5~9厘米,中空,通常呈紫红色,基部光滑无毛,近花序处有短柔毛。茎下部的叶大;叶柄长,墓部扩大呈鞘状,抱茎;叶为2~3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卵形至长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边缘有尖锐的重锯齿,基部下延成小柄。

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10~30厘米;总苞缺如或呈1~2片膨大的鞘状苞片,小总苞14~16片,狭披针形,比花梗长或等长。

花萼缺如;花瓣5,白色,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向内弯曲;雄蕊5,花丝细长伸出于花瓣外: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基部黄白色或白色。双悬果扁平椭圆形或近于圆形,分果具5果棱,侧棱成翅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多生于河岸、溪边,以及沿海的丛林砾岩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栽培于四川、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等地。

羊肚子的鉴别


羊肚子指冬虫夏草药材的子实体顶端膨大部分,微凸似肚状而称羊肚子。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

是冬虫夏草真菌的菌丝体通过各种方式感染蝙蝠蛾(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的幼虫,以其体内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能量来源进行寄生生活,经过不断生长发育和分化后,最终菌丝体扭结并形成子座伸出寄主外壳,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虫菌共生的生物体。入药部位为菌核和子座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是高级滋补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民间应用历史较早。始载于吴仪洛(1757年)《本草从新》,记有:冬虫夏草四川嘉定府所产最佳,云南、贵州所产者次之。

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之,连身俱化为草。又曰:冬虫夏草有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咳嗽如同民间重视的补品燕窝一样。以后,本草均有收录。冬虫夏草作为药材输出国外很早,明代中叶(1723年),法国人巴拉南来华采购冬虫夏草带往巴黎,后由英国人带往伦敦。

方通的鉴别


大通草方形药材的别称。是由五加科植物通脱木茎髓作纵向旋创而成的厚约0.5mm的薄片,再切成约10cm见方的片状,表面白色微有光泽。

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归肺、胃经,清势利水;通乳,用于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作用

1、通草能催乳:通脱木、小人参,炖猪脚食。 (《湖南药物志》)

2、通草治热气淋涩,小便亦如红花汁者:通草三两,葵子一升,滑石四两(碎),石苇二两。上切,以水六升,煎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又进一服。忌食五腥、热面、炙煿等物。(《普济方》通草饮子)

3、通草治鼻痈,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木通、细辛、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上为末,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三因方》通草散)

4、通草治伤寒后呕哕:通草三两,生芦根(切)一升,橘皮一两,粳米三合。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随便稍饮;不差,更作,取差止。(《千金方》)

5、通草治一身黄肿透明。亦治肾肿:通草(蜜涂炙干)、木猪苓(去里皮)各等分。上为细末,并入研细去土地龙、麝香少许。每服半钱或一钱,米饮调下。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通草散)

天丁的鉴别


为皂角刺的别名。指皂荚茎上的棘刺。

皂角刺,又称皂角针,为豆科落叶乔木植物皂荚树的棘刺。本品性味辛,温,功专消肿排脓,中医临床用于痈疽肿毒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表现为脓未成者可消,脓已成者可使之速溃。现代抗癌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癌抑癌活性。

完整的棘刺有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15厘米,基部粗约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一般长1.5~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小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

药材多纵切成斜片或薄片,厚在2毫米以下,木质部黄白色,中心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

以片薄、纯净,整齐者为佳。

主产江苏、湖北、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此外,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浙江、贵州、陕西、江西、甘肃等地亦产。

三花的鉴别


指人参播种后第二年生出的二枚三出复叶,称三花。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之所以很稀奇,很名贵,主要与它的药用价值有关。在很早的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认为,人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的功效,久服轻身延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对人参极为推崇,认为它能治男妇一切虚症。几千年来,中草药中人参都被列为上品。

凤眼圈的鉴别


凤眼圈泛指较细小的中药横断面呈黄色,形成层部分为一圈棕色环,称风眼圈。

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

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等。

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药物的栽培、采收、加工、炮制、贮藏保管等方面,也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医药遗产是极为丰富、极为宝贵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个祖国医药学的伟大宝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返观国外药物知识的发展,以埃及和印度为最早。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的papytus(纸草本)及其后印度的Ajur veda(寿命吠陀经)中均已有药物的记载。

希腊、古罗马、阿拉伯在医药的发展中也有悠久的历史,如希腊医生Dioscorides的De Materia Medica(药物学),古罗马的Galen(公元131~200年)所著Materia Medica(药物学),阿拉伯医生Avicenna (公元980年)所著Canon Mediclnae(医药典)等都是专门的药物学著作,对古代医药学的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

虾松的鉴别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