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2019-10-20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咳嗽呕吐很有效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咳嗽呕吐很有效,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人们通常只关注味道甜美的枇杷,很少会注意到其貌不扬的枇杷叶,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其实枇杷叶的功效有很多,比如止咳、止呕,不同的药材配合枇杷叶煮水就会有不同的疗效。

枇杷叶用于肺热咳嗽,风热咳嗽,肺虚久嗽。枇杷叶味苦性寒,具有降气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

常用配方

1.治咳嗽,喉中有痰声

枇杷叶五钱,川贝半钱,叭旦杏仁二钱,陈皮二钱。为末,每服一二钱,开水送下。(《滇南本草》)

2.治肺热咳嗽

枇杷叶9g,桑白皮12g,黄芩6g,水煎服。或蜜炙枇杷叶12g,蜜炙桑白皮15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3.治风热咳嗽

枇杷叶、苦杏仁、桑白皮、菊花、牛蒡子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4.治肺风咳逆

干枇杷叶30g,芫荽菜、前胡各15~18g,艾叶5片。水煎,冲红糖,早晚顿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5.治肺燥咳嗽

干枇杷叶(去毛)9g,干桑叶9g,茅根15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火炙,肌瘦,将成肺痨

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一丸。(《本草衍义》)

7.治肺气抑逆,痰滞成咳,咳声连发、努气不转、痰逆不出(俗名顿呛)

用枇杷叶(姜炙)、前胡、防风、薄荷、杏仁、桑皮、瓜蒌仁、桔梗各一钱五分,甘草、升麻各七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百日咳

枇杷叶15g,桑白皮15g,地骨皮9g,甘草3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9.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痰多

枇杷叶、冬桑叶、车前草、天浆壳、天花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0.治呕吐

①枇杷叶2片,柿蒂5个,菖蒲6g,桂竹青(桂皮刮下的第二层皮)一把。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②枇杷叶15g,鲜竹茹15g,灶心土60g。水煎服。(《恩施中草药手册》)

11.治老幼暴吐,服药不止者

枇杷叶(净刷去叶后毛,锉碎)二两重,半夏((口父)咀,净者)四两重。上件用生姜四两重,切作绿豆大,拌匀,酿一宿,慢火炒令微焦色,以皮纸盛于地上候冷,每服二两,水一盏,煎七分,去渣,空心少与,缓投,可入诸药内同煎服亦效。(《活幼心书》至圣散)

12.治小儿吐乳不定

枇杷叶一分(拭去毛,微炎黄0),母丁香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乳头上涂一字,令儿砸便止。(《圣惠方》枇杷叶散)

13.治温病有热,饮水暴冷啘

枇杷叶(拭去毛)、茅根各半升。上二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稍稍饮之,啘止则停。(《古今录验方》枇杷叶饮子)

14.治热病烦渴、饮水过多,时有呕逆方

枇杷叶二两(拭去毛,炙徽黄),茅根一两(锉),葛根一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15.治五噎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姜半两。上件药,都以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半,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治五噎立效方)

16.治霍乱吐利不止

枇杷叶(拭去毛,炙)、桂(去粗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陈橘皮(去白,焙)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粗末。每服二钱匕,水一盏,入生要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热服,不汁时候。(《圣济总录》正胃汤)

结语:其实枇杷叶还远远不止这些功效,它还有抗菌的作用,还能治疗慢性肾炎、膀胱炎等疾病。最后提醒各位朋友,下次购买或采摘枇杷的时候,记得千万不要将枇杷叶当成垃圾扔掉哦。

ys630.COm精选阅读

枇杷叶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枇杷叶膏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枇杷叶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来源】为枇杷叶经加工制成的煎膏。

【性状】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涩。

【炮制】取枇杷叶,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200g或蔗糖200g,加热溶化,混匀,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肺热燥咳,痰少咽干。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枇杷膏

【处方】鲜枇杷叶(去毛)5斤,川贝5两,莲子(去心)10两,麦冬10两,红枣10两,天冬5两,生地10两,玄参(去节)10两。

【制法】熬汁去滓,将汁炼至滴毛头纸上,背面不阴为标准,收清膏,每清膏1斤兑蜜2斤,收膏装瓶。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嗽。主虚热咳嗽,气逆喘促,咽肿声哑,口燥舌干,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两,开水冲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别名】枇杷膏

【处方】鲜枇杷叶不拘多少(刷去毛)。

【功能主治】止咳,润肺。清热。主肺热久嗽、顿嗽。干呕气逆,咽痛声哑,及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枇杷膏(《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南京方])。

【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别名】枇杷膏

【处方】枇杷叶100斤。

【制法】将枇杷叶洗净入锅,加水十倍,煮8小时,去叶取汁,滤清去脚,以丝棉筛滤入锅内,加白蜜40斤,炼熟滤过,收膏,约成膏38斤。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主新久咳嗽,痰粘气逆。

【用法用量】枇杷膏(《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对于枇杷叶膏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枇杷叶散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枇杷叶散,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四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三分。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陈皮(汤,去瓤,焙)丁香各15克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干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川升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茅根1两(锉),竹茹3分,贝母半两(煨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咳嗽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大枣1个(擘),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槟榔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2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反胃呕哕不止,胸膈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三十六

【处方】枇杷叶半两(去毛,微炙),麦门冬3分(去心),厚朴半两(去皴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葛根3分(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呕哕不止,虚烦渴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大腹皮半两(锉),桂心半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痰饮,顺气思食。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槟榔1两,赤茯苓1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前胡1两(去芦头),细辛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气呕吐,心胸满闷,痰滞,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梨勒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痰气逆,不能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十七)。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枇杷叶、苡仁、麦冬、橘红各等分。

【功能主治】降肺气。主劳嗽。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枇杷叶(去筋膜丝及毛衣)1两,山栀子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肺风并糟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或3钱,食后好酒调下。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引《集验方》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芩半两,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壮热,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虚,食不消化,食即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槟榔1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桔梗1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膈吐涎痰,食不消化,心腹痞满雷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痰饮,发即烦闷不安,兼吐痰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枇杷叶半两,半夏半两,麦门冬半两,人参半两,甘草半两,诃子目1两,藿香1两,枳壳3分,陈皮3分(一方无大枣、诃子)。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吐,不下饮食,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一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钱,丁香1钱,白茅根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冷,哕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匕,煎马齿苋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藿香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麦门冬半两(去心),诃梨勒1两(煨,用皮),枳实3分(麸炒微黄),赤茯苓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滞,呕逆不下饮食,心神虚烦,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枇杷叶(炙去毛)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术1两,羌活1两,黄耆1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汤洗去滑,切破,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心润肺,消壅。主老人脾肺客热,上焦滞痰。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薄荷,煎至7分,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红兰花1两,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分,人参3分(去芦头),芦根3分(锉),白术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壅滞,心烦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枇杷叶(去毛,阴干)1两,山栀子半两,百部2钱半,槟榔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鼻疳赤烂。

【用法用量】每服3钱,儿小者2钱,更小1钱,白汤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半两,陈皮(汤浸,去瓤,焙)半两,丁香半两,厚朴(去皮,涂姜汁炙)4两,白茅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干木瓜1两,甘草(炙)1两,香薷3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干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兰台规范》引作“枇杷散”。

【摘录】《局方》卷二

【别名】枇杷叶汤

【处方】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五)。方中赤茯苓,《圣济总录》作“白茯苓”。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通半两(锉),前胡半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麻仁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犀角屑半两,赤茯苓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壅痰滞,呕哕,见食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前胡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草豆蔻半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大腹皮半两(锉),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温胃。主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枇杷叶3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2两半(去芦头),赤茯苓2两,桂心3分,犀角屑1两,槟榔1两,桑根白皮3分(锉),赤芍药1两半,芦根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气满,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枇杷叶1分(拭去毛,微炙黄),母丁香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乳不定。

【用法用量】如吐者,乳头上涂1字,令儿咂便止。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半夏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已解,犹有风冷,痰滞胸膈,噎塞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别名】枇杷叶汤、香葛散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炙令黄)1分,葛根(锉)1分,胡黄连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玄参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气壅烦热,渴不止,少欲乳食。

【用法用量】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八)、香葛散(《普济方》三八六)。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人参半两,枇杷叶(去毛,以枣汁炙令黄)半两,白术半两,陈皮半两,前胡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茯苓半两,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和养脾胃。主食饮易伤,腹胁痞满,口干多渴,常欲饮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枇杷叶(去毛)1钱,人参(去芦)1钱,茯苓(去皮)半两,茅根2分,半夏3分(汤浸7次)。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定呕吐,利膈。主翻胃呕吐,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枇杷散”、《准绳·类方》引作“枇杷叶饮”。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枇杷叶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足阳明,最能下气,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时之气;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茅根气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能除伏郁之热;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使以生姜、槟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呕吐,中脘如痞,膈间之气不利,苦辛之药以下其气,急以甘温补中之品护持中土,则土旺而浊不侵犯矣。

【摘录】《本事》卷四引庞老方

【处方】丁香3钱,干姜3钱,半夏(汤浸,洗)3钱,沉香3钱,枇杷叶(姜汁涂,炙)3钱,肉豆蔻3钱(面包煨),甘草5钱半(炙),白豆蔻仁(炒)6钱,陈皮6钱,缩砂仁(炒)6钱,茯神(去木)1两,白术1两,槟榔2钱半(煨),青皮4钱半,木香4钱。

【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清膈下气.去积滞,舒气除痰,推陈纳新。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别名】枇杷叶煎

【处方】枇杷叶(去毛)、陈皮(去白)各等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呕逆吐食。五噎。

【用法用量】枇杷叶煎(《医统》卷二十七)。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枇杷叶(去毛)3钱,生姜3钱,罂粟壳(去瓤蒂)3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伏暑暴泻。暑天有初感便泻,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烦躁而呕,用五苓散、六和汤未止;兼治暑毒。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蜜1合,粟米百余粒,酒半合,同煎至1盏以下,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鲍氏方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枇杷叶散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枇杷叶散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枇杷叶粥的功效与作用


偏方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平时生活中的许多食材都可以成为某种偏方的原料,大家或多或少的都会做几个,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枇杷叶粥是如何制作的。

枇杷叶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枇杷叶10~15克 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

【制法】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加水600克,煮成稀薄粥。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之,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肺化痰,止咳降气。适用于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衄血以及胃热呕吐呃逆等症。

看了上文的介绍,你是否觉得枇杷叶粥也是很容易做的呢?但说实话如果对枇杷叶粥的火候掌握的不好的话,它的作用是不能达到与理想中的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食疗养生的同时经常锻炼身体,这样才是最健康的。

枇杷叶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中药方剂有很多的分类,而不同的方剂功效作用也不一样,那么你知道枇杷叶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枇杷叶(炙,拭去毛)4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5两,甘草3两(炙,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枇杷叶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别名】枇杷叶散

【处方】枇杷叶1两(拭去毛尽,炙微黄),丁香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草(炙)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吐逆、烦渴。

【用法用量】枇杷叶散(《普济方》卷三九四)。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枇杷叶(拭去毛,炙黄)1两,半夏(汤洗十遍,姜汁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炙)1两,槟榔(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呕逆,不下食,心腹满闷,胁肋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苏子、贝母、桑叶、花粉、沙参、百合、薄荷、射干、前胡、枇杷叶。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主小儿龟胸肺实,胀满有痰。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

枇杷叶汤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枇杷叶前胡散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中药方剂,很多人都不陌生,但你知道为何中药药剂可以有这么大的作用吗?下面介绍一种枇杷叶前胡散来为大家一一说明。

【别名】枇杷饮、枇杷叶汤、枇杷前胡汤

【处方】枇杷叶(去毛,生姜汁浸,炙)3分,前胡(去芦头)3分,人参3分(去芦头),茯苓3分,五味子2分,桔梗3分,白术5分,厚朴2分(去皮,生姜汁浸,炙),白芷(炒)2分,防风2分,当归1分,芍药1分,牡丹皮1分,鳖甲2分(醋炙),甘草(炙)2分,枳亮1分(去瓤,炙),半夏1两(汤浸10遍),知母1分,藿香5分,泽泻3分,木香3分,大腹皮3分(炙),木通2分,荆三棱2分,诃子皮3分。

【制法】上为末,用马尾罗子过罗。

【功能主治】益五脏,大补肺脏,去风疼,补肾虚,正元气。通心肺,健脾胃,止逆进食。主劳气及上逆痰涎。三焦风壅,五脏虚弱,遍身风气劳闷,手脚风毒气,寒热烦躁。

【用法用量】枇杷饮(《圣济总录》卷十二)、枇杷叶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枇杷前胡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摘录】《传家秘宝》

以上枇杷叶前胡散的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进行配药治疗,大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治疗咳嗽呕吐很有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