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痈疽肿毒的忍冬酒附方
老人养生酒方。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百病息。心静才是养生之本。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治痈疽肿毒的忍冬酒附方”,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痈疽肿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又是比较严重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尽早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痈疽肿毒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痈疽肿毒的症状和痈疽肿毒的治疗。那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配方】
木莲叶四十九片。
【制法】
上件楷去毛,研细,酒解。
【主治】
功与忍冬草不相上下,治痈疽肿毒,疮疡,发背。
【用法】
温服。
痈疽肿毒的症状
痈初起时,患处皮肤红肿明显,质软无头,疼痛剧烈。但很快结块,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面积约69cm左右,质地坚韧,界线不清。
此时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有发热恶寒,头痛恶心等。当化脓时,局部肿势高突,中央可有多个脓栓,局部按之中软。
全身发热持续不退,破溃后流出黄色质稠脓液。痈溃烂成蜂窝状。若脓排出通畅则肿消痛止,全身症状也随之消失。
痈还极易向四周深部发展,周围水肿明显,局部淋巴结肿大。痈的发病过程中,局部病变比疖严重,且易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
若发生于唇部,还易引起颅内的海绵静脉窦炎,不及时治疗,危险性极大。若遇到这类患者,应立即到医院外科治疗。
痈疽肿毒的治疗
中医在治疗痈症初起,蔓肿无头,或已结块而未化脓兼见恶寒发热、口渴咽干等全身症状的患者时,常选用中药。
金银花10g、天花粉10g、贝母10g、当归10g、赤芍10g、乳香1g、没药10g、防风10g、白芷10g、公英10g、地丁10g、半枝莲10g、皂刺10g、水煎服。或选用中成药,如清血解毒丸,解毒消炎丸等。
若局部出现脓栓,且肿势与疼痛很明显时,中成药可用清血肉消丸,痈疽消毒丸等治疗。
中药可用;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桅子10g、公英10g、地丁10g、半枝莲1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甘草10g、生黄芪10g水煎服。
外治法可取鲜紫花地丁20g,马齿苋15g,半边莲15g捣烂,加酒精20g,调成糊状外敷后包扎,每日1次。可消肿杀菌,防止感染扩散。
对于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注意精神和饮食调摄,避免过度紧张,饮食以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食品,食疗可取苦菜50g,生姜20g,黄酒10ml.将苦菜、生姜洗净腐烂,榨汁,每次取30ml,兑黄酒,冲水饮,每日3次。
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及疮口周围皮肤的清洁,按时换药。痈生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下肢,减少活动。
若是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痈疽肿毒的药酒疗法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试试以上的配方哦!
ys630.coM延伸阅读
治疗疮疡的忍冬酒附方
疮疡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价容易见到的。那么,这种病症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呢?治疗疮疡的药酒配方有哪些呢?疮疡的病因病机是什么?治疗疮疡的偏方又有哪些呢?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配方】
龙鳞薛荔一握。
【制法】
上件细研,以酒解汁。
【主治】
治痈疽肿毒,疮疡,发背亦能泻下恶物,去其根本。
【用法】
温服。
病因病机
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来伤害等)和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房室损伤等)两大类。
1.外邪引起的疮疡
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有的在初起阶段,并不都具有热毒、火毒的红热现象,在不能控制的情况下,病至中期,才能显现。
这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因为疮疡发生之后,病理过程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而疮疡的最终表现,大多为热毒、火毒之象。
2.内伤引起的疮疡
大多因虚致病,且多属于慢性,如肾虚络空,易为风寒痰浊侵袭而成流痰;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
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疮疡,虽然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多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疖、有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
治疗疮疡的偏方
1.可用桂枝50克,紫花地丁300克,煎水去渣,兑入200克食醋,作全身浸裕此方对老年皮肤冬痒症亦有效。
2.地榆酸寒凉血,可外用于痈肿疮疡及烫火伤。可单用地榆为细末,香油调涂患处,能止痛并使愈合加快。
或用生地榆二两、冰片二分、麝香少许,共研细末,伤处破者,可撤布此粉于伤面上;如未破者,可用香油调涂患处。
3.也有用地榆末与黄连素同研为均匀细粉,用于烫伤或烧伤,取得良好效果者。白芨止血,偏理上焦出血。
地榆止血,偏理下焦出血。棕榈炭、地榆炭均能止血,但棕榈炭无论寒热的出血均可应用。地榆炭则偏用于下焦湿热性的大便出血。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疮疡的药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疮疡的一种手段。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治痈疽的栝蒌酒方
痈疽这种病症是比较严重的,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痈疽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痈疽的临床表现和几种治疗痈疽的偏方,接下来赶紧来看看吧!
【来源】
《圣济总录》。
【配方】
栝蒌一枚,甘草二寸。
【制法】
上二味剉碎,用酒一盏,水一盏,量人虚实,入腻粉少许,煎三五沸,去滓。
【主治】
治痈疖多日不熟无头者、痈疽、疮疡、发背。
【用法】
临卧温服,夜半疏动一行,其疮自消。
痈疽的临床表现
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1.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2.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治疗痈疽的偏方
1、各种痈疽偏方
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2、再方
用远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过,捶去心,研细。每服三钱,以温酒一杯调澄。清汁饮下,药渣敷患处。又方:用木香、黄连、槟榔,等分为末,油调搽患处。此方亦治疮疖。
3、再方
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又方:用马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4、痈疽便闭
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痈疽的药酒的治疗方法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治疗的话,请及时的就医哦!以免耽误病情。
治痈疽的藤黄煮酒散方
治疗痈疽的药酒方时比较不错的,这种病症用药酒方来治疗的好处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痈疽的药酒方和痈疽的辨证施治,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痈疽的相关知识吧!
【来源】
《普济方》。
【配方】
鹭鸶藤(茎叶于用花尤妙)二两,生地黄(干者)一两。
【制法】
上为粗末,酒四升和入大瓶内,油纸竹叶牢封瓶口;悬釜内煮二三百沸,香熟后冷,就瓶纱滤出酒。
【主治】
治痈疽肿疮、疮疡、发背,深附骨在腹,虽肿皮肤不热,颜色危恶,或痿或疳。妇人乳疽,一切血气不和,留畜疙疸挛皮于筋骨,不能行步。
【用法】
每服一盏,日三夜一,温凉随时顺意服。
痈疽的辨证施治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1.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
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2.疮面深而恶者为疽
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1)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
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
临证有虚实之分
①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
②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2)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
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痈疽的药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痈疽的一种手段。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治痈疽疮毒的中药
治痈疽疮毒的中药
1、治痈疽疮毒的中药
中医在治疗痈症初起,蔓肿无头,或已结块而未化脓兼见恶寒发热、口渴咽干等全身症状的患者时,常选用的中药方:
金银花10g、天花粉10g、贝母10g、当归10g、赤芍10g、乳香1g、没药10g、防风10g、白芷10g、公英10g、地丁10g、半枝莲10g、皂刺10g、水煎服。或选用中成药,如清血解毒丸,解毒消炎丸等。
若局部出现脓栓,且肿势与疼痛很明显时,中成药可用清血肉消丸,痈疽消毒丸等治疗。
中药可用;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桅子10g、公英10g、地丁10g、半枝莲10g、败酱草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甘草10g、生黄芪10g水煎服。
外治法可取鲜紫花地丁20g,马齿苋15g,半边莲15g捣烂,加酒精20g,调成糊状外敷后包扎,每日1次。可消肿杀菌,防止感染扩散。
2、治痈疽疮毒的膏方
2.1、寒水石膏
配方:寒水石60克,羊蹄根、滑石、大黄、汉防已各30克,白蔹12克,木香、附子、丁香、榆白皮、莽草、半夏、玄参各15克,黄连10克,赤小豆90克,甘草20克,蜂蜜适量,生地黄汁150克。
功效:治疗一切疮毒、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用时以蜂蜜、生地黄汁各半调成膏,摊于干净布上,湿贴于患处,干即换药。每日换药3-4次。
2.2、生肌膏
配方:大黄、川芎、白蔹各30克,细辛、防风、黄芩、白芷、白芍、莽草、黄柏、黄莲、当归各15克,麻油250克,猪油250克,白蜡120克,松脂(松香)500克。
功效:治疗一切痈疽、溃后脓血、疮口不合等。
用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先将白蜡、猪油放入铁锅中加热,待其溶化后加入其他药物,小火煎熬,待药物欲焦时,以干净纱布滤去渣,自然冷却成膏,备用。用时取适量涂于干净布上,贴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3、治痈疽疮毒的中医施治方法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痈疽疮毒的临床表现
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的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象“火山口”,其内含有脓液和大量坏死组织。其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和疼痛。
除有局部剧痛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食欲不佳、白细胞计数增加等。痈疮易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
痈疽疮毒的日常护理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体内有湿毒,不及时清除就会长毒疮;还有就是平时饮食非常重要。
不要吃上火的食物如煎炸辛辣的东西,特别是牛肉及虾和炒花生和辣椒一定不能吃,花椒八角也不要吃,不然就会越来越严重的,而且疼死人。
平时烟酒再加上吃很多的湿气大的水果如:桔子香蕉西瓜等,身体就会产生肝火胃火和湿气,这些身体湿毒长期积累排不掉,就会长疮,而且老是反复。热毒疮和湿毒疮也与自身的免疫能力有很大关系。
平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也可以减少痈疽疮毒的发病几率。
治痈疽的乌头药酒方
痈疽是一种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的毒疮。这种病症 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痈疽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痈疽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普济方》。
【配方】
乌头五枚,苦酒三升。
【制法】
用乌头以苦酒浸三日。
【主治】
治痈攻肿,若息肉突出者。
【用法】
洗之,日三。
说明
苦酒实为米醋。
痈疽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
痈疽临床表现
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1.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2.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
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痈疽的药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了吧!这个药酒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治疗痈疽的一种手段。感兴趣的可以试试哦!
治痈疽神验酒煎散
痈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有效地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痈疽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痈疽的病因病机,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
《普济方》。
【配方】
人参、没药、当归各一两、甘草(炙)一分,栝蒌(半生半炒)一钱。
【制法】
上口父咀,以酒五升,煮至二升,净瓷瓶贮之;或以上药浸酒;或将药滓焙干,加当归为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主治】
治痈疽发背诸疖毒、疮疡、定痛、顺气活血。
【用法】
每服半盏;或浸酒半盏温服,无时候,或每服五十丸,用浸药酒吞下。
痈疽的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外感六淫,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等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化腐成脓所致。
临床表现
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分为内痈、外痈两类。
1.内痈疽生于脏腑(如胃脘痈、心痈、小肠痈等),虽同属痈证,但在辨证论治上与外痈多有不同。
2.外痈疽系指发于体表的痈疽。初起无头,局部红肿热痛,界限分明,易肿、易脓、易溃、易敛。重者可有身热、口渴、脉数等。
辨证施治
本病证治法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
1.初起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成脓期则内服透脓散,外治切开引流,继用二宝丹提脓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药线引流;脓尽则用生肌散。
2.疮面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现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
(1)有头疽系发于体表、软组织之间的阳性疮疡。因其初起患部即有单个或多个白色粟米样的疮头而得名。临证有虚实之分。
①实证治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可内服仙方活命饮,外用金黄膏贴敷;
②虚证又有阴虚和气血两虚之不同,前者内服竹叶黄芪汤;后者内服托里消毒散;外治法同实证。
(2)无头疽为发于筋骨之间或肌肉深部的阴性疮疡。包括附骨疽、流痰、肩疽等。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
证见患部漫肿无头,皮色晦暗,病程缠绵,甚至伤筋烂骨,难溃难敛。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内服阳和汤,外用阳和解凝膏。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痈疽的药酒疗法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试试以上的配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