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s630.com - 秋季食疗养生】
脾虚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饮食的方式来调理的。那么什么食物能治疗脾虚呢?脾虚的症状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四君子汤
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益气健脾,适于脾虚诸证。
参苓白术散
药方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健脾补气,本方是治疗脾虚湿盛症的常用方。
薏米莲子粥
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薏苡仁,再放入莲子肉,等粥成后加入冰糖食用。健脾祛湿,是很好的药膳。
脾虚症状
1、清晨起床,刷牙时发现舌头上有齿痕。
脾与口唇有密切关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如果唇色淡白,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口淡口苦,这说明体内有脾湿。
2、上厕所后,发现大便黏在马桶上。
在夏季,贪凉吃些生冷寒凉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湿困脾,水湿不能正常被带走,寒湿向下注入大肠就会让大便带水湿,变成软而不成形稀便,或者黏着在马桶上。
3、食欲差,吃一点就撑肚子。
虽然大多数人在苦夏里,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状况,可是脾虚的人他们这种问题更为严重,不但吃得并不多,饭后还常常有饱胀的感觉。
4、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
脾胃功能正常的人,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可导致水液滞留,导致身体水肿。
脾虚的原因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在平时饮食中,可以多喝些莲子粥。莲子粥可以健脾祛湿,是非常好的药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多食用!
精选阅读
脾虚体弱 6膳食健脾胃
脾胃虚弱是现今社会常见的身体不适,但由于脾虚常伴有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因而不宜单一以药物治疗,佐以养生膳食会更好,那该吃什么呢?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健脾膳食。
脾胃虚弱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症状。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
进补之前健脾胃
冬季进补的食物,很多都比较滋腻,难消化,有些又有点偏温补。对于一些脾胃功能差的人,建议先调脾胃再进补。
脾胃乃“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运化功能不能发挥,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被身体消化吸收,无法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浪费补品,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脾胃功能不好,吃补的东西可能会成为“火”、“湿热”、“痰”等,诱发感冒、腹胀、胃口不好等身体不适。
下面就介绍六款膳食健脾
1、黑豆炖猪肉
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将猪肉置于水中煮开,再下黑豆共炖,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饮汤。本方有健脾、补肾、利尿等作用。
2、枸杞子粥
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二物同煮成粥,早晚食用。具有健脾补肾、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3、三七山药粥
三七5克,生山药60克、粳米60克、酥油适量,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山药去皮为糊后用酥油炒,令凝,用匙揉碎,放人粥内拌匀,可作早点食用。
4、芡实白果粥
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本方可治疗脾虚湿盛,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长期食用。
5、黄芪粥
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粥成后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强体质。
6、淮山粥
鲜淮山150g、大米100g、盐适量。鲜淮山用钢丝在水龙头下边冲边擦去外皮。淮山洗净切粒,大米洗净倒瓦煲里放适量水煲开。加入淮山粒中小火煲。煲至粥绵烂,放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能:健脾润肺,益气固。适用于神疲乏力,口干咽干,食欲减退,腰膝酸软,大便于结或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兼见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胖有齿痕或舌质暗淡,苔白或干,脉沉细无力。
常晒腰背 健脾和胃
同时冬季养生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就地取材,比如常晒晒背,也能益胃健脾。
因为人体的背部有上下贯通的膀胱经和督脉,在这两条大经脉中分布着许多与脾胃健康相关的重要经穴。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如早上10至11时或下午4至5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晒一小时的背,然后对背部的中枢、悬枢、胃俞、脾俞、魂门、意舍等穴位进行按摩,或在树下做做“抗背”(用背往树干上一下下地抗)。
通过一晒一抗,可起到健脾温阳、和胃理气、疏经活络、利湿通肠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消化不良及腰酸脾虚的人有很好的辅助健身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年老体弱者室外晒背要量力而行,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总结:一般情况下,脾虚症状不会单独出现,时而夹寒带热或是有气滞之象,一次没固定的良方。要调理好脾虚,须结合治疗和食疗,并且抽空晒晒太阳,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健脾啦!
脾虚体弱 6膳食健脾胃
脾胃虚弱是现今社会常见的身体不适,但由于脾虚常伴有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因而不宜单一以药物治疗,佐以养生膳食会更好,那该吃什么呢?所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健脾膳食。
脾胃虚弱是因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不足的病证。因为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症状。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则水谷精微无以传输运化,从而出现面色萎黄、精神疲惫、身倦乏力、食后困倦、食少乏味;或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谷食不化、四肢欠温、气短怯冷,妇女脾虚带下;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脉细弱无力等一系列脾虚表现。
进补之前健脾胃
冬季进补的食物,很多都比较滋腻,难消化,有些又有点偏温补。对于一些脾胃功能差的人,建议先调脾胃再进补。
脾胃乃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运化功能不能发挥,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被身体消化吸收,无法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浪费补品,甚至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脾胃功能不好,吃补的东西可能会成为火、湿热、痰等,诱发感冒、腹胀、胃口不好等身体不适。
下面就介绍六款膳食健脾
1、黑豆炖猪肉
黑豆50克、瘦肉100克。先将猪肉置于水中煮开,再下黑豆共炖,熟后加适量调味品,食肉饮汤。本方有健脾、补肾、利尿等作用。
2、枸杞子粥
枸杞子30克、粳米50克。二物同煮成粥,早晚食用。具有健脾补肾、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3、三七山药粥
三七5克,生山药60克、粳米60克、酥油适量,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山药去皮为糊后用酥油炒,令凝,用匙揉碎,放人粥内拌匀,可作早点食用。
4、芡实白果粥
芡实30克、白果10个、糯米30克。将白果去壳,与芡实、糯米共入锅中加水煮成粥。本方可治疗脾虚湿盛,小便淋浊,尿中大量蛋白排出者,可长期食用。
5、黄芪粥
生黄芪30~60克、粳米60克、陈皮末10克。先将黄芪煎汤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成粥,粥成后加入陈皮末即可。本方能改善肾脏功能,消除蛋白尿,增强体质。
6、淮山粥
鲜淮山150g、大米100g、盐适量。鲜淮山用钢丝在水龙头下边冲边擦去外皮。淮山洗净切粒,大米洗净倒瓦煲里放适量水煲开。加入淮山粒中小火煲。煲至粥绵烂,放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能:健脾润肺,益气固。适用于神疲乏力,口干咽干,食欲减退,腰膝酸软,大便于结或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兼见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胖有齿痕或舌质暗淡,苔白或干,脉沉细无力。
常晒腰背 健脾和胃
同时冬季养生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就地取材,比如常晒晒背,也能益胃健脾。
因为人体的背部有上下贯通的膀胱经和督脉,在这两条大经脉中分布着许多与脾胃健康相关的重要经穴。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如早上10至11时或下午4至5时,选择安静的环境晒一小时的背,然后对背部的中枢、悬枢、胃俞、脾俞、魂门、意舍等穴位进行按摩,或在树下做做抗背(用背往树干上一下下地抗)。
通过一晒一抗,可起到健脾温阳、和胃理气、疏经活络、利湿通肠的功效,对食欲不振、腹胀肠鸣、消化不良及腰酸脾虚的人有很好的辅助健身作用。但需要提醒的是,年老体弱者室外晒背要量力而行,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总结:一般情况下,脾虚症状不会单独出现,时而夹寒带热或是有气滞之象,一次没固定的良方。要调理好脾虚,须结合治疗和食疗,并且抽空晒晒太阳,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健脾啦!
健脾胃的食疗
二、健脾胃的穴位按摩三、健脾胃的简单动作
健脾胃的食疗
1、健脾胃的食疗
金沙胡萝卜:蒸好的胡萝卜,如果有多余的水,将其倒出。炒锅倒油,倒放蛋黄碎,小火翻炒。蛋黄在锅中会出现大量泡泡。加入胡萝卜条翻均匀。白菜炖豆腐:锅中热油,放入姜蒜葱,炒香。入豆腐略煎一下,加水(或高汤)小炖一会儿。放入白菜翻炒一下,最后调入盐。
田园排骨汤:捞出用温水清洗干净。玉米切小断,胡萝卜却滚刀块。砂锅里加入足量水,放入排骨、姜片、葱段。盖上盖子大火烧开,下入玉米和胡萝卜,继续煮约半小时。莲子猪肚汤:猪肚条,莲子,葱姜,足量水一起加入汤锅。大火烧开,小火煲到汤呈奶白色。调入盐,胡椒粉继续小火煮半小时。出锅前加入香油和香葱即可。荸荠南瓜小米粥:把糯米和小米洗净放入电饭锅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按下煮粥健,把荸荠和南瓜去皮切块。煮至米快熟的时候,加入荸荠、南瓜,加盖继续煮。
2、人体脾脏的作用
2.1、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2.2、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2.3、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少。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3、人体脾脏发病原因
脾脏能生成、监视、贮藏和破坏血细胞。它是一个海绵状、柔软、略呈紫色的脏器,约一人拳头大小,位于腹腔上部,刚好在左侧骨性胸廓之后。脾脏像两个器官一样行使功能。白髓是感染防御(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而红髓则从血液中清除不需要的颗粒物质,比如有缺陷的红细胞。如果脾脏被外科手术切除(脾切除术),机体将丧失一些产生保护性抗体和从血液中清除不需要的细菌的能力。结果,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下降。不久之后,其他脏器(最先是肝脏)增强它们防御感染的能力以代偿这种缺失,于是增加的感染风险不会太持久。
健脾胃的穴位按摩
1、三阴交穴,左手拇指按压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胚骨后缘处),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
2、隐白穴,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右旋按20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
3、足三里穴,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左右旋转按压30次。
4、阴陵泉穴,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铡下缘)旋转揉20次。
5、天枢穴,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按揉30次。
健脾胃的简单动作
1、摇肩:左右转圈摇摆,肘尖的轨迹呈“∞”字形,大约100次。
2、转肩:两手自然下垂,手指自然伸直,肩膀用力由后向前转圈(后—上—前—下—后);之后由前向后转圈,各100次。这个动作要求我们一定要缓慢,手臂呈自然放松的状态,垂直下坠,就好像是挂在肩膀上的钟摆一样,丝毫不着力。
3、开肩:本动作是在走路过程中完成的,走路时双手随步伐前后摆动,像解放军叔叔的“齐步走”。手的摆动的水平高度在肚脐和胸之间,大约在中脘、上脘的位置。步伐不要太快,要像散步一样放松,手臂像钟摆一样摆动,手指自然伸直,全身放松。
4、坐在椅子上或放松站立均可,两手交叉抱胸。
补肝肾偏方 这几种食疗效果不错
如果你的肾肝功能不足的话!将会导致给多的症状。像头晕、眼干还有双后振颤现象和中风等等。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进行滋补肾肝呢?滋补肾肝又有什么好用的偏方呢?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补肝肾偏方
苏东坡九蒸芝麻方
原料:芝麻1000g,茯苓200g,蜂蜜1000g。
做法:将芝麻即1日内蒸3次晒3次,重复3天即可完成。即九蒸九晒;茯苓洗净去皮晒干,共为细末,以蜂蜜炼熟,瓷器密贮备用。每日早晚各服1匙,或蒸蛋、煮蛋、冲开水均可。
蕨菜腊肉
原料:蕨菜,腊肉。
做法:将新鲜蕨菜摘去幼叶菜苞,搓洗干净。用盐腌渍三天后,切段待用,腊肉切成薄片。起锅放少量油,再放辣椒、大蒜、腊肉片煸炒后,下蕨菜段翻炒调味即可。
理脾糕
原料:百合50g,莲子肉30g,山药100g,苡仁50g,芡实100g,白蒺藜10g,粳米粉250g,糯米粉250g,砂糖适量。
做法:诸物磨粉,过筛、混合蒸糕,烘干,密贮备用。每日早、中、晚随意取食。
大枣扁豆粟米饭
原料:大枣5枚,粟米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大枣、粟米、扁豆淘洗干净后入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再小火煮至米熟即可。食时可加入白糖。有养肝健脾胃的功效。
水烫磨笼虾
原料:海虾100克,王不留行30克,桑椹30克。
做法:先将洗净的王不留行、桑椹投入砂锅,加入清水2碗,用文火约煲20分钟;滤去药渣,放入海虾,煮滚至虾熟透即成;食时调好盐、味精。王不留行味微苦、性平,多用以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和止血;桑椹味甘性寒,可补益肝肾、熄风滋阴。此二药与味咸性温的海虾合炖,对经行不畅、产后乳少、痈肿疔毒、胃虚食少、肝肾阴亏等症极有功效,目暗耳鸣者尤宜服用。
苁蓉杞地海参瘦肉汤
原料:肉苁蓉50克,海参50克,猪瘦肉60克,枸杞子30克,熟地30克,芫荽适量。
做法:将肉苁蓉洗净浸软;枸杞子、熟地洗净;海参浸发,洗净切丝;猪瘦肉洗净,切块。把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入上等鱼露及味精、芫荽即可。饮汤吃海参、猪瘦肉。补肾益精、养血润肠,用于精血亏损,如病后、产后阴血不足,症见羸弱便秘、消渴、头晕、体倦者。
结语:滋补肾肝的偏方有很多,滋补肾肝的方法也是有很多的。滋补肾肝完全可以用一些古老的偏方,以上推荐的几种食疗偏方都是非常的不错的,对肾肝的滋补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哦!赶紧试试吧!
预防手足口病食疗效果也不错
近日,卫生部印发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其中针对此病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等几个阶段,介绍了几种中药方。而除了治疗,在预防方面,中医药也显现了独特的效果。
近日,记者在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门诊采访时,刚好碰到一位家长领着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孩子来看病。经过检查,孩子患的是轻症的手足口病,当日坐诊医生王爱敏给他开出了几帖中药。作为该院中医儿科的主治医师,王爱敏说其实对于轻症的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药的疗效是比较明显的。她说自己孩子一周岁左右时,有一次带到电影院,过了几天就发现女儿口腔里出现疱疹,后来发展到手上。作为医生,她知道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她就用中药给女儿治疗。只一周时间,症状就明显减轻。
市儿童医院中医儿科主任黄建群副主任医师介绍,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与温州的地域特点有关,温州地处温湿地带,容易得温州人俗称的“两膈病”。也就是指上膈偏热,容易得热性病,如出现咽喉肿痛、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下膈偏寒,表现为脾胃虚寒,消化功能差易拉肚子等症状。这样造成用药降火过多不好,过多吃温热性质的东西也不好。
由于小儿体质较弱,更容易得“两膈病”,一旦受较重的邪毒侵袭,就可能会患上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传染病,目前西医尚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而从中医角度看,手足口病属于“温病”的范畴,外因是感受湿热疫毒所致,内因是由于小儿正气不足,肺脾两虚,导致外邪侵犯。中医所说的邪气,也就是西医范畴里的病毒。目前正值春夏之交,温湿邪气当令,又加上气候变化频繁,小儿由于不耐受而较容易受到邪气的侵袭。在感染手足口病初期,轻症的患儿一般会表现为肺和胃方面的不适症状,一开始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咽喉充血、口腔与手脚疱疹等;然后,会表现为胃方面,如腹泻、呕吐等症状。此时,如果用中医药进行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
因此,黄医师认为,此时要预防手足口病,重点是增强孩子的正气。在此,他给家长推荐了几款食疗方法,平时家长可适当给孩子服用,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小儿体质偏虚
山药黄芪汤:把15-20克的生黄芪熬成汤,然后在这个汤里放入山药、瘦肉等食材。味道很香,孩子也会喜欢吃。经常给孩子服用,可以起到健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小儿体质偏热
绿豆红枣汤:绿豆30-40克,小红枣10颗,放入一起烧开,这个汤剂可当点心使用。
白扁豆汤:白扁豆适量煮汤,当开水饮用。
轻症手足口病
此外,针对轻症的手足口病,他开出以下处分(以3周岁孩子为例,其余年龄段的孩子在医师指导下适当增减):银花10克、连翘10克、荆芥5克、防风5克、贯众6克、板蓝根10克、桔梗5克、甘草3克、三叶青10克、蝉衣3克、白藓皮10克。
此外,可根据症状进行加减:
湿气比较重,表现为舌苔比较白厚、恶心等症状,可加上半夏3克、竹茹6克,把甘草换成六一散10克;有咳嗽症状,加杏仁6克、浙贝6克;大便溏泄:加谷麦芽10克、内金5克;热盛时,表现为高烧,加石膏15克。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秋季养生 调理脾虚健脾胃3食疗效果不错》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秋季食疗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