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ys630.com - 春节后饮食养生】
一年的疲劳都被回家途中的喜悦冲散,全家团圆,吃年夜饭看春晚也是多少家庭每年必备的一个仪式。如今的年夜饭已不同于以往含义的大鱼大肉吃一顿有油水的为好,而是应该吃的健康又美味。尤其是新人初到长辈家中,想要露一手时,色香味俱全又不伤及家长们健康的美食烹饪技巧应该是最有效的通行证。没准一桌饭菜还没见底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从菜肴的烹饪过程中,体现了做菜者的知识涵养,欣赏水平,勤劳程度,体贴与否以及专注与认真等多方面的美德。
第一道菜
四喜丸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代表团团圆圆,是喜庆宴会常备的菜肴。这道菜不仅味道鲜美,口感爽脆,还给我们带来欢愉融洽的感受。对于这喜庆的寓意,小编要夸奖一句:哎呦,不错呦!
配方:猪肉馅 500g、马蹄 50g、葱姜生抽等若干。
第二道菜
红烧肉是家常菜的代表之一,已经演绎出千万种不同的版本。那肥而不腻、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的口感,好吃到让人流泪。
配方:五花肉、八角花椒等。
第三道菜
西湖醋鱼作为浙杭传统名菜,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也是春节菜谱上的常见一员。鱼肉嫩美,味道鲜嫩酸甜,真真是别具特色!
配方:草鱼、糖、醋等若干。
第四道菜
重口清新总相宜,有了口感厚重的菜品做铺垫,方能对比出盐水虾的清鲜来。鲜香Q嫩的虾肉与味蕾在舌尖上相会,为习惯了油腻的口腔带来一丝清新之风。
配方:鲜虾 、八角、盐等。
第五道菜
鸿运当头,光听菜名就觉得红红火火。那火辣辣的红剁椒,覆盖着白嫩嫩的鱼头,剁椒的味道恰到好处地渗入到鱼肉当中,鱼头糯软,咸鲜微辣,入口细嫩晶莹,这销魂的口感想想都醉了!
配方:鲢鱼头、剁椒、料酒等适量。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美食的欣赏那是全民热衷。学两手健康又美味的菜肴在过节期间给家人亮亮活是见大快人心并且给个人形象大添光彩的事。中国人习惯于边吃边聊,不论再生分的人,一起吃上一顿亲自烹制的佳肴,相信事半功倍。
延伸阅读:
春节饮食小常识 3大状元榜美味滋补又养生饮食原则 春节饮食养生8诀窍8原则食药监局部署各地加强春节饮食隐患排查春节大吃大喝致胃爆炸 春节饮食有哪些禁忌春节饮食五大注意事项春节饮食必知的健康守则编辑推荐
中国春节食物
中国春节食物有哪些
1、北方人过年吃饺子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2、重庆人过年吃扣肉
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3、广东春节赠橘子的习俗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
过年助消化的饮食有哪些
萝卜洋葱:蔬菜中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解除油腻作用,特别是萝卜、洋葱效果好,有较强的解油腻、助消化的功效。吃生萝卜,对胃部胀满有缓解作用。洋葱几乎不含脂肪,有平肝、润肠的功能,能减少油腻感和抑制高脂肪饮食引起的胆固醇升高。
苹果帮助排除脂肪:苹果是很不错的水果之一,而且热量很低。由于苹果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果胶,而果胶基本不含热量,只是从人体经过,但它每次经过人体时,总会随手带走点什么,比如脂肪、油脂……在帮助刮油,减轻体重的同时,还会令皮肤更加光亮润泽。
喝粥可减少摄入脂肪:如果你担心自己又不小心吃进去了很多东西,那么建议你准备一些粥,在饭前先喝一点,这样就可以让你没有太多的空间去吃过多的大鱼大肉了。同时还可以避免先吃大鱼大肉所造成的蛋白质当做能量被浪费掉,还会增加了很多膳食纤维帮助促进肠蠕动,帮助增加饱腹感。
春节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注意养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所以,养肝首要一条是调理情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
顺应气候,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保暖防寒,不使阳气受遏。“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穿着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
宜甘减酸,《千金方》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而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春节食物寓意
春节食物寓意
1、春节食物的寓意
“腊八节”。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喝腊八粥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2、春节的节日简介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3、春节的节日起源
春节又称年节,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年节习俗随岁月的变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化、日臻丰满的历史过程。
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时,人们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日月天地之神、动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还要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俗称腊祭。腊祭之日,要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陈献祭品,以吹打奏乐、吟诵祝辞等方式感谢神灵保佑取得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全家族的人饮酒欢聚,尽情狂欢。
我国在夏朝已开始用”年“来表达时间的含义。从夏朝开始,各朝各代使用的历法不同,岁首的日期也因此变化,比如,夏朝岁首为正月,秦朝则以十月为岁首。岁首不固定,年节习俗就很难固定。
春节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节吃团圆饭的寓意
吃团圆饭,是举国上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欢快的时刻。大年夜,丰盛的年菜美食摆了满满的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人们共吃”团圆饭“,此时此刻,无论是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欢笑,心头的慰藉与充实感已经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在享受着满桌的佳肴盛馔,更是在享受着那份欢乐与喜庆的气氛。桌上的大菜、冷菜、热炒、点心,抑或是各种各样的吃食,都各具美好的寓意。在我国的南方,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象征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个好彩头;更有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以及各具特色的甜食和美酒。除夕夜,即使不会喝酒的人,也要多少喝一点。
浙江春节食物
浙江春节的食物
1、浙江春节的食物
1.1、凉菜系列:八宝菜,江浙一带家喻户晓的菜肴。八宝,类似四喜、三鲜,有吉祥喜庆之意。冬笋、黄豆芽、冬腌菜、黑木耳、油豆腐、豆腐干、胡萝卜、荸荠,各地各店八宝组成或有不同;
白切鸡,老底子过年后买回小鸡,养一年,快过年了,要“站鸡”,将鸡关起来,用烧酥的萝卜和糠拌饭喂鸡,这样鸡长得快而肥,鸡肉嫩;
1.2、热菜系列:三鲜铜锅,早先杭州人几乎每家都有一只穿心暖锅,就是北方人涮羊肉的那种锅,肉圆、蛋饺、鱼圆、发皮、茭菜、肫、肚片、肉片等那时候的“高档食材”,都会放在锅中,用烧饭的柴灶烧出来的炭,放在穿心锅下烧,是年夜饭和过年请客几乎必上的“高档家常菜”;
鲞烧肉,老杭州过年几大钵头之一。宁波黄鱼鲞烧肉,咸鲜合一。每次从钵头里,盛出一碗,放在饭锅里一起蒸,鲞越烧越酥越入味。
2、浙江东阳春节的抲年鬼
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抲年鬼”的风俗。
“抲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抲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抲年鬼”者,都为街头乞丐或无业游民,头戴一顶武状元帽,脸挂一串红胡子,手执宝剑,腰系铁索,很象钟馗打扮,挨家串户地进行吆喝抲鬼。后面跟一随从,为其呐喊助威,主演者吆喝一句,随从者接应一声“抲”!这样边演边跑,遍及全村角落,以示把鬼导、怪抲完斩绝。最后由各家各户给予扮演者应有的谢情报酬。
浙东“抲年鬼”的风俗,源远流长,起于唐朝。传说唐明皇一次受疟疾鬼作崇,久病不愈。一天,他梦见有个大鬼,捉住疟鬼而啖之,从此病就好了。唐明皇问大鬼叫什么名字?回答说叫钟馗,就是前番应试武举,其貌不扬,末被录取,因而撞死阶前。
3、浙江人的春节世俗
腊月二十三,小年。农村人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送灶君菩萨上天。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过年拉开序幕。
大年三十,除夕夜。贴对联,放鞭炮、烟火,吃年夜饭,守岁,祭天地菩萨。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开始给“压岁钱”了。年夜饭是比较隆重的,家人要团聚,饭菜要丰盛,要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正月初一,过大年。首先是“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一般认为,越早越好。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有讲究,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并表示接新年。三发鞭炮越是声音宏亮清脆,越是吉祥。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红花满地,喜气洋洋,此时,年味最浓。
春节的岁朝糕汤圆子
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元旦,俗称大年初一。正月初一的早晨称之谓岁朝。岁朝,南方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食糕汤圆子,即用隔年的糖年糕切成小丁块,糯米粉搓成小四子(搪年糕切块,糯米粉搓成圆子,必须在除夕夜吃罢年夜饭后全部准备好,岁朝是不可以做的,只是煮烧而已)。做法很简单:锅内加开水,水沸先将年糕小丁块投入,煮至软韧,即将小圆子投入,待小圆子浮于水面即可,食时加白塘、桂花酱或玫瑰酱。其味香、糯、甜、韧,非常可口。
岁朝食糕汤圆子,寓意高高兴兴,步步高升,全家人平安,团团圆圆(糕的谐音为“高”,圆子谐音团团圆圆)。旧时读书人,也有在岁朝吃搪年糕与粽子,谐音寓意科举考试能“高”(糕)“中”(粽),即考中。明代着名画家唐寅曾写过一首岁朝的《糕粽诗》:“题糕射粽说奇才,馈食春朝笑口开,记否堆盘枣梨寥,年年吉语惯听来”。
应该指出的是,岁朝所食的“棕子”不是五月端‘午节所食的粽子,叫“灰汤粽”。
年夜饭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而年夜饭是中国人对丰收的庆贺方式,因此,年夜饭在百姓的严重是很神圣的,在80、90年代,人们往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年夜饭。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饭店定年夜饭成了新的守岁方式。那么,饭店的“年夜饭”是咱老百姓的年夜饭么?
在古代,年夜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四个种类。火锅沸煮,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罗卜头俗称“菜头”,祝愿有个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品,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的甜食,则是祈愿以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广州春节食物
广州的春节食物
1、广州的春节食物
1.1、年糕年糕,年年高升,象征收入、职位和小孩子都一年比一年高。是东南亚地区的过年传统食品。而广东及香港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通常切片煎熟食用,比较油腻。传统上,过年的时候,老人家都会蒸年糕,在年初二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携鸭带鸡地回娘家的时候,年糕就是老人家给“外嫁女”的回礼
1.2、煎堆。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广东人制作煎堆由来已久,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龙江煎堆等。而广州地区、港澳地区则以九江煎堆为主。煎堆五味调和,咸甜适当,意谓人丁兴旺,花开富贵,合家平安,万事大吉,寓示着人们的美愿。
1.3、角仔。角仔又称“油角”,是广州人过年的必备食品,不少家庭现在还保留这自炸油角的习惯。角仔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但比饺子要饱满得多。角仔在新年中代表的是饱满的荷包,荷包鼓鼓,馅越多,来年荷包就越鼓。
2、春节是什么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3、春节的节日特点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广州春节的习俗
1、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2、回娘家。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3、逛花市。现代新式花街上世纪初到50年代中期,广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桨栏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一度金融较为稳定,工商业有所发展,花市也随之兴旺。人们在马路两旁搭架做花档,中间行人。夜市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花市高峰时人如潮涌,摩肩接踵,花市里红紫纷华,使人眼花缭乱。
广州春节的禁忌
1、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
2、忌迁居,糊窗户。否则认为是不吉利。
3、忌请医生看病,否则,象征一年到头都要生病。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4、避免吃稀饭,这天若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土冲垮。此外,吃稀饭是贫穷的象征,初一吃稀饭,恐怕之后都得过着穷困生活。
5、不能更换、洗涤衣被。
6、忌穿坏新衣服。正月里孩子穿坏新衣服有晦气。
7、忌讳剃头。民间有谚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8、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9、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10、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春节食物习俗
春节的食物习俗
1、春节食物习俗
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
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而异,食用时间也因地而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
2、什么是春节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3、春节的来历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过年吃饺子的原因
一是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
二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三是饺子本身就好吃,民间有“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俗话。
吃元宵的历史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女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月后,羿思念成疾。正月十四日夜忽有童子求见,自称为嫦娥之使,说:“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乃月圆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而。”羿如法而行,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元宵用面除江米面外,还有粘高梁面、黄米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也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元”,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园”。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春节食谱 春节如何吃出健康食谱》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春节后饮食养生”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