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鳆鱼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鳆鱼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鳆鱼是一种对大家来说还算比较熟悉的中药,对我们身体的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它,需要对鳆鱼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别名】鲍鱼(《素问》),石决明肉(《本草衍义》),镜面鱼、明目鱼(《医林纂要》)。

【来源】为鲍科动物 九孔鲍 或 盘大鲍 的 肉 。春、夏、秋三季均可捕捉,以春末夏初最为肥满.捕得后取肉鲜用,或制成鲍鱼干。

【原形态】形态详"石决明"条。

【性味】①《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益精明目。治劳热骨蒸,咳嗽,崩漏、带下,淋病,青盲内障。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体坚难化,脾弱者饮汁为宜。"

【各家论述】《本草衍义》:"(鳆鱼),肉与壳两可用,方家宜审用之。然皆治目。"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鳆鱼的作用,希望对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帮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乱的和其他食物搭配,应该咨询专业人士后再决定。

yS630.Com相关推荐

水晶鱼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中药副作用较小,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药材调理身体。在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种药材水晶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别名】鳡鱼(姚可成《食物本草》)。

【来源】为银鱼科动物 太湖短吻银鱼 的 全体 。

【原形态】体细长,略呈圆筒形,后段较侧扁。体长约7~8厘米。头部扁平。口小,吻短钝,下颌略长。上、下颌骨各有1排细齿,口盖上无齿;下颌前端亦无犬齿。背鳍Ⅱ12~14,起点至吻端的距离为至尾基距离的2.5倍。臀鳍Ⅲ21~24,位于背鳍后下方,背鳍后有一小而透明的脂鳍。体柔软,除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排较大的鳞片外,全体无鳞。生活时全体透明,从头的背后可清楚地看到脑的形状;死后体为乳白色。各鳍较透明,无色,体侧每边沿腹面各有一行黑色素小点。

【生境分布】分布江苏太湖和沿长江中、下游的许多湖泊中,尤以太湖最着。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疏利肠胃,润肺。

【摘录】《*辞典》

【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

我们知道了水晶鱼的功效与作用,水晶鱼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内容可以帮到大家!

鱼虱子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鱼虱子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实,鱼虱子的神奇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鱼虱子的功效。

【别名】鱼鳖、鱼寄生

【来源】为浪飘水虱科动物 张氏鱼怪 的 全体 。捕得有鱼虱子寄生的鱼后,自鱼胸鳍的白色囊中取出,炕干或晒干。

【原形态】体呈长卵形,阔而扁,无坚甲,全体乳白色;雌者长达30毫米,阔约15毫米;雄者较小,长4~10毫米,宽1~6毫米。头部复眼长卵形,黑色,有短触须2对,头下方有大颚1对,小颚2对。胸部发达,长而阔,共7节,前胸节包围后头部,后胸节包围腹的1~2节,胸肢共有7对。腹部萎缩成尾状,分5节;鳃足5对,成叶状,在尾节下方。

【生境分布】有鱼类的地方均有分布。

【性味】咸,寒,无毒。

【功能主治】治噎膈气逆,及胸前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1.5钱。

【注意】胃溃疡吐血者勿服。

【附方】①治噎膈气逆,胸前胀痛:鱼虱子、茴香虫。焙干研末,和酒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上面介绍了鱼虱子的一些基本常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于鱼虱子的了解会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触的其它药材还有很多,有时间的话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勒鱼的功效与作用


在现代生活中,对于各种中草药,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勒鱼是很常见的一种,那么究竟勒鱼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们一块来看看。

【别名】鳓(《篇海》),鲞鱼(《正字通》),鲙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来源】为鲱科动物 鳓鱼 的 肉 。

【原形态】体长而宽,很侧扁;背缘窄,腹缘较背缘隆凸。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头小,头上部通常有2条隆起的嵴,由吻部达头后方。口大,向上倾斜。下颌发达,前颌骨小而短;上颌骨宽而短,后端达眼的中伺。上下颌、胯骨及舌上均有细齿。鳞薄。形圆,无侧线,体侧纵列鳞49~53,横列鳞15。腹部有硬锯齿状棱鳞,腹鳍前为24~27,腹鳍后为12~15。背鳍短,15~17,起点距吻端及尾鳍基之距离相等,而在腹鳍起点后有一相当距离。臀鳍长,47~50,基部长约为背鳍基部的3倍。胸鳍末端几达腹鳍。腹鳍极短小。尾鳍深叉形。体两侧及下方银白色;体背、吻端、背鳍和尾鳍淡黄绿色;其他各鳍白色。

【生境分布】分布很广,北自辽宁,南达海南均有。

【性味】①《纲目》:"甘,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功能主治】①《纲目》:"开胃,暖中。"

【注意】《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风,醉者更甚。"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勒鱼,出东南海中。 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勒鱼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鲛鱼的功效与作用


鲛鱼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鲛鱼可以用来药用也可以用来食用,而且鲛鱼的功效和作用是相当全面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蜡鱼、瑰雷鱼(《南越志》),沙鱼、鳆鱼(《本草拾遗》),溜鱼(《纲目》),鲛鲨(《医林纂要》)。

【来源】为皱唇鲨科动物 白斑星鲨 或其他鲨鱼的 肉 。

【原形态】体细长形,长约60厘米;前端略粗,向后渐细,腹面平。头宽。吻稍厚。前端钝。服侧位,长圆形。中等大,瞬裙平横外露;服后有小形喷水孔。鼻孔位于口至吻的1/3处,有鼻瓣3叶。口呈三角形,距吻端远,有唇褶,上唇褶宽扁而长,下唇裙较狭而短。齿小,多行,排列成铺石状。鳃孔6个,最后两个位于胸鳍上方。盾鳞细小。背鳍两个,形状相似;第1背鳍较大,始于腹鳍后缘上方,介于吻端至第2背鳍间;第2背鳍较小于第1背鳍,胸鳍始于第5鳃孔下方,后缘斜直或微凹。腹鳍位于背鳍间隔前半部的下方,内角较尖,后缘直。尾鳍的上叶直而略窄,下叶前端较宽。背面和上侧面呈灰褐色。侧线显著,沿侧线及侧线上方有许多不规则的白点。下侧面和腹面银白色。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黄海和东海。

【性味】甘咸,平。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脾。"

【功能主治】①《食疗本草》:"补五脏。"

【备注】鲨鱼的种类很多,我国沿海较常见的尚有虎鲨科狭纹虎鲨(分布南海及东海南部)、角鲨科白斑角鲨(分布东海及黄海)及姥鲨科姥鲨(我国沿海均有)等。

【摘录】《*辞典》

对于文章介绍的鲛鱼,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就可以在面对疾病的困扰时正确的进行治疗。

鲂鱼的功效与作用


鲂鱼作为一种中药材,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鲂鱼同时还能够解决身体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鲂鱼都有哪些营养和功效。

【别名】鳊鱼(《日用本草》),平胸鳊(《脊椎动物分类学》),法罗鱼(《黑龙江流域鱼类》)。

【来源】为鲤科动物 三角鲂 的 肉 。

【原形态】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头很细小。口小,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等长,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亦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着大于头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肛门,腹鳍基部至肛门间有显着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主要食物为苦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丝状绿藻、淡水海绵等。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分布黑龙江、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阳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甘,平。"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食疗本草》:"调胃气,利五藏,和芥子酱食之,助肺气,去胃家风。消谷不化者,作鲙食,助脾气,令人能食。"

【注意】《食疗本草》:"患疳痢者不得食。"

【摘录】《*辞典》

【出处】1.出自《食疗本草》;2.《纲目》: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尤多。小头缩项,弯脊阔腹,扁身细鳞,其色青白,腹内有肪,味最腴美。其性宜活水。又有一种火烧鳊,头尾俱似鲂,而脊骨更隆,上有赤鬣连尾,如蝙蝠之翼,黑质赤章,色如烟熏,故名。其大有至二、三十斤者。

上面是关于鲂鱼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鲂鱼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鲃鱼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中药是中国人的传统,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有病看中医吃中药是他们的传统和习惯,所以中药是很多人都喜欢的,鲃鱼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来源】为鲤科动物 锯倒刺鲃 的 肉 。

【原形态】锯倒刺鲃: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全体几成长菱形,体长一般在40厘米左右。头小,稍尖,头的背部成弧形。吻钝,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处相联,唇后沟不相联,上颌突出。须2对,前对比后对稍短。下咽齿3行,侧扁,顶端微弯。鳞大,侧线鳞28~32。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条3,5,末端可达尾鳍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

【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栖息于乱石间隙和深水石洞处。食物主要为腐败的植物碎片和丝状藻类。产卵期约在4月间。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味甘,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主壮阳道,温中补衰。

【摘录】《*辞典》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鲃鱼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药材,但它的药性和作用还有很多,因此希望大家在与自身情况结合的基础上再食用。

公鱼的功效与作用


公鱼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在中医里面经常要用到公鱼给患者治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公鱼的几个方面。

【别名】弓鱼、工鱼(《大理府志》)。

【来源】为鲤科动物 云南裂腹鱼 的 肉 。

【原形态】体狭长,稍侧扁。一般长约15厘米,大者可至30厘米。头呈锥形,口下位。下唇肉质,后缘游离,具左右2叶,无明显的中叶,唇后沟不连续,下颌内侧微角质化,但不形成锐利的边缘。须2对,几等长,较眼径略长或相等。吻须的末端到达鼻孔后缘的下方;颉须末端达眼球中部的下方。下咽齿3行,细长,顶端弯曲。鳞细小,腹部自鳃峡至胸鳍末端下方裸露无鳞;侧线鳞较体鳞为大,臀鳍和肛门两侧均有大鳞。背鳍Ⅲ8,不分枝鳍条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臀鳍Ⅱ5。体背和侧面青灰色,具有多数不规则的小黑斑点,腹部银白色。

【生境分布】生活于多水草、泥底的静水中,产卵期6~7月。分布云南的洱海和澜沧江水系。

【性味】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妇人劳损,崩漏下血;小儿痰热风痫,丹毒。"

【备注】云南地区所称的"公鱼",除上述品种外,还有大理裂腹鱼。

【摘录】《*辞典》

【出处】始载于姚可成《食物本草》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公鱼,原来公鱼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菩萨鱼的功效与作用


菩萨鱼是非常有营养的珍贵药材,经常吃菩萨鱼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食用菩萨鱼呢,食用菩萨鱼对于我们的身体具体能够起到怎样的好处呢,我们需要懂得一些菩萨鱼的专业知识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别名】斗鱼,花蝶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钱丬鱼(《脊椎动物分类学》),蝴蝶鱼、火烧板(《中国动物图谱·鱼类》)。

【来源】为攀鲈科动物 歧尾斗鱼 的 肉 。

【原形态】体形极为侧扁,略似纺锤形。全长约8厘米。眼大,口小,口内有尖利的牙齿。鳞片大,无侧线,体侧纵列鳞扔。背鳍ⅪⅤ7,起点与臀鳍的起点略约相对;臀鳍很长,ⅩⅩ12。胸鳍10,圆形。腹鳍小。尾鳍分叉。各奇鳍皆有向后伸延的特长的鳍条,在生殖期内,各鳍条漂摇如绶带。体灰绿色,鳃盖上有一大形黑斑,体两侧各有8条黑色横斑。由眼目到鳃盖部,有3条黑绿。生殖期各奇鳍有红色边缘,鳞片上有紫蓝色反光。

【生境分布】栖于水田、溪流、池塘内。性好斗。喜食各种小虫,尤以孑孓为多。分布长江以南,如四川、湖南、江西、广东、广西。

【性味】《陆川本草》:"甘,淡。"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解疮毒,消炎。治眼膜疮痈。"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摘录】《*辞典》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对于中药菩萨鱼的详细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菩萨鱼的功效与作用是有很多的,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鳆鱼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