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姜的养生功效与作用

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豆豉姜。豆豉姜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豆豉姜的相关知识。

【别名】木浆子根(《分类草药性》),满山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澄茄根、木姜子根(《四川中药志》),过山香、枪子蔃(《广东中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 山鸡椒 的 根 及 根茎 。9~10月间挖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产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性状】根呈圆锥形,表面棕色,有纵皱及颗粒状突起,横切面导管明显,质轻泡,易折断,断面淡黑色。气香,味辛辣。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胃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0.5~2两);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木姜子根、茎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同属植物木姜子及清香木姜子的根,通称"木姜子根",同等使用。参见"木姜子"及"木椒根"条。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豆豉姜,豆豉姜有着怎样的功效。豆豉姜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ys630.COm精选阅读

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大多数人在生病了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到医院进行就诊,觉得这样效果是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在常规的治疗中有些朋友又害怕西药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所以都会倾向于中药治疗,豆豉是不仅可以食用还有很好的入药功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可能很多朋友对豆豉这类食物并不是很陌生,但是对于豆豉这类药材就知之甚少了,更别说豆豉的功效与作用都了解多少了,经过试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论,豆豉还可以健胃且消食。下面就给大家罗列一些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发汗解表:

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发汗之力颇为平稳,有发汗不伤阴之说。《名医别录》曰:“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常用治外感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2.宣郁除烦:豆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肺胃之郁热。《珍珠囊》曰:“去心中懊侬,伤寒头痛,烦燥。”故有宣郁除烦之功效。如张仲景《伤寒论》栀子豉汤,选用本品,治发热,虚烦不得眠,胸闷不舒,或心中懊侬,舌红苔黄脉稍数。此乃外感热病误治,邪热留于胸膈,扰及胃腑所致。用淡豆豉,清宣郁火,则气机自然通畅,其症自会迎刃而解。

3.和胃消食:豆豉辛开苦降,寒能清热,入胃经,则能和胃消食。若症见脘腹饱胀,暖气酸腐,不能食,大便不调,甚至黄疸,痞块,膨胀,脉滑而紧盛。此乃气机不利,食滞不消所致。可选用本,宣郁利气,和胃消食。使气机得通,饮食得消,则诸证自除。

4.清热止痢:本品性寒能清热。《药性论》载:“治血痢腹痛”。而《范汪方》豉薤汤,则用本晶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故本品有清热止痢之功效。若症见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腹痛,里急后重,下粘液及脓血样大便。此乃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积滞于肠中所致。可用本品清热止痢。

5.安胎:《会约医镜》曰:淡豆豉“安胎孕。”本品性寒味甘,寒能清热,甘寒则益阴。对于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生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以致胎动不安,症见妊娠期下血,色鲜红,或腰腹坠胀作痛,心烦不安,手心烦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可选用本品,滋阴清热,凉血安胎。

6.解毒:豆豉味甘,甘能解毒。《名医别录》曰:“主瘴气恶毒。”《日华子本草》曰:“治中毒药”。《本经逢原》则曰:“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故本品有解毒之功。可用治山岚瘴气恶毒,食物中毒,丹毒,及上疮痛烂等证。如姚和众选用本品“治小儿丹毒破作疮,黄水出。”《药性论》则用本品,“治上疮痛烂。”

鉴别:应用豆豉,大豆卷,清水豆卷,三者均能解表;但淡豆豉用于风热在气分之发热,大豆卷用于风寒在肌表之发热,清水豆卷用于湿热所蕴结之发热。用法用量:内服:6—12克,煎汤;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来调敷。

以上就是营养学专家为我们详细分析的豆豉的功效与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最重要的就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开处方,这样才有明显的疗效,豆豉最为一种药材道理也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豆豉草的功效与作用


豆豉草是中医医药的一种,对于许多疾病是非常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就对豆豉草简单的介绍一下。

【别名】通经草、蛇头细辛、疳积药

【来源】败酱科缬草属植物 岩边香 Valeriana hardwickii Wall.,以 根 或 全草 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

【性味】辛、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散瘀止痛,健脾消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跌打肿痛,腰痛,风湿骨痛,小儿疳积,神经衰弱;外用治身痒。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贵阳民间药草》

经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关于豆豉草的相关知识。不管是从食物保健还是中医的角度,豆豉草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觑的。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淡豆豉的简介

别名:豆豉、杜豆豉。淡豆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其性味苦寒,具有解表,除烦,宣郁,解毒之功效。用于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淡豆豉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种子含蛋白质、脂肪、胆碱、黄嘌呤(xanthine)、次黄嘌呤(hypoxanthine)、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天冬酰胺、甘氨酸、笨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

2、功效作用

解表,除烦,宣郁,解毒。治伤寒热病,寒热,头痛,烦躁,胸闷。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3、临床应用

3.1、《别录》;“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

3.2、《药性论》:“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

3.3、《日华子本草》:“治中毒药,疟疾,骨蒸;并治犬咬。”

3.4、《珍珠囊》:“去心中懊憹,伤寒头痛,烦躁。”

3.5、《纲目》:“下气,调中。治伤寒温毒发癍,呕逆。”

3.6、《本经逢原》:“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

3.7、《会约医镜》:“安胎孕。

4、科学研究

《纲目》:”造淡豉法,用黑大豆二三斗,六月内淘净,水浸一宿,沥干蒸熟,取出摊席上,候微温,蒿覆。每三日一看,候黄衣上遍,不可太过。取晒簸净,以水拌干湿得所,以汁出指间为准,安瓮中,筑实。桑叶盖,厚三寸,密封泥,于日中晒七日,取出,曝一时,又以水拌入瓮。如此七次,再蒸过,摊去火气,瓮收筑封即成。“淡豉制法,除上述加工法而外,尚有以其它药物如辣蓼、佩兰、苏叶、藿香、麻黄、青蒿、羌活、柴胡、白芷、川芎、葛根、赤芍、桔梗、甘草等,或煎取药汁,用以煮豆;或将药物研成粉末同煮熟的大豆拌和,然后闷置发酵等不同的加工方法。

淡豆豉的市场信息

1、淡豆豉的价格

淡豆豉的价格约为6-8元/500克。

2、淡豆豉的选购方法

本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6~1cm,直径0.5~0.7cm。表面黑色,皱缩不平。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干燥品呈椭圆形,略扁,长0.5~1厘米,宽3~6毫米。外皮黑色,微有纵横不整的皱折,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已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脆,易破碎,断面色较浅。有霉臭,昧甘。以色黑、附有膜状物者为佳。

3、淡豆豉的保存方法

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豆豉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种好东西,大自然界中的药材经过泡制等工序后都会变成养生的好利器,豆豉汤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你知道豆豉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吗?

【处方】好豆豉1碗。

【制法】用清油半盏,拌豉捣烂。

【功能主治】春夏月树木墙间,有一等杂色毛虫极毒,凡人触着者,则放小毛入手足上,自皮至肉,自肉入骨,其初则皮肉微痒,以渐生痛,经十数日,痒在外而痛在内,用手抓搔,或痛或痒,必致骨肉皆烂,有性命之忧,此名中射,诸药不能治之者。

【用法用量】厚敷痛上并痒处。经1时久,豉气透骨,则引出虫毛,纷纷可见,取下豉,埋在土中;煎香白芷汤洗痛处;如肉已烂,用海螵蛸为末敷之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豆豉汤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豆豉膏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豆豉膏的制作方法。

【处方】黑豆10克 田螺19个 葱1大把

【功能主治】主初生小儿肚膨脐肿。

【用法用量】捣烂,巴蕉汁调,贴脐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

【处方】豆豉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灸疮,烧伤,臭气所伤,肿痛者。

【用法用量】油调,涂疮上。

【摘录】《鸡峰》卷二十二

【别名】二豆汤、二豆散

【处方】豆豉半两,天南星半两,白敛半两,赤小豆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脐风。小儿脐突。

【用法用量】二豆汤(《医统》卷八十八)、二豆散(《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茅先生方

【别名】葱涎膏

【处方】黑豆1杓,田螺19个,葱1大把。

【制法】捣烂,芭蕉汁调。

【功能主治】初生儿不小便,中脐风,撮口,肚膨胀,脐肾肿。

【用法用量】贴脐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惠眼观证》

通过上面对豆豉膏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石膏豆豉粥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早上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说早上吃粥是最养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石膏豆豉粥就是一道比较可口的美食,不仅做法简单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很滋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石膏豆豉粥的做法。

石膏豆豉粥

【来源】 《千家食疗妙方》

【原料】 生石膏60克,葛根25克,淡豆豉1.5克,荆芥5克,麻黄1.5克,生姜3片,葱白3根,粳米100克。

【制作】 将上七味药洗净,加清水煎煮取汁去渣,澄清沉淀,将淘洗净的米加清水煮沸后,加入药汁、葱白煮成稀粥。

【用法】 趁热食,吃后汗出热退则停服。

【疗效】 解表发汗,宣肺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烦躁,失眠,无汗,口渴,咽干等症。

【注意事项】 凡病人出汗,恶风寒者忌食。

上面所讲的石膏豆豉粥的做法还是很简单的,原料也是很容易买到的,关键其营养价值高,也是粥品饮食中很好的选择,味道不仅可口,还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和维生素。

发汗豆豉粥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国早上的餐桌上总是少不了粥的身影,可以说早上吃粥是最养生的方法。煮粥也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好的粥爽口粘稠。发汗豆豉粥就是一道比较可口的美食,不仅做法简单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很滋补,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发汗豆豉粥的做法。

发汗豆豉粥

【来源】 《太平圣惠方》

【原料】 豆豉10克,荆芥10克,麻黄10克,葛根15克,栀子10克,生石膏30克,葱白7根,姜10克,粳米100克。

【制作】 先煎以上诸药,去渣取汁,后入米煮稀粥。

【用法】 空腹食之。服后盖被卧床,得微汗出为度。

【疗效】 祛风清热。治外感寒邪、内有蕴热,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渴、喜欢、舌红苔黄、脉浮数等症。

如果你感觉自己最近抵抗力下降,心情很烦躁,时不时的就发脾气。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喝一些发汗豆豉粥,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肝火,长时间服用发汗豆豉粥,对于人的某些病症也能够得到控制作用。

姜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姜三七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姜三七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别名】三七姜、姜叶三七、土田七、竹叶三七、姜七

【来源】姜科姜七属植物 姜三七 Stahlianthus involucratus (King)Craib,以 根状茎 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外用治虫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3钱,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用炭粉撒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云南中草药》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姜三七在一些疾病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姜三七的食用也要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决定,切记不要盲目用药。

黑心姜的功效与作用


黑心姜这种中药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黑心姜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别名】蓝姜

【来源】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黑心姜的根茎。

【原形态】黑心姜,多年生草本,高约lm。根茎粗大,近似姜状,有环纹,断面呈黑绿色,有多数须根。叶2列,叶柄延伸成叶鞘,抱茎;叶片椭圆状长圆形,长40-50cm,宽约10cm,沿主脉两侧有紫斑,叶下面被细毛。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谷溪旁或栽培。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胸腹胀痛;产后腰痛;头风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调酒炒热外搽。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介绍的关于黑心姜的知识,相信大家对于黑心姜的认识又会多一点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食用黑心姜对身体进行调理和改善。

毛姜的功效与作用


毛姜的简介

毛姜,别名:崖姜、岩连姜、爬岩姜、肉碎补、石碎补、飞天鼠、牛飞龙、飞来风、飞蛾草。分布于中国台湾。模式标本采自台湾。生于潮湿阴冷地。

毛姜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作用

补肾强骨;活血止痛。主肾虚腰痛;足膝痿弱;耳聋;牙痛;久泄;遗尿;跌打骨折及斑秃。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2、临床应用

2.1、治腰脚疼痛不止:骨碎补一两,桂心一两半,牛膝三分(去苗),槟榔二两,补骨脂三两(微炒),安息香二两(入胡桃仁捣熟)。捣罗为末,炼蜜入安息香,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 。

2.2、治耳鸣,亦能止诸杂痛:骨碎补去毛细切后,用生蜜拌,蒸,从巳至亥,暴干,捣末,用炮猪肾空心吃。(《雷公炮炙论》)。

2.3、治肾虚耳鸣耳聋,并齿牙浮动,疼痛难忍:骨碎补四两,怀熟地、山茱萸,茯苓各二两,牡丹皮一两五钱(俱酒炒),泽泻八钱(盐水炒)。共为末,炼蜜丸。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

2.4、治牙痛:鲜槲蕨一至二两(去毛)。打碎,加水蒸服。勿用铁器打煮。(《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

2.5、治金疮,伤筋断骨,疼痛不可忍:骨碎补(去毛,麸炒微黄)、自然铜(细研)、虎胫骨(涂酥炙黄)、败龟(涂酥炙微黄)各半两,没药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胡桃仁半个,一处嚼烂,用温酒一中盏下之,日三、四服。(《圣惠方》骨碎补散) 。

毛姜的市场信息

1、毛姜的价格

毛姜的价格约为0.5元/50克。

2、毛姜的选购方法

植株高80-140cm。根状茎粗状,密被棕色长线形鳞片。叶一型,簇生成圆形中空的高丛;叶片长80-140cm,先端渐尖,中部以下渐狭,但近基部又渐变宽而呈心形,中部以上深羽裂,向下渐裂成状,两面光滑无毛,全缘;叶脉网状,两面明显,网眼内有单一或分叉的小脉。孢子囊群着生于小脉交叉处,每对侧脉之间有1行,圆形或通常澡第三回小脉延长,成熟时呈断线形。孢子椭圆形,孢壁具小刺或小瘤块状纹,无囊群盖。

3、毛姜的保存方法

毛姜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豆豉姜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