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赤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对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功效,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味中药:赤地榆,它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隔山消(《昆明药植调查报告》),紫地榆(《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 紫地榆 的 根 。秋末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全株被柔毛。主根圆锥形,紫色,有较长的须根。叶基生或茎生,叶柄长;叶片3~5掌状分裂,直径3~5厘米,有小羽状托叶。花1~2朵生于茎顶,红色,径约1.5厘米。蒴果长喙状,成熟后由基部向上反卷而开裂,将种子弹出后而悬挂于花柱上。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多生于向阳山坡。分布云南。产云南。
【性状】干燥根表皮暗褐色,内皮紫色,多皱缩纹理,有须根痕。药材多斜切成片,片长约2.5厘米,阔约1~1.5厘米,厚约2~5毫米;切面黄棕色,木部与皮部常分离,本部色泽较深。易折断,断面粉质样。无臭,味苦。以皮紫心黄者为佳。
【性味】苦涩,凉。
【功能主治】消炎,止血,涩肠。治肠炎,痢疾,脘腹疼痛,内出血,鼻衄,便血,月经过多,产后流血,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入丸散。
【附方】①治面寒背寒肚腹疼痛:赤地榆一钱为末,热烧酒下。(《滇南本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现在知道赤地榆的作用了吧。以前还不知道赤地榆是这等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见识还不够广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养生途径,其实想要养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哦。
yS630.Com相关推荐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_地榆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地榆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图片、地榆的药用价值、地榆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地榆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地榆简介地榆图片地榆的功效与作用地榆的药用价值地榆的药用附方地榆的配伍应用地榆的副作用地榆医书记载地榆简介
地榆,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地榆,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粗糙,有纵纹。质硬,断面较平坦,粉红色或淡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绵地榆,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着生于短粗的根茎上;表面红棕色或棕紫色,有细纵纹。质坚韧,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皮部有多数黄白色或黄棕色绵状纤维。气微,味微苦涩。
地榆图片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解毒
地榆性寒,具有清火解毒作用,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
2、凉血止痛
治疗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3、消肿敛疮
用于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4、止血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各种出血。
5、治烧烫伤
治疗各种烧伤,烧伤感染,红肿等。
地榆的药用价值
【药名】地榆
【别名】花椒地榆、酸赭、西地榆、黄瓜香、豚榆系、白地榆、水槟榔、鼠尾地榆、地芽、红地榆、野升麻、马连鞍、水橄榄根、线形地榆、蕨苗参、岩地芨、血箭草、山枣参。
【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
【性味】苦、酸、涩,微寒。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效】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主治】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炮制方法】
1、地榆:拣去杂质,用水洗净,稍浸泡,润透,切成厚片,晒干。
2、地榆炭:取地榆片置锅内炒至外表变为黑色,内部老黄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研末涂敷患处。
【禁忌】本品性寒酸涩,凡虚寒性出血或有淤者慎用。对用大面积烧烫伤病人,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鞣质被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地榆的药用附方
1、治便血: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2、治急性菌痢: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3、治血痢不止: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4、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5、治烧烫伤: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6、治湿疹:地榆面、煅石膏面各二十两,枯矾-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㈢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7、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8、治红白痢,禁口痢: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查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9、治面疮赤肿焮痛: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10、治蛇毒: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补缺肘后方》)
地榆的配伍应用
1、配苍术:燥湿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经湿热,痢疾下血。
2、配槐角:凉血止血。
3、配茜草:凉血止血,治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
4、配乌梅:凉血涩肠。
5、配黄柏:凉血燥湿。
6、配金银花:凉血止血效更强。
地榆的副作用
虚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虚有瘀者慎服。恶麦门冬;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地榆医书记载
1、《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2、《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3、《本经》: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4、《本草正》:清火明日。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5、《别录》:止脓血,诸瘘,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6、《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7、《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8、《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9、《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10、《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
11、《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1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以上就是一些地榆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地榆丸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丸,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地榆丸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地榆(微炒)当归(微炒)阿胶(糯米炒)黄连(去须)诃子肉(炒)木香(晒干)乌梅肉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陈米汤下,每日二至三次。
【备注】本方原名"地榆散",与剂型不符,现据《证治准绳·类方》卷六改。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
【处方】地榆6两(炙),赤石脂7分,厚朴6分,白术5分,干姜6两,龙骨7分,黄连10分,当归5分,熟艾5分,乌梅肉6分,甘草4分(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消食,腹中胀痛,气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25丸,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延年秘录》
【处方】白术半两,黄柏(炒)2钱,生地黄2钱,白芍药2钱,地榆2钱,黄芩(炒)2钱,香附2钱。
【制法】上为末,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脏毒挟湿者。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六
【处方】大川乌头(盐炒,不得过熟,去皮脐尖)1两,甜参1两,地榆1两,麝香1分(别研,入前4味中拌令匀)。
【制法】上为末,5味同捣,炼白蜜5两和为丸,如梧桐子大,以瓷盒密封贮之。
【功能主治】风气攻注、荣卫壅滞,四肢疼痛无力,渐成瘫痪。
【用法用量】本方用法云“五味同捣”,而实际组成仅四味,疑脱。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七
【处方】防风、乌梅肉、枳壳、阿胶、甘草(炙)、荆芥穗、黄连、生地、当归身、槐花、白术、伏龙肝、地榆。
【制法】水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时常粪后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陈米饮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地榆1两,龙骨半两,赤石脂半两,无食子(炮)半两,熟艾(微炒)半两,黄柏(去粗皮)3分,橡实壳(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痢不止。大便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地榆1两,草豆蔻3枚(炮,去皮),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肠虚腹胀,泻血不止。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0丸,草节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看完了上文对地榆丸的介绍,是不是对地榆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紫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紫地榆因为有着高价值的药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但要注意不能随意的进行使食用,否则会对身体生一些不好的影响的,我们需要在食用前对它进行了解,你准备好了吗?
【别名】隔山消、赤地榆
【来源】牻牛儿苗科老鹤草属植物 紫地榆 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 [G. strigosum auct. non Burm. f.],以 根 入药。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血。用于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月经不调,鼻衄;外用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3~5钱,水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粉水调敷患处。
【备注】(1)云南红河地区另有一种 紫地榆 为同属植物 赤地榆 Geranium delavayi Franch.形态相似,功能主治相似。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总得来说紫地榆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也正是因为紫地榆具有比较好的养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紫地榆养生的地方可以说也是相当高的。
地榆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知道地榆饮子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那知不知道地榆饮子的功效和作用呢?地榆饮子的食用方法呢?下面就一一的为大家解惑。
【处方】地榆1两,当归1两(锉,微炒),酸石榴皮1两(锉,微炒),秫米1两,薤白(切)2合。
【制法】上锉和匀,分为6服。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香附子、新地榆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便尿血,凝涩。
【用法用量】各煎汤,先服附子汤3-5呷,次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摘录】方出《本草纲目》卷十四引《全生指迷方》,名见《鸡峰》卷十
通过以上对地榆饮子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它有没有副作用的讲解,相信我们现在对它的认识是更深的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自己是否能服用地榆饮子。
红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红地榆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红地榆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英文名】root of Griffith Cinquefoil.
【别名】长柔毛委陵菜、小天青、翻白叶、小管仲、地蜂。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柔毛委陵菜的根。
【原形态】柔毛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根粗壮,圆柱形,有时侧根较多。花茎直立或上升,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基生叶羽状复叶,小叶2-3对,常对生,稀下部小叶互生;叶柄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小叶无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被长柔毛或脱落近无毛;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0.5-3cm,宽0.5-1.5cm,先端圆钝,稀急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上面被伏生疏柔毛,下面被白色绒毛及柔毛,沿脉密生长柔毛;茎生羽状5小叶或掌状3小叶,形状与基生小叶相似,托叶草质,边缘齿牙分裂或全缘。花两性;聚伞状伞房花序,花少疏散;花直径1.5-2.5cm;萼片5,三角卵圆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披针形、长圆披针形或长椭圆形,比萼片短或近等长,外面被疏柔毛或白色绒毛;花瓣5,倒卵形,称端下凹,比萼片长1-2倍,黄色,稀白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600m的荒地、山坡草地、林缘及林下。
【性味】涩;微苦;温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汤止痢,止带。主痢疾,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活血、行气止痛、收敛止血的功能。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红地榆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红地榆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地榆饮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地榆饮,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于地榆饮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来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处方】地榆(锉,焙干)1两,酸石榴皮1两,黄连(去须)3两,当归(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赤日痢,久不止,脐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地榆3分,黄柏(去粗皮,炙)3分,黄连(去须)3分,马芹子(炒)3分,黄芩(去黑心)3分,蔓菁根(洗,切)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蛊毒血痢。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1盏,加生姜少许,煎至5分,去滓,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地榆3两,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地榆3分,甘草2分,芍药1钱,当归1钱。
【制法】上为饮子。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痢,腹痛,赤白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钟,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地榆1斤,甘草2两,银花1两。
【功能主治】大小肠痈。
【用法用量】先将地榆用水10碗,煎3碗,再将甘草、银花煎1碗,空心腹。1服即消。
【注意】忌荤、腥、房事。
【摘录】方出《回生集》卷下,名见《卫生鸿宝》卷二
【处方】地榆,甘草2钱,芍药,当归1钱,枳壳1钱半(炒)。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1钱,白水煎服。加黄连亦好。
【摘录】《袖珍小儿》卷六
【处方】地榆3分,甘草2分,赤芍药(炒)2分,枳壳2分。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七
【处方】地榆1两,当归(切,焙)2两,艾叶2两,人参2两,生干地黄(焙)3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下多,心烦气短,食少多倦。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看完了上文关于地榆饮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地榆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地榆饮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地榆饮的药效 。
地榆散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散怎么吃?想必不少人对地榆散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耳闻,但是如何用地榆散来治愈疾病却是不太清楚的。今天就带着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结合养生。
【处方】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地榆(炒)、干葛,各半斤;茯苓(去皮)、赤芍药,各六两;干姜(炮)二两,当归(去苗)三两,甘草(炙)四两,罂粟壳(蜜炒)十二两。
【炮制】上捣,罗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h,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于肠间,渗而成血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三岁,可服半钱,更量岁数如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地掬散(《医方类聚》卷五十七引《伤寒指掌图》)。
【处方】地榆(锉)黄连(去须,微炒)犀角屑 茜根 黄芩各30克 栀子仁15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主伤寒,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入薤白5寸,煎至90毫升,去滓,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三
【处方】地榆30克(洗净,去泥土)白芍药30克 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甘草7.5克(生用)艾叶30克 小蓟根30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
【处方】石榴皮 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通口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赤芍药 茯苓(去皮)各180克 地榆(炒)干葛各250克 罂粟壳(蜜炒)360克 当归(去苗)90克 甘草(炙)120克 干姜(炮)6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和脾胃,涩肠止痢。主下痢已久,赤多白少,脐腹绞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或下痢纯白,或下血紫黑,肠滑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温开水调下。小儿视年龄大小,每服1.5~3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地榆 黄耆 枳壳 槟榔 川芎 黄芩 槐花 赤芍药 羌活各3克 白蔹 蜂房(炒焦)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主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何首乌 肉桂 地榆 香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妇人腹中瘀血,小腹隐痛,经水淋漓,色黯或紫黑有块。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米泔水200毫升,加砂糖一小块,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五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地榆2两(炒),御米壳4两(蜜炒),陈皮1两(浸洗,去白),藿香1两(洗去土),黄连1两,甘草1两(炙),苍术1两(米浴浸3日,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色痢,里急后重,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大盏,煎至8分,去滓,通口服,并2服滓再煎作1服,共3服。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二
【处方】权壳(去瓤,麸炒)半两,诃子7枚(煨去核),甘草半两(炙),地榆1两,黄芩1分,赤芍药1分,白芍药1分,罂粟壳14枚(蜜炙焦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痢纯血,脐腹(疒丂)痛,里急后重,昼夜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陈米饮调下。
【注意】脾胃弱者不可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石榴皮、莲蓬(去茎)、甘草(炒)、罂粟壳(去瓤,蜜涂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泄泻不止,或下鲜血,或如豆汁,或如豚肝,或脓血相杂,赤多白少,腹痛后重,遍数频并,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本方名“地榆散”,但方中无地榆,疑脱。
【摘录】《局方》卷六(宝庆新增方)
【处方】地榆1两,河子(煨,去核)1两,赤芍药1两,橡斗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处方】地榆2钱,当归4钱,白芍4钱,黄芩2钱,黄连2钱,栀子(炒黑)2钱,犀角(镑,磨汁)2钱,薤白4钱。
【功能主治】整肠止痢。主伤寒温病,热毒不解,日晡壮热,腹痛,便利脓血,甚如烂瓜肉及屋漏水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入犀角汁,冷服。
【注意】忌食辣、腥、硬物。
【摘录】《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处方】地榆1两,木香半两,葳蕤2分,当归3分(锉,微炒),黄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腹痛,变为痢,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别名】阿胶散
【处方】地榆3分(锉),干姜1分(炮裂,锉),当归3分(锉,微炒),龙骨3分,芎穷3分,艾叶半两(微炒),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熟干地黄1两,蒲黄半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白术半两,乌贼鱼骨3分(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妊娠损胎,下血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阿胶散(《普济方》卷三四二)。
【摘录】《圣惠》卷七十七
【别名】地榆汤
【处方】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犀角屑1两,茜根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毒热木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用法用量】地榆汤(《圣济总录》卷三十三)。方中茜根,《准绳·疡医》作“葛根”。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地榆1两,白茯苓1两,黄柏1两(微炙,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或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地榆(锉)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茜根(锉)1两,龙骨1两,黄芩1两,鸡苏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便下血,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柏叶1两(微炙),蒲黄1两,白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分(锉,微炒),桂心半两,芎穷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漏芦1两,蟹爪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有温有凉,其破瘀止痛,莫如蟹爪;而补血上行,莫如角胶,其余可三反矣。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地榆(锉)1两,黄耆(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槟榔1两,当归(锉,微炒)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痔疾生疮肿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汤”。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地榆1两半(锉),樗树白皮1两(炙微黄,锉),白术3分,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胃风。其状恶风,颈多汗,膈下塞不通,饮食不下,胀满,形瘦腹大,失衣则嚏,食寒则泻泄、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地榆1两(净洗去泥土),白芍药1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甘草1分(生用),艾叶1两,小蓟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地榆半两(锉),柏叶3分,甘草半两(锉,生用),吴蓝3分,黄芩3分,刺蓟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肺热盛,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青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地榆根2分,白蔹2分,附子1分(炮),当归4分,芎穷3分,白芷3分,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内塞止痛。主金疮。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饮送下,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生葱、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二十九引《范汪方》
【处方】地榆3分(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柏叶3分(炙微黄),黄柏3分(微炙,锉),黄芩3分,龙骨1两,赤石脂1两,赤地利1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下脓血,或如赤小豆汁,腹痛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地榆1两,椿根白皮1两,酸石榴皮(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血肠风,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匕,浆水1升半,煎至1升,取清汁分2次温服。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地榆3分(微炙,锉),酸石榴皮半两(锉,微炒),龙骨1两(烧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耆半两(锉),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黄连3分(去须,锉,微炒),赤石脂1两(烧灰),乌梅肉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烦渴寒热,腹痛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别名】地榆苦酒煎
【处方】地榆2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亦治呕血。
【用法用量】地榆苦酒煎(《金鉴》卷四十五)。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三,名见《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地榆1两,龙骨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醋石榴皮1两,黄芩1两,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壮热头痛,四肢烦疼,下痢黄赤色,日夜十余行,及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地榆半两,臭椿树皮(炙)半两,狼牙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血痢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地榆5钱,当归5钱,阿胶5钱,菖蒲5钱,诃子肉5钱,乌梅肉5钱,木香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血痢便血,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开水下。
【摘录】《医级》卷八
【处方】地榆、乌梅、柏皮、甘草、当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痢。腹痛,下痢赤白频并
【用法用量】清水煎,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地榆半两,酸石榴皮3分,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赤石脂半两,甘草1两(炙,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血痢不止,日夜频滑。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别名】龙骨散
【处方】地榆(去苗,锉碎)1两,当归(切,焙)半两,龙骨半两,艾叶(捣成末)半两,蒲黄(微炒)半两,牛角(角思)(炙令焦匀,锉取末)1两,阿胶(炒令燥)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
【用法用量】龙骨散(《普济方》卷三四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地榆1两,甘草(半炙半生)1两,陈槐花(半炒半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痔。下部生核肿痛,发寒热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浓煎枳壳、桑根白皮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生地榆(晒干)。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汤火伤。
【用法用量】香油调敷;破烂者干搽;伤重者,再用生萝卜捣汁1碗灌下,良久愈。
【摘录】《绛囊撮要》
【处方】熟地5两,黄耆3两(蜜炙),白术1两半(炒黑),当归3两,白芍1两半(炒黑),炮姜5钱,地榆3两(炒炭),茯苓1两半,炙草5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崩久不止,脉软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钱,饮下。
【各家论述】气血两亏,冲任失守,而寒从中生,故腹痛频频,崩漏久不止焉。熟地补阴滋血以安冲任,黄耆补气举陷以奠生阳,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归经,白芍敛阴止崩下,茯苓渗湿清治节,炮姜温中逐冷,地榆涩血止血,甘草以缓中益胃也。为散以散之,米饮以下之,使气血内充则中寒自化,而经脉完固,何腹痛不退,崩久不止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地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柏叶1两(微炙),茜根1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蛊注痢。下血如鹅鸭肝,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地榆(炒)1分,干姜(炮)1分,当归(切,焙)1分,缩砂仁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因患泻痢后,脱肛不得收。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生姜、蜜少许,和热酒调下,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八
【处方】地榆3分(锉),酸石榴皮半两(锉,微炒),白龙骨1两,赤石脂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臭椿根(东引根白皮,蜜炙,焙干)半两,地榆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蛊毒下血。或腹痛,或不痛,百治不效,日夜不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热米饮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三
【处方】地榆(炒)半斤,干葛半斤,茯苓(去皮)6两,赤芍药6两,干姜(炮)2两,当归(去苗)3两,甘草(炙)4两,罂粟壳(蜜炒)1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脾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或因肠胃乘虚为热毒所渗,下痢纯血,脐腹 (疒丂)痛,里急后重,口燥烦渴,小便不利,纯下鲜血;或先经下痢,不应服热药而误服热药,蕴毒不散,积于肠间,渗而成血者。及下痢纯白,或下紫黑血,肠滑不禁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温热水调下,不拘时候。小儿3岁,可服半钱。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地榆、荆芥、蒴藋、苦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足胫湿毒肿满,按之不起。
【用法用量】每用药2两,水3大碗,煎3-5沸,去滓,避风处热淋洗患处,冷即再温。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处方】地偷、诃子、甘草。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痢。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量:各等分。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地榆(锉细)3分,桂(去粗皮)3分,草豆蔻(去皮)3分,黄连(去须)3分,槟榔(锉)半两,当归(切,炒)半两,肉豆蔻(炮,去壳)半两,阿胶(炒令燥)半两,木香(炮)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丁香(炒)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高良姜(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泄泻,日久不止,烦渴困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温酒调下;米饮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地榆半两,黄连半两,茜根半两,黄芩半两,茯神半两,桅子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肠风热证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薤白5寸同煎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处方】地榆1两,酸石榴皮(焙,锉)1两,木贼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胃虚热,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煎诃黎勒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地榆1分(炒),诃子5个(炮,去皮),陈槐花1钱,黄连1钱(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陈米饮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吉氏家传》
【处方】乌梅1两(焙干,去核),五倍子(炒)5钱,槐花1钱,枳壳(麸炒)1钱,黄连3钱(炒),地榆2钱,荆芥穗3钱,白芷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肠风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心酒调下。远年者,服至断根为度。
【摘录】《回春》卷四
【处方】地榆3分(微炙,锉),黄连半两(去须,微炒),赤石脂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腹痛心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地榆1两半(微炙,锉),黄柏1两半(去粗皮,微炙,锉),马蔺子半两(微炒),荔根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地榆1两(焙干),矾石(烧汁尽,研细)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丈夫、妇人便血下痢。
【用法用量】同生猪肉2两批开,掺药1钱匕在肉上,用炭火炙熟,细嚼米饮下。并2服立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地榆3分(微炙,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黄连1两(去须,微炒),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谷痢,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地榆(锉)3两,桑耳3两,甘草(炙,锉)3两,赤芍药3两,熟干地黄(焙)4两,伏龙肝4两,艾叶(炒)2两,黄耆(锉)6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结阴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米汤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地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血痔。大肠停积热毒,小儿赤痢,或点滴鲜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饭饮调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地榆半两,黄耆半两,枳壳半两,槟榔半两,川芎半两,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槐花半两,羌活半两,白蔹蜂房(炒焦)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二十三
上面就是关于地榆散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地榆散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地榆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地榆汤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地榆汤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别名】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地榆120克 炙甘草9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便血。
【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入砂仁末3克,煎至200毫升,分为二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地榆2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日2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地榆(锉)1两半,黄柏(去粗皮,微炙)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马蔺子(微炙)半两,茜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血痢。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1片,同煎至3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处方】地榆(锉.焙)1两,樗根(锉,焙)1两,酸石榴皮(干者)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止,及积毒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将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地榆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阿胶(炙燥)1两半,黄耆(锉)1两半,艾叶3分,龙骨(碎)2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下,兼带下积久不愈,面目萎黄,困倦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地榆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当归(切,焙)3分,艾叶(炒)半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半两,高良姜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肠胃受风,飧泄无度,或下黄水,腹胁痛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别名】地榆甘草汤
【处方】地榆(粗老,锉)4两,甘草(半生半负,并锉)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结阴下血。
【用法用量】地榆甘草汤(《杂病源流犀浊》卷十七)。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结阴者,阴气自结,不和于阳也,结则下瘀血,若瘀血去尽而再结再下,三结三下,断续不绝,亦危证也。地榆身能止血,稍能行血;甘草生用能行肝胃二经污浊之血,炙之入阴而温散血中之结;煎时另入缩砂仁,香而能窜,内醒脏气,引领二味,止血开结。此之征乎内者,从里解也。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地榆(锉)1两,柏叶(去枝)1两,蒲黄酸1两,石榴皮(锉)1两,甘草(炙)1两,生熟地黄(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地榆(去苗,刮净,锉细)1两,当归(炙,焙,切碎)2两,生姜(去皮,切碎,阴干者)半两,艾叶(捣为末)半两,赤石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堕胎后,血出不止,形体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新竹叶10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八
【处方】地榆3分,芍药3分,木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燥)半两,干姜(炮裂)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痢不止,脐腹 (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别名】地榆饮
【处方】地榆1两,樗皮(去粗皮,炙)1两,黄连(去须,炒)1两,当归(切,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桔梗(炒)3分,大腹皮1两半,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痢疾。气痢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下赤白。
【用法用量】地榆饮(原书卷七十七)。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地榆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地榆半两(微炙,锉),厚朴3分(生姜汁制,炒),诃子半两(煨,去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赤白,脐腹撮痛,日夜频并,羸困烦渴,全不入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食前,煎木瓜、枣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地榆1两半,艾叶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黄耆(锉)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龙骨1两半,桑耳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地黄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地榆(锉)3分,甘草(炙,锉)3分,酸石榴皮3分,阿胶(炙,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石脂(研)半两,赤芍药3分,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泄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地榆、甘草、干姜、干葛、粟壳、当归、芍药、茯苓。
【功能主治】滑痢,冷热不调者。
【摘录】《证治宝鉴》卷八
【处方】苍术去皮(4两),地榆2两。
【功能主治】久病肠风,痛痒不任,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1盏,煎至7分,食前多服除根。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地榆(锉)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屑1两,升麻半两,茜根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痢挟热,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地榆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木香半两,白术1分半,甘草(炙,锉)1分,阿胶(炙燥)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毒气上攻,咽喉疼痛,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地榆根8两,柏叶8两,蟹爪1升,竹茹1升,漏芦3两,茯苓1两,蒲黄3合,伏龙肝半斤,干姜2两,芍药2两,当归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血不绝。
【用法用量】以水1斗5升,煮地榆根,减3升,纳诸药,更煮取4升。分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千金翼》卷八
【别名】地榆散
【处方】地榆(洗,焙干,锉)、卷柏(不去根,净洗)各等分。
【功能主治】下血远年不愈。
【用法用量】地榆散(《医方类聚》卷一四一)。
【摘录】《百一》卷十四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地榆汤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地榆防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地榆防风散。
【处方】地榆 防风 地丁香 马齿苋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头微汗,身无汗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热米汤送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别名】地榆防风汤
【处方】地榆、防风、地丁香、马齿苋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破伤中风、半在表、半在里、头微汗、身无汗。
【用法用量】地榆防风汤(《何氏济生论》卷三)。方中地丁香,《医钞类编》作“紫花地丁”。
【摘录】《保命集》卷中
看了上文对地榆防风散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地榆败毒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地榆败毒散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西党参9克 羌活9克 独活9克 柴胡9克 前胡9克 甘草9克 茯苓9克 枳壳6克(炒用)抚芎6克 桔梗6克 生地榆30克 紫竹根1把 生姜3片
【功能主治】主中狂犬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医镜》
【处方】西党参3钱,羌活3钱,独活3钱,柴胡3钱,前胡3钱,甘草3钱,茯苓3钱,枳壳2钱(炒用),抚芎2钱,桔梗2钱,生地榆1两,紫竹根1把,生姜3片。
【功能主治】中狂犬毒,症见卒病心腹痛,神志不清,痛极无聊,自咬肌肉,甚者嚼瓷器衣服,闻声及风则战栗惊惕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狂犬病:道光丙午路经湘潭,见米船伙卒病心腹剜痛,烦躁欲死,医不识何疾。同舟醴陵客大呼曰:殆哉,此癫犬略发,乃死证也。速用地榆败毒散大剂浓煎,一剂神识清。再剂其病若失。
【摘录】《外科医镜》引沈雨苍方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地榆败毒散食用方法了吧!地榆败毒散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地榆败毒散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侧柏地榆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侧柏地榆汤吗?
【处方】黄耆1钱,侧柏叶1钱,地榆1钱,乌贼骨1钱,白僵蚕1钱,牡蛎(用盐泥固济,火煨透,去泥研)1钱,白芷1钱2分,肉苁蓉(酒浸)1钱2分,蛇床子1钱2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赤白带下,以致不能成孕。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半饥时服。
【各家论述】主闭藏者肾,若滑脱者,肾气不固也。牡蛎咸寒而益肾;蛇床子辛温而壮气;其清而燥涩者,侧柏叶、地榆、乌贼;其温而补气者,则黄耆、苁蓉;若白芷行阳明于血海,僵蚕散结气以消痰。
【摘录】《济阴纲目》卷三
以上就是本文对侧柏地榆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