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纳豆的功效与作用

响铃豆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响铃豆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药响铃豆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响铃豆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别名】黄花地丁、小响铃、马口铃

【来源】豆科野百合属植物 响铃豆 Crotalaria albida Heyne,以 根 及 全草 入药。夏秋采,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截疟。用于尿道炎,膀胱炎,肝炎,胃肠炎,痢疾,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疟疾;外用治痈肿疮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响铃豆,我们知道响铃豆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响铃豆来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扩展阅读

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响铃草我们都不陌生,响铃草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响铃草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别名】野花生(《中国植物志》),荷猪草、黄花野百合(《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马响铃(《滇南本草整理本》),铃铃草、肾气草(《四川中药志》),响铃子(《中国药植图鉴》),小狗响铃、假地豆、地响铃、野豌豆、马小莲、野毛豆(《云南中草药选》),马铃草、响亮草、荷承草(江西《草药手册》)。

【来源】为豆科植物 假地蓝 的 全草 或 带根全草 。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长达60厘米以上。茎、枝直立或略上升,通常分枝甚多;茎、枝、叶各部分均有稍长而扩展的毛,毛略粗糙,稍呈丝光质。单叶互生,矩形,长卵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3厘米,两面均有毛而下面脉上最密,先端钝或微尖,基部窄或略呈楔形,侧脉不明显:几无叶柄;托叶披针形,长4~6毫米,反折。总状花序,顶生或同时腋生。有花2~6朵;萼筒很短,萼片披针形,不相等;花冠与萼片等长或长过萼片,蝶形,黄色,旗瓣有爪,圆形,翼瓣倒卵状长圆形,较旗瓣为短,龙骨瓣与翼瓣等大,向内弯曲;雄蕊10,单体,药2室;子房线形,花柱长,柱头稍斜。荚果膨胀成膀胱状,长2.5~3厘米。种子20~30颗,肾形。花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荒地。我国普遍有分布,而以西南为多见。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茎圆形,全体有黄棕色茸毛。叶片卷曲,多脱落,呈椭圆形或卵形,黄绿色。枝端尚带荚果,种子大多脱落。带根者,根婉蜒而长,圆形,少分枝,须根细长,表面土黄色。

【化学成份】猪屎豆种子含猪屎豆碱、次猪屎豆碱、光萼猪屎豆碱、尼勒吉扔碱、猪屎青碱等生物碱,尚含β-谷甾醇、木犀草素、牡荆素、牡荆素木糖甙以及能凝集人A型和B型红细胞的植物凝集素。

【药理作用】猪屎豆种子及叶含大量生物碱,可通过完整皮肤吸收,主要对肝脏表现毒性,但不出现贫血、血清总蛋白降低、血浆凝血酶元时间(大鼠)延长。开花期植物的叶喂饲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则失去毒性(其抗肿瘤作用参见"野百合"条)。

【性味】苦微酸,寒。

【归经】《滇南本草》:"入肺。"

【功能主治】敛肺气,补脾肾,利小便,消肿毒。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梦遗,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久咳,痰中带血:响铃草蜜炙,煎汤服。(《滇南本草》)

【备注】在四川地区,同属植物猪屎豆、野百合(参见"野百合"条)及条叶猪屎豆等的全草,与本品同等入药。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响铃草是一种已经存在很久的药材,在很多中医书上都有关于它的记载,可见响铃草其确实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

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_响铃草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草药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响铃草图片、响铃草的药用价值、响铃草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响铃草简介响铃草图片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响铃草的药用价值响铃草的药用附方响铃草的配伍应用响铃草的栽培技术

响铃草简介

响铃草,为豆科植物假地蓝的全草或带根全草。夏季采收,晒干,或切段晒干。本品干燥全草,茎圆形,全体有黄棕色茸毛。叶片卷曲,多脱落,呈椭圆形或卵形,黄绿色。枝端尚带荚果,种子大多脱落。带根者,根婉蜒而长,圆形,少分枝,须根细长,表面土黄色。

响铃草图片

响铃草的功效与作用

敛肺气,补脾肾,利小便,消肿毒。治久咳痰血,耳鸣,耳聋,梦遗,慢性肾炎,膀胱炎,肾结石,扁桃腺炎,淋巴腺炎,疔毒,恶疮。

1、《滇南本草》:敛肺气,止咳,消痰,定喘。

2、《滇南本草图说》:治石淋内结;捣烂敷疮。

3、《草木便方》:补中益气,疗耳鸣,头目昏眩,崩淋。又泻火清热,平肝风,消肿痛。

4、《分类草药性》:大补脾肾,治耳聋,气虚。

5、《四川中药志》:补中益气,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肾亏遗精,及妇女干血劳。

6、《云南中草药选》:利水,消炎,平喘,止咳。治慢性肾炎,膀胱炎,慢性支气管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肾结石;月经不调,痛经。

7、江西《草药手册》:解毒透疹。

响铃草的药用价值

【药名】响铃草

【别名】马响铃、响铃豆、假花生。

【来源】药为豆科植物假地蓝条叶猪屎豆的根或全草。

【性味】苦微酸;平寒。

【归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主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月经过多,白带,久咳痰血,哮喘,肾炎,小便不利,扁桃体炎,腮腺炎,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响铃草的药用附方

1、治久咳,痰中带血:响铃草蜜炙,煎汤服。(《滇南本草》)

2、治气虚耳鸣:响铃草一两,猪耳朵一对。加食盐炖服。(《贵阳民间药草》)

3、治病后耳聋:响铃草八钱,石菖蒲三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4、治夜梦遗精:响铃草五钱。夜寒苏五钱,爬岩龙五钱,毛药五钱,双肾草三钱。炖肉服。(《贵阳民间药草》)

5、治虚弱气坠:响铃草根五钱,一朵云三钱。炖肉服。(《贵阳民间药草》)

6、治疔毒、恶疮:假地蓝全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响铃草的配伍应用

1、配马兜,铃响铃草味蕾性寒。入肺经,有敛肺补气之功。马兜铃味苦辛,入肺、大肠经,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二铃配用,相得益彰,共治肺热咳嗽;痰壅气促,肺虚久咳,痔疮肿痈等症。

2、配海金沙藤,响铃草味蕾性寒,昔能燥能泻,寒能清热,故有清热利湿之功。海金沙藤,味苦性寒,甘能补、能和、能缓急、寒能清热,故利水通淋而不伤正。两药配伍,共治热淋、石淋、水肿、黄疸、痈肿、疮毒等证。

3、配石菖蒲,响铃草味苦酸、性寒、入肾经,有补肾之功。石菖蒲味辛性温,气香,人心经,有开窍宁神化湿之功。两药配用,一温一寒,一辛开,一苦降。共治湿浊蒙蔽清窍所致的神志昏乱,健忘、耳鸣耳聋等证。

4、配鲜鱼腥草,共捣烂外用,治疗外科疔疮、痈肿、疮毒、无名肿毒等症。

响铃草的栽培技术

1、用种子繁殖。四川地区2-3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33cm开穴,深约7cm,每穴播种子10余粒,施人畜粪水后,再盖草木灰1cm厚。

2、田间管理。在苗出齐后,要浅耕除草、追肥1次,并行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在6、8、10月各中耕除草1次,并在6月和10月各追肥1次。以后每年8、10月都要中除1次,并在4月和10月中除后各追肥1次,肥料可用人畜粪水。

3、病虫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除注意排水、松土外,并可用石灰水灌穴防治。

以上就是一些响铃草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回回豆的功效与作用


回回豆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回回豆进行更多的解读吧!

【别名】胡豆(《本草拾遗》),回鹘豆(《契丹国志》),那合豆(《救荒本草》)。鹰嘴豆、鸡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为豆科植物 鹰嘴豆 的 种子 。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有分枝,具白色腺毛,高25~50厘米。托叶有几个长牙齿;羽状复叶,小叶9~15枚,对生或互生,阔卵形或矩形,有时倒卵形,长10~15毫米,先端钝,边缘有密锯齿,叶脉显着。花单生,有长花梗;花冠白色,或有彩色,长8~10毫米;萼长6~8毫米,萼齿线形,为管长2~3倍;花冠蝶形,突出于萼外,旗瓣阔,有爪,翼瓣分离;雄蕊10,成9与1两束;子房无柄,花柱内弯,无毛。荚果矩形,膨胀,长18~25毫米,阔约12毫米,有很细的短柔毛.种子1~2粒,有皱纹,在其一端有细尖,形似羚羊头,白色、红色或黑色。

【生境分布】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份】种子含蛋白质约20%(18.4~29.8%),脂肪油4.6~6.10%,淀粉44.89~52.80%,矿物质2.36~4.67%,粗纤维2.4~10.06%。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脂类中尚含胆碱磷脂,其胆碱含量为116~238毫克%,磷脂含量为102~136毫克%。碳水化合物中除淀粉和粗纤维外,尚含阿糖配葡聚糖0.8~1.2%,其中L-阿拉伯糖与D-葡萄糖之比为3:7,水溶性糖6.7%,中有葡萄糖、蔗糖和鹰嘴豆糖。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比较耐热,须久煮才能破坏。新收获的种子含维生素C1031毫克/100克,几为新收小麦的1倍,但豆粒放陈后维生紊C的含量只有2.5~6.0毫克/100克。此外,种子尚含磷308毫克%,钙231毫克%,铁6.9毫克%,植酸磷354毫克%,及维生素E、硫胺素、泛酸等。

【药理作用】从回回豆中分离出一种成分,能促进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的生长,其作用与橙皮甙相似。大鼠喂以从回回豆分离出的脂质,能明显降低食饵性高胆甾醇血症的血清脂质,包括游离胆甾醇、胆甾醇酯、磷脂及三酸甘油酯等,肝组织脂质含量亦显着降低,粪便中排出的胆甾醇终末产物则增加。其作用原理可能是增加胆甾醇终末产物的排泄。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消渴。勿与盐煮食之。"

【备注】种子可供食用。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饮膳正要》1.《本草拾遗》:胡豆子,苗似豆,生野田间,米中往往有之。

通过以上介绍,让我们能了解回回豆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能发挥回回豆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身体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将它视为自己保健身体的选择。

岩豆的功效与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岩豆。

【来源】豆科千斤拔属植物 水边千斤拔 Moghan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Li [Flemingia fluminalis Clarke ex prain],以 根、茎 和 叶 入药。根、茎四季可采,夏季采叶,晒干。

【性味】苦、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行血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阑尾炎,白带。

【用法用量】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岩豆的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药岩豆的功效与作用是很多的。所以大家以后在生活中不妨对岩豆等中药多做点了解。

豆麻的功效与作用


豆麻作为一种中药材,你知道它的药用价值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吗?中医都是如何利用豆麻来治疗疾病的呢?还有日常在使用豆麻治疗疾病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别着急,我们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麻风草、广西艾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葡萄叶艾麻带根的全株。

【原形态】灌木或半灌木,高1-2m。茎上部与小枝生刺毛,刺毛粗硬,长3-4mm,具长的毛枕。叶互生;叶柄长4-8cm,被硬刺毛;托叶三角状卵形,先端2浅裂;叶片宽卵形或近心形,长5-12cm,宽4-10cm,先端渐尖,基部常截形,边缘具牙齿,上面暗绿色,被贴生的大小刺毛,下面常带紫色,疏生大小刺毛,钟乳体细点状,两面密布;基出脉3条,其侧生1对弧曲,侧脉3对。花序雌雄同株;狭圆锥状,分枝短,雄的生在下部叶腋,具短梗,长达8cm,雌的生近顶部叶腋,长达20m,花序梗长7-10cm,序轴被大小刺毛。雄花近无梗;花被片4(-5),合生至中部,疏生细刺毛;雄蕊(4-)5;退化雌蕊倒梨形。雌花具梗,花被片4,不等大;子房具短的雌蕊柄,柱头丝形。瘦果倒卵形,歪斜,稍扁,两面有疣状突起,下部收缩成柄,着生于短的雌蕊柄上;花梗在果时膨大成倒圆卵形的膜质翅。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100m的山坡疏林中。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本;胸闷脘痞;腹痛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

【摘录】《中华本草》

可见,豆麻的药用价值还是很明显的。但是豆麻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判断一下。

豆黄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的了解了各种中药中的详细的成分,也知道这些成分对于大家的健康的影响。下面就为各位朋友推荐一种中药豆黄,详细的描述一下豆黄的功效,希望对各位的学习和研究有一定帮助。

【别名】大豆黄(《干金方》)

【来源】为豆科植物 大豆 的种皮黑色的种子(黑大豆)蒸罨加工而成。

【制法】《纲目》:"用黑大豆一斗,蒸熟,铺席上,以蒿覆之,如盫酱法,待上黄,取出晒干,捣末收用。"

【性味】《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①孟诜:"主湿痹、膝痛,五藏不足气,胃气结积;益气,润肌肤。末之收盛,炼猪膏为丸服之,能肥健人。"

【附方】①治脾气弱,不下食,饵此以当食:大豆黄二升,大麻子三升(熬令香)。上二味,治下筛,饮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千金方》麻豆散)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豆黄不仅有多种功效,而且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多种食用方法,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喜爱。

豆鼓的功效与作用


豆鼓的药用价值很高,本身也属于豆科类的植物,不仅仅可以治疗感冒,还能预防感冒期间引起的发热,高烧,身体寒冷等等,不过豆鼓在目前不仅仅可以治疗这些问题,而具有解毒,缓解恶心,呕吐,治疗胃寒,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平时非常适合改善肠道中的菌群,预防腹泻腹胀的现象。

豆豉营养分析

1. 豆豉中含有很高的豆激酶。

2. 豆豉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还可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脑力、降低血压、消除疲劳、减轻病痛、预防癌症和提高肝脏解毒(包括酒精毒)功能。

3. 豆豉还可以解诸药毒、食毒。

功效作用方面

具有和胃、除烦、祛寒的功效,并且对减少血中胆固醇

具有和胃、除烦、祛寒的功效,并且对减少血中胆固醇、降低血压也有一定帮助。而且豆豉多会入药使用,因炮制不同,功效作用也不同。用青蒿、桑叶同制的药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麻黄同制的,则药性偏温;未用其他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很弱,若要发挥作用还需依靠麻黄、苏叶。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

临床应用

1.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豆鼓的解表力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清豆鼓(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淡豆鼓(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

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

1.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但据报导,外地用清豆鼓较为普遍。

2.豆鼓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代《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鼓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剂举例】栀子鼓汤《伤寒论》:栀子、豆鼓,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详细的学习了解表药中关于豆鼓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了豆鼓治疗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状都有着显著的疗效,对此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小编建议大家患有此类疾病还是要在医生的诊断下科学用药哦!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解表药的相关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

响铃豆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