茳芒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茳芒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中药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时候最佳之选,中药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帮助,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中药材茳芒。
【来源】为豆科植物 茳芒决明 的 种子 。10~11月采。
【原形态】茳芒决明(《纲目》),又名:槐叶决明。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现多栽培。分布山东、河北、浙江、湖北、四川、广东、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种子含维生素C约107毫克%及去氢抗坏血酸93毫克%。
【药理作用】叶的醇提取物能松弛豚鼠小肠、支气管平滑肌,可能是直接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遗》:"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火炙作饮极香,除痰止渴,令人不睡,调中。"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茳芒决明,苗茎似马蹄决明,但叶之本小末尖,正似槐叶,夜亦不合。秋开深黄色花,五出。结角大如小指,长二寸许;角中子成数列,状如黄葵子而扁,其色褐。
上文我们介绍了茳芒以及茳芒的特点,可以知道茳芒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
芒萁的功效与作用
芒萁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芒萁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芒萁的记载,芒萁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蕨箕、芒萁骨、路萁、狼萁、小黑白
【来源】蕨类里白科芒萁属植物 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Bernh.以 全草 或 根状茎 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化瘀,止血。用于鼻衄,肺热咳血,尿道炎,膀胱炎,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根状茎或茎心0.5~1两,全草1~2两;外用全草(或根状茎或茎心)捣烂敷,或晒干研粉敷患处。
【备注】(1)同属植物 铁芒萁 (铁郎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Burm.)Underw.形态相似,性效相同。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芒萁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芒萁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对身体极有好处。所以大家要是有相关的病症就不妨试试吧。
芒消散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都知道芒消散是一种中药方剂,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芒消散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对的话,是不能让这种方剂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芒消半两,蒲黄半两,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鬼箭羽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尽,气攻疼痛,血下成块,结筑脐腹。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芒消饮”。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一五七
【处方】川芒消2两,前胡1两(去芦头),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葛根1两(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先下,九日不解,致令内实,胸胁逆满,日晚即潮热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大黄1两半(末),生地黄汁8合,芒消1两。
【制法】上三味合和。
【功能主治】急黄,热气骨蒸,两目赤脉。
【用法用量】每服5合,日2次,以利为度。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疸发而见骨蒸,似乎虚象,以病起于急,属实何疑?其两目脉赤,又为血热之验。故于《金匮》大黄消石汤中裁去黄柏、栀子之苦寒,加入生地黄汁,专化血脉之滞也。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处方】川芒消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栀子仁1两,钩藤(锉)1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丹石毒攻眼,疼痛、肿、生翳,心神躁乱。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乌豆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川芒消2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甘草1两(生,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发背。大小便不通,心神烦躁,脐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川芒消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赤茯苓3分,木通1两(锉),黄芩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8-9岁儿脏腑结实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少许,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芒消(别研)半两,赤茯苓(去黑皮,为末)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膀胱结热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蜜熟水调下。心烦躁热者,以冷蜜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如果大家之前对芒消散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都对芒消散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欢芒消散,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吧!
芒消的功效与作用
芒消是一种很普通的中药。虽然它很普通,却是有着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Mirabilite, Natrii Sulfas
【别名】盆消、芒硝、马牙消、英消
【来源】药材基源:为矿物芒硝经煮炼而得的精制结晶。
【原形态】晶体结构属斜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或针状,有时为板条状或似水晶的假六方棱柱状。集合体通常为致密或疏松的块体,或呈皮壳、被膜或盐华。无色透明,多为白色及带浅黄、灰白或绿、蓝等色调,含有机质者发黑。条痕白色。半透明至近透明,新鲜断面玻璃光泽,风化面无光泽;致密集合体表面不平呈蜡状、油脂状光泽。一组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硬度1.5-2。性脆,易碎为粉末状。纯者溶于水。在干、热条件下风化失水转化为白色粉末状无水芒硝。强烧之火焰为黄色钠盐,经常含共存矿物组分;主要为钙、镁、钾的硫、硝酸盐及卤化物(如石膏、钙芒硝、泻利盐、石盐、钠硝石)以及粘土矿物等。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产于海边碱土地区、矿泉、盐场附近较潮湿的山洞中。
【性状】性状鉴别 本品为针状、粒状集合体,呈为棱柱状、不规则块片状或颗粒状。无色、类白色,透明;具玻璃样光泽。露置空气中表面渐风化成一层白色粉末(无水芒硝)。体轻,质脆,易碎。气无。断面不整齐。味咸微苦、凉。极易溶于水,并能溶于甘剂。以条块状结晶、无色、透明者为佳。
【化学成份】1.主要含硫酸钠(Na2SO4·10H2O)。
【药理作用】1.泻下作用:芒消系含有杂质的硫酸钠,玄明粉则系纯粹的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粘膜吸收,存留肠内成为高渗溶液,使肠内水分增加,引起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盐类对肠粘膜也有化学刺激作用,但并不损害肠粘膜。过浓的溶液到达十二指肠时,可引起幽门痉挛,从而延迟全部药物从胃中排空,同时可将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肠管,故服时应饮大量的水以稀释之。服后4-6小时发生下泻作用,排出流体粪便。如用以治疗组织水肿,需少饮水。
【鉴别】(1)取本品水溶液,加醋酸氧铀锌试液,即发生黄色沉淀。(检查钠盐)(2)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粉末,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鲜黄色。(检查钠盐)(3)取本品水溶液,加殷化钡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检查硫酸盐)
【炮制】1.取天然产的芒硝,用热水溶解,过滤,放冷即析出结晶,通称朴硝。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内加水煮透后,加入朴硝共煮,至完全溶化,取出过滤或澄清后取上层液,放冷,待析出结晶,干燥后即为芒硝(每朴硝100斤,用萝卜10-20斤)。
【性味】辛苦咸;寒
【归经】胃;肺;脾;肾;小肠;三焦;大肠经
【功能主治】软坚泻下;清热除湿;破血通经;消肿疗疮。主实热积滞;腹胀便秘;停痰积聚;目赤障翳;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溶入汤剂,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细点眼或水化涂洗。
【注意】脾胃虚寒及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成无己:《内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云,咸以软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张仲景大陷胸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皆用芒硝以软坚去实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通过对芒消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蕴含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消的神奇的疗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尝试一下,检验一下是否有效。
芒花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都知道,芒花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实,芒花的神奇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芒花的功效。
【别名】芭茅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花序。
【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本,秆较高大,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钝圆,长1-2mm先端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cm,宽6-10mm,无毛,或下面疏具柔毛并被白粉。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主轴无毛或被短毛,公延伸至中部以下;分枝较强壮而直立,长10-30cm,每节具1短柄和1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1.5-2(-3)mm,长柄向外开展,长4-6mm;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之丝状毛,其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第1颖先端渐尖,具2脊,背部全部无毛,具3脉,第2颖舟形,先端钝,较颖稍短;第2外稃较狭,较颖短1/3,在先端1/3处以上具2齿,齿间具1芒,芒长8-10mm,膝曲,芒柱稍扭曲,内稃微小,长约为外稃之半,先端不规则地齿裂。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
【化学成份】花穗中含两种黄酮糖甙:洋李甙(prunin)和芒花甙(miscanthoside)等。
【药理作用】芭芒花穗水提取物对小鼠IgE形成具有抑制作用,成分MSIS(一种不可透析成分,相对分子质量> 50000D)对IgE形成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SIS腹腔注射或鼻腔内给药,对注射二硝基本基-卵清蛋白抗原引起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主月经不调;闭经;产后恶露不净;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芒花,了解了芒花的效果和作用,芒花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芒花在养生学上还有食疗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芒茎的功效与作用
芒茎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芒茎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芒茎的记载,芒茎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 芒 的 茎 。
【原形态】芒(《本草拾遗》),又名: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记》),笆茅(《纲目》),度芸、苫房草、创高草、白尖草。
【生境分布】生山坡或荒芜田野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份】茎含有抗癌作用(艾氏癌和肉窟-180)的多糖成分,主由戊糖和己糖组成。茎、叶中尚分离出苜蓿素。花穗含洋李甙、芒花甙。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肉者,取茎杂葛根浓煮服之,亦取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芒有二种,皆丛生,叶皆如茅而大,长四、五尺,甚快利,伤人如锋刃。七月抽长茎,开白花成穗,如芦苇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者石芒也。
上述这些都是关于芒茎的一些小知识,如果您感觉比较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话,不妨试一试,相信会对身体有一个明显的改善。
芒消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芒消汤这种方剂。
【处方】木防已1两半,白术1两半,鬼臼1两半,芒消2两,芍药2两,当归2两,大黄3两,蜈蚣(炙)2枚,蜥蝎(炙)2枚,甘草1两(炙)。
【功能主治】暴症坚结。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为3服,每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芒消(别研)1两,生干地黄(洗,切,焙)1两,白术1两,甘草(炙)1两,豉(炒)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走哺,呕吐不止,噎塞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葱白2寸,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芒消(研)2两半,冬葵子(微炒)3合,滑石(碎)3两。
【制法】上三味,除芒消外,二味。
【功能主治】关格不通,脬肠妨闷,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芒消末半钱匕,更煎2沸,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芒消2两,丹砂(末)2两,当归2两,芍药2两,士瓜根2两,水蛭2两,大黄3两,桃仁1升。
【功能主治】月经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纳朱砂、芒消,分为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芒消汤一方,药只8味,乃抵当汤、丸之三,土瓜根散之二,桃仁汤中之七,独以丹砂一味,镇摄心主,使血各归其乡,不致窜入窠囊复为瘀积,既败之血随消、黄、水蛭、桃仁引之下泄,与桃仁汤前后并驰,无分优劣。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芒消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赤)1两,栀子仁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上气,热实不解,心腹满闷,大小便不通,口燥目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芒消2两,桂心2两,通草3两,甘草3两,白术1两,李核仁21枚,大枣20枚。
【功能主治】白石英动附子之毒已解,烦热腹胀,胃中有余热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身热虽解,而烦热腹胀不除,则与芒消汤荡涤肠胃,仍兼桂心、李仁、甘草之类,更加通草利水通窍,白术、大枣滋培津气以杜悍烈之复入。而方后又有腹胀去芒消、加人参之例,从前既用大黄得下而胀,此际岂可复用芒消之荡涤欤?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处方】芒消2两,乌梅5两,桑白皮5两,芍药4两,杏仁4两,麻仁2两,大黄8两(一本无乌梅,加枳实2两,干地黄2两)。
【功能主治】关格,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按:《医心方》引本方无乌梅,桑白皮作乌桕根皮。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关格危证,不为急通,命悬呼吸。故于麻仁丸中削去枳实,厚朴之繟缓,易之芒消以峻攻。又恐津随药脱,即以乌梅敛之。用桑根皮者,通泄肺气干下,取其有利水之功也。读古人方须要识当时立方缓急之用,方不失先哲垂诲后世之心。印此方,端为实热暴关、涓滴不通者设。设久病阴虚,肝肾不能司开合之权而渐至闭拒,有时滴沥者,亟为峻补真阴,通调气化,尚恐难为,既槁之荣,况可消、黄漫施乎!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五,名见《医心方》卷十二
【处方】芒消3两。
【功能主治】赤疹,心家稍虚,热气相搏,其色赤;漆疮。
【用法用量】用汤1升,纳芒消令消散,以帛子沾取拭疹。
【摘录】《外台》卷三十引《延年秘录》
【处方】芒消、枳壳、厚朴。
【功能主治】伤寒13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芒消汤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芒消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芒消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处方】芒消3两,大黄3两,杏仁3两。
【制法】上各别捣治,先末大黄,芒消下从后,捣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热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2次。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引《承祖方》
【处方】川芒消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代赭半两,甘遂1分(微炒),杏仁10粒(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往来寒热,不欲饮食,肌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芒消丸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
萝芒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萝芒树皮在我们的生活中萝芒树皮因为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受到了我们的关注。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萝芒树皮是什么?
【别名】山马皮、黑度度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鳞紫金牛的树皮。
【原形态】小乔木,高6-8(-15)m,小枝粗壮,皮粗糙,幼时被锈色鳞片。叶互生;叶柄长约1cm,具狭翅和沟;叶片革质,倒卵形或广倒披针形,长11-17cm,宽4-6cm,有时长达23cm,宽8.5cm,先端钝急尖或广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常反折,对面平整,背面密被鳞片;侧脉多数,连成近边缘的边缘脉,无腺点。由多回亚伞形花序组成的圆锥花序,顶生或近顶生,长10-14cm,被鳞片;花梗长3-8mm,被鳞片;花萼基部连合,萼片狭三角状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急尖,长1-1.5mm,具缘毛,无毛;花瓣粉红色至紫红色,卵形,先端钝,长约3mm;雄蕊与花瓣几等长,花药卵形,先端细尖;雌蕊与花瓣等长或略长。果球形,直径约6mm,紫红色至紫黑色,无腺点。花期6-7(-8)月,有时达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谷、山坡密林中。
【性味】微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益气血;强筋骨。主腹中虚痛;肢体关节酸疼;产后体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萝芒树皮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芒小米草的功效与作用
西方医学的发展给传统中医带来了一些危机。但中医还是有许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来说说中药芒小米草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 芒小米草 的 全草 。7~8月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通常中部以上有分歧。茎四方形,有微毛,无根生叶。茎生叶广卵形或近圆形,苞叶广卵形或近圆形,边缘牙齿的先端呈芒状。萼长3.5~5毫米,4深裂,裂片披针状三角形,锐尖头。花冠唇形,裂片顶端凹头呈2浅裂;淡黄色,带条纹;雄蕊4枚,苞叶与花等长。果实藏于花萼内,蒴果,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生于林内、灌丛间,或山地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肺、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肺炎咳嗽,口疮痈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附方】①治肺炎咳嗽及咽喉肿痛:芒小米草,配石龙胆、蛇莓、黄芩,水煎服。
【摘录】《*辞典》
上文就是对芒小米草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芒气笋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芒气笋子,下面我们就来对芒气笋子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含寄生虫的幼茎。
【原形态】芒,宿根多年生草本,秆较高大,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钝圆,长1-2mm先端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cm,宽6-10mm,无毛,或下面疏具柔毛并被白粉。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主轴无毛或被短毛,公延伸至中部以下;分枝较强壮而直立,长10-30cm,每节具1短柄和1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1.5-2(-3)mm,长柄向外开展,长4-6mm;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之丝状毛,其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第1颖先端渐尖,具2脊,背部全部无毛,具3脉,第2颖舟形,先端钝,较颖稍短;第2外稃较狭,较颖短1/3,在先端1/3处以上具2齿,齿间具1芒,芒长8-10mm,膝曲,芒柱稍扭曲,内稃微小,长约为外稃之半,先端不规则地齿裂。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补肾;止呕。主肾虚阳痿;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综合以上的对于芒气笋子的描述,可见芒气笋子对于人体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针对芒气笋子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大芒萁的功效与作用
大芒萁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大芒萁吧。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药材基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原形态】植株高达1.5m。根茎横走,密被锈黄色长毛。叶具长柄,长达80cm;叶革质,无毛,疏生,下面呈灰蓝色,叶轴三至四回二叉分枝,分枝处的休眠芽具卵形的苞片,边缘具不规则的粗齿牙,除末回分枝外,各回分叉的两侧均有1对羽状深裂的托叶状大羽片;末回羽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cm,宽8-12cm,羽状深裂几达羽轴;裂片披针形,长4-10cm,宽8-10mm,边缘全缘或波状;侧脉每组有小脉5-7条。孢子囊群生于每组小脉的上下两侧基部的弯弓处,在主脉两侧排成不规则的2-3行。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
【性味】微甘;平;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嫩苗及髓心:味微甘,性平。有解毒止血的功能。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大芒萁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被使用,根据需要可以组成复方,也可单独使用,但大芒萁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芒萁骨的功效与作用
芒萁骨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芒萁骨吧。
【别名】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里白科植物 芒萁 的 幼叶 或 叶柄 。全年可采。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片长线形,长3.5~5厘米,宽4~6毫米,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热,利尿。治妇女崩带,尿道炎,外伤出血,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附方】①治妇女血崩:芒萁幼芽或叶茎心(髓部),煅透研末,每次二至五钱和温酒服。(《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通过对芒萁骨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蕴含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芒萁骨的神奇的疗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尝试一下,检验一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