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沉香的作用与功效

调中沉香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积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调中沉香汤的功效与作用”,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中药方剂调中沉香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调中沉香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麝香(研)半钱,沉香二两,生龙脑(研)一钱,甘草(炙)一分,木香、白豆蔻仁,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邪养正。治心腹暴痛,胸膈痞满,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食饮少味,肢体多倦。常服饮食增进,腑脏和平,肌肤光悦,颜色光润。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沸汤点服,或入生姜一片、盐少许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沉香汤

【处方】麝香(研)半钱,沉香2两,生龙脑(研)1钱,甘草(炙)1分,木香1两,白豆蔻仁1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除邪养正。常服饮食增进,脏腑和平,肌肤光悦,颜色光润。主心腹暴痛,胸膈痞满,短气烦闷,痰逆恶心,饮食少味,肢体多倦。

【用法用量】沉香汤(《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简易方》)。

【摘录】《局方》卷三

像调中沉香汤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Ys630.com相关知识

沉香和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沉香和中丸,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种药方,但是这个药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晓。那么,下面就来一一介绍一下。

【别名】沉香中和丸

【处方】沉香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肉豆蔻(面裹,煨熟)半两,半夏(汤洗7次,生姜制)半两,人参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水银半两,硫黄半两(二味研,结砂子)。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痰饮气痞,呕吐涎沫,粥药难停。

【用法用量】沉香中和丸(《普济方》卷一六四)。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陈皮(去白)半两,青皮半两,黄芩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半两,青礞石(消煅)半两,大黄1两1分,沉香2钱,滑石2两,黑牵牛末2两2钱。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气壅盛,中脘气滞,胸膈烦满,头目不清,痰涎不利,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以茶清送下。

【摘录】《袖珍》卷一

通过文章我们对沉香和中丸有了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沉香和中丸时一定要经过中医师的指导,无论它有无副作用我们都不应该胡乱服用。

调中丸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调中丸,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 干姜(炮)各90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备注】本方与《伤寒论》理中汤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减半。参阅该条。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干姜(炮)橘红 白术 茯苓(去皮)木香 缩砂仁 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十

【处方】白术1两半,高良姜1两半,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京三棱(炮)1两,红豆蔻半两,干姜(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赤茯苓1两,白术1两,桔梗(锉碎)1两,泽泻1两,陈皮(去白)1两,干葛1两,滑石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半夏(汤洗7次,焙)1两半,猪苓(去皮)2分,黄芩2分,木通2分,黑牵牛1两半,干生姜3钱。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剖判清浊,升降水土,流湿润燥,消饮除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青皮1两,红皮1两,大黄1两,牵牛3两。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止呕吐,宽利胸膈。主脾胃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人参半两,白术半两,鳖甲半两,柴胡半两,茯苓半两,三棱半两,当归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化癖进食长肌。主荣卫不和,脾虚多病,肌体清瘦,或发寒热,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鳖甲(醋炙)1两,当归1两,黄耆1两,人参1两,附子(炮)1两,桂心1两,胡黄连1两,雄黄少许。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肉疳。眼目常痛,饮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丸,米汤送下。

【注意】忌鱼,油物。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

【处方】阿魏3钱(用醋化成膏,入白面和作饼子,焙干),厚朴(捣作粗末,用生姜、自然汁拌匀,慢火铫子内炒干)1钱,白附子(捣作粗末,用醋拌匀,慢火铫子内炒干)1钱,草豆蔻(和皮捣作粗末)1钱(入青盐2钱,入铫子内同炒黄色)。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散宿冷,调脏气。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一八七

【处方】大黄5两(锉炒),麻仁1两(别研),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以饮送下。微利为度。日晚夜卧服之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大黄(锉)4两,鳖甲(醋炙黄,去裙襕)4两,朴消4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两,莱菔1斤(捶碎,绞取汁),皂荚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滤过)。

【制法】将前4味为末,以陈醋1升半,同皂荚、莱菔汁煎5-7沸,后入药末,同熬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米汤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陈皮(去瓤)1两,桔梗1两,猪苓(去皮)1两,泽泻1两,黄芩1两,大黄1两,桂(去粗皮)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葛根1两半,木通1两半,半夏(汤洗)2两,滑石2两,黑牵牛(生用)6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内挟湿热,烦躁发渴,不思饮食,头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闷,胁肋(月真)胀。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处方】人参5两,茯苓5两,甘草5两,白术5两,干姜4两。

【制法】上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冷气,不能食,及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服,日2夜1;不饮酒者,煮大枣饮送下。

【注意】忌海藻、桃米、酢。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

【处方】柴胡、茯苓、人参、木香、桂心、大黄(湿纸裹煨)、枳壳(麸炒,去皮瓤)、甘草(炙)、鳖甲(醋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疳,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羸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每岁服2丸,至5岁3丸,热水送下。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处方】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附子1个(炮裂,去皮脐),狼毒半分(炒黄),巴豆10个(去皮心,出油尽),杏仁12个(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细辛1分,豉4合(炒微焦)。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虚,胀满,不嗜食,大便青,夹白脓,及欲发痫。

【用法用量】未满100日儿,每服1丸,以温水送下;3岁儿,每服2丸。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锉,炒)1两,橘皮(去白焙)1两,白术1两,半夏(姜汁同捣作饼,晒干)1两,沉香1两,槟榔(锉)1两,藿香叶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厥逆病,三焦不调,升降否隔,颈痛膺肿,胸满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干姜(炮)、橘红、白术、茯苓(去皮)、木香、缩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白术5分,人参5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寒。

【摘录】《保婴撮要》卷九

通过本文对于调中丸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调中饮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调中饮。

【别名】调中饮子

【处方】肉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槟榔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调中饮子(《准绳·幼科》卷七)。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

【别名】调中汤

【处方】苍术2钱(泔水浸,麻油炒),白术(生)1钱,厚朴(姜汁炒)1钱,陈皮1钱,甘草(炙)1钱,枳实(炒)1钱,神曲(炒)1钱,黄连1钱(姜汁炒),山楂2钱(姜汁炒),草果8分,炮姜5分。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及手足四肢发阴斑。

【用法用量】调中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摘录】《温热暑疫全书》卷一

【处方】苍术(泔浸麻油炒)2钱,白术(生)、厚朴(麦汁炒)。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但身不痛者。

【摘录】《伤寒绪论》卷下

有关调中饮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有帮助。虽然调中饮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谨慎服用。

调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调中散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调中散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调中散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调中散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人参 白茯苓各6克 丁香20个 白术7.5克(炮)甘草15克(炙)紫苏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木瓜煎汤,入盐少许温服,不拘时。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北沙参90克 荷叶(去筋净)30克 广陈皮(浸,去白)30克 茯苓30克 川贝母(去心,粘米拌炒)30克 丹参60克 陈仓米(炒熟)90克 五谷虫(酒炒焦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噎膈,开关和胃。主噎膈。

【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日三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青木香 川楝子 没药 白茯苓 上青桂 杭青皮 莱菔子 陈枳壳 尖槟榔 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入葱白6.6厘米,盐3克,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白芷半两,黄柏1两(炒),陈橘(去瓤)2两(炒),干姜1两(炮),青橘皮1两(麸炒去瓤),草果1两(炒,和皮用),神曲1两(炒),厚朴3两(依常法修事),甘草2两(煨),苍术4两(米洛浸1宿,锉,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消酒食。主胸膈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点;或泻痢,以生姜粥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处方】香附、甘草、白茯苓、天仙藤、藿香、白芍药、葛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伤食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乌梅甘草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柴胡1分,前胡(各去毛)1分,桔梗1分,贝母(去心)1分,牡丹皮(去心)1分,黄芩1分,麻黄1分,枳壳(只用青)4铢,栀子4铢,升麻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吃转药,病热已减,然大腑馀热出后,终未快,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两3沸,去滓,食后临卧任意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二

【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煨),木香1钱,御米1钱,扁豆1钱,藿香1钱,诃子2个(煨),甘草1钱,石莲肉1钱(1方加丁香,枳壳,荜澄茄,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白;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胃气虚弱,呕吐腹胀;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陈米饮或甘草汤送下;如和气,紫苏木瓜汤送下;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盐汤送下;胃气虚弱,呕吐腹胀,陈皮汤送下;盘肠气痛,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罂粟壳。

【功能主治】小儿虚积痢,腹肚痛,里急频。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煨)、陈皮、木瓜、白扁豆(炒)、黄耆(蜜炙)、木香、罂粟子(炒)、干紫苏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气益脾。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白汤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别名】调中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缩砂半两,蓬术(炮)半两,干姜(炮)半两,肉桂半两,茴香(炒)半两,草果半两,麦芽(炒)3分,益智仁3分,橘红3分,苍术(炒)2两,神曲(炒)2两,甜梗2两,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呕进食。主肠虚泄泻。

【用法用量】调中汤(《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直指》卷十三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木香(炮)、白术、甘草(炙)、干姜(炮)、藿香叶、缩砂仁、香附子、丁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过度,胸膈不利,呕吐吞酸,腹胀肚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煎汤送下;如肚腹痛,以白汤点下。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

【处方】人参半钱,白术半钱,肉桂1钱,犀角1钱,藿香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虚渴。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吉氏家传》

【处方】蓬莪术3分,京三棱3分,甘草1两,黄橘皮1两,独活1两,芎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白芷1两,白术1两,木香1两,青橘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少思饮食,面色痿黄,口无滋味,非时吐出清水,频发泄泻,忽时下黄沫白沫,呕逆恶心,身多寒栗,唇皮无光,肌肤不泽,肠内虚鸣,心腹刺痛,忽然心中沉冷气膈不安,一切脾胃虚冷证候。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入温盐煎点,任意吃。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处方】青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白茯苓半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大腹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白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6分,分2-3次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牡蛎6两,甘草2两,丁香2两,肉桂2两,胡椒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腹痛。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处方】龙骨1两,人参1两,黄连1两,阿胶(炙)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太多。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煮米饮送服,日2次。愈停。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青木香5分,川楝子(去皮核)5分,没药5分,人参5分,茯苓5分,桂(去皮)3分5厘,白牵牛25粒(一半生,一半炒)。

【功能主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用葱白2寸,盐1捻,水煎,食前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别名】调中汤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谷痢不止,羸瘦腹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调中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上面是关于调中散这种中药方剂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调中散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调中汤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调中汤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当归、肉桂(去粗皮)、川芎、白芍药、附子(炮)、良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满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侾胀,或走痛不定,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炒白术4.5克,当归9克,酒炒白芍4.5克,茯苓4.5克,木香3克,酒炒香附6克,苏梗9克,酒炒续断9克,酒炒杜仲9克,炒砂仁3克。

【功能主治】调中止痛。主肝郁气滞。(妊娠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功能主治】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处方】大黄2两,葛根2两,黄芩2两,芍药2两,桔梗2两,茯苓2两,藁本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和胃气。主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微且数。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别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须取快下,壮热便歇,其下亦止。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葛根、藁本、甘草解表药也;黄芩、芍药、甘草清热药也;大黄、黄芩、甘草攻里药也;茶、术、桔梗、甘草和中药也。为小儿寒郁热邪,腹痛下痢之的方,功用与人参败毒散相仿。

【摘录】《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薤白(切)1升,枳实6个(炙),橘皮3个,大枣12个,粳米3合,香豉6合。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调和五脏。主胃气虚,不欲食,四肢重,短气。

【用法用量】以水6升,先煮薤,得4升,纳诸药,煮取1升半,适寒温,分2次服。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白芍(酒炒)、白术、木香、陈皮。

【功能主治】痘疮吐泻止后。

【用法用量】加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麦门冬半两,干枣1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桂心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补益气力。主虚劳。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每服1升,日3次。

【注意】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木香、黄连、槟榔、枳壳。

【功能主治】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苍术1钱2分,白术1钱2分,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滑石1钱2分,青皮1钱2分,黄芩1钱2分,黄连(姜炒)1钱2分,生地1钱2分,槟榔6分。

【功能主治】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甘草(炙)5分,白芷5分,藿香5分,石莲子(去心)5分,天麻(煨)5分,橘皮5分,木香5分,半夏曲5分,白扁豆(姜汁、炒)5分。

【功能主治】和脾胃,止吐泻,正气温中。主小儿慢惊。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八

【处方】生黄耆、白姜蚕、甘草、当归、白茯苓、炒扁豆、炒白芍、苡仁、连翘。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虚热,生口疮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当归、白芍(炒)、川芎、甘草(炙)、附子(制)、肉桂。

【功能主治】产后泻痢。产后未满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盲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

【摘录】《盘珠集》卷中

【处方】藿香、枳实、砂仁、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青皮、半夏、厚朴。

【功能主治】风疹。由脾虚感受风邪而作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浮肿。

【摘录】《幼科释迷》卷六

【处方】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钱,扁豆1钱(炒),制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猪苓、茯苓、半夏、厚朴、大腹皮、陈皮、木瓜、甘草、紫苏、木通、白术。

【功能主治】产后腹胀肋疼,泄泻痢疾,或块在腹中,或隐或现,并治败血冲脾。

【用法用量】加砂仁7粒,大枣3个(去核),生姜1片,煎水服。

【摘录】《女科指南》

【别名】调中散

【处方】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开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陈粟米3两(炒),缩砂1两,香茸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白扁豆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暑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姜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

【处方】白术、茯苓、当归、黄耆、木香、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脾气损伤。气胀咽满,噫气,食不得下,四肢不和,面黄喘咳,肿胀脾泄,脉右关细软。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良姜1两,当归1两,桂心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川芎1两,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兼泻痢。由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满月,饮冷当风,则腹痛阵作,或如锥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胠胁(月真)胀,或走痛不定。

【用法用量】《重订严氏济生方》有人参半两。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白术、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耆、苍术、甘草、陈皮、川断、香附、砂仁、柴胡、乌梅、大枣。

【功能主治】理顺三焦,养血安胎。主妊娠四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陈皮、半夏、甘草、云苓、归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银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姜、大枣。

【功能主治】扶养脾胃。主产后蓐劳,由外伤风冷,内伤忧劳思虑,月内将养失宜。外症咳嗽口渴,头昏气喘,四肢不举,百节疼痛,寒热如疟,盗汗,心膈烦闷,沉重着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各家论述】是方四物佐丹皮养血滋阴,二陈加香附以行气和胃,秦艽祛风,银柴胡清热,外感内伤两无所损,而元气平复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木香1钱(不见火),防风(去芦)1分,黄耆(蜜炙)1分,炙甘草1分,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当归(去芦,酒浸)2两,熟干地黄2两(洗),罂粟壳(去顶蒂瓤)半两(剪碎,蜜拌炒令黄)。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博,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通口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内伤寒。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

【各家论述】内伤寒,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摘录】《阴证略例》

【处方】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处方】制厚朴1两,陈皮(去白)1两,制半夏1两,白术1两半,人参5钱,甘草(炙)3钱。

【功能主治】腹胀胃虚空,关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

【别名】调中疏邪汤

【处方】苍术1钱半,陈皮1钱,砂仁1钱,藿香1钱,芍药(炒)1钱,甘草(炙)1钱,桔梗1钱,半夏1钱,白芷1钱,羌活1钱,枳壳1钱,川芎半钱,麻黄半钱,桂枝半钱。

【功能主治】内伤外感而发明斑。食积挟外感发热。

【用法用量】调中疏邪汤(《医学入门》卷七)。

【各家论述】:《医方考》,内伤则里热,外感则表热,两热而无泄,故令斑烂。内伤者,调其中,苍、陈、砂、藿、半、芍、枳、桔,皆调中药也;外感者,疏其表,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药也。表里治而斑自愈矣。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枳壳2钱(煮过),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6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木香、干姜、藿香、香附(炒,去毛)、缩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七

【处方】葛根、黄芩、白术、桔梗、藁本、赤芍药、白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滞下。似泻非泻,似痢非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三

【处方】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人参半钱,白茯苓半钱,川白芷半钱,白术半钱,石莲肉半钱,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制法】上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主小儿急惊。

【用法用量】每服2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

【处方】白芍药4两,续断1两,芎藭1两,甘草1两,白术3两,柴胡3两,当归1两半,乌梅1升,生姜4两,厚朴3两,枳实3两,生李根3两,白皮3两。

【功能主治】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复服1剂。

【注意】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行义》:调中者,调土中之墩阜坎陷也。土为万物之母,一息不调,便生疾苦,况曾伤四月之孕,至此能无坎陷乎?固之之法,阜则削之,陷则培之。方中枳实、厚朴削平敦阜之剂也;白术、甘草运平坎陷之剂也;芎、归、芍、续疏通泉脉之剂也;柴胡、李根,一升清阳,一降逆气;生姜、乌梅,一宣上壅,一固下脱。务令中州之气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胎息之运动绰有余地,孰谓立方之名无深意存焉。

【摘录】《千金》卷二

上面介绍了调中汤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调中汤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冷香汤的功效与作用


冷香汤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冷香汤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良姜(二钱) 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甘草(炙.二钱) 干姜(炮.一钱) 丁香(三分) 草果(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饮燥渴,过食生冷成霍乱。

【用法用量】上作二贴,用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贮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良姜 檀香 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脐)各60克 丁香6克 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

【用法用量】每用药末15克,加水1.3升,煎十数沸,贮瓶内,沉井底,作熟水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七

【别名】冷香饮子

【处方】良姜2两,檀香2两,甘草(炒令赤)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丁香2钱,川姜3分(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泻。

【用法用量】冷香饮子(《医级》卷七)。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饮以导邪热下行也。

【摘录】《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

通过上面对冷香汤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调中沉香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