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地骨皮的作用与功效

地骨皮散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地骨皮散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不同中药方剂的药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只有正确的了解它们才能够很好的运用。那么你知道地骨皮散的药用价值是什么吗?

【处方】地骨皮30克 柴胡30克(去苗)人参60克(去芦头)羚羊角屑30克 甘草30克 (炙微赤,锉)生地黄汁30毫升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髓黄。身体赤黄,四肢无力,肌肉抖动,两脚酸胀,鼻中衄血,身无大热,喜卧冷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生地黄汁,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处方】地骨皮15克 五倍子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耳聋,流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入耳中。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五十五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地骨皮 茯苓各15克 柴胡 黄芩 生地黄 知母各30克 石膏60克 羌活 麻黄各22.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阳毒火炽,浑身壮热,脉长而滑,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少许煎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地骨皮1两,栝楼根1两,芦根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半(去心),赤茯苓3分,生干地黄1两,黄芩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体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小麦100粒,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

【处方】地骨皮1两,泽泻1两,麦门冬1两(去苗),栀子仁半两,犀角屑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人参2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髓黄,体赤黄,四肢不举,肌肉战掉,鼻中出血,两脚疼闷,一手专安额上,身不壮热,爱卧冷处。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处方】地骨皮1两,茯神3分,栝楼根1两,黄连1两(去须),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1两,远志3分(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舌焦干,精神恍惚,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地骨皮半两,五倍子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耳聋,流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掺入耳中。

【摘录】方出《圣济总录》卷一一四,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五

【处方】地骨皮1两,当归1两,川升麻半两,寒水石半两,桂心半两,芎穷半两,黄药1两,沉香1两,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牙齿动摇,吃食不稳。

【用法用量】用贴齿根,重者以绵裹,含如弹子大,每日2-3丸。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地骨皮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生干地黄1两,川升麻1两半,藁本半两,露蜂房半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齿黄黑,枯燥无光泽。

【用法用量】每用1钱,以绵裹,常含咽津。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地骨皮1两,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香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疱疮,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地骨皮1两,川升麻1两,玄参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黄芩1两,赤茯苓2两,羌活3分,桑根白皮2两(锉),决明子2两半,石膏2两,柴胡2两半(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壅毒气上攻,眼睛赤涩疼痛,心躁体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黑豆50粒,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地骨皮2分,赤芍药1两,桑根白皮1两,茅根1两(锉),甘草1两(炙微赤,锉),柴胡2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少力,燥热,背膊酸痛,小便赤黄,口舌干燥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五加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气体虚,发歇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箕笺:黄耆、人参、桂心是补肺温气药,桑皮、枳壳、地骨皮是泻肺清热药,白芍、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前胡是行散之味,而乃并用之,重在气虚有火,当以分两中求之,疾苦中审之,则窍妙自得。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地骨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七日,遍身疼痛,壮热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琥珀3两(细研),赤芍药半两,土瓜根半两,木通半两(锉),黄芩半两,青蒿子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川大黄1两(锉,微炒),牡丹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通,心神烦热,四肢疼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地骨皮、柴胡、黄芩、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肝胆气分发热,夜则安静,昼则发热,唇焦口渴,饮水多汗,左脉洪数。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地骨皮半两,茯苓半两,柴胡1两,黄芩1两,生地黄1两,知母1两,石膏2两。

【功能主治】阳毒浑身壮热,自汗。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

【别名】黄耆汤

【处方】地骨皮1两,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桂心半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劳肢节酸疼,翕翕少气,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赤,面色枯燥,饮食无味,悲忧戚惨,多卧少起。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注意】忌苋莱。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地骨皮3分,玄参3分,黄耆2两(锉),泽泻1两,麦门冬3分(去心)生,生干地黄1两,葳蕤半两,人参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地骨皮1两,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柴胡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四肢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地骨皮2两,麦门冬2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小麦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地骨皮2两,栝楼根1两,石膏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消中,烦热口干,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地骨皮3分,百合3分,黄耆三分,赤茯苓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3分(锉),柴胡1两半(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犀角屑3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白前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烦热,心神不宁,及小便赤涩,时有咳嗽,四肢羸弱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石膏2钱,黄芩1钱,知母1钱,生地1钱,羌活7分半,赤苓5分,地骨皮5分。

【功能主治】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

【处方】地骨皮半两,知母3分,麦门冬3分(去心),淡竹沥半合,白蜜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病,乍寒乍热,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用水两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加蜜、竹沥,搅令匀,分作5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生干地黄半两,真地骨皮1分,细辛1分,五倍子(炒令黑)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肾疳,龈腭、牙齿肉烂腐臭,鲜血常出。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敷之。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八

【处方】地骨皮(拣净,粗葛包洗)1两,黄耆(焙)1两,柴胡(焙)1两,紫菀1分,犀角1分,土瓜根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进食。主小儿热疳。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玉诀》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子芩1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神烦热,狂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1茶匙,蜜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柴胡1两(去苗),地骨皮半两,木香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川升麻半两,栝楼根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通(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头昏身重,咽喉唇干,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胀满,呕逆不下饮食,面色斑斑如锦文。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地骨皮3分,麦门冬1两(去心),柴胡1两半(去苗),川升麻1两,赤芍药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射干1两,石膏2两,龙胆3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实热,唇肿心烦,咽喉不利,体热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牛蒡汁1合,更煎1两沸,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地骨皮(拣择令净,干,用粗葛皮包洗过后,干称)1两,黄耆(锉,焙)1两,柴胡(去芦头,洗,锉,焙)1两,人参(锉,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锉,焙)半两,甘草(炙,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进食。主小儿热疳。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半钱,白汤点下。

【摘录】《玉诀》引《手集》(见《幼幼新书》卷二十六)

【处方】地骨皮1两,石膏1两,黄连1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1两(炙微赤,锉),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金疮,烦渴闷乱,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八

【处方】地骨皮、丹皮、生地、知母、黄芩、金钗石斛、北沙参、鳖甲。

【功能主治】麻疹退清之后,虚热神昏,阴虚血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地骨皮、柴胡、知母、黄芩、人参、甘草。

【功能主治】春温夏热,阳火炽盛,气分受邪,发热闷乱,烦躁不宁,不得卧,骨节烦热。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地骨皮1两,独活1两,莽草半两,细辛半两,附子1枚(生用,去皮脐),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牙齿连颊骨相引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半两,以酒2升浸1宿,于铜器中慢火煎之,热含冷吐,勿咽,日3次。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地骨皮(去土)1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土蒺藜(去刺,微炒)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毒气上攻,两眼碜涩疼痛,及暴赤眼。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荆荠茶清调下;如患暴赤眼,浓煎甘草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地骨皮2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劳。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地骨皮1分,荆芥穗2两,石膏(研,飞过)2两,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1两,天南星(浆水煮软,切,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脑风,头痛时作,及偏头疼。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白花蛇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别名】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2两,紫苏叶1两,桑根白皮1两半,甘草1两(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热,喘促上气,胸膈不利,烦躁鼻干。wwW.YS630.com

【用法用量】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别名】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微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凉上焦,生津液。主心脏热,咽干舌涩,面赤潮热。

【用法用量】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地骨皮1两,麦芽1两,猪牙皂角半两,青盐1合。

【制法】上同捣令匀,粗火锅内炒过,再为末。

【功能主治】骨槽风,牙齿宣露,肿痒浮动,疼痛时作,或龈烂生疮。兼治口疮。

【用法用量】每用先以盐水漱口,再用药末掺擦。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博济》

【别名】地骨皮汤、地骨皮枳壳散

【处方】地骨皮(水洗)、秦艽(水洗净)、柴胡(去芦)、枳壳(去白,麸炒香熟用)、知母(生用)、当归(去芦)、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骨蒸壮热,肌肉减瘦,多困少力,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地骨皮枳壳散(《元戎》卷五)。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玄参1两,黄耆1两(锉),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盛实,气血壅涩,阴阳不通,荣卫隔塞,上焦壅滞,心胸烦热,口干颊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蜜各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当归4两,黄耆半斤,秦艽6两,知母2两,枳壳1两,地骨皮1斤,甘草1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骨蒸壮热,肌肉减瘦,面色萎黄,小便赤色,恶心潮热,夜多盗汗,嗜卧少力,口苦舌干,肢节烦疼,渐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加生姜3片,乌梅、大枣各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五

【处方】地骨皮2两,石膏(细研,水飞过)2两,川大黄(锉碎,炒)2两,井泉石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加石膏更研令匀。

【功能主治】眼睛疼痛,睡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白米泔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地骨皮3两半,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热客于皮肤,血脉凝滞,身体头面瘾疹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温酒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烦躁,体热疼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地骨皮、白茯苓、麻黄(去节)、白芍药、黄芩、川芎、前胡、升麻、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热甚者。

【用法用量】葱白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柴胡4钱,地骨皮3钱,薄荷2钱。

【功能主治】牙齿虚热,气毒攻冲,龈肉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作1服。水1钟半,煎至1钟,去滓,温漱冷吐。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引《应验方》

【处方】地骨白皮(微炒)1两,当归(切,焙干)3分,升麻半两,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黄赤色)半两,芎藭3分,紫矿(炙)半两,寒水石2两半,莨菪子(炒香熟)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齿动,吃食不稳。

【用法用量】每用1钱匕,涂齿根下;甚者绵裹如弹子大,日吞2-3丸,口中含化亦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地骨皮、黄耆、人参、鳖甲(酒浸,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骨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临卧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六引《仁存方》

【处方】地骨皮、凤眼根皮(并用悬崖中者好,去土不用)各等分。

【功能主治】肠风痔瘘,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同炒微黄色,为细末。每服3钱,空心温酒调下。。

【注意】忌油腻食物。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经验方》

【处方】地骨皮(洗,焙干)1两,川大黄(微炮)1两,黄芩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黄耆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热病,口干,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8分1盏,加荆荠少许,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四引张涣方

【别名】地骨散

【处方】地骨皮。

【制法】先刮取浮皮别收之,次取皮下腻白粉为细散,其白粉下坚赤皮锉细,与浮皮一处为粗散。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恶疮。

【用法用量】地骨散(《鸡峰》卷二十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葛根(锉)1两,羚羊角屑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热毒攻眼疼痛,心中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豉50粒,葱白1茎,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前胡半两,地骨皮半两,当归(洗,焙)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甘草(炙)半两,半夏曲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寒热更作,肌体羸瘦,烦渴引饮,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6分盏,加生姜1片,大枣1枚,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人参1两半,地骨皮1两半,柴胡1两半,黄耆1两半,生地黄1两半,白茯苓半两,知母1两,石膏2两。

【功能主治】肺痈,疮疡,气虚内热者;脏中积冷,荣中有热,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阳有余阴不足者;蒸潮热,自汗,咳吐腥秽稠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细细温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处方】地骨皮(捣末)半两,小麦10粒,麻子10粒(烧灰),绯帛方5寸(烧灰),曲头棘刺2-7枚(烧灰),半夏7枚(炒黄,捣末),乱发1团如鸡子(烧灰)。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疔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至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处方】知母、柴胡、甘草(炙)、地骨皮、赤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小儿肺热。有时发热,过时即退,来日依时复发,其状如疟。

【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地骨皮(自采佳)、知母、银州柴胡(去芦)、甘草(炙)、半夏(汤洗7次,切,焙)、人参(切去顶,焙)、赤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用法用量】本方加秦艽,名“秦艽饮子”(《见《婴童百问》引《全婴方》),又名“秦艽饮”(见《婴童百问》)。

【摘录】《小儿药证直决》卷下

【处方】地骨皮(洗)半两,秦艽(洗,去芦)半两,柴胡半两,枳壳(制)半两,知母(生)半两,当归半两,鳖甲(醋炙黄)半两,川芎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骨蒸,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桃、柳枝各7寸,生姜3片,乌梅1个,同煎,空心、临卧各1服。

【摘录】《直指》卷九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地骨皮散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ys630.coM延伸阅读

地骨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地骨皮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生地 麦冬 黄耆 山药 五味手 地骨皮 淡竹叶

【功能主治】主心经虚热,小便短赤,茎中疼痛,尿道口时有脓样分泌物,淋沥不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九

【处方】地骨皮(去土)1两,甘菊花(择)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决明子(微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竹叶(洗)。

【制法】上除竹叶外,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冲眼,赤痛干碜。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地骨皮5两,白前2两,石膏(研)6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桑根白皮(锉)4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实热,喘逆胸满,仰息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六钱匕,水2盏,加竹叶10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知母2两,鳖甲(炙)2两,常山2两,地骨皮3两(切),竹叶1升(切),石膏4两。

【功能主治】温疟,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2升5合,分3次温服。

【注意】忌蒜、热面、猪、鱼。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地骨皮半两,柳枝半握,细辛半两,防风半两,杏仁半两(去皮尖),生地黄1两,盐半两,蔓荆子半两。

【制法】上锉细,如煮散。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齿龈宣露,摇动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两,以水1大盏,酒1盏,同煎取1盏,滤过,热含,就疼处浸良久吐之,含1盏尽为度,每日2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四引《王岳产书》

【处方】地骨皮(去土)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柴胡(去苗)半两,葛根(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毒气,身体烦热,头目不利,口干舌涩,夜卧不安。兼解利伤寒汗后,余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20片,生姜2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地骨皮5两,知母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甘草(炙)1两,前胡(去芦头)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利头目。主劳风,上膈壅痰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地骨皮3分,升麻3分,犀角(镑)3分,玄参3分,常山1两(细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发不以时,或朝或夜,肌瘦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未发前空腹温服。欲吐须忍,俟不能禁即吐。如此吐下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地骨皮半两,知母(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虎头骨1两(酒涂炙焦)。

【制法】上为粗末,分为5服。

【功能主治】寒热往来,久成痨瘵。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3盏.煎取1盏,加地黄汁1合,更煎3-5沸,去滓,分2次温服,食后良久再服,1日1帖。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锉细),前胡(去芦头)2两半,茯神(去木)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半,知母2两半,人参2两,甘草(炙.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谋虑伤胆,胆气上溢,膈脘虚烦,常觉口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及粟米各少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处方】地骨皮1两,栝楼根1两,黄连(去须)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茯神(去木)3分,远志(去心)3分,甘草(炙,锉)半两,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虚热,暴渴不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地骨皮1两,芍药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茅根1两半,甘草(炙,锉)1两,柴胡(去苗)1两半,石膏(碎)3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少力,或热或寒,背膊疼痛,口干,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地骨皮(洗)2两,胡黄连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切,焙)1两,泽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髓实,使人强悍惊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地骨皮1钱,当归1钱,川芎1钱,知母1钱,麦冬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妇人肥盛,肠胃多痰,壅滞经络,血闭带下。

【用法用量】空心服。

【摘录】《女科秘要》卷四

【处方】地骨皮半斤,当归4两,盐2两,白矾末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风瘾疹。

【用法用量】每用药5两,水9升,煎取2升,去滓,再煎至1升,收瓷器中,用绵蘸拭患处5-7次愈。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1两,盐1两,细辛1两,蔓荆实1两,杏仁1两,独活1两,青葙子1两,当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牙齿风虫,齿根挺出,动摇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以水2大盏,入盐1钱,煎至1盏,去滓,热含冷吐,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

【处方】地骨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肢体疼痛,头目昏眩,怠惰少力,饮食无味,心忪烦渴,口苦咽干,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地骨皮、鳖甲(去裙襕,醋炙)、当归(切,焙)、秦艽(去苗土)、柴胡(去苗)、知母(切,焙)、贝母(去心)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阴阳不和,早晚潮热,面赤烦躁,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梅半个,桃、柳枝各7寸(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地骨皮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1两,甘草(炙令赤)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五蒸。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地骨皮1两半,栝楼根1两半,黄连(去须)1两,土瓜根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车前子1两,知母(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地黄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地骨皮1两,知母(焙)1两,柴胡(去苗)1两,当归(切,焙)1两,秦艽(去苗土)1两,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烦热发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乌梅、生姜、桃柳枝、小麦各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地骨皮2两,防风(去叉)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气实热,唇口干燥,头昏体倦,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地骨皮(去土)1两,白杨皮(切)1握,生地黄汁1合,细辛(去苗叶)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炒)20枚,盐(研)2钱,苍耳半两。

【制法】上除地黄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风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地黄汁半合,煎至1盏,去滓,热漱冷吐,每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地骨皮1两半,甘菊花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锉)1两,萎蕤,大黄(锉,炒)1两,甘草(炙,锉)1两,蕤仁(去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肺风热,目干涩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地骨皮(切)3斤。

【功能主治】时行,目暴肿痒痛。

【用法用量】上以水3斗,煮取3升,绞去滓,更钠盐2两,煎取1升,洗目。或加干姜1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别名】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2两,百部2两,芍药1两,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咳恶热,骨间烦疼。肺壅痰嗽。

【用法用量】地骨皮散(《鸡峰》卷十一)。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地骨皮1两,防风(去叉)1两,盐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1两,蔓荆实1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杨皮1握(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风虫,齿根挺出,动摇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10余沸,去滓,热漱冷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地骨皮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生干地黄(切)1两,戎盐(研)2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吃物不得。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3-5沸,去滓,热漱冷吐。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胡黄连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骨实热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耆(锉)半两,桔梗(锉,炒)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竹茹半两,犀角(镑)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壅积,咽喉痛,舌上结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地骨皮(去骨)1两,胡黄连1两,鳖甲(涂酥炙黄,去裙襕)半两,柴胡(去苗)半两,犀角(锉,取屑)半两,嫩桃枝(锉)半两,川大黄(炮)半两,知母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骨蒸体热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六

【处方】地骨皮1两半,茺蔚子1两半,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细辛(去苗叶)1两,芒消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目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地骨皮(锉,焙)2两半,白术2两,石膏(碎)3分,桑根白皮(锉)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肺气寒壅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柴胡3钱,地骨皮3钱。

【功能主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兰室秘藏》

以上介绍的地骨皮汤这种中药方剂,已经经过临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关疾病的朋友不妨试一试。

地骨皮饮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都清楚,现代都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疲惫不堪,对身体健康的关注自然就降低了,导致很多疾病的趁虚而入,而中药中的方剂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体,达到调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地骨皮饮。

【处方】柴胡(去芦)地骨皮各90克 知母 甘草(炙)鳖甲(醋炙黄)黄芩 人参各7.5克 赤茯苓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骨蒸,潮热往来,心膈烦悸,及热病后低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6~9克,加生姜1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处方】地骨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瞿麦穗1两,赤芍药1两,生干地黄(焙)1两,山栀子仁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炒)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木通(锉)1两半,人参半两,木香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盗汗心忪,及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加竹茹少许,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四物汤加丹皮、地骨皮。

【功能主治】妇人骨蒸;痈疽溃后,但热不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元戎》,名见《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地骨皮(洗)2两,麦门冬(去心)2两,酸枣仁(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烦客热,累夜不得睡眠,头痛眼疼迷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地骨皮(锉)1两半,土瓜根(锉)1两半,栝楼根(锉)1两半,芦根(锉)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枣7枚(去核)。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生地1钱,沙参8分,丹皮6分,地骨皮1钱5分,党参(去芦)7分,白芍(酒炒)7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小儿发热,昼静夜热。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总得来说地骨皮饮就是一种对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疗效的中药制剂,因此在临床的应用可以说是非常 广泛的,因为采用的是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地骨皮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常见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在选择时,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进行,下面就来介绍一种: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半两,白芷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去苗)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半,大黄(锉,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芎穷半两,知母(焙)半两,萎蕤半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菊花半两,藁本(去苗土)半两,牵牛子(炒)半两,马牙消(研)半两,犀角屑半两,胡黄连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袭齿龈,肿痛有血。

【用法用量】每眼30丸,食后、夜卧熟水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地骨皮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山栀子(去皮)1两,鳖甲(醋浸,炙黄)1两半,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蒸羸瘦,经久不愈,邪热留连。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米饮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地骨皮1两半,白槟榔(煨,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茯神(去木)1两,百合1两,诃黎勒(煨,取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熟干地黄(焙)2两,赤芍药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咳嗽喘满,食少胁痛,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黄耆汤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地骨皮、黄耆、桑白皮、山栀子、马兜铃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肺热口臭,口中如胶,舌干发渴,小便多。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噙化。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地骨皮1分,龙胆1分,黄芩(去黑心)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木香1分,赤芍药1分,猪苓(去黑皮)1分,海蛤(研)1分,紫参(研)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郁李仁(炒,研)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不定,黄瘦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温汤送下。微利即止。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处方】地骨皮6两,牛膝6两,菟丝子(焙)6两,枳壳(去瓤,麸炒)6两,远志(去心)6两,熟干地黄6两。

【制法】上使酒浸3日,焙干为末,用浸药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血气。主风湿。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地骨皮5两,生干地黄5两,牛膝3两(去苗),覆盆子3两,黄耆3两(锉),五味子3两,桃仁4两(去皮尖双仁,别研如膏),菟丝子4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蒺藜子4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末,下桃仁,搅使相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血,乌髭发,坚牙齿,益筋力。主

【用法用量】本方能令髭发终身不白,但黑润而巳;黄者经六十日变黑;已白者服百日如漆。

【注意】忌食蒜、牛肉、生葱、萝卜等。

【摘录】《圣惠》卷四十一

看完了上文对地骨皮丸的介绍,是不是对地骨皮丸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做到有备无患。

柴胡地骨皮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地骨皮汤是什么你知道吗?柴胡地骨皮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饮食不为肌肉,黄瘁,夜卧不安,时有虚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八

【处方】柴胡(去苗)、地骨皮、赤茯苓(去黑皮)、芎藭、大黄、葛根(锉)、芍药、茵陈蒿、甘草(炙)、当归(切,焙)、升麻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痰结实,气不升降。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柴胡地骨皮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相信针对很多中老年朋友来说,即使他们手中有再多的退休费,也不能让他们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所希望的主要还是自己身体的健康,这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更加的长寿。可因为一些不知名的原因总会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所以他们通常都会通过地骨皮来缓解高血压的病情。因此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接下来的时间请朋友们和我一起去看看。

地骨皮的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浸剂的作用似优于煎剂;反复给药可产生程度不等的快速耐受现象。浓缩酊剂给麻醉犬、猫肌肉注射或煎剂给不麻醉大鼠灌胃也呈现持久稳定的降压作用。地骨皮的降压作用与中枢有关,还可能有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降压期间,心电图除有心率变慢、T波减低外,无明显变化,中毒剂量可使豚鼠心脏产生房室传导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滞。

2、降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对于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对抗作用。家兔皮下注射浸膏,血糖亦降低,另一种有髯毛的枸杞根的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地降低,碳水化物耐量升高,其降低血糖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

3、解热作用:地骨皮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后残渣之水提取物并无作用,而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后残渣的水提取物皆有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地骨皮煎剂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与弗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作用;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有抑制其细胞病变作用;对结核杆菌为低效抑菌药物。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介绍了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在此我衷心希望广大朋友们能够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在心中才能对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熟练的掌握。当然我也希望大家能明确的知道与地骨皮相克的一些中药,这样才能避免更多意外的出现。

地骨皮的功效


导读:地骨皮的功效,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可入药。那么地骨皮有什么功效?下面一起来看看地骨皮的功效。

地骨皮,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地骨皮的功效

地骨皮属于中药的清虚热药。因其有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的功效,故其能治疗:

1、用于阴虚血热,小儿疳积发热及骨蒸潮热,盗汗等证。

2、用于肺热引起的喘咳。

3、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鼻血等症。

4、用于消渴尿多证(叫下消证,即是糖尿病)。

5、用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虚火牙痛。

地骨皮的药用偏方

1、治热劳:地骨皮100克,柴胡(去苗)50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10克,用麦门冬(去心)煎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2、治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麦门冬二升,小麦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汤)

3、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50克,甘草(炙)5克。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小儿药证直诀》泻白散)

4、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为散,煎服。(《普济方》)

5、治消渴唇干口燥:枸杞根五升(锉皮),石膏一升,小麦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饮之。(《医心方》枸杞汤)

6、治风虫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饮亦可。(《肘后方》)

7、治耳聋,有脓水不止:地骨皮25克,五倍子0.5克。上二味捣为细末,每用少许,掺入耳中。(《圣济总录》地骨皮散)

8、治肠风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凤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黄色)。捣为细末,每服15克,空心温酒调服。忌油腻。(《经验方》地骨皮散)

9、治痔疾:枸杞根、地龙(捣)。枸杞根旋取新者,刮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干捣罗为末,每秤一两,别入地龙末5克,和匀,先以热虀汁洗煠患处,用药干掺,日可三次用。(《圣济总录》枸杞散)

10、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50克,甘草(炙)0.5克。细末,每服10克,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地骨皮的鉴定方法

形状鉴别:根皮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cm,直径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黄色或灰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具细纵条纹。质松脆,易折,折断面分内外两层;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后苦。以筒粗,肉厚,整齐,无木心及碎片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皮横切面:落皮层较厚,有2-3条木栓组织环带,最内的木栓层为完整的环带,外侧的则交错连接,可见颓废的筛管及射线细胞。韧皮部较宽,占根皮厚度一半;纤维单个散在或少数成束,偶见石细胞;射线宽1-2列细胞。本口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特征:

1、米黄色。

2、草酸钙砂晶随处散在,有的薄壁细胞充满砂晶,形成砂晶囊。

3、纤维常与射线细胞连接;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110-230m,壁厚3-11m,木化或微木化,具稀疏斜纹孔,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4、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复粒由2-8分粒组成。此外,可见石细胞、木栓细胞及落皮层薄壁细胞。

贴心提示:以上地骨皮的药用偏方仅供参考,请慎用!

地骨皮的副作用


地骨皮的副作用

1、地骨皮的副作用

地骨皮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地骨皮毒性较小,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2.83±1.9g/kg,酊剂给药1次或每天1次,连续7天,半数致死量分别为4.7和4.1g/kg,说明在体内无明显蓄积性。煎剂给家兔灌胃80g/kg或腹腔注射60g/kg,仅见其倦伏不动,3-4小时后恢复。

综上所诉,地骨皮并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并且毒性也是非常小的,当我们服用它的时候,只要按照医嘱,服从使用的禁忌,运用得当,就不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会使人们的身体得到滋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益处哦。

2、地骨皮是什么

地骨皮是一味很神奇的药,其实地骨皮就是枸杞树的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洗净泥土,剥下根皮,晒干。

干燥根皮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黄色,内层灰白色。臭微,味微甘。以块大、肉厚、无木心与杂质者为佳。

3、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3.1、地骨皮玉米须茶

材料:地骨皮20克,玉米须30克。

做法:先将地骨皮洗净,切成片,将玉米须拣洗干净,晾干,切成段,与地骨皮片同人沙锅,加水适量,煎成稠汁约300毫升。每日2次,每次150毫升,用沸水冲后,频频饮用。

功效:适用于阴虚燥热性糖尿病。

3.2、地骨皮牡蛎汤

材料:牡蛎肉(鲜品)90克、牡蛎(壳)60克、地骨皮30克、银柴胡15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做法:将牡蛎肉、壳洗净;地骨皮、银柴胡、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清虚火,退虚热。适用于酒精性皮肤病,症见两颧潮红、口干口渴、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本品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形瘦,五心烦热,顺红面赤,脉象细数,可单用本品。

2、肺热咳嗽

本品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用于肺火郁结,咳嗽气喘,皮肤蒸热等症,常与桑白皮、甘草的功效与作用等同用。

3、血热出血

本品甘寒入血分,又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行而致吐血、衄血、尿血等症。亦可与栀子、白茅根、侧柏叶的功效与作用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4、内热消渴

本品清热除燕蒸泄火之甲,兼有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肺胃蕴热,唇干口燥,烦渴引饮,可与石膏、浮小麦配伍;亦可与瓜蒌根、芦根、麦冬等同用。

如何辨别地骨皮真伪

1、从颜色上看:地骨皮外表面呈灰黄色至棕黄色;鹅绒藤根皮呈浅黄棕色。

2、从表面特征上看:地骨皮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呈鳞片状剥落;鹅绒藤根皮表面光滑或粗糙,常有纵向和横向裂纹。

3、从断面看:地骨皮折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鹅绒藤根皮内、外层为浅黄白色,中间层较厚,为棕黄色,呈点状颗粒状。

4、口尝:地骨皮味甘而后苦,嚼之绵软;鹅绒藤根皮味淡,嚼之有沙粒感。

5、研磨:地骨皮用乳钵研磨易呈粉末;鹅绒藤根皮不易研成粉末,呈颗粒状。

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枸杞想必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味中药材,对于人们的健康有着非常好的帮助,特别是女性和年老体弱的人,经常喝喝枸杞水或者再食物中放一些枸杞,都可以起到补气养血健肾的功效,其实枸杞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除了它的果实可以帮助人外,它的根皮对于人们的帮助也是非常的大的,枸杞的根皮被称为地骨皮,中医经常会运用到它,那么你知道 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吗?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用地骨皮的浸剂、酊剂及煎剂给麻醉犬、猫、兔静脉注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呼吸加快;给不麻醉大鼠灌胃亦有明显降压作用.地骨皮注射剂给麻醉犬静脉注射0.375g/kg能使其血压下降至零而死亡, 小剂量重复注射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地骨皮甲醇提取物给大鼠静脉注射0。5g(生药)/kg 亦有明显降压活性。地骨皮降压期间, 心电图可见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T波减低, 中度剂量可使豚鼠心脏产生房室传导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滞。地骨皮的降压作用除有中枢参与外,还可能与其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及直接舒张血管的作用有关。此外, 枸杞素A 和枸杞素B 有抗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素的作用,亦为其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2、降血糖作用:给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剂,先使血糖短时间升高,然后持久降低,4~8小时后尚未恢复。对于注射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并无明显对抗作用。家兔皮下注射浸膏,血糖亦降低。另一种有髯毛的枸杞根的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显著而持久地降低,碳水化物耐量升高,其降低血糖作用是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

3、降血脂作用:地骨皮浸膏灌胃,能使实验性家兔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下降, 但对甘油三酯含量影响不大,对肝脏脂肪含量亦无明显影响.甜菜碱则有抗脂肪肝作用。

4、解热作用 地骨皮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灌服或注射对人工发热家兔有显著退热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后残渣之水提取物并无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

地骨皮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看着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原来枸杞的根皮的作用一点都不比枸杞的果实少,枸杞上下都是宝,对于人们的帮助可是非常的大的,随着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三高的症状,经常的服用地骨皮泡的水,就能很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经常的尝试哦。

地骨皮散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