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好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枝加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们都知道桂枝加黄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桂枝加黄耆汤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对的话,是不能让这种方剂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桂枝 芍药 甘草各6克 生姜9克 大枣12枚 黄耆6克
【功能主治】治黄汗,两胫自冷,腰以上有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疽脉浮,有表虚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须臾饮热稀粥约200毫升,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桂枝加黄耆五两汤
【处方】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黄耆2两。
【功能主治】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脉浮,而腹中和者。
【用法用量】桂枝加黄耆五两汤(《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耆五两。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营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耆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胆益胃之物也。②《医门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热粥助其得汗,加黄耆固卫。以其发热,且兼自汗、盗汗,发热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黄耆也。其发汗已仍发热,邪去不尽,势必从表解之。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③《金匮要略方义》: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盛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耆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其治黄疸者,因黄疸亦属湿郁之证,故其表虚者,亦一并主之。
【临床应用】虚黄《静香楼医案》: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黄耆、白芍、茯苓、生姜、炙草、大枣。
【摘录】《金匮》卷中Www.yS630.COM
桂枝加黄耆汤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Ys630.com相关知识
黄耆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黄耆桂枝五物汤的方剂。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黄耆汤、黄耆五物汤、桂枝五物汤、五物汤
【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枝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祛风散邪。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十九)、黄耆五物汤(《三因》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五物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各家论述】《金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为至当不易之治也。
【临床应用】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摘录】《金匮》卷上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黄耆桂枝五物汤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黄耆桂枝五物汤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
【处方】黄耆60克(锉)知母30克 石膏60克 白芍药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甘草15克(炙微赤,锉)白茯苓30克 桂心30克 川升麻30克 熟干地黄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
【制法】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益气阴,去客热。治痈溃后,气血两虚,内热口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每日三至四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绵黄耆 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气通便。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大麻仁6克研烂,以水投取浆150毫升,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20毫升,再煎令沸,调药末,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黄耆(锉)60克 人参 滑石 五味子 白茯苓(去黑皮)磁石(煅,醋淬七遍)旱莲子各30克 桑根白皮22克 黄芩(去黑心)枳壳(去瓤,麸炒)各15克
【制法】上十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肾虚劳淋,结涩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黄耆(去芦,蜜水炙)45克 白茯苓(去皮)熟地黄(酒蒸)肉桂(不见火)天门冬(去心)麻黄根 龙骨各30克 五味子 小麦(炒)防风(去芦)当归(去芦,酒浸)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喜怒惊恐,房室虚劳,致阴阳偏虚,或发厥自汗,或盗汗不止,或气虚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黄耆(炒)白术(炒)白茯苓 前胡 人参各9克 川芎 甘草(炒)各6克
【制法】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安胎。治妊娠胎不长。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九
【处方】黄耆9克 五味子3克 人参 麦冬 枸杞子 大熟地各4.5克
【功能主治】补肺益肾。治消渴。肺肾两虚,饮少溲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别名】神效黄耆汤
【处方】黄耆1两(细锉),麦门冬(去心,焙)1两,熟干地黄3分(焙),人参3分,甘草(炙,锉)3分,白茯苓半两(去黑皮),当归半两(锉,焙),芍药半两,芎䓖半两,桂半两(去粗皮),远志(去心)半两(一方有五味子)。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脓汁,理虚劳,内补。主发背已溃者。痈毒内虚,毒不起化,及溃后诸虚,不能收口。
【用法用量】神效黄耆汤(《疡科心得集》卷上)。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九
【处方】黄耆1两,川归(酒洗)1两,大黄5钱,芍药5钱,陈皮5钱,炙甘草5钱。
【功能主治】一切疮肿、痈疽。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九
【处方】黄耆(蜜炙)2钱,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白芍(炒)1钱,甘草(炙)8分,桂枝5分。
【功能主治】汗多气虚发痓。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处方】黄耆5两,橘红2两,甘草1两,白茯苓1两半,防风4两。
【功能主治】风湿相搏,脉沉而弦,客在皮肤,四肢少力,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处方】黄耆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桂(去粗皮)1两,人参1两半,酸枣仁(微炒)1两半,甘草(炙,锉)1两,萝摩白皮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虚损,阴阳废弱,津液不荣,口燥咽干,多卧少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黄耆2钱2分,当归1钱2分,生地1钱5分,天门冬1钱5分,麦门冬1钱,五味子7分,防风5分,白茯苓1钱5分,麻黄根1钱,甘草8分,浮小麦1撮(炒)。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元气虚弱自汗。风伤于卫,令人善病风厥,漉漉然汗出。
【用法用量】《增补内经拾遗》有熟地黄。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黄耆1钱半(蜜炒),熟地1钱半,茯苓1钱,天冬1钱,肉桂1钱,小麦8分(炒),当归8分,甘草(炙)8分,五味子3分。
【功能主治】房劳过甚,致阴阳两虚而遗精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分,水煎出,用龙骨细研末1钱,合服。
【摘录】《会约》卷十一
【处方】黄耆1两1钱,人参6钱,五味子4钱,甘草6钱,当归3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清和匀调镇定。主风寒湿初发,发热及热退后外汗内闷,因热血伤,气失管摄,百脉动摇,有如虫行,自踝骨有气上升,相火上攻心,常烦悸头重脑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6分,临卧服,不拘时候亦得。
【摘录】《臞仙活人方·附录》
【处方】黄耆、麦门冬(去心)、白茯苓、防风、人参、地骨皮、漏芦、知母、远志(去心)、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阴漏症。眼脓漏不止。
【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热服。
【摘录】《审视瑶函》
【处方】黄耆1两,当归1两,大黄5钱,芍药5钱,陈皮3钱,甘草3钱(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疮肿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黄耆半两(锉),芍药半两,桂半两(去粗皮),麦门冬半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白茯苓半两(去黑皮),当归半两(切,焙),人参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补气。主伤寒后,骨节烦疼,不欲饮食,及气胀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四
【处方】黄耆2两(锉),熟干地黄(焙)2两,桂1两(去粗皮),白芍药1两,当归(焙,切)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白龙骨半,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痿。小便数,无力,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八
【处方】黄耆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焙),瓜蒌根(锉)1两,黄连(去须)、甘草、茯神(去木),熟干地黄(洗,切,焙)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心虚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十七
【别名】延寿汤
【处方】黄耆、白术、防风、熟地黄、牡蛎粉、白茯苓、麦门冬各等分(一方有甘草)。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为风邪所搏,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红枣2个,煎大半盏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三引《便产须知》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黄连、桂枝。
【功能主治】痘收之后,卫弱自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黄耆(锉)1两半,生地黄4两,甘草(炙,锉)1两半,芍药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石膏(碎)1两,芎䓖1两,大黄(锉,炒)1两,人参1两,当归(切,焙)1两,半夏(姜汁制)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退风热。主热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三
【处方】人参1钱,黄耆1钱,茯苓1钱,白术1钱,芍药1钱,干姜5分,陈皮5分,藿香5分。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风邪,咳嗽喘逆,不时咬牙,右腮色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五
【处方】黄耆1两半,茯神1两半,瓜蒌根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半,麦门冬2两半,熟干地黄2两半。
【功能主治】止渴退热。主男子消渴,小便极多,水饮1斗,小便1斗。
【用法用量】水煎服。先服肾气丹补其虚损,食后宜此药。
【注意】此病切忌慎者三:一饮酒,二行房,三咸食及面食。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黄耆(锉)2两,人参1两,茯神(去木)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当归(切,焙)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1两,生干地黄(焙)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2片、大枣1枚(擘),同煎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木香1钱(气通去之),藿香叶1钱,当归2钱(酒洗),陈皮2钱,人参5钱,泽泻5钱,黄耆1两。
【功能主治】补胃除湿,和血益血,滋养元气。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大盏,煎至1盏,食远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黄耆(锉)1两,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1两,升麻1两,甘草(炙)1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疮肿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白茯苓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甘草7分半。
【功能主治】伤寒内感拘急,三焦气虚,自汗及手足自汗,或手背偏多,或肢体振摇,腰腿沉重,面赤目红,但欲眠睡,头面壮热,两胁热甚,手足自温,两手心热,自利不渴,大便或难或如常,或口干咽燥,或渴欲饮汤,不欲饮水,或欲饮水,呕哕间作,或心下满闷,腹中疼痛,或时喜笑,或时悲哭,或时太息,或语言错乱失志,两手脉浮沉不一,或左右往来无定,便有沉、涩、弱、微、弦五种阴脉形状,举按全无力,浮之损小,沉之亦损小。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生姜水煎,量证大小加减多少用之。
【摘录】《阴证略例》
【处方】黄耆1两,人参2钱半,地骨皮5钱,桑白皮2钱,甘草2钱半。
【功能主治】小儿热入经为客热,咳嗽喘逆,身热,鼻干燥,呷呀有声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放温,时时温服。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黄耆、白术、防风各等分。
【功能主治】止汗。主伤寒太阳证,春夏有汗,脉微而弱,恶习风恶习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5-7钱至10余钱,或半两面三刀1两,水煎,温服。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黄耆、甘草、地骨皮、防风各等分(焙干)。
【功能主治】痔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半两,水3升,煎3-5沸,滤去滓,通手淋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处方】黄耆(蜜炙)1两,白术(炒)2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白芍1两,陈皮半两,藿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悲忧伤肺,吐血,血止后嗽,嗽中血出如线,痛引胁下,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处方】川芎半两,地黄半两(生干者),黄耆半两,芍药半两(赤者),防风半两,羌活1分,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热有疮。
【用法用量】每服2钱,葱汤调下;荆芥汤亦可。
【摘录】《鸡峰》卷二十三
【处方】黄耆3钱(蜜炙),五味子2钱,当归1钱,白术1钱,甘草5分(炙)。
【功能主治】时疫愈后表虚,脉静身凉,数日后反得盗汗及自汗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疫论》卷一
【处方】黄耆1分,人参1分,秦艽1分,甘草1分,紫菀1分,桑白皮1分,五味子1分,前胡1分,陈橘皮1分,白茯苓1分,贝母1分,桔梗1分,山药1分,白芍药1分,当归1分,天门冬1分,干地黄1分,半夏半分,木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禀气怯弱,将温过度,积温成热,熏蒸五脏,或外触微寒,搏于咽膈,寒热相壅,攻冲肺经,或咳嗽曲折,或胸满短气,或壅邪渐退,气血犹弱,或胃口虚烦,饥而不欲饮食,或余邪尚留经络,小劳辄剧,又不可服诸补药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黄耆(锉)、芍药、知母、升麻、犀角屑1两半,苦竹叶50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上下赤脉贯黑睛。热毒攻眼,黑睛通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少许,再煎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热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黄耆5钱,甘草3钱,香白芷2钱5分,藁本2钱,升麻2钱,草豆蔻1钱5分,橘皮1钱5分,麻黄1钱,当归身1钱,莲花青皮7分,柴胡6分,黄柏少许。
【功能主治】表虚恶风寒。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黄耆补胃汤”。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黄耆1两,车前子1两,细辛1两,黄芩1两,五味子1两,苍术1两,黄连1两。
【功能主治】小儿两睑时常赤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黄耆1钱(盐水拌,炒),当归1钱,柴胡1钱,木瓜1钱,连翘1钱,羌活5分,肉桂5分,生地黄5分,黄柏5分。
【功能主治】腿内近膝股患痈,或附骨痈初起,肿痛,脉细而弦,按之洪缓有力。
【用法用量】水、酒各1钟,煎一半,空心热服。
【摘录】《外科选要》
【处方】黄耆1钱,白芍1钱,桂枝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疹身痛者。
【用法用量】加防风5分,姜、葱为引,水煎服。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黄耆3钱(炙),当归3钱,枣仁2钱(炒),白术2钱,远志(蜜炙)1钱,补骨脂(盐水炒)8分。
【功能主治】命门虚衰,肺气大虚,腠理不固,小腹隐痛,大便不实,小便频数无度,终夜不寐,盗汗不止,精滑梦遗。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医家心法》
【处方】黄耆3分(蜜炙),熟干地黄3分(酒洒,9蒸9晒,焙干称),白芍药3分,五味子3分(拣),麦门冬3分(水浥,去心),白茯苓1分(去皮),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液,专补五脏之阴。主口干烦躁,不思食。
【用法用量】《医方集解》有天冬、人参。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药也。黄耆、人参补气,熟地、芍药补血,乌梅、五味敛耗生津,天冬、麦冬泻火补水,茯苓淡以利湿,甘草甘以和中。湿去气运,则脾和而思食,津生而燥退矣。
【摘录】《本事》卷五
【处方】黄耆(锉)1两,赤石脂1两半,阿胶(炒令燥)1两,黄连(去须)1两,黄柏3分,白术1两(锉,炒),龙骨1两半(火烧红)。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脓血相兼,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黄耆(锉)半两,人参半两,赤芍药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地骨皮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1分,磁石(煅,醋淬7遍)1分,牡蛎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精极,肾气内伤。梦泄盗汗,小便余沥,阴痿湿痒,少腹强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空腹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黄耆(锉,炒)1两,人参1两,白术(炒)1两,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麻黄(去节)1两,柴胡(去苗)1两,半夏(汤洗去滑,焙)1两,甘草(炙,锉)1两,桔梗(锉,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气极虚寒,皮毛枯燥,津液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取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黄耆(锉)半两,当归(切,焙)1两,大黄(锉,焙)1两,槟榔(煨,锉)1两,枳实(炒)3分,防已3分,木香3分,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风壅,积滞不通,变成气痔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黄耆(锉)1分,蒺藜子(炒,去角)1分,黄芩(去黑心)1分,大黄(锉,焙)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丹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下朴消半钱匕,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黄耆2两(锉),芍药2两,甘草2两(炙),赤茯苓2两(去黑皮),人参2两,石膏2两(碎),生地黄2两(切,焙),生姜2两(切,焙),麻黄2两(去根节,汤煮,掠去沫),麦门冬(去心,焙)2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胸背头中游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2盏,加竹叶10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黄耆(锉)1两半,茺蔚子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地骨皮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知母(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睑硬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黄耆(锉碎)1两,芍药(锉碎)1两,枳壳(去瓤,麸炒),牡蛎粉1两,羚羊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蓐劳,肌瘦烦闷,喘急多汗,倦怠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猪肾1枚(切去筋膜),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别名】菖蒲汤
【处方】黄耆(锉)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菖蒲(米泔浸1宿,切)1两,木通(锉)2两,磁石(火烧醋淬17遍)3两,五味子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玄参1两1分,人参1两1分,杜仲(去粗皮,锉,炒)1两1分,白茯苓(去黑皮)1两1分,熟干地黄(焙)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聋,飕飕如风雨钟盘声,或时出清水,或有脓汁;五聋鸣闹,不闻人声,出黄水;耳内生疮。
【用法用量】菖蒲汤(原书卷一一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黄耆(锉)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升麻1两半,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炒)半两,芍药半两,远志(去心)半两,甘草(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乳结核,或肿痛,渐成痈,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处方】黄耆(锉)1两,麻黄(去节)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切,焙)1两,细辛(去叶)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牛黄(研)1分,蛇蜕1寸(炙焦黄),蚱蝉(炒)4枚(并微炙,去翅足),蜣螂4枚(并微炙,去翅足)。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发无时,数下之后,风虚不足。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放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黄耆3分,人参3分,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芎䓖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口见),胸中冷气停结。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2次温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黄耆(切,焙)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胎寒,腹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小盏,加生姜2片,煎至5分,去滓,分3次温服,早晨、日午、近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黄耆(锉)半两,芎䓖半两,干姜(炮制)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去粗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白脓;小儿胃风,腹胀下痢。
【用法用量】1岁儿每服1钱匕,水半盏,同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日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黄耆汤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几种中草药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产品。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吗?不清楚的话现在就来了解一下吧!
【别名】耆芍桂酒汤(《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黄耆15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功能主治】益气祛湿,和营泻热。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苦酒200克,水1.4升相和,煮取600毫升,每次温服200毫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别名】耆芍桂酒汤、黄耆苦酒汤、苦酒汤、黄耆桂枝苦酒汤、耆桂酒、黄耆芍药桂酒汤
【处方】黄耆5两,芍药3两,桂枝3两。
【功能主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伤寒脉沉,咽痛自汗。
【用法用量】耆芍桂酒汤(原书同卷)、黄耆苦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一)、苦酒汤(《全生指迷方》卷三)、黄耆桂枝苦酒汤(《鸡峰》卷十九)、耆桂酒(《玉案》卷三)、黄耆芍药桂酒汤(《症因脉治》卷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黄耆芍药桂心酒汤”、《准绳·类方》引作“耆芍桂苦酒汤”、《医灯续焰》引作“黄耆芍桂酒汤。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水湿从外渐渍于经,非桂之辛温无以驱之达表;既用桂、芍内和营血,即以黄耆外壮卫气以杜湿邪之复入;犹恐耆、芍固护不逮,而用苦酒收敛津液不使随药外泄。乃服药后每致心烦,乃苦酒阻绝阳气不能通达之故,须6-7日稍和,心下方得快,然非若水煎汤液之性味易过也。
【临床应用】黄汗:张某某,女,22岁。因家务劳作汗出,即用凉水浸毛巾擦洗身体,后发现上半身出汗,色黄,量多而粘,衣物均被黄染。自觉乏力,纳呆,微发热,有时干哕,月经正常,小便色略赤,大便色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舌质正常苔薄白,脉略滑。辨证:黄汗。时值盛夏,暑热当令,劳则阳气张,遂汗出,复受水寒之气,致热伏于内,酿成外寒湿,内郁热之势,交相蒸郁,汗液排泄障碍,或发热汗出而色黄。治则:调和营卫,清泄郁热。方药:耆芍桂酒汤去苦酒加栀子、黄柏。药用:黄耆18g,白芍12g,桂枝9g,黄柏9g,水煎分2次服。服3剂黄汗已止。随访3年未再发现黄汗。
【摘录】《金匮》卷中
知道了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黄耆托里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托里汤大家吃过吗?黄耆托里汤其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方剂,应用也非常广泛,那么黄耆托里汤的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不知道的话,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处方】黄耆、甘草、当归身、升麻、葛根、漏芦、连翘、防风、瓜蒌仁、黍粘子、皂角刺、白芷、川芎、肉桂、炒柏。
【功能主治】解毒补血益气。主乳岩溃烂。
【用法用量】水1盏,入酒1盏,煎服。
【各家论述】《医钞类编》:黄耆之甘温以排脓益气生肌,为君;甘草补胃气解毒,当归和血生血,为臣;升麻、葛根、漏芦为足阳明本经药;连翘、防风、瓜蒌仁、牛子解毒去肿,皂刺引至患处,白芷入阳明排脓长肌,川芎、肉桂、炒柏为引。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黄耆托里汤,我们知道黄耆托里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黄耆当归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当归汤对于人体是有很好的补充作用的,往往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用黄耆当归汤,因为黄耆当归汤不仅对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能为人体提供各种所需的营养物质。现在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处方】黄耆 归身尾 芍药各4.5克 白术3克 人参 陈皮各1.5克 甘草(炙)少许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后,膀胱损伤,小便不禁,面微浮肿,午后微热。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当归1两,黄耆1两,糯米1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腹痛,小便涩。
【用法用量】水煎,分4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八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黄耆当归汤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加减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加减黄耆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加减黄耆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加减黄耆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加减黄耆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黄耆9g,党参1.5g,炒白术9g,甘草6g,陈皮1.5g,蔓荆子3g。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除湿。主胞虚如球。初起不痛不痒,不热不红,胞睑浮肿如悬球状,举脸无力,稍有下垂,按之绵软,没有硬结之处,有的可兼发痒,日久渐渐发红,或觉胞睑稍有胀痛,白睛淡赤,结眵稀薄。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黄耆、党参、炒白术、甘草培补中气,炒白术且能行于肌肉之间以除其湿,陈皮理气以助湿行,蔓荆子轻飘上浮,辛散走表,引诸药直达病所,且能祛湿。
【临床应用】目胞虚胀如球管某,男,64岁。双眼上胞浮肿2月余,不痛不痒,有重垂感,且兼四肢乏力,食少便溏。检查,双眼上胞虚浮如球,不红不硬,按之绵软,稍有下垂,脉虚弱,舌质淡,此为胞虚如球。给加减黄耆汤加车前子、茯苓各9g,增陈皮3g,服药3剂。复诊:胞肿稍轻,饮食增加,便溏己愈。又服上方23剂,诸症皆去。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看完上面的对于加减黄耆汤的相关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觉到了我们传统医学的伟大和神秘?我们平时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
竹叶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竹叶黄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竹叶黄耆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人参2.4克 生黄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制)2.4克 麦冬2.4克 生地6克 白芍2.4克 甘草2.4克 川芎2.4克 当归2.4克 竹叶10片 黄芩2.4克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毒,表里热甚,阴液不足,口中干渴。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上面给我们介绍了竹叶黄耆汤到底是由哪几种中药材组合而成,怎么样?现在了解了吗?其实中药方剂还有很多没有在临床上得到应用,但我相信随着科技医疗的发展,它一定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