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大豆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甘草大豆汤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甘草大豆汤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甘草大豆汤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甘草大豆汤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别名】大豆甘草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处方】甘草90克 赤皮葱3茎 大豆30克

【功能主治】治外阴蚀,下疳,湮疮肿痛。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毫升,煮豆熟为度,用槐条1把同煮,取清汁趁热淋浴,冷即再温。浸二三时为度。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太平圣惠方》

【别名】大豆甘草汤

【处方】甘草3两,赤皮葱3茎,大豆1合。

【功能主治】外阴蚀,下疳,痷疮肿痛。

【用法用量】大豆甘草汤(《金鉴》六十九)。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引《圣惠》

没有想到吧,甘草大豆汤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相关阅读

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甘草汤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温液汤(《千金翼方》卷十五)。

【处方】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少阴咽痛,兼治舌肿。

【用法用量】上一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一日二次。

【摘录】《伤寒论》

【处方】甘草梢、五倍子、黑豆。

【功能主治】解毒缓急。主筋疝,茎筋挈痛,挺胀不收,白物如精随瘦而下,此得之房术。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十四

【别名】阴毒汤、当归汤、阴毒甘草汤

【处方】甘草2分,升麻2分,当归1分,椒1分,鳖甲1两。

【功能主治】阴毒,身重背强,蛰蛰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脉沉细而紧数。

【用法用量】阴毒汤(《千金》卷九)、当归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阴毒甘草汤(《普济方》卷一三五)。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九

【处方】甘草(炙,锉)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防己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人参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3分,茯神(去木)2两,防风(去叉)3分,白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细辛(去苗叶,微炒)半两,甘菊花(未开者)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偏风,积年不愈,手足枯细,口面㖞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同煎沸温服,空心、日晚、近夜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甘草(炙,锉)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1分,人参半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痉,口噤不语,肢体强直,神识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入地黄汁1合,先同煎至8分,去滓,次入荆沥,竹沥各半合,同煎3沸,温服,日夜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别名】阴毒甘草汤

【处方】甘草2分,鳖甲2分,升麻2分,当归2分,桂枝2分,蜀椒1分,雄黄1分。

【功能主治】阴毒证,其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坚强,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紧。

【用法用量】阴毒甘草汤(《活人书》卷十六)。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处方】甘草1两(切,熬),生姜1两(刮出皮,切),乌豆1合。

【功能主治】老人冷热不调,下痢赤白,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取7合,去滓,空心服之。不过3日服愈。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甘草1两(生用),干漆1两,黄芩2两,生干地黄1两,赤芍药2两,当归2两,龟甲5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阴疮。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至3升,去滓,以绵蘸汤塌疮处。日3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甘草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黄连1两,当归1两,川芒消3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瘭疽浸淫,欲作未成,如桃核,或如鸡子,赤肿焮热。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至3升,去滓,还铛中,纳芒消令小沸,将帛于药汁中浸,以搨肿上。数用之效。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黄连(去须,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阿胶(炙令燥)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痢下,色白,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甘草1分,黄柏1分,苦参1分,当归1分。

【功能主治】眼为物所触中,疼痛、肿赤、结热。

【用法用量】水1升2合,煎取7合,待冷洗眼,日5-6,夜1。

【摘录】《医心方》卷五引《疗眼方》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生姜(切)1分,生蜜1合。

【功能主治】夏月暴下热痢。

【用法用量】用浆水5合,同煎至4合,去滓,空心温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甘草(炙)3分,蜀漆叶半两,天灵盖(酥炙)1两,黑豆(生)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研)1分,乌梅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疟,寒热萎黄,渴躁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3片,煎至7分,去滓,空腹未发前1服,临发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甘草3两,桂心2两,豉2升,葱白半斤。

【功能主治】解五石毒。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先以水1斗5升,煮葱白作汤,澄取8升,纳药煮取3升,分3服。才服便使人按摩摇动,口中嚼物,然后仰卧,复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石药之悍方炽,其人元气本虚,则寒折又难轻试,乃于葱白豉汤除去人参,易入桂心,而施从治之法。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处方】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人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烦躁不得安。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半合,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常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而诸经见证虽各不同,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錍。热在于心,令人烦心欲饮清水,又须竹叶、栀子为引,以清发渴之热。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甘草1两,桂心1两,芎藭1两,麻黄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附子2枚,独活3两,防己3两,生姜4两,石膏4两,茯神4两,白术1两,黄芩1两,细辛1两,秦艽1两半,防风1两半,侧子2枚,菊花1升,淡竹沥4升,人参2两。

【功能主治】偏风积年不愈,手脚枯细,面口㖞僻,精神不定,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麻黄,去沫,取7升,纳竹沥及药、煮取3升,分4服;服3服讫,间1杯粥,后更服,待药势自汗。

【注意】慎生冷、醋、蒜、面、奶酪、鱼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偏风积年不愈,服药不除,而至手脚枯细,必是风从火化,而成本寒标热之患,故于附子散中除去干姜之辛燥,增入麻黄、独活搜风逐痹,苓、术、甘草健脾行湿,芎藭、芍药养血营筋,芩、膏、菊、沥杜风化热,则附、桂、辛、防藉人参之大力,何惮历年固疾不愈耶?其余秦艽、防己、侧子、生姜,匡助术、附、麻黄之力,大方中不可无助长之味也。方后服3服,间粥1杯,于长沙太阳例,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法悟入。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甘草1两,人参1两,半夏1升,桂心3两,蜀椒3两,小麦8合,大枣20枚,生姜8两,吴茱萸2升。

【功能主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小麦取1斗,去小麦,纳诸药,煮取3升,分为6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脚弱浮肿,脾虚湿着也,故以桂、椒、萸、半辛温散结,参、甘、小麦甘温益气,生姜、大枣辛甘和营,共襄逐湿之功,而脚膝受荫矣。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甘草3两,芍药3两,桂心3两,阿胶3两,大黄4两。

【功能主治】产乳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逆冷,唇干,腹胀短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东流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阿胶令烊,分3服。1服入腹中,面即有颜色,日1夜,尽此3升,即下腹中恶血1-2升,立愈。当养之如新产者。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四味温中药中,特进大黄1味,以破逆上之血。大黄虽苦寒,得桂心之辛散,功用自不寻常,1服入腹,面即有色,岂非宿有验乎?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甘草5两,芍药5两,通草3两(产宝用当归),羊肉3斤。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伤绝,寒热恍惚,狂言见鬼,此病中风内绝,脏气虚所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6升,煮肉取1斗,去肉纳药,煮取6升,去滓,分5服,日3夜2。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治产后腹中伤绝,寒热暴病,乃独取羊肉温补精血,芍药、甘草护持营气,则伤绝可复,寒热可除;用通草者,通达气化之阻绝也。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甘草2两(炙),厚朴3两,干姜2两,当归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

【处方】甘草(炙)2两,枳实(炙)2两,白术2两,栀子2两,桔梗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痛腹胀,兼冷热相搏。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2升,分2服。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引《靳邵方》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两,黄柏1两(锉),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瘀热不散,心神烦乱,小便赤涩,或汗出如柏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

【处方】甘草(生用)2两,白药1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中药毒,心膈烦闷,甚者如锥刺痛。

【用法用量】以水3盏,同煎至2盏,去滓,候冷顿服。以吐出恶物为度。吐了后再单煎甘草1味服,尤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六

【别名】甘草饮

【处方】甘草(炙)1两半,防风1两半,吴茱萸1两,干地黄1两,芍药1两,当归1两,细辛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利大小便。主贼风入腹,心腹绞痛,胀满拘急,不得气息,并转筋,寒中下重。

【用法用量】甘草饮(《圣济总录》卷十七)。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菜、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

【处方】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干姜(炮)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赤芍药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熟干地黄(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则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切羊脂少许,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甘草2两,干地黄2两,麦门冬2两,麻黄2两,芎藭3两,黄芩3两,栝楼根3两,杏仁50枚,葛根半斤。

【功能主治】在蓐中风,背强不得转动,名曰风痉。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前胡三两。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甘草(炙)1两,人参1两,黄连1两,栀子仁21枚。

【功能主治】服石药后,脾肺苦热,饮水过量,遂成痢疾。主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5升,煮取2升,分服之。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甘草3两,橘皮1升。

【功能主治】伤寒呃不止。

【用法用量】水5升,煮取3升,分服,日3,取瘥。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甘草2钱半,白术2钱半,桂枝2钱,炮附2钱,秦艽2钱。

【功能主治】痛痹属寒,身痛觉骨节冷。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

【处方】甘草1钱,当归2钱,焦白术2钱,薤白3分。

【功能主治】曾伤八月胎者。

【用法用量】用鸡汤去净油煎药。服3剂。

【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处方】甘草(炙)2两,露蜂房1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附骨痈。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以故帛2片浸汤中,更互洗疮上,日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白药煎2钱,白干葛2钱,乌梅2钱,五味子2钱,天花粉2钱,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烦渴口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六引《经验方》

【别名】三神汤

【处方】甘草(炙)2寸,乌梅肉(微炒)5枚,诃黎勒(煨,用皮)5枚。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冷热痢,心神烦渴,腹痛,胸膈滞闷。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分温2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十便良方》

【处方】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胀满,身体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2盏,酒半盏、煎取1盏半,先以火遍炙背令热,欲汗出,即热服之。以衣覆卧,须臾大汗出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甘草(炙)1两,常山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疟,癖实壮热,头痛欲吐。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半钱匕,水半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更量儿大小加减,得吐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别名】钩藤汤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钩藤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炒)半两,石膏(碎)半两,蛇蜕6寸(炙黄),麻黄(去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诸痫,掣疭吐舌。

【用法用量】钩藤汤(《普济方》卷三七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甘草(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羊肉1斤(去脂,切碎,水4大碗,煮取汁3碗,去肉澄清),芎藭1两,桂(去粗皮)3分,芍药1两半,生干地黄(焙)4两。

【制法】上药除肉外,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汗出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肉汁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甘草(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香豉(炒)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未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用鸡子1枚,取清打转入药内,再同煎7分,稍热服,须臾未下,再作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甘草(炙,锉)2两,栝楼根2两,麦门冬(去心,焙)2分,半夏(汤洗去滑7遍,晒干,麸炒)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干渴。

【用法用量】先以水2盏,淘小麦半合,煎至1盏半,去麦,下药末5钱匕,加大枣2枚(擘破)、生地黄半钱、生姜1枣大(拍破),再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甘草(炙令赤)1两,阿胶(炙令燥)1两,生干地黄(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卒下血;胎动不安,或连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甘草2两,生姜2两,五味子2两,人参1两,吴茱萸1升。

【功能主治】虚羸惙惙,气欲绝。

【用法用量】上5味,(口父)咀。以水4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纳药,煮取1升6合,分2服。服数剂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参、姜、吴萸温中散寒,乃吴茱萸汤之变方。彼用大枣以行脾津,此用甘草以和胃气,五味子以收津液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诸伤损,恶血积滞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甘草(炙)半两,磁石(煅,醋淬3遍)2两,玄参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牡丹皮1两,桂(去粗皮)1两,黑豆半合,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咽干,涕唾如胶;或肾气不足,心中悒悒,目视(目巟)(目巟),少气耳聋;消渴黄疸,一身悉痒,骨中疼痛,小肠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食后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处方】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羚羊角(镑)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菊花1两,玄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1两,地肤子1两,栀子仁1两,青葙子1两,当归(切,焙)1两,决明子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渐生胬肉,碜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甘草(炙)1两,甘竹茹(细切)1两,芦根2两(锉)新粟米3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甘草(炙)1两,地骨皮5两,荠苨5两,葛根(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目赤痛,心躁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乌豆1合,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柏子仁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蕤仁(去皮,烂研)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气不足,两胁拘急痛,寒热,目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甘草(炙)半两,地榆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芍药(炒)半两。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赤白痢,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浆水1盏,煎取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颠扑内损,致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连3-5服,未下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甘草1两(炙),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3分,人参1两。

【制法】上除杏仁外,为粗末,入杏仁拌匀。

【功能主治】坠扑,伤损肺气,咳唾血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像甘草汤之类的这些中药的方剂都是把几种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经过反复的疗效验证其可行性后才会运用的,大家可以放心服用。但如果出现什么不适,一定要即时就诊。

大豆紫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大豆紫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紫汤

【处方】大豆1升(熬令焦),好酒2升。

【功能主治】去风,消血结。主中风失音;腰痛拘急;妇人五色带下;产后中风,或产后恶露未尽,感风身痛。妇人产后中风困笃,或背强口噤,或但烦热苦渴,或头身皆重,或身痒,剧者呕逆直视,此皆为风冷湿所为。产后百病及中风痱痉;妊娠伤折,胎死在腹中3日;妇人五色带下。产后恶露未尽,又兼有风,身中急痛。腰卒痛拘急,不得喘息,若醉饱得之欲死者。

【用法用量】紫汤(《千金翼》卷六)。

【临床应用】胎死腹中:周德成妻妊胎,因触伤,胎死在腹中三日,困笃,服此酒即愈。后疗无不佳。

【摘录】《医心方》卷三引《范汪方》

通过上面对大豆紫汤各个方面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大豆紫汤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大豆紫汤对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芍药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各种疾病的侵袭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大多是因为生活工作压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提前衰老的迹象。中药方剂是一个帮您摆脱各类疾病的好方法。下面为大家讲一下芍药甘草汤的做法。

【别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芍药12克 甘草12克

【药理作用】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功能主治】调和肝脾,缓急止痛。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备注】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摘录】《伤寒论》

文章介绍的芍药甘草汤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芍药甘草汤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炙甘草汤,中医方剂名。那么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方剂名】

炙甘草汤

【出处】

《伤寒论》

【组成】

甘草四两,炙(12g);生姜三两,切(9g);人参二两(6g);生地黄一斤(50g);桂枝三两,去皮(9g);阿胶二两(6g);麦门冬半升,去心(lOg);麻仁半升(lOg);大枣三十枚,擘(10枚)。

【方歌】

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地胶枣麻仁裹,心动悸兮脉结代,虚劳肺痿俱可尝。

【方解】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其证是由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加之阳气不振,无力鼓动血脉,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阴血不足,心体失养,或心阳虚弱,不能温养心脉,故心动悸。治宜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生地黄滋阴养心,养血充脉。二药重用,益气养血以复脉,共为君药。人参、大枣补益心脾,合炙甘草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化生之源;阿胶、麦冬、麻仁滋阴养血补心,配生地黄滋心阴,养心血,以充血脉,共为臣药。桂枝、生姜温心阳而通血脉,使气血畅通脉气接续有源,并使诸味厚之品滋而不腻,共为佐药。桂枝与甘草合用,又能辛甘化阳,通心脉而和气血,以振心阳。用法中加清酒煎服,温阳通脉,以助药力,为使药。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由于炙甘草、人参亦可补肺气,润肺止咳;阿胶、麦冬又善养肺阴,润肺燥;生地黄、火麻仁长于滋补肾水,与阿胶、麦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功,故可用于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的治疗。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应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功效】

滋阴养血,益气复脉。

【主治】

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脉结代,心动悸,虚赢少气,舌光少苔,或质干而瘦小。

2、虚劳肺痿咳嗽,或吐涎沫,形瘦短气,自汗盗汗,虚烦不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脉虚数。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则心动悸、脉结代,皆得其平。

【加减化裁】

方中可加酸枣仁、柏子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龙齿、磁石重镇安神;偏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参;偏于阴血虚者重用生地、麦门冬;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加附子以增强温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南沙参,并减去桂、姜、枣、酒,酌加知母、黄柏,则滋阴液降虚火之力更强。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阴阳气血并补之剂。临床应用以心动悸,脉结代,虚赢少气,舌光少苔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常用本方加减治疗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而有心悸、气短、脉结代等属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者。

3、使用注意采用水酒合煎,文火久煎;阴虚内热者慎用。

【禁忌】

虚劳肺痿属气阴两伤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气滋阴而补肺,但对阴伤肺燥较甚者,方中姜、桂、酒减少用量或不用,因为温药毕竟有耗伤阴液之弊,故应慎用。

【医书记载】

1、《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

以上就是炙甘草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甘草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甘草附子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甘草附子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别名】四物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甘草6克(炙)附子12克(炮,去皮,破)白术6克 桂枝12克(去皮)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摘录】《伤寒论》

【处方】甘草1两,附子1两(炮,去皮脐),桂4两(去皮)。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虚汗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1盏,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引《指南方》

【处方】甘草(炙)2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湿,掣痛不得屈伸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二

使用甘草附子汤来恢复注定不会是个太快的治疗过程,但是只要积极接受并乐观应对,肯定会有所改善的。对于一些疾病我们应该及早预防。

甘草大豆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