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饮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风饮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气温和湿度等的变化尤其会导致身体不适,更是需要在此时加强补养,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养生方剂防风饮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时候起到的效果。
【处方】防风(去叉)、当归(切焙)、白术、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赤茯苓(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山茱萸(去核)、黄芩(去心),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大黄(炒),各三分。熟地黄(焙.一两)。
【炮制】上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疼,腹内急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五钱匕,用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碎,大枣二枚,掰破,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一。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人参8分,当归8分,黄耆8分,甘草8分,防风5分,黄柏5分,蔓荆子3分,细辛3分。
【功能主治】拳毛倒睫外障。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温服。
【注意】须避风忌口。
【摘录】《眼科全书》卷五
【处方】防风(去叉)1两,白术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牛膝(切,酒浸,焙)1两,狗脊(去毛)1两,萆薢1两,葛根(锉)1两,人参1两,羌活(去芦头)1两,薏苡仁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2两,麻黄(去节,先煮去上沫,焙)3两,石膏3两,桂(去粗皮)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偏风,半身不随,筋脉抽牵,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防风(去叉)1两,龙骨(去土)2两,升麻1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葛根(锉)1两半,石膏(碎)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首风,脑项掣痛。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防风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防风(去叉)2两,升麻2两,桂(去粗皮)2两,白石脂(研)2两,当归(切,焙)2两,槟榔(锉)2两,桑根白皮(锉,炒)2两,干木瓜2两,人参2两,黄连(去须)2两,羌活(去芦头)2两,芎䓖(锉)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黄芩(去黑心)1两,远志(去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齿痛舌痒,食物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别名】防风饮子
【处方】防风2两,人参2两,橘皮2两,白术3两,茯神3两,生姜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痰气,发即头旋,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防风饮子(《奇效良方》卷二十五)。
【注意】忌大醋、桃、李、雀肉、蒜、面等物。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延年秘录》
【处方】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山茱萸1两,黄芩(去黑心)1两,人参3分,甘草(炙)3分,大黄(锉,炒)3分,熟干地黄(焙)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疼,腹内急痛,大小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四君子汤加防风、羚羊角、犀角、苡仁、大黄、川芎、当归、牛膝、杏仁、麻黄、麦冬、半夏、生姜。
【功能主治】肝风挛痛,痰壅食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一
看完了上文关于防风饮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对防风饮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防风饮的时候,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防风饮的药效 。
yS630.Com相关推荐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都有什么呢,对这样问题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而且对这样的药物在使用上,也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防风对治疗疾病也是有着很好效果,而且它治疗的疾病种类也是比较多,因此在生活中,对这样的药物也都是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药物在使用上,也是不能随意的进行。
那防风的作用与功效具体都有什么呢?也是有着很多方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不过对这样药物选择的时候,也是要正确的进行使用,对一些不良的使用方法,也是要避免出现。
防风的作用与功效:
1、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2、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若因外伤风邪,肝木乘脾,完谷不化,而泄泻者,用痛泻要方(《医方集解》引刘草窗方),取防风能舒脾泻肝胜湿,为引经之要药。 防风配枳实 (壳)能通便。方如《太平圣惠方》搜风顺气丸用防风升脾之清气,配枳壳、大黄以宽肠顺气,治中风而引起的风秘、气秘,使清阳升而浊阴降。王好古用防风合苍术、甘草为末(神术散),加生姜、葱白煎服,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而无汗者。笔者临床取本方加枳壳(实)、麦芽治心下虚痞,以行气除满,消食去滞。
3、能止血,又能通经 “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笔者临床治痔血等用槐花散(《本事方》: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加防风、升麻、大黄各等分,同炒黑、存性,共碾极细末,每日早晚空腹取5~6g,米饮汤调服。不仅能入血分而止血,又能引邪外出于气分,一举两得。但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以及气虚、阴虚者非宜。
4、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通过以上介绍,对防风的作用与功效也是有着一些了解,它对止血上效果非常不错,同时对一些体质虚弱,爱出汗的人,也是最佳之选,对这些人群疾病治疗上,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他都是不错之选,利于疾病得到改善。
防风草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草是一种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药材,科学健康地食用的话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还有疾病治疗是可以带来很大功效的。现在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防风草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别名】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生草药性备要》),稀莶草、土防风(《岭南采药录》),四方茎、臭草(《广西中兽医药植》),臭苏头、鸭儿蔑(《陆川本草》),秽草(《南宁市药物志》),大篾草、大羊古骚(《广西中药志》),排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臭苏(《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 防风草 的 全草 。夏、秋间割取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茎4棱。单叶对生,阔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叶柄长1.5~3厘米。花轮生,在下部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密生或间断,直径2.5厘米;萼浅绿色,管状,长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状,长1.5厘米,粉红色,2唇,5裂齿,上唇直立,全缘,下唇阔,扩展,内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药连贴,其较长的一对为1室,较短的一对为2室,纵裂;雌蕊1,柱头2裂。小坚果4个,圆形,黑褐色,平滑。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旷野、村边草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产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草,长1~1.5米。茎草质,四棱形,粗可达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被毛,尤以棱角处为多;质硬,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多皱缩,边缘具锯齿,上面灰棕色,下面灰绿色,两面均有毛,质脆,易破碎。有时可见密被毛茸的花序,花多脱落,仅留灰绿色的花萼,往往包有1~4枚小坚果。气微,味淡微苦。以叶多、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全草含生物碱、黄酮甙、酚类、还原糖、鞣质。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①治百节筋骨疼痛:豨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岭南采药录》)
【摘录】《*辞典》
了解了防风草的一些功效治和常识之后,希望大家在食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石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石防风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珊瑚菜(《纲目》),山葖(《安徽通志》)。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 石防风 的 根 。秋、冬采挖根部,洗净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或近纺锤形,灰黄色或黑褐色。茎圆柱状,高30~80厘米,有分枝,无毛。叶互生;基出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鞘状抱茎;叶片2回3出式羽状全裂,1回裂片卵形至披针形,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缺刻状牙齿;茎上部叶简单,鞘狭倒卵形,不膨大。复伞形花序,有小伞形花序10~15个。小伞形花序柄长1~2.5厘米,含花20~30朵;总苞1~2片或缺如,小总苞片数片,丝状线形;较花梗稍短或同长;花瓣5,白色,先端弯向内方。双悬果卵状椭圆形,长3~4毫米,无毛,背棱中棱肋状,侧棱稍广。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缘。分布东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陕西、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圆柱状或类纺锤形,有的分枝。外表灰黄色或黑褐色,接近根头部有环状横纹,以下具纵纹及横列皮孔;顶部有茎基残留。断面类白色,有放射状的轮层。气味微香。以干燥、质实、气香者为佳。
【化学成份】根和果实中分离到前胡甙元。
【性味】苦辛,凉。
【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附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以上为各位介绍的就是石防风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石防风的话,最好咨询一下中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风饮子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饮子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细辛3分,蔓荆子3分,葛根5分,防风5分,当归身7分半,炙甘草1钱,黄连1钱,人参1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去内热火邪。主倒睫拳毛;白眼痛。
【用法用量】《原机启微》有黄耆,无黄连。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太阴、阳明药也。参、甘以补其气,归身以濡其血,黄连以清其火,防、葛以散风热,细辛入少阴而润肾,蔓荆走头面而升阳。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防风、羌活、白附、甘草、川芎、白茯苓、全蝎、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惊悸,焦啼(??)乳,手足抽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钩藤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处方】黄耆、附子、甘草、苍术、陈皮、羌活、防风、桔梗各等分。
【功能主治】痹证,项筋急痛,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防风1两,甘草1两(炙),连翘1两,山栀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虚疮癣。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5分,煎3-5沸,去滓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七引《惠眼观证》
【处方】蔓荆子1钱半,黄耆(生)1钱半,黄连1钱半,甘草(炙)1钱,防风1钱,葛根1钱,细辛3分。
【功能主治】倒睫拳毛,眦睑赤烂。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防风饮”。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相信大家看了防风饮子的介绍之后,肯定觉得防风饮子很神奇,防风饮子对很多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而且由于它是由天然的中药材制成,对人体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有需要的人不妨一试哦。
防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上一提到防风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对于防风散具体有哪些功效,它又该怎么吃等,很多人还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处方】防风(去芦.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桂心(一钱) 黄蓍(一钱) 赤茯苓(去皮.一钱) 酸枣仁(一钱) 白术(一钱) 独活(一钱) 桑皮(一钱) 羚羊角(一钱) 甘草(五分)
【功能主治】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志意恍惚,身体沉重,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防风(二分) 羌活(二分) 当归(二分) 川芎(二分) 肉桂(去皮.二分) 薏苡仁(一两) 仙灵脾(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牛膝(一两) 骨碎补(一两) 细辛(半两) 枳实(麸炒.半两)
【功能主治】治风,身体疼痛,转侧不得。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防风(去叉.三分) 枳壳(麸炒.三分) 沙参(半两) 秦艽(去苗.一两半) 犀角屑(一两) 升麻(一两) 木通(一两) 羌活(一两) 甘草(炙.一两) 茯神(去木.一两) 龙齿(一两) 前胡(一两)
【功能主治】治热毒风痰壅,头目晕闷,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防风30克(去芦头)川升麻30克 黄芩30克 赤芍药30克 蔓荆子30克 石膏30克 葛根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外感风热,头痛掣动。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17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人淡竹沥30毫升,再煎一二沸,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处方】防风30克(去声头)白及30克 柏子仁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小儿囟开不合。
【用法用量】以乳汁调和,涂头上,以合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
【处方】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一
【别名】圆翳防风散(《医宗金鉴》卷七十七)。
【处方】茺蔚子 防风 桔梗 五味子 知母各60克 黑参 川大黄 细辛 芒消 车前子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主圆翳内障。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薄烟轻雾;渐渐加重,继则黑睛上出现一点青白,宛如油点浮于水面,暗处视之,其翳青白而大;明处视之,其形差小。不痛不痒,渐至失明。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一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3分,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甘菊花半两,芎藭半两,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痰,头目昏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葛根1两(锉),独活1两,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芎䓖1两,细辛1两,白术1两,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人参1两(去芦头),石膏2两,汉防己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更煎1-2沸,放温,不拘时候,拗开口灌之。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厚朴2两(去皮,姜汁制),陈皮2两(去白),甘草2两(炙),藁本2两,独活3两,防风3两(去芦),桔梗(微炒)3两,苍术(于木臼内略杵去皮,却入布袋内打,净称)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时气,头痛壮热,恶风,百节酸疼,肩背拘急,面赤虚烦,声重咳嗽,寒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1大盏,煎7分,温服;沸汤点亦得。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麻黄1分半(去节),牵牛1分半(炒,取末),甘草(炙)1分半,杏仁1分(去皮),防风1分,半夏1分(制),芍药1分,辣桂1分,白芷1分,防己1分,当归1分,川芎1分,羌活1分,独活1分,槟榔1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风肿皮粗,麻木不仁,或时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4片,紫苏3叶,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七
【别名】防风汤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甘草3两(炙微赤,锉),独活3分,当归1两,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茵芋半两,桂心3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血痹,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2两,川升麻1两,桂心1两,芎䓖2两,羚羊角屑3分,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薏苡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口面㖞僻,手足不遂,风入于脏,则语不得转,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1合,重煎1-2沸,不拘时候稍热服。如人行5-7里再服,以衣盖之,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芎䓖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海桐皮1两(锉),当归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独活1两,细辛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腲退风,肌肉虚满,肢节缓弱,皮肤不仁,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甘菊花、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祛风明目。主时性时疫温病,嗽喘烦渴,头痛体疼,眼目涩多睡,肌肉蠕动,痰逆忪悸。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荆芥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防风2两(去叉),母猪肉2两。
【制法】上同煮数沸,去猪肉,取防风焙干,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白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虎杖1两(锉),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阳痉,壮热不歇,筋脉拘急,牙关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别名】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独活1两,赤箭1两,当归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半两(去苗),麻黄2两(去根节),桂心1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风不语,两目不开,手足抽掣,发歇往来,昏塞涎潮。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贝母3分(煨令微黄),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芎䓖3分,木香2分,天麻3分,羌活3分,桂心3分,甘菊花3分,细辛3分,附子3分(地裂,去皮脐),麻黄2分(去根节),藁本3分,桑根白皮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气攻背痛项强,皮毛焦枯,头疼鼻塞,四肢不利,遍身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2-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等。
【摘录】《圣惠》卷六
【别名】防风麻黄散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3分(去根节),人参3分(去芦头),芎䓖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羚羊角屑3分,黄耆3分(锉),赤茯苓3分,酸枣仁2分(微炒),白术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手足缓弱,舌强语涩,胸膈烦闷,智意恍惚,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防风麻黄散(《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麻黄2分(去根节),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半两,赤茯苓1两,芎䓖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当归半两(锉,微炒),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风,筋脉拘挛,四肢疼痛,心膈痰壅,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人参半两(去芦头)、牛膝一两(去苗)、薏苡仁一两、羚羊角屑一两。
【摘录】《圣惠》卷三
【别名】防风汤
【处方】防风8分,葛根8分,芎䓖8分,干地黄8分,麻黄(去节)6两,甘草6两,桂心6两,独活6两,汉防己6两,杏仁5个(去尖)。
【功能主治】风疰。
【用法用量】防风汤(《普济方》卷三五○)。
【注意】有汗者,不可服。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中,名见《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防风1钱半,大粉草1钱半,川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连翘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身疮。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天花粉,无大粉草。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防风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泽泻1两,天门冬1两(去心),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生地黄1两,白术1两,山茱萸1两,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中瘫痪风,手足不遂,身体拘急,神思昏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防风2两(去叉,炙令黄),黄耆(炙,锉)2两,甘草半两(炙,锉),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肠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粟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防风(去叉,生用)不以多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经受风,留伏不散,以致血得风而溢泄,倒经,或发咳微甚,缠绵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防风(去芦头)、甘草(炙草)、柴胡(去苗)、连翘、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五脏积热、惊风,头面赤热,口舌生疮,好饮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5分,煎3分,去滓温服。1岁儿1服可分4次;3岁儿可作2服饮之。
【摘录】《刘氏家传》引李琬方(见《幼幼新书》卷十九)
【处方】防风、防己、葛根、秦艽、当归、川芎、乌药、甘草、羌活、独活、白术、杏仁、黄芩、白芍、前胡、川断、菊花、天虫。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
【各家论述】中风一症,男妇老少皆有之,重者中脏,轻者中腑,又次中经络。治妇人独难,以妊娠耳。二防、二活、秦、芎、根皆治风药也;风必生热,故用黄芩、白芍、甘菊以凉之;风必多痰,故用前胡、杏仁、天虫以豁之;风盛则气必喘急,故用乌药以顺之,甘草以缓之;而当归、白术、川断配以川芎,佐以黄芩、白芍,皆可以安胎也。但此方风药太多,风能胜湿,且有防己、独活直达下焦,恐伤胎气,用者审之。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防风2两,泽泻1两,细辛1两,附子1两,薯蓣1两,茯苓1两,天雄1两,白术2两半,桂心1两半,干姜半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风头眩,恶风,吐冷水,心闷。
【用法用量】方中泽泻,《千金翼》作泽兰,天雄作人参。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风眩恶风,吐水心闷,此阳虚水停心下。故用五苓散中之四并雄、附、姜、辛以散水逆,薯蓣以疗虚风,防风以祛风湿也。至于方后服法,岂非宿有成验而为详述如此。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泽泻1两,赤茯苓1两,麻黄1两(去根节),泽漆1两,白术1两半,大戟1两(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独活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利小便。主风水,通身肿,皮肤欲裂。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煮赤小豆汁1合,煎至5分,去滓,每日早晨温服。良久,当小便极利;不利,晚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芎䓖半两,川升麻半两,犀角屑半两,羚羊角屑半两,赤芍药半两,前胡半两(去芦头),细辛1分,秦皮1分,朱砂1分(细研),甘草(炙微赤,锉)1分,牛黄2钱(细研)。
【制法】上为散,入牛黄、朱砂,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退上焦壅热,止痛消肿。主眼赤肿痛,多眵泪。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煎地黄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牛蒡子1两(微炒),白附子1两(炮裂),前胡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生姜茶清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黄柏半两,牡丹半两,桂心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痜,卵偏大,有气上下胀肿,或行走便发肿大。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七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小荆子1两,栀子仁1两,荠苨1两,枸杞子1两(微炒),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及过饮生酒隳。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甘菊花1两,赤芍药2两,石膏4两,葛根1两(锉),柴胡2两(去苗),蔓荆子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上焦风壅头痛,口干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2-3沸,不拘时候温服。
【注意】忌炙爆、热面、大蒜等。
【摘录】《圣惠》卷四十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羚羊角屑2两,川大黄(锉碎,微炒)2两,前胡2两(去芦头),黄芩2两,玄参2两,地骨皮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睑生风粟,及生珠管。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半,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别名】防风饮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葳蕤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冲风多泪;目偏视。
【用法用量】防风饮(《圣济总录》卷一○七)。
【注意】忌油腻、热酒、湿面。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决明子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木通1两(锉),甘菊花3分,赤芍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睫落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注意】忌毒鱼肉、炙爆、热面。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萆薢1两(锉),薏苡仁1两,杜仲1两半(去粗皮,炙微黄),牛膝1两半(去苗),海桐皮1两(锉),桂心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芍药1两,续断3分,鼠粘子3分,黄耆1两(锉),熟干地黄1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虚劳,筋脉拘挛,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酒调下,日3-4次。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川乌头1两,防风1两(去芦),白芷1两,川芎1两半,草乌头半两,细辛(去苗土)7钱半,苍术2两(去皮实者)。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上先用盐搽,后方用药末搽上。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五
【处方】防风1两,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雄(炮,去皮)5分,附子(炮,去皮)5分,人参5分,当归5分,五味子3两,干姜3两,乌头(炮,去皮)3两,细辛3两,白术3两,柴胡半两,山茱萸半两,莽草半两,麻黄(去节)半两,桔梗半两,白芷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所为,猝起眩冒不知人,四肢不知痛处,不能行走,或身体偏枯不遂,口吐涎沫出,手足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防风2两,白芷1两,白术3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头面遍身风肿。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三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酸枣仁半两,芎䓖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牛膝1两(去苗),狗脊1两(去毛),萆薢1两(锉),薏苡仁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半两(去芦头),葛根半两(锉),羌活2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半身枯细,筋脉抽掣,心神烦闷,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防风2分,轻粉2分,荆芥2分,密陀僧1钱,乳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面上风刺、粉刺。
【用法用量】每夜遇晚,用药1钱涂面上,以乳汁调敷之,次日空心,再用盐、荆芥汤洗之。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防风半两(去叉),羌活半两(去芦头),甘菊花半两(择去梗),白附子半两(炮),山芋半两,藁本半两(洗,切,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蒺藜子(炒,去角)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头眩,目昏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后茶清调下。或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茶、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防风2两(去叉),天麻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诸疮癣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2两,芎䓖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葛根1两(锉),桂心1两,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细辛1两,汉防己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奄忽不能言,四肢亸曳,皮肉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别名】防风汤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白术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汉防己1两,芎劳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癔。
【用法用量】防风汤(《圣济总录》卷六)。
【注意】服后有汗,宜避风为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防风1两(去叉),龙骨1两,远志1两,铁精(别研)1两,紫石英2两(别研),丹砂(别研)2两,熟干地黄(洗,切,焙)2两,人参2两半,干姜1两(炮),细辛1两(去苗叶),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上除别研外,为末,再和匀。
【功能主治】定心。主中风惊悸,心虚恍惚,言语失常,或瞋或怒,志意不乐。
【用法用量】每服1钱许,加至2钱,
关于防风散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