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养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加减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加减调中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白芍4.5克 茯苓 白术各2.4克 麦门冬1.2克 生地1.5克 陈皮0.9克 桔梗 乌梅 甘草各0.6克

【功能主治】治冬温及春月暴暖,烦躁,眠食不安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甘草(炙)、木香、桂枝、白茯苓、藿香、白芍药(酒炒)、陈皮。

【功能主治】痘疹应出不出,而内虚者。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四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炙甘草、木香、官桂、白茯苓、陈皮、半夏、生姜。

【功能主治】痘疹吐泻,而致里虚,痘出不快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看了上文对于加减调中汤的介绍,我们对于加减调中汤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Ys630.com相关知识

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调中汤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调中汤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当归、肉桂(去粗皮)、川芎、白芍药、附子(炮)、良姜,各一两;甘草(炙)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所侵,及未满月,饮冷当风,乘虚袭留于肓膜,散于腹胁,腹痛作阵,或如锥刀所刺,流入大肠,水谷不化,洞泻肠鸣,或下赤白,胁侾胀,或走痛不定,急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匕,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炒白术4.5克,当归9克,酒炒白芍4.5克,茯苓4.5克,木香3克,酒炒香附6克,苏梗9克,酒炒续断9克,酒炒杜仲9克,炒砂仁3克。

【功能主治】调中止痛。主肝郁气滞。(妊娠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处方】人参5分,陈皮4分,蝉蜕3分,川芎8分,甘草2分,扁豆1钱,枸杞1钱,谷芽6分。

【功能主治】未痘时,先因吐泻里虚,随感时行见痘,目眶低陷,神情困倦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此权宜之剂也,精神稍醒,即当加减。

【摘录】《救偏琐言·备用良方》

【处方】大黄2两,葛根2两,黄芩2两,芍药2两,桔梗2两,茯苓2两,藁本2两,白术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和胃气。主夏月及初秋,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微且数。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次服,服别相去二食久,勿以食隔。须取快下,壮热便歇,其下亦止。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酢物、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葛根、藁本、甘草解表药也;黄芩、芍药、甘草清热药也;大黄、黄芩、甘草攻里药也;茶、术、桔梗、甘草和中药也。为小儿寒郁热邪,腹痛下痢之的方,功用与人参败毒散相仿。

【摘录】《外台》卷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薤白(切)1升,枳实6个(炙),橘皮3个,大枣12个,粳米3合,香豉6合。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调和五脏。主胃气虚,不欲食,四肢重,短气。

【用法用量】以水6升,先煮薤,得4升,纳诸药,煮取1升半,适寒温,分2次服。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处方】人参、黄耆、炙甘草、白芍(酒炒)、白术、木香、陈皮。

【功能主治】痘疮吐泻止后。

【用法用量】加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麦门冬半两,干枣1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桂心半两,当归半两,芍药半两。

【制法】上药切。

【功能主治】补益气力。主虚劳。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每服1升,日3次。

【注意】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当归、芍药、白术、茯苓、木香、黄连、槟榔、枳壳。

【功能主治】痢,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处方】苍术1钱2分,白术1钱2分,当归1钱2分,白芍1钱2分,滑石1钱2分,青皮1钱2分,黄芩1钱2分,黄连(姜炒)1钱2分,生地1钱2分,槟榔6分。

【功能主治】痢不拘新久,红白杂下,里急后重,腹痛。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人参5分,白术5分,茯苓5分,甘草(炙)5分,白芷5分,藿香5分,石莲子(去心)5分,天麻(煨)5分,橘皮5分,木香5分,半夏曲5分,白扁豆(姜汁、炒)5分。

【功能主治】和脾胃,止吐泻,正气温中。主小儿慢惊。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八

【处方】生黄耆、白姜蚕、甘草、当归、白茯苓、炒扁豆、炒白芍、苡仁、连翘。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虚热,生口疮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当归、白芍(炒)、川芎、甘草(炙)、附子(制)、肉桂。

【功能主治】产后泻痢。产后未满月,风邪乘虚袭之,留于盲膜,散于腹肋,故腹中阵阵作痛,水谷不化,胀鸣泄泻。

【摘录】《盘珠集》卷中

【处方】藿香、枳实、砂仁、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青皮、半夏、厚朴。

【功能主治】风疹。由脾虚感受风邪而作者。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处方】茯苓1钱,当归1钱,白芍1钱,陈皮1钱,白术1钱半。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浮肿。

【摘录】《幼科释迷》卷六

【处方】潞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炮姜5分,砂仁8分(炒),木香1分,官桂1钱,扁豆1钱(炒),制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猪苓、茯苓、半夏、厚朴、大腹皮、陈皮、木瓜、甘草、紫苏、木通、白术。

【功能主治】产后腹胀肋疼,泄泻痢疾,或块在腹中,或隐或现,并治败血冲脾。

【用法用量】加砂仁7粒,大枣3个(去核),生姜1片,煎水服。

【摘录】《女科指南》

【别名】调中散

【处方】白术2两,干姜(炮)2两,当归(切,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桂(去粗皮)1两半,五味子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掣,胸中少气,善咳善泄。

【用法用量】调中散(《宣明论》卷一)。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开太阳;以参、术、炙草阖阳明;而独倍加桂枝,佐以当归、赤苓、炙草,是不独治三焦,意专重于荣养心阳,以安动掣,则咳泻自止,其义高出千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陈粟米3两(炒),缩砂1两,香茸1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白扁豆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暑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生姜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

【处方】白术、茯苓、当归、黄耆、木香、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脾气损伤。气胀咽满,噫气,食不得下,四肢不和,面黄喘咳,肿胀脾泄,脉右关细软。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良姜1两,当归1两,桂心1两,芍药1两,附子(炮)1两,川芎1两,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兼泻痢。由产后肠胃虚怯、寒邪易侵,若未满月,饮冷当风,则腹痛阵作,或如锥刀所刺,水谷不化,洞泄肠鸣,或下赤白,胠胁(月真)胀,或走痛不定。

【用法用量】《重订严氏济生方》有人参半两。

【摘录】《产育宝庆集》卷上

【处方】厚朴4两,枳实3两,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卒然胀满,余无所苦,脉弦迟。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三

【处方】白术、川芎、当归、熟地、人参、黄耆、苍术、甘草、陈皮、川断、香附、砂仁、柴胡、乌梅、大枣。

【功能主治】理顺三焦,养血安胎。主妊娠四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陈皮、半夏、甘草、云苓、归身、川芎、白芍(酒炒)、生地、银柴胡、秦艽、香附(酒炒)、益母草、丹皮、砂仁、煨姜、大枣。

【功能主治】扶养脾胃。主产后蓐劳,由外伤风冷,内伤忧劳思虑,月内将养失宜。外症咳嗽口渴,头昏气喘,四肢不举,百节疼痛,寒热如疟,盗汗,心膈烦闷,沉重着床,病人困倦,不知痛苦。

【各家论述】是方四物佐丹皮养血滋阴,二陈加香附以行气和胃,秦艽祛风,银柴胡清热,外感内伤两无所损,而元气平复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木香1钱(不见火),防风(去芦)1分,黄耆(蜜炙)1分,炙甘草1分,人参(去芦)2两,白茯苓(去皮)2两,当归(去芦,酒浸)2两,熟干地黄2两(洗),罂粟壳(去顶蒂瓤)半两(剪碎,蜜拌炒令黄)。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由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相博,血渗入肠,则为泻痢,重者血与脓相杂,状如浓涕,轻者浓血上赤脉,状如鱼脑,日夜不绝,脐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通口服。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白术、干姜、白茯苓、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内伤寒。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

【各家论述】内伤寒,完颜小将军病寒热间作,腕后有斑3-5点,鼻中微血出,两手脉沉涩,胸膈四肢,按之珠无大热,此内伤寒也。问之,因暑卧殿角伤风,又渴饮冰酪水,此外感者轻,内伤者重,外从内病,俱为阴也,故先斑后衄,显内阴症,寒热间作,脾亦有之,非少阳之寒热也,与调中汤数服而愈。

【摘录】《阴证略例》

【处方】白术2两,茯苓1两,丁香半两,厚朴2两(生姜汁炒),半夏1两(汤浸7次,切,焙干),甘草1两(炙赤色),肉桂半两(忌火),槟榔2对(锉碎)。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进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六引《保生回车论》

【处方】制厚朴1两,陈皮(去白)1两,制半夏1两,白术1两半,人参5钱,甘草(炙)3钱。

【功能主治】腹胀胃虚空,关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

【别名】调中疏邪汤

【处方】苍术1钱半,陈皮1钱,砂仁1钱,藿香1钱,芍药(炒)1钱,甘草(炙)1钱,桔梗1钱,半夏1钱,白芷1钱,羌活1钱,枳壳1钱,川芎半钱,麻黄半钱,桂枝半钱。

【功能主治】内伤外感而发明斑。食积挟外感发热。

【用法用量】调中疏邪汤(《医学入门》卷七)。

【各家论述】:《医方考》,内伤则里热,外感则表热,两热而无泄,故令斑烂。内伤者,调其中,苍、陈、砂、藿、半、芍、枳、桔,皆调中药也;外感者,疏其表,麻、桂、羌、芎、芷、草,皆疏表药也。表里治而斑自愈矣。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枳壳2钱(煮过),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大枣,煎至6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人参、茯苓、白术、木香、干姜、藿香、香附(炒,去毛)、缩砂仁、甘草(炙)、丁香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伤乳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七

【处方】葛根、黄芩、白术、桔梗、藁本、赤芍药、白芍药、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滞下。似泻非泻,似痢非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三

【处方】人参10两,白茯苓(去黑皮)10两,紫河车2两,甘草2两(生)。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热肠寒,食已辄饥,小腹痛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人参半钱,白茯苓半钱,川白芷半钱,白术半钱,石莲肉半钱,龙脑半钱,麝香半钱,芦荟半钱,熊胆半钱,腻粉半钱(研),胡黄连1钱,使君子1钱,青黛(研)1钱,香墨半两(研)。

【制法】上胡黄连、使君子为末,余研极细,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胃气,止吐泻,温中正气。主小儿急惊。

【用法用量】每服2丸,煎金钱薄荷汤磨下。经宿取恶物,便安。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一

【处方】白芍药4两,续断1两,芎藭1两,甘草1两,白术3两,柴胡3两,当归1两半,乌梅1升,生姜4两,厚朴3两,枳实3两,生李根3两,白皮3两。

【功能主治】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复服1剂。

【注意】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行义》:调中者,调土中之墩阜坎陷也。土为万物之母,一息不调,便生疾苦,况曾伤四月之孕,至此能无坎陷乎?固之之法,阜则削之,陷则培之。方中枳实、厚朴削平敦阜之剂也;白术、甘草运平坎陷之剂也;芎、归、芍、续疏通泉脉之剂也;柴胡、李根,一升清阳,一降逆气;生姜、乌梅,一宣上壅,一固下脱。务令中州之气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胎息之运动绰有余地,孰谓立方之名无深意存焉。

【摘录】《千金》卷二

上面介绍了调中汤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调中汤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加减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理中汤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加减理中汤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人参、干姜、白术(土炒)、川椒。

【功能主治】胃寒虫扰作吐,唇色或红或白,胃口时痛时止,频呕清涎者。

【用法用量】引用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二

【处方】人参、白术、黄耆、甘草、木香、肉桂、茯苓、半夏、陈皮。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吐泻里虚。不能出快。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二

【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甘草1两,干姜1两,青皮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生养诸气,大益脾胃。主脾胃不和,三焦壅滞,胸膈痞闷,胁肋胀痛,呕吐恶心,口淡无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饮酒过伤,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加减理中丸”,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引《十便良方》改。

【摘录】《鸡峰》卷十二

虽然说加减理中汤的功效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因此在服用这类药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加减补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家庭都喜欢做各种各样的药膳方剂来服用,而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哦,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加减补中汤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处方】生地 人参 茯苓各9克 白术 当归各15克 甘草 半夏各3克 黄耆30克 川芎3克 柴胡3克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疏表散邪。治终日高谈,连宵聚语,气血内伤,口干舌燥,精神倦怠,因而感冒风寒,头痛鼻塞,气急作喘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白术、砂仁、肉豆蔻、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冷而食不磨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加减补中汤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补中益气加减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中益气加减汤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并且使用补中益气加减汤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方】炙耆1钱5分,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归身1钱5分,白术(饭蒸)1钱5分,天麻1钱5分,钩藤1钱5分,陈皮7分,炙草6分。

【功能主治】气虚眩晕。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红枣2枚,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炙耆1钱5分,白术(土炒)1钱5分,党参(去芦,米炒)1钱5分,淮山(炒)1钱5分,扁豆(炒,杵)1钱,升麻(蜜炙)3分,陈皮6分,炙草7分。

【功能主治】产后泄泻。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红枣2枚,煎服。

【注意】不可利小便。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四

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补中益气加减汤的作用十分的广泛,所以现在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中,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调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调中益气汤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黄耆3克 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甘草 苍术各1.5克 柴胡 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3克)升麻各0.6克 木香0.3~0.6克

【制法】上药锉麻豆大,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中祛湿。主肠胃虚弱,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泄泻,肢节烦疼者。

【用法用量】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空腹时带热服之。宁心绝思,药必神效。

【摘录】《脾胃论》卷中

【处方】人参1钱半,黄耆3钱(饴糖炒),茅术1钱半(炒),于术1钱半(炒),升麻3分(醋炒),柴胡5分(醋炒),茯苓3钱,木香1钱半,炙草8分。

【功能主治】产后劳倦泄泻,脉软缓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劳倦伤脾,不能敷化,而清阳下陷,故倦怠腹痛,泄泻不止。人参扶元以补气之虚,黄耆补中以举气之陷,于术健脾燥湿.苍术燥湿强脾,茯苓渗湿清治节,炙草缓中益脾胃,升麻升阳明清气,柴胡升少附清气,广木香醒脾开胃以调气化。水煎温服,使元气内充,则脾能健运而清气上升,胃气自化,安有倦怠腹痛泄泻之患。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人参1钱半,黄炙(蜜炙)3钱,白术(炒)1钱半,苍术(炒)1钱,当归2钱,白芷1钱,升麻5分,柴胡5分,陈皮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中虚湿伏,抑遏清阳,恶寒终日不罢,脉缓弱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劳伤中气,湿遏清阳,营气不能分布,故恶寒终日不罢。人参、黄耆扶元,补中气;苍术、白术燥湿健脾阳;甘草缓中和胃;当归养血益营;升麻、柴胡升九天之阳;陈皮、白芷调中气以流湿郁。俾气壮脾强,则清气上升,而营运有权,湿邪自化,恶寒无不自止。此调中升阳之剂,为湿伏阳陷恶寒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

【处方】黄耆1钱,人参5分,苍术5分,陈皮5分,升麻3分,炙甘草3分,柴胡3分,黄柏3分,木香3分,当归5分,白术5分,白芍5分。

【功能主治】病后耳鸣耳聋。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黄耆6分,人参6分,甘草(炙)6分,苍术(米泔浸,炒)6分,川芎6分,升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黄柏(酒炒)3分,蔓荆子3分,当归6分,细辛2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之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黄耆1钱,人参(去芦)半钱,甘草(炙)半钱,陈皮2分,五味子7粒,芍药3分,白术5分,当归5分,升麻2分,柴胡2分。

【功能主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其脉弦或洪缓而沉,按之无力,中之下,时得一涩。其证身体沉重,四肢倦懒,百节烦疼,胸满短气,膈咽不通,心烦不安,耳鸣耳聋,目有瘀肉,热壅如火,视物昏花,口中沃沫,饮食失味,怠堕嗜卧,忽肥忽瘦,溺色变,或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夏月飧泄,腹中虚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内经》云:劳则气耗,热则伤气,以黄耆、甘草之甘泻其热邪为主,以白芍、五味子之酸,能收耗散之气;又《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以人参甘温补气不足,当归辛温补血不足为臣;以白术、陈皮苦甘温除胃中客热,以养胃气为佐;升麻、柴胡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为脾胃之气下溜,上气不足,故从阴引阳以辅之,又行阳明少阳二经为使也。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对调中益气汤的一些介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多积累这方面的信息,一定会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的。

当归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当归调中汤,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大黄5钱,当归1钱,甘草4钱,朴消6钱,芍药2钱。

【功能主治】和中顺气。主脾胃不和,肠鸣腹痛,四肢无力,大便难,小便数,或大便便血,饮食无味,久而面黄肌瘦,渐潮热,发作有时。

【用法用量】用水2大盏,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至1大盏,去滓,食前温服,滓再煎。以利为度。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五引《海岱居士秘方》

如果大家之前对当归调中汤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后一定都对当归调中汤有了一定的印象,不少人都喜欢当归调中汤,如果有需要的话,不妨试试吧!

调中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中药方剂的身影,可见方剂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那么大家知道调中葛根汤吗?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处方】葛根(锉)1分,黄芩(去黑心)1分,芍药1分,白术1分,藁本(去苗土)1分,甘草(炙,锉)1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春夏秋冬晨夕暴冷,折其四肢,热不得泄,发为壮热,冷气入胃,洞泄下痢,或赤白频数,小腹胀痛,脉洪大或数者。

【用法用量】1岁以下儿,每服1钱匕,水7分盏,煎至4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上面就是本文对调中葛根汤这种方剂的简单介绍,调中葛根汤能够传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剂,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白术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白术调中汤这款方剂。

【处方】白术半两,茯苓(去皮)半两,红皮(去白)半两,泽泻半两,干姜(炮)1分,官桂(去皮)1分,缩砂仁1分,藿香1分,甘草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寒,痞闷急痛,寒湿相搏,吐泻腹痛。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谷不化,小便清白不涩,身凉不渴,或虽有阳热证,其脉迟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白汤化蜜少许调下,日3次。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名白术调中丸。小儿1服分3服。

【注意】或有口疮、目疾、孕妇等吐泻者,以畏干姜、官桂,不服。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处方】白术8分,人参8分,黄连8分,厚朴8分,白芍1钱,山药1钱,陈皮1钱,泽泻1钱,山楂1钱,茯苓1钱,甘草3分,砂仁6分。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血泻,妊娠期大便稀溏,腹痛肠鸣,或兼烦渴,少食,胸脘痞闷。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温服。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已经了解了白术调中汤的组成药材等,也证明了这款方剂的纯天然无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加减附子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加减附子理中汤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处方】白术9克 附子6克 干姜6克 茯苓9克 厚朴6克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健脾燥湿。治脾阳不振,寒湿中阻,自利腹满,小便清长,脉濡而小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炙附子3钱,炮姜3钱,木香3钱,焦槟榔3钱,吴茱萸5钱,枳实3钱,广陈皮3钱,厚朴4钱,丁香3钱,桂心3钱。

【功能主治】陈寒结气,合脾湿凝聚而成绕脐腹痛,大便顺利,脉沉紧者。

【用法用量】竹叶1捻为引,水煎服。

【各家论述】其病因寒凝气滞,用附子、炮姜、吴萸、厚朴、桂心祛寒;木香、槟榔、丁香、广皮、枳实破气,少佐竹叶引药下行,其凝滞一开,疼痛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淡附子2钱,元党参3钱,炮姜8分,制香附2钱,泽泻3钱,白芍1钱5分,天仙藤(即青木香藤)1钱半,川椒3分。

【功能主治】温以和气。主胀症将起,胸腹微满,食物不运,身重足肿,不耐走动,早间肿消,午后肿甚,属气虚不行于脾者;亦治木乘土而作胀。

【用法用量】加通草8钱,煎汤代水煎药。

【注意】忌食生冷水果等物。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以上就是加减附子理中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四子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今天为大家介绍四子调中汤这种方剂。

【处方】青皮1.5克(去瓤,麸炒)陈皮1.5克 枳实(麸炒)3克 香附(炒)3克 黄连(姜汁炒)2.1克 半夏(姜汁炒)6克 瓜蒌仁(炒)3克 苏子(炒)白芥子(炒)桃仁(去皮、尖)各4.5克 茯苓(去皮)木通各3克 沉香 芒消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翻胃,小便赤,大便闭及痰气壅盛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稍热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以上就是利用四子调中汤治疗疾病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和常识问题了,最后提醒一下在利用四子调中汤治疗疾病的的同时一定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其治疗的效果。

调中益胃汤的功效与作用


调中益胃汤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调中益胃汤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人参2钱(如无人参,以明党参代之),苍术4钱(炒),熟地4钱,白芍3钱(酒炒),草果2钱,黄耆3钱(蜜炙),陈皮3钱,茯苓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中恶。凡人或入枯井,或入山洞,或入冷室,忽然晕倒,口目紧闭,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人参为君,扶其元气;佐以黄耆、熟地,气血双补;苍术、草果能驱败气而扶正气;陈皮、茯苓调其中气;白芍敛阴,甘草和中。细审此方,似乎平庸,然与正气被伤之人服之,不寒不燥,最为稳妥。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调中益胃汤这种中药方剂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调中益胃汤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调中益胃汤来治疗一些疾病。

加减调中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