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导航 > 木瓜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中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www.ys630.com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由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大家吃的是越来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中医中的方剂治疗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方法,可以在对抗疾病的同时调理身体机能,滋润修复,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黄汤。

【处方】犀角(镑屑)45克 石膏(碎)甘草(炙)各30克 淡竹叶50片 生地黄60克 地骨皮60克 生麦门冬(去心)芦根各45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实热,眼目赤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中黄汤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ys630.coM延伸阅读

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对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下。

【处方】绵黄、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用大麻仁一合,烂研,以水投取浆一盏,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调药末,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4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搞碎去皮)。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主

【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2合,香粳米1升,胡萝卜5个(切),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助枝1个(切),寸金姜黄3钱,姜末5钱,咱夫兰1钱,芫荽叶同醋调和。

【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知道了黄汤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黄汤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参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参黄汤大家食用过吗?肯定很多人都没有服用过吧,参黄汤是很好的中药方剂,对人体的好处也有很多,那么参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人参、大黄、甘草、青皮。

【功能主治】小儿积痢侵久,或愈而复发。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处方】别直参1钱半,生锦纹1钱半。

【功能主治】气虚甚而邪实,大便不通者。

【摘录】《感证辑要》卷四

【处方】大黄(煨、锉)3两,人参1两,枳壳(汤浸去瓤、麸炒)1两,槟榔(煨,锉)1两,半夏(汤洗去滑、炒黄)1两半,朴消(研)2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热痰,导壅气,润肠胃。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上文所说的关于参黄汤的功效和制作方法等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进行调节养生,这样才可以对身体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荆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疾病发生的时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人们总是为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忧,所以很有必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医药知识以备不时之需,中药方剂由于对人体的副作用极小,成为了首选。荆黄汤就是这样的一种,你对它了解吗?

【处方】荆芥穗30克 人参15克 甘草7.5克 大黄9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暴吐,上焦热气所冲,脉浮而洪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调槟榔散6克,空腹时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荆芥穗5钱,人参2钱5分,大黄1钱5分,甘草1钱,槟榔1钱5分,木香7分5厘,轻粉5厘。

【功能主治】心经之火郁于肺经,干疥瘙痒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槟榔以后3味为细末,荆芥穗等4味水煎,去滓,调末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处方】枳壳、大黄、荆芥、朴消、栀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气闭不通,脏腑痞结。

【用法用量】每用1钱,灯心汤调服,1日2-3服。立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二

【处方】大黄、荆芥穗、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服。以利为度。

【摘录】《袖珍》卷二引张子和方

【处方】荆芥4两,大黄1两。

【功能主治】风热结滞,或生疮疖;风热上壅,脏腑实热,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恶疮生背胁、头脑、四肢要害处。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煎6分,空心服。

【注意】非实热不可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七引《局方》

【处方】荆芥穗1两,人参5钱,甘草2钱半,大黄3钱。

【制法】上为粗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上焦气热所冲,暴吐,脉洪而浮;心经之火郁于肺经,干疥搔痒,皮枯屑起,便秘者。

【用法用量】水1盏,煎至1盏,去滓,调槟榔散2钱,空心服。

【摘录】《保命集》卷中

以上就是本文对荆黄汤的一些介绍,其实养生方剂还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的,因为,它在中医养生领域占了一席之地,而且独树一帜,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姜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面对着医学的多元素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实施手段,其实,中药方剂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其副作用小,药材种类也很多,受到了大部分人的推荐。下面来看一下姜黄汤。

【别名】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3分,藿芦(锉)1两,鹤虱(微炒)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蛔虫心痛,喜吐水,冲刺痛不可忍,或不能食,面黄腹满。

【用法用量】姜黄散(《普济方》卷二三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防风5分,独活5分,桂枝3分,芍药3分,樱皮3分,姜黄3分,甘草1分。

【功能主治】诸头项痛,引肩背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名家方选》

【别名】姜黄散

【处方】姜黄1两,沉香(锉)3分,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半两,延胡索3分,人参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芎䓖3分,防风(去叉)3分,芍药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诃黎勒(煨去皮)半两。

【制法】上药除杏仁外,为粗末,入杏仁和匀。

【功能主治】风消,四肢无力,胸膈烦闷。

【用法用量】姜黄散(原书卷八十七)。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

【功能主治】一切跌打。

【用法用量】水、酒、童便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

看了上面对姜黄汤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建中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建中黄耆汤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建中黄耆汤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黄耆2两(锉),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牡丹皮3分,泽泻1两,白芍药3分,山茱萸1两,远志半两(去心),当归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更入饴糖枣许大,同煎1-2沸,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耆3两,甘草3两(炙),桂心3两,生姜1斤(薄切),饴糖半斤,大枣12个(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糖,温服1升,每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看了上面对建中黄耆汤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是否知道大黄汤这种中药方剂呢?可以说大黄汤在临床中的应用是相当的广泛的,那么大黄汤都具有哪些特点呢?日常生活中大黄汤都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应用呢?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

【处方】大黄(锉,炒)牡丹皮 消石(研)芥子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各)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以利下脓血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处方】大黄6克 黄连6克(去毛)黄柏6克 栀子6克(擘)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主天行,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六七沸,纳豉12克,葱白7茎,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引《张文仲方》

【处方】大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久痢不愈,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用好酒300毫升,同浸半日许,再同煎至230毫升,去大黄不用,将酒分为二服,顿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后服芍药汤和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大黄、枳壳。

【功能主治】胎前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经验女科》

【处方】生锦纹大黄8钱,生石膏3钱,银花4钱,栝楼子6钱,桔梗2钱,焦栀子3钱,牛蒡子(炒)3钱,苏子2钱,连翘2钱,射干8分(即乌扇)。

【功能主治】通便泄热。主喉症火毒太甚,壮热痰盛,胸痞便秘,咽痛水浆不入,危在旦夕者。

【用法用量】加竹沥1盏,姜汁3匙,青果2枚(打取汁),冲入,徐徐呷下。得吐出胶痰数碗,痰出便通,可转危为安。

【摘录】《医方简义》卷四

【处方】大黄1两,穿山甲3钱,川厚朴3钱,白芷3钱,大枫子仁3钱,花椒3钱,甘草3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水煎,和酒1杯服。令毒气从大便出,7日全愈。

【摘录】《外科学讲义》

【处方】牛膝、大青草、下马草、胡麻草、铁扫草、将军草(如无,用雄黄少许)、槐花头、淡竹叶、小青各等分。

【功能主治】毒蛇伤。

【用法用量】上同捣汁,用煮酒调服。将针破伤处,用葱盐汤洗净,将药滓敷疮口。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

【处方】大黄1两,木鳖仁半两,甘草节2钱半。

【功能主治】宣热拔毒。主痈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入少酒煎。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四

【处方】川大黄2两,山栀子仁1两,朴消2两,连翘2两,薄荷2两(去枝根梗),甘草1两,干葛2两,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烦躁多渴,唇裂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阳明证伤寒发狂,见鬼谵语,大小便秘;一切风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竹叶7片,蜜3匙,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九

【处方】大黄(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1两,甘草(炙)1两,黄芩1两(去黑心),芍药2两,青州枣(去核),淡竹叶1分。

【功能主治】赤眼肿痛。

【用法用量】方中青州枣用量原缺。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四

【处方】大黄(煨)、皂角、甘草(炙)。

【功能主治】瘰疬,瘿瘤,结核。

【用法用量】水煎服。外以麝香、瓜蒌仁敷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处方】木香半两,大黄半两,黑豆1两,升麻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脚气风热,烦闷发渴,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乌梅2个,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四

【处方】大黄(锉,炒)1分,柴胡(去苗)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脑热,鼻干无涕。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3分,去滓放温,食后、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大黄(锉,炒)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49枚,虻虫(去翅足,微炒)30枚,水蛭(糯米内炒,候米黄,即去米)3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利,结积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钱,酒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注意】如无结积,不可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六引《肘后方》

【别名】五利汤、五利大黄汤

【处方】大黄3两,栀子50个,升麻2两,黄芩3两,芒消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时毒焮肿赤痛,烦渴便秘,脉实数;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五利汤(《千金》卷二十二)、五利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升麻升举清阳于上,消、黄荡涤热毒于下,黄芩、栀子兼清表热,从渗道而泄也。

【临床应用】时毒:一男子冬月耳面赤肿,发热口干,脉洪实而便秘,此三阳蕴热症也。必舍时从症治之,以五利大黄汤一剂便行二次,赤肿稍退,内热稍疏。又以升麻解毒汤二服,肿消而病愈。此为用寒远寒之意也。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大黄2两,牡丹3两,芥子半升,消石3合,桃仁50枚(去皮,炒,切之)。

【功能主治】肠痈之为病,诊小腹肿痞坚,按之则痛,或在膀胱左右,其色或赤,或白色,坚大如掌,热,小便欲调,时色色汗出,时复恶寒。其脉迟坚,未成脓者;肠内生痈,腹痛,小便数似淋,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或连脐生疮。肠痈初起,小腹隐痛,小便淋涩,小腹坚硬如掌而热,按之则痛,肉色如故,或焮赤微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5合,煮取1升,分为两服,脓下;无者,下血大良。

【注意】脉数脓成,不可服此方。

【摘录】《鬼遗》卷三

【处方】黄连(茱萸炒)、木香各等分,生大黄加倍。

【功能主治】五痢。

【用法用量】《金匮翼》引本方用川黄连(吴茱萸炒)一两,广木香一两,大黄(酒浸,炒)二两。

【摘录】方出《韩氏医通》卷下,名见《金匮翼》卷七

【处方】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前胡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葱白2两半(切),豉1合,生姜半两。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大肠壅滞,心膈痞满,腹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大黄(锉,炒)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黄,研)半两,水蛭(米炒黄)1分,木通半两(锉)。

【制法】上4味,除桃仁外,为粗末,加桃仁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内有瘀血,大便不利,小腹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大黄(锉碎,醋炒)2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细辛(去苗叶)1两,桑根白皮(炙黄色,锉)2两。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用水3盏,药5钱匕,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9分,去滓,入白饧1匙头,更煎1沸,温服,每日3次。利小便3-5升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大黄(生)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折,血瘀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大黄(锉,炒)2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牡丹皮1两,紫葳(凌霄花是也)1两,虻虫(去翅足,炒)1两,甘草(炙)1两,水蛭(炒)半两,代赭(别研)半两,干姜(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桃仁(去皮尖双仁,麸炒)4两,麻仁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年月水不通,胞中有风冷。

【用法用量】方中大黄用量原缺。

【注意】取下恶物后避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大黄(锉碎,醋少许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吴茱萸(浸洗,焙干,炒)1分,雄黄(研)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角弓反张,不得俯仰,筋脉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羊脂1枣大,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大黄(锉,炒)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干姜(炮)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1分,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白术半两,桔梗(微炒)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暴冷,洞泄注下,或乳冷结不消,或吐下呕逆,及赤白利下。若中乳,或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

【用法用量】一二百日儿每用1钱匕,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分3次温服;2-3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分2次温服,空心、午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麝香3株(别研),大黄4分,甘遂3分,石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青木香3分,前胡4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肿,壮热有实。

【用法用量】水7升,煮1升9合,每服3合,日4服,夜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大黄(锉,炒)1分,黄芩(去黑心)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血。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1钱匕,水7分,加黑豆30粒,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别名】大黄散、升麻汤

【处方】大黄2两,甘草2两,炙黄芩2两,升麻2两,栀子100枚。

【功能主治】发背上初欲肿,热毒生疖,五脏壅滞。

【用法用量】大黄散(《圣惠》卷六十一)、升麻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摘录】《肘后方》卷五

【别名】大黄散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朴消(别研)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耆(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痈疮,脏腑壅热,心神烦躁,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大黄散(《普济方》卷○五)。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大黄半两,茯苓半两(一本作黄芩),乌贼骨2枚,皂荚6枚(如猪牙者),甘草(如指大者)1尺,芒消(如鸡子)1枚。

【功能主治】蛇症,蛇瘕。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3沸,去滓纳消。适寒温,尽服之。10日1剂,作如上法,欲服之宿勿食,平旦服,当下病根也。

【注意】忌海藻、菘菜等。

【摘录】《千金》卷十一

【处方】大黄(锉,炒)1两,栀子仁半两,犀角屑半两,栝楼根2两,升麻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利毒气。主乳石发动,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煎至1盏,滤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神烦躁,壮热狂言,毒气伏留于胸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大黄5两,滑石2两,龙骨2两,当归2两,芍药2两,黄芩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人参2两,青石脂2两,牡蛎(煅)2两,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末,囊盛。

【功能主治】五痫吐痢,寒热不乳。

【用法用量】5岁以下加大枣5枚,水8合,煮5合,撮药汤中煮3沸,绞滓,先食尽服。有乳痰即吐宿乳,若下宿乳当止。中风汗出(疒丂)痛,服后安卧衣盖。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九引《婴孺方》

【处方】大黄半两,黄连半两,黄柏半两,栀子半两。

【功能主治】除六经之热。主伤寒5-6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用法用量】水8升,煮6-7沸,纳豉1升,葱白7茎,煮取3升,分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张文仲引许推然方(见《外台》卷三)

【处方】大黄12分,柴胡12分,甘草(炙)12分,生姜12分,升麻7分,知母7分,黄芩7分,大青5分,石膏10分,芍药6分,枳实(炙)6分。

【功能主治】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

【用法用量】以水4升7合,煮取1升3合,分为4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婴孺方》

【别名】大黄散

【处方】大黄3两(切),芒消2两。

【功能主治】急黄疸。

【用法用量】大黄散(《普济方》卷一九五)。

【摘录】《外台》卷四引《必效方》

【处方】大黄3两,常山3两,升麻3两,甘草(炙)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患瘴热实,兼吐利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发前尽服。任取吐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摘录】《备急方》引蒋家方(见《外台》卷五)

【处方】大黄3两,麦门冬1两(去心),栀子14枚(擘),黄芩2两,芒消2两,甘草(炙)2两。

【功能主治】石发,烦热胀满,身生疮,年月深久,治不愈,虚热生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分为5服。得下止。

【摘录】《千金翼》卷二十二

【处方】大黄1两,芒消1两,莽草2两,黄芩2两,蒺藜子半升(一方有黄连)。

【功能主治】头面风瘙肿痒。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7升,煮取3升半,去滓;纳芒消令烊,以帛搨肿上数百遍,日5夜3。

【注意】勿令近眼。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大黄1两,黄芩1两,当归1两,芍药1两,芒消1两,甘草(炙)1两,桃仁30枚,杏仁30枚(去皮尖)。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芒消令烊,分为4服。法当下利。利若不止,作白粥饮1杯暖服;去1炊久,乃再服。

【摘录】《千金翼》卷六

【别名】单煮大黄汤

【处方】大黄。

【功能主治】宣热拔毒。主痈疽,大便秘结,热盛脉数者,热毒蓄于内;脉实沉而数,膏粱食肉之辈,大腑秘者。

【用法用量】单煮大黄汤(《外科精要》卷中)。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三因》卷十四

【别名】三物汤

【处方】大黄1两,甘草1两,麦门冬1两。

【功能主治】少小下痢,苦热不食,伤饱不乳。

【用法用量】三物汤(《圣济总录》卷一七八)。

【注意】所禀偏燥者宜之,若儿肥,痰多滑脱,殊非所宜。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大黄涤除积热,麦门冬滋培气化,甘草调和中气。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大黄(锉,炒)2两,黄连(去须)2两,石膏(研)2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半夏(汤洗,去滑尽)1两,山栀子仁7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目昏赤痛,不睹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3盏,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盏半,去滓,早、晚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大黄1两,栀子仁1两,茯神(去木)1两半,生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犀角(镑)1两半,旋覆花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眼暴赤热痛。

【用法用量】以水6盏,煎至3盏,下芒消1两,再煎至2盏,去滓,食后分3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大黄(生用)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桂(去粗皮)半两,生干地黄(焙)1两,郁李仁(去皮,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瘀不消,及扑损血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半盏、酒半盏,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大黄(锉,炒)1两,地肤草1两,猪苓(去黑皮)1两,知母(微炒)1两,芍药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木通(锉)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大黄(锉,炒)1两,柴胡(去苗)3分,升麻3分,黄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3分,芍药3分,栀子仁3分,枳实(去瓤,麸炒黄)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8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竹叶10片,同煎至6分,去滓,分温3服,早、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大黄(锉碎,微炒)1两,朴消1两,当归(微炙)1两,芍药1两,芎䓖1两1分,桂(去粗皮)2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出,如此7遍)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来腹痛,脐下坚硬,积血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血行即止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大黄(锉,炒)5两,滑石3两半,芒消(研)1两,桑根白皮(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数十年五痔,下血如鸡肝,肛边结核如鼠乳,肛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酒1盏,水1盏,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微利1-2行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大黄3钱,朴消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泻毒气。主发背溃后。

【用法用量】水1盏,浓煎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大黄(锉)1两,芒消(研)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黄柏(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加蜜半匙,酥少许,细呷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大黄(锉,炒)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芍药3两,山栀子仁2两,黄芩(去黑心)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处方】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菊花1两,栀子仁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风毒眼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得利即止。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䓖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1两,地骨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热毒上攻,目生翳,心躁,面赤,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10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大黄1两,黄芩1两,甘草(炙)1两,蒲黄半两,大枣30枚(擘)。

【功能主治】产后余疾,有积血不去,腹大短气,不得饮食,上冲心胸,时时烦愦逆满,手足烦疼,胃中结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清朝服。至日中当利。若下不止,进冷粥半升即止;若不下,与少热饮自下。人羸者半之。

【摘录】《千金翼》卷六

【处方】大黄(蒸过)。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目热痛暴肿。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2盏,渍之1宿,明旦绞汁服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红雪(研)1两,大黄(锉)1两,木香(锉)2两,黑豆2两。

【功能主治】脚气,大便秘涩,服诸药不通,风毒攻心,气闷心欲狂,热闷口干,喉中如火生,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取8合,将药汁浸大黄1炊久,去滓,不限早晚,分3次温服。以通为度。

【摘录】《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龙胆半两,郁金半两,黄柏半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经邪热攻眼,赤涩肿痛,畏日羞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同煎至6分,去滓放温,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大黄(锉,炒)4两,栀子仁(炒)4两,升麻2两,前胡(去芦头)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荣卫否涩,蕴热不散,腹中烦满,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大黄(锉,微炒)3分,前胡(去芦头)3分,半夏(汤洗7遍,炒)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焦热实闭塞,关格不通,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大黄(锉,炒)1两,大戟(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遂(炮)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芫花(醋拌炒焦)半两,荛花(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骨极,色黑痛,隐曲膀胱不通,小便壅塞,四肢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温分2服,空心、日午各1。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大黄(锉碎,醋拌炒干)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3分甘遂(微炒)1两,茅根(锉)1两,黄连(去须)1两,贝母(炮,去心)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蛊,大小便不通,急胀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大黄(锉,炒)2两,芍药2两,桂(去粗皮)1两半,鳖甲(醋炙,去裙襕)1两半,

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地黄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地黄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生地黄汁200毫升 川升麻 白蔹 栀子仁 黄连 黄柏 当归 赤芍 射干 大黄 甘草(生用)各10克

【制法】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主发背成疮溃烂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煎至1.2升,去滓,入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内,蘸药拓于肿处,一日数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二

【处方】生地黄(切,焙)60克 黄芩(去黑心)15克 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艾叶(炒)各45克 伏龙肝 蒲黄各60克

【制法】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生地黄(洗)1两,赤茯苓(去皮)1两,玄参(洗)1两,石菖蒲1两,人参(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远志(去心,甘草煮)1两,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肾劳实热,腹胀耳聋,常梦见大水。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袖珍》卷三引《济生》

【处方】生地黄(细切)2两半,竹茹1两,玄参1两,鸡苏苗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升麻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除地黄外,为粗末,入地黄拌匀。

【功能主治】咽喉中生疮,唾血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如不能多服,细细含咽。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三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羚羊角(镑)1两,槟榔(锉)1两,牛膝(切,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锉)1两,丹参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实热,心胸烦闷,腹胁胀急,腰重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别名】凉血地黄汤

【处方】生地3钱,紫菀1钱,知母1钱,白术1钱,陈皮4分,麦冬2钱,当归2钱,天冬1钱,甘草4分,黄芩1钱半,犀角8分。

【功能主治】妊娠咳血。

【用法用量】凉血地黄汤(《胎产心法》卷上)。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生地黄汁半斤,蜜3合,青蒿汁3合。

【制法】上药相和。

【功能主治】热劳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温服1合,不拘时候,宜顿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生地黄2两,苦竹茹1两,刺蓟1两,黄芩3分,豉1合,川升麻3分,黄连3分(去须),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药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盛吐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分2次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别名】干地黄汤

【处方】干地黄8两,牛膝8两,当归8两,芎穷6两,卷柏6两,防风6两,桂心3分,牵牛子末3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少腹冷疼,气不调。

【用法用量】干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注意】忌热面、荞麦、炙肉、生葱、芜荑、蒜、粘食等物。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广济方》

【别名】生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3两(切),柳枝(锉)1合,黑豆2合。

【功能主治】齿龈出血。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生地黄汁1升,当归1两(末),生姜汁3合,酒5合,童便2升。

【功能主治】产后心胸中烦闷,血气涩,肋下妨不能食。恶露不快。

【用法用量】上和煎3-4沸,去滓分服,1日令尽,间食服。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产宝诸方》

【处方】生地黄5两,香豉5合(绵裹),人参2两,粟米5合,茯苓4两,知母4两,麦门冬(去心)3两,前胡3两,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不得眠。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4次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芜荑、酢物。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生地黄汁1升,川升麻2两,白蔹2两,栀子仁2两,黄连2两,黄柏1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射干2两,川大黄2两,甘草2两半(锉)。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发背成疮烂坏。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至6升,去滓,下地黄汁,搅令微温,以故帛纳汤中,蘸搨于肿上。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生地黄8两,芍药5两,香豉1升,葱白(切)1斤,生姜4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得重作。

【注意】慎房事。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熟干地黄(切,焙)1两,人参1两,石韦(去毛)1两,滑石3分,王不留行半两,冬葵子(炒)半两,车前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遂(炒)半两,木通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林结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眼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生干地黄(焙)3分,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升麻半两,龙胆(去土)半两,大黄(锉,炒)半两,黄连(去须)半两,桑根白皮(锉,炒)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大便不通,壅热,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赤芍3钱,当归2钱,桂心1钱,茯苓2钱,山药3钱,芷梢2钱,粉草3钱,生地黄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初生婴儿吞恶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地黄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引《傅氏方》

【处方】熟干地黄(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甘草(炙)半两,蒺藜子(炒去角)半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半两,续断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肾。脚胫瘦细,小便数,或赤似血色,脏腑虚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柴胡(去苗)1两,石膏2两,栀子仁3分,赤小豆(生)3两,木通(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劳实热,口疮心烦,多笑少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14片,同煎取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熟干地黄2两,黄耆(锉)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3两,当归(切,焙)3两,芍药1两,黄精(焙干)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行动喘促,小便过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枚(去核),煎至6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淡竹茹1两半,生地黄1两半(切),桂心半两(锉)。

【功能主治】妊娠心痛,烦闷不食。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不拘时候,稍热分为2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别名】生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自然汁)1升(或末2两重),生藕(自然汁,如无,用小蓟汁)半升(再无,用小蓟末1两),虻虫20个(去足翅,麸炒黄),桃仁半两,蓝叶1握(切,令干作末),水蛭10个(麸炒),干漆半两(炒烟尽),大黄1两(锉如骰子大)。

【功能主治】年老及年少气虚弱者患伤寒蓄血。伤寒7-8日以后,两手脉沉迟细微,肤冷,脐下满,或喜或妄,或狂躁,大便实而色黑,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此事难知》。方中干漆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地黄、当归、人参、茯苓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昏涩,因病发而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1盏,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一引《护命》

【处方】生地黄2两(切),甘草(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升麻3分,车前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脾虚热,舌根肿塞,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下朴消末1钱匕,搅匀。食后温服,每日3次。先针舌下两边出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人参2两,当归(切,焙)2两,羊肉(去脂,切)3斤。

【制法】上6味,前5味锉细。将羊肉用水2斗,煮取汁1斗,去羊肉入诸药,煮取7升,加葱白1把(切),大枣14枚(擘破),再煮取6升,绞去滓。

【功能主治】寒疝心腹痛,汗出厥冷。

【用法用量】每温服1盏,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生地黄汁半升,竹沥半升,独活(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口面㖞僻,语涩不利。

【用法用量】将独活为粗末。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加地黄汁1合,竹沥1合,再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芍药1两,甘草(炙)1两,丹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脐腹疼,余血未尽,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蜜半合,生姜汁1合,更煎数沸,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黄芩(去黑心)1分半,当归(切,焙)1分半,柏叶1分半,艾叶半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冲任气虚,经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加蒲黄1钱匕.空心、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地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黄耆(锉)1两,阿胶(炙令燥)1两,艾叶(炒,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伤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熟干地黄1两,泽兰叶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炒)1两,禹余粮(火煅醋淬)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先有所脱血,或醉中房劳伤肝,致使月事不来,血枯燥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熟干地黄4两,当归(切,焙)2两,艾叶2两,芎穷3两,阿胶(炒令燥)3两,杜仲(去粗皮,锉,炒)3两,五加皮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妊娠气血衰微.胞脏挟冷,数堕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生干地黄(切,焙)1两,牛膝(去苗,锉)3分,芎穷3分,桂(去粗皮)3分,朴消(别研)3分,当归(锉,炒)半两,蒲黄(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5、6月,子下腹中不出。产后5、6日,胎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酒各半盏,同煎7分,去滓稍热服,连服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芎穷3分,肉苁蓉(切,酒洗,焙)1两,黄耆(锉)1两,芍药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热不解,烦倦无力,困瘁。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生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半夏(制)3分,甘草(炙)3分,南星(汤洗7次)半两,芍药半两,白芷半两,茯苓半两,北梗半两,前胡半两,知母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呕吐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5片,乌梅1个,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黄芩、生地黄各等分(一方加赤芍药,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舌苔黄,出血,舌肿,舌裂,舌生芒刺,舌卷,舌黑,舌赤等诸舌病。

【用法用量】如舌干燥者,与调胃承气汤、人参白虎汤并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五

【处方】生地黄汁1合,射干半两,升麻半两,黄连(去须)半两,芒消半两,白蔹半两,栀子仁半两,大黄半两,甘草1分,当归1分。

【功能主治】乳痈。

【用法用量】上将9味锉碎,以水5升,煎至3升,去滓,下地黄汁,更煎3-5沸,以故帛3片,浸药汁中,交替拓肿上,每日10-20次。再暖用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地黄散

【处方】干地黄1两,甘草(炙)1两,麻黄(去节)1两。

【功能主治】中风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地黄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摘录】《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生干地黄1两1分,芍药4分,牡丹皮4分,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

【别名】生地黄汤、黄耆汤

【处方】生地黄1两,芍药1两,升麻1两,木通1两,甘草(炙)1两,大黄(锉,微炒)1两,知母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焙)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耆1两半,小麦半升,栝楼根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

【制法】如麻豆。

【功能主治】痈疽,虚热大渴。乳石发动。

【用法用量】生地黄汤、黄耆汤(原书卷一八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处方】生干地黄(焙)1两,地骨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大黄(湿纸裹煨,锉)1两,玄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当归(切,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藿香(取叶)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桑根白皮(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肺壅热,上焦不利,吐血,胸中痞,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处方】土地黄汁5合,黄明胶1两,生藕汁3合(如无,即单用地黄汁)。

【功能主治】乳石发脚气,热毒冲上,气急伤肺,或吐血唾血。

【用法用量】上先以地黄汁微火煎,令胶消尽,倾瓷器内,下藕汁搅匀,分为2服,不拘时侯。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1分,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桂(去粗皮)3分,栝楼实3分,葛根(锉)3分,独活(去芦头)3分,防风(去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五

【别名】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切)1升,升麻8分,玄参8分,芍药8分,柴胡8分,麦门冬(去心)8分,贝母6分,竹叶(切)1升,白蜜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肺热咳嗽.喉有疮。

【用法用量】地黄煎(《圣济总录》卷三十)。

【注意】忌芜荑、热面、猪犬肉、油腻。

【摘录】《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处方】熟地黄4两,川当归2两,北芍药1两,川芎1两,川牛膝1两,三奈子1两,杜仲(姜制)半两。

【功能主治】穿心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不拘时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引刘立之《已效方》

【处方】生地黄1两,葱白5茎,白茅根1两。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以水1大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前分2次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名见《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熟干地黄(焙)1两1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干漆(炒烟出)1两,麻黄(去根节)1两,细辛(去苗叶)1两,防风(去叉)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生干地黄(切,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柴胡(去苗)1两,射干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3分,麻黄(去根节)3分,紫菀(去苗土)3分,五味子3分,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痿咽燥,咳嗽吐脓血,胸胁胀满短气,羸瘦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川芎、黄芩、赤芍、牡蛎、生地、牛膝、陈皮、车前子、甘草、黄耆、人参、滑石、归须、黄连、香附、蜂房、蒲黄(半生半炒)。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为热所乘,小便出血。

【各家论述】补按:是方以清热为主。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清上中二焦之热;用滑石、车前之甘淡以清下焦沟读之热;四物之苦温酸寒以凉血养血;人参、耆草之甘温以益气除热;牡蛎、蒲黄之涩以止血;香附、陈皮之辛温苦以行气,兼治脬中之滞血,而蜂蜜之甘寒以滋肺生津,亦清热药中之一小补也。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芎、归、白芍、熟地、人参、黄苓、术、甘草、苍术、陈皮、香附、黄耆、麦冬、杜仲、黄芩、大枣。

【功能主治】养胃。主妊娠6月,胎动不安。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二

【处方】生地黄汁1合,桑根白皮汁1合。

【制法】上入蜜半合,同前10余沸。

【功能主治】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每服2分,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生地1钱,芍药1钱,白术1钱,黄柏1钱,地榆5分。

【功能主治】血痢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熟地、当归、防风、蝉蜕、羌活、元参、大黄、黄连、白蒺藜、沙苑蒺藜、犀角、炙甘草、谷精草、木贼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

【用法用量】羊肝煎汤调食。

【摘录】《慈幼新书》卷六

【处方】生干地黄2两半,桑白皮(洗净,蜜炙黄)1两,磁石(捣碎,水淘20-

上文就是对地黄汤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金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金黄汤!

【处方】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主实证热证。

【用法用量】水煎2次服,每日1剂,日服2次。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摘录】《江西中医药》

【处方】郁金(锉)1两,瞿麦穗1两,生干地黄1两,车前叶1两,芒消1两,滑石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水道中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通过本文,相信你学到更多的金黄汤食用方法了吧!金黄汤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调理各个系统的机能,了解了金黄汤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三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的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由常用的养生药材混合制成的,三黄汤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三黄汤的药效有哪些吧。

【别名】《千金》三黄汤(《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篇·附方》)。

【处方】麻黄3.5克 黄耆1.5克 黄芩2.2克独活3克 细辛1.5克

【制法】上五味,嚼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拘挛,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为两次服。一服小汗,再服大汗。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仲景

【处方】大黄9克 黄芩6克 甘草3克 栀子27枚

【制法】上四味,嚼咀。

【功能主治】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6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上文主要介绍了三黄汤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柴胡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今药物的种类比较多,在选择时最好不要随意进行,应该先对药物进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对柴胡地黄汤这种中药方剂有了解吗?

【处方】柴胡8两,人参3两,黄芩3两,甘草3两,地黄3两,半夏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露方下,忽尔断绝,热入血室,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寒热往来,如见鬼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五

【处方】柴胡、黄芩、川芎、归须、生地、人参、甘草、香附、陈皮、黄耆、半夏、丹皮、童便、大枣、赤芍。

【功能主治】清热行血。主产后恶露方下,忽然一断,热入血室,寒热往来,妄言谵语,如见鬼神。

【各家论述】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小柴胡也;生地、川芎、赤芍、当归,四物汤;半夏、陈皮,二陈汤也,佐以丹皮、童便凉血清热,加耆、枣,佐参、甘以益气除热,痰化热退,结血消而自无妄言见鬼之症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处方】柴胡3钱,黄芩3钱,甘草2钱,芍药3钱,丹皮3钱,地黄3钱。

【功能主治】热入血室,胸胁痞满,状如结胸,语言谵妄,神识不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以上就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柴胡地黄汤的一些小常识,希望大家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运用起来,也不要忘了分享给朋友哦。

和气地黄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和气地黄汤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和气地黄汤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木香1钱,拣桂(去皮)1钱,茯苓(去皮)1钱,白芥子1钱(炒香),白术1分,干山药1分,川芎1分,当归1分(焙),桂花半钱,缩砂仁半钱,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用数重油纸,或瓷器内密封起。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补顺阴阳。主沉积气结不散。

【用法用量】每用蜜2斤,饧饴1斤,温好甜水5升,化匀开,炒前药,并杏仁20枚(去皮尖,洗净,炒香焦,捶碎),湿地黄根(切)长寸许,约取汁半盏,温服。常服以代汤、茶、酒、果。

【摘录】《宣明论》卷十二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和气地黄汤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和气地黄汤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中黄汤的功效与作用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