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www.ys630.com - 正确的饮食养生方法】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有些朋友经常会熬中药,其实煎中药也是需要我们的朋友花一些心思的,因为煎中药不仅需要知道要放多少水,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时间,这样煎出来的中药,才能发挥中药的药效的,所以我们应该要知道如何正确煎中药,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冷水浸泡:用冷水浸泡使药物变软,细胞壁膨胀,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渗透到水分中。然后再煎煮,这样随着水温的逐渐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可浸泡20分钟左右;以根、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30分钟至60分钟。
2、煎药用水量:加水过多则药汁浓度过低、药液太多,影响疗效;加水过少,不仅药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还容易煎焦。一般中药煎煮用水量以浸过药物3~4厘米为宜。但还要视药量大小、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药时间的长短来适当增减。
3、煎煮火候:前人将火候分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两种。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昌的解表药以及清热药、芳香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补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武火使水份蒸发快,并且又易使药汁外溢,故目前往往采用先武后文相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后改用文火缓煎。
4、煎药时间: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可分三种煎药时间:
①轻辛发散药:此类药物大多为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其性轻扬发散,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因此头煎从沸后再煎10分钟左右,二煮沸后5分钟左右。
②滋补调理药:此类药物大多为调补人体气血阴阳滋补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故煎药的时间最长,头煎从沸后再煮30~60分钟,二煎沸后20~30分钟。
③一般药物:头煎从沸后再煎15~20分钟,二煎沸后10~15分钟。滤取药汁要趁药液未冷时过滤最佳,用两层干净的纱布蒙在碗上,再进行滤药可保证药液清澄。wwW.yS630.com
关于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上面详细为大家介绍了,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注意一下煎中药的过程。各位朋友在平时煎中药的时候,可以按照我们上面关于煎中药的方法,这样才会发挥中药的药效,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ys630.coM延伸阅读
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人们智慧的结晶,所以中药作为中医的衍生物也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很多人,现在慢慢对中医的效果有了认识,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治标不治本的西医而选择了过程虽慢但是效果极好又不对身体有副作用的中医。其实中医上的煎药也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煎中药时的一些注意事项吧!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在我们生病的时候,我希望人们尽可能地要选择中医,毕竟中医药性温和,而且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比较大的副作用,在煎药的时候只要能够按照上述我所说的,基本上都没有问题。
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什么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在很多朋友对于中医的效果也慢慢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多朋友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来进行治疗,中医治疗的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根治疾病,其实煎中药也是一门学问,是有一定的方法的,那么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什么呢?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二、煎药的加水量
煎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汤剂的质量。加水少了,会造成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药液多,病人服药时很不方便。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传统的加水方法,是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这种加水方法,简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2、煎煮次数: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黄面等。
煎煮中药要注意器具的选用、加水量、煎药时间、温度等等,煎中药是需要耐心、细心的,想煎药一副中药要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煎出好药。
以上就是关于正确煎中药的方法是什么的一个介绍,如果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一些疾病,希望大家可以尽量的选择中药治疗的方法,因为中药是属于比较温和的一种药物。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些副作用,是可以放心服用的。
三次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所以很多人治病的时候比较喜欢去看中医,开一些中药回家来熬汤。熬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很认真,如果中药熬糊了就不能再喝了,因为这样的中药是有毒的。所以在煎中药之前一定要了解煎中药的正确方法。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三次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1)先煎药
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
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
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而大黄甙泻下作用又比甙元强,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药
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
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
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
怎么煎中药 煎中药的方法
本文导读:中医开好中药后,一般都需要煎煮才能服用,煎中药就成了一件很头疼的事情了,怎么煎中药呢?
西医开的西药,一般直接用温水吞服就好了,但是中医开的中药,大部分都需要煎煮后才能服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煎中药,关于水量和火候都不动的把握,下面就让中医教大家如何煎中药。
怎么煎中药
煎煮汤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制剂形式,煎药用水和火候都有一定要求。
用水必须洁净,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
煎药时先用适量水在容器内浸药令匀,用水量应以淹没药物或稍高为度。
至于火候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通常发散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应当用 武火 迅速煮沸数分钟后改用 文火 略煮即可,以避免久煮而致香气挥散,药性损失。
而补益滋腻药物则大多可以较久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药力完全。其他如贝壳、甲壳、化石及多数矿物药入汤更宜久煮。
在一个处方中如果各个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有显著差别,就应当分别先后,次第煎煮,其中的芳香药等则须待矿物、贝壳及某些根类药物先煮沸约10分钟后再放入。
有些粉末状药物及细小的植物种子,可用纱布包裹煎煮,使不致浮散,以便饮服。
方剂中的液态药物(竹沥、姜汁等)亦不入煎,与其他药液混合即得。
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三七、川贝母)通常多制成散剂与煎得的其他药物药液同服。
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龟板胶等则当另行烊化然后混合其他药汁服用。
服药方法
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是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冷服或凉药热服的。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
1、一般说来,滋补药宜在饭前服;
2、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
3、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
一剂中药,一天通常服三次。病缓可服二次;而病重病急的可隔四小时左右眼药一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利千顿挫病势。在应用发汗、泻下等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病者个体差异,一般以得汗、泻下为度,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太过,损伤正气。
喝中药不能吃什么 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都说西药治标,中药治本,很多人生病还是会选择中药,大家都知道喝中药的时候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有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以免影响药效。那么喝中药时不能吃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吧。
喝中药时不能吃什么
1、忌浓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喝中药的时候同时饮用浓茶,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受到影响,会降低药效。
2、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煎煮中药或者中成药丸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生冷油腻食物,这些食物导致肠胃受刺激,容易影响肠胃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油腻食物难消化和吸收,与药物混合,更容易阻碍肠胃吸收药物,降低疗效。
3、忌吃萝卜
萝卜有消食,破气之功效,如果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药材,吃萝卜容易降低不要效果,影响药物补益作用。
4、忌辛辣刺激食物
喝中药时不能吃辣椒,尤其是有热性病症的时候。服用清热凉血或者滋阴消炎药物的时候更加不宜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否则会导致中药药效尽失,或者药效减弱。
5、喝中药忌吃腐乳
腐乳中含有一种蛋白酶,容易与中药药效相互作用,导致药效消失。因此喝中药之前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吃腐乳。
6、喝中药忌凉性水果
服用治过敏性药物之前尤其忌吃梨、山渣、柑橘和柚子等凉性水果,这些水果与抗生素发生反应,会使抗生素疗效降低,并且还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发生致命性心室纤维性颤动。
7、喝中药忌吃大蒜
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胃炎,肝炎等病,在服用健脾和胃药物的时候是要忌吃大蒜的,因为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导致肠胃受刺激,使所服中药不能有效发挥疗效。
8、喝中药忌吃发物
发物一般指患了某种疾病的人治疗期间不宜食用的食物。姜,蒜等食物属发热植物,虾,蟹等食物属发风之物。患有哮喘的病人在哮喘发作期间,牛奶,鱼虾,蛋等高蛋白食物时需要忌口的;患有疥疮等皮肤病患者忌食虾,蟹等发物;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虽然中药的味道很重很苦,但是良药苦口,治疗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喝中药有一些饮食禁忌,下面我们来看看喝中药时不能吃什么。
中药一般熬多久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如何煎中药才是正确的?
煎中药是一门学问,从煎药的器材到时间控制以及火侯的掌握,包括不同的药材熬煮的顺序,都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药煎得对不对,对药汤的疗效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当然,现在医院里一般会有代煎药的专业医师,如果实在是没有把握,可以在医院煎好后带回家喝。
煎中药前的准备工作
器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浸泡: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用水: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煎中药过程注意这些事项
火候: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锅盖: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操作: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时间: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再热: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存放: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中药怎么熬 煎中药正确处理方法
在现在的社会中很多人选择中药是因为中药可以治本,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煎,那么中药的正确煎法是哪些呢,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哪些食物是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吃的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看一下吧。
中药怎么熬
一、容器的选择
很多人都知道在煎中药的时候容易是很重要,它对我们的药性的发挥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的,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二、预处理
第一步:“看” 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要事项看一下有没有发霉的物质在里面,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不适,所以在煎中药的时候我们要养成看的好习惯。
第二步:“泡”在你拿中药回去的时候,医生就会跟你说在煎中药的时候一定要事项的泡一下,加适量水浸泡20~30 min ,轻质的中药、气温较高时浸泡时间宜短,重质中药、气温较低时浸泡时间宜长,目的是为了使中药湿润变软, 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三、煎煮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论计算是按每1g中药加水10mL计算,将总水量的70%用于头煎,剩下的30%用于第二煎。
3、煎煮用火:一般应遵循“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也就是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腾,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煎煮时间: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一般解表药头煎10~15 min,二煎10min;滋补药头煎30~40min ,二煎25~30min。控制煎煮时间是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而且长时间煎煮还有将药煎焦煳底的危险。
5、煎煮次数:一般煎2~3次,就能煎出中药所含成分的80%~90%的中药成分。煎煮后及时滤出煎液,并将每次的煎液混合后分次服用。
四、特殊处理
根据药物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宜采用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等特殊方法处理。不少患者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会将需特殊处理的中药一起和群药同煎,这样操作是很不妥当的。
1、先煎:就是延长煎煮中药的时间,使药物中难溶的成分被大可能的煎出。一般将需先煎的药物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10~20 min后,再与浸泡过的其他中药合并煎煮。这些中药有:①动物的骨甲类如鳖甲、龟板等; ②矿物类如生石膏等; ③有些毒性中药如生川乌、生草乌等,先煎1-2h可大大降低毒性。
2、后下:就是缩短煎煮中药的时间,减少因长时间煎煮所造成的有效成分散失。常规操作是:待其他群药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min后,再加入需后下的中药煎煮5-10min即可。这些中药有:①气味芳香类中药如砂仁等;②久煎易破坏有效成分的中药如钩藤、番泻叶等。
3、包煎:就是将中药装入棉布袋中与其他群药共煎。这些中药有: ①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中药材如车前子、葶苈子等,防止煎煮时煳锅底; ②富含绒毛的中药材如旋覆花、枇杷叶等,防止脱落的绒毛刺激咽喉。
4、烊化:就是将胶类中药加入已煎好的药液或清水中加热溶化。目的是防止煎液黏稠而影响其他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或煳锅底,如阿胶、鹿角胶等。
煮中药注意事项
1、煎药器皿的要求。想要获得一个好的中药效果,那么煎煮的器皿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中药的效果以及质量和煎煮的器具具有密切的关系,好的是选择砂锅、瓦罐以及搪瓷的,千万别使用铁器、铜器或者是铝制品进行。
2、如果需要使用到包煎,那么好选择一些纯棉的纱布进行;
3、煎药的方法,一般都是选择大火烧开,然后小火煎煮半个小时左右,滤除药液之后进行第二次的煎煮;
4、一般的中医都是需要温服的,如果在服药之后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那么可以适量的服用一些橘子皮或者是生姜,能够有效的防止呕吐;
5、饭后服药,这样才能够更加有利于身体的吸收;
6、相比于西药来说,中药治疗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服用起来也会更加的麻烦。但是,中药能够调节人体之中各个器官之间的功能,从而从根本上保健身体、治疗疾病。服用中药一定要注意坚持,这样才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半途而废是非常不正确的。
吃中药时不能吃什么
1、生冷类食物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病患者,当禁忌。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2、辛辣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3、发物类食物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4、鱼腥类食物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5、油腻类食物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总结: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在对于煎中药的方面已经有了一个相信的认识了,中药的正确煎法也是关乎着我们中药的药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当然了,为了更好治疗疾病,我们在喝中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项,遇到哪些你喜爱而又不能吃的食物时,还是克制些比较好。
中药怎样煎制是最有效果的?
中药副作用小,熬制的过程比较复杂,中药的药效虽然慢,但达到的效果确是很好的,很多没有熬制过中药的人不太了解中药熬制的过程,其实这非常的重要,关系着药效和安全性,中药不仅在熬制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多,在和中药期间也有很多禁忌,不能吃辣的、酸的等,那么汤药怎么煎呢?
中药煎煮具体方法:
1、先用冷水(高出药面少许)充分浸泡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完全渗透,煎煮时便于药物有效成份溶解。
2、煎药前,水不足时需再加水,以水高出药面3--4厘米为易。
3、大火煮开后,再慢火(小火)使药液保持较小沸腾即可。从煮开后算起,时间约20分钟。
4、以上为头煎,倒出煎好的药液,再加冷水(等砂锅稍冷却后再加水,这样砂锅不易破裂。)量比头煎时稍少,大火煮开,再小火煮约15分钟即可。些为二煎。
5、头煎、二煎药液合起来(约300~500毫升),分数次温服。
中药煎煮具体注意事项:
煎制最好用砂锅,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用不锈钢的锅。熬制中药之前先用凉水浸泡1---2个小时,然后放到砂锅中将最后总要熬制开锅,然后用文火熬制15分钟,然后倒出药汁,然后第二遍,第三遍加温水,开锅文火熬制15分钟即可!喝药时要温药喝。
喝中药忌口:凉,酸,辣,忌生气。
煲中药的方法是怎样的
我们都知道老年人的身体抵抗力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很多老年人在平时会饮用中药来预防疾病,对于中药这种东西,我们要利用它的药用价值就需要知道它的煲制方法,才能够让药效更好的发挥。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煲中药的正确方法吧,而且我们一般都是用砂锅来煲中药的,煲中药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多少水。
一幅中药一般熬制两次,把熬好的中药汁混合在一起分两次喝完。 熬中药最好使用砂锅。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火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在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从上文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煲中药也是要花上一些时间和精力的,而且服用中药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朋友们,要花点时间和精力来煲中药咯,提醒大家一点的是,煲中药尽量不要加糖,这样会影响药效的。
正确拉筋的方法是怎样的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拉筋的好处吧,拉筋不但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而且还可以让我们长寿,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简单的拉筋方法,拉筋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如果我们操作错误的话,不但无法收到拉筋的功效而且还可能会出现反作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正确拉筋的方法才行。
拉筋方法一:卧位拉筋法
1.将两张安全稳妥、平坦的椅子摆放近墙边或门框处;
2.坐在靠墙或门框的椅边上,臀部尽量移至椅边;
3.躺下仰卧,右脚伸直倚在墙柱或门框上,左脚屈膝落地,尽量触及地面,双手举起平放在椅上(见图),做十分钟。期间左脚亦可作踏单车姿势摆动,有利放松髋部的关节;
4.移动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脚转换,再做十分钟。
拉筋方法二:立位拉筋法:
1、找到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
2、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
3、身体正好在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
4、以此姿势站立三分钟,再换一条腿站弓步,也站立三分钟。
此法可拉肩胛部、肩周围、背部及其相部分的筋腱、韧带。大家可以用此法自己在家治疗肩颈痛、肩周炎、背痛等症。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拉筋,我们知道拉筋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拉筋的好处非常的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拉筋的方法,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正确拉筋的方法是怎样的。
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很多人都知道牙齿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我们的饮食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爱惜自己的牙齿,有很多人总是认为只要平时刷牙了牙齿就不会出现问题,其实保护牙齿也是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才能达到效果的,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要想保护牙齿,首先要了解牙的构造。牙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有咬切、撕裂、研磨食物和协助发音等功能。人的一生有两副牙:一副为乳牙,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在出生后约半岁左右开始萌出,两岁半左右出齐,自7至12岁期间,乳牙先后脱落;另一副为恒牙,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自6岁起,逐渐为乳牙更换,至12岁前后除第3磨牙外,恒牙全部萌出。第3磨牙一般在20岁以后萌出,又称智齿。智齿也可终身不出,因此恒牙28~32个均为正常。
牙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个部分。牙冠即我们能见到的部分,是牙露于牙龈以外的部分。牙冠表面覆盖有一层釉质,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硬度近似石英。牙根是嵌入上、下颌骨牙槽突内的部分。牙根表面包有一层牙骨质。牙颈是介于牙冠和牙根之间的稍细部分,外包牙龈。牙主要由牙质构成,内部的空腔称为牙腔。活体牙腔内充填有结缔组织,神经和血管,合称为牙髓。血管和神经由牙根尖孔出入。患有龋齿时,当细菌腐蚀釉质和牙质进入牙髓腔,刺激神经,则疼痛难忍同学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饭后用温开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
要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持之以恒。愿同学们都拥有一副健康而美丽的牙齿
上面就是对保护牙齿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想要让牙齿更健康,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另外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尽量不要过冷和过热的食物交替食用,这样对牙齿的刺激性是非常大的,另外临睡觉之前也不要吃太甜的食物。
揉肚子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揉肚子的好处吧,揉肚子不但可以起到了减肥的作用而且揉肚子还可以起到了促进消化的功效,此外我们经常揉肚子还可以起到预防便秘等效用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习一下揉肚子的方法,揉肚子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窍门需要我们注意的,下文我们介绍一下揉肚子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Step 1
全身站直,双脚稍微分开站立,左右脚间相隔一个拳头的空位,骨盆立起来,背部肌肉往上拉伸,腹部肌肉适当地收紧。打开双手,手指并拢,于肚脐左右两侧用双手像是拧毛巾那样,轻轻捏掐下腹部的赘肉,刺激淋巴,并开始燃烧腹部上的脂肪。
Step 2
保持站直的姿势,打开的左右手,手指并拢伸直,放于左右的胸部下方,手指的上半部分与上腹部接触,然后垂直往下,用指腹缓缓地往下腹推压,做10个来回。
Step 3
两手打开,手指并拢伸直,各自放于肋骨下方,指尖相对,然后水平地从外侧往中央推压上腹部,同样是做10个来回。
Step 4
挺直腰背,背部肌肉往上拉伸,收紧腰腹周围的肌肉,左右手交替地从侧腰的下方往上有节奏地轻擦,将两腰上的多余赘肉都往上提拉,两手各轻擦10次。
Step 5
左右手的手指自然并拢,沿着骨盆下侧,轻轻地按压此处,令热力输送到腹部内侧,然后轻轻往上轻擦腹部,令内脏得以提拉恢复平衡,注意拇指是收在手掌上哦。
Step 6
将两手恢复至骨盆下侧,同样先轻轻按压,施加热力,然后顺着骨盆下侧的边缘,往左右两侧斜着向上轻擦,充分疏通鼠径部周围的淋巴节。
Step 7
将右手手掌打开,手指自然伸直并拢,放在骨盆右上方、右侧腹部上,让后从外往内,上往下地斜着轻擦右边的肚子,左右交替地来回做几次。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揉肚子的多种好处,我们建议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揉肚子的方法,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揉肚子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希望上文介绍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