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汤及功效 > 导航 >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防己茯苓汤的制法及功效

春季养生汤及功效。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社会观念的更新,养生的理念也在不断刷新,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己茯苓汤的制法及功效”,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防己茯苓汤的制法较为简单方便,功效显著,防己茯苓汤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湿,养心安神甚至有抗癌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还有很好的减肥效果,作用于身体的功效是非常显著明显的,期间患者身体健康能够通过防己茯苓汤达到放松,安神的状态,那么究竟防己茯苓汤的具体功效是怎么样的呢?

一、组成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二、制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三、功效

1、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2、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3、防己茯苓汤主要是健脾利湿为主的,对于脾虚有一定作用。但是对于肾虚,肝郁,血虚效果不大。有一定减肥的作用。最好是在防己茯苓汤上面进行加减,根据你的症状,舌脉结合用药。例如加入补肾阳的药物,疏肝的药物等。减肥还需要通过你平时对饮食的控制和适当的锻炼,不宜单纯依靠中药减肥。

4、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5、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5、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6、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防己茯苓汤属于中药配方的东西,对于身体有很好的效果又有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用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脾胃不适,精神迟缓的情况,但是要注意使用防己茯苓汤作为解决病痛的东西具有很好健身的功效,但是要注意需食用一个疗程,煮药也要注意火候。

yS630.Com相关推荐

防己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防己汤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防己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汉防己(半两) 防风(半两) 桂心(半两) 附子(半两) 麻黄(半两) 威灵仙(三分)

【功能主治】治久风邪入肝脾二经,言语不转。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竹沥地黄汁各一盏,生姜自然汁半盏,和匀温服之,日三四。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木防己3两,茯苓1两,桑白皮(切)2升,桂心3两,芎䓖3两,甘草1两半(炙),大枣12枚(擘),芍药2两,麻黄2两(去节)。

【功能主治】风湿,四肢疼痹,挛急浮肿。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麻黄,减1升,纳药煮取3升,分3服。渐汗出,令遍身,以粉粉之。

【注意】慎风冷。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黄耆、白术、防己、防风、甘草、大青。

【功能主治】风温,身重汗出。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防己1两,香白芷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伏暑吐泻,阴阳不分。

【用法用量】每服1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处方】双防己1两半,赤茯苓1两,百合1两,郁李仁(别研)1两,桑白皮(切)3两。

【功能主治】水气。

【用法用量】分8服。每服以水1升半,煮取强半升,分2次温服,明日准此。1剂尽,更作1剂,揆度多少。

【注意】不得闻灯油烟气及食盐。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防己(去黑皮)半两,麻黄(去节存根,锉碎,汤泡滤过,焙干)半两,薄桂(去粗皮)半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去皮)1两,苍术(米泔水浸1宿,去粗皮,滤干,锉片,用火炒至微黄色)1两,甘草(炙)7钱半。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风湿之气,失于解表,流注两足疼痛,至两膝浮肿,不能屈伸,转成瘫痪。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葱1根,煎7分,空心热服。或入薤白同煎。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防己4两,白术3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湿气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鲍氏时后方》

【处方】防己4钱,甘草1两,黄耆1两,生姜2两,白术3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风温,脉浮,身重,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半,煮取1中盏,去滓,饮讫,仍坐被中,汗出如虫行,或被卧取汗出。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三

【处方】汉防己1两,川升麻1两,天麻1两,川芎1两,桂心半两,羚羊角屑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炒黄),研细拌匀。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口眼㖞斜,视不能平,语不能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片,同煎至5分,去滓稍热,时时与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六

【处方】汉防己半两,防风(去叉股)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附子(炮裂,去皮)半两,威灵仙(去苗,洗)3分,麻黄半两(去节)。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风,邪入肝脾二经,言语不传。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以竹沥、荆沥、地黄汁各1盏,姜汁半盏为引,和匀用,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4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汉防己气味辛平,能行下焦,祛风利湿,入足太阳;防风气味辛甘温,入足太阳;桂心气味辛甘大热,入足少阴,厥阴;附子气味咸辛大热,入手足少阴;威灵仙气味苦微辛咸平,通利诸经络;麻黄气味辛温,入手太阴、足太阳,表散药中之峻者也。肝脾二经之风邪久不能去,得群药之疏利,犹虑留邪,佐以竹沥、荆沥之甘寒而滑,生地黄汁之苦寒而润,生姜汁之辛温而通,邪岂能留耶?

【摘录】《本事》卷一

【处方】防己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附子(地裂,去皮脐)1两,芎䓖1两,桂(去粗皮)1两,黄芩(去黑心)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40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偏风,半身不随,口眼㖞斜,不能言语,筋脉拘急,不得转侧。

【用法用量】每用10钱匕,以水3盏,加生姜10片,煮取2盏,去滓,分温3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防己1两,诃子(炮,用肉)1两,麻黄(不去节)1两,杏仁(去皮尖,麸炒)1两。

【功能主治】婴孩伤寒喘促,及久年喘急。

【用法用量】水煎,临热入腊茶少许,再沸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防己2两,白术1两半,桂(去粗皮)1两,茵芋1两,丹参1两,五加皮(锉)1两,牛膝(回浸,切,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肌肤不仁,体重。汗出恶风。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茵芋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防己2两,防风(去叉)1两,芎䓖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赤小豆(拣)2合。

【制法】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肿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防己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桑根白皮(锉)1两,芎䓖1两,萎蕤1两,当归(切,焙)1两,葶苈(隔纸炒)1分,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通身肿满,气喘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枣2枚(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疏利肿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防己(锉)1两,竹沥(旋入)、防风(去叉,锉)1两,升麻1两,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先前,掠去沫,焙干)1两半,芎䓖1两,羚羊角(镑)1两。

【制法】上先将7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随,口面㖞斜,语不得转。

【用法用量】每用药12钱匕,以水4盏,煎至2盏,去滓,入竹沥2合,更煎3沸,分3次温服,空心、午时、夜深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防己4两,茯苓4两,白术4两,桂心4两,生姜4两,乌头7枚,人参2两,甘草3两。

【功能主治】风历节,四肢疼痛如锤锻,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以苦酒1升,水1斗,煮取3升半,每服8合,日3夜1。当觉焦热,痹忽忽然,慎勿怪也。若不觉,复令服,以觉乃止。

【注意】凡用乌头,皆去皮熬令黑,乃堪用,不然至毒人,宜慎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防己黄耆汤本治风湿关节疼痛,腰下疼重,自汗恶风,取2味合用,以司开合而祛湿着。《千金》又恐黄耆之助卫,乃摒去不用;易入乌头,专开痹着;桂心、茯苓2味,又于防己茯苓汤中采入;加人参者,助防己逐痹之力也。煎用苦酒,取辟恶毒之气耳。

【摘录】《千金》卷八

【别名】防己饮

【处方】防己1两,大戟1两,木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海蛤1两,犀角屑1两,胡椒1两,白术1两,葶苈1两,防风(去叉)1两,木通1两,桑根白皮1两,紫苏1两,陈橘皮(炙)1两,牵牛子1两,诃黎勒(去核)1两,郁李仁1两,白槟榔1两,大黄2两,麝香少许(汤成下,不用研)。

【功能主治】膜外气水病,不限年月深浅,洪肿大端。亦治脚气,时时冲心。

【用法用量】防己饮(《圣济总录》卷七十九)。同书防已饮中胡椒,作“胡黄连”。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引《膜外气方》

【处方】防己2两,秦艽(去苗土)2两,葛根2两,桂(去粗皮)1两半,陈橘皮(汤浸击白,焙)3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3两,甘草(炙,锉)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80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痹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衣覆出汗。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桑白皮5两,大豆5升(以水2斗、并桑白皮煮取1斗,去滓),防己3两,橘皮3两,赤茯苓3两,麻黄(去节)3两,生姜5两,旋覆花1两,杏仁80枚,紫苏茎叶2两(切)。

【功能主治】脚气,通身体满,小便涩,上气,不能食,食则胀者。

【用法用量】上切。以前件药汁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力弱者分为5服,相去6-7里久。微覆当大汗,小便利,肿气消下。

【注意】忌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

【处方】防己1两,白药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咳嗽,喘满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未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苍术、川柏(炒)、防己、苡仁、独活、赤苓、防风、萆薢、豨莶草、车前子。

【功能主治】肾气游风。

【摘录】《医门补要》卷中

【处方】防己3分,猪苓(去黑皮)3分,郁李仁(去皮,炒)3分,槟榔(锉)3分,木通(锉)半两,紫苏叶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湿脚气,小便不利,气壅烦闷,胁腹连膀胱气虚胀,上气喘促,坐卧不得,脚膝肿满。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防己2两,芍药2两,枳实(炙)3两,独活3两,防风3两,桂心3两,生姜8分,葛根3两,半夏1升(洗)。

【功能主治】脚气下焦冷,肿满胸塞,吐不下食者。兼去温毒。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9升,煮取3升,分4服,相去8-9里久,中间食少粥。

【注意】忌羊肉、饧、生葱。

【摘录】方出《外台》卷十九引《苏恭方》,名见《普济方》卷四十三

【别名】防己饮、防己散

【处方】防己3分,桑白皮1两,紫苏茎叶1两,赤茯苓1两,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脾虚,通身浮肿,心腹胀满,喘促,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防己饮(《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五)、防己散(《医学入门》卷八)。

【摘录】《妇人良方》卷十五

【处方】防己1两半,白术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独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半,葛根(锉)2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炒)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冷痹肿满,胸膈噎塞,呕逆不下食,兼去湿毒。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服讫良久吃粥,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防己1两,百合(干者)1两,郁李仁(去皮,别研如膏)1两,木通(锉)1两半,吴茱萸(陈者,海7遍,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当归(切,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结瘕气结,腹满如石,气急少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防己1两半,大腹皮(和子用)1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1两,大麻仁(炒)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桑根白皮(炙,锉)1两,甘草(炙,锉)1两,诃黎勒(微煨,去核)1两。

【制法】上除郁李仁、大麻仁外,为粗末,再同捣匀。

【功能主治】下气。主肺积息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半分(拍碎),以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心、午时各1服。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防己2两,甘草(炙)1两,黄耆(薄切)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1两,白术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心1服,夜卧并2服。服讫用椒葱汤小浴,继以生姜酒粥投之。药后汗出,慎外风。皮肤中当如虫行。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防己3两,人参4两,桂心2两,茯苓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皮水。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三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防己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自制绿豆面膜的功效及制法


自制绿豆面膜的功效及制法介绍是小编接下来要做的,我们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的面膜都是不可靠的,我们很多的消费者都抱着怀疑的心态,那么你们可知道其实面膜我们还是可以自己做的,那么你们是不是心动想要自己做做试试看,那么可以哦,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一、功效

1、清洁肌肤

绿豆提取物中的牡蛎碱和异牡蛎碱,具有卓越的洁净、保湿效果,去除皮脂机能杰出,能有效祛除皮肤的不净物,更可彻底除去皮肤深层废物,使皮肤焕发洁净、透明的光彩。

2、改善干燥

绿豆特有的保湿成分及矿物质,给皮肤供给充足水分,有效强化皮肤的水分保湿能力。天然多聚糖(polysaccharide)在肌肤表层形成透明、有弹力的保湿膜,使皮肤润泽、有弹力。

3、改善色斑

从绿豆中萃取的成分Vitexin、Isovitexin,抗氧化及抗自由基效果卓越,抗氧化效果高于维他命C、E的50倍,是抵抗衰老、防止肌肤色斑的有力武器。

4、解毒效果

萃取自绿豆的提取物,依然保有绿豆良好的清热解毒功效,对汗疹、粉刺等各种皮肤问题效果极佳。

5、维持弹力

植物本来的生命力根源——种籽成分,则使皮肤健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绿豆的种籽的提取物内含AHA成分,无刺激去除老化角质,促进细胞再生。

二、面膜制作

1、1绿豆中药面膜

方法:

绿豆、滑石、白芷、白附子研末敷面,每晚用清水或化妆水搅匀细末敷脸,干后洗净。一个疗程约十四天,即连续使用两周。疗程之后每隔一日使用。

2、绿豆祛痘去印面膜

配方

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粉1茶匙,加上蜂蜜适量、牛奶适量。

制作方法

将绿豆粉、白芷粉、白茯苓、白芨粉混合,夏天如果皮肤超油就加少量牛奶调和,不加蜂蜜(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

3、牛奶绿豆面膜

制作方法:

●将绿豆连皮磨碎,再将牛奶慢慢倒入,并混合搅拌成糊状。

●将调好的面膜敷于面部,由下巴开始,至两颊、鼻子、额头,之后再将面膜在面部抹匀,并在上面敷一张略湿润的面膜纸,避免面膜在空气中蒸发过快。

●半小时后面膜里的精华被皮肤吸收,即可将面膜洗去。面膜不宜在脸上停留时间过长,否则易堵塞毛孔。

自制绿豆面膜的功效及制法介绍就到这里啦!小编不知道你们都了解多少了,但是希望你们能够来了解的多一些,我知道这些对于你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制作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我们要做出好的面膜注意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哦!

防己竹沥汤的功效与作用


人类身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身体更加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需要时刻的关注身体的变化,当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做诊断和治疗。防己竹沥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防己竹沥汤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

【处方】防己(锉)1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3两,防风2两(去叉),升麻2两,桂2两(去粗皮),芎䓖2两,独活2两(去芦头),羚羊角2两(镑)。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初得中风,四肢不收,心神昏愦,眼不识人,不能言语,已服荆沥汤及防风汤,诸症好转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更入竹沥1合,再煎3-5沸,温服,日2夜1。风若未除,更服防风独活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关于防己竹沥汤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防己黄芪汤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中医方剂领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条件,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针对现代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 广泛使用古今中药方剂。那么你知道防己黄芪汤吗?

【处方】防己四两,黄芪五两,甘草(炙)二两,白术三两。

【炮制】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淅恶风,不欲去衣。及治风水客搏,腰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不计时候,服讫盖覆温卧,令微汗,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以上就是关于防己黄芪汤的相关小常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的养生小常识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我们平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就能很容易的达到养生的效果了。


防己黄耆汤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防己黄耆汤这种中药方剂。

【别名】汉防己汤(《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处方】防己30克 甘草15克(炒)白术22.5克 黄耆37.5克(去芦)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主治风水或风湿,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关节烦疼,自汗出,腰以下重,小便不利,脉浮。现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心脏病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妊娠水肿、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等属气虚湿重者。

【用法用量】每服5克,加生姜4片、大枣1枚,用水20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皮肉中有虫行感,腰以下冷,可坐于被上,再以被绕腰,温覆微汗。

【备注】方中重用黄耆补气固表为君;防己祛风行水为臣;白术健脾胜湿,助黄耆以益气固表为佐;甘草调和诸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诸药配伍,表虚得固,风邪得除,脾气健运,小便通利,则身重、浮肿诸证自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别名】木防己汤、汉防己汤、防己汤、逐湿汤、白术煎、黄耆防己汤

【处方】防己1两,甘草半两(炒),白术7钱半,黄耆1两1分(去芦)。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固表散风水。主肌表气虚,风湿相搏,客在皮肤,一身尽重,四肢少力,关节烦疼,时自汗出,洒渐恶风,不欲去衣;及风水客搏,腿脚浮肿,上轻下重,不能屈伸。

【用法用量】木防己汤(《外台》卷二十引《深师方》)、汉防己汤(《活人书》卷十七)、防己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九)、逐湿汤(《永乐大典》卷一三八七九引《风科集验方》)、白术煎(《仙拈集》卷一)、黄耆防己汤(《杂病源流犀烛》卷五)。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以黄耆实卫,甘草佐之;防己去湿,白米佐之。然则风湿二邪,独无散风之药何耶?盖汗多知其风已不留,以表虚而风出入乎其间,因之恶风尔。惟实其卫,正气壮,则风自退,此不治而治者也。

【临床应用】1.功能性水肿:赵某,女,46岁。半年前出现水肿,经检查肝、肾功能正常,心脏听诊及尿常规检查亦属正常,诊为功能性水肿。曾服西药利尿剂,水肿消,但不能巩固,且出现乏力。诊见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晨轻暮重,乏力肢麻,白带多,大便溏薄,舌苔白薄而腻,脉濡。用防己黄耆汤加味:生黄耆、防己各15g,生炒白术各10g,生姜3片,大枣5枚,赤小豆,玉米须各30g。煎服7剂后肿消,半个月后浮肿又起,仍投上药,再服7剂,病即痊愈。随防半年,未复发。

【摘录】《金匮》卷上

对于防己黄耆汤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防己黄芪汤的减肥作用


导读:防己黄芪汤的减肥作用?中医认为喝防己黄芪汤可以减肥,那么防己黄芪汤的减肥作用是什么?防己黄芪汤的减肥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

防己黄芪汤的减肥作用

防己黄芪汤,中医方剂名。它是由防己、黄芪、白术、炙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草药组合而成。防己黄芪汤也是一味减肥药,适用于皮肤恍白,肌肉松软,多汗、容易疲劳,身体沉重或下肢浮肿等虚证的肥胖人的患者,通俗说就是适用虚胖的人群,所以有些单纯的肥胖者是不适合的。

对于肌肉结实型的肥胖者,可以用防己黄芪汤结合防风通圣散一起组合来用,防风通圣散是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等组成的中药,两者结合,大约喝六个月左右,体重可以降好多。

防己黄芪汤还有个好处,就是它可以加一些中草药来治疗另外的疾病,例如加麻黄可以宣肺平喘,加芍药可以健脾柔肝,治腹痛的患者,加茯苓、泽泻可以利尿退肿,加桂枝可以平怒气等等。

因为防己黄芪汤是纯中药的,所以基本无任何副作用,有需求的朋友可以试试看。

【方剂名】

防己黄芪汤

【组成】

防己一两(12g),黄芪一两一分(15g)去芦,甘草半两(6g)炒,白术七钱半(9g)。

【用法】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15g),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现代用法: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方歌】

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方解】

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由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之间所致。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身体重着;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邪在外,法当汗解,但其人表虚,若强汗之,必重伤其表,反招风邪,表虚当固,单纯固表,则风邪不除,水湿不去,因此,必须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方中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者配伍,祛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且又行水气,而共为君药。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与黄芪为伍则益气固表之力增,与防己相配则祛湿行水之功倍。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煎加姜、枣为佐,解表行水,调和营卫。诸药相合,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效,使风邪得除,表气得固,脾气健旺,水湿运化,于是风水、风湿之表虚证悉得痊愈。

【功效与作用】

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

主治风水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浮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以及湿痹而见肢重麻木者。

【配伍特点】

诸药相伍,祛风与除湿健脾并用,扶正与祛邪兼顾,使风湿俱去,诸症自除。

【临床运用】

本方是治疗风湿、风水属表虚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

【使用注意】

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以上就是防己黄芪汤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中医方剂,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_防己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防己的功效与作用、防己图片、防己的药用价值、防己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防己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防己简介防己图片防己的功效与作用防己的药用价值防己的用法与用量防己的副作用防己的食用方法

防己简介

防己,药用部分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异叶马兜铃根则在春、秋采挖。

根呈圆柱或半圆柱形,薯状两端渐细,弯曲不直,形似猪大肠。长约5~15厘米,直径1.5~5厘米,未去表皮者褐色或棕褐色。皮较细,有的带有细支根痕及横长突起皮孔。去净外皮的白色或类白色,半圆柱形的纵切面白色或类白色。质坚实,断面显粉性,有淡黄绿色维管束,呈断续放射状。味苦。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防己图片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

1、《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2、《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3、《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

4、《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5、《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6、《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防己的药用价值

1、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

2、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金匮要略》)

3、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

4、治膀胱水蓄胀满,几成水肿:汉防己二钱,车前、韭菜子、泽泻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5、治水臌胀:汉防己一两,生姜五钱。同炒,随入水煎服,半饥时饮之。(《本草汇言》)

6、治脚气肿痛:汉防己、木瓜、牛膝各三钱,桂枝五分,枳壳一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7、治肺痿喘嗽:汉防己为细末。每服三钱,浆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和滓温服之。(《儒门事亲》)

8、治肺痿咯血多痰者:汉防己、葶苈等分。为末。糯米饮,每服一钱。(《古今录验方》)

9、治遍身虫癣瘑疥:汉防己三两,当归、黄芪各二两,金银花一两。煮酒饮之。(《本草切要》)

10、治遗尿,小便涩:防己、葵子、防风各一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千金方》)

防己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防己的副作用

防己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防己,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防己。

防己的食用方法

1、防己花茶

材料:防己5g、车前草3g、泽泻3g、韭菜子3g、花茶3g。

用法:用开水300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消肿,治膀胱水蓄胀满、水肿。

来源:《本草切要》。

2、防己绿茶

材料:防己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清泄下焦湿热;镇痛,抗菌,消炎,抗过敏,降压。

来源:传统药茶方。

3、防己生姜茶

材料:防己5g、生姜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也可用防己、生姜的煎煮液冲泡绿茶饮用。

功效:行水消胀,治水饮停聚膨胀。

来源:《本草汇言》。

4、橘皮防己汤

材料:陈橘皮(汤浸,去白,焙)、防己、桑根白皮(锉)各60克,吴茱萸(汤洗,焙干,炒),槟榔(锉)各30克,大腹并子(锉)7枚,生姜(锉,炒)90克,甘草(炙,锉)15克。

用法:上药八味,粗捣筛。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入葱白3茎(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效:治脚气肿满、上气。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以上就是一些防己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防己的简介

防己,中药名。又称为解离(《本经》),载君行(《本草蒙筌》),石解(《纲目》)。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个大者再纵切,干燥。

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1.1、粉防己根含生物碱约1.2%,其中有汉防己碱、防己醇灵碱、一种酚性生物碱、门尼新碱、门尼定,以及轮环藤酚碱等。粉防己的生物碱,曾有种种异名,汉防己碱曾名汉防已甲素,防己醇灵碱即去甲汉防己碱,亦曾名汉防己乙素,酚性生物碱即汉防己丙素。门尼新碱原称木防己素甲,门尼定原称木防己素乙,分别为汉防己碱和去甲汉防己碱的异构物。粉防已根尚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

1.2、木防己根含木防已碱、异木防己碱、木兰花碱、木防己胺、木防己宾碱、甲门尼萨任碱、去甲门尼萨任碱等多种生物碱。

2、功效作用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疹疮毒,风湿痹痛;高血压。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3、临床应用

治疗高血压病:从汉防己中提出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具有降压作用。一般用片剂口服,每日120毫克,3次分服;血压过高者,增至每日180毫克。据110例Ⅱ期及Ⅲ期患者?察,经用药2~7个月后,显效13例,有效26例,一般疗效24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55%。亦可采用注射剂行静脉注射,每次120毫克,每日2次;据200余例使用结果,疗效较口服片剂明显,作用较快,且无突然大幅度下降之反应,故为治疗高血压急症有效而稳妥之制剂。

防己的市场信息

1、防己的价格

防己的价格约为195元/千克。

2、防己的选购方法

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半圆柱形或块状,多弯曲,长5~10cm。直径1~5cm。表面淡灰黄色,在弯曲处常有深陷横沟而成结节状的瘤块样。体重,质坚实,断面平坦,灰白色,富粉性,有排列较稀疏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

3、防己的保存方法

防己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_广防己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广防己图片、广防己的药用价值、广防己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广防己简介广防己图片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广防己的药用价值广防己的用法与用量广防己的副作用广防己医术记载

广防己简介

广防己,药用部分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勺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粗根纵切两瓣,晒干。

根圆柱形,或对半剖成半圆柱形,梢弯曲,长8~20cm,直径3~6cm。表面灰棕色,栓皮厚,粗糙。多纵皱纹,弯曲处有深横沟,刮去外皮露出灰黄色皮部;剖开面导管束易成刺片剥下。质坚硬,横切面略粉性,可见细密的放射状纹理。味苦。

广防己图片

广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1、广防己可以镇痛

镇痛是广防己的重要功效,这种中药材中的甲素、丙素和总碱都是天然的止痛成分,而且这些成分的含量也比较高,在中医中使用时,能起到很出色的镇痛功效。

2、广防己可以消炎抗过敏

广防己有消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它对人类的关节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广防己入药以后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肾上腺,能有效调结人类淋巴细胞活性,能起到不错的消炎、抗过敏以及解热作用,在中医中多以解热镇痛类药物的身份存在。

3、广防己能抗真菌抗肿瘤

广防己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对人类的痢疾杆菌和其他致病菌有很好的消除功效。广防己中的汉防己甲素是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可以有效杀死人体内部的癌细胞,对预防癌症和抑制癌症扩散有很出色的作用。除了这些作用以外广防己还能消水肿,除湿热,对人类的中风、膀胱热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广防己的药用价值

祛风止痛,清热利水,用于湿热身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1、治身痛、关节痛:广防己3钱,威灵仙4钱,蚕沙3钱,鸡血藤5钱,水煎服。

2、治水肿、小便不利:防己、黄芪各3钱,白术2两,甘草1钱,生姜2钱,大枣3枚,水煎服。

广防己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肠,4.5-9g。

广防己的副作用

因含有马兜铃酸,广防己不再用作药品生产,处方中的广防己用防己替换。

广防己医术记载

1、《本草拾遗》:如陶所注,即是木防己,用体小同。按木、汉二防己,即是根、苗为名藤着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

2、《本草图经》: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二月、八月采,阴干用,木防己虽今不入药,而古方亦通用之。

以上就是一些广防己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茯苓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本文导读:茯苓主要生长在泰山山谷和松树下,它味苦,性平,经常食用能延年益寿,下面我们来看看茯苓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茯苓的治病功效及食疗方

茯苓,又伏灵,生长在泰山山谷及松树下,2、8月份采摘,阴干备用。皮黑而且有细皱纹,肉坚而且白,形状如鸟兽龟鳖的为好。内虚泛红色的不好。茯苓性防腐及虫蛀,埋地下三十年,颜色及纹理不会改变。

中医认为,茯苓味苦,性平,无毒,具有安魂养神、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止烦渴、益脾胃、泻膀胱、生津导气、平火止泻的功效,经常服用能延年益寿,还能治疗腹水、小儿惊厥、女人热淋、肾积水等症。

治病功效

1、治小便不禁,心肾俱虚,神志不清

取等量白茯苓、赤茯苓,研末,用新汲水揉洗去筋,控干水,以酒煮地黄汁捣膏和入茯苓末,制成如弹子大小,每次嚼一丸,空腹盐酒腹下。

2、治血虚心孔有汗,养心血

用艾汤调茯苓末,每日服一钱。

3、治胸胁气逆,胀满

取茯苓一两,人参半两,每服三钱,二者加水煎煮服用,一日三次。

4、延年益寿,美容养颜

用华山梃子茯苓,削如枣般大小的方块,放在新瓮里,倒入好酒浸泡,用纸密封一层,白天后再打开,它的颜色如饴糖,每天吃一块,到一百天肌体润泽,长久服用,能延年耐老,面若童颜。

食疗方

茯苓贝梨汤


做法:川贝母洗净后沥干,雪梨洗净切成小块,茯苓洗净也切成小方块;将贝母和茯苓先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中火煮沸,倒入梨块,加蜂蜜冰糖,煮到梨子熟后即可。喝汤吃梨、茯苓。

功效:提神醒脑,开心益智,改善健忘,增强记忆力。(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作为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包含的种类包罗万象,随着现在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人们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介绍茯苓汤这种方剂。

【别名】六味茯苓汤(《景岳全书》卷五十四)。

【处方】半夏(汤泡七次)赤茯苓(去皮)橘红各30克 枳实(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支饮,手足麻痹,多睡眩冒。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生姜七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

【功能主治】健脾固摄,降火止遗。主阴虚火旺。(男子性欲过亢)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万居集·上集》十九

【处方】当归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黄3克,土炒白术3克,茯苓3克,泽泻3克,黄苓3克,栀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姜汁厚朴3克,麦门冬3克(去心)。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利水消肿。主脾虚水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石膏(火煨)1两,黄耆(锉)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头痛不定。目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远志(去心)半两,白薇1两,龙齿(研)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人参1两,防风(去叉)1两,独活(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心气不足,血邪狂言,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海藻(洗去咸,焙)2两,海蛤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甘草(炙,锉)1两,庵(艹闾)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前胡(去芦头)2两,生干地黄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少气,咽喉不利,唾如稠胶。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大黄(锉,炒)半两,升麻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人参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热,舌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黄)1两,芍药(锉,炒)1两,桂(去粗皮)1两,当归(切,炒)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耆1两半(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虚汗不止,心悸恍惚,怵惕多惊。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个(擘),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别名】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乌梅肉半两(微炒),干木瓜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口孜)啀喘粗,肌热烦躁作渴。

【用法用量】茯苓散(《魏氏家藏方》卷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壮热。

【用法用量】8-9岁儿,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淡竹叶1握(切碎),白术1两,甘草(炙)1两,枳实(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栀子仁1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热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4两,泽泻2两,白术1两半,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甘草(炙,锉)1两半,小麦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热甚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三

【处方】赤茯苓(去皮)2两,桑白皮2两,防风1两半,官桂1两半,川芎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节)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痹,四肢疼痛,拘倦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1盏,加大枣1个,煎至8分,去滓温服,以姜粥投之,汗泄为度。

【摘录】《宣明论》卷二

【处方】茯苓2分,川芎2分,鳖甲(炙)2分,枳壳(炙)2分,芍药2分,柴胡4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小儿闪癖,身体壮热,频服冷药,冷气漫心成癖,下焦又冷,肠结,大便难。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3合,煎至3合,空心为2服,去如人行5-6里再服。

【注意】忌苋子。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四二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去心)1两,黄芩1两,秦艽(去土)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赤茯苓1两,沉香1两(一方用琥珀代沉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白浊,不利,时有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汤点,食后、临卧服。

【摘录】《鸡峰》卷十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1两,黄芩1两,秦艽半两,柴胡半两,五味子1两,杏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咳,恶热脉疾,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冬葵子半两,木通(锉)半两,车前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5-6岁儿,每服1钱匕,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如人行10里以来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2两,旋覆花2两,生干地黄(微炒)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芎藭1两半,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甘草(炙令赤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调匀血脉。主妊娠恶阻,呕逆恶心,四肢疼,头痛,恶闻食气,心松烦闷,多损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1片(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栀子仁1两半,赤石脂1两,升麻1两,紫菀(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豉(炒)1合,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热气,调血脉,理中。主脉极实热,血气伤心,好生嗔怒,口唇色变,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2次温服,早食后、日午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茯苓、远志、菖蒲、竹黄、姜汁、竹沥,

【功能主治】小儿喜惊易悸,痰热内盛。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处方】白术(净)2钱,茯苓3钱,郁李仁(杵)1钱5分。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加生姜汁,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茯苓8分,川芎8分,苏叶8分,前胡8分,半夏(制)8分,桔梗8分,枳壳8分,干姜8分,陈皮8分,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1钱,台党5分,桑白皮6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经来咳嗽,喉中出血,及肺经枯燥。

【用法用量】生姜为引,水煎服。

【摘录】《易简方便》卷六

【处方】赤茯苓1铢,熟地黄1铢,半夏(制,炒黄)1钱半,旋覆花7分,人参7分,白芍(炒)7分,川芎7分,桔梗7分,甘草(炙)7分,橘红7分。

【功能主治】妊娠禀受怯弱,受胎一月,便有阻病,颜色如故,脉息和顺,但觉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择食,或作寒热,呕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

【用法用量】加生姜7片,水煎服。

【摘录】《竹林女科》卷二

【处方】人参、甘草、山药、当归、茯苓、桂心、麦冬、远志、大枣、生姜。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冬桑叶、谷精草、望月砂、苡仁、通草、绿豆皮、茯苓。

【功能主治】热蒸湿郁,暑入气阻,目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八,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

【处方】半夏1钱,陈皮1钱,茯苓1钱,甘草1钱,香附1钱,益智仁1钱,人参1钱,乌梅1个,竹沥2匙,生姜汁2匙。

【功能主治】素多痰饮,心肾不交,健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1两,白术(锉,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虚烦懊热,心中闷乱,头运重,呕逆,四肢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土茯苓2分(用石打碎),猪胰子1个(去油)。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水4升,入药熬成2升,去滓用汁,再对入好酒2斤。再入金银花、生地、桔梗、当归各5钱,熬成2升,渣再煎减半,服之。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茯苓5钱,白术(炒)5钱。

【功能主治】欲火甚梦遗。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九

【处方】柴胡、麦门冬(去心)、人参、赤茯苓、甘草、黄芩。

【功能主治】婴孩温壮,伏热来去。

【用法用量】加小麦20粒,竹叶3片,水煎服。

【摘录】《冯氏锦囊秘录》卷四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芎藭1两,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2两,栀子仁14枚,吴茱萸(汤洗,焙,炒)1两半,细辛(去苗叶)1两半,干姜(炮)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角弓反张,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黄耆(锉)1两半,芎藭1两,桂(去粗皮)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五味子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痈溃脓太多,里虚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处方】茯苓3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月经至,绞痛欲死。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摘录】《医心方》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处方】茯苓5分,陈皮2分,附子2分,白术2分,半夏1分,吴茱萸1分。

【功能主治】诸疝,呕吐不止,饮不纳。

【用法用量】水煎,临服加姜汁1匙,温服。

【摘录】《疝症积聚》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五味子(炒)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柴胡(去苗)1两半,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柔痓,病经三日不愈,恐阴气攻五脏致损。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独活(去芦头)3分,槟榔3分,桂(去粗皮)1两1分,防风(去叉)1两1分,防己1两1分,桔梗(锉,炒)4两,甘草(炙)4两,防葵4两,枳壳(去瓤,麸炒)4两,地骨皮10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骨蒸肺萎,心松战栗,烦热善忘,精神不宁,梦寐飞飏,吐血,身体疼重或痒,多生疮癣,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碎),大枣2个(擘破),煎取8分,去滓顿服,早晚、食后各1次。用银器煎尤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半夏(汤洗7遍,切,炒干)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粳米2合,甘草半两(炙,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脾胃有热,干呕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用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大枣3个(劈破),竹叶3-7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人参3分,白术3分,五味子3分,半夏(汤洗7遍)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胸膈气满,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个(擘破),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白芍药1两,瞿麦穗1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下痞满,小便不利;疟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葱白5寸,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分,枳实(细锉,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桑根白皮(锉)3分,人参3分,大腹皮(并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痞满,滞气不散,似物噎塞。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1两,人参半两,高良姜1两,槟榔(煨,锉)3分。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中冷,心腹胀满,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桑根白皮2两,防己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芎藭1两半,甘草(炙)3两,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麻黄(去根节,先煮,掠去沫,焙干)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留着不去,四肢痹麻,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大枣3个(劈破)同煎,去滓,取1盏,空心温服。临卧时,如欲出汗,服药了,以生姜热粥投之。

【注意】汗出慎外风。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木香(炮)1两,五味子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2两,桑根白皮2两,防己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芎藭1两半,芍药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湿痹,四肢疼痹,拘挛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1个(去核),煎取1盏,去滓温服,连3服后,以热姜粥投之,汗出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九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通(锉)3分,升麻半两,羚羊角(镑)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桑根白皮(锉)3分,大黄(锉,炒)半两,马蔺根1两,朴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毒气上冲,喉中痛,闷塞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桔梗(炒)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芍药半两,大腹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骨节烦疼,乍起眼暗,气冲胸背,上气满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人参1分,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余热不退,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葛根(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1分,人参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余热不除,及四肢拘急痛,胸膈不利,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用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白茯苓(去黑皮,锉)1两,人参1两,白术1两,麻黄根(锉)1两,肉苁蓉(切,焙)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炙,锉)1两,牡蛎(烧)1两,芍药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汗出不止,渐觉虚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鳖甲(醋多,去裙襕)3分,木通(锉)3分,郁李仁(微炒,去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脚气攻心闷乱,腹满如石,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1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心腹及脐下满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半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茯苓5两,栝楼5两,知母4两,小麦2升,麦门冬5两(去心),大枣20个(去核),生地黄6两,萎蕤4两,淡竹叶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泄热止渴。主胃腑实热,引饮常渴。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煮小麦、竹叶,取9升,去滓,入诸药,煮取4升,分4服。不问早晚,随渴即进。

【注意】忌芜荑、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一

【处方】茯苓5两,黄芩5两,栀子仁5两,芒消5两,赤石脂2两,升麻2两,紫菀2两,生麦门冬5两(去心),竹叶(切)1升,香豉1升(熬),石膏8两(碎,绵裹),生地黄(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消热,止血气,调脉理中。主脉实热极,血气伤心,使心好生赫怒,口为色变赤,言语不快。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去滓,下芒消,分3服。

【注意】忌酢物,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茯苓5两,人参2两,生姜2两,橘皮2两,白术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痰气发,即呕吐欠呿,烦闷不安,或吐痰水者。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中间任食。

【摘录】《外台》卷八引《延年秘录》

【处方】茯苓5两,甘草2两,芍药2两,桂心2两,生姜6两,当归2两,麦门冬1升,大枣30个。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暴苦心悸不定,言语谬错,恍恍惚惚,心中愦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3服,日3次。无当归可用芎藭。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茯苓半两,黄柏半两,黄连半两,龙骨半两,人参半两,干姜半两,

防己茯苓汤的制法及功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