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的功效有哪些?
饮食养生的功效有哪些。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豆蔻的功效有哪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豆蔻是豆蔻的成熟种子,形状为球形,表面比较粗糙,经常被中医用于入药。许多地区会以种植药草为生,而草豆蔻就是在夏天和秋天成熟,摘下后置于阳光下曝晒,当水分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制成的。搭配其他中药能有效治疗多种疾病。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草豆蔻的一些功效。
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几种。草豆蔻又名草果,辛辣芳香,性质温和;白豆蔻又称白蔻、蔻仁,皮色黄白,具有油性,辣而香气柔和;红豆蔻也叫玉果、肉豆蔻,颜色深红,有辣味和浓烈的香气。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
豆蔻都富含豆蔻素、樟脑、龙脑等挥发油,因此富有香气,能祛除鱼肉的腥膻异味,令人开胃口、增食欲并促进消化。豆蔻的提取物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功能,破坏癌细胞外围防护因子,使癌组织容易被损害。传统医学认为:草豆蔻具有燥湿祛寒、暖胃健脾、止痛祛痰、下气解毒的功能;白豆蔻有芳香化浊、消胀行气、化湿健胃和止呕醒脾之功效;红豆蔻则有助消化、解酒醉、温中下气和消食固肠的作用。
草豆蔻还能开胃消食。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将草豆蔻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西医通常将草药中的关键因素提取出来制成药物,而中医只是保留药草的整体,用炖煮的方法将关键因素萃取出来。两者做法不同,功效也会有所不同。而草豆蔻就是一种中药,通常是整体入药,虽然味道会略苦,但良药都会苦口。
ys630.coM延伸阅读
草豆蔻丸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可以说是有很多的种类,草豆蔻丸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草豆蔻丸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枳实(麸炒黄色)白术各30克 大麦蘖(面炒黄色)半夏(汤洗七次,日干)黄芩(刮去皮,生)神曲(炒黄色)各15克 干生姜 橘皮 青皮各6克 炒盐1.5克
【制法】上药研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下。
【摘录】《内外伤辨》卷下
【处方】泽泻0.3克(小便数减半)柴胡0.6~1.2克(消息胁痛多少用)神曲 姜黄各1.2克 当归身 生甘草 熟甘草 青皮各1.8克 桃仁(汤洗,去皮、尖)2.1克 白僵蚕 吴茱萸(汤洗去苦烈味,焙干)益智仁 黄耆 陈皮 人参各2.4克 半夏3克(汤洗七次)草豆蔻仁4.2克(面裹烧,面熟为度,去皮用仁)麦蘖面(炒黄)4.5克
【制法】上药十八味,同为细末,桃仁另研如泥,再同细末一处研均,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恶风怕寒,耳鸣,腰背疼痛,鼻息不通,不闻香臭,额寒脑痛,目眩,食入反出,心胃疼痛,咽膈不通,四肢厥逆,身体沉重,不能转侧,头项转动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桂心半两,丁香3分,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半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弱,痰饮不散,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姜、枣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面包煨去油)1钱,陈皮6钱,泽泻1钱,半夏1钱,桃仁(去皮尖)7粒,麦芽(炒)2钱半,神曲(炒)4钱,柴胡4钱,姜黄4钱。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外感风寒,内伤冷物,胃气当心而痛,啼哭闷绝,手足冷,或吐或不吐,以热手按摩则止者。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白豆蔻3钱,白术1两,三棱1两,草豆蔻1两,半夏1两,砂仁5钱,片姜黄5钱,枳实5钱,青皮5钱,良姜(一作干姜)5钱,陈皮5钱,桂皮5钱,丁香5钱,蓬术5钱,木香5钱,藿香5钱,小草5钱。
【制法】生姜汁蒸饼为丸。
【功能主治】肥人胃脘当心痛,或痞气在中脘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丹溪治法心要》卷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半两,当归1两(锉,微炒),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后,脾胃气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瓜半两,当归3分,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槟榔1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胁下妨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远志(去心)1两,桂心1两,细辛1两,干姜(炮裂,锉)1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饮食难下,胸膈噎闷,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缩砂1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桂心半分,鸡舌香半两,槟榔半两,木香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久冷,呕吐酸水,脾腹(疒丂)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干姜(炮)1两,桂(去粗皮)1两,诃黎勒皮(焙)半两,甘草(炙)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久虚,不下食,痰逆恶心;脾胃久冷,气攻心腹,肠鸣胀满。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处方】草豆蔻仁1两,丁香1两,麝香1分,藿香叶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零陵香半两,莎草根(去毛)半两,木香半两,白芷半两,当归(切,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脾蕴热,随气上熏,发为口臭。
【用法用量】每含化1丸,咽津液,日3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丸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中医认为食疗方剂养生是最直接有效的养生方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草豆蔻汤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听说过草豆蔻汤的朋友应该不是太多,但是草豆蔻汤在中药方剂里面确实非常的有名气的,那么草豆蔻汤的功效与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样的疾病中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运用呢?今天就来告诉大家其中的奥妙吧。
【处方】草豆蔻(去皮)木香 桂(去粗皮)芎藭 赤芍药 白术 槟榔(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30克 当归23克(锉,炒)
【制法】上九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腹部胀痛,肠鸣,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0克,以水150毫升,煎取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3枚,当归(切,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1两,芍药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利,攻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生用)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麦糵(炒)1两,白术1两,肉豆蔻3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胀闷,喘息不匀,涕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豆蔻汤”。
【摘录】《圣济总录》(人卫本)卷四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进食和气。主脾胃气冷热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半,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1两,高良姜1两,当归(锉,焙)1两。
【功能主治】厥逆冷气,上攻心痛,不食。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4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别名】豆蔻散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短气。
【用法用量】豆蔻散(《仙拈集》卷一)。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千金》,名见《朱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藿香(用叶)半两,丁香1分,白术半两,桂(去粗皮)1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山芋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胃下气。主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个(擘破),粟米少许,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草豆蔻2枚(去皮),高良姜1分,人参1分,甘草1分,干木瓜(锉)1分,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7分,加生姜2片,同煎至4分,去滓,分3次温服,乳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泽泻1分,木香3分,神曲4分,半夏(制)5分,枳实5分,草豆蔻仁5分,黄耆(春、夏去之)5分,益智仁5分,甘草5分,青皮6分,陈皮6分,茯苓7分,当归7分。
【制法】上为粗末,都作1服。
【功能主治】腹中虚寒胀痛,少食难消,或胃脘疼连小腹。
【用法用量】水2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远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乌豆50粒,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4两,肉豆蔻2两,人参1两,甘草5两,白檀香半两,茯苓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醒酒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如茶点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御医撮要》
【处方】草豆蔻(煨)5分,高良姜5分,广皮5分,陈神曲(炒)5分,吴茱萸(汤泡)5分,茯苓1钱,半夏1钱,炙甘草3分。
【功能主治】客寒犯胃,或过食生冷,中脘疼痛,手足厥逆,脉见弦紧。
【用法用量】加煨姜1片,水煎服。
【注意】非脉实症寒者,勿轻用。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上面所讲的就是关于草豆蔻汤的一些小常识,这些方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对于大多数朋友们来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草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
草豆蔻饮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草豆蔻(去皮)1分,高良姜1分,常山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生姜半分,淡竹叶1握,黑豆50枚。
【功能主治】寒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即用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未发时通口分2次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高良姜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令山岚瘴气不着人。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煎作熟水,频饮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上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草豆蔻饮的资料,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学到一些关于药品的知识。
草豆蔻散的功效与作用
气温的变化不定让身体体质本来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种不适,下面就介绍一种一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草豆蔻散,让大家都能健康起来。
【处方】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八两。
【炮制】上件拌匀,入于银器内,用水过三指许,以慢火熬令水尽,焙令干,杵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调,胸膈满闷,饮食不化,呕逆恶心;或藿乱呕吐,心腹刺痛,肠鸣泄利,水谷不分。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用沸汤点服,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草豆蔻60克(去皮)半夏15克(汤浸七遍去滑)肉桂22克(去皱皮)人参22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前胡30克(去芦头)高良姜30克(锉)白茯苓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陈橘皮22克(汤浸,去白,甑,焙)厚朴6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热)白术30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主脾胃气虚,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色无华。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草豆蔻(去皮)30克,人参30克,柴胡30克,白术30克,陈皮4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疏肝行气。主脾胃气虚。妊娠腹胀。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2克,加生姜3克,大枣3枚,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槟榔(各炒紫色)、罂粟壳(烧灰)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丈夫伤血,妇人血崩,渍入大肠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饮下。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主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候汁尽为度)2两,陈皮(去白)2两,草豆蔻(不去皮)1两,干姜(泡洗)1两,白术(炒)1两,诃子(泡,去核)1两,甘草3两(炙),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肝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肝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饮下;若伤酒,以酒调下;肝痛不可忍者,炒生姜酒送下3钱。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细辛叶2分,防风2分,羊胫骨灰5分,熟地黄5分,当归6分,草豆蔻仁1钱3分,黄连1钱3分,升麻2钱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寒多热少,牙齿疼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牙痛处擦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别名】常山饮子
【处方】知母2斤,常山2斤(用川者),乌药1斤(捶碎),草果2斤,甘草2斤(炙),高良姜20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疾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先热后寒,或寒热独作,或连日发,或间日一发,寒则肢体颤掉,热则举身如烧,头疼恶心,烦渴引饮,气息喘急,口苦咽干,脊膂酸疼,肠鸣腹痛,诸药不效,渐成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5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1两,茴香子(炒)1两,木香半两,陈曲(微炒)2两,麦糵(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腹内膨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先嚼煨生姜少许,食前沸汤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壳)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3分,当归(锉,微炒)3分,白术3分,前胡(去芦头)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脾胃虚寒,或时呕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半两(锉,微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熟干地黄1两,木香半两,芎藭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多痛,吃食减少,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1两(去苗),白术1两,陈橘皮1两半(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腹胀满,脾胃气虚,不下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益智仁1两,干柿蒂2两。
【功能主治】寒气攻胃呃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当归1两,杏仁1两,厚朴1两,木香1两,麻黄1两,猪苓1两,半夏1两,良姜1两,藿香1两,甘草1两,吴茱萸1两。
【功能主治】一切疟。
【用法用量】上为饮子。分一半面裹炮之。每剂7钱,煨姜3片,同煎,寒时热吃,热时放冷吃。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卫生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焙干),高良姜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炮),白术3分(微炒),甘草1分(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虚胃乏,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陈米饮调下,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5枚(和皮用),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藿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调中补虚。主小儿疳,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生姜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桂心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心烦咳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频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槟榔1分,诃黎勒半两(煨,用皮),人参1分(去芦头),前胡1分(去芦头),甘草半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胸中寒气积滞,气逆,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3枚(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哕,不纳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草豆蔻1分(去皮),木香1分,五味子1分,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诃黎勒皮半两,陈橘皮1分(汤侵,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兼胸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龙骨1两,酸石榴皮3分(锉,炒微黄),高良姜1分(锉),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1分(炮裂,锉),子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腹痛,不下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薤白1茎,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草豆蔻1两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五味子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白术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鳖甲(醋炙,去裙襕)半两,芍药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成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草豆蔻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炮)1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空心、食前入盐点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1两(炙),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蛮姜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脾泄泻不止;酒后数圊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更入陈米末1钱,大枣2个,水1盏,同煎7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草豆蔻(去皮)半两,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痛不欲饮食,胁痛如刺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白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草豆蔻(去皮,锉)8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用)1斤,甘草4两(炙,锉),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和匀,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为散。
【功能主治】胃寒气逆,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豆蔻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高良姜3分,桂(去粗皮)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五味子半两,白豆蔻(去皮)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研匀。
【功能主治】脾胃寒,腹中虚鸣,泄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煨生姜、木瓜汤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香薷茎5分,木瓜5分,干姜2分,草豆蔻4分,藿香4分,陈橘皮。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内寒霍乱,吐泻不止,脉细而紧者。
【用法用量】方中陈橘皮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0枚(去皮),高良姜3分,人参1两半(去芦头),白茯苓2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点少盐搅匀,不拘时候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白石脂1两,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不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赤茯苓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细辛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膈冷气痰饮,胸中滞闷,或吐清水,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1两,益智子半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细辛半两,赤茯苓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丁香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壅滞,不下饮食,或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桂心半两,木通半两(锉),槟榔半两,鸡舌香半两,赤茯苓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心胸不利,食即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1两(锉),丁香1两,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缩砂1两(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瓜2两(干者)。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后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半两,桂心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术半两,干姜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脐下气筑,心悸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水利不止,吐不下食,兼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黑豆50粒,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紫苏茎叶1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枳实3分(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发动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缩砂2两(去皮),桂心半两,木香半两,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冷气攻脾胃,呕逆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半,高良姜1两(锉),赤茯苓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胸痹短气,脏腑久寒,脐腹疼痛,两胁胀满,心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前胡1两半(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木香3分,赤茯苓1两,大腹皮3分(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2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煿、醋物、猪肉。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藿香1两,桂心3分,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黄耆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冷热气不和,心腹疼痛,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高良姜3分(锉),桂心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白豆蔻半两(去皮),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肉豆蔻半两(去壳),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肠鸣腹痛,下痢,不思饮食,腹痛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姜、枣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草豆蔻半两(去皮),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白茯苓3分,白术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芎藭半两,柴胡半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白芍药半两,黄耆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久虚,四肢无力,腑脏虚损,不欲饮食,日加羸瘦,体虚颤掉。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猪犬肉。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丁香3分,缩砂3分(去皮),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白术3分,萝卜子3分(微炒),桂心3分,木瓜3分,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气壅滞,卒胀满,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草豆蔻1两(去壳),沉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白术半两,桂心半两,丁香母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冷气,胸膈不利,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通过上面对草豆蔻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对中医方剂非常推崇这话不假,方剂从古代便伴随人们一直到现在。到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方剂也被人们研究出来,并且大受人们的喜爱。这些非传统的方剂,不仅天然无公害,而且还有这很好的养生功效呢。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肉豆蔻又叫作玉果、肉果,是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因为果实外观神似一粒豆中间夹着瘦肉,所以又叫肉豆蔻。肉豆蔻一般为春冬两季收果实,药用可以治疗腹泻呕吐、风湿骨痛等。下面是对于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的具体简介,让大家认识下肉豆蔻。
肉豆蔻简介: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内含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萜烯类,还含脂肪油,油中存在大量肉豆蔻酸。
肉豆蔻种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至3.5厘米,宽1.5至2.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暗棕色,有网状沟纹,两端间有明显纵沟。质坚硬,碎断面可见大理石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形干缩的胚,子叶卷进曲,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本品用量不宜过大,过量可引起中毒,出现神昏、瞳孔散大及惊厥。人服肉豆蔻粉7.5克,可引起眩晕,甚至谵语、昏睡,大量可致死亡。
肉豆蔻的营养价值:
种仁含有挥发油,存在于外胚乳中,含肉豆蔻醚(Myristicin)、丁香酚(Eugenol)、樟烯(Camphene)和肉豆蔻酸甘油酯(Myristicin)等。
肉豆蔻食用与放置方法: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肉豆蔻、煨肉豆蔻,煨豆蔻又能分为面裹煨、麦麸煨、滑石粉煨,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本品含有肉豆蔻醚,对大脑有兴奋及致幻作用。如服用过量,可产生瞳孔放大及昏迷等现象。
肉豆蔻的适应人群:
湿热泻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肉豆蔻食疗作用:
肉豆蔻味辛、微苦,性温,有小毒,归脾、胃、大肠、肾经,芳辣香燥,可散可涩;
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开胃消食的功效;
肉豆蔻做法指导:
本品忌铜器。
凡寒凝气滞,脘腹胀痛者,可与木香、丁香、干姜、厚朴等配伍,以温散寒,行气消胀;凡虚寒泄泻,肠鸣腹痛者,可合姜汁或乳香面煨为末服;凡饮食积滞,食少纳呆者,可与神曲、麦芽、木香等配伍。
烹调用途:作调味料,可去异味、增辛香。供制酱肉之用,亦为?汁(Catchup)的原料之一。豆蔻瓣粉末我用作制甜品,如布丁(pudding)和巧克力(Chocolate)等。
肉豆蔻为肉豆蔻科常绿乔木植物。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该种为热带著名的香料和药用植物。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种仁入药,可治虚泻冷痢、脘腹冷痛、呕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虫驱除剂,治疗风湿痛等。 此外,还可作调味品、工业用油原料等。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1、镇静催眠作用
该品挥发油中所含的甲基异丁香酚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兔耳iv50mg/kg后,可见睡眠时翻正反射、痛觉反射和听觉反射均消失,睡眠时间平均20分钟8s,有加强戊巴比妥的安眠作用。
2、抗菌作用
甲基异丁香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MIC分别为0.4mg/ml和0.6mg/ml。马拉巴酮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坚忍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前两者的MIC为1ug/ml,后者为2ug/ml,马拉巴酮C对枯草杆菌的MIC为2ug/ml。
3、麻醉作用
该品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和榄香脂素对小鼠、兔、猫和狗,iv给药后有麻醉作用。
4、抗肿瘤作用
肉豆蔻对MCA和DMBA诱发的小鼠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5、其它作用
对胃肠道刺激作用:
该品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且具有祛风作用。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和刺激胃肠蠕动,大剂量则抑制。
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
另有降低大白鼠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
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肉豆蔻对MCA和DMBA诱发的小鼠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以上是对于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食用方法简介,更多有关肉豆蔻方面的内容,请关注中医中药频道。
白豆蔻的功效作用
白豆蔻是一种比较独特的姜科植物,它的生长环境是比较特殊的需要在潮湿的地方才能够成长起来。现在的有些食物和水果也是有同样的道理,它们只有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或是只是在一个季节段才会出现这样品种,不过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所以可想这些食物或是水果的营养价值肯定很高。
白豆蔻也不例外,它是可以用来做药引的一种植物,所以可想它食用对身体一定有特殊的帮助,只是在食用前还是得先去了解一些它的具体特征还有性质,因为不能够和它相克的食物在一起食用。那么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该品100%壳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该品所含的4-松油醇对Bacillcus thurin giensis体外有抑菌作用。
2.平喘作用:该品所含的α-萜品醇,平喘作用较强,对豚鼠气管平滑肌0.05ml/kg剂量时,作用强于艾叶油。4-松油醇亦有显着的平喘作用。
3.具芳香健胃、驱风作用:豆蔻油很不稳定,即使储藏很好,也常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4.抑制作用:白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高于1%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均呈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功能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主湿阻气滞;脾胃不和;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胃寒呕吐;食积不消。
附方
①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白豆蔻散)
②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③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白豆蔻散)
④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太仓丸)
⑤治妊娠呕吐:白豆蔻一钱,竹茹三钱,大枣三枚,鲜姜一钱。将生姜捣碎取汁,前三药煎取一茶杯(约50~60毫升)过滤,冲姜汁服。(《武汉医药卫生》(3):288,1959)
⑥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⑦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
⑧治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上面介绍到它可以帮助我们起到抑菌的作用,这样就不会担心病菌的存在。它的芳香还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健胃的作用。食用白豆蔻配出来的药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治疗胸闷呕吐的现象,还可以增加我们吃东西的食欲。白豆蔻还可以起到消化积食的作用。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的简介
别名:圆豆蔻、白豆蔻、紫蔻、十开蔻、原豆蔻、扣米。豆蔻,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红豆蔻等几种。它们都可作为菜肴、肉制品及酱腌菜的调味料食用。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冠“豆蔻”之名的调味料有3种。豆蔻与草豆蔻都属土产,分别是两种姜科植物的种子,惟有肉豆蔻是舶来品,原产东南亚,是常绿乔木的果仁。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在烹饪中可与豆蔻同用或代用。
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豆蔻,又名白豆蔻,气味苦香,味道辛凉微苦,烹调中可去异味、增辛香,常用于卤水以及火锅等;草豆蔻,也是一种香辛调味料,可去膻腥味、怪味,为菜肴提香。
2、功效作用
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3、临床应用
1.开胃消食,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2.除异味,草豆蔻还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
3.治疗坐疮,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
4、科学研究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 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豆蔻的市场信息
1、豆蔻的价格
豆蔻的价格约为50-60元/500克。
2、豆蔻的选购方法
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长3~5mm,直径约3mm,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背为1条纵沟,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3、豆蔻的保存方法
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豆蔻
豆蔻
Fructus Amomi Rotundus
(英)Jave Amonum Fruit
别名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
来源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果实。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叶披针形,顶端有长尾尖,除具缘毛外,两面无毛;无叶柄。叶舌初被疏长毛,后脱落而仅有疏缘毛;叶鞘口无毛;穗状花序圆柱形;苞片卵状长圆形;花萼管被毛;花冠白色或稍带淡黄;唇瓣椭圆形,稍凹入,淡黄色,中脉有带紫边的桔红色带;雄蕊1;子房被长柔毛。花期2~5月,果期6~8月。
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海南、云南、广西有栽培。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打碎。
性状果实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化学成分含桉油精、d- 龙脑、b-蒎烯、a-松油醇等。
性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化湿和胃,行气宽中。用于食欲不振、胸闷恶心、胃腹胀痛。
附注白豆蔻A. kravanh pirre ex Gagnep. 的果实亦入药。
豆蔻饮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饮这个方子传承了数千年,所以他能够流传到至今而且还在中医中还能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可见其疗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处方】肉豆蔻(去壳)1两,葫芦巴1两,茴香子(炒)1两,丁香1两,沉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腹胁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盐少许,煎至7分,空心食前,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陈米1两,肉豆蔻(面裹煨)半两,五味子半两,赤石脂(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滑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粟米汤饮调下,日进3服。
【摘录】《得效》卷五
看了上面对豆蔻饮的介绍我们知道,养生是现在很多人喜爱做的一件事情,养生对身体的帮助比较大,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自身的体质状况来选择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_肉豆蔻的药用价值
导读:中药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肉豆蔻图片、肉豆蔻的药用价值、肉豆蔻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肉豆蔻简介肉豆蔻图片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肉豆蔻的药用价值肉豆蔻的药用附方肉豆蔻的炮制方法肉豆蔻的副作用肉豆蔻简介
肉豆蔻,中药名,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本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肉豆蔻图片
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主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治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海药本草》:主心腹虫痛,脾胃虚冷气并,冷热虚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饮服佳;霍乱气并,以生姜汤服良。
3、《日华子本草》:调中,下气,止泻痢,开胃,消食。皮外络,下气,解酒毒,治霍乱。
4、《开宝本草》:温中,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呕沫,冷气,消食止泄,小儿乳霍。
5、《纲目》:暖脾胃,固大肠。
6、《本草经读》: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肾泄,上盛下虚,诸逆上冲,元阳上浮而头痛。
8、《本草衍义》:肉豆蔻,善下气,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平其气。
9、《本草经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故为理脾开胃、消宿食、止泄泻之要药。
肉豆蔻的药用价值
【药名】肉豆蔻
【别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顶头肉、玉果、扎地、麻失。
【来源】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用于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
肉豆蔻的药用附方
1、治水湿胀如鼓,不食者,病可下:肉豆蔻、槟榔、轻粉各一分,黑牵牛一两半(取头末)。上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连翘汤下,食后,日三服。(《宣明论方》肉豆蔻丸)
2、治脾虚泄泻、肠鸣不食:肉豆蔻一枚,剜小窍子,入乳香三小块在内,以面裹煨,面熟为度,去面,碾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送下,小儿半钱。(《杨氏家藏方》肉豆蔻散)
3、治脾肾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各为末。生姜四两,红枣五十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食前服。(《内科摘要》四神丸)
4、治脾泄气痢:豆蔻二颗,米醋调面裹之,置灰中煨令黄焦,和面碾末,更以炒党子末一两,相和。又焦炒陈廪米为末,每用二钱七,煎饮调前二物三钱匕,旦暮各一。(《续传信方》)
5、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一两,生姜汁二合,白面二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匕,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6、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7、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肉豆蔻(去壳,为末)30克,生姜汁2合,白面60克。上3味,将姜汁和面作饼子,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4克。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8、治脾肾俱虚所致的虚泻,冷痢:煨肉豆蔻、罂粟壳(蜜炙)、煨诃子肉各4.5克,白芍、白术、当归各15克,党参、炙甘草各8克,肉桂、木香各3克。研为粗末,每服6克,加生姜2片,大枣1枚,水煎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养脏汤)
肉豆蔻的炮制方法
1、煨肉豆蔻(煨肉果):洗净,取白面加水揉和包裹。另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加热,将包好的肉豆蔻倒入,拌炒至外面的面呈焦黄色取出,除去面皮,乘热切片。一法将原药用清水略淘捞起,放在箩内润12小时后,用麸皮置锅内加热炒至老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麸皮,乘热切片。
2、蒸制:取净肉豆蔻浸泡1小时,捞出置笼内,一层麸皮,一层肉豆蔻,层层相间,蒸约2小时,油即润进麸皮内,去净麸皮及时切厚片,干燥,或捣碎用。
3、炒制:将小麦面粉倒入锅内,用文火炒热,将肉豆蔻倒入,炒成微黄色时,出锅,筛去面粉,摊开,晾凉,配方时捣碎。每肉豆蔻100kg,用小麦面粉50kg。
4、土制:取细黄土,置锅内加热到发泡,倒入肉豆蔻,不断翻动,煨至肉豆蔻热透,油质渗出(防止炒黑),取出,筛净黄土,用时捣碎。
5、制霜:取肉豆蔻,研碎如泥。用多层草纸包裹,压榨去油,反复压榨至去尽油为度。
肉豆蔻的副作用
1、《雷公炮炙论》:凡使,勿令犯铜。
2、《本草经疏》:大肠素有火热及中暑热泄暴注,肠风下血,胃火齿痛及湿热积滞方盛,滞下初起,皆不宜服。
以上就是一些肉豆蔻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