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治疗方法
穴位与养生。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针灸穴位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针灸在中医上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而针灸在中医上的效果也是很突出,很好,也是从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实行的这个针灸,有很多地方和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选择这个针剂来治疗改善的,还有很多人选择了针灸来减肥,但是针灸治病的效果却是相当的不错,选择针剂来治病还得对号入座,那么针灸穴位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呢?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26、减轻妊娠痛苦: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
27、解宿醉:耳垂上解酒穴 或 肝俞穴。
28、告别“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
29、肾阳虚与阴虚治疗: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
30、防早泄: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
31、脚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
32、按摩辅助治疗痔疮:百会穴、会阴穴、孔最穴。
33、腰肌劳损:太溪穴、昆仑穴。
34、减轻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
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
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
37、腹胀腹痛: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
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39、改善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yS630.coM
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
41、降低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
42、改善肩周炎:巨骨穴、肩髃穴、肩贞穴。
43.、牙痛改善穴位: 下关穴 。
44、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
45、头维穴: 治疗脸部皮肤僵硬和疼痛。
46、发际点: 压按3次可除去睡意,10次用手掌劈压脖子缓解疲劳。
47、阳白穴:治疗三叉神经和缓解眼部疲劳有效。
48、印堂穴: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
49、攒竹穴: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
如果自己选择用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的话,那么治病的效果是相当的不错,而选择这个针灸拉治病的话还得根据自己的疾病症状来选择,对号入座的来治疗疾病效果才会更加,但是要注意了,治疗疾病的时候选择针灸的话必须要到专业和正规的医院纠正,这样效果也会更好。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中医针灸从古至今发展起来,也解决了人们身上的不少疾病,由此可以看出中医针灸的科学性,中医针灸穴位讲究的是精准度,只有穴位搞清楚了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针灸,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患上哪方面的疾病的时候,可以进行中医针灸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穴位。
其实找穴位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困难,因为穴位好比我们身体的报警器,如果我们生病了,经络、脏腑出现了问题,身体上特定的部位就会变得敏感,轻轻按压就会非常酸胀,就像报警器亮起了红灯、拉响了警笛一样。这些特定的部位,多在重点穴位或是经络循行部位上,还有一部分在一些特定的反射点或反射区上,比如足底按摩反射区。所以,找不到穴位的标准位置没有关系,找到您自己的反应点,才更具意义。因为这些反应点不但是“报警器”,还是“调节器”。经常按揉这些反应点,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告别亚健康,调理好体质,从而起到养生保健作用。
循经定位: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方法。比如说拉肚子了,就重点在脾经寻找压痛点,进行按压或艾灸。这种方法不需要特意记穴位,但还是要知道经络的大体循行路线。
如果不知道经络走行怎么办?下面介绍更简单的方法。
脏腑体表投影区:脏腑有直接对应的体表位置,比如胃痛就在胃部的体表投影区找,腹痛就在腹部的投影区找。
例如,冠心病心绞痛的病人,常常在左侧背部心脏投影区的位置有一个痛点,按下去酸胀感很强,甚至不按时都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人描述为“像是一根生锈的钉子钉在背上一样”,多么形象。这种感觉在休息好时会消失,劳累、生气、受冷时会加重,它能十分敏感地预测出病情变化。临床上嘱患者家属每天帮助按摩,或有虚寒表现时用艾灸,多可起到缓解冠心病症状的作用。有的朋友可能不是冠心病,而是工作压力大或情绪不稳定,也常常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取此部位也多有良效。
四肢交叉部位取穴:先定位好病灶,以脐为参照点,左右、上下交叉取穴。比如左侧踝关节扭伤,可在右侧手腕关节处找到痛点,按压这个痛点可以缓解扭伤症状。再比如坐骨神经痛,一般是从臀部开始并向腿部放射,所以在对侧的肩关节可以找到一个异常酸痛的点,按压此点可迅速止痛。这便是平衡针灸学中的臀痛穴。
全息反射区:全息反射区是指足部反射区和耳郭反射区。这些反射区也不需要记,买一张图,有什么不舒服,随查随用。再告诉您一个偷懒的小窍门:找一间比较正规的推拿按摩中心,做一次全身按摩,记下自己的痛点,回家后天天按摩这些部位就行了。
很多疾病都有中医治疗方法和西医治疗方法,虽然西医治疗方法大多使病人不会感觉到十分痛苦,但是对于人们来说中医治疗方法更具有保险性,而且也更能让人们的身体彻底康复,中医针灸穴位讲究的方法和道理比较多,因此对于这方面感兴趣的人们可以多了解一下,多掌握一些总不会有错。
中医穴位针灸方法
当我们身体还有一些疾病的时候,我的身体其他方面感到十分难受,我们一般就会进行一些中医穴位针灸,因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缓解我们的疼痛,也能让我们更加迅速的好起来,中医穴位针灸并不是每个医院都有的,当我们需要进行中医穴位针灸的时候,最好是选择比较正规的医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穴位针灸。
中医针灸穴位治疗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中医穴位针灸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以最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就说明中医穴位针灸具有一定的优点,当我们患上劲椎病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中医穴位针灸来进行治疗,但是中医穴位针灸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调养身体,避免因为一些疾病让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
针灸治疗面瘫的穴位
二、面瘫的自我按摩方法三、怎么预防面瘫的复发
针灸治疗面瘫的穴位
1、针灸治疗面瘫的穴位
1.1、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1.2、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一般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1.3、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1.4、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1.5、颊车穴:人体颊车穴位于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面瘫一般向地仓穴透刺。
2、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以针灸治疗,并以手法为主,治疗过程中不加用药物或电针。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透鱼腰。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鱼腰,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3、针灸治疗面瘫的注意事项
3.1、面神经麻痹有周围性和中枢性二咱,应注意鉴别。
3.2、本病初起时针刺不宜过强。
3.3、治疗期间避免风吹受寒,面部可作按摩和热敷。
3.4、防止眼部感染,可用眼罩和眼药水点眼,每日2-3次。
面瘫的自我按摩方法
1、双手拂面
四指并拢,两手掌自下颏沿鼻两侧向上推至额部,再从额分推至太阳穴,沿面颊推至下颏。用力要轻柔,共推8次。
2、捏患侧额部
用手的拇指、食指捏患侧的额部,从眉头至眉梢捏8次。
3、推擦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联线中点向后一横指处。用手掌的掌根,自患侧太阳穴向耳尖上方推擦,共推擦32次。
4、揉按四白穴
位于瞳孔直下一横指半处。用食指顺时针与逆时针揉按四白穴,各揉按16次。
5、推擦地仓穴
地仓穴位于嘴角旁一横指处。用手掌的掌根自患侧的地仓穴,向耳根部推擦32次。
怎么预防面瘫的复发
1、面瘫的预防和治疗期间都应该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少看电视、电脑,面瘫患者还需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以利疾病的康复。
2、面瘫的预防还需心理减压 ,面对来自工作、学习、社交、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时,面瘫患者需要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如:倾诉、听音乐、旅游、适当运动等。
3、面瘫患者还应适当锻炼,在早晨、傍晚较凉爽的时候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一些适宜的体育项目,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跳舞等,长期坚持下去,会使体质循环得到提高,对风寒的易感性和抗御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这些都是最主要的对于面瘫的预防方式。
4、季节更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节,面瘫预防要根据冷暖情况随时增减衣服,千万不要在受热后贪凉,做好面瘫预防。
5、面瘫预防要注意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疲劳,免疫力低下、有过中风史、颅内出血、颅内肿瘤、感染、耳源性疾病、外伤中毒、代谢障碍、免疫障碍、血管机能不全、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都很有可能引发面瘫。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
面部针灸治疗脾胃穴位
1、面部针灸百会穴治疗脾胃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休克,癫痫,脱肛等。针法:横刺,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针0.5~1.0寸。
2、针灸天突穴治疗脾胃
天突:胸骨切迹上缘正中上0.5寸凹陷处。
主治:呃逆,呕吐,咳喘,暴喑。针法:直刺0.5寸,或横刺,即先直刺0.3寸后改向下横刺。
3、针灸巨阙穴治疗脾胃
巨阙:前正中线,鸠尾穴下1寸,相当脐上6寸处。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针法:直刺1.0~1.5寸。
4、针灸中脘穴治疗脾胃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针法:直刺1.0~1.5寸。
5、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胃
天枢:脐旁开2寸。
主治:呕吐,腹胀,下痢,便秘。针法:直刺1.0~1.5寸。
6、针灸气海穴治疗脾胃
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痛,腹胀。针法:直刺1~1.5寸。
7、针灸膈俞穴治疗脾胃
膈俞:第7胸椎旁开1.5寸。
主治:恶心呕吐,淋巴结核。针法:直刺0.5~1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
8、针灸脾俞穴治疗脾胃
脾俞:第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胃痛,胃下垂,呕吐,腹胀。针法:直刺1~1.5寸(注:限于学龄儿童使用)。
9、针灸足三里治疗脾胃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所谓合穴是指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对于全身气血不和或阳气虚衰,尤其是胃经气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消化不良的病症,都可以通过按摩、刺激足三里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10、按摩三眼穴治疗脾胃
经常按摩三眼穴也可以调整气血、阴阳,从而实现调脾胃、抗衰老、防病于未然的目的。三眼穴在我们双手的无名指上,只有准确找到穴位,按摩才能有效,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取穴方法是:伸出左手,掌心朝向自己,在无名指靠近手掌的那一节上纵向画三条四等分手指的竖线,然后再横向画两条三等分这节手指的横线,这样就形成了六个交点。三眼穴位于最左上角的交点处。
治疗脾胃虚寒的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备用,再将陈皮洗净,香附醋炒,放入砂锅中煎取药汁200毫升,把生姜切成粒,葱切成丝,再把鸡肉,药汁同放入铁锅闷煮。以先武火烧沸,酌加料酒、味精、酱油炒拌即成。吃时,以沸米酒50毫升,边饮酒,边吃鸡了。须开怀食饮。
本方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胃疼。
吃什么对脾胃好
1、红糖姜肚煲
主材:猪肚一个,生姜四两,红糖二两(糖尿病患者不用)。
制法:将猪肚洗净,生姜切成丝,与红糖一道放入猪肚内,两头用棉线扎紧,加清水煮至肚烂,食肚喝汤。
功效与主治:暖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症见脘腹冷痛,遇寒加重,口泛清水等。
2、肉桂砂仁炖牛腩
主材:鲜牛脯250克,肉桂3克,砂仁6克,陈皮3克,生姜3片。
制法:将肉桂刮去粗皮,砂仁打碎,陈皮、生姜洗净。牛腩洗净切块,焯水去除膻味。把全部材料放人炖盅内,加凉开水适量隔水炖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与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胃寒气滞,症见脘腹冷胀疼痛者。
3、胡椒羊肉汤
主材:羊肉150克,胡椒10克,陈皮6克,生姜15克。
制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下锅爆香。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1-2小时,调味后食用。
功效与主治: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服食。
针灸治疗失眠穴位大全
失眠困扰了很多人现在的人睡眠质量都不高,睡眠不足导致精神不佳,长此以往对身体不好,现在的人为什么深受睡眠的困扰,因为工作压力大欲望太多。所以熬夜失眠成了城市的通病,大多数人不到12点是不会睡觉的,还有一些人要到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睡不着很痛苦人体的器官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排毒而大脑还在活跃,失眠怎么办呢?
一针灸治疗失眠主穴为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需辩证治疗—心脾两虚型,表现为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可选穴心俞、脾俞、足三里;
2、失眠考虑是神经衰弱,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系的,治疗建议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和安神补心丸。平时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避免劳累,缓解自己的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
3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调,所以针灸的穴有:神门、三阴交、还有百会、神门、申脉、心俞、足三里、心俞、脾俞、足里三穴、涌泉、太冲和灵道。
4人体穴位很多,有几百个之多,他们通过经络和体内的各个脏腑相贯通。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功能,通过外界刺激这些穴位,能够使其对应的脏腑功能得到调整改善,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5具体到失眠这一病症上,中医认为,失眠主要的病因在于心、脾、肾的功能失调,所以通过穴位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以心经的神门、脾肾两经都经过的三阴交、头部四神聪为主治区域。
6除基本的穴位外,由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在针灸治疗上常选择的有心俞、脾俞、足里三穴;肾虚失眠者外加肾俞、太溪两穴;抑郁导致心神不安影响睡眠的,加太冲和灵道;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造成失眠的,加足三里、中脘二穴。
以上就是治疗失眠的一些穴位给大家参考,可以采用针灸刺激这些穴位促进睡眠。希望每一个都有一个好的睡眠,有了好睡眠才能做好一天的工作。没精神会引起头疼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影响生活影响工作影响升职加薪。还有睡前不要看手机,睡前提前一个小时放松思绪。
针灸穴位治病的方法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很多穴位通过在针灸的方式是可以得到治病效果的,针灸这个穴位可以改善一些小小的毛病,让身体更加的健康,也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对身体好的效果,而针灸也是属于中医在治病的方式方法,针灸治病对身体的伤害和副作用很小,只是很多人不重视在针灸的地方,这样副作用才会产生,那么针灸穴位到底能够治疗什么疾病呢?
1、经常保持年轻头脑: 天柱穴、涌泉穴、三阴交穴、内关穴。
2、四季养脾胃: 足三里、天枢穴、中脘穴、脾俞穴。
3、秋季养肺:迎香穴、鱼际穴、合谷穴、曲池穴。
4、冬季养肾: 太溪穴、阴陵泉穴、关元穴、肾俞穴。
5、春季养肝:太溪穴、鱼际穴、尺泽穴、太冲穴。
6、夏季养心: 百会穴、印堂穴。
7、呼吸畅通: 迎香穴、膻中穴、肺俞穴。
8、体湿气大: 承山穴、足三里、肩井穴。
9、正常解毒穴: 天突穴、尺泽穴、肺俞穴。
10、消食健胃:然谷穴、丰隆穴。
11、增强免疫力:迎香穴、足三里、涌泉穴。
12、提高醒脑养气血: 太阳穴、足三里、翳风穴。
13、减掉赘肉: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
14、丰胸美乳:气户穴、膻中穴、天宗穴、乳根穴。
15、小腿抽筋:承山穴、委中穴。
16、治疗脑后风穴位:风门穴、风池穴、风肩穴。
17、缓解烧心:中脘穴、足三里穴、厉兑穴。
18、消除打嗝:膻中穴、巨阙穴、少商穴、扶突穴。
19、落枕的治疗穴:内关穴、落枕穴、合谷穴。
20、治感冒 : 迎香穴、人中穴、太阳穴、风池穴。
21、呼吸道疾病:劳宫穴、肺经穴、肺反射区。
22、拉肚子: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或(熬小米粥薄油)。
23、老年人排尿困难:三阴交、水分穴、气冲穴、曲骨穴。
24、女性美乳房:太冲穴、膻中穴、少泽穴。
25、孕期不呕吐:内关穴、足三里、公孙穴。
26、减轻妊娠痛苦:中脘穴、三阴交、扶突穴。
27、解宿醉:耳垂上解酒穴 或 肝俞穴。
28、告别“脱发”养发:百会穴、中府穴、完骨穴。
29、肾阳虚与阴虚治疗:关元穴、太溪穴、肾俞穴。
30、防早泄:横骨穴、关元穴、三阴交、(肾俞穴)。
31、脚关节扭伤:太冲穴、太溪穴、足三里、昆仑穴。
32、按摩辅助治疗痔疮:百会穴、会阴穴、孔最穴。
33、腰肌劳损:太溪穴、昆仑穴。
34、减轻腰背酸痛:肩井穴、天宗穴、大椎穴、肝俞穴。
35、坐骨神经痛:委中穴、大肠俞穴、殷门穴。
36、暴泻:大肠俞穴、大都穴、脾俞穴、阴陵泉穴。
37、腹胀腹痛:建里穴、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
38、哮喘:中府穴、天突穴、膻中穴、巨阙穴。
39、改善咳嗽多痰:俞府穴、不容穴、尺泽穴。
40、调理低血压:膻中穴、关元穴、肺府穴。
41、降低高血压穴位:人迎穴、天柱穴、涌泉穴。
42、改善肩周炎:巨骨穴、肩髃穴、肩贞穴。
43.、牙痛改善穴位: 下关穴。
44、防耳鸣耳沉:听会、听宫穴。
45、头维穴: 治疗脸部皮肤僵硬和疼痛。
46、发际点: 压按3次可除去睡意,10次用手掌劈压脖子缓解疲劳。
47、阳白穴:治疗三叉神经和缓解眼部疲劳有效。
48、印堂穴:对头痛、失眠、高血压、鼻部疾病和眼部疾病有效。
49、攒竹穴:迎风流泪眼睛疲劳专治。
50、睛明穴:对近视眼疲劳和结膜炎有特效。
51、承泣穴:夜盲、老花眼、白内障都有治疗。
52、迎香穴:主治鼻炎、鼻窦炎、鼻塞、牙痛、感冒。
53、水沟穴:不省人事、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
54、瞳子髎:压按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和减少皱纹。
55、百会穴:头疼、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头重脚轻、宿醉、痤疮、焦躁 主治!
56、低血压治疗:将两手的中指置于百会穴之上稍微强压,缓缓吐气,强压6秒,反复5次,促进血液循环。
这些学到都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的,每个不同的穴位通过针灸的方式来刺激的话会得到不同的效果,也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但是每个穴位对身体的作用不是一样的,用针灸的时候也要记得合理,选择正规的意义进行针灸,这样对身体才会更好,也不会有什么负面的现象发生,大家一定要重视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