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熬中药的多长时间
运动多长时间比较养生。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般熬中药的多长时间”,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药是我国的国粹一般中药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很多的患者在选择中药治疗的同时会有一个疑问,自己在抓取中药之后是需要熬中药的,很多的患者对于中药的药性不是很熟悉,不知道中药需要多长时间。而熬中药的时间不正确的话会影响中药的药性。那么一般熬中药需要多长时间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中药的煎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其实一般熬中药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根据不同的中药不同的药性不同的治疗目的,中药熬制的时间就会有所不同。建议大家走至终要的时候先咨询一下医生,问清楚自己所需要的药物一般需要多长时间,以免在熬药的时候失去药性。
yS630.Com相关推荐
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都喝过,味道不是很好,可是中药却比西药来的好,虽然熬制有点麻烦,但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还是有很多人选择中药的,其实不同的中药熬制的时间也是有区别的,中药的类型有很多,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熬中药多长时间最好呢。
中药究竟要煎多少时间要根据每贴药的性能而定。例如:调理、滋补药,即补养身体的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类,如党参、黄芪、白术、地黄、金樱子、女贞子、龟板、鳖甲、鹿角、牡蛎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坚硬厚实,滋腻性强,药物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则就达不到这个。而且,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的时间为:头汁煮沸后半小时至三刻钟,二汁煮沸后半小时左右,以消灭白芯为度。
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大家在熬制中药的时候要注意药和水的比例,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很多医院也有帮助大家熬中药的服务,没有时间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每次喝之前放在热水中温热即可,如果是自己在家熬制,一定要了解中药的特点,和医生询问清楚相关的注意问题。
艾灸一般灸多长时间
艾灸作为一种普遍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已经相当的普及。艾灸的时间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可以灵活的掌握,一般以5到30分钟比较常见。初次做艾灸可能会感觉比较敏感,这样的情况时间可以尽量缩短,一般我们主要以病人舒适为主要判断的依据,以后熟悉了之后可以适当的延长时间。
艾灸的时间看灸感,如果一个穴位产生明显灸感,则本次艾灸此穴位时间延长,每次艾灸都有主要目标穴位和辅助穴位,主要穴位时间往往分配偏多。艾灸的总时间影响每个穴位的时间。例如:只有一个小时的艾灸时间,自己安排了4个穴位,则平均每穴只有15分钟,如果2个小时总时间,则平均每个穴位时间就有30分钟充裕。
艾灸的时间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而有所改变,急症,重病时候一个穴位灸的时间就多,日常保健的话则可短。对以皮肤红晕需要看病人皮肤的敏感程度,每个人皮肤类型不同,有的人皮肤特不耐热,一烤就发红,有的人皮肤特别抗热,从根本意义上说,灸表皮是形式,目的在于渗透刺激穴位,治疗身体,所以完全依靠烤红表皮与否是不科学的。
从临床上来说,不管是传统中医的理论还是临床实践,都贯彻强身防病的目标,艾灸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健治疗手法,不仅可以温经通络,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有很好的效果。采用艾灸保健就是想通过他扶正祛邪的功能,帮助人体身体各项机能正常的运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膏药一般贴多长时间
导读:膏药一般贴多长时间?膏药是常用的一种外用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使用过。那么膏药一般贴多长时间呢?下面一起来看看膏药的正确贴法。
膏药一般贴多长时间
在祖国传统医学里,膏药有着较高的使用率。膏药可起到保护、封闭及治疗作用,如护理中常用的普通橡皮膏可在皮肤上起固定敷料、保护创伤的作用;含有药物的膏药则兼有外治和内治的作用,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疖的治疗等。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因此膏药一般取气味厚重的药物,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一般一剂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
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所以过敏者不要使用膏药。
怎样正确使用膏药
贴膏药之前,首先应当清洁患处,可使用温水或医用酒精将患处清洁干净,避免用药时皮肤表面细菌滋生。有些人的汗毛生长过长、过密,会影响用药,应适当刮除。膏药要平整地贴敷在皮肤上,以对准部位、尽量不影响活动为原则。
黑膏药(如追风壮骨膏等)的基质是以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成的,药膏为黄褐色固体,使用前须烘热软化后贴于患处。一般人们在使用黑膏药时习惯用蜡烛等小火熔化,但这样如果掌握不当,容易造成温度过高,破坏药物有效成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将膏药浮于开水表面软化,擦干后即可使用。
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等)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了许多,只用揭开贴敷即可。不过有时冬季里会出现黏性减小的现象,这时只需将膏药微微加热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患处如有破损、红肿等则不宜贴敷,以免造成感染。孕妇的腰腹部不宜贴膏药,以免药物的吸收影响到胎儿。
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证,不可随便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愈,可用拔毒膏消肿、去腐生肌。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用药过程中,如有发痒、红肿、出现丘疹或水泡等不良反应,要及时取下膏药并向医生咨询。另外,未用完的膏药应装回原包装内,干燥阴凉处保存。
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中药熬制
1、中药熬多长时间最好
1.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到15分钟左右。
1.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到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1.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到30分钟。
2、特殊药的煎煮方法
2.1、包煎药
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
2.2、后下药
有些药方要求一味药或几味药后煎,也就是在其他药煎10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药材久煎无效,如钩藤等;有些药材带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一般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到10分钟投入锅内。
2.3、溶化药
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2.4、先煎药
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到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例如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
2.5、冲服药
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2.6、另煎兑入药
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3、煎熬中药时注意方面
煎药器具:在煎药时尽量使用砂锅、不锈钢、玻璃、搪瓷等为佳,忌用铁器、铝器、铜锅。因为前者理化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以保证药物的疗效。而铁铜类成份性质较为活泼,易与药物中的成份发生反应,影响疗效。
浸泡方法: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放入药锅内,加干净的冷水浸泡药物,加水量以淹没过药面3-5cm,浸泡20-60分钟为宜(过久则药物易发霉变质),这样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煎出。
煎煮方法:每剂药煮两次。第一煎先用大火将浸泡好的药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维持药物沸腾;第二煎加水适量少些(以淹没过药面),火候同第一煎。煎时最好加盖, 一般情况下煎药时注意不宜频频打开锅盖,否则气味易走失,药效降低。
煎熬时间:药物煮沸后开始计算时间。一般药物第一煎20-30分钟,第二煎15-25分钟;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第一煎40-60分钟,第二煎30分钟左右;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的药物第一煎6-15分钟,第二煎5-10分钟。
滤取药液: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成人量约200-300ml,儿童量约为成人的1/4-1/2,即50-150 ml。
服用时间: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上午服用第一煎所煎出的药液,下午服用第二煎所煎出的药液,这样可以使两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所起的作用均匀可靠。也可以将两煎药汁混合,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服用,两次以相隔6小时左右为宜。当天煎的药当天最好服用完,不宜保存。滋补药宜饭前半小时服用;清热药及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它药剂请遵医嘱。
服用方法:服用方法分热服、温服、冷服3种,一般而言,发汗解表药和温补药宜温服;祛寒药、治疗关节痛和溃疡病的药宜热服,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注意事项:中药包里经常看到用纸或纱布另包的中药,标有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等字样。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否则将影响药物的效果。煎煮过程中视情况可以补加水量,但要不断搅拌,防止溢锅、糊锅。
中药熬多长时间好呢
中药是我们在平时难受或是要调理身体的时候需要吃的一种药,中药和西药不一样,中药是需要进行煎熬的,特别是在进行煎熬的时候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每种药物的性质不同,需要的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在进行煎药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根据中药的性质进行时间的把握,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下介绍。
中药如何熬,是依你所服药物的性质而言的。
先将药材浸泡30到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为第一次的1/2。煎液去渣后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继续煎3到5分钟即可。(因其有效成分在挥发油中,煎煮过程中易于挥发补养药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续煎30到60分钟。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
1.先煎。磁石,代赭石,生石膏,寒水石,龙骨,牡蛎等矿石累药物,以及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
2.后下。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草豆蔻,白豆蔻等芳香易挥发的药物,以及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久煎会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
3.包煎。滑石,青黛,蛤蚧粉,车前子等粘性强,粉末状以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先用纱布包好再与他药同煎。
4溶化。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
5.冲服。粉末状的用量较轻的散剂。一般抓药时已经另包好了。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中药熬多长时间好了,在平时进行熬药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长短,太短了不能完全的发挥药效,时间太长了也对药效有影响,不过需要记住的就是在熬药怕时候一定不能出现熬药糊的情况,中药在熬糊了后是不能吃的。
中药熬多长时间好
我们在平时吃中药的时候一般中药都是需要自己亲自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的中药不同的类型煎熬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要根据自己中药的药性选择熬药需要的时间,在我们开中药的时候,医生一般是会叮嘱的,不过还是有好多的朋友会不明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药熬多长时间。
熬中药要先用水泡,水量刚好漫过药物为好,浸泡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如果药物质地比较硬,可以多泡些时候。泡好的药物直接熬,先用大火烧开,再用小火慢慢熬。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在熬中药的时候需要熬多长时间,中药在熬的时候一般需要熬两次,有的中药也是两次的时间不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在开中药的时候我们要和医生问清楚,在熬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说明进行熬,时间不够了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
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
1、按压穴位一般多长时间即可
按摩是中医传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对人体穴位施以按、揉、摩、点等各种手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般在家自我按摩一个穴位按5到10分钟左右比较好,时间长可能有泄气的可能。
2、什么时候按摩穴位
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人体排泄水液,泻火排毒。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增强心的力量。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旺,通行气血。
子时(23点至凌晨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有利于养血。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3、按摩穴位的好处
人体穴位很多,每个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经常做穴位按摩,不仅能够调节我们身体的健康,更能够使我们放松心情,缓解疲劳。例如委中穴主治腰脊强痛,活动受限,髋关节屈伸不利,腰膝挛痛,下肢痿痹,遗尿,小便难解等。常见于西医的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尿潴留、尿失禁等。列缺穴主治项强,偏正头痛,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面肌抽痛,牙痛,咽喉肿痛等。常见于西医的感冒、神经性头痛、鼻炎、咽喉炎、三叉神经痛、落枕、牙关紧闭等。
按摩穴位要注意什么问题
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2、取穴准确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3、用力恰当
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4、循序渐进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哪些穴位需要多按摩
1、养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2、补肾固元穴:关元
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
3、养护心脏穴:内关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泡脚一般泡多长时间
泡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中医留下的传统,很多人的家里面都会有中医留下的各种传统的东西,所以每个人都有掌握着不同的偏方,泡脚是很常见的一种养生方式,养生的原理是可以通过热水,加上一些中药材,达到促进气血恢复的效果。
养生原理
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现代医学测定,人脚的温度保持在28到33℃时感到最舒服。用热水泡脚时,我们会发现脚上的血管会扩张,脚表皮变红,这是因为热水泡脚时加速了脚部血流循环,使更多的血液流向下肢的末梢血管,并使大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人产生困倦感。同时由于脚掌上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热水泡脚时对脚部末梢神经的温热刺激作用,可对大脑皮质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加快入眠,使睡眠加深。老年人动脉硬化,供给脚的血量减少,比年轻人怕冷,脚底受寒发凉,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罹患疾病。因此,经常保持又足温暖,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全身血脉流通,有利于身心健康。
为何晚上9点泡脚最护肾?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段补肾,是因为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泡脚泡多长时间最好?
专家说,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盆,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
中药泡脚的神奇效果
1.生姜-祛寒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先煎药一般煎多长时间
先煎药一般煎多长时间
1、煎药一般煎多长时间
中草药由于药性的不同,煎熬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的中药在用武火烧开后,用文火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但是对于一些有挥发性的药,煎的时间应适当缩短,一般以20分钟为宜,时间太长,反而会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挥发掉,或者有些不耐高温的有效成分会在长时间的煎熬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因此,取中药时要询问医生煎药的方法,如无特别交代,一般武火煎开后,文火煎3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无须太久。
2、药物入锅注意事项
药物入锅后,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药面少许,治水肿病的药宜少放水;小孩药要少放水,发汗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凉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药,以免药物表面蛋白质变性,而影响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药时,为了使药煎透,最好是加盖煎。尤其是含有挥发性成份的中草药,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更要盖好盖,并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减少有效成份的挥发;有些贵重药物,如人参、鹿茸等也要盖住,并要用文火细煎。煎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后用文火。如解表发汗的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类补益药则宜用文火煎,煮沸后再煎20分钟左右。此外,绒毛类药物及散剂煎煮时宜做成布包入锅,以减少绒毛对喉的刺激。对于抓的特殊药物,先煎、后煎、冲服、包煎等,都要遵医嘱。
3、要掌握服用方法
中草药有“冷服”、“热服”之说,服药时间也有讲究。解表药一般宜温服,为了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药也宜热服;解毒药、止咳药、清热药则应冷服;滋补药宜空腹温服,易于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药在睡前半小时,以加强药物作用。
煎中药的方法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2、煎煮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即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30分钟,第二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分钟。滋补类药物煎煮时间可适当延长。
5、特殊药的煎煮:先煎药:一些质地坚硬的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宜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510分钟投入锅内。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种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喝中药有什么禁忌
忌萝卜
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吃生的萝卜,因为萝卜就有消食和破气的作用,尤其是当你在服用人参和黄芪等滋补功效强的中药的时候,吃萝卜会严重的消弱人参等药材的补益作用,从而降低药效影响治疗的效果。
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吃中药时有哪些禁忌食物?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忌浓茶
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尤其在服用 “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如果你是一个有喝茶习惯的人,那么建议你适当少喝一些绿茶,如果非喝不可,可以在服用中药之后的2至3小时后再喝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