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方法是什么呢
什么是养生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方法是什么呢”,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现场寒冷冬季的来临,我们的大气污染状况也在进一步的加剧,很多年轻人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看到他们很多都会采用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这样既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又非常安全科学。因此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今天的学习。
1. 六味地黄丸:慈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湖热,盗汗遗精。 2.滋补肝肾丸: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用于肝肾阴虚、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胁痛、午后低烧,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而见阴虚证者。 3.灵芝:灵芝是一种比较名贵的中药,它具有保肝护肝以及抵抗肝脏纤维化的作用。通常可以用于治疗患有慢性乙肝以及肝硬化的患者。 4.茵陈:茵陈它具有一定的保肝护肝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红素的作用,因此适合慢性乙肝患者服用。 5.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它的性子比较温和,是养肝补肝的一种名贵的药材,可以有效地改善肝脏的功能,促进肝脏的解毒作用,抵抗肝脏发生纤维化。
枸杞、杜仲、牛膝、地黄、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八位地黄丸补肾阳;肝宜调理疏通,多吃红色食物比如红枣、枸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血虚型,可用:归脾丸配合艾灸足三里、血海穴来治疗。
血热型,可用些清热凉血的中药来治疗,可服用:犀角地黄汤。
肾虚型,可用些滋阴益肾的中药来治疗,可服用:左归丸。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很好地介绍了补益中药的临床运用方式方法,相信只要认真看了上述内容的朋友们心中对此疑问也已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标准答案。当然我也想再提醒一下大家,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这些补益中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且也要注意它们的一些禁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扩展阅读
蜜丸是中医临床广泛运用的剂型
本文导读:蜜丸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经炼制过的蜂蜜混合而制成的球形内服固体制剂。性柔软,作用缓和,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蜜丸分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克药粉,配备1200~1500克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其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时,先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 滴水成珠 ,就算炼好了(若蜂蜜炼不到火候,便作不了药丸,当然,火候太过也不好)。
炼蜜分为3种,即嫩蜜、中蜜和老蜜:
嫩蜜 是将生蜜加热煮沸直到温度达到105℃~115℃,过滤去沫即成,其颜色变化不显著,失水量较少,稍带粘性,适用于含较多淀粉、粘液质、糖类、脂肪等粘性较大的药材制丸。
中蜜 是将生蜜加热熬沸较长时间或将嫩蜜继续加热至116℃~118℃,泡沫呈浅红色光泽,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长的白丝,适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纤维的药材制丸。
老蜜 是将生蜜加热更长的时间或将嫩蜜、中蜜继续加热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发,气泡呈红棕色,有光泽,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丝,适用于含大量纤维性或矿物等粘性较差的药材制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克蜂蜜大约能出炼蜜800克左右;1000克中药粉,大约须用炼好的蜂蜜1200克左右。
4、调药与和药:将熬炼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装的药粉内,同时用粗竹筷在药粉内搅拌,就像平时做饺子前加水和面一样,边倒蜂蜜边调药粉,当基本上看不到干药粉时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药丸不易成形)。
如果开始时蜂蜜的总量没掌握好,此时在调蜜时就可根据药粉的干湿度来补救。调好后,像和面一样将药和蜜在消毒盆内和成团状。
5、搓条与和丸:为避免药团粘手或粘器具,搓条与和丸时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点于掌心进行,这样不仅不易沾粘,还能使丸药圆滑光亮。
如按每粒丸药重10克计算,一料药共重3000克,则要做成药丸300粒。可将和好的药团分为三坨,每坨再分为5小坨,每小坨搓条后,切为20节,每节搓一丸即可,余皆准此。
6、包装与贮藏:制成的蜜丸,其外形圆整光滑,表面致密滋润,无可见纤维或其他异色点。待药丸发汗,外表变硬后,用蜡纸、保鲜膜、塑料袋或蜡壳等包好,贮存于阴凉干燥处即可。
临床药物配伍禁忌是什么呢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这种强大的工作压力常常会让人们疏于照顾自己,所以生病对于他们来说就司空不见惯了。可很多朋友在生病之后不能依靠自身抵抗力来得到更好的恢复,所以他们就只有服用一些药物。因此临床药物配伍禁忌是什么呢?针对这个疑问,接下来的时间就请朋友们和我一起进入到下面的内容。
我们有生过病的人都了解,在我们去看完病之后,医生为我们开药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只开一种药,都是两种以上搭配使用的,这就是常说的“配伍”,但是不是什么药都能进行配伍的,具体有哪些要求呢?小编整理了部分供大家参考,具体的要求还是以医生和专家为准。
1、β-内酰胺类药物与丙磺舒合用,可使前者在肾小管的分泌减少、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因此,二者合用时,应注意减少前者的用药剂量。
2、β-内酰胺类药物不可与酸性或碱性药物配伍。如:氨基糖苷类、氨基酸
红霉素类、林可霉素类、维生素C、碳酸氢钠、氨茶碱、谷氨酸钠等。因此,输液时只能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不能用葡萄糖注射液溶解。
3、氟氯西林勿与血液、血浆、水解蛋白及脂肪乳配伍。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也应注意。
4、头孢菌素类(特别是第一代头孢菌素)不可与高效利尿药(如速尿)联合应用,防止发生严重的肾损害。青霉素类中的美西林也不可与其配伍。
5、头孢西丁钠与多数头孢菌素均有拮抗作用,配伍应用可致抗菌疗效减弱。与氨曲南配伍,在体内外均起拮抗作用,与萘夫西林、氯唑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等,在药效方面不起相互干扰作用。
以上几段文字内容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临床药物配伍禁忌,相信只要认真阅读了上述内容的朋友们,心中对于这些禁忌也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当然我还想再告诉大家的是,毕竟是药三分毒,所以当我们生病之后更多的还是要依赖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所以这就需要人们经常进行一些体育运动锻炼。
熬中药的方法是什么
中药一般要求早晚各喝一次,一幅中药一般熬制两次,把熬好的中药汁混合在一起分两次喝完。 熬中药最好使用砂锅。先把药放在砂锅里面,根据药的多少加水,加的水必须漫过中药(千万不要加少了,否则熬中药容易靠干)。大约泡20分钟左右。泡的过程中最好不时用搅拌棒搅一下,这样泡的均匀一些。天热时可以加凉水泡,天冷时用凉水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可用温水,这样效果更好些。
中药泡好后,放在火上开始熬制。在中药熬开之前用大火,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慢熬,小火熬制大约20分钟。看着表,到时间后,如果药汤还是很多,可以再继续熬一会。切记千万不能把中药熬干了,那只能倒掉。熬中药必须有人在旁边守着才行。熬完后,可用一根筷子放在砂锅沿上挡住药渣,再用药淋子过滤,这样效果更好。
第二遍熬制时,可以加温水,加的水应是第一次的一半。也是熬20分钟左右,熬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熬一会儿。
有时间的话可以熬第三遍,加的水是第二遍的水的一半。但是一般情况下,熬两遍就可以了,第三遍的药力很低了,但可以熬完用药汤泡脚。
倒中药时,一定要小心烫手。盛中药的器具最好是陶瓷的或不锈钢的,这样中药不易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
中药在熬得过程中如果熬干了,一定不要再加水,必须倒掉,因为熬干的中药毒性相当大。这一点很重要,熬中药时一定记好时间,应该有人专门在旁边看着。
中药很苦,喝完后可以吃块冰糖。但熬制中药过程中不要加糖,那样很影响药效。最好憋着一口气喝完,这样感觉就不那么苦了。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随着各种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人们也很容易疲劳,而且很多疾病都是隐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随时就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所以现在要去大医院看个病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才能拿到号,所以就有很多人去看中医,中医虽然没有那么快的见效,但是可以慢慢的调理身体,那么熬中药的方法大家都会吗。
上面就是关于熬中药的方法了,希望可以帮助那些经常要喝中药的人群一些帮助,现在的人都比较怕麻烦,所以很多的中药馆都会代煎药的,这样也比较方便,但是自己回去熬的成分会比较浓,还是建议自己熬中药。
纯中药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活条件的提高,许多人因为经常的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导致血压升高。现在患有高血压后,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这样才可以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危害。但是经常服用西药来控制血压,对身体会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有些人就想是不是可以服用中药来控制血压,减少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那么,如果中药治疗高血压,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呢?
钩藤
平肝熄风清热,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目赤等症,常与石决明、白芍同用,每次20~30克。
夏枯草
清肝火,散郁结,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具有头痛、目眩、耳鸣、烦热、失眠等肝热证候者,可配伍决明子、黄芩、菊花等,水煎服,每次15~30克。
葛根
是常用的祛风解表药,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痛者疗效显著,每次 15~30克。
罗布麻叶
平肝熄风清热,对消除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等症状有良好作用。以单味代茶饮用,每次6~10克。
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肝经实热的高血压病,有消除眩晕、头痛、口苦、心烦等症状的作用,这种常见的降压中药材常与钩藤、草决明同用,每次9~12克。
地龙
熄风,清热,活络,平喘,利尿,降压。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伴有肢体麻木者,多复方使用,每次10~20克。
川芎
性味辛温,可祛风活血止痛,主要适用于头身疼痛以及血瘀气滞的痛经、闭经及产后瘀阻腹痛等症,这是常见的降压中药材之一。临床报道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与利血平合用,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常用量每次9~15克。
上述几种中药都是治疗高血压非常好的中药,如果你有高血压,而且不愿意长期的服用西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就可以服用上述中药来控制血压,但是服用中药的时候,最好是找医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症服用药物。
带状疱疹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带状疱疹吗,疾病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关于一些疾病,大家平时还是没听说过不太了解的,随着中药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好现在很多的人们都接受中药治疗,有关于带状疱疹中药治疗方法,这个问题是有很多家属都要寻找的方法,家里有人得了带状疱疹让一家人都跟着着急上火,有些疾病是西医治疗效果作用不大的,那么带状疱疹中药治疗方法都是什么呢?
验方
蛇丹汤:大青叶、板蓝根各60克,紫草10克,黄芩1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痛剧者加乳香、没药各10克,痒甚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外用七厘散,开水溶化,涂患处,每日2~3次。
三紫汤:紫草、紫参、紫花地丁、车前子、茯苓皮、木通、玄参、大青叶、甘草。
带疹汤:丹参、白芍、柴胡、板蓝根、半枝莲、秦艽、龙胆草、当归、栀子、黄芩、玄胡、甘草。
紫兰白赤汤:紫草、板蓝根、白藓皮、赤芍、丹皮、蝉衣、薄荷、苡仁、苦参。
4中成药
六神丸:每日3次,每次5~10粒,温开水送服。一般服药后当晚疼痛可减轻,次日患处疱疹颜色变暗,3~5日可愈。
七厘散:每日3次,每次1。2克,用温开水或黄酒送服,一般服药后1~2天疼痛减轻或消失,2~3天疱疹开始消退,4~6天水疱变干结痂而愈。
冰硼散:取冰硼散适量,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1次,一般2~3天可改善症状。
5外治法
生大黄、川黄柏、川黄连各3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5克。上药共研为细末,加适量浓茶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七叶一枝花鲜块茎捣烂涂患处,一般半小时后热减痛止,1~2次疱疹可消退。
鲜马齿苋12克洗净,捣烂成糊状敷患处,每日换药2次。
大黄30克,黄柏30克,飞滑石21克,青黛60克,冰片5克,甘草10克。共研细末后混匀,加凡士林调膏备用,外敷患处。
大叶桉水煎制成10%溶液,用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
用柿子液涂搽于皮疹及周围痛处,每日3次。治疗64例,结果平均3。2~4。7天皮疹消退,平均3~4天神经痛消失。
6针灸疗法
针刺取穴合谷(双侧)、支沟、阳陵泉(均用患侧),局部病灶采用围针,以病损大小决定围针多少,最多15根,最少4根,离疱疹0。5寸处呈15度角刺入,均用泻法。
取穴内关、阳陵泉、足三里,局部周围卧针平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若后遗症持续疼痛不止者,加支沟,或加耳针刺肝区,埋针3天。
临床发现带状疱疹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艾滋病的发病过程中,出现带状疱疹的几率更高,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慌,但绝大多数带状疱疹的出现与艾滋病无必然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对此病的一般性临床报道较多,但实验研究进展较慢,从而影响了新药开发的进度。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以筛选、开发出疗效更好的新药。
上面讲了有关于带状疱疹中药治疗的方法,中药治疗的方法还是非常好的,有时间的话大家还是多了解一些中药治疗疾病这方面的知识,对大家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大家都要一直记着中药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要把它发扬光大。
中药浓缩方法是什么?
喝中药也能够治疗很多疾病,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只不过相对西药来说,除了中成药之外,一些中药是需要经过熬制浓缩的,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疗效。可是很多朋友并不是专业人士,买回来的中药也不会熬制,更不会浓缩,那么问题来了,中药浓缩方法到底是什么呢?
(1)容器选择:砂锅、搪瓷锅、不锈钢锅。砂锅或搪瓷锅最好, 如果没有,那么不锈钢锅也行,但要注意一定不能用铁锅。现在也有专门用于煎药的中药壶,效果也很好。
(2)把药材放进容器里,加清水浸泡,一般水面超过药材3 -5 厘米为宜,当然多一些也无妨。泡药要用温水,夏天用普通自来水即可,冬天可用白开水兑人自来水制作成温水。用温水泡药,时间可以短些,一般半小时就行。泡药的目的是使干的药材湿润,以利于其中的药物成分析出,所以想简便的话,也可以直接往药材里加自来水,然后直接就放到灶上,开始用最小的火慢慢炖 煮,边泡边煎。
(3)煮沸腾之后,转为小火煎药(开始就用小火的则不需要减火,但要注意记录开始时间)。要注意:凡是治疗头部、胸部或皮肤疾患的药物,一般只需要煎5 ~10分钟,中医认为是取药的轻 淸之气”,这样药物才能到达治疗部位而产生效果。凡是治疗脾 胃疾患的药物,必须煎半小时左右;凡是治疗肾、腰等人体下部疾患的药物,煎药时间最好超过40分钟,取药的“重浊之气”,直趋病位。
(4)药物煎好之后,稍冷却一下,待锅不十分烫手时倒出药 液。倘若发现量太多,竟有一大碗,难以一口气喝完,就倒回药液再煎,用最大的火,迅速蒸发掉药液中的水分,估计差不多蒸发掉 多余的水分时,停火再次倒出药液。下次再煎时,要注意减少水量。常温下放至口感温和之时,一口气喝下。—般一次煎服的药 液量在100毫升左右。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煎出大碗药液之时,也不知处理,就那样强行逼迫自己喝下,不仅喝时十分难受 而且胃中药液过多,也会影响正常饮食,所以—定要注意把药液浓缩,不要一次喝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