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肺俞穴的好处
夏季艾灸养生的好处。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关系着你、我、他的生活质量。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艾灸肺俞穴的好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当今我们的身体总是会出现一些疾病,这样就离不开我们经常对身体进行保养和调理,其中艾灸能对我们的身体进行很好的调理,其中肺俞穴是我们身体中非常重要的穴位,尤其是在身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对肺俞穴进行艾灸能起到很好的调理的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下艾灸肺俞穴的好处。
艾灸肺俞穴的好处
取穴方法:
定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
肺俞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利用穴道指压疗法止痰、去除雀斑、荞麦皮指压法等内容。
步入老年常灸关元、肾俞、命门
当人步入老年以后,阳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常会出现耳聋、眼花、小便频数、无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症状。
老年人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元气,延缓衰老。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之募穴,为小肠之气汇聚之处。关元穴俗称丹田,历来被道家养生、炼丹所重视。
《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常灸之可培补五脏六腑之气,养十二经脉之根。肾俞、命门二穴均位于腰部,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脏之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命门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督脉统管人身之阳气,有补肾阳、壮命门火的作用。
掌握好每个人穴位的作用在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调理能让身体更加的健康,上面就是对艾灸肺俞穴的好处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能艾灸肺俞穴能很好的治疗肺炎和支气管炎等疾病,但是一定要找准穴位。
扩展阅读
俞穴
穴位早在我国古代就有研究,医学诊断需要通过穴位来观察,治疗。人体穴位究竟是怎么由来的?如何命名这些穴位?下面一起和小编了解俞穴的相关知识吧!
郄穴
郄(同郄Xi),含有孔窍或缝隙的意义。郄穴是指体内气血聚会于某些空隙处的重要穴位。其中除十二正经外,奇经中的阴跷、阳跷脉和阴维、阳维脉都有郄穴,一般多用于内脏急性痛症,其名称是:肝--中都小肠--养老心--阴郄大肠--温溜脾--地机膀恍--金门肺--孔最三焦--会宗肾--水泉阳跷--跗阳心包--郄门阴跷--交信胆--外丘阳维--阳交胃--梁丘阴维--筑宾
髎(窌)
指在骨节之间部位的统称。有些穴位名称,也是根据这种解剖特点予以命名的。
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
即以痛为俞,取穴的部位不是按照经络、经穴的位置,而是根据局部症状(疼痛及其它异常)的发生或被发现的部位进行针灸等治疗,如那里有病痛就在那里取穴,也就是患病局部的体表刺激点。(见《千金要》方卷二十九)。
八风穴
位于足背部,五个足趾间歧骨部中央,趾蹼边缘上,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足部疼痛、麻木、红肿等症。
八会穴(会穴)
是古人概括了八个和全身某些生理机能有关的重要穴位,根据其不同的作用而命名的,其中包括:气会--擅中穴血会--隔俞穴骨会--大抒穴筋会--阳陵泉穴髓会--绝骨穴(即悬钟穴)脉会--太渊穴脏会--章门穴腑会--太仓穴(即中脘穴)
八邪穴
位于手背部、五个手指间的歧骨部中央,由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做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和下都穴。每侧四穴,左右共八穴。主治手指疼痛,脉木及头项强痛等症。
背俞
指位于背部脊柱两侧体表和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输注的地方。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合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的部位。《体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入为合。」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各处的江河会合流入大海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其名称是:肺--尺泽大肠--曲池心包--曲泽三焦--天井心--少海小肠--小海脾--阴陵泉胃--足三里肝--曲泉胆--阳陵泉肾--阴谷膀胱--委中手脚三阳经合穴:指下合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治内府。」)。足三阳经合穴与五俞穴同(即太阳,委中;少阳,阳陵泉;阳明,足三里),手三阳经穴与五俞穴不同,其名称是:手太阳--下巨虚手少阳--委阳手阳明--上巨虚
华陀夹脊穴
位于背部正中线,两侧离脊椎棘突五分处,有两种取法:自第一颈椎至第四骶椎,各旁开五分左右各二十八穴,共五十六穴;自第一胸椎之下至第五腰椎之下为止,各旁开五分,左右各十七穴。共三十四穴,夹脊穴的临床适应范围较广,主要是调整内脏机能的紊乱,和治疗脊背部的局部症状。
肓之原
肓指心下隔上部位,肓之原是脏腑的原穴之一:指气海穴部位,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肓之原出于脖胦(勃央)」,脖胦即肚脐,这里指气海穴,在脐下一寸五分处。指关元穴。
会穴
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由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直线的,而是曲折交错的,所以往往出现经脉交叉或相互邻接的情况,这种交叉和邻接的部位,这就是会穴。全身的会穴根据书籍记载统计约有一百多个。这些会穴因同时有多数经脉分布,所以可兼治数经的疾病。即八会穴的略称,参见该条。
经外奇穴
明代以后的医家按照传统的观念把不见于我国早期医书(《内经》、《甲乙经》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书)中的穴位统称为经外奇穴,实际上这些穴位都是我国历代针灸家不所发现的一些新穴位,近年来,在推广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又陆红发现了很多临床有效的新穴位,称之为新穴。
经穴
指分布在经脉体表循行路线上穴位的总称,其中包括十二正经的经穴和奇经中任、督二脉的经穴(即十四经经穴)。至于奇经中的其它六脉均没有专穴。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腕关节或踝关节附近。《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行为经。」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较大的河水迅速流行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经穴。其名称是:肺--经渠大肠--阳溪心包--间使三焦--支沟心--灵道小肠--阳谷脾--商丘胃--解溪肝--中封胆--阳辅肾--复溜膀胱--昆仑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少商大肠--商阳心包--中冲三焦--关冲心--少冲小肠--少泽脾--隐白胃--厉兑肝--大敦胆--(足)窍阴肾--涌泉膀胱--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络穴(别络、别)
全身十五脉络各有一个穴位与经脉相联络。其中包括十四经脉发出的十四条络脉的穴位,和由脾脏分出的一条络脉的穴位,共十五个络穴。即:手太阴络(手太阴之别)--列缺穴;手少阴络(手少阴之别)--通里穴;手厥阴络(手心主之别)--内关穴;手太阳络(手太阳之别)--支正穴;手阳明络(手阳明之别)--偏历穴;手少阳络(手少阳之别)--外关穴;足太阴络(足太阴之别)--公孙穴;足少阴络(足少阴之别)--大钟穴;足厥阴络(足厥阴之别)--蠡沟穴;足太阳络(足太阳之别)--飞扬穴;足阳明络(足阳明之别)--丰隆穴;足少阳络(足少阳之别)--光明穴;任脉络(任脉之别)--尾翳穴(即鸠尾穴);督脉络(督脉之别)--长强穴;脾之大络--大包穴。
募穴
指位于胸腹部体表和脏腑生理、病理反应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反应点(穴位)。它们都是脏腑经气聚集的地方。即:肺募--中府穴心募--巨厥穴肝募--期门穴脾募--章门穴胆募--京门穴心包募--膻中穴(一作天池)胆募--日月穴胃募--中脘穴小肠募--关元穴三焦募--石门穴大肠募--天枢穴膀胱募--中极穴
荣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一作流)为荣。」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其名称是:肺--鱼际肝--行间心包--劳宫肾--然谷心--少府大肠--二间脾--大都三焦--液门小肠--前谷胆--侠溪胃--内庭膀胱--通谷
十宣穴
位于十个手指尖端的正中,左右手共十个穴。常用于中风、中暑出现昏迷时的急救。
同身寸
针灸取穴的一种长度标准,均用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标志作为测量的单位,主要有四种方法。中指阿身寸:即让患者屈指,取其中指中节两侧横纹头的距离为一寸,进行测量。这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拇指同身寸:即以患者拇指末节的横纹宽度为一寸;目横寸:即患者的目内眦角至外眦角为一寸;夫:就是在第二至五指合并时(即四横指)其横经的最大宽度为一夫(夫是古名,相当于近代取穴时所用的指横径单位)。
五俞穴(五腧穴)
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荣、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叫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大多是此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篇》及《素问.气血论》)。
溪谷
谷和溪均指肢体肌肉之间相互接触的缝隙或凹陷部位。其中大的缝隙处叮做谷或大谷,相当十二经络循行的部位,小的凹陷处叫做溪或小溪相当全身三百六十五个经穴的部位。如《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又:「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素问.五藏生成篇》:「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
穴(穴位,穴道,气穴)
是经络气血在身体表面聚集、输注或通过的重点部位。它可以通过经络联系对身体内部脏腑的生理或病理变化产生一定的反应,也可以接受周围环境的各种剌激(如针、灸、按摩、指针、电针等)以达到调整体内机能的目的,从而获得治疗的效果。
俞穴
也叫腧穴或输穴。即广泛地指穴的总称,也即穴的别名。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原穴
五俞穴的一种。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其位置在腕或踝关节附近。《针灸聚英》:「所过为原。」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所地流过一样。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俞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连同阳经的原穴,合称十二原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心包--大陵心--神门脾--太白肝--太冲肾--太溪(按:以上六穴本是六阴经的俞穴,均用以代替原穴)。大肠--合谷三焦--阳池小肠--腕骨胃--冲阳胆--丘墟膀胱--京骨
结语:通过上文的了解,我们知道人体穴位有几十种,遍布在人体经络,人体正常的活动也依托穴位。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赶快来学习自己身体的穴位特点吧!
肾俞穴怎么找_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导读:肾俞穴怎么找?按摩肾俞穴可以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改善性生活。那么肾俞穴怎么找?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肾俞穴怎么找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别名
高盖。
穴名解析
1、肾俞。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名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2、高盖。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
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
穴位解剖
在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深层为第一腰丛。
主治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水肿,耳鸣,耳聋,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功能作用
外散肾脏之热。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穴位配伍
配太溪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翳风穴、耳门穴治耳鸣、耳聋。
操作方法
刺灸法:直刺0.5~l寸。
穴位养生
1、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击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2、按摩肾俞穴提高性欲增强性功能。两手的大拇指按于肾俞穴。其余手指包住腰部。用力按压5秒之后,慢慢减压;5秒之后再按压,反复按摩20次。
3、擦肾俞穴有强肾壮腰的作用。每晚临睡前,坐在床边,两腿自然下垂,用双手搓擦两侧肾俞穴(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处)120下。
以上就是肾俞穴的一些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经络穴位,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腰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及腰俞穴的作用
腰俞穴 位于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腰俞。腰,腰部也。俞,输也。腰俞名意指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之各部。按摩腰俞穴可缓解治疗腰脊痛、便血、腹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取穴位置
腰俞穴属于督脉穴位图,腰俞穴位于人体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姿势,腰俞穴位于腰部,臀沟分开处即是。
穴位配伍
1、腰俞穴配太冲穴缓解治疗脊强反折、抽搐;
2、腰俞穴配膀胱俞穴(灸)、长强穴、气冲穴、上髎穴、下髎穴、居髎穴缓解治疗腰脊冷痛。
3、配长强、膀胱俞、气冲、上髎、下髎、居髎,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髋胯痛。
4、配环跳,有温经通络的作用,主治冷风冷痹,髋部寒痛。
5、配照海,有益肾调经,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经闭,经少,小腹胀坠。
6、配悬钟,有强筋壮骨的作用,主治足痹不仁,足痿软不用。
功能主治
腰俞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腰俞穴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疗腰部、腿部以及内脏疾病的重要穴位。
穴位疗法
按摩腰俞穴
用拇指指腹按揉腰俞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缓解治疗腰脊痛、便血、腹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艾灸腰俞穴
腰俞穴艾条灸5-15分钟,腰俞穴艾炷灸3-7壮。
针刺腰俞穴
腰俞穴向上穴斜刺0.5-1寸。
艾灸胃部的好处
胃口忌讳受寒,胃寒的人容易出现胃痛等不适症状。胃寒可引起胃功能的失调,从而影响到胃对食物的吸收与消化功能。中医上的艾炙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治疗这种胃病,其对我们的胃部可以起到保养的作用。艾炙胃部时,穴位一定要找准,这点很重要,所以一定要找正规的医院进行艾炙。
一、艾灸对胃有好处吗
胃寒的人群是可以使用艾灸的。胃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对食物受纳,消化,吸收,转化利用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和疾病,艾灸有温胃散寒,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对胃部可以起到保养作用。
二、艾炙穴位法
1.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中脘穴调理脾胃虚弱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中脘穴。 艾灸功效:艾灸此穴位可调理肠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人体的气血充盛,新陈代谢旺盛,常用于调理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脘胃寒以及由于脾胃不足导致全身虚弱之症,也常作为调治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主穴。
三、艾炙胃的注意事项
1. 中医是辨证论治,无论是用药还是针灸、熏艾、拔罐,都要在辩证的基础上使用。
瞎用乱用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一些不懂的医学知识的保健机构,他们的艾灸、拔罐非常容易出问题,还经常误导消费者。所以如想要接受中医的治疗和养生还是要去正规的医院。
2.艾灸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的,如果胃部不适,建议注意饮食和休息,饮食方面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粗糙油腻食物,可以试试食疗的办法。
四、什么人群不适于艾炙胃部
胃阴虚、胃火旺者不适合艾灸。
艾灸背部的好处
艾灸背部的好处
1、艾灸背部可以疏通气血
艾灸背部是对五脏最直接的保养方法。艾灸的艾热将背部毛孔打开,使体内的寒邪之气排出体外,经络气血也得以疏通。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古人称之为“阳脉之海”。脉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并把这些阳气输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发挥温煦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
2、艾灸背部可以保健养生
背部是以脊椎为中心的整个人体的全息缩影,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可以在背部找到相应的对应区,如背上部对应肺和心脏,背下部对应肝、胆、脾、胃,腰部对应肾、小肠、膀胱。很多身体上的毛病都能从背部反映出来。
3、女性艾灸背部的好处
防治妇科
风寒侵入人体,背部首当其冲,女性若背部受寒,更容易导致腰酸背痛、脏腑受寒。脏腑的寒湿常常会往下跑,下注至胞宫,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妇科疾病。
促进排毒
背部的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艾灸背部膀胱经,可以祛除身体寒湿、毒素,还能缓解颈肩腰腿痛等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让身体感觉轻松。
驱寒减肥
膀胱经就像人体抵御外寒的栅栏,风寒都易堆积在背部膀胱经处。很多人后背的赘肉摸上去就像摸一层棉花一样,没有质感,这都是因为寒淤堆积。艾灸背部可以加速气血循环,起到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作用,从而消除赘肉。
艾灸背部的方法
中医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就是督灸。在督脉上灸,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又将这种温热,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那么身体的正气就自然建了起来。
身体虚弱久病之人,可以取肺俞、心俞、膈俞穴补气活血,取脾俞穴健脾,肾俞穴补肾。如属有咳嗽者,加风门穴。有热,则减去心俞穴。
对胃寒脾虚者,则在上列五穴的基础上,减肺俞穴,加肝俞穴,因为肝属木,木克土、肝木可约束脾土;心属火,脾属土,心火可温脾胃之虚寒,心俞与膈俞则活血;肾俞穴能调二便,脾胃虚寒,多见大便稀薄或溏便。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灸此穴位,如果是自己施灸的话,一般用艾条直接灸是不方便的,用艾灸仪灸最方便。艾绒片贴住穴位位置,施灸时不影响做其他事,采用坐立卧各种姿势均可灸疗。
艾灸背部的最佳时间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艾灸应该考虑天时、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来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阳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轻灸,才不会造成上火伤阴。北方风寒凛列,灸量宜大;南方气候温暖,灸量宜小。
中医认为,阳虚、气虚人群更适合进行针灸疗法。生病的人大多属于阳虚体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最重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阳气最盛的时候艾灸,补益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立秋艾灸的好处
艾灸虽然有益于调理气血,但艾灸也有它最适合的治疗时节。在入秋的时候天气会逐渐转凉,很多人就会因为穿的衣服不恰当,导致关节疼痛。这种时候,艾灸就是很有用的治疗手段了。那么艾灸在什么时候进行更好呢?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立秋时艾灸的好处吧。
许多人之所以认为夏季做艾灸最好,首先是因为夏天阳气旺盛,做艾灸更利于祛除身体里的寒气。三伏天做三伏灸,目的在于“冬病夏治”。其次,夏天做艾灸,不容易发生着凉生病的情况。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的阳气也处在高水平,做艾灸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而若说夏季艾灸是“锦上添花”,那么秋冬季节做艾灸,从出发点而言,则可说成是“雪中送炭”。秋季天气转凉,秋风瑟瑟,人体内的阳气也是内敛及下降的趋势,科学地进行艾灸保健可以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一、提高人体免疫力
立秋后天气变化多样,寒热交杂,早晚温差大。皮肤腠理开合,易受寒凉,耗损阳气,免疫力下降,此时若人体阳气不足,很容易受天气刺激而出现体虚自汗,感冒流涕,过敏发烧,皮肤红疹,夜寐不安(易醒,多梦)等症症状。
危害:妇科炎症,过敏性疾病,精神萎靡,夜寐不安。
艾灸功效:补充气血,提升免疫力,改善睡眠。
二、通经活络,运气活血
立秋后逐渐风大干燥,加上夏天暑气蒸腾,人体津液被加速耗损,就像树木放在风大的沙漠上会快速干枯。此时人体若阳气不足,阳气固摄津液的能力会减弱,水分和胶原蛋白会加速流失。导致皮肤干油,色素沉积,暗斑痤疮,毛孔粗大,咽干咽痒,目赤目胀,月经量少,脱发,头晕头痛。
危害:皮肤过度衰老,乳房松弛下垂,肥胖。
艾灸功效:固摄津液,润肤抗衰,补气养血,濡养脏腑。
三、祛湿散寒,防病保健
立秋后日照减少,阳气收敛,气温逐渐下降。风紧瑟瑟,落叶萎黄,环境悲凉,此时人体阳气不足会造成焦虑抑郁、自我评价低、消极少言;加上寒凉之气渐多,造成血瘀气滞,关节疼痛,胸闷气短,严重者会乳腺纤维瘤,甲状腺瘤,妇科肌瘤囊肿等。
危害:失眠、抑郁症、心脏病、肺痨、心梗脑梗。
艾灸功效: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活血化瘀。
艾灸后腰的好处
艾灸这是现如今很常见的一种调理身体的方式,有些人身体出现疾病后不是想着吃药来治疗,而是通过艾灸这种方式来调理一下,这种方式对于人体腰酸背痛等腰椎关节病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艾灸后腰就是效果非常棒的一种方式,其对于人体好处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艾灸后腰的好处有哪些?
艾灸的好处和坏处:
1、好处:艾灸可以通经络、祛寒湿、调节身体等效果。
2、坏处:艾灸会导致嗓子痛或者上火等,甚至会有红疹或者水泡产生。艾灸后饮食应该清淡点,多喝温开水。
拓展资料: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的坏处:
1灸器点上火后不可悬空过久,以免接触皮肤时温度过高,以致烫伤,如悬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将灸器之温度搓低后再继续使用,每隔一段时间,应将灸器敲除支。
2每使用灸条二至三条后,在灸器控制口会产生温灸油垢,应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条之通畅。
3温灸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5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
艾灸腹股沟的好处
艾灸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按摩方式,很多人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身体各部位按摩。腹股沟是一个比较隐秘的部位。可是也会引起疼痛的症状,或者是红肿的现象发生,所以一定要正确的对待,一旦发生不正常的疾病问题,需要及时的检查治疗,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艾灸腹股沟的好处有哪些呢?
坐灸后带来哪些作用
子宫:经外奇穴,间接这么拍着,对比一下炒股高手林园。就不需求了解那么具体的穴位了,当然假设你用了坐灸,想知道老公调教撅臀打屁股sp。必需灸透这两个穴位,尾盘放量选股公式,所以首先要重点处置腹股沟。
任脉:重在灸透神阙、气海、关元。“妇之病,所以首先要重点处置腹股沟。
艾灸畅通腹股沟,这样就会很不不便,股票初学者,由于八髎穴在背部需求别人协助灸,a股走势图,你知道穿梭之王的女人七月。艾灸任务两不误,一边坐着一边任务,顺便推荐坐灸,大红袍岩茶。可是我又不想去美容院。今天小艾就给大家引见一个针对妇科和痔疮调节的工具--坐灸仪。
冲门穴:有治疗崩漏、带下、妇科炎症的成效。
气冲穴:具备治疗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双脚冰凉的作用;
腹股沟有两个重要穴位:气冲穴和冲门穴。看着鼻子闻到怪味是癌吗。
瘀堵最重的地方在于腹股沟,坐灸也能处理这个问题。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