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吃什么中药,中医治疗最安全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猩红热吃什么中药,中医治疗最安全”,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猩红热在现在的儿童中已经很常见了,而且这一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发烧,皮疹,咽峡炎,治疗猩红热可以选择中药,治疗效果好而且对宝宝的伤害小。
一、猩红热中医治疗
1.邪侵肺卫
【治法】辛凉清透,解毒利咽。
【方药】解肌透疹汤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菊花、薄荷、荆芥、射干、浮萍、蝉衣。咽喉痛甚者加山豆根、桔梗;皮疹出现加紫草、大青叶。
2.邪入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先煎),生地、丹皮、知母、连翘、黄芩、玄参、黄连、甘草。壮热不退加寒水石、柴胡、烦躁不安加山栀、竹叶;口渴欲饮加花粉、芦根。
3.疹后阴伤
【治法】养阴清热,生津润喉。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花粉、白芍、甘草。低热不退加丹皮、地骨皮;口烦渴甚加芦根、玄参。
二、专方验方
1.石青合剂:生石膏、大青叶、生甘草。上药水煎后去渣,浓缩至450ml.再加糖浆150ml。每日服30~60ml,分3次服。用于猩红热之热入营血,毒热炽盛者。
2.凉血解毒汤:生石膏、知母、芦根、丹皮、玄参、生地、牛蒡子、桔梗、焦栀子、绿豆衣。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于猩红热毒热炽盛者。
3.甘桔汤:桔梗、天花粉、连翘、地骨皮、麦冬、大青叶、锦灯笼、蝉蜕、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猩红热后期疱疹消退,身热咽痛减轻,皮肤脱屑,身有微热者。
4.化斑汤:人参、知母、石膏末、甘草、粳米。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猩红热后期余热未退,气阴已伤者。
Ys630.com相关知识
猩红热传染吗
相信每一个人的小时候都出过水痘或者是腮腺炎等的疾病,这种疾病就出现在幼儿时期,但是像这类的疾病在发病之后,人体内就会对这种疾病产生终身免疫,意思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不会在发病,但是也存在极为少数的宝宝在健康成长之后再一次的病发。这种疾病往往都存在着传染的可能。
在发病前的24之内,属于传染的高峰期,最容易将此病传染给其他人,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一旦发现了这种病症,就会马上的进行隔离。猩红热也是属于这种疾病,也常常的在幼儿时期发病,而且发病的季节大多数都集中在冬春季节。猩红热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发物发物是指容易助火生痰之品,食入发物会使体温升高,皮疹加剧,病情加重,这类食物有狗肉,羊肉,雀肉,公鸡肉,黑鱼,鲫鱼,海鳗,虾,蟹,香菜,南瓜等.
(2)忌辛辣之物 辛辣之物也助火,并直接刺激咽喉部扁桃体疼痛加剧,这类食物有辣椒,辣酱,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3)忌过甜过咸的食物过甜的食物多食后会助长机体温热,并导致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如巧克力,糖球,水果糖,奶糖,过甜的糖水,未经稀释的蜂蜜等;过咸的食品如咸鱼,咸菜,腌肉,龙头烤等,这类食品能刺激咽喉,使粘液分泌增多,加重病情.
(4)忌刺激神经系统的食物浓茶,咖啡,酒都能刺激神经系统使之兴奋,猩红热病人由于高热,神经系统必须保持安静,食入上述食品后,会使兴奋性增高,使病儿变得烦躁不安.
(5)忌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猩红热的患儿咽部充血红肿,吞咽不利,又因高热,往往消化不佳,故忌食较长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包括竹笋,毛笋,韭菜,豆芽,蒜苗,菠萝,洋葱,雪里红,蕹菜,红薯,芋艿等.
(6)忌冷饮患儿高热,应补充水分,但宜饮用温凉之水,忌饮各类冰冻饮料,如冰淇淋,冰砖,冰冻橘子水,冰冻雪碧,冰棒,雪糕以及冰冻白开水.冷饮食入后虽可使人一时快乐,但有碍胃之弊,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失常.
(7)忌热性水果 龙眼肉,荔子,大枣,葡萄干,橘子等性味偏温,食后极易生火,在高热期间忌食.
(8)忌油炸,烤炙之品凡经油炸的食品,如炸猪排,炸牛排,麻球,麻花,油条,烤鸭,烤羊肉,烤鱼片等都属忌食之物,一为煎炸烤炙之品外皮坚硬,对咽喉不利;二为烧烤之物易生火,易导致发热加重.
如果有人问猩红热会传染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有被传染上的可能,在猩红热的流行期间,家长要对孩子做好及时的预防措施,当然像这种疾病,幼儿园还是小学都会集体的注射抗原,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药物进行预防控制的。
猩红热的偏方
猩红热这种疾病可能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其实是不知道的,因为猩红热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是还是有不少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患上猩红热。其实,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的疾病,而且因为猩红热这种病发病比较快,在发病的时候,通常患者会伴随着发热、全身出现皮疹等症状,所以常规的治疗,对于猩红热来说并不是多有效的,很多人在患上猩红热之后往往会去寻求猩红热的偏方。
偏方一:风热疫毒证
证候:发热骤起,头痛恶寒,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口渴欲饮,皮肤潮红,唇周苍白,面部、胸部皮疹隐若可见,舌苔薄白或薄黄,或舌如草莓状,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透疹利咽。
主方:普济消毒饮
加减:咽痛较甚者,加土牛膝、射干;脊核肿痛,加夏枯草、紫花地丁;疹透不畅,加葛根、蝉蜕。
偏方二:气营两燔证
证候: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遍布全身,色赤如丹,烦躁不宁,或便结溲赤,舌苔黄糙,舌质红绛如杨莓,脉数有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主方:凉营清气汤
加减:壮热无汗,丹痧不透,加淡豆豉、浮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皮疹紫黑,加紫草;咽痛腐烂,加土牛膝、青黛。
偏方三:热毒内陷证
证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疹色紫红,或有斑色紫暗,舌绛脉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开窍。
主方:清营汤
用法:合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加减:高热、抽搐,加山羊角、钩藤;热甚、出血,加仙鹤草、田三七等。
偏方四:肺胃阴虚证
证候:疹褪而皮肤干燥脱屑或脱皮,精神疲乏,纳食减少,口干喜饮,咽喉干燥而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肺胃。
主方:沙参麦冬汤
加减:口干喜饮、咽喉燥痛,去桑叶,加芦根、玄参;疲乏、短气,加西洋参;纳食减少,加山药、石斛;大便干燥,加火麻仁、柏子仁。
虽然上述文章介绍的四种关于治疗猩红热的偏方对于一些人的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所有的猩红热的偏方对于任何人都是有效果的。所以患者在得知猩红热的偏方之后最好也是不要过分地依赖偏方,平时还是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吩咐来治疗的。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
这个小儿猩红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症,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小儿猩红热的中药方剂以及这个小儿猩红热的症状,赶紧来看看吧!
猩红热是由一种叫做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菌引起的急性发疹性疾病,这种细菌又叫做化脓性链球菌,除了引起皮肤出疹外,患儿还有发热、咽喉发炎、疼痛等症状。
由于皮疹的颜色鲜红,咽喉肿痛,所以中医称为丹痧、疫痧、烂喉丹痧等。患病的小儿首先是发热,同时见到咽喉肿痛或伴腐烂,一日后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出疹后期可见脱屑脱皮。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本病若早期诊断,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小儿在病程中或病后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化脓性关节炎等病证。
1.简易方药
(1)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邪侵肺卫证。
(2)紫草、车前草各15~30g。水煎,连服7日。用于毒炽气营证,也可用于预防。
2.中成药
(1)三黄片,每次2~3片,每日3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2)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3.外治疗法
(1)金银花、山豆根、夏枯草、青果、嫩菊叶、薄荷叶各适量。煎汤漱口,每日2~3次。用于咽喉肿痛。
(2)玉钥匙散或锡类散,吹喉。每日 2~3次。用于咽喉肿痛。
(3)金不换散或珠黄散,吹喉。每日2~3次。用于咽喉糜烂化脓。
小儿猩红热的主要症状
患猩红热的小儿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以上,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部有脓性分泌物。舌红如杨梅,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形态如鸡皮样,疹间皮肤潮红,面颊潮红,而口唇周围苍白,皮肤皱折处皮疹密集,呈线状疹,7日后开始脱屑、脱皮。
按中医辨证,本病主要分为三个证型,疾病初期,患儿突然发热,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常影响吞咽,皮肤潮红,可见丹痧隐隐,是邪侵肺卫证。
中期高热不退,烦躁不宁,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日舌苔黄糙、舌质红刺,3~4日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是毒炽气营证。
丹痧布齐后1~2日,进入疾病后期,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约1个星期后可见皮肤脱屑、脱皮,是疹后阴伤证。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几中药方剂的相关介绍,相信每一个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药方剂应该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了吧!这个小儿猩红热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猩红热后遗症
猩红热后遗症
1、猩红热后遗症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致病菌为化脓链球菌,急性猩红热发病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这是因为在急病期致病菌可以随血液的流动“流串”到其他器官,并导致该处的炎症。比如在关节,心脏,肾脏等,引起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 但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不一样的。猩红热后遗症是很少发生的,妈妈不必担心猩红热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健康,主要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就能让疾病治愈。
2、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3、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3.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3.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3.3、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猩红热的治疗
1、一般治疗: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3、居室应通风,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
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
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
6、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猩红热的饮食注意
1、 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4、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5、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6、总之,以上皮肤有痘疹类疾病患儿,饮食宜细、软、烂、少纤维素,并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
猩红热怎么治疗 可采取抗菌疗法
猩红热这种疾病的症状与感冒非常的相似,但是它却比感冒要严重得多,对于这种疾病,我们可以采用一般疗法进行治疗,也可以,应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
1、一般治疗
:做好呼吸道隔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供给充足水分和营养;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继发感染。2、抗菌治疗
:首选青霉素,足量静滴,疗程7~10天;重症病人加大青霉素用量,并予静脉注射,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如有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3、居室应通风,
有条件时尽量让患儿隔离独居,避免传染给别人,也可防止其他感染。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为防止猩红热引起的心肌炎、肾炎,病儿应绝对卧床2~3周。4、饮食可给予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在发热出疹时应让患儿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可用淡盐水漱口,一日3~4次,清除鼻腔分泌物,用青霉素软膏涂口唇和鼻腔。5、皮疹退后可出现皮肤脱屑,有痒感,要保持皮肤清洁。
出疹期病儿皮肤瘙痒,如果抓破还会继发感染,可涂炉甘石洗剂或75%酒精。忌穿绒布或化纤内衣裤,以免加重瘙痒。脱皮时可涂凡士林或液体石蜡,有大片脱皮时需用剪刀剪掉,嘱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注意不要用手剥脱皮屑,以免引起感染。痒时可涂炉甘石洗剂。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在发病2~3周时注意小便颜色是否加深,如尿液似酱油色或洗肉水色,尿量减少,面部、四肢浮肿,以及出现关节红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7、病愈后1个月内,定期到医院检查化验,及时发现并发症。
以上这些就是小儿治疗猩红热的一些非常好的方式和方法了,这些治疗猩红热的方法没有什么特别的,主要还是小儿要多休息,多喝水。就跟我们平时简单的感冒发烧是一样的。但是要特别注意预防因为猩红热引起的并发症,因为这些并发症是非常危险的。
猩红热出疹子几天能好?
在日常生活中猩红热出疹子是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一般好发于儿童时期,儿童在成长发育期间身体皮肤比较娇嫩,受到刺激就会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疹子的情况,而孩子出现猩红热疹子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猩红热出疹子会在3-4天内消退,或者是持续1-2周。
猩红热出疹子几天能好?
一般2~4日消退 猩红热皮疹几天消退?
猩红热起病后1~2天开始出疹,24小时可以蔓延全身,一般一般2~4日消退,重症持续1周 2 猩红热皮疹怎么快速治疗
对于猩红热皮疹消退, 必须及早使用抗菌素治疗,早期注射足够的青霉素,可以缩短病程,加快病愈。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
但不可随意停药,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 提示: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
用药应不少于7天,经两次咽培养阴性后,再停药。
猩红热的日常护理
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多喝白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流行期间不要带宝宝去公共场所,接触患儿应戴口罩,其分泌物及污染物应随时消毒。
病因
猩红热是A组链球菌感染所致。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见。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细菌产生的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猩红热怎么预防?这四招很重要
虽然猩红热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注意的话还是可以预防的,想要预防这种疾病平常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消毒和通风,如果发现有了疾病的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
1
预防一,
通风和消毒:患儿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15分钟。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用过的手绢等要用开水煮烫。患儿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来苏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户外暴晒l-2小时。2
预防二
,及时就医: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3
预防三,
治疗和隔离患者:患儿应注意卧床休息,进行住院治疗或居家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抗生素治疗必须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疗24小时后,一般不再具有传染性,可视情况解除隔离;4
预防四
,加强学校卫生: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猩红热是怎么引起的 多数是病变
猩红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疾病,大多数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或者是变态反应性病变。
1.化脓性病变
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由于A组菌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可在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引起化脓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邻近器官合并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2.中毒性病变
细菌毒素吸收人血后则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与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退疹时表皮细胞坏死引起脱皮,口腔黏膜也出现充血或点状出血,形成黏膜内疹。
3.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易冬春发病居多,人群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普遍易感染,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其发病以小儿较为多见,以2-10岁的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极少患有此病。
猩红热症状是什么?各个时期都不同
猩红热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一般都是两到五天左右,可以分为潜伏期,初期,出疹期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症状都不大相同。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病人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夏秋季节较少。多见于小儿,尤以3-7岁儿童居多,少数患儿于病后2-3周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当儿童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在群居生活中尤其注意猩红热具有传染性,因为细菌容易在这些环境里进行传播。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猩红热症状也有所不同:
1、猩红热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着5-6天。外科性猩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
2、猩红热前驱期症状: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可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检查时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见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3、猩红热出疹期症状:多见于发病1-2天出疹。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春天养生保健防疾病 猩红热离你还有多远
导读:春季是猩红热高发的季节,因此做好猩红热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如何预防猩红热呢?猩红热症状什么样?猩红热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推荐一些预防护理方法,赶快看看吧。
春天到了 猩红热离你还有多远
一个4岁儿童,因出现发烧、流涕等症状,被家长误以普通感冒发烧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第2天就诊,经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小儿猩红热。猩红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今天教您一起认识猩红热的真面目。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8(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28岁居多,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等儿童集体生活的地方,临床以发热(体温一般38~ 39℃,重者可达40qC以上)、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痊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以2~8岁儿童居多,多发生在托幼及小学校儿童集体生活的地方。
患病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天,多至7天。一般起病急,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发病12天后出疹,出疹第2天达高峰,之后皮疹慢慢消退,24天退净,体温逐渐下降,疹退后7天左右开始脱皮屑。
本病是如何感染的
患者和健康带菌者均是传染源,可传播本病。传染源呼吸、打喷嚏、咳嗽、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细菌感染他人。
有何发病特点
起病急骤,早期以发烧,咽痛为主,较重者可有头痛,呕吐,其后有舌乳突肿胀,先是白色舌,而后舌苔变黄、粗糙、有红刺,乳头红肿如草葛或杨梅样,俗称草莓舌或杨梅舌:常伴有扁桃体肿大及化脓。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大约在发病后24小时有皮疹出现。
皮疹的特点是什么
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全身均可出现红色粟粒样皮疹,疹与疹之间皮肤发红,无正常皮肤,用手压可暂时转白。在皮肤皱折部位皮疹密集呈线状,口唇周围形成一个围绕口周的苍白圈。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
是否有疫苗
目前没有,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
是否会出现并发症
儿童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主要有:①化脓性并发症。由于细菌直接侵袭咽喉附近的组织,常易引起这些组织发炎,如化脓性淋巴结炎、化脓性中耳炎。
②中毒性心肌炎。在猩红热的早期,病菌产生的大量毒索常常会侵犯到心脏,引起心肌炎等。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面色难看等毒血症状。。
③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以血尿、少尿、浮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
④风湿热。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心脏炎(心内膜受累为主),皮下小结、环形红斑、舞蹈病。
生活方面家长应注意哪些
①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并发症的发生。②保持口腔清洁,年龄大的患儿,每次饭后或睡觉醒来时,用温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以用镊子夹住纱布或药棉蘸温盐水擦拭口腔。③皮肤的护理: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勿用肥皂清洗。脱皮时不要用力捶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
治愈后还会再次感染吗
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因为乙型A组链球菌的型别多(有46个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患一种型别的猩红热,可产生该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红热。
中医治疗房颤方法,安全又有效
房颤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就有脑动脉的栓塞,因房颤引起的猝死现象也越来越多见了,治疗房颤可以选择中医治疗,更要预防房颤的病因。
一、心房颤动中医治疗
【主症】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口干咽燥,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细而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加味。太子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灵芝,黄精,玉竹,沙参,白术,茯苓,党参,丹参,远志,合欢花,夜交藤,柏子仁,炙甘草。
【主症】浮肿少尿,心悸气短,咳喘不得卧,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细数而促。
【治法】温肾通阳。
【方药】真武汤加味。制附子(先煎)、白芍,肉桂、吴茱萸,干姜,良姜,人参,黄芪,甘草,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二、心房颤动预防
1.房颤的预防应从病因和诱因的防治开始治疗原发心脏病,控制诱发房颤的因素。
2.房颤转复后,通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以防房颤的复发,近年来,应用植入起搏器内设的特殊程序控制和预防房颤,已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一些原来药物难治,反复发作的房颤得到满意的控制。
3.目前人的房颤致病基因的发现也将在未来给房颤的预防开辟更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