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一笑烦恼跑,二笑怒气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乐逍遥。天天开口笑,寿比彭祖高。”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药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医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不过普通人对于中医而言知之甚少,特别是种类繁杂的中药,作为普通人了解的更少。麻黄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种药物,具有利水消肿、宣肺平喘等功效,对于风寒感冒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那么,中药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麻黄功效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蜜麻黄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了润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胜。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麻黄绒作用缓和,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蜜麻黄绒作用更为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
麻黄作用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用于水肿而兼表证,为宣肺利尿之要药,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4、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用法及注意事项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捣绒缓和发汗,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灸用。
该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本品能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ys630.coM延伸阅读
铜钱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不知道大家对铜钱麻黄是否熟悉,对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分析一下铜钱麻黄的价值和食用方法等。
【来源】为豆科植物 中国宿苞豆 的 根 。全年可采。切段晒干。
【原形态】攀援灌木。茎细弱,被白色长柔毛。小叶3,二型,茎中下部的叶有长2~6厘米的叶柄,小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6厘米,宽3~5厘米,先端钝,基部圆形,无毛;茎上部叶的小叶无柄,心脏形或近圆形,抱茎,较小;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心脏形,具纵肋,小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多而密;苞片披针形;萼钟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紫色;子房无柄,无毛。荚果扁,条形,黄色,长5厘米左右。种子多数,褐色,肾形。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荒地、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凉,苦。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风止痛。治流感,感冒,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附方】治感冒发热:铜钱麻黄根、柴胡、黑升麻、生姜。水煎服。
【摘录】《*辞典》
上文就是对铜钱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麻黄方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麻黄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藓皮15克,丹参15克,陈皮9克,丹皮9克,僵蚕9克。
【功能主治】辛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气血不足,卫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风邪内侵,肌肤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麻黄1钱,杏仁1钱半,干姜皮1钱,浮萍1钱,白鲜皮5钱,陈皮3钱,丹皮3钱,白僵蚕3钱,丹参5钱。
【功能主治】开腠理,和血止痒。主慢性荨麻疹。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看了上面关于麻黄方这种中药方剂的简单介绍,我们知道如果坚持运用方剂的形式进行治疗,对于有些疾病来说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试试看。
麻黄膏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膏对于大家来说也是很经常见到的,那么它和同类的方剂有什么区别?麻黄膏的功效与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猪板油2斤(熬去渣入),麻黄2两,百部2两,风子肉2两,花椒2两,升麻1两,紫草1两,枯矾1两。
【制法】上同熬枯,去滓,滤清后加黄丹2两收,加杏仁泥、硫黄(研极细末),同收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风寒湿毒或传染而起脓窠癞疥,或湿热湿毒,坐板成疮。
【用法用量】外涂。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麻黄2两,黄柏1两,百部2两,蛇床子1两,川椒1两(以上为甲组药),飞雄黄5钱,硫黄1两,升药底2钱,枯矾3钱(以上为乙组药)。
【制法】将甲组药用猪油2斤熬枯去滓,加入大枫子油8两,黄蜡4两溶入。将乙组药研末,徐徐拌和,约成膏38两。
【功能主治】燥湿杀虫。主湿毒疥疮。
【用法用量】搽涂患处。
【注意】不可入口。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麻黄。
【功能主治】中风不省人事,卒然倒地。
【用法用量】采麻黄1称,拣去根,1寸长,取东流水3石3斗,以无油腻铛盛5斗者,先煮5沸,掠去沫,逐渐添水,煮至3-5斗以来,滤去麻黄,淘在盆中,澄定良久,滤去滓,取清者,铛内再熬至1斗,再澄再滤,取汁再熬至升半为度,只是搅动,如今着底,澄时须盖覆,不得飞入尘土。共膏放1-2年不妨。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勺服之,甚效。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宣明论》
【处方】麻黄20斤(去根,净,捣碎,用水3斗,慢火煎浓汁如膏,入后药末),白附子4两,川乌头4两,两头尖(即竹节江乌,草乌亦可,以豆腐煮过用)4两,川芩4两,川当归4两,何首乌(去皮,不可用铁刀,只用竹刀切片用)4两,防风(去芦)4两,荆芥穗4两,白术4两。
【制法】上为末。入麻黄膏和匀,作饼如古钱大,晒干或阴干,纸包吊在透风处,勿使黑。
【功能主治】风气痹木,半身不遂,手足瘫痪不仁,或走注疼痛,历节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1饼,葱汤化下,使汗出,密室内服。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雄猪油4两,斑蝥3个,麻黄5钱,蓖麻子(去壳,研极烂)100粒,大风子(去壳,研烂)100粒。
【制法】先将猪油化开,下斑蝥,煎数沸,随去斑蝥,再下麻黄,煎枯,滤去滓,将大风子、蓖麻肉和匀。
【功能主治】疥疮。细小不足脓,或肥大灌脓者。
【用法用量】擦患处。
【摘录】《医学心悟》卷六
【处方】川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紫草1钱,麻黄1钱,斑蝥7枚,小生地3钱。
【制法】用雄猪板油10两,将上药熬枯,去滓,入黄蜡1两,白蜡5钱,烊化,再入蓖麻子肉,大风子肉各1钱,捣烂如泥,调和离火,俟半冷后,入雄黄3钱,樟冰2钱,生矾3钱,五倍子2钱,轻粉1钱,铜青2钱,东丹2钱,金底2钱,研细调匀,瓷碗收贮。
【功能主治】牛皮血癣,营枯血燥,遍体发燥发痒。
【用法用量】不时频搽。
【摘录】《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上文就是对麻黄膏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麻黄续命汤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续命汤以几种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药食同源的纯天然中医配方,经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精制而成,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麻黄续命汤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处方】麻黄(去节)60克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桂枝 川芎 甘草各30克 防风90克 附子15克 杏仁60克
【制法】上药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调匀。
【功能主治】治中风中腑,无汗恶寒;以及风寒湿痹,痿证等。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麻黄2两,防风3两,杏仁2两。
【功能主治】中风,无汗恶寒。
【摘录】《保命集》卷中
以上就是麻黄续命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去,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麻黄饮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一种治疗疾病的非常好的方法,那么你知道麻黄饮吗?它是由哪几种药材组成的呢?它应该如何食用呢?今天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洗,焙)3两,防风(去叉)2两,桂(去粗皮)2两,白术2两,人参2两,芎䓖2两,当归(焙)2两,甘草(炙,锉)2两,干姜(炮)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30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四肢不随,烦乱口噤;产后中风,腰背反折,强急疼痛。
【用法用量】麻黄汤(原书卷一六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2两,防风(去叉)1两半,赤芍药1两半,石膏(碎)3两,羌活(去芦头)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头目昏疼,失音不语,喘息粗大,口偏吐涎,手足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麻黄(去根节)2两,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甘草(炙)2两,干姜(炮)2两,黄芩(去黑心)1两,杏仁30枚(去皮尖双仁,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贼风入五脏,四肢心胁急痛,咽干口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酒半盏,水1盏,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两,大黄(锉,炒)2两,牡蛎(熬)2两,黄芩(去黑心)2两,凝水石(碎)4两,石膏(碎)4两,赤芍药4两,滑石(碎)4两,紫石英(碎)4两,白石脂4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蛇蜕(炙)半两,龙齿(研)3两,甘草(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用绢袋盛,悬于透空处。
【功能主治】风痫卒倒,吐沫口噤,手足瘈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良久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石蚕1两,海风藤1两,秦艽1两,地苏木1两,麻黄1两,五加皮1两,熟地8两,下山虎8两。
【功能主治】痛风。
【用法用量】上用好酒1大壶,煮1大炷香,出火毒,每次量情温服,至第4日须任情一醉。用后以愈风汤洗浴,发表出汗1次,汗后以粥补之。再服数日,又表1次,务要表3-4次为妙。
【注意】避风。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留节),防风半两,羌活、石膏6钱半(煅),黄芩4钱,滑石1两,陈皮7钱半,紫萍7钱半,鼠粘子7钱半,缩砂2钱半,苍耳草3钱半,苍术半两,生甘草3钱半,薄荷叶1钱半,荆芥2钱半。
【功能主治】湿热症,上体生疮,或痒或痛,黄水浸淫,结痴堆起,延蔓于三阳之分,根窠小,带红肿。
【用法用量】方中羌活用量原缺。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
【处方】麻黄(去根节,汤煮,去浮沫)1两半,前胡(去芦头)1两半,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中寒气,头痛咳逆,涕唾稠浊,鼻塞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加葱白3寸(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上面就是关于麻黄饮的一个功效介绍,从这些介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麻黄饮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疾病的困扰,但是要注意绝对不能够盲目服用。
灸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麻黄的功效吧,麻黄一般都是用来治疗感冒清热解毒的,其实麻烦不仅可以用来吃,还可以用来做针灸,甚至在拔罐的时候也可以加入一些麻黄,但在使用麻黄的时候一定要找懂得医理的人才可以使用,不然使用不当造成过敏或中毒的现象就不好了,那么灸麻黄都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
炙麻黄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有些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如《和剂局方》三拗汤.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剂,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咳而痰多者,尚须配伍化痰之药,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其与款冬花,半夏,苏子等同用.
炙麻黄的功效 作用副作用
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其与甘草同用,即可获效.如再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其与生姜,白术等同用.
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不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痒痒,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太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疼及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本品生用发汗力有些强,宜用于外有风寒之证;蜜炙麻黄长于平喘,宜用于喘咳(尤其是肺热喘咳)证;麻黄绒作用有些为缓和,宜用于小儿,老人及体弱者.
木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木麻黄的简介
木麻黄(学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是木麻黄科,木麻黄属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大树树干通直,直径达70厘米;树冠狭长圆锥形;枝红褐色,有密集的节;鳞片状叶每轮通常7枚,少为6或8枚,披针形或三角形,棒状圆柱形,有覆瓦状排列、被白色柔毛的苞片; 小苞片具缘毛;花药两端深凹入;球果状果序椭圆形,小苞片变木质,阔卵形,小坚果连翅,4-5月开花,7-10月结果。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沿海地区普遍栽植,已渐驯化。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现美洲热带地区和亚洲东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栽植。
木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叶和果实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计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树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胆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胆 甾 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胆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叶豆甙(trifolin),异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黄酮类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缬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氨基酸成分。茎、果及心材还含酚性及鞣质成分: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右旋没食子儿茶精(gallo-catechin),左旋表儿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表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精-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氢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 acid),奎宁酸(quinic acid)。
2、功效作用
宣肺止咳,行气止痛,温中止泻,利湿。主感冒发热;咳嗽;疝气;腹痛;泄泻;痢疾;小便不利;脚气肿毒。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或捣烂敷。
3、临床应用
《新华本草纲要》枝叶治疝气、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气管炎。
木麻黄的市场信息
1、木麻黄的价格
木麻黄的价格约为45元/千克。
2、木麻黄的选购方法
性状鉴别 枝条较长,主枝圆柱形,灰绿色或褐红色,小枝轮生,灰绿色,约有纵棱7条,纤细,直径0.4-0.6mm。节密生,节间长3-6mm,鳞叶7枚轮生,下部在白色 ,先端红棕色。枝条顶端有时有穗状雄花序和头状雌花序。节易脱落,枝条易折断,断面黄绿色。气微,味淡。
3、木麻黄的保存方法
木麻黄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山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药的,而作为中药材一种的山麻黄也是被经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山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别名】臭草(《植物名实图考》),裸芸香(《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蛇皮草(《植物分类学报》6(1):140,1957),虱子草、蛇咬药、千垂乌(《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 山麻黄 的 全草 。4~6月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亚灌木,高达60~80厘米,各部无毛,有腺点。3出复叶,互生,叶柄长达2厘米;小叶卵形、倒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0.7~2.5厘米,宽0.3~1厘米,中间小叶较大,先端钝圆,基部楔形,全缘或呈波状;小叶柄短。花两性,单生叶腋;花梗细长;萼片4~5裂,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瓣4~5,卵状长圆形,黄色,长4~6毫米;雄蕊8~10,花丝长短不一;子房上位,2室,花柱1,顶端浅裂。蒴果,肾形,顶端开裂。种子臂形。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多生于砂滩及丘陵。分布湖北、四川、广西等地。
【性味】《四川常用中草药》:"性温,味微辛。"
【功能主治】解表,健脾,行水。治感冒咳喘,呕吐,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志》
山麻黄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体质症状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地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地麻黄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地麻黄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别名】粟米草(《植物名实图考》),地杉树(《贵州民间药物》),鸭脚瓜子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番杏科植物 粟米草 的 全草 。5~6月采收.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直根较细,黄白色。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片似轮生,根出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缉,无柄。歧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形,红褐色,有短柄;花被5,分离;雄蕊3~5,与花被互生;子房上位,3室,花柱3,短。蒴果胞背开裂,种子多数,圆肾形,棕黑色,有瘤状突起。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沙土,及河坝等处。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淡微涩,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腹痛泄泻,皮肤热疹,火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烂包寸口或塞鼻。
【附方】①治腹痛泄泻:粟米草一两,青木香、仙鹤草各五至六钱。水煎,早晚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辞典》
以上就是对地麻黄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地麻黄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麻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用过或者听说过麻黄丸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比较熟悉。其实麻黄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配方就是几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中药材,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麻黄根2分,石膏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人汗劳不止。
【用法用量】大人服如小豆3丸,每日3次,小儿以意增损。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效验方》
【处方】麻黄(去节)2分,细辛2分,甘草2分(炙),款冬花3分,柴胡3分,紫菀3分,茯苓3分,百部3分,枳实(炙)3分,贝母5分,大黄5分,黄芩4分,杏仁6分(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乌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经年不愈,喉鸣喘。
【用法用量】4-5岁儿每服20丸,每日2次,稍加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桂心半两,独活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赤芍药半两,川大黄(锉,微炒)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松花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龟背。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每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甘草(炙,锉)1两,半夏(汤浸,生布挼选7遍,焙)1两,生姜(去皮)1两半(先与半夏同捣,炒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邪狂走,或自高自贤,或悲泣呻吟,及卒得惊悸,邪魅恍惚,心下虚悸。
【用法用量】以生姜汤送下3丸,渐加至5-10丸,空心、午时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干)4两,乌头(水浸3日,日1易,晒干,炮裂,去皮脐)4两,天南星(炮,捣末)4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4两,石膏(泥裹,火煅通赤,研)4两,白芷3两,甘草(炙,锉)1两,龙脑(研)半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将八味为末,水煮天南星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解表,止头痛。主伤寒头痛,破伤风,及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葱条或葱酒嚼下,薄荷茶亦得,连服2-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麻黄3分,茯苓3分,紫菀4分,五味子2分,杏仁(去皮尖)2分,细辛2分,桂心2分,干姜2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逐水。主少小胸中痰实嗽,及伤寒水气。
【用法用量】3-4岁儿每服2-3丸,不知稍增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
文章介绍的麻黄丸的药用价值,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实很多的身体疾病都可以通过麻黄丸等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应该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麻黄散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麻黄散的方剂。
【处方】麻黄(去节.一钱) 白术(一钱) 防风(去芦.一钱) 川芎(一钱) 甘草(炙.一钱) 汉防己(一钱) 当归(去芦.一钱) 人参(去芦.一钱) 羌活(去芦.一钱半) 远志(去心.一钱半) 川升麻(八分) 桂心(半钱) 茯神(去木.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虚寒颤,心惊掣悸,语声混浊,口歪冒昧,好笑,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入竹沥半盏,再煎一二沸。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麻黄(去节.七钱) 附子(炮.去皮脐.七钱) 天麻(七钱) 防风(去芦.七钱) 细辛(去苗.七钱) 杏仁(炮.去皮尖.七钱) 菖蒲(七钱) 白蒺藜(七钱) 桑白皮(七钱) 白花蛇肉(酒浸.七钱) 荆芥(七钱) 麝香(另碾.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同和匀,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芦.枝.梗)、甘草,各五两;麻黄(去根.节)一十两,肉桂(去皮.不见火)六两,杏仁(去皮、尖,麸炒)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喘,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好茶一钱,同煎八分,食后,夜卧,通口服。
【注意】忌鱼、酒、猪肉、腥臊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麻黄(去根、节)300克 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爁)各150克 肉桂180克(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鱼、酒、炙熄、猪肉、腥臊之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麻黄(蜜酒炒)蝉蜕(焙)升麻(酒炒)牛蒡子(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疹出不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别名】防风独活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1两,防风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芎䓖3分,当归2两(锉,微炒),羚羊角屑半两,酸枣仁1两,川升麻半两,秦艽半两(去苗),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口噤语涩。
【用法用量】防风独活汤(《普济方》卷三三九)。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当归1两(锉,微炒),川升麻1两,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天门冬1两(去心),桂心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烦躁;唾脓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黄芩3分,独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3分,犀角屑3分,赤茯苓等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脚气缓弱,顽痹少力,语涩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乌蛇2两(酒浸,炙令黄,去皮骨),白术3分,茵芋3分,防风3分(去芦头),蛜(虫祁)1分(微炒,去足),桂心3分,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血痹,肌肤不仁,四肢缓弱。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豆淋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3两(去根节),芎䓖1两,莽草1两(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五加皮1两,白术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面如针刺,身体不仁,汗出短气,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海桐皮汤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天门冬3两(去心,焙),汉防己1两,海桐皮1两(锉),丹参1两,桂心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湿痹,肌肤不仁。
【用法用量】海桐皮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摘录】《圣惠》卷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柴胡半两(去苗),黄芩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或7-8月,卒患时气,烦热口干,心躁头痛,四肢烦疼,不得安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5月6月,伤寒头疼,壮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天麻3分,白花蛇肉3分(酥拌,炒微黄),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芎䓖3分,菖蒲3分,荆芥3分,桑根白皮3分(锉),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牛黄1分(研细),麝香1分(研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羚羊角屑1两,羌活1两,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细辛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升麻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咽喉胸膈痰壅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3-7叶,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黄芩1两,赤芍药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独活1两,赤茯苓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身体缓急,口眼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惚惚,神情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3两(研),白术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2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痛,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桑根白皮1两(锉),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五味子3分,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木通3分(锉),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黄耆1两(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咳嗽,肺壅上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麻黄3两,甘草3两,杏仁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面皯疱。
【用法用量】以酒调下1钱,每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麻黄1两(去根,锉),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当归3分,川升麻3分,槟榔1两,犀角屑3分,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毒脚气,顽痹无力,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黄芩1两,赤芍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秦艽1两(去苗),茵芋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痹,四肢懈惰,不能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九
【别名】射干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紫菀1两(洗去苗土),射干1两,款冬花1两,细辛3分,五味子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热客搏于肺脾经,血脉壅遏,喉间肿痛,语声不出。
【用法用量】射干汤(《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甘草1两(贪微赤,锉),桂心1两,马兜铃1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辛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上气喘急,气奔欲绝。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知母1两,石膏2两,黄芩1两,桔梗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伤寒,头痛壮热,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川升麻1分,葛根1分(锉),前胡半两(去芦头),猪苓半两(去黑皮),知母1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贝母3分(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胸膈壅闷,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2两,芎䓖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桂心1两,牛膝1两(去苗),防风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脏风,心神烦,四肢拘急,筋脉抽掣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3分(锉),柴胡1两(去苗),知母3分,赤芍药1两,栀子仁3分,石膏1两半,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吐后,或壮热头痛,身体酸疼,口苦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3日,表不解,热毒相搏,或呕或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麻黄1两半(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秦艽1两(去苗),葳蕤1两,葛根1两半,独活1两半,汉防己3分,芎䓖3分,白鲜皮3分,牡丹3分,石膏1两,桑寄生1两,甘草3分(多微赤,锉),黄芩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阳痉病,头痛壮热,百节酸疼,吐逆闷绝,口噤,腰背反张,手足强直,肉热脉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加淡竹沥1合,更煎2-3沸,分温2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去根节),葛根(锉),知母半两,柴胡(去苗)半两,栀子仁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壮热,烦渴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防风1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半两,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2-3日不得汗,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有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去根节)半两,木通(锉)半两,紫苏茎叶半两,赤茯苓半两,生干地黄半两,枳实(麸炒微黄)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烦热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1两1分(去根节),羌活1两(去芦头),黄芩3分(去皮),细辛(真华阴者,去叶)半两,黄耆半两(蜜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发汗。主历节。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2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持续3-4服。有汗慎风。
【摘录】《本事》卷三
【别名】秦艽汤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赤茯苓3分,独活3分,山茱萸3分,秦艽3分(去苗),细辛3分,芎䓖3分,防风3分(去芦头),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3分,人参3分(去芦头),汉防己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脏中风。语音沉浊,舌强不能转,身重拘急,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秦艽汤(《圣济总录》卷五)。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紫苏茎叶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甜葶苈1两(隔纸烧令紫色)。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气喘急,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麻黄5两(去根节),桂心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痹。营卫不行,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以酒2升,慢火煎如饧。每服1茶匙,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频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方出《圣惠》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桔梗半两(去芦头),五味子半两,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知母半两,紫苏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风冷入肺,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如茶煎5-7沸,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桔梗1两(去芦头),天门冬1两(去心),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五味子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四肢烦疼,痰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别名】葱豉汤、麻黄汤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干姜(炮裂,锉)、葱白3茎,豉1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伤寒1-2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无汗,脉紧。
【用法用量】葱豉汤、麻黄汤(《普济方》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半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茵陈1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栝楼根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4日,毒气内攻,身体疼痛,壮热头重,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2两,甘草2两半,人参2两半,知母(去心)2两半,陈皮1分,桔梗半两,阿胶(炒)半两,百部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3岁儿每服1钱,以水半盏,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七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桂心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赤芍药3分,白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日,头痛,身体百节酸疼,恶寒。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6里再服,厚覆取汗。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五味子3分,桂心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语声嘶不出,喘促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赤茯苓1两,桂心1两,桔梗1两半(去芦头),杏仁49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1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解,头痛,肌肉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频服,不拘时候。衣盖汗出愈。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3分(炙微赤,锉),赤芍药3分,桂心半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半(符碎)。
【制法】上锉细,拌令匀,分为3服。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百节酸疼,气壅烦喘。
【用法用量】每服以水1大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如人行5-7里再服。以汗出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麻黄10两(去根节),款冬花(去芦枝梗)5两,诃子皮(去核)5两,甘草(爁)5两,桂6两(去皮,不见火),杏仁3两(去皮尖,麸炒)。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好茶1钱,同煎8分,食后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药末入茶和匀,沸汤点,或干咽亦得。
【注意】忌鱼、酒、炙煿、猪肉、腥臊物。
【摘录】《局方》卷四(宝庆新增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葛根2两,桂心1两,豉2合,赤芍药1两,石膏2两(捣碎)。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伤寒3日不得汗,烦热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服后便吃葱粥,衣覆取汗,如未汗出,即再煎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木通半两(锉),射干1分,皂荚子2枚(煨熟),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咳嗽气息。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葛根1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1两,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肢节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别名】麻黄汤
【处方】麻黄3分,防风3分,芎䓖半两,防己半两,附子(炮)半两,人参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半两,桂心半两,石膏3两,杏仁20粒,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痱。
【用法用量】麻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注意】忌生冷、酢滑、猪牛马驴肉、蒜、麦、酒。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知母1两,赤芍药1两半,葛根1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药半两,栀子仁半两,细辛半两,柴胡半两(去苗),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3日,头疼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衣盖取汗。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石膏1两,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体热,头痛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麻黄1钱,赤芍药半钱,柴胡半钱,甘草3分半。
【制法】上锉作2服。
【功能主治】妊娠6-7月,感时气烦热,口干烦躁,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8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麻黄1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羌活3两,柴胡3分(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川升麻1两,子芩1两,葛根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蛇蜕皮5寸(炙令黄色),石膏1两半(细研),钩藤1分,蚱蝉2-7枚(微炒黄),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百日内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身体反张。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麻黄散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又是纯中药制剂,无副作用,但如果没有需要还是不建议滥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