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副作用
养生的作用。
身体是智能的载体,是事业的本钱。对自己晚年负责,就不应该对晚年的健康透支。对于养生,不乏很多流传很广的诗句与名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黄芩的副作用”,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黄芩除了叫这个名字以外,还有很多的名称,每个地区都有不一样的叫法,但其实都是一样的,黄芩在平时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可以止血,安胎,能祛除湿气,可以通便利尿,即便是孕妇在怀孕期间也可以用,只要能对症是没有副作用的。
【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药用部位】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成份】
黄芩根含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新素,黄芩甙(baicalin),汉黄芩素,汉黄芩甙,木蝴蝶素A,7-甲氧基黄芩素,黄芩黄酮,二氢木蝴蝶素,白杨素等有效成分。
【功能主治】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yS630.Com相关推荐
黄芩饮的功效与作用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带来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家的免疫力抵抗疾病呢?其实除了防治各种病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中医给大家推荐了一款食疗方剂黄芩饮,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甘草(炙令黄赤,锉)1两,桑上寄生(炙)1两,防风(去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芍药(锉,炒)1两,黄耆(锉,炒)1两,木通(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痈。初觉赤肿,有异于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入乳糖1分,再煎令消,温服,每日3次,早晨、午时、至夜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别名】黄芩散
【处方】黄芩(去黑心)半两,寒水石1两1分,升麻1分,甘草(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赤眼。
【用法用量】黄芩散(《普济方》卷三六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2-7枚,干姜2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服乳石觉大热,不得通泄。
【用法用量】以水3大升,煮取1大升,绞去滓,下芒消调之,分温2服。快利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二六○
【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黄柏(去粗皮)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槲叶(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风热,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入地黄汁半合,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处方】黄芩(去黑心)3分,桑根白皮(锉)3分,葛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烦热,燥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芩饮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峨眉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峨眉黄芩。
【英文名】Omei Skullcap
【别名】白藿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峨眉黄芩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节上具匍匐枝。茎直立,高50-100cm,钝四棱形,深四槽,沿棱角上密生白色贴伏疏柔毛,茎中部叶柄长达1.7cm,腹凹背凸,被白色贴伏柔毛;叶片坚纸质,卵圆形或长卵形,长2-5cm,宽1-3cm,茎中部者最大,茎的两端者渐小,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平截而下延,边缘具圆具,上面散布下面仅沿脉上被白色具节小疏柔毛。花序总状,顶生或腑生,长3.5-9cm,少花,花序轴密被白色上曲微柔毛;花梗长3mm,密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卵圆形或长圆形,在花序中部以上者长4-7mm,均具短柄,全缘,被稀疏白色微柔毛;花萼长约2.5mm,果时长约4mm,被具腺微柔毛,口部上方边缘被具节疏柔毛,盾片极发达,高2.2mm,果时竖起呈倒卵形,高达5mm。花冠黄色至紫红色,长约2.2cm,外被具腺短柔毛,内无毛,冠筒中部直径1.8mm,基部前方稍膝油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半圆形,宽2.8mm,内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两侧裂片卵圆形,宽约2mm;雄蕊4,前对较长,微露出,具能育半药,退化半药明显,后对雄蕊较短,具全药;花柱丝状,先端锐尖,微裂;花盘前方隆起,后方延伸成极短的子房柄;子房4裂,后对裂片稍发达。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亚热带阔叶林下。
【功能主治】化湿和中;除秽止呕。主湿滞痞满;霍乱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四川中草药》:民间用于藿乱呕吐,又有除风去臭的功效。
【摘录】《中华本草》
经过上文对于峨眉黄芩的介绍,我们对于峨眉黄芩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峨眉黄芩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的药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黄芩散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黄芩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黄芩1两半(锉),黄耆1两半(锉),木通1两半(锉),前胡1两半(去芦头),川升麻1两半,栝楼根2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生,锉),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当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热发痈在背,或于阴股间。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2-7片,小麦100粒,生地黄1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黄芩1两,知母1两,葛根1两(锉),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朝暮发寒热,或如疟状。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以衣覆之。汗出为效。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前胡2两(去芦头),赤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石膏3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5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豉少半合,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焙)1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5日,心腹壅闷,骨节疼痛,背膊烦热,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黄芩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8-9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得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黄芩3分,麻黄1两(去根节),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葛根半两(锉),桂心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朴消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2日,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葱豉汤调下,不拘时候,衣盖取汗;未汗再取。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1两,川升麻1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石膏2两,柴胡1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气盛,昏昏如醉,热躁烦渴,口苦舌干。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1分,决明子1分,防风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川大黄1分(锉,微炒),甘草(炙微赤,锉)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眼生翳膜,体热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黄芩1两,黄柏1两,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1两,地榆(锉)1两,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积热,下血不止,日夜度数无恒。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青竹茹半鸡子大,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黄芩半两,猬皮半两,当归半两,芍药1两,牡蛎2两半,竹皮2两半,狐茎1具。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妇人阴脱。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饮送下,每日3次。
【注意】禁举重、房劳,勿冷食。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阴脱与子门不闭不同,劳则泄而不收,脱则虚热下坠,故以黄芩、竹皮清理湿热;当归、芍药调和血气;猬皮治阴肿下血;牡蛎治赤白带下;狐茎取其善缩入腹。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黄芩半两(去黑心),黄柏半两(去粗皮,锉),黄连半两(去须),郁金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瘤血出。
【用法用量】入寒食面5钱匕,水调。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丘松年方
【处方】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决明子1两,玄参1两,柴胡(去苗)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气攻眼,翳膜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3-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犀角屑半两,石膏3分,羚羊角屑半两,蓝叶3分,川朴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上焦壅热。心神烦躁,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淡豆豉3两(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眼生障晕,不能视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熟猪肝裹药同吃,温汤送下,不拘时候,1日2-3次。
【注意】忌酒、面。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引《卫生家宝》
【别名】漏芦汤
【处方】黄芩2两,白及2两,麻黄2两(去节),漏芦2两(真者),白薇2两,枳壳2两(麸炒,去瓤),升麻2两,白芍药2两,川当归2两,川牛膝2两,甘草2两,大黄5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行热毒而致痈疽发背,丹疹赤肿,恶肉变作赤色;及眼赤肿生障翳。
【用法用量】一云:痈疽发背等疾服此获安之后,宜常服四物汤交和黄耆建中汤,空心煎服,以御未来,恐后再作。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三
【处方】黄芩、当归、川芎、白矾、黄连。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阴门生疮。
【用法用量】煮水熏洗即安。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六
【处方】黄芩半两,瞿麦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半两(去心),滑石1两,水通1两(锉),车前子1两,葵子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小肠结热淋涩,心神烦躁,口舌干焦,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黄芩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薇1两,栀子仁1两,大青1两,知母1两,栝楼1两,川消石1两,白鲜皮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在内,心烦发狂。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斑痘疮入眼,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铁粉半两(细研),川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毒热不解,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温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半两,麻黄1两(去根节),赤芍药3分,石膏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3分,细辛3分,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心神烦热,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山栀子、黄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斑疮入眼。
【用法用量】用牛蒡子叶杵汁调,涂在顶门。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八引丁时发方
【处方】黄芩1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麦门冬1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锉),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胸烦热,头疼目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豉2-7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大青1两,川升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茵陈1两,川朴消1两,栀子仁半两,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10日内未得汗,表里有热,发斑,狂言欲走,眼目俱黄,心中烦闷,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人参(去芦头)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麦门冬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吐下后,内外有热,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木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2两,秦皮半两(真者),莽草半两,细辛半两,白芷半两,川芎半两,黄连半两,羌活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恶血脓汁,活血,调荣卫。主疮肿,癌。
【用法用量】每用1两半,以猪蹄煮熟,去蹄,入前药煎数沸,通手以绵惹洗癌疮,直至药冷为度,洗后使麝香膏贴。春、冬1日1洗,夏、秋1日2洗。
【摘录】《卫济宝书》卷下
【处方】黄芩3分,柴胡3分(去苗),人参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潮热烦闷,体痛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黄芩1分(去黑心),人参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心热,惊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匕,以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黄芩半两,枳壳半两(去瓤,麸炒),大黄半两,大腹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5-6日,大便不通,热燥闷乱。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水半盏,煎至4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别名】萎蕤犀角散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犀角屑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蟹目,黑睛疼痛。
【用法用量】萎蕤犀角散(《圣济总录》卷一○六)。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半两,刺蓟1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黄芩半两(新瓦焙干),麦门冬(去心)半两。
【功能主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处方】黄芩1两半,地榆1两半(锉),玄参2两,茜根2两(锉),寒水石1两,麦门冬2两半(去心,焙),川升麻2两,犀角屑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热,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每于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黄芩1两,木通(锉)1两,黄连(去须)1两,羚羊角屑1两,犀角屑半两,地肤子3分,葳蕤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眼生花翳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竹叶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黄芩1两,防风(去芦头)1两,石膏(细研,水飞过)1两,知母1两,石决明(捣细研,水飞过)1两,地骨皮1两,栀子仁1两,细辛1两,赤芍药1两,黄连半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碜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及临卧时以温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川芒消1两,麦门冬1两(去心),白鲜皮3分,秦艽3分(去苗),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1两,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满闷,身体生疮。先有癖食不消,或饮酒食肉所致乳石发,腹胀头痛,时苦心急痛者。
【用法用量】黄芩汤(《普济方》卷二六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黄芩半两,大黄半两,山栀子仁3钱,玄参6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余毒。主疮毒出尽后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升,煎至8合,去滓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黄芩1两,川升麻1两,黄连3分(去须),石膏1两,栀子仁1分,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后,余热不解,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川芎、白芷、防风、蒺藜、木贼、蝉蜕、僵蚕、蔓荆、香附、甘草、夏枯草。
【功能主治】风热泪淋。
【摘录】《医学集成》卷二
【处方】黄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3日,取出锉碎,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嗽。
【用法用量】每服1字或半钱,乳食后以白汤少许调下。
【摘录】《准绳·幼科》卷九
【处方】黄芩半两,诃黎勒半两(煨,用皮),樗株皮半两,瓜蒌根3分,黄连3分(去须),当归(锉,微炒)3分,乌梅肉1分(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准绳·幼科》卷七
【处方】黄芩1分(去黑心),升麻1分,黄连1分(去须),大青1分,虾蟆1分(烧灰),角蒿(灰)1分,黄柏(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口齿疳。唇口痒痛,齿龈肿黑,宣露摇动;及干湿癣。
【用法用量】每用1字匕,贴齿龈上,有涎即吐。如患干湿癣,以口脂和,涂疮上;或腊月猪脂和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芒消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脏腑壅实,心神烦热,睡卧不安。少小腹大短气,热有进退,食不安,谷为之不化。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桂心八铢。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黄芩3分,川升麻1两,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半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疮生于身体。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
【别名】黄芩饮
【处方】黄芩半两,栝楼根3分,黄连3分(去须),乌梅肉1分(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樗树皮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
【用法用量】黄芩饮(《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本方改为丸剂,名“黄芩丸”(见原书同卷)。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黄耆5两,白术5两,前胡5两,枳壳5两,柴胡3两,杏仁3两,人参3两,白茯苓3两,甘草3两,当归3两,半夏3两,黄芩3两,白芍药3两,麦门冬3两,熟干地黄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劳。人不甚虚,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忪悸,口苦咽干,痰嗽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鸡峰》卷九
【处方】黄芩2两(去黑心),玄参2两,大黄1两(锉,炒),甘草1两(炙,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半(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头痛,大热烦燥。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熟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黄芩1两,人参(去芦头)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1两,栀子仁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8日,汗后余热不除。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黄芩1两,人参1两(去芦头),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半两(锉,微炒),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曾伤二月胎。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六
【处方】黄芩1两,黄连半两(去须),生干地黄半两,川升麻半两,知母半两,葛根半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除劳热。主热病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黄芩3分,知母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1两,酸枣仁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黄芩1两,川芒消1两,麦门冬3两(去心,焙),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栀子仁3-7枚,甘草1两(生用)。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热发,烦闷心躁,身体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7寸,豉5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3-4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二
【处方】黄芩1两,鸡苏1两,滑石1两,小蓟根1两,生干地黄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小便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黄芩3分,赤茯苓1两,川升麻半两,吴蓝半两,阿胶2分(捣碎,炒令黄燥),黄连半两(去须,微炒),鬼臼半两(去须),黄柏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痢,心神烦闷,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黄芩1两,地榆1两(锉),犀角屑1两,茜根1两,柏叶2两(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当归1两(锉,微炒),牛角(角思)灰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蛊注痢。下血,心神烦闷,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黄芩1两,乌梅肉10枚(微炒),石膏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患疟,寒热头痛,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黄芩1两(去黑心),甘遂1两(麸炒黄),龙胆(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疗积热。主伤寒。烦热不解,谵语言妄语,欲发狂走。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以冷水调下,更令病人饮水2-3盏,腹满则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别名】黄芩饮
【处方】黄芩1两(去心中黑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脏积热,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盛夏时有大热症,头大如斗,身热如火者。
【用法用量】黄芩饮(《经验广集》卷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怎么样,现在了解黄芩散了吗?是不是觉得它很神奇,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秘而强大,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黄芩牡丹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黄芩牡丹汤,大家应该能猜到这是一种中药的方剂,但是这个方剂是用来治疗什么病症的,很多人却不是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番。
【别名】黄芩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二)。
【处方】黄芩 牡丹 桃仁 瞿麦 芎藭各6克 芍药 枳实 射干 海藻 大黄各9克 虻虫3克 水蛭3克 蛴螬10枚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女人从小至大,月经未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别名】黄芩散
【处方】黄芩2两,牡丹2两,桃仁2两,瞿麦2两,芎䓖2两,芍药3两,枳实3两,射干3两,海藻3两,大黄3两,虻虫70枚,水蛭50枚,蛴螬10枚。
【功能主治】妇人从小至大,月经未尝来,颜色萎黄,气力衰少,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黄芩散(《圣惠》卷七十二)。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女子月经素未通,或郁热内戕,而至血结不行。故用黄芩、丹皮以化热,枳实、大黄以导滞,芎、芍、桃仁以和营,射干、瞿麦、海藻以降逆,虻、蛭,蛴螬以破血也。
【摘录】《千金》卷四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黄芩牡丹汤,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黄芩半夏汤的功效与作用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黄芩半夏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半夏 枳壳 黄芩(酒炒)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处方】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包热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水2盏,加姜3片,枣1枚,煎8分,食远服。
【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看了上面文章关于黄芩半夏汤的介绍,我突然发现好的身体还是要从饮食做起。平时大鱼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养生之道,科学的荤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