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瘤手术

肿瘤运动养生。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如何避免走入有关中医养生方面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颈部肿瘤手术”,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颈部肿瘤一般是之后颈部的淋巴一类的手术,淋巴分布在人体的多个位置,当淋巴患上一些疾病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患者选择治疗的方法,在对淋巴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会进行多个检查,来确认患病的程度,这样对最后选择治疗方法有很好的帮助,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患者要积极的配合。

颈部肿瘤手术后的护理

第一,改善体质,补充蛋白质营养

颈部淋巴癌患者在接受化疗后,身体会比较虚弱,且免疫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在饮食上多补充一些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c、a的健康食物,如牛奶、大豆、瘦肉、甲鱼汤、花生、红枣、核桃、松子等等。如果患者因化疗后出现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情况,那么应弄些细软的半流食食物,如银耳红枣汤、皮蛋瘦肉粥、豆腐脑、鸡蛋羹等等。

第二注意肠胃吸收反应

颈部淋巴癌患者化疗后多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现象出现,因此一方面应多给患者心理暗示,减少呕吐,另一方面减少食量,增加患者进食次数,可以吃些酸梅或者山楂之类的促消化食物,帮助患者吸收营养。吃完后应注意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减少继发性感染问题出现。

颈部肿瘤手术后注意事项

1.淋巴癌手术后,注意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等。若患者呼吸困难则要注意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采取半卧位,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

2.部分患者在淋巴癌手术后需进行放化疗,故淋巴癌手术后注意事项主要针对放化疗护理展开。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尤其要保护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因素如日晒、冷热、各种消毒剂、肥皂、胶布等对皮肤的刺激,内衣选用吸水性强柔软棉织品,宜宽大。

ys630.COm精选阅读

颈部肿块赶紧治!98%的都是肿瘤


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对近一年的数据统计发现:因 " 无意间发现颈部肿块 " 来做 pET/CT 检查的 50 余人中,仅 1 例为炎性病变,其他都是不同部位的肿瘤。对这一结果,医生都感到触目惊心。

章先生今年才 40 多岁,无意间摸到右颈部有一小肿块,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大约 2 个月前,发现小肿块已长到山核桃大小,伴有持续性局部疼痛,不过疼痛不剧烈,但总感觉不舒服,便到省人民医院做检查。

做了 CT 检查,鼻咽部、胸部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发现右颈部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常规考虑为淋巴结肿大。为进一步查明颈部肿块 " 淋巴结肿大 " 的原因,医生建议他做个 pET/CT 检查。他不以为然,但最终还是做了。

报告提示:患者为鼻咽癌所致颈部淋巴结转移。同时 " 右颈部淋巴结穿刺 " 结果也显示,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 , 也就是说,颈部肿块为转移癌。" 看到报告单,整个人脑子一片空白。" 章先生说。

" 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因为不重视颈部肿块而导致肿瘤发展,直到病期较晚才来看病,结果发现肿瘤已广泛转移。" 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程爱萍说。

不少人认为,这肿块不痛不痒应该不要紧吧?的确,没有症状的肿块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只有当肿块伴随着疼痛、红肿、搔痒现象出现后,大家才觉得,该到医院去看看了。

其实,有症状的肿块应该重视," 不痛不痒的肿块 " 更应警惕,尤其是颈部无痛性肿块。因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相反,越是具有一些症状的颈部肿块,非肿瘤的可能性还大些。

许多颈部肿瘤是无意中发现,临床仅仅表现为颈部肿块,无其他症状,尤其是肿瘤的早期。如颈部肿瘤常见的甲状腺癌、甲状腺瘤,发生于颈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和各种转移癌 ( 如鼻咽癌、喉癌、肺癌颈淋巴结转移 ) ,以及涎腺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等,多无疼痛、皮肤红肿等症状体征。而颈部一些具有红肿、疼痛等症状的肿块,则不少是化脓性炎症、淋巴结核等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炎症肿物。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肿瘤的晚期表现。

程爱萍提醒,如果发现颈部有肿块应尽早就医,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乳腺良性肿瘤要手术吗


乳腺良性肿瘤要手术吗

1、乳腺良性肿瘤要手术吗

手术是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无论是普通型纤维腺瘤还是幼年型、巨纤维腺瘤等特殊型纤维腺瘤,只要完整切除都可使其治愈。单发性乳腺纤维腺瘤的手术治疗容易,但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治疗就困难些。对于散在分布的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如果全部切除,乳腺上满布切口,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可考虑选择较大的肿瘤或者有怀疑的肿块予以切除,而对那些典型纤维腺瘤肿块予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肿块增大、或不能除外恶性肿瘤,可及时再行手术治疗。

2、乳腺良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一般不能使已有的乳腺纤维腺瘤消失,但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新发肿瘤的产生。可考虑中医药治疗,中医治则是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可用于小的基本确诊的患者或多发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选择性切除术后。一般不建议内分泌药物治疗。

3、乳腺纤维瘤多大就需要手术切除

乳腺纤维瘤,是否应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这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虽然作为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是如果一直得不到控制,任由发展产生的危害也比较严重,如果是大于三厘米的话,那么是要建议手术治疗的。

通常来说,青春期之后的发性,比较容易发生乳腺纤维瘤。这种疾病的最常发作的年龄段,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而它发作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这些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不平衡,从而引发肌体内分泌失调或者是免疫功能紊乱等。不过,一般来说,它的肿瘤的直径都在3CM以下。

曾经有一些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在讨论乳腺纤维瘤的治疗时,把3CM当成了一个分界线。一些医务工作者建议,乳腺纤维瘤多大需要手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3CM。如果是超过了3CM,那就需要马上动手术。如果是没有达到这个数值,则还可以再进一步观察。

乳腺良性肿瘤的病症

1、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其特点为肿块呈浸润性成长,即使肿块很小,若累及乳腺悬韧带时也可引起皮肤粘连,较大肿块可能有皮肤水肿、橘皮样变、乳头回缩或凹陷、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出现皮肤卫星结节,甚至溃疡。本病早期应与乳腺良性病变如炎性肿块、乳腺增生病及良性肿瘤等相鉴别。

2、乳头溢液: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一般溢液较多血样血性常见。

3、乳头改变:当乳腺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受病灶浸润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甚至完全陷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有时因乳房内纤维组织挛缩使整个乳房抬高。临床可见两侧乳头不同一水平,尚乳头糜烂时湿疹样癌典型症状。

怎么辨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有时可停止生长故五年十年也变化不大,肿瘤细胞呈膨胀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因此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不粘连,包快偏软,移动度大,很少发生出血、坏死;恶性肿瘤生长速度快,多以侵润性和外生性方式生长,常无包膜形成,且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多不能推动,常发生坏死、出血或溃疡形成。

良性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好,异型性小,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结构很近似,极少有细胞核分裂现象;恶性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不好,异型性大,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组织细胞形态差异大,可见病理性细胞核分裂现象。

良性肿瘤不转移,治疗后较少复发,对人体的危害较小,主要是瘤体的局部压迫和阻塞作用带来的影响;恶性肿瘤可发生转移,治疗后常复发,对机体的危害除压迫和阻塞带来的不良后果外,还可以破坏组织引起出血、感染造成恶病质。

肿瘤病人手术后如何护理


不少肿瘤需通过手术治疗,而且往往手术涉及脏器多、组织损伤范围大,对病人身体的影响较多,有的甚至可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因此,术后病人常可因功能障碍或治疗无望而出现悲观失望、情绪恶劣。这时应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稳定其情绪,树立战胜疾病和伤残的信心。在饮食方面,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如蛋、乳、鸭、肉类等,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恢复。对吞咽和咀嚼有困难的病人可给流质或半流质。为增进食欲,进食前可作轻微活动4-5分钟,并与家人共同进餐。食谱应经常改变,并注意色香味;胃口欠好的病人,可少量多餐。同时给山楂、山药等健脾开胃药。

由于手术后病人多较衰弱,想要恢复体力,一般需经过一段时间,不要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地锻炼。先做些简单、花力较少的动作,或在床上进行,以后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必须根据各人的情况,由护理者帮助或配合进行。如乳癌根治术者着重锻炼上肢活动;肺切除术者加强胸部活动;截肢者则加强肢体残端的活动。另外,护理人员可 帮助做局部按摩等以改善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一些食后能助热生火的食物,如虾、蟹、鸡肉、狗肉、韭菜等,肿瘤病人术后以不吃为宜。

颈部淋巴炎


想了解颈部淋巴炎,就要先知道什么是淋巴,淋巴是人和动物身体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存在于人体的各个部位。当颈部的淋巴被细菌感染后,便转化为颈部淋巴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等抵抗力低下的人容易患上颈部淋巴炎。

颈部淋巴炎的症状是,得病初期,感到颈部疼痛,并有一些球状肿块,按上去质地坚硬有痛感,直径大约为2厘米左右。之后数日开始发烧,一般都是三十九度左右,而且是间断性的发热。颈部淋巴炎一定要及早治疗,不然若病灶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就会产生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变。

发现上述症状后,一定要赶紧到医院进行诊治,在确诊后需要进行抗菌消炎治疗,可以采用青霉素输液治疗的方法。在治疗期间,病人应该多喝水,这样有助于治疗。在饮食方面也要非常注意,千万不要饮酒,也不要吃生冷、辛辣的食物,而且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着凉。

得了颈部淋巴炎并不可怕,一定要注意休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抗力,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平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如果出现浓肿要及时就医,尽早通过开刀引流,一定不要讳病忌医,否则可能转化为全身性的中毒,那样的话就需要全身疗法了,甚至需要换血治疗。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这样可以使肠胃排便功能畅通,使身体的毒素很好的排出体外。一定要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加上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态,以及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一定可以很快就战胜颈部淋巴炎的。

颈部按摩手法


二、颈部按摩要注意什么三、哪些人不能做颈部按摩

颈部按摩手法

1、颈部按摩手法

1.1、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1.2、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1.3、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1.4、按法

手法:用指、掌、肘等按压体表,称按法。力量应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着力点应固定不移。

作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压力最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2、颈部按摩哪些穴位好

2.1、揉捏风池穴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怕冷等。

2.2、按揉秉风穴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2.3、按揉天牖(yǒu)穴

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

此穴具有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痛、头晕,以及颈肩背部痉挛强直。

2.4、按揉肩井穴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3、颈部按摩的正确步骤

在椅子上挺直身体,双手沾取适量按摩精油,然后双手交叉。交叉的双手食指顶在下巴上,使下巴与颈部呈垂直。然后用大拇指的指腹从颈部的下部向上均匀按摩整个脖子,最后在耳下稍加按压放松。拇指按压要稍稍有力量,过轻的话就达不到按摩排毒、去皱的效果。

抬高下巴,沾取少量按摩精油,双手四指靠拢,脖子的正面由双手的指腹由下向上多次按摩,侧面和后面可用单手轮流地按摩。每个按摩的动作做10次,动作的幅度尽量加大,指腹的按摩也要有力,这样才能促进颈部毒素排除,有限延缓肌肤衰老。

身体放松保持直立,双手垂于身体两侧,将头慢慢向后仰,直到最大限度,然后复原。同样的方法向前、向左右运动。

颈部按摩要注意什么

手法要领要准确,用力均匀、柔和,避免缓急不均、轻重不均现象。进行初次按摩疗法时,应尽量采用轻手法,以后根据颈椎病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大手法力量。再就是体位,按摩操作时应摆好病人体位,以病人舒适、不易疲劳、操作方便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不适,说明手法过重,可改用轻手法。

对颈椎病的治疗要有一定的时间,每次按摩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每个疗程的按摩次数必须坚持道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缩短时间,减少次数而影响疗效。

另外颈椎病病因复杂,病理改变多神多样,颈部又有十分重要的结构,如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推拿医生不仅要有熟练的推拿手法,还要对颈椎疾病有一定认识,必须荣止强力粗暴的推拿手法。

哪些人不能做颈部按摩

1、颈部受外伤且未完全康复者

颈部拉伤、扭伤的人如果认为使用按摩就能减轻疼痛症状那就错了。颈部受外伤未完全康复的人,如果擅用按摩,容易加重水肿,使疼痛加剧,不利于患处的恢复。

2、因神经性颈椎病导致颈部疼痛者

患有神经型颈椎病的人使用按摩时,可能会由于操作不当伤到颈椎,使颈椎病情加重,出现意外。

3、在空腹、饱食、酒后和剧烈运动后应避免使用

空腹、饱食、酒后、剧烈运动后和收到强刺激后颈部按摩,会使血液流速加快,导致胃部平滑肌蠕动增强,造成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等不适。

顶叶肿瘤


【概述】

顶叶肿瘤发生率较额、颞叶者低,肿瘤多为胶质瘤,约占颅内胶质瘤的8.52%;其次为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6.50%;再其次为转移瘤。好发于成年人。顶叶功能甚为复杂,它主要是分析、综合各种感觉信息,借以分辨和确定刺激性质和部位。因此,顶叶肿瘤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对侧半身的感觉障碍,多数病人均可出现肯定的症状和体征,尤其伴有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则更有定位诊断价值。经过几十年来对顶叶的失结构症、偏瘫感觉无知症、失定向症、Gerstmann综合征等的研究,人们对顶叶症状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均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位诊断。但确有少数病例,特别是生长缓慢的脑膜瘤,即使累及大部顶叶,也可无明显的症状出现。

【临床表现】

顶叶肿瘤时引起的损害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的感觉障碍,并累及视觉和语言等功能。

1.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分一般感觉障碍和皮层感觉障碍。顶叶肿瘤所致的一般痛、温觉障碍多不明显,即使出现,也都发生在肢体远端,呈非常轻微的手套或袜子型的感觉障碍。这是由于丘脑也接受部分痛、温觉的冲动所造成的。皮层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位置觉、两点分辨觉、触觉定位及图型觉的障碍。如病人在闭眼情况下,对手里所握持的物体,虽然能感觉到,但不能判断该物体的重量、大小、形状、质地等,甚至在皮肤上写简单的数字也不能认知,因此,不能完成对物体的综合分析,称为实体觉丧失,这是中央后回顶上小叶广泛破坏而引起的结果。皮质感觉障碍还可表现为感觉忽略症,当刺激患侧肢体时,感觉可完全正常或稍减退,如同时刺激两侧肢体,则只引起健侧肢体的感受,而患侧肢体全然被忽略。当触觉刺激患侧肢体的因素已经除去之后,病人在一段时间内仍感到有受该刺激的感觉继续存在,称为触觉滞留现象。

2.体象障碍 病人对自体结构的认识发生困难,这种现象尤其右侧顶叶病变多见,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了解。临床表现甚多,如病人对自己的偏瘫漠不关心,不注意,好象与已无关,毫无焦虑之意,称为偏瘫失注症。病人对自己的偏瘫全然否认,甚至当将瘫痪的肢体提示给病人时,坚决否认是自己的肢体,有时认为是别人的手或脚,或以无关的理由来解释肢体不能活动的原因,此种现象称偏瘫不识症。有的病人出现失去肢体的感觉,认为自己的肢体已不复存在,瘫痪的肢体并非是自己的,自己的肢本已丢失。另一种表现是感觉到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这种表现称为幻多肢症。另外还有病人出现手指失认症,身体左右定向障碍、自体遗忘症等。

3.失结构症 失结构症也叫作结构失用症。系指对空间物体结构排列、建筑、绘画、图案等涉及空间的关系,不能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辨别,不能组合,不能理解彼此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进行工作,致使生活感到困难。临床可用绘画、搭积木等方法进行检查,病人虽然可模仿,且各个构成部分似尚在,但缺乏布局能力及比例关系,或上下左右倒置,排列过于拥挤或分散,失去原物的形状,没有空间的概念,缺乏立体的关系。失结构症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4.Gerstmann综合征 见于顶叶后下部的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行于枕叶部位的病变时,其临床表现主要以手指失认症、左右失定向症、失写、失算为主。手指失认症最多见,常为两侧性,嘱病人出示指定的手指,则手指辨认不能,对手指使用混乱,尤其以拇指、小指、中指最为严重,手指失认症是Gerstmann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左右失定向症不仅对自体而在辨认他人肢体时也不能分辨左右,但对周围环境的左右定向却不一定有影响。失写症,主要表现为写字发生困难,但阅读或抄写时可以不出现障碍。失算症以笔算障碍明显。

5.失读症 左侧大脑半球顶枕叶病变时常致失读症,即阅读能力丧失,同时伴有书写能力障碍。失读症可分为两种:

(1)皮质下失读症:病人不能读懂书写或印刷的文字和不能读音,但自发的书写和抄写不受障碍。病人可依靠书写表达自己的思维,但不能读懂自己所写的文章或书信。皮质下失读症常伴有偏盲。

(2)皮质性失读症:病人除不认识和不能读懂文字外,还常伴有失写,且不能听写、抄写和自发性书写。

6.癫痫发作 顶叶肿瘤所致之癫痫发作多为局限性发作,且常为感觉性,表现为病灶对侧发作性感觉异常,首发部位以拇指和食指多见,但足部开始者也并非少见,以阵发性麻木、触电样感觉或疼痛为主,向固定方向扩展,但也可为运动性呈局限性肌痉挛或阵挛,或先以感觉症状开始继以运动性症状发作,甚至演变为癫痫大发作。发作后常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位置觉等一过性感觉障碍。

7.偏瘫或单瘫 顶叶肿瘤时常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偏瘫或单瘫。瘫痪并非顶叶本身的症状,是肿瘤向前侵及运动区所致。与瘫痪症状出现的同时,可以见到深层反射亢进,但肌张力增高却不明显。

8.其它 顶叶肿瘤时,有时还可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的肌萎缩、视物变形产生的视错觉、对侧下1/4盲或同位性偏盲,以及对地理环境关系认识方面的障碍等。

【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顶叶肿瘤与大脑半球其它部位的肿瘤一样,根据肿瘤性质的不同,有些肿瘤也可引起颅骨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脑膜瘤可引起小范围的颅骨内板的骨质增生或破坏等。

2.超声波 顶叶肿瘤的超声波检查多见有中线波向对侧移位。

3.脑电图 顶叶肿瘤的脑电图检查表现特点是:局限性波或波的出现范围较广,一般以病侧顶部为主,扩散到枕、颞后、颞前、额后、顶下等部位,特别是顶部大脑镰旁肿瘤时,慢波的出现范围更广,往往不易与颞枕肿瘤区别。波局限于顶部或顶枕时,有顶叶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顶叶深部肿瘤,局限性波一般不明显,多显示5~7次/秒局限性散在性或连续性波和懒波。顶叶肿瘤容易引起病侧半球(约30%)或两侧半球(约10%)的广泛性散在性慢波,有时显示广泛性棘慢波,且病例或两侧背景波常有紊乱。

4.脑血管造影 顶叶肿瘤的脑血管造影特点是:在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呈平行侧移位,大脑中动脉凸面分支向下移或部分分开。侧位像上中动脉主干下压,肿瘤所在部位的血管受压。

(1)顶叶大脑镰旁肿瘤:前后位像示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为直线形,远端移位显著。侧位像示肿瘤偏前时,胼周动脉及其分支呈弧形;肿瘤偏后时胼周动脉末端被压向前下或胼周动脉被推挤向前弯曲,末端分支变直或呈弧形。中动脉组向前推挤稍下移,或其末梢分散等现象。

(2)顶叶矢状窦旁肿瘤:前后位像示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上端明显,胼周动脉分支下压呈弧形,大脑镰征阳性。大脑中动脉组均受压变低。侧位像见中动脉组向下移位,胼周动脉略下移或平直,因此处多为脑膜瘤,故常示大脑前动脉及中动脉纡曲增粗。

(3)额顶肿瘤:前后位像示大脑前动脉呈弧线形向对侧移位。大脑中动脉组轻度压低移位。整个血管变化无○字型表现。侧位像示大脑中动脉主干受压变平较明显,额顶升支动脉改变较其它部位肿瘤显著,表现为受挤压、拉直、分支相互分开等现象。

5.脑室造影 因侧脑室体后部及三角区与顶叶相对应,故顶叶肿瘤多示侧脑室体下压,透明隔、第三脑室呈斜线向对侧移位。肿瘤偏后接近枕部,即顶枕区肿瘤,可致三角区及枕角皆下移。

6.脑CT检查 CT对颅内肿瘤,特别是幕上肿瘤的诊断,比其它辅助诊断技术有更多的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检查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

(一)慢性硬膜下血肿 顶叶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中、青年多见。其临床经过与脑瘤相似,但都有头部外伤史,其伤情多较轻微,故常被病人所遗忘而不主动诉说,甚至追问病史时也记不清。经数月甚至年余才逐渐出现临床症状。早期症状多为头痛、头晕,亦可查出局限性感觉性癫痫或偏身感觉障碍,仔细检查可以发现一些顶叶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颅骨平片检查可有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通常无骨折线。超声波检查发现中线波移位(双侧性可能无移位)。脑电图检查可有局限性慢波出现。颈动脉造影常示无血管区可明确诊断。

(二)脑脓肿 顶叶脑脓肿的发生率较颞、额叶不见,多为血源性感染,急性期多有全身性表现(高热、周围血像多形核白细胞增多)和急性颅内压增等,腰穿显示脑脊液有化脓性改变,很容易与脑瘤鉴别诊断。但顶叶慢性脑脓肿,病程较长,其临床症状与顶叶肿瘤相似,多数难以鉴别,只有手术探查时才能明确诊断。

(三)脑血管病变 在脑中动脉病变时,如血管畸形、动静脉瘘、动脉瘤、动脉硬化等,可出现顶叶征候群。大脑中动脉供血的顶、颞、枕叶接合部容易发生缺血性软化。优势半球角回软化时有失写、失读与Gerstmann综合征出现,应注意仔细检查与肿瘤鉴别。

额叶肿瘤


【概述】

额叶肿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发生率居幕上各部位肿瘤的首位,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5。常以胶质瘤为最多,约占颅内胶质瘤总数的25.57%;其次是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11.45%;另外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也常在此部位发生。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此肿瘤虽属常见,但对额叶的解剖结构、神经生理功能了解的还不够完善。在最近20多年以来,随着神经外科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精神病学的不断进展,对额叶的神经生理功能及额叶病变引起的症状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缺乏更深入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右额叶常被认为是哑区或静区。这类病人在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很少出现显著的功能障碍,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较大的困难,对治疗效果和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临床表现】

额叶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病史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在病程发展过程中,除有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压高症状外,其主要临床症状与精神、情感、运动、言语、小脑协调运动等方面有关。

1.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可见于颅内其它部位的肿瘤,但额叶肿瘤所致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且出现较早,发生率也较高,尤其当两侧额叶受损时更为明显。额叶肿瘤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和人格的改变,此类情况更常见于额叶前部及额叶底部肿瘤。病人早期症状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力的减退明显,而远记忆力保存。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思维和综合能力明显丧失,远近记忆力均渐消失,丧失自知力和判断力,出现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障碍,病人逐渐变为痴呆。人格的改变亦甚多见,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不知整洁,生活懒散。有些病人表现抑制能力的丧失,易激动,脾气暴躁,情绪欣快,诙谐,行为幼稚,童样痴呆,轻浮、愚蠢,令人生厌的开玩笑,甚至强哭强笑,有时表现热情奔放甚或狂怒发作,如毛发竖立、血压上升、瞳孔散大并伴有攻击动作等。

额叶肿瘤所致的精神症状常为缓慢发展,明显的精神症状较易检查出,但在疾病的早期,轻微的精神改变常不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被忽略,多仅在详细追问病人亲属时始能发现,额叶肿瘤精神症状的发生率一般在60%左右。颅内各部位肿瘤在病程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均可发生精神症状,精神症状除可见于大脑半球各叶病变外,幕下病变以及颅压增高病人也可以出现,因此对额叶肿瘤的诊断,单凭精神症状这一点还是不够的。

2.癫痫发作 额叶肿瘤时,癫痫发作常是首发症状,其发生率约为33.3%,其中4/5属于无先兆的癫痫大发作,1/5为局限性癫痫。肿瘤侵及额叶前部大脑皮质6区和8区时,癫痫发作多有意识丧失,头与眼转向病灶的对侧,病灶对侧上下肢抽动,上肢明显,少数病人的发作仅至此为止,但多数继之发展为全身性大发作。额底部肿瘤,尤其靠近底部中线附近时,由于肿瘤向两侧发展,可出现全身性痉挛发作,多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肿瘤侵及中央前回时也可出现局限性癫痫发作,依中央前回受累部位不同,而出现病变对侧肢体相应部位的抽动,如果先从拇指或食指开始出现抽动,则证明病变位于中央前回的下部;如自口角开始者,则病变位于中央前回的最下方,相当于外侧裂的附近,从足部或 趾开始者极为罕见,如果出现则应考虑病变位于旁矢状窦内侧部。仔细观察局限性癫痫的进展过程,对肿瘤的定位诊断有很大帮助。另外应注意,如果从局限性癫痫最后导致全身性发作者,多为器质性病变,如果病人在癫痫发作之前就已有瘫痪,癫痫发作后可以暂时性的使瘫痪加重;以前没有瘫痪而在癫痫发作之后出现瘫痪且为一过性暂时瘫痪者称为Todd麻痹,这种情况临床上并不少见。此外,个别病人还可表现为某些肌群的反复动作,如连续眨眼、躯体扭转等特殊发作。

3.锥体束损害症状 额叶肿瘤时病灶对侧腹壁和提睾反射的减弱消失以及同时出现强直性跖屈反射,常为早期症状,随着肿瘤的继续增大及对运动区的侵犯程度,病灶对侧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同时往往伴有踝阵挛、膑阵挛和腕阵挛等,最后可出现病灶对侧的不同程度的瘫痪,Babinski征是皮质脊髓束病变的一种有代表性的重要体征,额叶皮质运动区任何部位的肿瘤都可以出现。解剖上由于面部的皮质运动投影区斜向前突出,极易受损,故额叶肿瘤时常有病灶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发生率达44.8%,这一体征尤其在谈笑时更为明显,因此,被认为是额叶肿瘤的重要体征之一。另外由于额叶肿瘤容易通过大脑镰压迫或侵犯对侧半球,因此可以出现双侧锥体束征或病灶同侧锥体束征。

4.运动性失语 右侧半球优势病人如肿瘤侵及左侧额下回后部Broca区时,可致远动性失语。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唇和舌能自由运动,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不能用言语与人对话,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损害较轻的病人常为不完全性的运动性失语,病人尚能发出个别的语音,但不能从语音构成词名,也不能把它们排成必要的次序,说话缓慢,常说错字或出现语言停顿、口吃现象,因而这些能发出的个别语音也是杂乱无章,不能令人理解。严重时完全失去说话能力。

肿瘤累及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时,可致书写不能,病人能说话,能听懂,能看懂,但丧失书写能力。临床上常遇到完全性运动性失语病人,不但丧失说话能力,同时还伴有书定不能。

5.额叶性共济失语 额叶肿瘤所致的共济失调,系由于额-桥脑-小脑束受损而引起的。解剖上额叶纤维到达桥脑后,经桥脑横行纤维到对侧小脑中脚,达小脑齿状核,由此发出纤维,多数止于红核,少数由红核到丘脑腹外侧核再抵达运动区,此即所谓皮质小脑-皮质回路,因此额叶肿瘤时可以出现类似小脑源性的共济失调。额叶肿瘤的早期,特别是额极肿瘤,如果不伴有颅压增高,并不产生运动障碍,也不会出现瘫痪。但可出现复杂的精巧的高级运动障碍,如绣花、穿针和连续从事一种动作时,出现笨拙而不协调,言语与动作矛盾,如嘱病人去拿一件物品时,病人嘴里可以清楚地说出,但行动却相反,或笨拙或错误等语言和行动脱节现象。病灶对侧手部出现震颤,下肢有轻微的共济失调,一般观察不易发现,当嘱病人作快步行走或作快速转弯动作时可以出现。有人认为额叶受损病人约半数可发生共济失调,当两侧额叶明显受损时,病人步态摇晃蹒跚,一侧明显受损时,病变对侧下肢表现显著的笨拙,走路时常过度地向外踏下,但这类病人辨距不良和连续运动功能不良常不显著,且多无眼球震颤。

6.强握反射的摸索运动 额叶肿瘤损害额后部尤其是额上回靠近中央前回时,由于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当物体触及病灶对侧手指及手的掌面时,引起手指及手掌的屈曲并抓住物体紧握不放的现象,称为强握反射;病人手掌被物体接触时,手和上肢皆移向该物体,如连续接触其手掌,即可使其上肢向各方探索,直至其触及此物而握住此物,称为摸索运动。强握反射和摸索运动同时发生在一侧,常是诊断额叶肿瘤的重要依据。

7.其它症状 额叶肿瘤位于或靠近额底部时,可影响或压迫嗅神经,导致嗅觉丧失,肿瘤向后压迫一侧视神经可出现病侧视神经原发性萎缩,对侧神经则因颅压增高而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Foster-Kennedy综合征)。额叶内侧肿瘤病人有时出现尿失禁或排尿紧迫感,以致出现不择地点的慌张排尿,甚至大便失禁。双额叶肿瘤或肿瘤侵及中央前回,有时可出现吸吮反射或咂嘴反射。额叶深部肿瘤偶可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可见有对侧肢体轻微震颤。另外额叶肿瘤偶可出现木僵状态,病人可较长时间维持于固定状态而不疲劳;少数病人可出现贫食、性功能亢进等。

8.额叶各部位肿瘤的临床特点

(1)额叶前部肿瘤 头痛或精神症状常为首发症状,颅内压高症状及精神症状明显,而肢体运动障碍很少见,癫痫常为无先兆的全身大发作。当肿瘤侵犯两侧额叶时,则精神智力障碍尤为明显。病人可仅有颅压增高,而无定位体证。

(2)额叶中部肿瘤 临床表现介于额前部及后部之间。颅内压增高较明显,精神症状常见。癫痫发作具有全身性和局限性发作两种形式。运动障碍及锥体束征较前额部为多,而较额后肿瘤少见。

(3)额叶后部肿瘤 首发症状常为局限性癫痫或肢体力弱。肢体运动障碍及锥体束征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额前、中部肿瘤为轻,精神症状较少见,左额后肿瘤还常伴有运动性失语症。

(4)额叶底部肿瘤 胶质瘤少见,多为脑膜病。病人除颅压增高症状常见外,多伴有定位体征,如嗅觉障碍、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病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称为福斯特-肯尼迪(Foster-Kennedy)综合征。

【辅助检查】

1.颅骨平片 颅骨平征检查,对某些额叶肿瘤可以作定位或定性诊断,如少突胶质细胞瘤有时可出现钙化斑,其特点多呈索带状、斑点状或团状,相互交错的钙斑;星形细胞瘤,钙化多发生于肿瘤的囊壁或瘤体,钙化影多呈弧形、索条状、片状或斑点状;室管膜瘤好发于侧脑室,常见有斑点状钙化影。脑膜瘤钙化多呈现较大团块,密度较高,轮廓清楚,以砂粒型脑膜瘤钙化最为常见。额叶脑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靠近颅骨时,可以颅骨吸收、变薄、破坏和缺损,另外脑膜瘤亦常见有颅骨增生者。额叶肿瘤导致颅压增高时,可见有脑回压迹增多,颅缝裂开,蝶鞍部骨质的改变形和移位。

其主要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可见侧脑室向健侧移位,移位多不显著;病侧脑室分野不清,前角底被压上升。

2)侧位像:可见前角向后上方或上方移位;变窄、底部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团块;侧脑室前端变平或呈弧形压迹。第三脑室充盈良好,可见其下部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无异常。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病侧脑室分野不清,乃因肿瘤导致前角封闭或狭窄所致;侧脑室向健侧移位;透明隔与第三脑室呈直线状移向对侧;肿瘤侵及两侧则移位轻或无异位。

2)侧位像: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封闭,侧脑室前端有弧形压迫或充盈缺损,并向后下方移位,压迹于上方重下部轻,前角变短、变窄并向后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常变扁平并向后下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异常。

(3)额叶矢状窦旁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顶受压明显下移且变平,外上角变钝亦下移;透明隔和第三脑室亦多呈上多下少的斜形移向对侧。同侧胼胝体沟和扣带回沟亦变扁、下移并随之向对侧移位。

2)侧位像:侧位像上可见前角及体前部向下移位,顶部被压变平,出现弧形压迹或有块状影突入;变窄或封闭。第三脑室下前部变扁并向下后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4)额叶下部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见同侧侧脑室变小,常明显向对侧移位。透明隔和第三脑室多呈弧形移向对侧。

2)侧位像:侧位像上侧脑室前角及体前部一致向下移位;前角底部与下角尖端之顶可被压变平。如向后生长,则下角变窄,并向后下移位。第三脑室前下部可变扁并向后下方移位。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无变化。

3.颈内动脉造影 额叶肿瘤时主要导致颈内动脉突上段、大脑前动脉前2/3及中动脉起始段。与额顶升动脉发生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移位和变形。

其主要表现特点如下:

(1)额叶底部肿瘤

1)前后位像: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和上行段近侧向外上明显移位,呈凹弧形抬高,此弧形轮廓可示肿瘤的上界。因前动脉垂直段下部已向外上移位,故见其相对上移和缩短。肿瘤偏于一侧者,向对侧位较明显;位于中线或累及两侧者,可无中线移位或移位较轻微。

2)侧位像: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向后移位,使虹吸弯受压变扁。颈内动脉分支向后移位。肿瘤靠近中线,则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牵直,向后上移位。脑外肿瘤多呈弧形,可描绘出肿瘤轮廓。肿瘤偏外,则前动脉无上述变化,可使中动脉侧裂段向下移位,额顶升动脉牵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居中线或累及两侧,可影响两侧颈内动脉及大脑前动脉。

3)静脉期:可见视丘纹状静脉和隔静脉牵直并向上后方移位。大脑内静脉前段向后上移位且弯曲度增大,静脉角亦向上移位。这些改变的出现与肿瘤大小有关。

(2)额极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中两动脉水平段牵直、变长、轻度下移。前动脉垂直段呈弧形向对侧移位,与中动脉间距加大,侧裂段稍回外移,以上血管改变形成一上边开口的圆环状。额极动脉常被牵直。

2)侧位像:大脑前动脉垂直段及膝段向后移位,且弧度变钝;肿瘤愈大,愈靠后,则此种变化愈明显。额顶升动脉变直、且向后下方移位;肿瘤愈接近中线,则中动脉侧裂段前部向下移位变化愈小、愈轻。

视丘纹状体静脉与透明隔静脉可下移,静脉角变锐后移。大脑内静脉变短后移,曲度增大,呈驼峰状。

(3)额叶矢状窦旁及镰旁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以上段较明显。胼周动脉下移。矢状窦旁肿瘤多见大脑镰征阳性。大脑镰旁肿瘤大脑镰征为阴性。胼周动脉上行分支移向对侧且牵直或呈弧形向同侧外下方移位。起于大脑镰游离缘的肿瘤可使同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向同侧外下移位,或两侧胼周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上行段彼此分离和下移。

2)侧位像:胼周动脉和胼缘动脉前段下移,走向变直,而胼胝体膝段曲度变锐。肿瘤偏前者,前动脉上行段膝部受压下移。胼缘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向下或向后移位,各分支呈弧形或牵直。肿瘤偏后者,胼周动脉近段和中段下移,胼缘动脉和胼周动脉分支各向前、后方移位,常呈弧形包绕肿瘤。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曲管上臂以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侧裂段和额顶升动脉可向后下或下方轻度移位。静脉角变小和大脑内静脉向后下或下方移位。

(4)额叶中部和后部肿瘤

1)前后位像:大脑前动脉大多数呈轻度圆弧形或方形向对侧移位。额极征可为阳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大脑前动脉水平段下移。中动脉水平段呈伸展状也向下移。侧裂段可向下外侧移位。肿瘤向内侵犯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变直并向内侧移位。

2)侧位像: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向下移位,虹吸弯变扁。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下移。侧裂段明显向后下或下移位。肿瘤位于额中部者,额顶升动脉前组分支,即眶额支和中央前回支明显向下或下后移位;后组分支,即中央回支和顶前支可拉直。肿瘤位于额叶后部者,前组和后组分支分别向前下和后下移位。侧裂动脉三角变扁且下移。肿瘤侵及基底节时,豆纹动脉各枝僵直。大脑内静脉向对侧移位,其前段及静脉角可向后上移位。基底静脉向下向内移位。

4.超声波 额叶肿瘤超声检查时,中线波可见有中等度向健侧移位。额极、额底肿瘤及双额肿瘤时,中线波无移位,但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病理波。肿瘤压迫空间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可显示脑室波幅增大,侧脑室波与中线波间距离变大,可以此推测脑积水的程度。

5.脑电图 额叶肿瘤脑电图检查表现有下列特点:(1)局限性波的出现率较高约83%;(2)40%的呈现一侧性或双侧性阵发性单一节律性波,特别是额叶内侧面或基底面肿瘤较多;(3)单侧额叶肿瘤约有1/3对侧额部也有传播性波,但一般波幅较低,往往成为混合性波;背景的波,在1/3的病例中表现正常,一般情况下,肿瘤位置愈靠前,的异常就愈轻;(4)双侧额叶肿瘤,在双侧额部出现相互独立的多形性波为特点,肿瘤较大的一侧更明显。波、懒波出现范围较广。

6.脑CT检查 CT主要通过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对比和正常结构(如脑室)的移位和变形诊断颅内肿瘤。额叶肿瘤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一般显示密度较高;侧脑室前角常见受压变形。

【鉴别诊断】

额叶肿瘤一般病情发展比较缓慢,早期临床症状轻微,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其临床状逐渐增多加重,在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应注意同其能引起与额叶肿瘤类似症状的其它颅内疾病相鉴别。

(一)硬膜下血肿 额叶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有明显的外伤史,在伤后不久或数月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限性体征不明显,但精神症状较明显,少数病人可有癫痫发作。特别是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根据临床表现较难与肿瘤鉴别,常需借助于造影检查和CT检查方能明确诊断。额叶硬膜下血肿作颈动脉造影时,在前后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向对侧弧形移位,大脑中动脉下压并向内侧有不同程度的移位,并可见血管与颅骨内板间常有一半月状无血管区。CT对血肿的定位十分有用。

(二)额叶脓肿 额叶脓肿与肿瘤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相同,但脑脓肿多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起病急,多有发热史,周围血像和脑脊液多形核白细胞增高。颈动脉造影的微血管-静脉期约有50%的脑脓肿可显示其壁呈现一均匀的不透光区,可视为脑脓肿的特征性改变。脑脓肿CT检查显示边缘清楚的低密度区。而肿瘤一般为高密度区,容易鉴别。但确有少数脑脓肿术前难以与肿瘤相鉴别,到手术探查时才能确诊。

(三)颅咽管瘤 颅咽管瘤多见于学龄儿童和20岁以前的青年,很少见于成年人。而额叶肿瘤多见于成年人。颅咽管瘤首发症状多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儿童常见于生长发育迟缓,成年人多见于性功能减退。而额叶肿瘤无上述症状,其早期症状多为精神障碍,而颅咽管瘤病人精神症状少见且表现较轻。额叶肿瘤多引起视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时,则出现视力障碍。而颅咽管瘤多见视神经原发性萎缩,而较早期则伴有视力障碍。颅咽管瘤在鞍上或鞍内常有蛋壳样钙化并伴有蝶鞍形状及骨质的改变,而额叶肿瘤很少有钙化,而少数有钙化的肿瘤,其钙化斑的部位及表现形状没有颅咽管那样典型。

(四)垂体肿瘤 垂体腺瘤多见于成年人,其主要症状是垂体功能障碍,双颞侧偏盲,头痛、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有的病人表现肢端肥大症,蝶鞍多呈球形扩大,诊断不难。但当肿瘤巨大向鞍部发展时,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当肿瘤影响内囊、大脑脚或压迫大脑前动脉、大脑右动脉影响其血液循环时,可出现偏瘫。应注意与额叶肿瘤相鉴别。另外额底部肿瘤常有视力、视野变化,亦应注意与垂体肿瘤鉴别。

(五)嗅沟脑膜瘤 嗅觉障碍和精神异常是嗅沟脑膜瘤的主要临床特征,另外头痛、视力减退、癫痫发作也是常见的症状。额叶肿瘤除少数额叶底部肿瘤外,很少出现嗅觉障碍和视力障碍。嗅沟脑膜瘤的颅骨平片常发现颅前窝骨质异常或肿瘤钙化,双侧颈动脉造影,血管移位双大脑前动脉为主。侧位像上大脑前动脉呈弧形向上方移位,血管与颅前窝底线距离加宽,额极动脉呈弓背向上为弧形。大脑中动脉移位不明显,甚至接近正常。颈内动脉鞍上段稍向后倾,有时可向后下移位,致使虹吸段变偏。在侧拉像上常见到眶顶动脉受压向下移位。根据上述特点不难与额叶肿瘤相鉴别。

(六)鞍结节脑膜瘤 其首发症状多为视力障碍,次为头痛。晚期可出现内分泌障碍,亦可出现嗜睡、幻嗅、嗅觉丧失等症状。凡成年人出现单眼或双眼颞侧偏盲,视神经呈原发性萎缩,蝶鞍无明显改变,皆应怀疑鞍结节脑膜瘤,应注意与额叶底部肿瘤鉴别。

(七)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肿瘤比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因肿瘤位置和大小而异。其首发症状多为头痛,性质为间歇性或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病人亦常有癫痫发作和肢体运动障碍。颅脑超声波检查和脑电图检查90%有一侧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表现,脑室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有定位、定性价值,易于额叶肿瘤鉴别。

(八)额叶结核瘤 额叶是结核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其临床症状与额叶肿瘤极相似。结核瘤多有结核病史,低热,血沉加快,少数病人因伴发结核性脑膜炎而使脑脊液有特征性改变。但仍有不少额叶结核瘤在手术探查时才能确定其性质。

(九)脑血管疾病 额叶血管性疾病常见有脑血管畸形和颅内动脉瘤。

1.额叶脑血管畸形 多分布于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供应区。出血和癫痫发作常为脑血管畸形的首发症状,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和智力减退亦常见,少数病人在眼部或前额部可听到颅内血管杂音。CT检查,普通扫描病变常为等密度,周围有低密度区。有颅内出血可见到相应的高密度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亦可显示。造影剂加强后,病变血管区可呈高密度,有时可见到其供应动脉及引流静脉。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畸形和颅内肿瘤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

2.颅内动脉瘤 多发生在脑底动脉环及其主要分支。位于前半环颈内动脉系统的占85%。约有90%的动脉瘤的病人是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面色苍白、颈项强直、克匿格氏征阳性等。严重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另一些病人则由于出血深入到一侧半球,而出现一侧的轻瘫,且逐渐加重。有些患者由于出血量较大而使蛛网膜粒的再吸收障碍,于出血后颅内压慢慢上升,头痛长期不缓解,视乳头水肿逐渐明显。这些病人都应该作进一步检查(脑电图、超声波、甚至脑血管造影或CT扫描),以排除肿瘤出血或血肿形成之可能。

(十)颅内寄生虫病 额叶寄生虫病常致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临床上类似肿瘤,但根据流行病学、寄生虫接触史、身体其它部位有寄生虫存在、阳性皮肤试验及血和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等检查,不难与额叶肿瘤鉴别。

颈部红疹瘙痒


颈部的皮肤长期都暴露在外面,但是颈部的皮肤又十分的脆弱,接触到细菌之后就容易引发颈部感染,发生一些颈部皮肤炎症情况。而不少人都发现自己的颈部经常长出红疹,并且伴随着瘙痒症状,用手去挠的话就会在脖子上留下红色的印记。因此颈部经常长出红疹,发生瘙痒的引发原因是什么呢?

过敏

引起皮肤过敏是一种皮肤对外界刺激后产品的一种变常反应,当过敏源接触机体后,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发抗原抗体反应,其严重程度不一,常见表现为皮肤泛红、刺痒、红血丝、干燥脱屑、起水泡、小疙瘩红点点,刺痛、烧灼和紧绷感等现象。出现以上情况,需要慎重选择日常护理化妆品,并且生活中也需要多加注意。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改善皮肤过敏。

过敏性药物

如果是过敏发作,建议你口服抗过敏药。另外一定注意脱离过敏源,一定要去除过敏因素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或者你去做一个过敏源的检查。查清楚后避免接触过敏源才能从根本上控制.

湿疹

如果是湿疹则要忌食刺激辛辣食品及鱼等发物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同时注意多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可以服用扑尔敏片,维生素C片

颈部怎么按摩


二、颈部按摩要注意什么三、颈部按摩有哪些禁忌

颈部怎么按摩

1、颈部怎么按摩

1.1、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

推法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1.2、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

拿法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1.3、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

颈椎舒展器,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1.4、按法

手法:用指、掌、肘等按压体表。

按法,称按法。力量应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着力点应固定不移。

作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

2、按摩颈部哪些穴位好

2.1、风池穴

风池穴就在后颈枕骨下方,简单来说就是靠近后脑勺发际线处的、颈部两个凹进去的地方。听说按摩这个地方不仅能够缓解颈椎老毛病,还能够缓解眼部疲劳的问题。

把拇指按在这两处穴位,其余四指按在头部,然后轻轻地按下去,可以顺时针揉按,也可以上下点按,按五分钟即可。

2.2、按揉秉风穴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2.3、按揉肩井穴

在后颈根部第7颈椎与肩峰之间的中点处。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于身后,用双手拇指按压肩井穴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2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为佳。

此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头项强痛、颈椎活动受限、颈项肌痉挛,肩背部酸痛、肩周炎、肩膀疼痛、不能伸举等。

3、颈部按摩有什么好处

做肩颈的推拿按摩,可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的力量,保持项韧带的弹性,加强颈椎小关节的稳定性。长期坚持可令颈部活动灵活,能有效防治落枕、颈椎病、头痛头晕、颈肩臂疼痛麻木等病症。

中医推拿宣传的治病原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能够疏筋通络,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能迅速消除疲劳、缓解肌肉紧张及疼痛;加速血液循环,增加细胞供氧量,增强细胞活力,使身心倍感轻松;对改善多种慢性疾病,如颈椎炎、肩周炎、腰肌劳损、贫血、神经衰弱、失眠、静脉曲张等作用显着。

颈部按摩要注意什么

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时以中指和无名指在皮肤上轻轻画圈,轻到再轻就无法触摸的程度,手指移动要有韵律感,切忌过分摩擦表皮。

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洁面后按摩。此外,用热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颈部按摩有哪些禁忌

1、“三高”人群不宜按摩颈部

如果按摩颈部时手法太重,容易造成硬化斑块脱落,随血液进入颅内,堵塞颅内血管,引发脑卒中。此外,老年人颈部不适时也不要剧烈活动颈部,少做猛甩头等动作。否则会导致颈动脉内的血液产生涡流,有可能冲击动脉壁上的硬化斑块,使其破溃、脱落,造成极为严重的动脉血栓和脑血管栓塞。

2、有颈椎病要谨慎颈部按摩

尤其是在颈椎病急性发作期进行颈部按摩或推拿、牵引,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病情恶化。因此如果感觉颈椎不适,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先行按摩,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再确定治疗方案。适于推拿、按摩治疗的,也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

3、患骨质疏松不宜按摩颈部

此外,老年人大多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骨质变脆,如果按摩力道太大,容易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应谨慎按摩,并且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颈部肿瘤手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