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孩子起水泡样疙瘩怎么回事
夏天季节怎么样养生。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天孩子起水泡样疙瘩怎么回事”,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在夏天的时候,如果孩子皮肤出现水泡,出现小疙瘩,这可能是因为湿疹的原因造成的,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很容易受到外界脏东西的影响,造成不良的刺激和反应,诱发湿疹产生,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做好皮肤的保养和护理,避免导致湿疹加重,另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有所注意。
对于起湿疹的婴儿护理
1、室温不能过高,过热也会加重症状。
2、有湿疹的婴儿不要接触其它孩子。
3、喂养时在奶粉中加进部分脱脂奶粉会使湿疹减轻。www.Ys630.cOM
4、每天更换枕巾,不要让湿疹感染化脓菌,接触面部的被子部分可缝上棉布做被头,并且每天勤换。
5、湿疹重时不要洗澡,特别是洗头和洗脸,最好不洗。婴儿用具单放,洗枕巾和被头的盆要与洗尿布和衣服的盆分开。
6、如果婴儿太闹了,为了分散婴儿的注意力,可抱婴儿到阴凉处,让婴儿观赏外面的风景。适度疲劳会使婴儿夜间睡得好。
7、不能让婴儿用手支抓挠疹子,以防止见好的部位被抓后又犯了,并且可能由于指甲长了,挠过的地方被细菌感染引起化脓。可以做一个小手套套在手上,防止挠抓。
8、到医院去看病,会开些外涂的软膏回到家时上到湿疹处,严重的湿疹不会很快好的,有少数可变成慢性湿疹。
宝宝湿疹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湿疹的一般治疗在于及时的找到诱发湿疹的源头,常见的导致湿疹的因素有: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过敏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湿疹讲究以清热解毒为主,其中药也多为清热解毒的药物。中医认为湿疹是患者体内血液出的问题。常见的治疗中药有马齿苋、黄柏、野菊花、苦参等。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应以温和、无刺激性,具体用药视病期及皮损情况而定。偏方治疗:
用艾草或者金银花煮水(药店一般都有卖的),等待水温降至合适温度,给宝宝湿疹部位进行擦洗,安全有效。
洗脸的水温不要高,偏温的就可以,清水洗脸后,涂上某宝宝霜,就超市里一块多钱一袋的那种,自己宝宝湿疹一直这样用的,效果比较好。加上平时注意些,一般不容易再患湿疹。
Ys630.com相关知识
艾灸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艾灸的时候如果判断不当有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比如误判了身体体质,或者是学会选择不正确,这些原因都会使得身体不适。这要注意,艾灸主要适合身体补充阳气,所以说身体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非常适合做艾灸。如果艾灸之后产生的水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下面就来介绍为什么艾灸会导致有水泡。
艾灸起泡您是热度掌握不好和体内有病气同时存在,有的时候起泡两种因素都有,既有烫起来的因素,也有,说明哪里还是存有病气而导致起泡。就因为起泡的问题,我想多说两句,您一定要自己掌握热度,如果感觉太热,不要咬牙挺着,一定要多预备枕巾或小手绢,这样当您感觉热了的时候,可以垫在艾灸罐的下面。尤其是出汗加上热,起泡的几率会更大,这样就好比我们自家蒸馒头,当热度很高的时候,蒸汽也大,这个时候您要是蒸汽熏到手,就会起泡。
有的人属于寒性体质,她体会不到热,但是也会起泡,那就是病气排出来的一种方式。寒气大的人,在艾灸的时候,往往告诉我体会不到热度,总说艾灸罐也不热。那么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个 就是体内的寒气顶着热度在皮下,神经已经不敏感,这需要过程,艾灸到一定的时间,体表会越来越凉,摸着就过得部位很热,病人自己体会不到热,等把寒气逼出体表,就好比,由经引络,会逐渐体会到体表不怕冷了。
其实爱情的本质是一种物理疗法,同时也是一种绿色的疗法,艾灸首先起源于中国,艾灸之后不但会产生水疱,有的人还会产生灸疮,或者在艾灸之后感觉到口渴,身体疲倦发生,或者是全身有不适的感觉,其实这些现象不需要有太多的顾及,自己都可以消失。
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回事
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回事
1、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回事
1.1、施灸过量
艾灸时间太长,灸量过头,容易导致出水泡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下最好缩短艾灸的时间或减少艾灸次数。
1.2、排病反应
有的人艾灸后出水泡属于排病反应,人体病邪之气较重,出水泡也可能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除病邪的过程,这种出水泡利于疾病痊愈。
2、艾灸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2.1、红白相间斑点。如果灸后皮肤潮红不均匀,潮红中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浅白色斑点,有的甚至白色多红色少!这是由于局部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提示要继续进行艾灸治疗,直到灸处温热感增强,灸后皮肤白色斑点消失,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为一个疗程的充足剂量。
2.2、皮肤成片潮红、有水汽。在艾灸过程中,穴位周围皮肤还会出现成片的潮红,甚至有水汽,手摸起来有潮润的感觉(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艾灸悬灸较少出现这种反应),这种反应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经相对足够,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3、艾灸后多久能吃东西
通常情况下,艾灸后立即吃东西没啥大碍。只要艾灸完之后,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过度饮酒、及吃冷冻寒凉等食物即可。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之性起到活血的作用,主要是作用于机体表面的,没有太大必要担心吃什么食物。不过,一般实际建议还是艾灸后隔半小时吃饭比较好,这样对艾灸后效果保持要好些,以免艾灸后吃东西食物消化影响血液运行。
艾灸后建议多喝温开水,因此艾灸是生发阳气,多喝温开水有助于排毒,也让体内寒气随尿液排走,可加强艾灸的效果。
艾灸要注意哪些事项
1、艾灸顺序问题
传统规矩:先上后下,先背面后正面,先左边再右边,先身躯后四肢。有些个别穴位会有个别顺序。
2、艾灸频率问题
刚开始艾灸的时候要慢慢来,讲究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天天艾灸,灸半个月左右,也就是十五天,之后中间休息两天,之后再天天艾灸,如果前半个月艾灸感觉身体好很多,或者时间不充足,那么可以选择隔天艾灸的方法,或者一个星期灸两次到三次!
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每隔3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25分钟左右。如果身体寒症较重,或者其它需要治疗的病症,那么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每天必灸!
3、艾灸时间问题
有很多灸友问,什么时间艾灸最好?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可以艾灸吗?原则上一天任意时间都可以艾灸,上午是艾灸的最佳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如果睡眠没问题,晚上是可以艾灸的,如果睡眠有问题,就尽量在晚上10点前结束艾灸,否则容易影响睡眠。
艾灸方法有哪几种
1、直接艾灸
将大小适宜的艾条点燃后直接放到皮肤上进行施灸,若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皮肤烧伤进行化脓,那么会有瘢痕出现;若是不需要将皮肤烧伤化脓那就不会产生瘢痕。
2、间接艾灸
在将艾柱和肌肤之间需要有药物进行隔开,然后再进行施灸,生活中可以用生姜、大蒜或食盐等物品来隔开。
3、艾条灸
将纯净并且质量合格的艾绒平铺在细草纸上,然后卷成圆柱形的艾卷,外面则用桑皮纸、胶水或浆糊封口,这种方法的艾灸又分为温和灸以及雀啄灸两种。
4、温针灸
所谓的温针灸其实就是讲针刺和艾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保健方法,适合一些需要留针又需要艾灸的疾病。在操作的时候,我们需要将针刺进腧穴之后进行适当的留针,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巴上进行点燃艾灸,等到烧完之后去掉灰烬取出针。
贴膏药起水泡怎么回事
膏药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用药物,如果在贴膏药的时候出现水泡的情况原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药物达到了很好的作用,是一种排湿的效果,当然也不能排除的是皮肤出现过敏的情况,这时候往往会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在使用膏药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药品,要了解用药的事项。
日常贴膏药注意事项及禁忌
不宜贴之处
虽然说膏药的使用非常灵活,基本上是哪里出现问题就贴在哪里,但是,在头面部特别是近眼处、口鼻处等附近不宜贴。另外要提醒的是,应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如果要贴部位的汗毛比较多,比较密,最好先用医用剃刀将汗毛刮掉后再贴膏药。否则一是影响药效的吸收,二是粘不住,三是揭膏药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
“通用”不合适
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不可随意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成不溃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膏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血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等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一般5~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
方法要正确
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冬天气候寒冷时,橡皮类膏药往往不易粘贴住,这时可将膏药贴好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以便粘贴牢固,增加治疗效果。烘烤方法也有讲究,如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酒精灯、蜡烛等微火上加温或将其漂浮在开水上面软化,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
部位要选准
先摸准疼痛点。粘贴时,先将膏药与衬垫分开一部分,贴准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否则,贴敷位置不准会影响疗效。
过敏不能贴
“如果贴上膏药后,10分钟左右感到被贴部位的皮肤出现发痒、灼热、刺痛时,要赶紧揭掉。这说明患者对膏药过敏。”王素君说,过敏体质者,通常不宜贴膏药,因为他们的皮肤很容易出疹子,贴上后不仅不利于药物吸收,反而会带来皮肤问题。
不超过24小时
由于膏药用于肌表,因此膏药一般取气味厚重的药物,贴于体表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和镇痛的目的。一般一剂膏药最长不要超过24小时,时间长了,不仅药物已经失去效用,而且还对皮肤不好。
起泡别弄破
如果贴过膏药的皮肤上红肿起泡,尽量不要将水泡弄破,用消毒纱布敷在上面,让水泡自己消退。如果水泡起在容易被弄破的位置上,那就需要到医院请专业人员挑破并敷药,水泡的外皮不要动,用消毒纱布敷好,等待其自愈。
大拇指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莫名其妙的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大拇指上长了水泡,有时候还会痒,那么大拇指起水泡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大拇指长水泡很可能是真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真菌的药:如达克宁,孚琪,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治疗癣类疾病一定要长期有效的进行,不可治治停停。先在温水中将皮肤浸泡软化(有利于药物进入皮下),然后涂抹药物,一天多次。要坚持治疗一段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是成片的或者3、5个亮亮的像小水泡一样一挠还痒的话,应该是手癣或脚癣,症状严重的话就要去医院治疗,症状轻的话就不用上医院了,这里有一些小偏方:
1、防风1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苦参30g,蝉衣10g,胡麻仁6g,生石膏30g,苡仁30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当归12g,制首乌15g,红花10g,白芍10g,生地20g,川芎6g,白蒺藜20g,白鲜皮30g,苍术10g,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当归、五倍子、木槿皮、花椒、密陀僧、蛇床子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青盐30g,明矾20g,花椒20g,公英30g,艾叶30g,陈醋500g。上药人砂锅或搪瓷瓶内加水适量熬20分钟后趁热薰洗患处,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对手足顽癣有效。
5、取白矾、五倍子、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各30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1周备用,每天2次,取药液浸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7天;
6、取雄黄、黄连各10克,苦参、土茯苓、防风、地肤子、荆芥各30克,冰片6克,先将前7味药水煎30分钟,停沸后加入冰片,去渣,待温浸泡患处20分钟,每天4次
7、荆芥、明矾、花椒、鸡冠花各15克,米醋250克。除米醋外,诸药水煎,取汁与米醋调匀,将患手浸入药汁中,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1~2天。
8、鱼肝油治手癣
把鱼肝油丸挤破,先取少许外敷,几小时后如无过敏性反应,即可大量涂敷,每日3~4次,1周左右即愈。
9、碘酒治愈手癣
开始每天抹碘酒一两次,暂时止痒,但不愈;后来在患处每天抹碘酒四五次,患处一层皮逐渐干而脱落,手癣或脚癣随之治愈了,。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平时要讲究个人卫生,不要用公用拖鞋、脚盆、擦布等,平时呢勤换鞋袜、勤洗脚布或毛巾,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不要喝或少喝刺激性的饮料,像浓茶、咖啡、酒类等,饮食清淡,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晚上洗脚或洗澡后,要揩干趾缝间的水分,目的是尽量保持各脚趾间的干燥,以防止表皮有霉菌的再次感染。经常洗晒衣被。减少出汗,脚上涂抹药之后尽量不要用水去冲洗患处。
拔罐后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拔火罐乃是中医当中的一种物理疗法,它的操作是十分简单的,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传统的火罐会导致患者的皮肤被烫伤,考虑到这一点,抽空气的真空罐在生活中的应用率是比较高的,效果与火罐还是相差不多的。那么一些朋友在拔火罐之后,皮肤上长出来水泡,这是怎么回事?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拔火罐起水泡怎么回事,怎么办?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说拔火罐的事情,拔火罐是一种可以祛除我们体内湿气的保健疗法,可以很多朋友反应说,拔火罐后出现了水泡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一起来看!
一般的情况拔罐造成水泡的情况,往往是和拔罐过于用力、时间长的情况引起的或由于皮肤较为脆弱的情况引起的。还有的情况是有湿邪、火热体质的情况的。
指导意见:
一般的情况往往是没事的。多数通过几天的修养会好转的。你的情况如果水泡较大的可以挑破。多数刚开始有些色素沉着,但往往不会引起疤痕的。
拔罐后起水泡多是由于拔罐时间过长导致。一般小水泡不需要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如果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从水泡基底部穿透,用棉棒轻轻挤压,促进渗出液流出,并使用络合碘局部消毒防止继发感染。
通过上面的分享,你对于拔火罐出现的症状是不是有所了解,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出现了这种症状的话,那么就多加自身调理,情况严重的话,就要就医哦!
手掌心痒一抓起水泡怎么回事?
手掌心痒是一种症状表现,很容易让人忽视。临床上关于手掌心痒的症状表现很是多种多样,同时伴随水泡就要引起重视了。这是皮肤病的一种。一般来说,手掌心痒一抓就起水泡的话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
1.手掌心痒一抓就起水泡要应该考虑是真菌感染,也应该注意是皮炎湿疹等引起,建议你去医院皮肤科就诊。平时注意手脚卫生,建议晚间可以天天用足光粉泡手脚,也可以局部涂达克宁脚气水,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
2.也可能是湿疹所致。湿疹是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湿疹的发病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激发而引起的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湿疹病人往往是过敏体质这种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故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病
3.比较常见的内在因素如: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体内有感染病灶肠道寄生虫等外界因素如:日晒风吹寒冷搔抓以及接触肥皂化妆品等均可诱发湿疹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可使某些人湿疹加重。
4.如果是过敏性皮炎的原因导致的 建议是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是可以好的。另外手癣是由于真菌感染皮肤引起的,裂脱、脱皮是慢性真菌感染的特征。一般可外用咪康唑霜,克霉唑霜、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锁辛搽剂等。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五大应对措施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五大应对措施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现在很多人也会选择拔罐来保健养生,但是在拔罐后皮肤经常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拔罐后起水泡该怎么办?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
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另外,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拔罐后出现水泡的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中医院找医生处理。
胸部起水泡
胸部起水泡是很多人都存在着的一种皮肤问题。而这种问题,很可能是毛囊炎的重要表现。毛囊炎是一种发病率特别高的皮肤病,在发病的时候,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心方面的折磨,所以需要及时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毛囊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
一、病因
毛囊炎为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有时也可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
二、临床表现
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三、诊断
1.
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2.
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3.
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四、治疗
可酌情选用抗生素,局部可用1%新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或2%碘酊外涂,也可试用紫外线照射。对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试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五大应对措施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五大应对措施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现在很多人也会选择拔罐来保健养生,但是在拔罐后皮肤经常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拔罐后起水泡该怎么办?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
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另外,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拔罐出现水泡的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拔罐后出现水泡的处理方法小水泡不需要处理,防止感染待其自然好就行了。大水泡就得用消毒针将其扎破,敷上消炎药,防止感染,注意卫生,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如果水泡过大,数量多建议去中医院找医生处理。